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第四辑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在下列三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人们对“90后”不乏批评之声,但他们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2)“表叔”才倒下,“房叔”又出来,这不禁让人们发问: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3)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做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等量齐观口若悬河 B.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C.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D.在近期的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第二季》中,在马苏、谢霆锋、羽泉、陈伟霆等明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了中国传统美食。
3.从下面各项中选出一项填入空白处使其衔接成为一个整体,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决定9月3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目的比较简单。
中国这样做有助于世界全面认识二战,对中国人当年付出的巨大牺牲给予尊重。
这是一份迟到的、在道义上有充分正当性的弥补。
中国向谁发邀请,各国领导人是否接受邀请前来,有很多先例可循。
_______________。
有些国家领导人在来与不来的问题上“想得比较多”。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已成成语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由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首次提出的: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还不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作者对其中人物在消极被动方面的描绘,虽说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八八七年左右,当时工人运动己在蓬勃发展,而《城市姑娘》却把当时工人阶级描写成一群消极被动的、等待“来自上面”恩施的人,这就不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环境不够典型。
环境是“环绕着书中人物而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既不是典型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是典型的了。
恩格斯与人为善,话往往说得很委婉,在肯定她的人物够典型之前加上一句“在他们的限度之内”。
这封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是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典型既然这样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双方都因此获得一个新的更明确的涵义,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推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八一六——一八四八年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最能说明典型须符合历史发展真实情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答复拉萨尔的两封信。
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指责拉萨尔所谓“革命悲剧”《佛朗茨·封·济金根》里把一个已没落而仍力图维护特权的封建骑士,写成一个要求宗教自由和民族统一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向罗马教廷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
拉萨尔没有看到当时革命势力是阂泽尔所领导的农民和城市平民。
他这个机会主义者竟歪曲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更荒谬的是他把十七世纪的德国封建骑士的内讧的失败说成是“革命悲剧”,而且认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和一八四八年的欧洲各国革命的失败也都是复演那次骑士内讧的悲剧,并预言将来的革命也会复演那次悲剧,理由是革命者“目的无限而手段有限”,不得不耍“外交手腕”进行欺骗。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3题“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
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
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
《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
“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
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
《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
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
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
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
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
”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
“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
”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长郡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_word版有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阿胶(ē)剥(bō)离单行(xíng)本如法炮(pào)制B.参(shēn)商劈(pī)叉褒(bāo)义词不蔓(màn)不枝C.巷(xiàng)道嚼(jiáo)舌着(zhuó)重号如火如荼(tú)D.慰藉(jiè)模(mú)具夹(jiā)竹桃寡廉鲜(xiǎn)耻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我们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提高。
量子通信分为两种:一种是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另外一种是量子隐形传态。
B.中新网记者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天津等15个省份的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已经出炉。
你那里工资最低可以涨多少?快来看一看吧。
C.成龙捐赠给台北故宫南院的十二兽首将被拆除。
台北故宫副院长表示,不会直接切除兽首,而是请雕塑家以艺术手法处理;兽首拆除后先放仓库,未来去向待讨论。
D.我们早该摒弃“大量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思想了,几十年来,地球上许多资源已濒临消耗殆尽的地步,这不仅令人汗颜,也应让人有所警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任职期间,对当地老百姓敲骨吸髓....,离任时,当地没有什么可搜刮的了,他便找来一把折扇,把当地的山水画到扇子上带走。
B.许多当年的新生代导演似乎还没有挥霍青春就已经开始变老了,于是,更年轻的一代电影人借助市场改革的契机粉墨登场....了。
C.春秋战国时期,因讲究繁文缛节....而被人诟病的儒家享受着无限的风光,而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力追捧。
D.在广场一侧又一次见到了瓦依提,老远地他就看到了我,笑容可掬....地走到我面前,像拉老大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汉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字的起源包含了文字最初的意义,比如甲骨文“共”字的意思是一起承担重担或灾难。
高三第二次月考及答案
⾼三第⼆次⽉考及答案⾼三语⽂第⼆次⽉考试题说明:所有的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是()A.寒暄.(xuān)蹙.眉(cù) 青稞.(kē) 放浪形骸.(hài)B瞥.见(piě) 精髓.(suǐ) 窈.窕(yǎo) 少.不更事(shào)C噩.梦(è) 憎.恶(zēng) 怂.恿(sǒng) 恰如其分.(fèn)D应和.(hè) 胡诌.(zhòu) 莞.尔(wǎn) 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组是()A必恭必敬饮鸩⽌渴合盘托出稗官野史B.名副其实优柔寡断⾯黄饥瘦惹事⽣⾮C.化险为宜丰功伟迹⾃渐形秽浩⾸穷经D.英雄倍出振聋发潰⽢败下风仗义执⾔3.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是形声字的⼀组是()A. ⼈天上⽉B. 曲⾈⾬京C. 体北双兄D. 河松架园4.依次填⼊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1)主观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极⼤地____了党的⼯作和作风。
(2)⾏动描写就是让⼈物⾃⼰来表现⾃⼰,____⾏动本⾝最能表现⼈物的性格特征。
(3)⾼尔基曾经说过:“为了使艺术作品有教育说服的⼒量,___尽可能地使主⼈公多⾏动,少说话。
”⾏动描写不仅要写⼈物⼀系列的活动,⽽且要注意⼀些细节描写。
A.妨碍因为必须 B妨害因为仍然C.妨碍所以必须 D妨害所以仍然5.下列句⼦标点没有错误的⼀项是()A.“我是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
”⽩求恩⼤夫说:“我要⽴刻做⼿术!”B.党中央早已发出了:“团结起来,为完成统⼀⼤业,振兴中华⽽努⼒奋⽃!”的伟⼤号召。
C.数⽇以来,每逢有⼈问我准备些什么?我就⽴即想起今年夏天⼀次下乡的见闻。
D.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在他们后头指⼿画脚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反对他们呢?6.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为了防⽌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
弘扬色彩文化,丰富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
《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
”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色。
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
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
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
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
几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的。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
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
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
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
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公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
1955年6月,来自48个国家的法学家受国际法学家委员会邀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公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
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高中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精品】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精品】,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答案和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
2.【答案】C【解析】C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3.【答案】D【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饵:诱捕)5.B(排除②③⑥,②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③是徐文长才思敏捷,⑥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6.C(“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应是“和尚行为不轨,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7.(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两句诗描写了秋风微拂,树叶掉落、花瓣飞舞的景象。
作者融情于景,用“鸟惊”“花翔”的情感化描写,传达出作者因秋风吹动而内心惊动、思绪飘远的思乡之情。
9.作者身在异乡,在秋风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醉酒后听到吴人的歌声,心里产生错觉,误认为梦中回到了故乡。
此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0.(1) 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2)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1)【答案】D(3分)B (2分)A(1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万众瞩目”有夸张意,而选项中的表意属于写实;题目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A.文中无此信息。
B无“技艺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的信息。
C.“与字法一样……”和原文“皆废仓颉、史籀,竞以杜、崔为楷”的表述矛盾。
)2.B(“随身而殒”是结果,不是原因)3.B(东汉以前的书法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4.D(稍,应该是“渐渐地”)5.C(①是说他好交友④是说他为国荐贤⑤是说明他交游广泛)6.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7. 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执”“贵”“下”各1分)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说的都是称赞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候”“间”“说”“长”各1分)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削减,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封”“肆”“阙”“之”各1分)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一”“齐”“彭殇”各1分)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
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
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
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
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
每五天休假的时候。
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
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
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
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近学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A项门框〔kuàng〕美轮美奂;B项亟待解决两全其美;D项裹挟〔xié〕聒噪〕2.C〔由“睡着〞“展开〞“碎细〞等词及语境推断C为最佳选项〕3.D〔A项“有失〞应为“失之〞;B项“并非〞和“是〞重复;C项“与日俱增〞改为“愈演愈烈〞〕4.B〔A项“功能……启用〞搭配不当,可改为“发挥〞;C项“不安装或不能保证〞的宾语并不一致,应分开表述为“不安装连续监测系统或不能保证连续监测系统正常运行〞;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5.B〔A项“山中〞加引号;C项“考验〞后逗号改句号;D项“如果〞前逗号改句号〕6.B7.A8.A〔“这个问题〞是指上一段句末,“深化〞是指“丝绸之路〞命名的深层原因-—文化内涵或文化背景。
B项中“命名问题〞和“玉石之路〞的命名的意思,原划线句中没有;C项、D项均是犯了同样的错误〕9. D〔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解释的差异,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致〕10. C11.B〔墉:高墙〕12.A 〔A项“则〞均为连词,表转折;B项“或〞前者指“有的〔老鼠〕〞,后者指“有时〞;C项“于〞前者介词,引出对象,后者介词,比;D项“而〞前者连词,表因果,后者连词,表转折.〕13.A〔③是指猫,⑥不是“某居〞〕14.B 〔堵住了全部的出口是为了“纵〔猫〕于室中〞〕15.本题各句中,断句2分,翻译3分;断句不准确但意思大致相符,请酌情给分.①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痏之忧/皆斯狸之功翻译:如果没有猫,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也将咬噬我的身心啊.因此我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地睡觉,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都是这只猫的功劳啊。
②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翻译:按这推理,明白小人之行猖獗却不知道用君子来端正,就如同先前老鼠偷窃却不知道用猫来遏止。
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山西吕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
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
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
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
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
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
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
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
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
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测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
而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
”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
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
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
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
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
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
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
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准考证号等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3.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4.所有选择题(包括选做题中的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拗.断/执拗.复辟./精辟.混.蛋/混.乱着.重/着.手B、奔.跑/奔.向当.权/得当.刚劲./劲.敌应.允/应.对C、狙.击/阻.止沏.茶/休戚.创.伤/悲怆.对峙./仗恃.D、模.具/膜拜角.色/矫.正镌.刻/隽.永沼.气/迢.迢1、D(A、ǎo/niù bì/pì hún/hùn 都读zhuó B、bēn/bèn dāng/dàng 都读jìng yīngh/yìng C、 jū/zǔ都读qī/ qī chuāng/ chuàng zhì/shì D、mú/m ó jué/jiǎo juān/juàn zhǎo/ti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真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②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肩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新课标Ⅱ2)高三上学期月考(2)语文试题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
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
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
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神话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依附于历史文化思潮而存在的叙事形态和思维形态,是以神秘性思维方式为内核、叙事性表述为手段的表现艺术。
就中国神话史而言,它曾有过三次创作高潮,而三次高潮又分别体现着神话内涵的三次变迁。
首先是五帝三王时代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的第一个高潮,使出现在历史上神秘性思维最为高扬、神权思想最为膨胀的“五帝”、“三王”时代。
上古史非但不是神话的历史化,恰恰相反,上古神话更多却是历史的神话化,在历史记叙不发达的时代,它承载着传承历史的功能。
例如夸父神话。
无论是夸父追赶太阳的伟大举措,还是饮干河渭的巨大威力,都是在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个神话最少披露了三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是夸父的身份。
夸父当是炎帝一族的人。
第二是黄帝、蚩尤之战的反映。
第三是关于当时气候恶化的反映。
尽管神话中也有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但其主体则是历史的。
其次是秦汉魏晋时代哲学的神话化。
战国时代人们对人类生存所遇到的或涉及的种种问题,都作了理性的思考,阴阳五行学说成了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理论。
秦汉人则把这种理论广泛地用于实践,并用神话对这种理论最大限度地进行图解,使神话具有了哲学的内涵。
一个显著的例子,在先秦,诸神多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秦汉人则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将许多神话人物配成了夫妻。
如以伏羲配女娲,以嫦娥配后羿,以东王公配西王母。
这反映了汉魏神话与上古神话迥然不同的意义内涵,标志着神话性质的一次重大变迁。
再次是元明时代宗教的神话化。
元明时代,神秘性思维再次高扬,其标志便是新的造神运动动的兴起。
元明人则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大量的神祗偶像。
正是在这样的神秘性思维的驱动下下,神话创作掀起了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大批神话小说(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还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等以神仙为内容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