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
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
---------------------------------------------------------------最新资料推荐------------------------------------------------------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上的差异.两者在教育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现在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所认识,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形成作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种解读。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1 / 3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 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由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
下面就从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词源角度、教育概念、教学过程的角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一、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考察教育的差异必究其文化土壤的差异。
西周灭殷,建立了以农业为主、以血缘为纽带、结构稳定的社会。
这种社会结构等级森严,上下相维,整齐严密;心理上追求稳定,畏惧变化,内向克制;统治者以“礼仪”、“人伦”解释社会与人际,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无须知命运之所以然。
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思都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去了,诚如是。
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教育,就必然是一种完美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孔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至高标准吗?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发源而来,海洋文化是它的源头。
海洋,意味着丰富的物产与自由的贸易,由自由贸易而产生互动的异域异质文化,以及互动文化下必须的民主法制的组织行为;海洋,使人们开放而非保守、冒险而非稳定、多元而非单一、交流而非封锁。
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海洋使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实际能力,并在内心中具有不断提升能力的要求,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教育果实是理之所然,问题在于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比较和评价两者的不同时,则似乎别有一种滋味于喉难咽了。
二、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中西方文化因其历史、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
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教育目标的差异中西教育目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个体的发展和成就。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意识,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真听话和服从性。
这种差异的表现也反映在西方往往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革新意识,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二、教育内容的差异中西教育内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上。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校教育往往以开放式问题为基础,强调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更加注重的是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往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注重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方式的差异中西教学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上。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交流,学生往往扮演着主动的角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尊重和教师的权威,学生往往扮演被动的角色,教学更加注重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听讲。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文化对教育的认识和社会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社会的稳定和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教育观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面对中西教育的融合和交流时,需要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理解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从而促进教育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摘要】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于对教育目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
中西教育观在体现方式上表现为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结合,而西方教育更加强调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传统背景不同,西方更加推崇个人主义和独立思考,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中西方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存在差异,西方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传统更加关注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教育观、差异体现、体现方式、原因剖析、文化传统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结论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理念上,也反映在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上。
要深入了解中西教育观的差异,需要从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方式和原因剖析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其中的文化传统差异和价值观念差异,以期能够加深对中西教育观差异的理解。
结束。
2. 正文2.1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目标上,中西教育观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理念与目标的不同。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而中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应试能力培养,重视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在教育方法上,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传统上更注重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传统的讲授与背诵。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往往存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上,还反映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
本文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和原因剖析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1. 教育目标在西方文化中,教育的目标通常是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西方教育追求的是培养独立的、有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而在传统的东方文化中,教育的目标则更多地强调个体的德育和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追求的是学生的成绩和稳定的职业。
2. 教育方法在西方教育中,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主思考,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而在东方教育中,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权威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3. 教育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竞争和创新等教育价值观占据主流地位。
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规矩、传统、服从和稳定等教育价值观更为突出。
1.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规矩和传统等价值观更为突出,因此东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
2. 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影响,中西方国家对教育的追求和目标也存在着差异。
发达国家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竞争的需要,而欠发达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因为这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3. 教育体制的差异中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尽相同,也是造成中西教育观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
克劳 ( rh lu ) A c ea s、普罗泰戈拉 的讲学,还听过诗 歌和音乐 教 从这 两方面论述了教育的意义 。
师的讲演。苏格拉底 曾三次奉命从军 ,入选为五百人会议 成员。
苏格拉 底对 教育 的意义论 述,他认 为人天 生是有区别的,
他一 生的主要 事业 是探讨伦理哲学 和从事 公众 教育,当时没有 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 教育能使人得 到改进 , 对于想熟悉建筑、
4 9一前 3 9 、柏 拉 图 ( 4 7~前 37 、 亚 里 士 多 德 ( 6 9) 前 2 4) 前 也是教育比较成形 的开端。中西方 的历史很相似 ,古希腊有 ( ( 荷 ,古代中国有 ( 《 诗经 ,当时教育状况应该是接 近的。 34~前 32 8 2 )是毕生 从事教 育工作 的教育 家。他们 的教育思 马史诗》
15年 不算 长久 。 1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 育目的上的异 同分析
孔子从两个方 面论 述了教育 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是孔子
年,比希腊三位哲人从生到死多 15 在 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 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 治工作 ,孔子 强调 通过教育工作 1 年, 取得 民众 的信任,主张 “ 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 ’ ,把教育和政治、 苏 格 拉 底 和 孔子 一 样 “ 无 常 师 ” 听 过 哲 学 家德 蒙 经济、军事、法律 的关系进行了结合。另一方面,从教育与人的 学 , ( mo )和阿 那克 萨哥 拉 ( a a o a)的讲学 ,还有 阿尔 发展关系上论证 了教育的作用,他说 : De n An x g rs 陛相近也,习相远也” ,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西方教学实践在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
一、教育理念差异1. 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西方教育理念西方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1. 中国教学方法中国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课、做笔记、背诵等方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西方教学方法西方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差异1. 中国教学评价中国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强调“分数至上”。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等。
2. 西方教学评价西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项目、考试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育资源配置差异1.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地区差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西方教育资源配置西方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较多资源用于教育领域。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中西教育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教育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投资,目标在于让个体在未来以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去获利。
而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义务,目标在于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来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些差异源自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西教育观的差异及其根源。
一、教育的目标和意义教育是中西方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
在西方,教育的目标是在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成功和财富积累。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物质和个人的利益。
学生被训练成独立思考者和领袖,教育被视为工具,是一个投资,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而在中国,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被视为对个体和社会的一项责任。
这种文化背景中,礼仪和道德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价值观,成功更多被定义为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教育系统的不同在西方,教育系统被设计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以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西方注重发现,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发现,进行实践性的教学。
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学科,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相反,在中国,教育系统被设计成一项严格的计划,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群体将学生分类,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安排。
考试成绩和排名是评价和比较学生的主要标准。
教师的评价和教学领导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且非常强调遵守规则和取得良好的测试成绩。
三、教育的角色在西方,教师扮演着较为平等的教育管理者和学生的好朋友,而中国老师通常被视为指导者和领导者。
在中国教育中,学生被重点关注和监督,而在西方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更为强调。
西方教育更注重个人发展的自我完善。
四、教育的激励机制在西方教育中,学生的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准,通过这个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学生能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和荣誉。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 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由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
下面就从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词源角度、教育概念、教学过程的角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一、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考察教育的差异必究其文化土壤的差异。
西周灭殷,建立了以农业为主、以血缘为纽带、结构稳定的社会。
这种社会结构等级森严,上下相维,整齐严密;心理上追求稳定,畏惧变化,内向克制;统治者以“礼仪”、“人伦”解释社会与人际,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无须知命运之所以然。
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思都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去了,诚如是。
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教育,就必然是一种完美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孔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至高标准吗?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发源而来,海洋文化是它的源头。
海洋,意味着丰富的物产与自由的贸易,由自由贸易而产生互动的异域异质文化,以及互动文化下必须的民主法制的组织行为;海洋,使人们开放而非保守、冒险而非稳定、多元而非单一、交流而非封锁。
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海洋使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实际能力,并在内心中具有不断提升能力的要求,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教育果实是理之所然,问题在于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比较和评价两者的不同时,则似乎别有一种滋味于喉难咽了。
二、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研究与应用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中西方教育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都存在着大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化的趋势,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1.教育理念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则接受传统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模式,强调师生关系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方法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而是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和实际运用来探索知识。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采用了一种传统的“注重功课”模式,学生需要通过单色、功课、考试等方式获取知识。
3.教育经验差异中西方教育文化的教育经验也各有千秋。
西方教育注重实践和互动,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历许多实践活动,包括实践课程、实验、科学展和实习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注重知识的累积和口头传承,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三、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应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实践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来调整。
以下是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应用:1、中西方教育相互借鉴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多种选择。
中国可以借鉴西方教育文化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来开拓创新。
同时,西方国家也可以在把握自己的传统教育文化的同时,吸收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优点。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得到应用。
西方教育文化重视学生的创造、创新和批判思考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渊源的人文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素养提升。
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
不去辩论优越与否,而是比较异同,在比较鉴别中来认识一个几千年的社会延续问题。
通过对道德教育的差异分析,把握中西方教育观念的传统性差异根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正确把握教育全球化的差异。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孑L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门下受教八年,是苏格拉底得意门生。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达二十年。
他们三人都是师生关系,在继承老师的思想之上,既是一脉相传的,也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孔子从师过许多老师,做过管仓库和管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开始私人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弟子多达三千余人,一生主要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
墨子,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发觉儒者“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遂“背周道而用夏政”,自立学派,实际上对儒家学派进行扬弃。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是孔子思想的嫡传,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道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中西方在各自出现三位形成学派的教育家思想之前,也都有过较长的演变历史,古希腊文化和教育自公元之前1100多余年开始,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
中国自夏商周记载来看,周朝公元前ll世纪开始进入奴隶制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教育比较成形的开端。
中西方的历史很相似,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古代中国有(《诗经,当时教育状况应该是接近的。
特别是中西“三哲时代”,对中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中西方三哲时代是中西教育思想的发源时期。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近些年来,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这种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背诵,也就是“举一反三”,而西方教育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生要沉下心来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教育者则更强调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中国教育对知识的重视也超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死记硬背。
三、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现在教育中更体现为文化的内蕴和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化差异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分数优越性,而在西方,学生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唯一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考量。
另外,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四、教育意义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指向了改善和完善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各自借鉴对方的优秀教学思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
五、结语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虽然存在,但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弥补差异的巨大,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间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而教育文化比较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伴随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改革的呼声,呼吁“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等。
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从教育宗旨、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都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表现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1.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教学方法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伴随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改革的呼声,呼吁“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等。
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从教育宗旨、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都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表现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1.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教学方法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话题。
从饮食习惯到礼仪,从思维方式到人际关系,中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根源文化是一个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产物,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候,中西方文化都处于一个原始的发展阶段。
但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两种文化的发展演化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1.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适宜农业生产。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而且内陆区域和海洋区域非常接近,因此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都可以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下进行。
西方文化则诞生于欧洲地区,欧洲是一个大陆性气候的地区,气候变化多端,冬季湿冷、夏季炎热,会出现突然的气候变化,经常出现自然灾害。
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活动受到这种不稳定的地理条件的影响,而且欧洲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常年处于战争状态,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人口结构中国和西方的人口结构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而且近代以来一直有“人多力量大”的说法。
儒家文化中的“家庭至上、祖先崇拜”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心、忠诚、敬畏等观念,也都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西方国家则相对人口密度较小,但是人口流动性和异族混杂程度较高。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这也和西方人口结构有关。
3.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文化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历来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实行封建皇权,官员任命由上至下,权力走向也类似于官僚主义。
这种制度下,思维方式、教育体系和道德观念都受到中央权力的影响。
相对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分权化。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个人的人权、私有财产和政治参与权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尊重,深度影响了西方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影响分析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影响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教育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影响。
一、课程设置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巨大差异。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自由、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让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课程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例如,除了传统的科目外,西方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能。
而中国传统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纯学术的培养。
近年来,中国教育也在逐渐改革,对课程设置也开始注重多元化。
但这种改革仍需长期进行。
不同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而中国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选拔,这也反映在学生的思考方式上。
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即重视记忆和应付考试,而缺乏真正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现象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自由个体,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而中国教育目标则是让学生在应试竞争中脱颖而出,追求升学和高薪。
这种差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中国学生在应试考试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消磨着他们的兴趣和激情。
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而非知识的创造者。
在西方教育中,学生更多地面临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任务。
这种教育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于创新、协作、领导力等方面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中西方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老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发展。
而西方教育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涵盖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及其表现:原因:1. 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中西方文化观念不同:中国注重集体和家庭的观念,强调团结和社会责任;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权利。
-不同的价值观影响教育:中西方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对教育的期望和目标,导致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上存在不同。
2. 制度体系的不同:-中西方政治体制不同:中国采用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国家主导和计划;而西方国家采用民主制度,强调市场经济和多元发展。
-教育制度反映政治体制:不同的政治体制导致了不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 教育目标不同:-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有别: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追求综合素质的培养;西方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 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中西方学科体系的不同:中西方的学科设置和课程结构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不同的侧重。
-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西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中国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而西方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表现:1. 学制和学年安排:-中西方学制不同:中国学制一般为12年,而西方学制则常为13年。
学年安排、假期等也存在一定差异。
2. 考试和评价体系:-考试制度不同:中国强调应试教育,高考是重要的选拔手段;西方更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
3. 师生关系和教育方式:-中西方的师生关系:中国强调尊重教师,教育方式较为传统;西方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
4. 家长参与和期望:-中国家长期望较高:中国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业有较高期望,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更多的干预;西方家长更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5. 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中国强调学科学习:中国学生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相对较少;西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参与体育、艺术和社团等活动。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1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不同在西方的历史上,移民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习俗很容易被接受,并融入到本土文化,因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相对增大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
尤其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保守自闭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
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人们有更广泛的择业余地。
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非常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
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稳定。
3.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
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他们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性。
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
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
西方家庭用最基本理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是一项社会义务。
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1.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中国家长的支配欲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希望什么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个性,应顺其自然地发展。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干涉和限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和斟酌,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及表现.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及其在教育方面的表现。
一、历史和文化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和文化差异。
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注重孝道、礼仪、道德教育等价值观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重视个人的独立思考、创新和科学精神。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目标不同:中国教育追求知识的掌握和传承,强调文化传统和社会责任;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西方教育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式教学。
3. 评价方式不同:中国教育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价;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多元评价。
二、社会背景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迅速发展,重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
而西方国家教育体制更加成熟,教育资源相对充足。
在教育中的表现:1. 教育资源差异: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
而西方国家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大多数地区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教育经费差异:中国教育部分公立学校的经费短缺,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西方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相对充足,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3. 教育体制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学校教育形式相对传统和保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开放,学校教育更具灵活性。
三、个人发展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发展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和社会对个人发展有较大的压力和期望,往往注重稳定的职业、安稳的生活。
而在西方国家,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实现个人梦想更受到重视。
在教育中的表现:1. 专业选择差异:中国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偏向选择经济、医学等稳定收入的专业;西方学生更注重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及原因剖析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以及原因剖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深入分析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优势,促进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字数:160】2. 正文2.1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同。
在西方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重点更多地放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遵从性上,强调学生对权威的尊重和听从,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发展。
中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存在差异。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
而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角色,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
中西教育在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态度上也存在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承受能力,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逆境应对能力。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度较低,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负面影响。
中西教育观的差异体现在根本目的、教学方法和对待错误失败的态度等方面。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不同看法。
了解和探究中西教育观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和拓展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2 中西教育观的体现一、教育目标的差异在西方教育观中,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中国传统教育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记忆能力,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主要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来源:文酷网作者:热度143票浏览67次【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1年1月26日17:23 一.中西方教育思想发源时期的比较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孑L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墨子(前490~403)、孟子(前372~前289),三位哲人共经历262年,比希腊三位哲人从生到死多115年,在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下,115年不算长久。
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学无常师”,听过哲学家德蒙(Demon)和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的讲学,还有阿尔克劳(Archelaus)、普罗泰戈拉的讲学,还听过诗歌和音乐教师的讲演。
苏格拉底曾三次奉命从军,入选为五百人会议成员。
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当时没有学校,没有教科书,他以在各种场合进行演讲、交谈为主要教育活动形式。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门下受教八年,是苏格拉底得意门生。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达二十年。
他们三人都是师生关系,在继承老师的思想之上,既是一脉相传的,也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孔子从师过许多老师,做过管仓库和管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开始私人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弟子多达三千余人,一生主要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
墨子,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发觉儒者“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遂“背周道而用夏政”,自立学派,实际上对儒家学派进行扬弃。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是孔子思想的嫡传,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道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中西方在各自出现三位形成学派的教育家思想之前,也都有过较长的演变历史,古希腊文化和教育自公元之前1100多余年开始,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
中国自夏商周记载来看,周朝公元前ll世纪开始进入奴隶制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教育比较成形的开端。
中西方的历史很相似,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古代中国有(《诗经,当时教育状况应该是接近的。
特别是中西“三哲时代”,对中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中西方三哲时代是中西教育思想的发源时期。
在古代中国,以孔子学说为主,孟子是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学说为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是在苏格拉底学说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二、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的异同分析孔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是孔子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孔子强调通过教育工作取得民众的信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进行了结合。
另一方面,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陛相近也,习相远也”,从这两方面论述了教育的意义。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论述,他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能使人得到改进,对于想熟悉建筑、金工、农艺、人事管理、胜任将军职责、有治国本领等这一类事隋,是可以由人的智力来掌握的,学习它是可能的。
实际上孔子是存在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的,苏格拉底没有这样的观点,这一点对中西方的教育发展影响是不同的。
孔子从“为政在的政治主张出发,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基本含义。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在判断是非、荣辱、善恶时,应受“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
”他是专家治国论者。
两者在教育的目的上的不同认识,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更加殊异。
苏格拉底把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途径。
而孔子主张的是教育为了做官,通过学习取得官职。
表面上来看,官职也是治国人才,似乎相同,但实际上存在意识上的差异。
中国之后演变的科举制度,将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加单一化,多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为的是取得功名。
而西方的教育目的没有演变成这种目的单一性的教育局面,源于对教育目的认识上的不同。
今天,我们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锁定在高考取得高分的这一单一目的上,演变成应试教育。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是危害不浅的,老百姓知道、老师更是知道,但怎么也阻止不了应试教育这股力量。
尽管应试教育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其核心原因应该是对教育目的的单一传统认识。
三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道德教育上的异同分析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说他的全部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其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仁”和“礼”为核心。
提出“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原则。
概括地说,一个人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宏伟目标,有为实现政治抱负和理想信念的献身精神,又能善于自省自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坚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又能改过迁善,其道德修养就会一天一天进步,达到一个较高的道德境界。
苏格拉底也是将伦理、道德问题作为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中心。
提出哲学应从天上回到地上,从自然回到人间,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自身的问题,研究伦理、政治,这是他划时代的立场。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智慧就是道德,并认为正义的行为和其它一切道德都是智慧,“守法就是正义”。
尽管两位智者对道德与道德教育的论述还有很多观点,两者对比来看,中国古代儒家认为德化高于刑政,法家又以法治排斥道德,而苏格拉底寓守法于道德之中,导致出现中西方两种明显不同的道德与法的文化。
时至今日,从中西方人的行为表现上,其明显差异仍然存在。
古代儒家重视和强调个人的自觉修养,自省自克,但又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_的非法理意识,与同时宣传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形成自相矛盾的道德体系。
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这个体系在华夏这块适合以农耕为主要方式的大地上,保持了华夏文明的延续。
而西方在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将道德、政治、法律与教育相糅合在一起,是不同的道德教育方式,西方文明的优越也体现出来。
现在谁也说不清哪种文明优越,能够生存到现在的文明都有其强盛生命力,都有其生存的延续特性,但差异又总是存在的。
当我们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时,不是去辩论优越与否,而是比较异同,在比较鉴别中来认识一个几千年的社会延续问题。
通过对道德教育的差异分析,把握中西方教育观念的传统性差异根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正确把握教育全球化的差异。
四、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内容上的异同分析孔子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严重的缺陷,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播,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是我国古代教育最为致命性的缺陷。
苏格拉底却与之相反,他认为,教育为国家培养治国的人才'治国的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除了传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科目在于应用,而不是纯理论的思辨,这一点比孔子要先进得多。
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给西方文明带来源头上优势,当西方开始工业革命时,中国仍埋头在八股文的科举考试之中。
直到京师同文馆——晚清最早的“洋务学堂”,才正式将自然科学的科目列入,由此可见历史的惯性作用。
对教育内容的不同认识,至今仍有深深的烙印。
现今学生拼命去挤上“二本,三本”,对条件好、能学一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学院,都作为最后的无奈的选择,就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自觉表现。
孔子之后的孟子沿着孔子方向,继续在单一的《诗》、《书》、《礼》、《易》中开展儒家思想的完善,将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而几近同时期的亚里:士=多德著述了50部博物学的书,亲自解剖过五十余种动物和人的胚胎。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范围对后世的倡导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力量。
在这一时期,古代中国并不是没有看到要学习自然知识。
墨子对自然科学教育有全面的论述,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并有很高的造诣,涉及到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的许多方面。
如几何中将圆的定义表述为:“圆,一·中同长也”,其记载的教育内容,在当时世界上是居于领先地位的。
但墨家的历史命运与儒家却迥异,墨家被视为异端,墨子一书几乎被埋没2000年。
五、结束语中西教育思想渊源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明显差异的地方,正是这种相同,延续了中西两种文明,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构成中西文明的明显区别。
今天,我们从史料上来认识他们的不同,目的不在于分清谁对谁错,两种延续几千年的文明,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
我们的目的在于,当我国于十九世纪末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反反复复向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借鉴,用以来解决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其它国家行动之有效的办法移植过来便面目全非或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中西文明的教育思想是两种明显存在差异的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时,不得不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要既不能被中国国情而缚住思维,也不能将西方教育思想盲目引进,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