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断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他们发生相同或类似疾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等。
1.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细菌引起,包括结核病、霍乱、鼠疫、炭疽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发热、毒性等。
细菌性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食物、容器、昆虫等传播途径。
上报要求:(1)及时发现和诊断疫情,包括对订购菌苗、菌种、化学试剂和培养基等实验室试剂及物品的购置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及时报告病例和疫情信息,包括每季度报告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以及每月报告其它疫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3)对商业集体食品加工、批发批零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就诊,并第一时间上报。
2.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包括流感、肺炎、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易感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
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垃圾污水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要加大病毒性传染病集中发病的监测和预报力度,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2)每出现一起病例,应立即报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3)公众对可能传染病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提供完整病史,及时上报。
3.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寄生虫引起,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寄生虫的卵或幼虫引起人体感染。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土壤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发现寄生虫感染病例,应进行适当的检疫和治疗,并及时上报;(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3)对从疫情流行区返回的人员,进行密切监测、隔离,并进行适当检疫措施。
4.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包括念珠菌病、三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真菌感染引起人体的炎症和病变。
传染病诊断分类
04
诊断临床意义
指导用药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感染的性质和程度,从而制定 正确的用药方案。
对于某些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等,早期诊断和用药可 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评估病情与预后
通过传染病诊断,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预测 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风险。
02
传染病诊断分类
细菌感染
1 2 3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 ,以剧烈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症状,严重 时可危及生命。
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 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严重时可 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
菌痢
菌痢是一种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 要症状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 引起脱水、酸中毒等。
详细描述
交叉感染在传染病中较为常见,其防控措施主要是隔离治疗患者、加强卫生 消毒措施、提高免疫力等。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交叉感染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诊断流程与原则
流程
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步骤。
原则
在诊断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同时注意保护患者 隐私。
诊断与治疗的关系
诊断对治疗的重要性
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正确的治疗方案需要建立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上。
治疗对诊断的影响
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出现变化,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真菌感染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感染病,主要症状为 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喉咙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
传染病分类及防治知识
传染病分类及防治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及特点1. 传染源:传染病的源头可以是患者、携带者或病原体所在的物体。
2. 传播途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3. 易感人群:未经免疫的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抵抗力,容易感染。
4. 流行性:传染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迅速传播,形成疫情。
5. 可预防性: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病率。
二、传染病的分类1. 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食物或水传播,如霍乱、痢疾、甲型肝炎等。
2. 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如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3. 血液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
4. 接触性传染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病、性病、狂犬病等。
5. 体表传染病: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蜱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Q热等)以及其他生物媒介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等)。
6.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如疟疾、血吸虫病、钩虫病等。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 控制传染源:对患者、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及时消灭病媒生物,如蚊子、老鼠等。
3.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自身免疫力,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密切接触。
4. 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5.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 霍乱: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水产品,发生疫情时,要遵循政府发布的防疫措施。
3. 乙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行为,发生疫情时,做好个人防护。
4. 疟疾:通过蚊子传播,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避免在疟疾流行区野外活动,发生疫情时,遵循政府发布的防疫措施。
传染病分类及防治知识对于保护个人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诊断标准分类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37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38
黑热病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39
包虫病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40
丝虫病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41
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42
手足口病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带菌者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2
百日咳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3
白喉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4
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5
猩红热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26
布鲁氏菌病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隐性感染
27
淋病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28
梅毒
疑似病例
附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分类
序号
传染病种
诊断病例分类
1
鼠疫
急热待查
疑似鼠疫诊断
确诊鼠疫诊断
2
霍乱
带菌者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3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SARS疑似病例
SARS临床诊断
SARS确诊病例
4
脊髓灰质炎
疑似病例
临床断病例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一、引言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其它病原体的传播而引起的疾病。
它们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传染病的分类进行探讨。
二、按病原体分类1.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是最简单的病原体之一,其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并具有侵袭与复制宿主细胞的能力。
流感、SARS、艾滋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复杂,可通过空气飞沫、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2.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肺结核、淋病、霍乱等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
3.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宿主体内的生物,包括原生动物、线虫和多节动物等。
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传播,如蚊、蜱、蚤等。
4.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线菌等。
人类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都可能受到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真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部分也可经过直接接触传播。
三、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微粒、飞沫、尘埃等传播病原体的传染病。
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都属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2. 食物传播的传染病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摄入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霍乱、肠道病毒感染等都是食物传播的传染病。
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于食物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引起。
3. 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的传染病。
乙肝、梅毒、艾滋病等都是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感染源与易感人群的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
四、按临床表现分类1. 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是指侵犯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传染病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给宿主并导致感染的疾病。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对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方法,并详细说明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一、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在此我们将其按照致病来源进行分类,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
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结核病、肺炎、淋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通常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或者昆虫传播。
为了预防细菌性传染病,个人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卫生措施如勤洗手、通风等至关重要。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病毒性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或者食物传播。
为了预防病毒性传染病,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个人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3.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
寄生虫通过蚊子、虱子等介体传播给人体。
预防寄生虫传染病的方法包括控制传播媒介和提高个人的卫生习惯。
4.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真菌感染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或者破损的黏膜传播。
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注意环境的清洁等。
二、传染病报告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
1. 报告程序在发现或怀疑某一传染病病例时,医生或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报告。
卫生部门会根据报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
2. 报告要求传染病报告需要包含以下要素:病例基本信息、传染病诊断及病情报告、传染源信息、传染途径信息、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传播途径和规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研究和诊断进展等。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全文
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麻疹【GB 15983—1995】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1.1 加3.1.2条者,或同时伴有3.1.3条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1.4条或3.1.5条或3.2条。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急性中毒型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 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 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 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 现脑疝、呼吸衰竭。
混合型:同时出现脑型、休克型的征候,是最 凶险的一型。
细菌性痢疾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 慢性菌痢。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理):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理):手足口病、流行性感
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
感染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灰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霍乱与副霍乱 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 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 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 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沤 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 ◎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实验实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
法定报告传染病共分三类39种(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
⑴、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
⑵、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⑶、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⑷、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⑸、重点监测疾病: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开展监测的疾病。
(6)、其它爆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其传播具有一定的可感染性和一定的流行规律。
为了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防控,医学界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罹患某种传染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病例分类。
一、流感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流感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突发性发热: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
2. 其他呼吸道症状:患者可能伴有咳嗽、喉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 其他全身症状:流感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基于上述诊断标准,我们可以将流感病例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三类。
轻型流感病例通常只有轻微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并能够自行康复。
普通型流感病例症状较为明显,但一般也能够通过较简单的治疗缓解。
重型流感病例则表现为高热、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以及全身症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二、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
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症状:肺结核患者常伴有长期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并可能出现血痰、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2. 影像学: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光或CT检查可能显示肺部结节、空洞、浸润等异常改变。
3. 实验室检查: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检查通常能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和传染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活动性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
活动性结核通常具有传染性,病例需接受隔离治疗;非活动性结核患者则不具备传染性,但仍需要定期随访和治疗。
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病例分类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
诊断病毒性肝炎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 临床症状: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肝脏症状,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传染病的分类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按病原体分类。
传染病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不同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每种病原体都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因此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三、按发病部位分类。
传染病也可以根据其发病部位进行分类,包括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等。
不同部位的传染病可能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对传染病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四、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传染病可以按照其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包括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和亚急性传染病。
不同严重程度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因此对传染病进行严重程度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工作。
五、按疫情流行情况分类。
传染病还可以根据其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进行分类,包括散发病例、局部流行和大规模流行。
对传染病进行流行情况分类有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六、按病情临床表现分类。
传染病还可以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包括发热性传染病、出血热传染病、黏膜病等。
对传染病进行临床表现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了病原体分类、传播途径分类、发病部位分类、疾病严重程度分类、疫情流行情况分类和病情临床表现分类等内容。
这些分类标准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传染病,指导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能够根据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有效地应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传染病分类等级的分类依据
传染病分类等级的分类依据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传染病,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等级是非常重要的。
传染病的分类等级可以根据以下几个依据进行。
1. 疾病种类:传染病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通过区分疾病的病原体类型,可以对传染病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和防控。
2. 传播方式:传染病可以根据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播、虫媒传播等。
不同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3. 传染性强度:传染病可以根据其传染性强度进行分类。
传染性强度是指疾病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能力。
通常,传染性强度较高的传染病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
4. 临床症状:传染病可以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类。
不同的传染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
通过对传染病症状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分类等级的分类依据有助于对不同传染病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通过对传染病的科学分类,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高防病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传染病可以分为哪几类2024
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并在其体内繁殖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和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主要依据传播途径、病原体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来划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预防传染病。
正文内容一、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感染宿主的疾病。
例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疾病都属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预防和控制对策主要包括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加强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2. 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途径传播感染宿主的疾病。
例如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等都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这类传染病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污染物、避免密切接触等都是重要的措施。
3. 食品水源传播的传染病食品水源传播的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感染宿主的疾病。
例如霍乱、肠道炎症等都是通过食品水源传播的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这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和水源的监测、保证食品安全、合理消毒等。
二、按病原体类型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例如破伤风、结核病、百日咳等都是细菌性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这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注射疫苗、消灭传染源、保持卫生等。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例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都是病毒性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这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注射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使用安全套等。
3.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例如白色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都是真菌性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这类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三、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类1.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暴发流行能力较强的传染病。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的掌握要点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的掌握要点一、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高,易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强制性报告制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
二、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高,较易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有一定威胁的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网络直报制度,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病例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三、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低,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较小的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等。
对此类传染病,国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病例数据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丁类传染病丁类传染病是指病死率较低,基本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较小的传染病。
丁类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胃肠炎等。
对此类传染病,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病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准确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报告时限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特点,严格遵守报告制度,为防控传染病疫情贡献力量。
我们要明确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判断。
我们要了解传染病报告的流程,确保病例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
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掌握新的传染病信息,更新我们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
我们要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在发现疑似病例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告,确保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熟练掌握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切实履行我们的职责,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国,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分类及临床表现
传染病分类及临床表现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传染病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统计,历史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死亡与传染病有关。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并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传染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染病的分类1. 消化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2.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3. 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常见的血液传染病有艾滋病、疟疾、乙型肝炎等。
4. 接触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有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等。
5.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有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
6.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主要通过寄生虫传播,病原体包括原虫、嚅虫等。
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疟疾、血吸虫病、绦虫病等。
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其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感染部位和程度等因素而异。
下面分别介绍各类传染病的常见临床表现:1. 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2.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肺炎、肺结核等并发症。
3. 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盗汗、乏力、皮肤损害等全身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出血、器官损害等并发症。
4. 接触性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与感染部位有关。
如皮肤感染可表现为红肿、疼痛、脓疱等;神经系统感染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分类与应用
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分类与应用传染病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空气、食物、水或昆虫媒介等途径传播,并导致感染者发生病理改变的疾病。
世界各国对于传染病的判定标准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分类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提供的指导和各国卫生部门的实践,传染病判定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病原体相关的判定标准传染病的判定离不开对于病原体的鉴定和检测,病原体相关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病原体的存在和增加、感染时间和感染途径、病原体特异性形态学改变和遗传特征等。
2. 临床表现相关的判定标准传染病的临床表现直接影响着对于该疾病的判定,临床表现相关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发病率和患病率、病程和并发症等。
3. 流行病学相关的判定标准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传播方式的学科,流行病学相关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传播途径和传播力、流行程度和流行趋势、易感人群和高风险群体等。
4. 实验室检测相关的判定标准实验室检测在传染病的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检测相关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技术、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测试的标准和参考范围等。
5. 政策法规相关的判定标准传染病判定标准还受到各国政策法规的约束和影响,政策法规相关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报告制度、防控措施和隔离政策、医疗资源配置和合规要求等。
二、传染病判定标准的应用传染病判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和治疗传染病的判定标准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通过对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医生可以准确判定是否为传染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的判定标准对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指导,通过对疫情的追踪和调查,可以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高风险群体等重要信息,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诊断分类
新发真菌感染性疾病
耳念珠菌感染
耳念珠菌是一种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真菌,可引起血液、泌尿道等 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
由肺孢子菌引起的肺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 癌症等。
其他新发真菌感染
如曲霉病、隐球菌病等。
新发原虫感染性疾病
利什曼病
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血液系统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包括白蛉叮咬,临床表现为 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
传染病诊断分类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诊断分类方法 • 常见传染病诊断分类 • 新发传染病诊断分类 • 诊断分类的挑战与对策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特点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通常可引 起广泛传播和流行,对人类健康 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地点、接触史 等,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征,如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等,进一步辅助诊断。
实验室诊断法
病原学检测
通过采集患者的标本,如血液、 分泌物等,进行病原学检测,直
接确定病原体类型。
免疫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特异性抗体,间 接确定病原体类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 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
传染病的危害
01
02
03
危害人体健康
传染病可导致人体不同器 官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
危害社会稳定
传染病的传播可能导致社 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可能 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 压力,甚至引发公共卫生 危机。
传染病分类(一)
传染病分类(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一类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征,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传染病,科学家们根据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不同,将传染病进行了分类。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及其特点,以便更好地认识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正文内容:一、空气传播疾病1. 阐述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
2. 详细介绍空气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
3. 分析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和环境卫生管理。
二、飞沫传播疾病1. 梳理飞沫传播疾病的传播方式和主要传染源。
2. 解析飞沫传播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过程。
3. 探讨飞沫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如密切接触和人群聚集场所。
4. 提出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策略,包括个人防护和社区防控措施。
三、食物传播疾病1. 介绍食物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和感染途径。
2. 分析食物传播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播特点。
3. 探讨食物传播疾病的防控措施,如食品卫生管理和监测体系建设。
四、水源传播疾病1. 概述水源传播疾病的传播方式和主要传染源。
2. 解析水源传播疾病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表现。
3. 探讨水源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包括引水和水处理的安全管理。
五、接触传播疾病1. 阐述接触传播疾病的常见传播途径和传染源。
2. 详细介绍接触传播疾病的传播特点和临床表现。
3. 分析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因素和预防策略,如个人卫生和早期诊断治疗。
总结:传染病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方式、病原学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空气传播疾病、飞沫传播疾病、食物传播疾病、水源传播疾病和接触传播疾病是常见的传染病分类。
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个人和环境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众对传染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以保障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分类(二)
传染病分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传染病,医学界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研究。
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传染病的分类,并从五个大点进行详细探讨。
正文:一、按照传染源分类传染病1. 动物源性传染病a. 鼠疫:由鼠疫杆菌感染,主要通过跳蚤传播。
b. 猪流感:由猪源性流感病毒感染,人与猪直接接触而传播。
c. 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在家畜中广泛传播。
2. 人源性传染病a.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b.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c.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通过空气传播。
二、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1. 空气传播传染病a.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b.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c.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 食物传播传染病a. 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等,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病原体传播。
b. 寄生虫感染:如肠道寄生虫感染,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传播。
三、按照病原体分类传染病1. 细菌性传染病a. 腺鼠疫:由鼠疫杆菌引起,通过跳蚤传播。
b. 气管炎: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c. 抗生素耐药菌感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2. 病毒性传染病a.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b. 感冒:由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c. 肝炎:由各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不同途径传播。
四、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类传染病1. 重型传染病a. 瘟疫:由鼠疫杆菌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b.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无法治愈,致命性较高。
c. 副痘:由副痘病毒感染,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病变。
2. 中型传染病a.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炎和肝硬化。
b.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症状多样,严重者可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病种
丙类: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疹伤寒、风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 足口病、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等。
报告病种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 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
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实验病例 临床病例+①IgM/②4倍/③分离病毒/核酸 4.备注 隔离:出疹后5d(10d) 观察21d
流行性脑膜炎
1.疑似病例 ①流行季节和地区 ②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 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③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 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 疹。 ④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三.肠道类
肠道类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伤 寒、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霍乱
1.疑似病例 ①剧烈腹泻、水样便、呕吐、脱水、循 环衰竭、肌肉痉挛。 或②接触史和吐泻症状。 2.临床病例 ①流行期间疫区 ②典型症状(左①) ③分离培养阴性
3.实验室病例 ①腹泻+分离菌株 ②血清凝集4倍,杀弧菌8倍 ③分离菌株+前后5天腹泻 4.标准 隔离:停药后2次检菌阴性或起病 7天
流行性感冒
1.疑似病例 ①流行季节+发病增加 ②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 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③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 /④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 腹泻等。
2.实验病例 ①CSF或血液分离到Nm, ②急血清或尿或CSF中检测到Nm 多糖抗原, ③4倍以上升高, ④血清或CSF中Nm的DNA特异片 段。
2.实验室病例 ①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 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②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 异性抗体。
四.自然疫源类
自然疫源类传染性疾病包括:乙脑、 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流行 性出血热等。
乙脑
1.疑似病例 ①25天内在蚊虫叮咬,季节,地区。 +②急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 可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③急病,发热2天~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 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 麻痹等中枢神经症状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 环衰竭。
1.疑似病例 ①>1w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②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触痛或叩痛。 ③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 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 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2.实验病例 疑似病例+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 肝的病原学指标
丙肝
1.疑似病例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血制品、人体成分治疗 或有血液透析史者或与HCV者有性接触史, 或携带HCV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有不洁注射 史。 ②乏力和食欲不振,或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 叩击痛。 ③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 ④排除现症甲、乙、戊型肝炎病毒4感染者。
痢疾
1.疑似病例 ①腹泻, ②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 急后重症状 2.临床病例 ①接触史 ②各型症状 ③WBC≥15/HPF见RB 3.实验室病例 疑似或临床病例+志贺氏菌
伤寒
1.临床病例 ①持续高热 ②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 肿大③WBC下降,无酸粒、戒指细胞 2.实验室病例 ①分离菌株 ②肥 “O”效价≥1∶80, ③T或PT鞭毛效价≥1∶160, ④≥4倍
2.诊断 ①菌阳肺结核痰涂片和(或)培养阳性,并 具相应临床和X线表现。 ②符合以下4项中至少3项临床诊断成立 : Ⅰ.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肺部X线表现; Ⅱ.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病患; Ⅲ.PPD(5TU)阳性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 性; Ⅳ.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填报要求(分型)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
2.实验病例 疑似病例 +①抗HCV阳性和/或HCV-RNA阳性。 /②肝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急性肝炎改变,肝组 织HCV-RNA检测阳性。
戊肝
1.疑似病例 ①>1周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或肝肿大伴有触痛 或叩击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ALT明显升高。 ③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2.实验病例 ①IgM阳性或 ②IgG由阴转阳或 ③滴度由低转高或 ④高转低4倍以上者。 3.备注 隔离21d观察45d
法定传染病诊断分类
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37种,甲类2种,乙类26种,
丙类11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
报告病种
乙类: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 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 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 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 病、血吸虫病、疟疾。
流行性腮腺炎
1.疑似病例 ①腮腺非化脓肿大,酸食增痛/②接触史(2-3 周)+③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④恶 心、呕吐、上腹痛、肌紧张/⑤单侧睾丸肿痛 2.实验病例 ①IgM/ ②4倍/ ③分离病毒
风疹
1.疑似病例 ①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②发热/③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 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2. 临床病例 ①疑似病例+②接触史(14-21天)
2.临床病例 疑似病例+①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 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 与氯化物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 ×106/L,早期多核细胞为主,后期单核细胞 为主。 3.确诊病例 临床病例+①血或脑脊液中IgM抗体+。/② IgG 4倍或阳转。/③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 分离乙型脑炎病毒。
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根据诊断标准,未痰 检应属于疑似病例,而 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
阳应属于实验室诊断病
例,而不应是疑似病 例。)
麻疹
1.疑似病例 ①全身斑丘疹+②发热/③咳嗽或上呼吸道卡 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2.临床病例 ①疑似病例 ②口腔粘膜柯氏斑≤3d ③红斑从耳后扩散全身 ④接触史(6-18d)
2.临床病例 疑似病例 +①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 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②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③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 眼球常凝视。 ④呼吸快慢及深浅 不均或呼吸暂停。
3.实验病例 ①CSF或血液分离到Nm。 ②急血清或尿或CSF中检测到Nm 多糖抗原。 ③4倍以上升高。 ④血清或CSF中Nm的DNA特异片 段。
狂犬病
1.临床病例 ①猫狗咬甜史+②伤口感觉异常、麻木刺痛、 蚁行/+③兴奋、狂燥、恐惧,异常敏感。+④ 恐水症+⑤流涎、多汗、心快、压高、失音语 2.确诊病例 临床病例+①抗原阳性(唾液、角膜、皮肤等) //②分离病毒//③内基氏小体(荧光)
院感、公卫部办公室
白喉
1.疑似病例 发热、咽痛、鼻塞、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 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落的灰白色假膜,剥 时易出血。 2. 临床病例 ①疑似病例+②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革兰 氏阳性棒状杆菌,并有异染颗粒
3.实验病例 ①疑似病例 +②分离棒状杆菌且产外毒素 ③抗体4倍 4.备注 隔离:症状消失后14天
二.呼吸类
常见的疾病有:肺结核、流行性感冒、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风疹、 百日咳、白喉等。
肺结核
1.疑似病例 ①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怀疑活动性肺 结核病变者; ②痰结核菌检查阴性,胸部X线检查有异常阴影, 病人有咳嗽、吐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低烧、盗 汗等肺结核症状或按肺炎治疗观察2-4周未见吸收; ③儿童结核菌素试验(5个单位,相当于1∶2000) 强阳性反应者,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
乙肝 (非急黄)
1.疑似病例 ①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 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②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2.实验病例 ①疑似病例②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 肝的病原学标志③④⑤
填报要求(分型)
乙型肝炎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我院常有乙肝未分急、慢性报告的卡片。
乙肝(急黄)
3.实验病例 疑似病例+①IgM/②4倍/③分离病毒或核酸 4.备注 隔离:出疹后5d
百日咳
1.疑似病例 ①接触史(病人或流行区)+②阵发性痉挛性 咳嗽者/③咳嗽后伴有呕吐/④阵发性青紫或窒 息者/⑤持续咳嗽两周 2. 临床病例 ①疑似病例+②WBC升高,LB 50%
3.实验病例 疑似病例 +①痰或咽喉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 咳杆菌 /②抗体4倍 4.备注 隔离40天观察21天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等重点监测疾病。
填报要求(病例分类)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 五类进行报告。
分类标准严格参照国家诊断标准。(临床医生、 疫报人员均要熟悉此标准,切不可凭主观认 识。) 阳性检测结果仅供采供血机构填写。
填报要求(病原携带者)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 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乙肝的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一.肝炎类
病毒性肝炎分 为甲型、乙型、 丙型、戊型和未 分型五类
未分型肝炎
甲肝 肝炎
戊肝
乙肝
丙肝
甲肝
1.疑似病例 ①近1周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 消化道症状。 ②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2.实验病例 疑似病例+①IgM阳性/②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