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12-1-3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高三物理试题精选】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2018高三理综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题命题人宝安中学、中一中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三个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N 14 Cl 355 Na 23 K 39Fe 56 Cu 64 Ag 108 Al 27 I 127 Ba 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常藏身于霉变的花生和玉米等种子中。

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这一结果将直接导致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A.细胞膜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内呼吸酶的合成受到影响 D.胰岛素合成受到影响2.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C.图③将“有丝分裂各时期”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子宫对外胚胎不存在免疫排斥现象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C.经发育分化形成的原肠胚具有内外两个胚层D.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4.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均基因组成为tM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B.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丰富度应该随机取样C.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只能是单一的D.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被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6.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在适宜条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中叶肉细胞失去了原特有的结构和功能D.④过程需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处理7.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018届高考物理综合能力复习测试(高考真题)(16套及答案)

2018届高考物理综合能力复习测试(高考真题)(16套及答案)

高考真题1.(2012·新课标全国)(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而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地球的引力作用,不是由于惯性,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答案:AD2.(2014·北京理综)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解析: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不会有能量损失,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选项A正确;通过推理和假设,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得不出静止的结论,选项B错误;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不可以直接得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结论,选项C错误;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与本实验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A3.(2013·海南卷)(多选)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通过实验与推理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假如没有力作用在运动的物体上,物体将以原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同时期的笛卡儿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即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选项B、C、D正确.答案:BCD4.(2013·新课标全国Ⅰ)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解析:通过第三列的数据可看出:130大概是32的4倍,而298大概是32的9倍…….依次类推,可看出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正确.答案:C5.(2013·山东理综)(多选)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一直运动下去”的结论,故A正确.伽利略还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的和轻的小球下落一样快”的结论,故C正确.答案:AC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多选)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上升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 v 0t 1,下降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 v 1t 1,两式m 均可约去,故运动情况与m 无关,也求不出m ,两式联立可得sin θ=v 0+v 12gt 1,μ=v 0-v 12gt 1cos θ,A 、C 正确,B 错误.根据v 20=2a 1x ,a 1=v 0t 1,h =x sin θ,可知h 可求,D 正确.答案:ACD2.(2015·海南卷)(多选)如图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块.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A .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减小B .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C .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解析:开始时,木块匀速运动mg sinθ=f,F N=mg cosθ,f=μmg cosθ,得μ=tanθ.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对物块受力分析,其中f′=μF N′沿水平与竖直分解各力,得f′cosθ=F N′sinθ,即木块水平方向合力为零.说明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又因为木块始终没有离开斜面,因此,物块相对斜面一定做匀速运动,C错误,D正确.由上面分析可知物块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即F N′cosθ+f′sinθ-mg=ma,解得F N′=m(g+a)cosθ>F N,f′=μF N′=μm(g+a)cosθ>f,A错误,B正确.答案:BD3.(2013·浙江理综)(多选)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 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 m/s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以5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 m/s2.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浮力大小为4 830 N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从地面开始上升10 s后的速度大小为5 m/sD.以5 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 N解析:刚开始上升时,空气阻力为零,F浮-mg=ma,解得F浮=m(g+a)=4 830 N,A正确.加速上升过程,若保持加速度不变,则热气球上升到180 m时,速度v=2ah=6 5 m/s>5 m/s,所以热气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上升10 s后的速度v′<at=5 m/s,C错误.再由F浮-F阻-mg=ma 可知空气阻力F阻增大,B错误.匀速上升时,F浮=F阻+mg,所以F阻=F浮-mg=230 N,D正确.答案:AD4.(2014·山东高考)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 解析:(1)设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 m/s ,末速度v =0,位移s =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0-v 2=2as①t =v 0-v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 =8 m/s 2③t =2.5 s .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 ′+s ⑤Δt =t ′-t 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Δt =0.3 s .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 0,志愿者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 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 20=F 2+(mg )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 0mg =415.⑩答案:(1)8 m/s 22.5 s (2)0.3 s (3)4155.(2015·新课标全国Ⅱ)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求:(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解析:首先判断A 、B 能否一起运动.因为μ1<μ2,则A 、B 有各自的运动加速度,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两者加速度.(1)在0~2 s 时间内,A 和B 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1、N 1是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2、N 2是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1=μ1N1①N1=mg cosθ②f2=μ2N2③N2=N1+mg cos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f1=ma1⑤mg sinθ-f2+f1=ma2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1=3 m/s2⑦a2=1 m/s2.⑧(2)在t1=2 s,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 m/s⑨v2=a2t1=2 m/s⑩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擦力为零,同理可得a1′=6 m/s2⑪a2′=-2 m/s2⑫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v2+a2′t2=0⑬联立○10⑫⑬式得 t 2=1 s ⑭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s =⎝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 ⎛⎭⎪⎫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27 m ⑮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 则有l -s =(v 1+a 1′t 2)t 3+12a 1′t 23⑯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⑰ 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t 总=t 1+t 2+t 3=4 s.答案:(1)3 m/s 2 1 m/s 2 (2)4 s高考真题1.(2014·北京理综)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解析: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也可以匀速.当后期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选项A 错误.物体从静止到有速度,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处于超重状态,所以选项B 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瞬间手的速度变化量比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故手的加速度大,所以D正确.答案:D2.(2015·新课标全国Ⅱ)(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C.15 D.18解析:设每节车厢质量为m,挂钩P、Q西边车厢的质量为bm,东边的车厢质量为cm,当机车在东边时,以bm为研究对象,F=bma;当机车在西边时,以cm为研究对象,F=23cma,可得3b=2c.设3b=2c=k,则总节数d=b+c=56k,且d为正整数,则k取6、12、18…,d=5、10、15…,故选项B、C正确.答案:BC3.(2014·江苏卷)(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解析: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 m =2μmg ,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 m =32μmg .逐渐增大拉力F ,当F =32μmg 时,A 、B 间相对静止,B 与地面开始相对滑动,故选项A 错误;当A 、B 间刚开始相对滑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A 有F -2μmg =2ma ,对物块B 有2μmg -32μmg =ma ,联立两式得F =3μmg ,也就是当F =3μmg 时,物块A 、B 开始相对滑动,因此F =52μmg时,A 、B 相对静止,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此时的加速度为a A =F -32μmg 3m =13μg ,故选项B 、C 正确;物块A 、B 间,B 与地面间都相对滑动时,B 的加速度为a B =2μmg -32μmgm =12μg ,此后无论F 为何值,只要A 、B 间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就是12μg ,所以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此值,选项D 正确.答案:BCD4.(2015·新课标全国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m+M)a1①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得v1=v0+a1t1②s0=v0t1+12a1t21③式中,t1=1 s,s0=4.5 m是木板碰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2⑤ 由题图(b)可得a 2=v 2-v 1t 2-t 1⑥式中,t 2=2 s ,v 0=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⑦(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⑧ v 3=-v 1+a 3Δt ⑨ v 3=v 1+a 2Δt 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 1=-v 1+v 32Δt ⑪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 2=v 1+v 32Δt ⑫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Δs =s 2-s 1⑬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s =6.0 m ⑭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 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M)g=(m+M)a4⑮0-v23=2a4s3⑯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⑰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s=-6.5 m⑱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答案:(1)0.1 0.4 (2)6.0 m (3)6.5 m高考真题1.(2015·安徽理综)图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N、P、Q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M点B.N点C.P点D.Q点解析: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可知,α粒子运动的轨迹应向受力的一侧弯曲,α粒子加速度的方向与α粒子受到的合外力方向相同,粒子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在两点的连线上且为斥力,由图可知M点、N点、Q点的加速度方向错误,P点加速度方向正确,选项C正确.答案:C2.(2011·上海卷)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船的速率为( )A .v sin α B.v sin α C .v cos α D.vcos α解析:将人的运动速度v 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如图,由于绳子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因而小船的速度等于人沿着绳子方向的分速度,根据此图得v 船=v cos α,选项C 正确.答案:C3.(2014·四川理综)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 的大河.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 )A. kvk2-1B.v1-k2C.kv1-k2D.vk2-1解析: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v1,据题意,去程时t1=dv1,回程时t2=dv21-v2,又k=t1t2,由以上各式可得v1=v1-k2,选项B正确.只要根据题意将时间求出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4.(2014·四川理综)小文同学在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时,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桌面的不同位置,让小钢珠在水平桌面上从同一位置以相同初速度v0运动,得到不同轨迹.图中a、b、c、d为其中四条运动轨迹,磁铁放在位置A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磁铁放在位置B时,小钢珠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填轨迹字母代号).实验表明,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阅读、识图、理解和分析等能力.磁铁放在位置A时,磁体处于初速度方向所确定的直线上,则小钢珠做直线运动且沿直线b运动;磁铁放在位置B时,磁体不处于初速度方向所确定的直线上,则小钢珠做曲线运动且偏离原直线方向沿曲线c 运动.由此得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答案:b c 不在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Ⅰ)一带有乒乓球发射机的乒乓球台如图所示,水平台面的长和宽分别为L 1和L 2,中间球网高度为h .发射机安装于台面左侧边缘的中点,能以不同速率向右侧不同方向水平发射乒乓球,发射点距台面高度为3h .不计空气的作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乒乓球的发射速率v 在某范围内,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向,就能使乒乓球落到球网右侧台面上,则v 的最大取值范围是( )A.L 12g6h <v <L 1g 6hB.L 14g h <v <L 21+L 22g 6hC.L 12g 6h <v <12L 21+L 22g 6hD.L 14g h <v <12L 21+L 22g 6h解析:当乒乓球恰好能落到球台角上时发射速度最大,有v max t 1=L 21+⎝ ⎛⎭⎪⎫L 222,12gt 21=3h ,解得v max =12L 21+L 22g 6h.当乒乓球平行球台边缘运动且刚过网时为最小速度,有v min t 2=L 12,12gt 22=2h ,解得v min =L 14gh.D 正确.答案:D2.(2015·浙江理综)如图所示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L .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s 处高高跃起,将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 点).球员顶球点的高度为h ,足球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则( )A .足球位移的大小x =L 24+s 2B .足球初速度的大小v 0=g 2h L 24+s 2C .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g 2h L 24+s 2+4gh D .足球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值tan θ=L2s解析:足球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高度为h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d =s 2+⎝ ⎛⎭⎪⎫L 22,足球的位移x =h 2+d 2,A 错误.足球运动的时间t =2hg,足球的初速度v 0=dt=g 2h ⎝ ⎛⎭⎪⎫L 24+s 2,B 正确.足球末速度的大小v =v 20+v 2y =g 2h ⎝ ⎛⎭⎪⎫L 24+s 2+2gh ,C 错误.初速度的方向与球门线夹角的正切为tan θ=s L 2=2sL,D 错误. 答案:B3.(2013·北京理综)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小球每次都从斜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3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3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 1、x 2、x 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ΔE 1、ΔE 2、ΔE 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B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C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D .x 2-x 1<x 3-x 2,ΔE 1<ΔE 2<ΔE 3解析:水平释放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均匀增大,因h 12=h 23,所以t 12>t 23;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x =vt ,所以x 2-x 1>x 3-x 2.因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故小球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变化量ΔE 1=ΔE 2=ΔE 3=0.综上所述,B 正确.答案:B4.(2014·新课标全国Ⅱ)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π6B.π4C.π3D.π12 解析:设物块的质量为m ,初速度为v 0,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题知12mv 20=mgh ,由动能定理知12mv 2-12mv 20=mgh ,得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12mv 2=2×12mv 20,则落地时的速度v =2v 0,cos θ=v 0v =22,故θ=π4,B 正确.答案:B5.(2014·浙江理综)如图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 0=20 m/s 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h =1.8 m .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 时,机枪手正对靶射出第一发子弹,子弹相对于枪口的初速度v =800 m/s.在子弹射出的同时,装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行进s =90 m 后停下.装甲车停下后,机枪手以相同方式射出第二发子弹.(不计空气阻力,子弹看成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求装甲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当L =410 m 时,求第一发子弹的弹孔离地的高度,并计算靶上两个弹孔之间的距离;(3)若靶上只有一个弹孔,求L 的范围.解析:(1)装甲车的加速度a =v 202s =209m/s 2.(2)第一发子弹飞行时间t 1=Lv +v 0=0.5 s弹孔离地高度h 1=h -12gt 21=0.55 m第二发子弹弹孔离地的高度h 2=h -12g ⎝⎛⎭⎪⎫L -s v 2=1.0 m 两弹孔之间的距离Δh =h 2-h 1=0.45 m.(3)第一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 1,L 1=(v 0+v )2hg=492 m第二发子弹打到靶的下沿时,装甲车离靶的距离为L 2,L 2=v2hg+s =570 mL 的范围为492 m<L ≤570 m.答案:(1)209 m/s 2 (2)0.55 m ;0.45 m (3)492 m<L ≤570 m高考真题1.(2015·福建理综)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 关于B 点对称,且A 、B 、C 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二次由C 滑到A ,所用的时间为t 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无法比较t 1、t 2的大小解析: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经过AB 段和BC 段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得mg -F N1=m v 21r ,F N2-mg =m v 22r.在AB 段运动时,速度越大,F N1越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越小;在BC 段运动时,速度越小,F N2越小,滑动摩擦力也越小.把滑块由A 到C 和由C 到A 的运动相比较,在AB 段运动时前者速度较大,受摩擦力小,在BC 段运动时前者速度较小,受摩擦力小.综上,滑块从A 到C 运动过程中受摩擦力较小,因此平均速度较大,时间较短,A 正确.答案:A2.(2015·天津理综)未来的星际航行中,宇航员长期处于零重力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有人设想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加装一段圆柱形“旋转舱”,如图所示,当旋转舱绕其轴线匀速旋转时,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圆柱形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表面时相同大小的支持力.为达到上述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B .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小C .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D .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小解析:旋转舱转动过程中侧壁对宇航员的支持力提供宇航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题意F N =mω2R =mg ,从式中可以看出,需保证ω2R =g ,半径越大,转动角速度应越小,A 错误,B 正确.由于m 可以约掉,角速度与宇航员质量无关,C 、D 错误.答案:B3.(2014·安徽理综)如图所示,一倾斜的匀质圆盘绕垂直于盘面的固定对称轴以恒定角速度ω转动,盘面上到转轴距离2.5 m 处有一小物体与圆盘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物体与盘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盘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g取10 m/s2,则ω的最大值是( )A. 5 rad/sB. 3 rad/sC.1.0 rad/s D.0.5 rad/s解析:小物块恰好滑动时,应在A点,对滑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30°-mg sin30°=mω2r,解得ω=1.0 rad/s,C正确.答案:C4.(2014·新课标全国Ⅱ)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 (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Mg-5mg B.Mg+mgC.Mg+5mg D.Mg+10mg解析:设大环的半径为r,小环滑到最低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1 2mv2=mg·2r.在最低点对小球受力分析,得F N-mg=mv2r.联立解得F N=5mg.。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1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1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5-
【提示】对惯性的三点提醒: (1)惯性的有无与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 (2)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涉及物体运动的一条动力 学规律。 (3)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惯性定律取决于物体是否受力。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8-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 2.揭示了力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 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第三章
第1讲 牛顿第一定律
主干知识回顾
牛顿第三定律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名师考点精讲
-7-
【提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个易混点: (1)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不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同一性质的力。
2014 新课标卷 Ⅰ,T17、T24; 新课标卷 Ⅱ,T17、T24
2013
2012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质检一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质检一

单元质检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浙江常熟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 m/sD.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答案:D解析:电动车限速20km/h,即最高速度不超过20km/h,是指瞬时速度,故A 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m/s,指的是瞬时速度,故B错误;10m/s是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但冲刺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大小不能确定,故C错误;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km/h,指的是某时刻的速度可以达到484km/h,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2.(天津一中高三月考)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答案:A解析:火车的加速度为a1=Δv1Δt =-0.51m/s2=-0.5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Δv2Δt =1.21m/s2=1.2m/s2,汽车的加速度较大,火车的加速度较小,可知火车速度变化较慢,故A正确,B错误;因为火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速度方向不变,则位移在增加,故C错误;因为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

3.(广东清新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将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在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4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答案:B解析:物体初速度为30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0g =3010s=3s,位移为h1=v022g =30220m=45m,再自由落体2s,下降高度为h2=12×10×22m=20m,故5s内物体的路程为65m,选项A错误;此时离地面高度为h=45m-20m=25m,位移方向竖直向上,选项B正确;取向下为正方向,5s时速度为v=10×2m/s=20m/s,速度改变量为Δv=20m/s-(-30m/s)=50m/s,选项C错误;平均速度为v=x t =255m/s=5m/s,方向向上,选项D错误。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2章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2章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 1.光子说 •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 hν 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 光子,光子的能量ε=________。(其中h= 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最小值 • 2.逸出功W0 •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________。的________ 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
h p
• 思维辨析: • (1)光电效应中的“光”指的是可见光。 ( ) • (2)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光的强度。 ( ) • (3)光电子不是光子。( ) • (4)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无关。( ) • (5)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 • (6)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 关。( )
• 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是物理学的前沿理 论,比较抽象,高考要求不是很高。主要 是以光电效应为主线,以光电效应方程为 重点,重点研究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光 电效应的规律、光电效应的方程。主要题 型为选择题。
• 1.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本 章内容是近代物理的基础知识,在复习时 要加强理解,重点记忆,紧扣课本。 • 2.重视物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加强 贴近实际、贴近高考的题目训练。重视光 电效应知识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的联 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热点。
精准高 考
物 理
人教版
选 修 3-5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高考命题实况 20 20 201 201 201 20 20 考点 要 说 14 14 5 5 6 16 16 内容 求 明 Ⅰ Ⅱ Ⅰ Ⅱ Ⅰ Ⅱ Ⅲ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卷 T35 T3 T35 光电 (1) 5(1) (1) Ⅰ 效应 5分 5分 5分 爱因 斯坦

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12.3

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12.3

名师考点精 讲
考点 一 考点 二
【解析】由p-T图象可知过程ab是等容变化,W=0,温度升高,内能增 加,体积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过程ab一定吸热,A 项正确;过程bc温度不变,即内能不变,由于过程bc体积增大,所以气 体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吸收热量,B项错误; 过程ca压强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 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项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由p-T图象可知,a状态气体温度 最低,则平均动能最小,D项正确;b、c两状态温度相等,分子平均动 能相等,由于压强不相等,所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 撞击的次数不同,E项正确。
名师考点精 讲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改变内能 的过程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 定量关系。此定律是标量式,应用时热量的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 制中的焦耳。
名师考点精 讲
考点 一 考点 二
典例1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先后发 生以下两种状态变化过程:第一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B,外界对 该气体做功为6 J;第二种变化是从状态A到状态C,该气体从外界吸 收的热量为9 J。图线AC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B、C两状态 的温度相同,理想气体的分子势能为零。求:
名师考点精 讲
考点 一方法: (1)内能的变化都要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综合分析。 (2)做功情况看气体的体积: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W为负;体积 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为正。 (3)与外界绝热,则不发生热传递,此时Q=0。 (4)如果研究对象是理想气体,则由于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 以当它的内能变化时,主要体现在分子动能的变化上,从宏观上看 就是温度发生了变化。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3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3.3

10 m + × 0.8× 62 m
(2)4.8 m/s (3)69.6 m
1 2
=69.6 m
【参考答案】 (1)1.6 m/s2 0.8 m/s2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10-
考点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 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 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 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第三章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6-
【提示】牛顿定律应用的三点提醒: (1)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还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对于系统要注意:加速度相 同,可采用整体法;加速度不同,应采用隔离法。 (2)要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是单一过程,还是多过程,注意分析每一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 和运动情况。 (3)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分析联系前、后两个过程的关键物理量是速度,前一过程的 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第三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主干知识回顾
名师考点精讲
综合能力提升
课堂限时检测
-7-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专题强化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含答案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专题强化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含答案

专题强化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专题解读1。

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图象问题和临界极值问题,高考时选择题为必考,计算题也曾命题。

2。

学好本专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本专题用到的规律和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临界条件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命题点一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3。

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4。

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例1(多选)(2016·天津理综·8)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如图1所示,和谐号动车组是由动车和拖车编组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某列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动车组()图1A。

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做匀加速运动时,第5、6节与第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3∶2C.进站时从关闭发动机到停下来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成正比 D 。

与改为4节动车带4节拖车的动车组最大速度之比为1∶2 答案 BD解析 列车启动时,乘客随车厢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故乘客受到车厢的作用力方向与车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动车组运动的加速度a =错误!=错误!-kg ,则对6、7、8节车厢的整体有F 56=3ma +3kmg =错误!F ,对7、8节车厢的整体有F 67=2ma +2kmg =错误!F ,故5、6节车厢与6、7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F 56∶F 67=3∶2,选项B 正确;关闭发动机后,根据动能定理得12·8m v 2=8kmgx ,解得x =错误!,可见滑行的距离与关闭发动机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选项C 错误;8节车厢有2节动车时的最大速度为v m1=2P8kmg;8节车厢有4节动车时最大速度为v m2=错误!,则错误!=错误!,选项D 正确.例2 如图2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 两物体,A 叠放在C 上,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3m ,物体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B ,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图2A.此过程中物体C 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 B 。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 12-1 精品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热学 12-1 精品

知识点三 内能
1.分子动能
(1)意义:分子动能是 分子热运动 所具有的动能. (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 是分子
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 相对位置 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
能与物体的 体积 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 距离 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 热运动动能
3 的正方体,则有 Na3=V,可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a=
Mgh p0NA.
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分子的体 积 V0=VNmA,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不适用.
2.对于气体分子,d=3 V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 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对分子热运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
温度和内能
1.对内能的理解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 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分子数,还与物态 有关系.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 离的增大而 减小 ,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的来 讲斥力变化得较快.
知识点二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 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 T= t+273.15 K . (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 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解析]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悬浮小颗粒的无 规则运动,A 错误;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 则性,B 正确;悬浮颗粒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作用的不 平衡性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C 错误;热运动在 0 ℃时不 会停止,D 错误.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十二)理综物理试卷本试卷共2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开创了如下框图所示的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方框2和4中的方法分别是()A.实验检验,数学推理B.数学推理,实验检验C.提出假设,实验检验D.实验检验,合理外推15.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的环月轨道可近似看成是圆轨道,观察“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动,发现每经过时间t 通过的弧长为l ,该弧长对应的圆心角为θ弧度.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月球的质量是()A. tG l 32θB. tGl 23θC. 23t G l θD. 32l G t θ16.如右下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个小球A 、B(可视为质点)固定在轻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球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两球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杆对小球A 的作用力大小为()A.33mg B.23mg c. 332mg D.2mg17.如图所示,两个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 ,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a.高度为a 的正三角形导线框ABC 从图示位置沿x 轴正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列图形中能正确描述感应电流I 与线框移动距离x 关系的是()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4: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 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100HzC.P 向左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加D.P 向左移动时,变压器原、副圈的电流都减小19.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C.U 23592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20.测定电子的电荷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下图所示。

2018年全国高考3卷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8年全国高考3卷物理试题(含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018高考真题全国Ⅰ-Ⅲ卷物理正文

2018高考真题全国Ⅰ-Ⅲ卷物理正文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 (全国 Ⅰ 卷)14.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16.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 =5 cm ,bc =3 cm ,ca =4 cm.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设小球a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a 、b 的电荷同号,k =169B. a 、b 的电荷异号,k =169C. a 、b 的电荷同号,k =6427D. a 、b 的电荷异号,k =642717.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导体轨道OPQS 固定,其中PQS 是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点,O 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 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 转动的金属杆,M 端位于PQS 上,OM 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现使OM 从OQ 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 Ⅰ); 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 增加到B ′(过程 Ⅱ).在过程 Ⅰ、Ⅱ 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等于( )A. 54B. 32C. 74D. 2 18.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 水平,长度为2R; 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 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从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 2mgRB. 4mgRC. 5mgRD. 6mgR19.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B.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 极指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C.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小磁针的N 极指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D. 开关闭合并保持一段时间再断开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 极朝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转动20.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21. (2018·高考全国卷Ⅰ )图中虚线a、b、c、d、f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平面b上的电势为2 V.一电子经过a时的动能为10 eV,从a到d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6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c上的电势为零B. 该电子可能到达不了平面fC. 该电子经过平面d时,其电势能为4 eVD. 该电子经过平面b时的速率是经过d时的2倍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 (2018·高考全国卷Ⅰ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23. (2018·高考全国卷Ⅰ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 T,其标称值(25 ℃时的阻值)为900.0 Ω;电源E(6 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量程150 mV);定值电阻R0(阻值2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 Ω);单刀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图(a)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t升至80.0 ℃.将S2与1端接通,闭合S1,调节R1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U0;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将R2置于最大值,将S2与2端接通,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U0;断开S1,记下此时R2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t,得到相应温度下R2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25.0 ℃.实验得到的R2-t 数据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闭合S1前,图(a)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___(填“a”或“b”)端;(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做出R2-t曲线;图(b)图(c)(3)由图(b)可得到R T在25~80 ℃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t=44.0 ℃时,可得R T=________Ω;(4)将R T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R2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Ω,则手心温度为________℃.24. (2018·高考全国卷Ⅰ)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25. (20分)如图,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y <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个氕核11H和一个氘核21H先后从y 轴上y=h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已知11H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并从坐标原点O处第一次射出磁场.11H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求(1)11H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21H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33. (2018·高考全国卷Ⅰ )(1)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过程①、②、③、④到达状态e.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过程①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B. 过程②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C. 过程④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 状态c 、d 的内能相等E. 状态d 的压强比状态b 的压强小 (2)如图,容积为V 的汽缸由导热材料制成,面积为S 的活塞将汽缸分成容积相等的上下两部分,汽缸上部通过细管与装有某种液体的容器相连,细管上有一阀门K.开始时,K 关闭,汽缸内上下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p 0.现将K 打开,容器内的液体缓慢地流入汽缸,当流入的液体体积为V 8时,将K 关闭,活塞平衡时其下方气体的体积减小了V6.不计活塞的质量和体积,外界温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流入汽缸内液体的质量.34. (2018·高考全国卷 Ⅰ )(1)如图,△ABC 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A =30°.一束红光垂直AB 边射入,从AC 边上的D 点射出,其折射角为60°,则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若改用蓝光沿同一路径入射,则光线在D 点射出时的折射角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60°.(2)一列简谐横波在t =1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求( ⅰ )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 ⅱ )质点Q 的平衡位置的x 坐标.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 (全国 Ⅱ 卷)14.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15.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 10 NB. 102 NC. 103 ND. 104 N16.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 ·m 2/kg 2.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5×109 kg/m 3B. 5×1012 kg/m 3C. 5×1015 kg/m 3D. 5×1018 kg/m 317.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用波长为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J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 ·s ,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 ·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18.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如图,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32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19.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B. 在t 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20.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 1、L 2,L 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 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 1的正上方有a 、b 两点,它们相对于L 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a 、b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3B 0和12B 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A. 流经L 1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712B 0B. 流经L 1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2B 0C. 流经L 2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2B 0D. 流经L 2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712B 021.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如图,同一平面内的a 、b 、c 、d 四点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行,M 为a 、c 连线的中点,N 为b 、d 连线的中点.一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从a 点移动到b 点,其电势能减小W 1;若该粒子从c 点移动到d 点,其电势能减小W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一定与a 、b 两点连线平行B. 若该粒子从M 点移动到N 点,则电场力做功一定为W 1+W 22C. 若c 、d 之间的距离为L ,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一定为W 2qLD. 若W 1=W 2,则a 、M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b 、N 两点之间的电势差22.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 某同学组装一个多用电表.可选用的器材有:微安表头(量程100 μA ,内阻900 Ω);电阻箱R 1(阻值范围0~999.9 Ω);电阻箱R 2(阻值范围0~99 999.9 Ω);导线若干.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1 mA 的直流电流表,在此基础上再将它改装成量程为3 V 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1 mA 和电压3 V 两挡.回答下列问题:(1)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R 1和R 2,其中*为公共接线柱,a 和b 分别是电流挡和电压挡的接线柱.(2)电阻箱的阻值应取R 1=________ Ω,R 2=________ Ω.(保留到个位) 23.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图(a)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表中给出,其中f 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回答下列问题:(1)f4=________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m图线;(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为f=________,f-m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________;(4)取g=9.80 m/s2,由绘出的f-m图线求得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24.(2018·高考全国卷Ⅱ)(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 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25. (2018·高考全国卷Ⅱ )(20分)一足够长的条状区域内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在xOy 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中间是磁场区域,其边界与y 轴垂直,宽度为l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磁场的上、下两侧为电场区域,宽度均为l ′,电场强度的大小均为E ,方向均沿x 轴正方向;M 、N 为条状区域边界上的两点,它们的连线与y 轴平行.一带正电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M 点沿y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经过一段时间后恰好以从M 点入射的速度从N 点沿y 轴正方向射出.不计重力.(1)定性画出该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轨迹; (2)求该粒子从M 点入射时速度的大小;(3)若该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恰好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π6,求该粒子的比荷及其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时间.33. (2018·高考全国卷 Ⅱ )(1)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 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2)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上端开口,汽缸壁内有卡口a 和b ,a 、b 间距为h ,a 距缸底的高度为H ;活塞只能在a 、b 间移动,其下方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活塞质量为m ,面积为S ,厚度可忽略;活塞和汽缸壁均绝热,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开始时活塞处于静止状态,上、下方气体压强均为p 0,温度均为T 0.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汽缸中的气体,直至活塞刚好到达b 处.求此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34. (2018·高考全国卷Ⅱ )(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 900 m/s,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下桥的一端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 s,桥的长度为________m.若该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的波长为λ的________倍.(2)如图,△ABC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90°,∠B=60°.一细光束从BC边的D 点折射后,射到AC边的E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边的F点射出.EG垂直于AC交BC于G,D恰好是CG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ⅰ)求出射光相对于D点的入射光的偏角;(ⅱ)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Ⅲ卷)14. (2018·高考全国卷Ⅲ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α+2713Al→n+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A. 15和28B. 15和30C. 16和30D. 17和3115. (2018·高考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与Q的周期之比约为()A. 2∶1B. 4∶1C. 8∶1D. 16∶116. (2018·高考全国卷Ⅲ )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均为u0,周期均为T,如图所示.则Q方∶Q正等于()A. 1∶ 2B. 2∶1C. 1∶2D. 2∶117.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 和v2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 2倍B. 4倍C. 6倍D. 8倍18.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 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19.(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如图(a),在同一平面内固定有一长直导线PQ 和一导线框R ,R 在PQ 的右侧.导线PQ 中通有正弦交流电i ,i 的变化如图(b)所示,规定从Q 到P 为电流正方向.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 )A. 在t =T4时为零B. 在t =T2时改变方向C. 在t =T2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D. t =T 时最大,且沿顺时针方向21.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微粒a 、b 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现同时释放a 、b ,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 ,a 、b 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 、b 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质量比b 的大B. 在t 时刻,a 的动能比b 的大C. 在t 时刻,a 和b 的电势能相等D. 在t 时刻,a 和b 的动量大小相等22.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 m/s 2,L =30.0 cm ,L 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 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23.(2018·高考全国卷 Ⅲ )一课外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某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图中R 0为标准定值电阻(R 0=20.0 Ω);V 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 1为单刀开关,S 2为单刀双掷开关;E 为电源;R 为滑动变阻器.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1)按照实验原理线路图(a),将图(b)中实物连线;(2)将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置于适当的位置,闭合S 1;(3)将开关S 2掷于1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端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V 的示数U 1;然后将S 2掷于2端,记下此时电压表V 的示数U 2;(4)待测电阻阻值的表达式R x =________(用R 0、U 1、U 2表示); (5)重复步骤(3),得到如下数据:(6)利用上述5次测量所得U 2U 1的平均值,求得R x =_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24. (2018·高考全国卷 Ⅲ )如图,从离子源产生的甲、乙两种离子,由静止经加速电压U加速后在纸面内水平向右运动,自M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左边界竖直.已知甲种离子射入磁场的速度大小为v1,并在磁场边界的N点射出;乙种离子在MN的中点射出;MN长为l.不计重力影响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求(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2)甲、乙两种离子的比荷之比.25. (2018·高考全国卷Ⅲ)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 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α,sin α=35.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球到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33. (2018·高考全国卷Ⅲ )(1)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________.A. 气体温度一直降低B. 气体内能一直增加C. 气体一直对外做功D. 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E. 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2)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 cm和l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34. (2018·高考全国卷Ⅲ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波速为0.40 m/sB. 波长为0.08 mC. 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D. 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E. 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2)如图,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边上.D位于AB边上,过D点做AC边的垂线交AC于F.该同学在D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点做AB边的垂线交直线DF于E;DE=2 cm,EF=1 cm.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2.1

2018届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 配套课件 12.1

①产生的原因: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微粒碰撞的 不平衡 引起的。
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 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运动轨迹不确定
②特点
③布朗颗粒:布朗颗粒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用肉眼看到的
颗粒所做的运动,不能叫做布朗运动。布朗颗粒大小约为 10-6 m(包含约 1021 个分 子),而分子直径约为 10-10 m。布朗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
第十二章 热 学
第十二章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2-
2015 新课标卷 Ⅱ ,T33(1)
2014
2013 新课标卷 Ⅰ ,T33(1); 新课标卷 Ⅱ ,T33(1)
2012 20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和实验依据(Ⅰ ) 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 分子运动速率统计分布 (Ⅰ)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标志、内能(Ⅰ ) 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 和非晶体(Ⅰ )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8-
【提示】 对分子动理论的三点提醒: (1)球体和立方体只是分子的理想模型。 (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的运动。 (3)分子间距为r0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并不是无引力和斥力。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第十二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主干知识回顾
内能
名师考点精讲
-7-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分子力为它们的 合力 。 (2)分子力的特点 ①r=r0时(r0的数量级为10-10 m),F引=F斥,分子力F=0。 ②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 斥力 。 ③r>r0时,F引>F斥,分子力F表现为 引力 。 ④r>10r0时,F引、F斥迅速减为零,分子力F= 0 。 (3)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 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快。

12-专项5 滑块—木板(小车)问题 3年2考物理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12-专项5 滑块—木板(小车)问题 3年2考物理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的动摩擦因数为1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 0.2,让小物块从点
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点时速度为6 m/s。取重力加速度 = 10 m/s2 。
(1)求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 。
【答案】
3
15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知sin − 1 cos =
又02
= 2 ⋅
【答案】 4
【解析】 设小铅块运动至左侧第个木块上时,小铅块下方的木块开始
滑动,则有
2 > 1 [ + 5 − ]
解得 > 3.75
设小铅块刚运动到第4个木块时速度大小为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22 − 02 = −2 ⋅ 3
解得2 = 1 m/s
因此小铅块运动至左侧第4个木块上时,木块开始滑动。
的长度为12 m,物块相对平板车的位移大小为12 m − 4 m = 8 m,选项CD
正确。
2.[2024重庆市二○三中学期中考试]如图甲所示,
地面上有一长为 = 1 m、质量为 = 2 kg的木
板,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 = 1 kg的木
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 0.4,木板与
可知小铅块在左侧第1块木块上滑动时,4块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小铅块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小铅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 =
解得 = 2 m/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12 − 02 = −2
解得1 = 17 m/s
(2)求小铅块运动至左侧第几个木块上时,小铅块下方的木块开始滑动。
解得′ =
1
162
m
所以小铅块停止运动到左侧第1个木块最左端距离为
= 3 + + ′ = 6 +

(完整版)2012-2018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

(完整版)2012-2018年高考物理真题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

F N F N F N F NBA F f F f F fF fG G G G(A)(B)(C)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2012年真题1.(2012上海卷).如图,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答案:A解析:对于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共同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gsinθ,隔离滑块B,由于摩擦力只能与接触面相切,所以CD错;由于B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分量,所以A对B的摩擦力必须水平向左,即A正确.2.(2012北京高考卷)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所示.电梯总质量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υ─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Δυ1和第2s末的速率υ2;(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g= ma由a─t图像可知,F1和F2对应的加速度分别是a1=1.0m/s2,a2=-1.0m/s2F1= m(g+a1)=2.0×103×(10+1.0)N=2.2×104NF2= m(g+a2)=2.0×103×(10-1.0)N=1.8×104N(2)类比可得,所求速度变化量等于第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Δυ1=0.50m/s同理可得,Δυ2=υ2-υ0=1.5m/sυ0=0,第2s末的速率υ2=1.5m/s(3)由a─t图像可知,11s~30s内速率最大,其值等于0~1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有υm=10m/s此时电梯做匀速运动,拉力F等于重力mg,所求功率P=Fυm=mg⋅υm=2.0×103×10×10W=2.0×105W由动能定理,总功W=E k2-E k1=12mυm2-0=12×2.0×103×102J=1.0×105J3.(2012山东卷).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解析:由v—t图像可知前3 s内,a=△v/△t=2 m/s2,货物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正确;最后2 s内加速度a′=△v/△t=-3 m/s2,小于重力加速度,故吊绳拉力不为零,选项B错误;根据v’=v/2=3 m/s可知选项C正确;第3 s末至第5 s 末的过程中,货物匀速上升,货物机械能增加,选项D错误.4.(2012四川卷).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 .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 m kx μ-0C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2gx μ0 D .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0k mg x mg μμ-答案:BD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μmg=ma ,即a=(kx-μmg )/m ,当kx>μmg 时,随着形变量x 的减小,加速度a 将减小;当kx<μmg 时,随着形变量x 的减小,加速度a 将增大,则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kx0)/m-μg ,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当kx=μmg (a=0)时,物体的速度最大,然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当物体与弹簧脱离后做加速度为a=μ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物体脱离弹簧后做加速度为a=μ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3x 0=1/2*μgt 2,解得t=gx μ06,故C 选项错误;根据功的计算式可得,物体开始向左端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做功为W=-μmgx ′,又x ′=x0-μmg/k ,解得W=-μmg(x 0-μmg/k),即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为μmg(x0-μmg/k),故D 选项正确.7.(2012全国新课标).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答案:AD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A 正确C 错误.没有力作用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B 错D 正确.5.(2012安徽卷).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 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 ,则 ( ) FaA. 物块可能匀速下滑B. 物块仍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滑C. 物块将以大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D. 物块将以小于a 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答案:C解析:未加恒力F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θμθcos sin mg a mg -=,而加上F 后,)cos sin )((θθmg mg mF g a ++=',即a a >',C 正确. 6.(2012全国新课标)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2) 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答案:(1)mg F θμθμcos sin -=了 (2)λθ=0tan 解析:(1)设该同学沿拖杆方向用大小为F 的力推拖把,将推拖把的力沿竖直和水平分解,按平衡条件有N mg F =+θcos ① f F =θsin ②式中N 与f 分别为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按摩擦定律有N f μ=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mg F θμθμcos sin -= ④ (2)若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不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应用θsin f ≤N λ⑤这时,①式仍满足,联立①⑤式得θλθcos sin -≤Fmg λ ⑥ 现考察使上式成立的θ角的取值范围,注意到上式右边总是大于零,且当F 无限大时极限为零,有θλθcos sin -≤0 ⑦使上式成立的角满足θ≤θ0,这里是题中所定义的临界角,即当θ≤θ0时,不管沿拖杆方向用多大的力都推不动拖把.临界角的正切值为λθ=0tan ⑧7.(2012上海卷)如图,将质量m =0.1kg 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θ=53︒的拉力F ,使圆环以a =4.4m/s 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 的大小.(取sin53︒=0.8,cos53︒=0.6,g =10m/s 2). 解析:令F sin53︒=mg ,F =1.25N ,当F <1.25N 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上,由牛顿定律F cos θ-μF N =ma ,F N +F sin θ=mg ,解得F =1N ,当F >1.25N 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下,由牛顿定律F cos θ-μF N =ma ,F sin θ=mg +F N ,解得F =9N , 8.(2012安徽卷)Ⅰ.(10分)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1)试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A. 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B.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C.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A. M =200g , m =10g 、15g 、20g 、25g 、30g 、40gB. M =200g , m =20g 、40g 、60g 、80g 、100g 、120g小车、砝码、打点计C. M =400g , m =10g 、15g 、20g 、25g 、30g 、40gD. M =400g , m =20g 40g 、60g 、80g 、100g 、120g(3)图2 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 、B 、C 、D 、E 、F 、G 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 s =4.22 cm 、BC s =4.65 cm 、CD s =5.08 cm 、DE s =5.49 cm 、EF s =5.91 cm 、FG s =6.34 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效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 = m/s 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Ⅰ答案:(1)B ;(2)C ;(3)0.42解析:要使砂和砂桶的重力mg 近似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首先要平衡摩擦力,然后还要满足m <<M.而平衡摩擦,不需挂砂桶,但要带纸带,故(1)选B ,(2)选C.(3)用逐差法2CD BC AB FG EF DE T9s -s -s -s s s a ++=,求得2/m 42.0a s =. 9.(2012安徽卷)质量为0.1 kg 的弹性球从空中某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该下落过程对应的t v -图象如图所示.球与水平地面相碰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3/4.该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取g =10 m/s 2, 求:(1)弹性球受到的空气阻力f 的大小;(2)弹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弹的高度h .解析:(1)由v —t 图像可知:小球下落作匀加速运动,2/8tv a s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f mg =- 解得N a g m f 2.0)(=+=图2(2)由图知:球落地时速度s m /4v =,则反弹时速度s m v v /343==' 设反弹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动能定理得 2210f)h (mg -v m '-=+ 解得m h 375.0=10(2012江苏卷).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 与时间t 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加速度m kv g a +=,随着v 的减小,a 减小,但最后不等于0.加速度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所以选C.11.(2012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有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A .2()f m M M +B .2()f m M m+ C . 2()()f m M m M g M +-+ D .2()()f m M m M g M+++ 答案:A解析:整体法m m ma g m M F =+-)(,隔离法,对木块,m Ma Mg f =-2,解得M M m f F m )(2+=. 12.(2012重庆卷)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S ,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a 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 0时,再以v 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级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 ,如题图所示.设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⑴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⑵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球速v 变化的关系式⑶整个匀速跑阶段,若该同学速率仍为v 0 ,而球拍的倾角比θ0大了β并保持不变,不计球在球拍上的移动引起的空气阻力的变化,为保证到达终点前球不从球拍上距离中心为r 的下边沿掉落,求β应满足的条件.解析:⑴在匀速运动阶段有,00tan kv mg =θ得00tan v mg k θ=⑵加速阶段,设球拍对球的支持力为N ',有 ma kv N =-'θsinmg N ='θcos得00tan tan v v g a θθ+=⑶以速度v 0匀速运动时,设空气的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为F ,有0cos θmg F =球拍倾角为βθ+0时,空气阻力与重力的合力不变,设球沿球拍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有 a m F '=βsin设匀速跑阶段所用时间为t ,有a v v s t 200-=球不从球拍上掉落的条件r t a ≤'221 得20002cos 2sin ⎪⎪⎭⎫ ⎝⎛-≤a v v s g r θβ 2013年真题1.(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6题)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A)在下摆过程中(B)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D)摆到最低点时答案:D解析: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吊绳中拉力最大,吊绳最容易断裂,选项D 正确.2.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14题)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答案:C解析:设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 ,F= ma+f ,所以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C ,选项C 正确ABD 错误.3.(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19题)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 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 2,当热气球上升到180m 时,以5m/s 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 2 .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C.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D.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答案:AD解析:热气球离开地面后地面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对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解得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选项A正确.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逐渐增大,选项B错误.由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热气球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小于5m/s,选项C错误.由平衡条件可得,F-mg-f=0,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f=F-mg=4830N -4600N =230N,选项D正确.4.(2013高考安徽理综第14题)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T=m (gsinθ+ a cosθ),F N= m(gcosθ- asinθ)B.T=m(gsinθ+ acosθ),F N= m(gsinθ- acosθ)C.T=m(acosθ- gsinθ),F N= m(gcosθ+ asinθ)D.T=m(as inθ- gcosθ) ,F N= m(gsinθ+ acosθ)答案:A解析:将绳子的拉力T和斜面弹力F N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T cosθ- F N sinθ=ma①T sinθ- F N cosθ=mg②联立两式解方程组,得T=m(gsinθ+ acosθ),F N= m(gcosθ- asinθ),选项A正确;5.(15分)(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22题)如图所示,一质量m=0.4kg的小物块,以v0=2m/s 的初速度,在与斜面成某一夹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t=2s的时间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L=10m.已知斜面倾角θ=30o,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物块加速度的大小及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拉力F 与斜面的夹角多大时,拉力F 最小?拉力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1)设物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由运动学公式得: L= v 0t+12at 2, ① v= v 0+at ,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a=3m/s 2,③v=8m/s.④(2)设物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所受摩擦力为F f ,拉力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 α-mgsin θ-F f =ma , ⑤Fsin α+F N -mgcos θ=0, ⑥又F f =μF N . ⑦联立解得:F=()sin cos cos sin mg ma θμθαμα+++.⑧ 由数学知识得:cos α+33sin α=233sin(60°+α), ⑨ 由⑧⑨式可知对应的F 最小值的夹角α=30° ⑩联立③⑧⑩式,代入数据得F 的最小值为:Fmin=1335N.6.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25题)(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解析:(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次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t 1=0.5s 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 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则a 1= v 1/ t 1,①a 2=(v 0- v 1)/ t 1,②式中v 0=5m/s ,v 1=1m/s 分别为木板在t=0、t=t 1时速度的大小.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 ,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 1,③(μ1+2μ2)mg=ma 2,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μ1=0.20,⑤μ2=0.30.,⑥(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和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 a 1’,⑦2μ2mg-f=ma 2’. ⑧假设f<μ1mg.则a 1’=a 2’.由⑤⑥⑦⑧式得f=μ2mg >μ1mg ,与假设矛盾,故f=μ1mg ⑨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大小a 1’=a 1.物块的v---t 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s 1=2×1212a v ,⑩ s 2=210v v t 1+'2221a v ,⑾ 物块相对于木板位移的大小为s= s 2- s 1.⑿联立①⑤⑥⑧⑨⑩⑾⑿解得:s=1.125m.20时时块与⑨⑩⑨⑩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7.(2013高考上海物理第31题)(12分)如图,质量为M 、长为L 、高为h 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 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求小球落地时距滑块左端的水平距离.解析:滑块上表面光滑,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当滑块的左端到达小球正上方这段时间内,小球速度始终为零,则对于滑块: a=()M g M m +μ, v 1=aL v 220-=()MgL M m v +-μ220. 当滑块的左端到达小球正上方后,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间t=g h 2 滑块的加速度a ’=μg①若此时滑块的速度没有减小到零,在t 时间内滑块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v 1t-21a’t 2=()M gL M m v +-μ220g h 2-21μg (g h 2)2=()M gL M m v +-μ220gh 2-μh.②若在t 时间内滑块已经停下来,则:s‘='221a v =g v μ220-M M m +L.8.(2013高考江苏物理第14题)(16分)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1m 和2m ,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 1m =0.5kg , 2m =0.1kg ,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0.1m ,取g=10m/s 2.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m ,人眼就能感知. 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 (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 11f m g μ=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212()f m m g μ=+ 12f f f =+ 解得 12(2)f m m g μ=+(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1a ,纸板的加速度为2a ,则111f m a = 1222F f f m a --= 发生相对运动 21a a >解得 122()F m m g μ>+(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121112x a t =纸板运动的距离212112d x a t +=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223212x a t = 12l x x =+ 由题意知 131132,a a a t a t == 解得 122[(1)]d F m m g l μ=++ 代入数据得 F=22.4N.9. (2013高考天津理综物理第10题)(16分)质量为m=4kg 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 点,现用F=10N 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 点,A 、B 两点相距x=20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m/s 2,,求:(l )物块在力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 l 的大小:(2)撤去力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则F 1=μmg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 到B 的整个过程,有:Fx 1-F 1x=0.代入数据解得:x 1=16m.(2)设刚撤去力F 时物块的速度为v ,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 ,滑动的位移为x 2,则 x 2=x- x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m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v 2=2ax 2,以物块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1t=0-mv ,代入数据解得:t=2s.2014年真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 .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 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 1,由平衡条件有kx 1=mg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 =l 0+x 1=l 0+mg k ,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 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 2sin θ=mg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 ′=(l 0+x 2)sin θ=l 0sin θ+mg 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2. [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 、B 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 N =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 ,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 ,C 错误,D 正确.3. [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置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 正确,B 、C 、D 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4. [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 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5.[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答案:BCD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6.[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答案:BC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 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 2大于v 1,则小物体P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 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 1,之后若P 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 1,之后若P 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 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 正确.7.[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

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在图丁中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如图丙′所示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1.90均正确)(3)如图丁′所示(4)F OO′
解析(1)如图丙′所示,由图象知图线与横轴交点横坐标即弹簧原长,故l0=10.0 cm。

(2)由图象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50.0 N/m,OA、OB的长度之和是13.60 cm,原长10 cm,则形变量Δx=3.60 cm,所以弹力T=kΔx =1.80 N。

(3)合力F′的图示如图丁′所示。

(4)橡皮筋搭在秤钩上拉至O点和把橡皮筋挂在秤钩上拉至O点效果相同,F′应与F OO′比较。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
如图所示。

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
⑥比较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答案③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⑥F和F3
解析使一个力F3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则力F3就是这两个力F1、F2的合力。

作出力F3的图示,再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3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甲所示,O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
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丙所示。

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多选)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答案(1)如图,F合=4.6~4.9 N都算对
(2)F a=F b
(3)BD
(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

(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轻弹簧。

)
解析(1)略。

(2)分析端点N受力,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易得橡皮筋的拉力F=mg/cosθ,可见θ相同时橡皮筋拉力相同。

(3)题图丙中ab表示两次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的长度之差,易知A 错误、B正确;由图中的两轨迹间的距离变化可知,θ越大时长度差越大,结合F=mg/cosθ知对应的拉力越大,故D正确;因同样拉力下橡皮筋第2次长度较长,故同样长度下橡皮筋第2次所受拉力较小,C错误。

(4)从能在记录纸上完成实验的角度考虑有:橡皮筋不宜过长,O 点位置应靠近木板边缘,所选标度不能过小或过大等;从能测出拉力及减小相对误差角度考虑有:拉力不宜过大或过小,两力之间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等;从能保证两次测量中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角度来考虑有:选用新的、弹性好的橡皮筋或换用弹性好的轻弹簧等。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某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小聪、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小聪在实验室里找到一把弹簧测力计,按图甲所示安装细线和测力计后,他用力缓慢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直到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细线没有断裂),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将F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小明在实验室里还找到一把刻度尺和一个玩具小熊,接着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L,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玩具小熊的重力G;
②按图乙所示安装玩具小熊、细线(玩具小熊悬挂在细线的中点);
③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直到细线断裂,读出此时两手间的水平距离d;
④利用平衡条件算出结果。

在不计细线质量和伸长影响的情况下,请回答:
(1)小明算出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________(用L、G、d表示);两位同学中,________(选填“小聪”或“小明”)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选项序号字母)
A.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不变
B.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减小
C.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不变
D.细线上拉力的合力大小增大
答案(1)
LG
2L2-d2
小明(2)C
解析(1)以细线的中点为研究对象,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
等于玩具小熊所受重力的大小G )、分别沿线方向的两个弹力,根据平衡条件、数学知识可得
G 2L 2-d 2=F Tm L ,解得F Tm =LG 2L 2-d 2;小聪同学把测力计的量程大小记为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大小的做法不妥,有可能测力计所受的弹力已经达到量程,而细线能承受的拉力还没有达到最大值。

因此,相比之下,小明同学的测量结果较准确。

(2)根据题意和平衡条件、数学知识可得
G 2
L 2-x 2=F T L ,解得F T =G
2 1-⎝ ⎛⎭⎪⎫x L 2
(其中x 为两手间的水平距离),则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
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细线上的拉力大小在不断增大,A 、B 错误;根据平衡条件的推论可知,在小明两手捏着细线缓慢向两边移动的过程中,细线上的拉力的合力大小始终等于玩具小熊所受重力的大小G ,C 正确,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