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PPT课件(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1张ppt)
积累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故逐之
2.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3.之:肉食者谋 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积累一词多义
4.以: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5.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6.信:小信未孚 必以信
7.安:衣食所安
积累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 2.一鼓作气
• 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 •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代词,指应 战这件事。
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同乡的人。
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参与。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鄙陋,目光 短浅。
拜见。
译文
他的同乡说:“都是当政的人谋划的事 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那些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 如何评价的?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 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能够一战 的主要条件?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
文体简介《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 史官左丘明所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前468年)。《左传》是重要的历史 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 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积累古今异义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导入课文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 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这 天 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 战的。透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 弱小的鲁 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 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 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 强的原因。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 ,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段落间联系紧密,环环相 扣。
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1. 概括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 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 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 胜利。第3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 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 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 (论战),略写战争经过。
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 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 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 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文章写作特色与手法
1.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 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 “远谋”。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的对话,战时二人的 表现,战后庄公的“问其故”和曹刿的“论战”,都形成鲜 明的对比。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PPT课件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 鼓: 击鼓
之: 助词,无实意.
败绩: 大败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 队在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
大败。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测: 预测,预料
伏: 埋伏
(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
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 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知道他们是真 的败了)所以这时才追击他们。
结构内容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第一段
第一层:简明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和庄公被迫 迎击的打算 。
问题二: 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课文。
时间―― 庄公十年; 地点―― 鲁国长勺; 人物―― 曹刿、鲁庄公、乡人、双方军队; 事情起因―― 齐师伐我,公将战; 事情经过―― 长勺之战; 事情结果―― 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
问题三: 理清事件的发展线索
①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交战——评战
《左传》
学习重点:
1.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 当的写作特点。
3.了解“之”、“其”的用法。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关于《左传》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 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 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 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 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 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 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 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 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 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 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 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 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优秀课件
重点语句的翻译——方法点拨
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技巧: 留、补、调、删、换 基本要求:
准确、通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句中关键词语解释准确,注意特殊句式的句 式特点。
复习活动二:复习旧知探新知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曹刿从哪些方面论战的?表现了曹刿有着怎 样的特点?那鲁庄公呢?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重点字词解释——方法点拨
• • • • 通文意 扣注释 勤整理 好识记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三:
重点语句的翻译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纵观全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 的“远谋”。
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方法点拨
基本题型: 简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方法点拨: 带着问题读文章,注意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章中提供的信息,找准中心词或 中心句形成答案。
复习活动三:
反馈矫正我能行
独立完成导学案中考 练兵题目,这些题可是 中考题哦!
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 这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 体史 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文言知识积累检测二:
字词的积累
实词解释:(古今异义) 1、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词多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课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词句注释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2)PPT课件
倒下
埋伏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 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 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 们。”
⒈古今异义词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发语词 无实义
充满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次
尽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 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 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 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信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 今义: 忠诚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 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 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 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 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 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 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新教材)PPT
这样剪裁,对刻画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战则请从.(跟随) 对曰:“夫战,勇气也。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截、刺杀公子小白。 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或为讲诵历史及传说的史官。 请见——肉食者鄙——爱国热情
20 曹刿论战
基础积累 积累篇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guì) 夫.战( fú )
又何间.焉( jiàn) 牺牲玉帛.( bó )
20 曹刿论战
《史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这战样时 剪,裁鲁,庄对公刻让画曹军刿事跟家随曹他刿一的起形参象与、战突争出,文表章现中了心他具礼有贤极下大士的,作任用人。唯贤;
阅不读足课 是文不选便段于,集回中答而问广题泛。地描写人物。
二次战争。 视鲁其庄z公hé在( 备战)时乱见曹登刿s,hì三( 次回)而答望曹之刿的问题,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
20 曹刿论战
(3)鄙古今义义::目粗光俗短;浅低。下例。句:肉食者鄙.。 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例句:牺.
(4)牺牲今义:牲.为玉了帛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5)加古今义义::虚增夸加。,夸大。例句:弗敢加.也。
20 曹刿论战
(6)信古今义义::实诚情信。;例书句信:。必以信.。 (7)狱古今义义::诉监讼狱事。件。例句:小大之狱.。 (8)虽古今义义::即虽使然。。例句:虽.不能察。
[答案]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 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认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是“天时”因素。
公开课《曹刿论战》优秀课件PPT课件
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
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
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
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
10
三、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
1、思考: ①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
“故”是什么意思?
②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__一__鼓_作__气_____彼_竭__我_盈_。
③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__夫__大__国_,__难__测__也__,__惧_._有__伏__焉__。____。
27
课堂练习
7.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 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战前论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
.
20
四、拓展探究
1、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你从鲁庄公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1)、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2)、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2、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历史上不 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或说出 他们的名言?
3、历史上像长勺之战这样以弱胜强的战例屈指可数, 请列举几个。
1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2不掩饰自己的缺点2像曹刿这样忧国忧民又具有超凡智慧历史上不乏其人你能列举几个并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或说出他们的名言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
曹刿论战
《左传》
.
1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 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 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是什么?
(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
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
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性学习(第一段)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①齐师伐我,公将战 ②肉食着鄙,未能远谋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 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 么样的品质? 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
3.提问: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 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 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辙乱旗靡”, 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探究性学习(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两方面的认 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一、关于人物塑造
明确: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 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曹刿问战,表现他的爱国 热情和政治远见(“肉食者鄙”、取信于民);曹刿参 战(“齐人三鼓” ——反击、“下视探望——遂 逐”),曹刿论战(“彼竭我盈” ——敌疲我打、辙 乱旗靡——敌退我追) ,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和卓越的 军事才能。
(11)彼竭( jié)我盈( yíng)
(12)望其旗靡(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帛 ( bó)
Flash 影片
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曹刿论战》PPT课件
大 案件
即使
根据
实情
之狱,虽不能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必以可情以凭。借” 对曰:
2“021/3忠/26 之属也,类可以一战 。 战则请 14
第一段:战前准备译文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 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 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 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答: “小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灵信任,神是不 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 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 处理。”曹刿说:“尽力(为人民)做好本 2职021/3的/26 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一仗。作战 15
2021/3/26
22
(第2段)
交战过程
2021/3/26
23
第二段:交战过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同
代曹刿
在
击鼓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溃败 驱车追赶
代指齐军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代齐军
车前横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就,于是 追赶
遂逐齐师。
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动向的观 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 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追击的缘故)
2021/3/26
34
探究交流
2.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庄公 之“鄙”,不懂军事。
3. 曹刿为什么等“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
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 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 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 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 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 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 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 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 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
长 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
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
勺 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
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
之 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
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
战 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
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 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 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 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春秋地图
• 长勺
长勺在哪里?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5.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 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谋
曹 刿
政治上:
形
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有以天下 象
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军事上:
重视人民的力量,具有卓越的军事
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6.综合全文,说说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不知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 战的先决条件;
听读 课文
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