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述题汇总

合集下载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

历史论述题论点汇总历史论述题是许多考试中常见的题型,通常会给出一个论述主题,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历史论述题的论点进行汇总。

一、社会影响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考生可以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来分析。

举个例子,可以论述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涌现了许多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作品对欧洲文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也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二、人物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中的重要角色,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人物,分析他的思想、行为、功绩等方面,并给出自己的评价。

以毛泽东为例,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参与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

考生可以对毛泽东的革命理念、领导风格、错误决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三、历史趋势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事件,分析它所反映出的历史趋势和规律,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

以二战为例,它是20世纪最大的战争之一,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二战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来探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趋势和规律。

四、历史误解历史误解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许多考试的热点话题。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分析它所存在的误解,并探讨其正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以袁世凯为例,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经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但是他也存在许多误解和争议。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袁世凯的实际行为和历史评价,探讨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真正地位和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历史论述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的积累,才能在考场上有一个好的表现。

近五年()历史真题试题集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近五年()历史真题试题集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康熙帝1.(2012·福建文综·41)(15分)选做题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

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

”……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7分)(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8分)【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华盛顿克伦威尔1.(2011·福建文综·41)(15分)选做题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

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题目:
1.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影响。

2.论述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3.论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5.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6.论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7.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及其原因和影响。

8.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9.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0.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这些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的题目还需要根据中考的要求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制定。

在回答论述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论述的主题和观点,二是要提供充分的史实和证据来支持论述的观点,三是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进行论述,四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高三历史评析题训练大整理(含答案)

高三历史评析题训练大整理(含答案)

高三历史论述题专项训练(盛纪腾整理)1.(12分)运州历史思维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历史素养。

阅读示例,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工农武装割据”(1)背景: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位一体的红色政权建设思想。

首先,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战略阵地。

(3)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

(4)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有着本质不同。

军阀割据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

(要求:概念的选择须从经济史方面人手;要素分解全面、科学;对要素的解析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并且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方面:(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

中考历史论述题目大全

中考历史论述题目大全

中考历史论述题目大全
1.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4.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8. 中国古代的海外交通和贸易活动对中国的影响。

9.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0.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12.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3. 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5.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

17. 中国古代的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18.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对社会的影响。

19. 中国古代的民族迁徙对社会的影响。

20.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对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可能出现的中考历史论述题目大全,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准备。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高中历史评述题(附答案)

高中历史评述题(附答案)

历史评述题例1: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

(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10分)参考答案:观点:应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性进步,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分)合理之处:认识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历史性进步。

政治上:提出“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化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不足之处:没有认识到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后30年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经济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五年计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教文上: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中国外交形势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7分)例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

”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

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

历史历年高考论述评述题

历史历年高考论述评述题

历史历年高考论述评述题1、2010年湖南宁夏新课标卷(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

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

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

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2011年新课标卷(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历史评述题汇总

历史评述题汇总

历史评述题汇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0”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丞相制度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即“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所以稳当”。

其次展开评论,注意史论结合.辩证地分析。

秦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因为设置丞相:明朝罢相既有稳当的一面,也有导致社会腐败的一面。

【参考答案】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

(2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

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会威胁君权,另一方面,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后来将丞相职务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

(10分,言夕右理即可)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必刷题]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人物评述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人物评述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人物评述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设计者”?()A. 李斯B. 韩非C. 吕不韦D. 蒙恬2. 下列关于汉武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唯才是举,加强中央集权B.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 开创了丝绸之路D. 实行郡县制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A. 张仲景B. 华佗C. 郭嘉D. 荀彧4.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以下哪项政策,使得政治清明、国力强盛?()A. 节俭B. 减轻税赋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D. 重视法治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宋代毕昇”?()A. 欧阳修B. 苏轼C. 范仲淹D. 王安石6. 明朝初期,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封为“开平王”?()A. 徐达B. 常遇春C. 李文忠D. 蓝玉7.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A. 王锡阐B. 梅文鼎C. 戴震D. 纪昀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戊戌变法”的领导者?()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林则徐9. 辛亥革命时期,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冯国璋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A. 张自忠B. 薛岳C. 卫立煌D. 赵登禹二、判断题:1. 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

()2. 南宋时期的岳飞被誉为“抗金名将”。

()3. 明朝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实行了“靖难之役”。

()4. 清朝乾隆年间的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5.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三、填空题:1.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______。

2. 西汉时期,开辟丝绸之路的使者是______。

4. 唐朝时期,实行“贞观之治”的皇帝是______。

5. 宋朝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科学家是______。

历史重大事件与人物评述考核试卷

历史重大事件与人物评述考核试卷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鸦片战争
6.下列哪位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A.孙武
B.孙膑
C.白起
D.王翦
7.下列哪个事件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玄武门之变
D.贞观之治
8.下列哪位人物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A.朱元璋
B.朱棣
C.朱标
D.朱允炆
9.下列哪个事件是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A.王安石变法
B.范仲淹改革
C.司马光改革
D.欧阳修改革
10.下列哪位人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袁绍
11.下列哪个事件是清朝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列哪位人物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历史重大事件与人物评述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位人物是秦始皇的辅佐大臣?()
A.李斯
B.吕不韦
3.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4.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Fra bibliotek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5.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立即成立了民主共和国。()
6.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
7.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最终被秦桧陷害致死。()

历史人物评述 历史与文化交流考题

历史人物评述 历史与文化交流考题

历史人物评述历史与文化交流考题历史人物评述——历史与文化交流考题历史人物的评述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以及对历史进程的贡献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评述几位历史人物的方式,探讨历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汉武帝——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帝王,也被誉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他带领汉朝走向繁荣富强,不仅以扩张势力远至西域、朝鲜半岛等地,还非常重视文化交流。

汉武帝大力推行“郎中令”制度,选拔、培养学者,派遣使者前往西域、中亚等地,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他的举措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对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

二、马可·波罗——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之谜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和探险家,他踏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具影响力的历险之旅,向人们展示了东方的魅力。

他在元朝大都(今北京)长时间生活,并担任忽必烈汗的顾问,他的旅行记载《马可·波罗游记》成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的窗口。

马可·波罗的旅行揭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他对东方文化的描述引起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了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他也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带到了东方,为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伊本·巴特图塔——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之谜伊本·巴特图塔是14世纪的摩洛哥旅行家和学者,他以其广袤的旅行范围和丰富的学识而著称。

伊本·巴特图塔游历了伊斯兰世界、撒哈拉沙漠、中东以及欧洲各地,他的著作《游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旅行经历。

伊本·巴特图塔的游记向东方的人们揭开了西方文化的神秘面纱。

他描述了欧洲的社会风俗、政治制度、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东方人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伊本·巴特图塔的旅行经历和著作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长孙博2024历史考研论述题

长孙博2024历史考研论述题

长孙博2024历史考研论述题
长孙博2024历史考研论述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对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分析与评价:论述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的意义、影响和评价。

如论述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评价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社会的改变。

2.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论述某一历史人物的作为、思想和影响。

如论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分析拿破仑的军事策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对历史学派或历史理论的批判与评述:论述某一历史学派或历史理论的观点、方法和局限性。

如评价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争议。

4. 对历史研究方法或史料的探讨与分析:论述某一历史研究方法或史料的使用、局限和可行性。

如讨论口述史在研究中的应用和限制,评估考古学在解读古代文明中的作用和价值。

5. 对不同历史学科或学者观点的对比与辨析:论述不同历史学科或学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争议和贡献。

如对比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分析不同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看法和解释。

以上仅为可能的考研论述题范围,实际考题会根据考试要求和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而有所调整。

考生在备考时应多加关注历
年真题和教材,深入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要关注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新动态,为论述题的准备做到全面、充分。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3. 下列哪项不是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宗教朝圣5. 清朝末期,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 国内政治腐败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华中地区8.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标是?A. 农业现代化B. 工业现代化C. 国防现代化D. 教育现代化9.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周恩来D. 江泽民10.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次提出是在?A. 香港回归B. 澳门回归C. 台湾问题D. 香港和澳门问题答案:1. D2. A3. C4. B5. A6. A7. B8. B9. B10. C试题评价:本套试题覆盖了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题型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能够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部分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历史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阐述题2023高考

历史阐述题2023高考

历史阐述题2023高考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篇章,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陷入危机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民族屈辱和社会动荡。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不断反思和探索,努力寻求国家振兴的道路。

本文将从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出发,分析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变革,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第一个时期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

在19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面临严重的内外问题。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滞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势力范围。

而内部的社会矛盾也不断激化,封建社会的体制和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社会的危机暴露无疑。

接下来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不断加剧。

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尝试,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变革尝试虽然都未能成功,但却为中国后来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和改革者,他们积极地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并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

虽然这些改革都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但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时期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氛围,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五四运动则是中国青年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提出了民主、科学和民族独立的口号,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初中部分历史论述题参考答案

初中部分历史论述题参考答案

初中部分历史论述题参考答案一、观点:坚硬的城墙终不敌造福千年的水利工程,以民为本,旨在改善民生的文明成果具有更大生命力。

论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的建成,使四川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从古至今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例如:滋养了三国时期的蜀国;使四川在抗战时期成为了巩固的大后方。

结论:都江堰的社会功用大大超过长城,具有更大的生命力。

分观点:①长城和都江堰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我们要保护优秀的文明成果,将其传承光大。

②都江堰对中华民族长长久久的灌溉与滋养,象征着中华民族踏踏实实、默默奉献、勤劳勇敢的精神。

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在新形势下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观点一: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条件。

结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观点二:坚定意志成就宏图伟业。

论述:明朝李时珍历尽艰辛,倾注一生心血,编著《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论:坚定意志可以成就宏图伟业。

三、观点: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

论述:面对日军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广大民众以各种方式积极参战,支援前线;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最终取得胜利。

结论: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分论点:①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结果;③捍卫国家主权,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④缅怀先烈,珍惜和平;⑤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四、观点:文革期间,民主法治受到破坏,教育事业受到摧残,才出现了侵犯人权,人性扭曲,任意剥夺生命的野蛮暴力行径。

历史论述题及答案。

历史论述题及答案。

历史论述题及答案一、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整个欧洲,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

……到了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仅200千克左右,而美国的人均粮食已经接近1000千克。

中国的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

西方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的陆路还在用牛马拉车运输。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人为地隔绝于世并且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的一个帝国最后注定要被打垮的。

1、出现上述材料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哪一政策的实行?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闭关锁国观点:闭关自守会导致文明衰落论述:封闭自守不利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和发展对外贸易,会导致文明衰落。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接受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逐渐落后于西方。

反之对外开放有利于文明繁荣。

例如隋唐时期的中国,因为对外开放,最终领先于世界。

结论:封闭会导致文明衰落,开放会促进文明繁荣。

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应坚持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努力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

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近代以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婚礼习俗也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心新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以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1、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是从那一个事件开始?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鸦片战争观点:政治变革有利于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论述:政治变革后,新政府采取新的措施以及新思想的传入都会推动社会的习俗的变革。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

评价历史试题及答案试题1: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并列举其在位期间的三项重要政策。

答案: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

他在位期间的三项重要政策包括:1.推行均田制,以稳定农业生产;2.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3.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试题2:请描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1. 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 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实力和开放的外交政策;3.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航海经验和地理资料。

试题3:请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农民起义,并简述其影响。

答案: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农民起义包括:1.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它标志着秦朝的衰落和汉朝的兴起;2.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它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 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义,它导致了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

试题4:请解释“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朝中后期实行的一种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限制政策。

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 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影响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2. 导致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处于被动地位;3. 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动荡。

试题5:请简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答案: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量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过程是1840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清政府战败。

结果是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并支付巨额赔款,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天空下即兴评述题目

历史的天空下即兴评述题目

历史的天空下即兴评述题目
旅顺口是大连市的一个城区,从大连市区过去,乘公交5元跑了一个半小时。

旅顺口大都是人文历史景观,主要与日、沙俄、苏联有关。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于1894年11月21日攻克旅顺,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死难者葬在今白玉山的万忠墓。

1904至1905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在旅顺等东北地区进行了日俄战争。

战争结束后,日本在白玉山顶修建表忠塔,也就是今天的白玉山塔。

九一八事变后,日木侵占东北,在旅顺口建有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进驻旅顺。

1955年4月16日起,旅顺军港才回到祖国怀抱。

旅顺城里有许多与苏联有关的建筑:中苏友谊塔、胜利塔、苏军烈士陵园等。

令人遗憾的是,昔日强大的苏联如今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百年来旅顺口啊,饱经沧桑磨难。

真所谓:“一座旅顺城,半部近代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评述题汇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0”
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丞相制度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

(2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

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会威胁君权,另一方面,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后来将丞相职务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

2.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2分)关于美国17871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

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111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川同时给予非洲人自fh的第一步”“确认了存在于美周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
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
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

3.(12分)l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g-之W.,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

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9-@犯T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

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
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进步性。

评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灾难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

“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

“灾难、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一场灾难,但更主要的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分)①“灾难说”。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

但把印第安人的灾难完全归结到哥伦布个人身上也是不公正的。

殖民侵略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所决定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阻挡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疯狂,丧失人性。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为奴等。

②“贡献说”: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③“灾难、贡献说”,综合以上论述进行说明即可。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这一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
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
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行,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
寸,反而后退一尺。


评材料中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福泽谕吉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从变人心(观念和思想等)、变政令(制度和法律等)到变物质(先进的工具)依次进行才可成功,否则行不通。

(2分)日本汲取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思想上树立“脱亚入欧”观念;接着进行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摆脱列强的控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再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迅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

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

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763年至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2分)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0年意大利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

(10分,言之有理即可)
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一和连续。

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

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参考答案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人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

(2分)
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蹶而复振,巍然屹立。

②中国化史实: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人中国,最终都会被中华文化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制,汉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