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课程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部分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部分解析全国课标1卷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
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君王”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
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
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县”制。
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严格”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答案:C建议:开好选修课。
对学过选修一《商鞅变法》的同学,做对本题的概率会增大。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在《必修1+2分册》第11页(不同批次印制的页码略有不同,可在相关章节查找,下同),有如下表述:“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3.思想根源: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
”第12页,在讲述郡县制时,有如下表述:“郡县制:⑴渊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如秦、楚)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文科综合组侯中华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风格,整体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哪些特点和能力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供参考。
一、2013年试题结构和题型以稳定为主,但有新特色题量、题型、分值不变。
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
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
选择题有5道属于中国史,有7道属于世界史,这与去年有一定差别,2012年有10道选择题属于世界史。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等。
非选择题方面,在强调学科特色的同时,降低了难度。
第40题通过我国海洋利用的发展变化,以(近)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和古今贯通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第41题以“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两段时期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能力要求较高,命题形式独特,主要考查考生历史思维能力。
选做题的命制延续了传统风格,但仍然没有摆脱难易度差异明显的困局。
第47题继续保持了选修三一贯的难度,难在要大量结合所学知识、难在知识取舍的角度。
二、2013年历史试题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肯定周年大事仍是命题最好的切入点。
如,第32题有关欧盟的起源与发展,第47题有关越南战争的影响。
政治观念与政治发展问题在历年的试题中所占比重都很大,今年特别突出,达20分之多。
如第27题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29题中国现代化进程;第30题中国的革命道路;第34题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等。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word版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优渡满分张世雄(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客观题部分: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答案精析
2013·天津卷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C[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题一定要抓住图片中“万里石塘”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教材中元朝行省图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万里石塘”即元朝所管辖的南海地区。
故选C项。
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2.B[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别棉花种植的不断扩大与棉花能够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在原因上的不同。
A项政府的大力推广、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这些条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棉花种植的扩大。
但是,棉花能够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其前提条件还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选B项。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3.C[解析] 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
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这符合孟德斯鸠“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正确。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I卷)解析版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部分解析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
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君王”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
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
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县”制。
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严格”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答案:C建议:开好选修课。
对学过选修一《商鞅变法》的同学,做对本题的概率会增大。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能力:考查基础知识,需要考生深度把握课标。
解题关键:以宋朝为界,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变为“孔孟之道”,抬高了孟子的地位。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和规律初探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命题特点和规律初探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透过今年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我们能够发现哪些命题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规律呢?我就以2013年天津卷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2014年的历史复习备考有所裨益。
一:2013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分析1.本题以石碑图片形式考查中国古代中央对南海的行政管辖。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立意较好,隐性考查当今南海争端这一热点,但现行教材着墨不多,难度较大。
关注社会热点仍是高考命题不二法门。
2.本题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技术的进步。
本题对题意理解的能力较高,这也是同学们平时训练的一个弱项,所以题目难度较大。
3.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考查欧洲的启蒙运动。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题只要能够联系孟德斯鸠的主张就比较容易解决。
4.本题以古今中西方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把握和阐释历史阶段特征能力。
该题的亮点在于用全球化的视野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长期强调的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题目难度中等,但试题的考查方向值得我们复习备考时注意。
5.本题以言论的形式考查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旨在考查学生解读理解材料信息和对比近代思想流派主张的能力。
题目呈现的材料较陈旧,难度较小。
6.本题以武昌起义后中国报刊数量的迅速增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
无论有些专家如何大讲要淡化对历史时间的考查,但时间是历史学科的“生命线”毋庸置疑,离开这点,学好历史就无从谈起。
本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对“时间”要素的把握能力。
要记住:无论是审题、解题还是平时的复习备考,理清时间要素都是前提。
7.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迁移知识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本题呈现方式较好,但题肢的区分度较大,题目难度不大。
8.本题以毛泽东的关于双半国家的“国家形式”的论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2013年高考文综天津卷(含详细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
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 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 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思想政治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 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全球许多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陷入困境:曾作为无线通信代名词的摩托罗拉被他人掌控;家电行业先驱索尼、松下和夏普巨额亏损;原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塞班系统,如今只剩下2.6%的市场份额。
这些案例表明( )A. 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储备,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B. 缺乏国家必要的技术规划,是企业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C. 缺乏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是企业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D. 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3. 下图是2004—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指标。
图中数据显示( )A. 产品进口优化了国内的产业结构B. 产品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C. 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 我国“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4.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精品文档9页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与2012年考题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和分数设置上基本一致,围绕学科主干知识,以考查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立意,总体难度适中,试题的设置稳中有变,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不回避热点,符合新课标和新课改精神,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教育观念的革新,对于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
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分析1、稳中有变,关注人文素养试题在结构形式、内容分布、阅读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客观题仍以政治史、经济史方向的内容为主,没有出现否定式选择题,史学常识和史学方法类题不再单独呈现,而是渗透到整个试题中,主观题突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向内容的整合,以政治、经济为主。
主观必做题分为一道材料解析题(40题)和一道比较说明题(41题),第41题打破了近几年常规,是一道脱俗创新的新题型,避免了复习备考中出现的经验性、模式化问题,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和分布比较合理,必做题部分中国古代史30分,中国近代史23分,世界史32分,选做题部分15分,其中的四个选修模块内容,第45题、46题均为中国近现代史,第47题为世界史,48题为中国古代史,试题材料新颖,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难度不大,容易做答。
2、重视基础知识,坚持能力立意试题围绕主干知识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40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45题中要求“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46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等,对能力的考查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试大纲要求的四个层次目标。
【VIP专享】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word版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优渡满分张世雄(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客观题部分: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
试 题评 析 ・
领 域 划分
政 治 部 分 所 涉知 识点 分值
经 济 部 分 文 化 部 分 分 值 所涉 知识 点 分值 所 涉知 识点 分值 合 计 2 5 . 宋 明 理 学 的地 位 和 1 0 作 用 4
中 国
2 9 .中 国 现 代 化; 4 0 . ( 2 ) 】 洋 务 l 7 运 动
6 3 5
.
2 3
1 9 2 5
现 代 史 世 界 2 6 . 雅 典 民主 政 治 2
2
4
世 界 2 7 . 英 国光荣 革命 近 代 的 特 征 4
化, 学 生 对 此 也 应 该 比较 适 应 。
尽管 全 国 I卷 历 史试 题 的 阅读 量较 大 , 但 它 所考 查 的 知识 点 却是 相 当 有 限的 。 这 主要是 因为 它所 容纳 的题 目数量 是有 限的 , 必修 部分 只有 1 4 道 试
题, 4 道 选 修题 又 限选 l 道, 所 以对 每个 学 生 而 言 , 要做 的试 题 总共 只有 l 5 道, 因此整 张试 卷能 考查 的 知识点 并不 充分 。 2 0 1 3 年 高考 全 国 I卷历 史试 题
史 选修 部分 常规 主观题 组 。 其中, 历史 必修 部分 常规 主观题 组只有 第 4 0 题 一 道小 题 , S O L O题 组 也 只有 第 4 1 题 一 道小题 , 而历 史选 修部 分 常规 主观 题 组 由 四道 小题 构 成 , 题号为 4 5 —4 8 题。 这 与 往年 的试 卷构 成 相 比没 有 发 生 变
征
4
2 6 l 8
2013年 天津市 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
2013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2分)1.(2分)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2分)“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2分)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1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4.(2分)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5.(2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6.(2分)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是源于()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社会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7.(2分)如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2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8.(2分)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及答案
2 013年普通高等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25.自汉至唐,儒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念深入人心.程朱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日益兴起【考点】宋明【解析】本题考查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的原因是朱熹整《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的经典,程朱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项。
【答案】26.有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繁荣的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生正确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公民的认可。
2013年天津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卷)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孟德斯鸠认为,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实行的政体是A. B.贵族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6.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反对君主专制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8.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主义国家 B.新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解析版 含答案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孟子地位快速提高,“孔孟之道”成为儒学精神的核心表达,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B项是孟子地位提高的重要条件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D项与题意无关。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演说家生动的演讲易于鼓动雅典公民,由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模式,公民的拥护就将演说家的主张变为公民大会的决策,最终影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走向,因此演说家能成为政治领袖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答案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课程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郑金霞
一、总体评价
2013年天津文综卷历史试题严格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命题。
本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实施《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基本原则,凸显了天津市高考命题的总体特点:“一个体现”:体现能力立意。
“双稳”: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四性”:基础性、时代性、地方性、综合性。
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考历史命题新的改革方向,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生自主学习、理解分析历史问题与探究、阐释、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并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内在联系性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基本特点。
2013年历史试卷在着手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又不过分提高试卷总体难度,难易适当。
试卷立意新颖、视野开阔、选材丰富、语言精炼,表述准确,形式活泼,长度适中,试卷总体质量较好。
二、试卷特点
1.遵循考试大纲,立足主干知识。
历史试卷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
所谓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历史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
试卷考核知识点严格遵循考《考试大纲》的规定,试题内容选择了现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与选修的主干知识,选择题涉及到以下考点:元代疆域、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孟德斯鸠的思想、工业革命、大危机、北美自由贸易区、凯末尔改革;大题涉及到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圈地运动及其影响等。
这些内容是历史阶段中的重要环节,也自然成为了考查的重点。
2.凸显新课程理念,注重能力立意。
命题以《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为指导,强调能力立意,努力做到立意为先,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广泛,突出新课程理念,注重对考生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如从古代史上来看,仅考查了汉代的政治,宋元的手工业,没有考查古代的思想。
而且一直不变的希腊罗马部分固定一道题的模式,今年也有所突破,希腊罗马没有出现任何题目。
从世界近代史来看,近代政治基本上没有出现,有关工业革命部分的试题出现了两道。
但试卷能力考查极为到位。
从选择题来看,(5)(8)考查了对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概念理解能力。
(2)(6)题考查了材料理解的能力;(4)(7)(9)属于时间类,考查了学生时间的识记以及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9)考查了准确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误区类。
(10)考查了历史基本特征的释读。
从材料题来看,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力层层递进。
如12题第(2)问是依据材料回答,第(3)问则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答,能力递进;第13题第(1)问可以通过材料蛛丝马迹,可以概括出来。
第(2)问材料里没有答案,则需要完全调动所学知识;对于“综上所述概括知识部分”,第13题“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是固定两问,而第14题“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把两问合二为一,则增加了审读问题的难度。
3.稳中求新求变,选修与必修整合。
2011年最后一题考的选修,2012年选修不再单独命题,选修与必修有机结合,但变化步伐并不很快,基本上是选修与必修的拼盘。
2013年再次秉承“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之原则,以必修之人考查了选修之事。
如第13题第(1)问“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第(2)问“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以陈独秀与胡适熟悉的必修人物考查了选修的一战及战后的一些内容。
而且一战的知识又直接作为近代思想发展的国际背景,设计之妙,极为堪绝。
4.贴近社会现实,巧妙考查热点。
历史学基本特征是根据现实政治、社会的需要来研究历史,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为社会现实服务。
如第1题“万里石塘”出现应不晚于的朝代的考查,巧妙的切入了有关南海的归属问题。
第13题有关李大钊向俄国学习的材料,体现了俄国对中国的影响,隐形介入了2013年中俄友好年。
第14题以圈地运动为切口,从土地关系、技术革命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几个方面,得出其借鉴意义: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适应现代化需要,本题突显了历史的借鉴功能,正是农业1号文件家庭农场的较好的历史诠释。
5.嵌入天津史料,体现地方特色。
地方性是天津试题特点之一。
2013年历史试卷在选材立意上,适度关注天津地方史,选择适当的史料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考查相关内容。
如第9题选用“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考查了中国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试题将中国的重大史实恰当地镶嵌于天津地方史的特定环境之下,立意巧妙,鲜活生动,较好地展现了试卷的地方特色,从而也渗透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与祖国情感教育。
三、复习策略
通过以上对2013年新课程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试题特点的归纳和分析,对今后高中历史复习提出以下建议:
1.研读考纲与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事件的名称、事件的性质、事件的特征、事件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历史的基本内容。
不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就无法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当今社会的现象进行有理有据的、合情合理的分析,因而也谈不到历史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要以历史教材为最基本的材料,以新课标与考纲为指导,以重大事件为主要内容,逐章逐节地,一目一目地阅读,做到主干知识记忆准确无误,不留盲点。
要对每章每节的知识误区心中有数;对重大历史阶段如数家珍;对重要概念理解到位;对重大事情要特别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
2.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考试大纲在“考试目标和要求”中,对信息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目及具体解释的十二条,以此为指导,文综试题的设计始终突出了各项能力的考查。
而加强审题解题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许多考生在高考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解题能力弱,不能在试题设置的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作出与试题题目要求相符合的答案。
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防止只听不练,只背不练。
要勤于做题,只有在新情境的做题之中,才可发现问题,巩固基础,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理性关注热点,注重以史为鉴。
历史试题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是历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重大特点,但对热点的选择关注与选择上做到理性关注,从而使本学科的“史鉴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理性关注,一是就历史学科来说要重视历史问题的史鉴功能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有历史意识。
二是既要关注史事的周年问题,更要关注长效热点问题。
长效热点即那些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中华民族及全人类命运的持续性热点。
三是要关注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实热点问题,如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
4、关注教学内容联系,构建整体思维。
对于高考来说,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注课与课之间、课与单元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必修与必修之间,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联系,避免知识的割裂,构建整体思维,形成大的历史观。
特别要注意把选修内容放在必修课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整体把握。
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放在必修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必修2封建经济发展与衰落大的社会环境下考查,就更容易理解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及意义,而不至于偏颇。
或把选修课内容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或延伸。
如选修三法西斯上台及绥靖政策部分,补充必修1九一八事变的前因与后果,使历史知识更具完整性。
5.挖掘身边历史,开发乡土资源。
加强乡土历史的考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向。
从身边挖掘历史,开发乡土资源,以了解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对于“有效学习,服务人生”大有裨益。
在开发乡土资源时要注意把其放在历史大背景下,以小见大,把历史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更好处理与把握。
对于天津考生来说,初中有《天津历史》乡土教材,可以做为高中历史教材的辅参;在日常学习中,也要善于以家乡的变化为缩影,来看历史的巨变。
在复习时,要善于立足地方史,以地方史为依托,对基础知识加强理解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