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作业设计)-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_2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_2

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内容简介版本:科教版内容:五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背景和目标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水准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因为侵蚀作用引起的地球表面地形的变化。

本课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很多现象联系起来,和生态环境道德保护联系起来。

比如,为什么下大雨时在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为什么在山区、江河源头特别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水准。

(2)侵蚀在持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能够减少土地的侵蚀。

2、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实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使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注重相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实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相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水准和什么因素相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水准与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相关。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一、本實驗在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科學課程有責任使小學生獲得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這包括瞭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

讓小學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質的性質,意識到地球物質的價值和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這一組實驗是第6課《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中的內容。

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比實驗驗證植物的覆蓋、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是影響土壤侵蝕程度的重點因素。

本課的實驗活動有利於學生拓展對侵蝕現象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聯繫起來,把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聯繫起來。

二、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一課中原實驗不足之處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原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實驗,操作時是先做對照組再做實驗組。

作為對比實驗來說不能同時進行這樣的對比實驗缺乏科學性。

2、原實驗在操作時至少需要3人同時進行,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都不便於其他同學觀察。

3、原實驗中所需要的泥土較多,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沒有在保護土壤不受侵蝕方面作出榜樣。

4、原實驗器材是用大水槽,需要在水槽底部鑽空,這樣不壞了水槽三、實驗創新與改進之處:1、實驗組和對照組能同時實驗,增強了實驗中的對比性與直觀性。

2、一組實驗由至少3個人操作的簡化為可一人操作,增強了實驗的可操作性。

3、通過改進實驗裝置減少了實驗當中土壤和水的用量,節約資源。

4、改進後的器材由空飲料瓶和裝修後剩餘的木條組成,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實驗器材:1個木質支架、6個透明的空塑膠飲料瓶組成。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及實驗裝置平面圖)在這一課中圍繞“土地被侵蝕的因素”這一問題我們主要要從植物的覆蓋、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這3個方面進行探索其他方面可作為課後拓展。

在課堂上針對這3個方面可以通過3個對比模擬實驗讓學生觀察到現象。

六、實驗過程:實驗一:探索有無植被覆蓋對於土地侵蝕的影響。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科版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对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

四、教学过程(一)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见下面方案1、2、3)。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方案1: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研究题目: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我的推测: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侵蚀小。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相同条件:除坡度大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都无植物、降雨大小、泥土疏松度、降雨高度等)。

不同条件:实验组坡度大;对照组坡度小。

实验方法: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方案2: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研究题目: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我的推测:无植物覆盖侵蚀大,有植物覆盖侵蚀小。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植被……相同条件:除有无植物覆盖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坡度大小、降雨大小、降雨高度、泥土疏松度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2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20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第六课。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坡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大小。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由于侵蚀作用引起的地球表面地形的变化。

本课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侵蚀现象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联系起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

比如,为什么下大雨时在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现象?为什么在山区、江河源头特别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第二部分是“探索侵蚀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②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③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过程与方法:①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②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壤侵蚀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对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②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多块砖、水、水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引入: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一张黄土高原上严重侵蚀的土地图片)谁能说说这片土地为什么会这样?对这就叫“侵蚀”。

2、那你认为土地受到的侵蚀与什么因素有关?(随机板书)它们是怎么侵蚀土地的?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_9

教科2001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_9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中关于土地是在什么情况下被雨水侵蚀的更严重的,前面的教学内容已经展示了地球表面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岩石圈形成后受到风化产生土壤(土地),土壤(土地)在人类生存中具有巨大的意义,不过土壤(土地)容易被多种力量侵蚀,导致一定的环境改变和破坏,如何控制这种改变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通过本课的模拟实验,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的参与到这种科学的探究方式中来,提升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的归纳水平,同时理解土壤被侵蚀的基本现象和过程。

设计意图:这节课必须是在学生已经明白了土壤的价值、土壤对人类的意义、土壤形成过程的认知基础上开设的。

但此时学生还没接触前面的内容,所以,在授课前必须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点,这给本课的内容带来了繁、多的特点。

教师要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判断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因素会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水准,但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那么它们具体在侵蚀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的水准有多大,有哪些方法能够科学的验证我们的猜测,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语言来描述科学现象。

探究目标:科学概念:①坡度的大小、地表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水准。

②侵蚀在持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地表土壤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③保护森林、退耕还林是减少土地被侵蚀的主要途径。

过程与方法:①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②按照制定好的实验计划实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③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是否是影响侵蚀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灾害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此项任务刻不容缓,务必人人参与。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 上方,同样高度“降雨”, 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方案3: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雨量大
PPT模板:素材: PPT背景:图表: PPT下载:教程: 资料下载: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教案下载: PPT论坛:.1ppt 语文课件: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历史课件:
水土流失1
雨水冲来泥土
水土流失2
泥土冲入公路
水土流失3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4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5
侵蚀带来什么灾害?
▪ 山洪暴发时,水流的力量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石头,
冲走了许多植物。这样的山洪冲下来,冲毁 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 命财产造成损失。
▪ 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 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 人们增加新的土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课河流的作用中去探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 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加 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 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 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 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拓展
黄土高原
的治理
在缓坡地
段修建 梯田蓄水
保土,是 黄土高原 治理的根 本措施。
这样的生态环境土地会侵蚀吗?为什么?
象说明了什么? ▪ 4、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填P59空框)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 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 ▪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
蚀严重;
▪ 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 重;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教案(1).doc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教案(1).doc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1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6课时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像。

第6课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6课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知道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形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实验器材完成对比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获取数据,比较分析,得出不同因素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树立学生探索科学的信心,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分工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控制不同的变量,在对比中推理验证不同因素对土地被侵蚀的影响程度。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土地侵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土地侵蚀的三个主要因素:水、风和人类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土地侵蚀的过程和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他们对土地侵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土地侵蚀的危害,从而更好地理解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知道水、风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原因,知道水、风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侵蚀的主要因素。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土地侵蚀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土地侵蚀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土地侵蚀的图片和实物,用于观察和展示。

2.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水、土壤、风扇等。

3.准备小组合作,用于记录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

4.准备相关环保宣传资料,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土地侵蚀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土地侵蚀的原因,包括水、风和人类活动。

让学生了解土地侵蚀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地侵蚀的原因。

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小组合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经典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经典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第三单元地球外表及其变化第6课时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展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方案进展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方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考前须知,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标准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四、拓展延伸1、刚刚我们进展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科版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下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过程与方法: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表达“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3.用实验现象和结论推测自然界中的黄土高原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黄河水黄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作用、流水的作用对土地的侵蚀现象,以及学生已经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和设计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实验方案。

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判断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但是这种判断是一种基于想象的猜测,具体在侵蚀过程中,是如何影响的,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有哪些方法可以用理性的和明确的方法获得验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的。

所以本课教学强调哪些现象能证明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和在具体描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判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明确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教学难点:解释黄土高原土地背后和黄河水黄的原因。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准备课前交流实验方案,并让学生再次修改完善方案活动2【导入】课前谈话1.聊中秋长假这个话题,过渡到温州的第14号台风重创温州部分地区的情况。

出示台风过后的图片,说:我们是幸运的,没有像受灾区人们一样,那我们更应该好好去研究台风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聊天,谈及台风,让学生说假期感受,由于台风的影响甚大,再出示图片,重温灾区受灾情况,直面冲击学生,感受台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坡度的大小、有無植被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2.侵蝕在不斷地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也會使土地流失,影響我們的生產生活。

3.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過程與方法:1.在交流的過程中,反思和修改實驗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4.用實驗結果推測自然界的情況,並運用所學知識思考洪水災害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情感、態度、價值觀:1.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關注有關洪水帶來的災害,及人們採取什麼措施預防等相關資訊。

教學重點交流實驗設計方案和按計劃進行實驗操作。

教學難點實驗方案的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

教學準備分組器材:濕潤、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長的土、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膠水槽、報紙、塑膠薄膜、小鏟子、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分別紮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學過程一、引入上節課,我們各小組已經制定了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和什麼因素有關的研究計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看看,我們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二、交流、討論實驗方案1.小組交流展示實驗方案。

2.全班討論,評價、修改或完善實驗方案。

3.思考: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什麼問題?4.小結。

三、探索侵蝕的實驗1.實驗前的準備:明確實驗方案和注意事項,教師特別要提醒注意實驗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規範性;準備實驗裝置。

2.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用容器接住“徑流”,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中的現象。

3.小組交流:實驗中我們看到了什麼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4.全班交流彙報。

5.小結: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關呢?四、拓展延伸1.剛才我們進行了探索侵蝕的實驗,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自然界中什麼地方的土地最容易發生侵蝕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出示“黃河水”、“水土流失”等相關圖片和視頻。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全国一等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全国一等奖)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板书)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第一课时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一、引入
1.复习侵蚀的概念。
2.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土地被侵蚀的视频。
提问:在自然界中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那这个问题等我们把本节课上完来回答。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重点突出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保证实验的公平性
这个环节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并注意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板书
设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降雨量大小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交流讨论。
4.我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单元教学设计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重点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植物覆盖、坡度高低、降雨量大小这三个因素对土地侵蚀情况的实验。

教科书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讨论实验方案”,通过交流完善研究方案,明晰研究细节,明确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探索侵蚀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有无植物覆盖、不同坡度大小、不同降雨量对土地受侵蚀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并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内化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有所发展,学生已经能够在脑中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模拟操作,对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研究过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对实验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却容易忽视,如降水的落点、高度、时间控制等.这些细节容易影响实验结果,本课可以重点关注如何精确控制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知道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知道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科学探究目标
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依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关注有关泥石流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演示材料:PPT课件;*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改进研究方案(预设9分钟)
1. [PPT2出示]讲述:我们已经设计了土地被侵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计划,现在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请准备好的小组全体成员上台汇报,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取汇报后,根据方案所述各提出一点可取之处和可改之处。

2.各小组向全班介绍研究方案,其他同学提出该方案的可取之处与可改之处。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选取1—3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3.提问: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降水的落点、高度和持续时间需要做怎样的规定?
(预设: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没有太大难度,但对实验细节的思考可能不到位。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实验操作细节的建议。

如:降雨的持续时间为15—30秒,水壶离地面的高度为40—60厘米。


4.教师提出要求:根据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正,明确实验步骤,完善实验细节。

学生分组改进方案。

二、探索和研讨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预设24分钟)
[材料准备:湿润且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桶]
1.实验材料介绍
[展示实验器材]讲述: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种泥土,一种有植物生长,另一种没有植物生长;还准备了两个大小相同的降雨器,其中一个扎有大孔,另一个扎有小孔。

此外还有塑料水槽,小铲子,接水桶等工具。

(说明:学生上节课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如铲子、水槽等只需出示即可。

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材料,教师可以简单演示。

先让学生对所用材料有整体认识,对后续的研究有帮助。


2.实验材料选择
(1)[PPT3出示]提问:这些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模拟什么?
(2)明确每个因素的研究需要的材料和注意事项。

①提问:研究坡度大小这个因素,应该选择哪些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坡度大小不同的土堆。

(说明:如果条件允许,只为学生准备湿润的泥土,由学生自己来堆砌不同坡度的土堆。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坡度大小有更为直观的认知。


提问:研究坡度大小,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需要注意什么?
(说明:如果降水量够大或者降水时间过长,坡度小的土地被侵蚀也会比较严重。

一方面,前期需对材料进行适当控制,另一方面巡视过程中需要及时制止过多降水的现象。

以免实验现象难以区分,容易造成大量浑浊的泥石流难以处理。

)②提问:研究有无植被覆盖这一因素,又该选择哪些材料?
(说明:如果条件允许,将带有植物的土块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堆砌土堆,布置植被。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植被覆盖有更为直观的认知。


③提问:研究雨量大小这一因素,应该选择哪些材料?需要覆盖植被吗?(说明:都有植被或都无植被都符合实验要求,在有植被的情况下,雨量大小对土地被侵蚀产生的效果小,对比不够明显,建议都不覆盖植被。


3.其他事项强调
(1)讲述:实验研究时间为15分钟,先完成一个实验,有剩余时间可以完成其他实验。

小组内合理分工,人人参与活动。

每组每次实验只能加一次水,如需添加需得老师同意。

(说明:每个小组都进行三组实验,材料准备和时间安排上都有一定难度。

建议选择一项进行研究,可以根据上节课的实验设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从全班角度,需要确保三个实验都有小组进行研究。

需要多准备几套材料,让动作快的小组可以进行第二项实验,甚至第三项实验。


(说明:总降水量需要进行适当调控,以免水流过多过急,造成桌面和地面大量积水,影响后续课堂进程。


(2)讲述:[PPT4出示]实验完成后,请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且把实验材料送回到原来位置。

(说明:有配套作业本,可以填写在作业本上。

若无配套作业本,教师应该设计相应表格,方便学生填写。


4.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进行整理
(1)要求学生将材料交还到指定区域,并清理实验场所。

(2)提醒学生将记录表填写完整,并且进行组内交流。

6.交流汇报
(1)讲述要求:请整理完毕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结果,并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说明:三个实验都需要安排小组进行汇报,研究相同内容的小组可以互相补充。

汇报建议抓住三个关键点:实验方法、现象对比、研究结论。


(3)提问:根据全班各个小组的汇报的研究结果,请回答,什么情况下土地最容易被侵蚀?什么情况下土地最不容易被侵蚀?
三、保护生态,预防水土流失(预设5分钟)
1.[PPT5—7出示自然界中的泥石流等灾害照片或播放教师教学用书配套光盘中的视频]提问: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
2.提问:经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怎样的环境更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讲述:侵蚀只会给我们带来灾害吗?
四、完成作业及点评(2分钟)
【板书设计】
6.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土地容易被侵蚀土地不容易被侵蚀
无植被覆盖有植被覆盖
降雨量大降雨量小
坡度大坡度小
【作业设计】
1.“有无植物覆盖对土地侵蚀的影响”的实验中,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A.有植物覆盖的径流更清澈一些
B.无植物覆盖的径流更清澈一些
C.两组装置的径流一样清澈
2.在研究降雨量对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A.有无植被覆盖
B.降雨量的大小
C.土地的坡度
3.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原因是(A.更需要牛羊和树木B.粮食已经够吃了C.改善水土流失现状参考答案:1.A 2.B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