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导论1.农业的概念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组织生产部门。
2.农业的根本特性2: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3.农业的地位2:(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首先,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其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农业的狭义概念1:一般指植物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5.农业的产业结构266:从部门来说,一级产业结构指农林牧渔各业;二级产业结构指在一级结构的每个产业部门内部,因产品性质和生产过程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的生产部门;三级产业结构指在二级生产结构内部,又可以根据产品种类和经济用途不同而划分为若干种类。
6.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ppt(1)定义: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2)内容:①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价格形成与决定、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国际贸易及相关政策)②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③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户如何通过合作社、一体化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发展农业)④农业发展与农业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章1.农产品供给概念23: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供给形成的两个条件23:第一生产经营者有出售农产品的愿望;第二,生产经营者有供应能力农产品需求概念27: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农产品供给24:曲线的移动,价格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农产品供给量24:点的移动,其他因素不变,由价格的变动引起2.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ppt(1)价格①农产品自身的价格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2)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3)农产品的生产者的数量与结构(4)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5)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6)其他因素:如政府的农业产业政策影响供给变动因素26(少了(1)中的①)3.影响农产品需求因素ppt(1)消费者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需服务求增大(2)价格①农产品本身的价格及价格总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a替代品的价格:该种农产品需求量与替代品价格同方向变动b互补品的价格:该种农产品需求量与互补品价格反方向变动(3)中间需求的变化:中间需求发展越快,需求越大(4)人口的数量与结构:需求增加与人口数量成正比(5)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观念(生活困难时期和富足时期)(6)消费者的文化习俗(传统节日)(7)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8)政府的消费政策影响需求变动因素30:没有(2)的①4.供给价格弹性计算35:(补公式)需求价格弹性计算37:(公式不带负号)5.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37(画图)(1)E =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
第一章-农业经济学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以农立国”思想 “农本工商末” “重农抑商论” “农工商并重” 20世纪初,用西方观点考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学一般理论应用在我国农经研究领域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农经学科 二、中国农经学科 三、现代农经的发展 四、农经研究对象 五、农经研究的内容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农产品市场; 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3、政策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4、制度变革的路径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一)农业的本质特点
➢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有机体利用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特定的自然环境 条件下,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动植物和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 的过程。
➢ 社会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有目的地利用生物体的生理机 能,改变或改造自然环境条件,借助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不断扩大 农业产出而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分化的产业:植物种植业、动物养 殖业、微生物培育业
农业经济学整理
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包括协调发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般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业经济学整理
农业经济学整理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2、市场农业市场农业是指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农业,即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3、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确实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进展过程。
包括和谐进展的工农业关系、经济体制和组织治理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
5、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要紧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农村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那个地域的分布,是个区域性的概念,一样包括三大产业。
6、农业生产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7、价格需求弹性、价格供给弹性价格〔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
价格〔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其大小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
8、中性农业技术中性农业技术是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9、农业集约经营、农业粗放经营●粗放经营: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要紧靠扩大土地面积来增加总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纳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10、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
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汗青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
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XXX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方式主义等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带领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6.三农问题的根本涵义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晋升二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发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夫福利程度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落治理机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8.经济制度的功能一,降低交易成本。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市场运
行等方面的经济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的决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竞争、农村农民
的收入和财富积累、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政策和农村发
展战略等。
农业经济学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产品的
供给和需求,如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农村经济发展,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政策制定,如农业补贴政策和农民保护政策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理
论分析主要采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通过推演和分
析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实证研究则通过采集和分析农业
生产、市场和农户的实际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来验
证和检验理论假设,深入研究实际问题。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农业
生产者和农民提供经营指导,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提供市场分析和风险评估,为农业市场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农业经济学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在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稀缺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价格与市场、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与市场、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农业宏观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部门经济科学。
农产品供给: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又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农产品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绝对成本学说:亚当·斯密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与他国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利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只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也可以进行互利的贸易要素禀赋学说: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
产品生命周期说:产品生命周期说把产品技术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影响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也在变化,即使各国仍然拥有原来生产资源的储备比例,其生产和出口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要素密集型的变动而转移。
因此,不同类型的国家能够在不同阶段上享有比较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是由四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行为)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行为和偶然事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农产品特征:1. 生产季节性:(价格波动——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有效储藏等)2. 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品质确保困难、品质的地域特征、有效供给 3. 易腐性:有机物--易腐品;时间的重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关联;购买量受限制4. 品质差异性:分级与选别5. 粗重性6. 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土地利用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的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的后果的社会性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分类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农业集约经营: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业规模报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生产要素不变,改变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另一种是同比例增加或减少。
后一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模变化。
农业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是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和尚未达到或已经超过农业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1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3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4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1、农业内部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3、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资本: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与货币体现。
农业经济学1第一章
(资源同质性和充分流动的基本假设,土地差异和农户内部资源的 异质性,农户生产决策模型时要注意;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户很难 成为真正独立的决策者——集体决策)
农产品的特殊性
(生产季节性产生的收获一次性与终年均衡消费的矛盾;不同阶段 进入加工阶段,进入最终消费;重要的战略物资)
农业生产者的特殊性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的基础
”食物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与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 的基础
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 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其他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和发展。
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农业在社 会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1770年英国阿瑟· 扬《农业经济论》 •18世纪农业经济思想在德国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重 要的农业经济学家,如尤斯蒂、贝克曼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泰尔于1809一1821年《合理的农业原理》 (四卷),确定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 •屠能《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农业经济学上 两个基本理论:农业集约度理论和农业生产位置配置理论 •美国泰勒《农业经济学概论》和博伊尔《农业经济学》 •德国艾瑞保和布林克曼发展了屠能的理论
基础性的普遍性与长期性
三、农业的经济地位
(二)农业基础地位的具体表现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产品贡献:食品,轻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 要素贡献:资金,劳动力,土地 外汇贡献: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
农业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农业的生态功能
农业经济学(完整)
1.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2.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的绝对量肯定不会增加,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的原因:国民生产总值(P)=农业生产总值(Pa)+非农业部门生产总值(Pn)。
Pa/P减小的原因为Pn增长的速度大于Pa。
3.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农产品数量。
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①土地是农产品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因此在一定地域和一定技术条件下,农产品的可能供给总量是有限的,不会随价格的提高呈现无限增长趋势。
②农产品生产周期比一般商品生产周期长。
③农产品供给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④农产品供给受政府调控程度较大。
4.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零售市场又称农产品消费市场,它是通过零售方式直接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的最终交易场所,反映着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多方面竞技关系。
6.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
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7.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a 发现价格功能;b 回避风险功能;c 其他功能。
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特征:①出口:到日本和中国香港,其次欧盟、东南亚、韩国和朝鲜,占出口的30%。
②进口: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拉美、欧盟。
产品结构特征:①出口农产品主要为园艺产品(菜、果、花),占50%以上。
②进口主要是谷物及大豆,占50%左右。
③出口的农产品中,畜产品出口呈上升趋势。
④进口农产品中,食糖、原棉、生丝和废丝等其他农产品为第二大进口农产品,其次园艺产品,再次是畜产品。
农业经济学
?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16、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
?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24、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率,反映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利条件、土地条件等
? 技术因素--物质技术装备、科学技术状况、现代管理手段、农业劳动者文化科学素质等
? 经济因素--经济体制、生产组织、经营规模、农业生产结构、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
13、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及特征
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
? 经济组织:掌握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具有一定经济目标、能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 农业家庭经营:以农民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 农业家庭经营包括: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
? 农业家庭经营突出了经营主体的组织特征,即农民家庭(家长制管理,家庭劳动力)
? 社会条件--人口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农村教育水平和卫生医疗条件等
26、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 提高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 合理利用和改善自然条件
? 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 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
?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7、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简介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的经济规律、农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农业政策的影响以及农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
农业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农产品生产与供给、农业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农业市场营销、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等方面。
通过对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农业经济学可以为农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生产与供给农业生产与供给是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包括农田的开垦、农作物的种植、畜禽的饲养等活动。
农业供给则是指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过程,包括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生产与供给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如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备和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出增长的驱动因素,探讨农业供应链的优化和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等。
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土地利用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利用包括土地的种植、养殖、林业、生态保护等多种形式。
土地利用的研究可以分析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探讨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和土地利用权的配置等问题。
在土地利用中,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方式选择是关键。
农业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土地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出。
农业市场营销农业市场营销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农业市场营销包括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农业市场营销的研究可以从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市场结构和营销渠道等方面入手,分析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原因,研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选择和市场营销策略。
农业市场营销的研究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学分支介绍农业经济学
经济学分支介绍农业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分支中,农业经济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农产品供应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农业经济学的定义、特点、重要性以及其研究的内容进行介绍。
一、农业经济学的定义农业经济学,简称农经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产品价格、农村人口等有关的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
二、农业经济学的特点1、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农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
2、农业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农村生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3、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比较稳定和固定,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土地、农产品、农村人口等。
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较窄,主要集中于农业、农村领域。
三、农业经济学的重要性农业经济学是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的科学,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经济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引导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国家食品安全: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控制,为保证人民食品安全提供支持。
3、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服务管理,增加农民的收入并提高生活水平。
4、经济增长: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经济增长。
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到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使用。
2、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也是农业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其研究对象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节、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3、农村人口:农村人口是农业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包括农村人口的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教育程度、职业结构等,以及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农业综合知识四》涵盖《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和《发展经济学》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考试参考书:《农业经济学》,张忠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复习内容:导论一、国内外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农业的地位与作用一、掌握农业的概念与特点二、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明确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四、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五、了解农业分额下降规律第二章农业组织制度一、掌握制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制度的类型三、掌握经济制度的功能四、制度变迁概念、理解制度变迁源泉与方式五、产权制度概念及内容六、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七、中国土地所有制度八、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及“三权分置”制度九、中国农业组织制度演变第三章农业家庭经营一、农业家庭经营及其必要性二、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产生三、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的特点四、中国农业家庭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发展路径五、农业规模经营概念、实现形式、意义六、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与实现途径第四章农业合作经济一、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二、农业合作社的概念、原则与特点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四、国内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五、中国农业合作的类型六、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及特点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动因及其作用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趋势及发展对策第六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与战略措施第七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点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与影响因素三、农业产业结构的的变化趋势和合理化的标准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因素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必要性、调整原则、战略方向与措施六、农业生产布局相关理论与原则七、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第八章农业支持与保护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含义与依据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转型的时机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分类四、我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的构建五、农业保险的概念与必要性第九章农业土地与水资源一、农业中的自然资源概念、特征与分类二、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及特点三、我国农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四、农业集约经营的概念、必然性及吴国农业集约经营的途径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七、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第十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理论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合理利用三、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十一章农业中的资金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分类及来源二、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的依据、投入方向与原则三、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四、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与特点第十二章农业科技进步一、农业科技进步概念、内容、特点及作用二、技术创新的内涵、农业技术创新的假说与类型三、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途径第十三章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一、流通的含义、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市场与市场的构成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功能、类别四、期货交易的概念与特点五、期货交易的功能六、套期保值及其原理第十四章农业开放与国际化一、国际分工相关理论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WTO的基本原则及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四、中国应对农业的国际化的策略第二部分:《农业政策学》考试参考书:《农业政策学》(第二版),钟甫宁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十次印刷。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一、农业的发展阶段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三、农业、农村与农民的特征及“三农”问题四、农业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五、农业集约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的概念两者的优点六、地价与地租的概念七、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八、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特点和决定因素中国劳动力供求的特点九、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践刘易斯模式拉尼斯费模式三个阶段托达罗预期心理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吉佛的引力理论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十一、农业资金运动规律及特点十二、农业信贷资金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公共投资与农业大规模私人投资十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内外十四、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十五、农业发展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十六、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十七、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十八、农产品比价及其变动规律十九、剪刀差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二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二十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二十二、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二十三、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二十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十五、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概念功能和困境二十六、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二十七、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特点及结构调整二十八、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二十九、农业合作社的作用及运行特征三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三十一、农业宏观调控手段三十二、农业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则三十三、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三十五、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三种模式我国存在的问题措施《难得的是有份清闲时光,难得的是有种知途迷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你冷暖,懂你悲欢,把你放在了心头上的人。
难得的是面对片深山广林、教你为人,怎样处事,面对人生;淡泊世事,践行伯乐,明镜心扉。
心似无物化有物,道似无情渡有情,佛似无边胜有边,儒似学而不思厌也,山高不止于流水,流水不止于小桥,除非去哪里在看看,除非去哪里在历历,除非去哪里在观光!一路走马观花,沐浴星星的乐园,想哪,念那。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经济学+农业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
农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称为第一产业3.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4. 把握以下几点:1、农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该部门生产的产品——农产品是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资料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资料:其一,从生存角度来看;衣食之源其二,对其他产业部门而言,农业是母业。
说明:农业是基础的产业部门2、农业生产部门包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部门: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植物栽培是指人们通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热和自然界的水、气以及土壤中的各种矿物质养分,加工合成植物产品。
动物饲养是指人们通过以植物产品为基本饲料,利用动物的消化合成功能,转化成动物性产品。
农林和牧渔相比较而言,前者是更基础的,是“第一性”的,居于主要地位,尤其是种植业。
说明:农业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3、农业生产表现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这一自然过程是农业生产的本质说明:人类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不能超过某一限度4、人类劳动、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环境是农业的三大基本要素说明:提供了衡量农业的标准二、农业的特性农业的特性可从两个层次上看,一是本质特点,二是具体特点1.(一)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本质特征。
1、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
2、农业生产也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通过有目的活动,利用与改造生物的生命机能和改造自然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自然再生产是农业再生产的基础,经济再生产能动地调节和控制自然再生产二)具体特点1、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启示: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
农业经济学重点
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形成机制 农业政策与制度安排
与农业科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农业科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与经济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 支,研究农业领域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探讨农业 发展的经济规律。
农业经济学的方法论包括实证研 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关注 “是什么”,规范研究关注“应 该是什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基本原则和 框架,包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 回顾、案例研究、计量分析等。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农业经济现 象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农 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关注农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研究如何在保障 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与社会学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涉及农村社会经济 发展问题,研究农业经济活动与社会文化、人口 变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
农业资源配置的原则: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
农业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 和人力资源
农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 调节和政府宏观干预
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 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农业市场:农产 品交易的场所和 机制
价格理论:农产 品价格的决定因 素和变动规律
市场供需关系: 影响农产品价格 的重要因素
价的概念、目标和类型
农业政策与制度的关系和影响
数字农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和决 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智能农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 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 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2、农产品供给3、农产品需求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6、粮食安全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8、比较成本学说9、土地10、土地集约经营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2、土地制度13、土地产权14、土地所有制15、土地使用制1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1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8、农业劳动力19、农业劳动力供给20、农业劳动力需求21、农业劳动生产率22、农业剩余劳动力23、农业技术进步2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5、农业资金26、农户资金27、农业财政资金28、农业信贷资金29、农业家庭经营30、农业合作社31、交易费用32、外部性33、无公害农产品34、农业产业化经营35、农业保护政策36、农业经营一体化37、农业生产专业化38、农业保护政策39、黄箱政策40、绿箱政策41、感知风险42、信息搜寻43、良好操作规范44、有机食品45、食品认证46、农业产业结构47、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48、现代农业49、农业现代化50、可持续发展51、可持续农业52、中国特色生态农业二、简答题1、试分析农业的特性。
2、试从农业的地位来说明当前农业保护的必要性。
3、从农业的基本贡献角度论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4、简述农业的多功能性。
5、土地的经济特点有哪些?6、土地制度的定义及特点?7、土地所有权特征有哪些?8、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有哪些?9、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与转包之间的区别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权利有哪些?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原则有哪些?12、你认为在中国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13、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14、农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1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6、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哪些?17、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及主要类型?18、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19、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20、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21、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23、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24、如何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25、什么是要素稀缺与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理论?两种理论的关系如何?26、试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农业信贷、合作社农业信贷与政策性支农之间的关系。
27、试分析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行为方式。
28、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9、农业兼业化的原因是什么?30、合作社基本原则是什么?3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32、农业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3、农产品的交易特性有那几个方面?34、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5、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36、良好操作规范的目的?37、良好操作规范的意义?38、实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39、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40、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41、契约关系的类型?42、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43、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44、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生产经营者行为?45、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消费者行为?46、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47、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48、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49、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50、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51、我国农业新阶段的基本特征?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53、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原则?54、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55、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56、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57、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58、可持续农业产生的背景?5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60、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61、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62、东西方生态农业的异同?63、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64、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三、论述题1、试用农产品供求价格弹性来分析不同农产品的市场定价规律?2、试论述农产品供求蛛网理论及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3、农产品的期货交易的功能及运行特征?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5、你认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坚持哪些原则,如何解决?6、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7、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有哪些?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8、试述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必要性,你认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9、你认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转移有什么特点和困难?如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0、借鉴国际经验,试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途径的选择。
11、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2、何谓农业信贷资金?论述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3、论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小额贷款的重要作用及面临的难题。
14、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15、分析新阶段发展农业合作的必要性。
16、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契约关系类型与特征?17、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方向与基本趋势是什么?18、合作社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未占主导地位的原因?19、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目标?20、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有哪些方面?21、无公害农产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有哪些?22、为什么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23、为什么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24、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5、从中国农业的现实情况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案例分析题1、2003年,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道五里村委会一组的部分田地因国家修路获得一批征地补偿款。
五里村一组制定的分配方案是:在校学生、参军服役的因户口不在本组可参加人口分配,但不参加责任田分配。
大部分村民签字表示同意后,开始分款。
1979年出生于五里村一组的姚某,1999年考入南昌某大学,2003年继续深造就读硕士研究生。
当他得知村小组以自己没有田为由拒绝分配给他其他征地款后,找到村小组要求参加分配。
村小组负责人认为,姚某已按照人口比例分得了征地款,他考上大学后户籍就不在本村小组,在村里也没有其责任田,没有理由按责任田分配比例分得其他征地款。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姚某做为在校大学生是否可以分享其他征地补偿款?依据是什么?2、蔡某与尹某为同村村民,1995年,两人签订了农村土地转包协议,蔡某将其承包的3亩责任田转包给尹某,协议签订后,蔡某依约将责任田交于尹某。
2004年,尹某与他人在上述土地上开始从事红砖生产经营。
蔡某发现后表示反对,认为尹某擅自改变土地性质,严重破坏了耕地,要求退还责任田,但尹某不同意,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转包后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承包人是否有权收回土地?3、村民李某于1998年承包了村里的25亩耕地,承包期为30年。
现李某欲外出务工,私下将其承包的土地转包给了同村的孙某,转包费为每年每亩480元。
对此群众议论纷纷,认为李某通过转包土地从中渔利,要求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村委会是否有权收回李某转包的土地?其依据是什么?4、1994年3月,张某承包村里50亩荒地,期限30年。
2004年冬,村委会帮助其积极申请政府投资10多万元,将这块地彻底改造成了良田。
村委会与张某重新签订了一份承包合同,标的物由荒地变成了耕地,承包期限、承包费等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2005年12月,矿主李某经探矿发现张的承包地下有丰富的铁矿石,便主动找上门来要其“转让”承包地用于开矿。
张某感觉自己也不便开采,于是以23万元的价格将承包地私自转让并订立了“十年的有偿转让合同”。
合同规定,有偿转让到期后张某把土地使用权收回。
经过矿主一段时间私挖、滥采,50亩良田已面目全非,复垦已相当困难。
2006年6月,张某以涉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张某转让承包地因何违法?5、Y村初中女学生刘某某,父母离异后由母亲直接抚养,其母再婚时母女二人都被取消了土地承包权和征地补偿款分配权,承包地被强行收回,直到其母再次离婚后土地权益才得到了恢复,母女二人曾多次上访要求补偿她们恢复土地权益前的损失,并声言母女二人的土地承包权是用离婚的代价换来的。
请通过此案例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是如何规定的?6、精准农业是相对于粗放农业而言的,是用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
精准农业技术包括精准施肥技术、精准种子技术、精准播种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田间作物动态精准监测技术。
精准农业技术2000年春季开始在兵团推广精准农业技术。
当年测土施肥面积达350万亩,测土微机决策平衡施肥达58万亩,化肥深施达830万亩,施复合肥、专用肥150万亩,采用优良品种占总播面积的80%,种子包衣面积305.37万亩,膜上膜下精量半精量播种407.2万亩,膜上精量点播机试制成功,小麦、水稻等谷物收获已达到精准收获技术的要求,棉花机器收获经五年试验获得成功,收获棉花5.3万亩。
精准农业技术第一年推广就获得很好的效果:采用测土微机平衡施肥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单产的情况下,可以节约十个标肥;采用优良品种并包衣可增产5-10%;采用膜上半精量、精量点播可以节约棉种2-4公斤;采用机器收获棉花,一台五行式自走采棉机一个班次可采棉150亩,可代替700人手工采棉,每采一公斤籽棉可节约0.1一0.5元;;采用喷灌不仅可节约用水30%左右,而且作物可增产10-15%,采用滴灌可节约用水40-50%,而且作物可增产20-30%。
屡创棉花高产神话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年来加大膜下滴灌、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精准技术的普及推广,目前已初步形成精准技术唱“主角”的现代农业格局。
据兵团农业局统计,2008年兵团农业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1184.52万亩,占总播面积76.2%。
实施种衣剂面积1220.17万亩,高密度栽培面积766.58万亩,测土施肥面积788.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86.9万亩。
时至今日,新疆兵团的农业精准技术正在走向整合。
以棉花种植为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之后,可通过遍布田间的管网给棉花“打点滴”,按时按量将水、肥送到棉花根部。
更重要的是,通过膜下滴灌向农作物高度可控性给水给肥,为精准施肥、精准用药、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从而推动了农业栽培模式整体升级。
通过上述材料分析:(1)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精准农业技术进步属于哪一类?(2)农业技术进步对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你认为兵团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7、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之际,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