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健康教育绪论

合集下载

大学生健康教育一、二、三章(2)

大学生健康教育一、二、三章(2)

• (三)道德健康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 将人的“道德健康”寓于健康概念之中,认为人的 健康应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这是对健康概念的新发 展,应该说它对健康内涵的表述更为精炼、清楚和 全面。 • 道德健康标准 无私利他,为己利他,单纯利己 • (四)人人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 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 目标”,号召人们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 的观念。由此看来,健康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目标, 现代健康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个体的健康,而且还应 包括所有人群乃至全社会的健康。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儿童期:6~12岁; 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 成 年期:26~60岁;老年期:60岁以上 。
•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等性 • (三)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 应当指出的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 天环境因素 (营养因素、体育锻炼与劳动因素、社会因素 及气候、季节、疾病因素等 )的影响。
• 二、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一)人际关系复杂化 (二)学习生活的紧张化和业余生 活的单调化 (三)片面贯彻教育思想
• 三、家庭环境与早期经历因素 • 四、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
(一)大脑的器质性病变 (二)躯体疾病 (三)遗传因素 (四)神经系统的先天性不健全
• 五、个体心理因素的影晌 • (一)认同的危机 (二)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 冲突 (三)心理素质的脆弱 (四)个性缺陷 (五) 人生观的动荡模糊 (六)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 盾(七)情绪发展中的不稳定性
• (三)高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学⽣⼼理健康教育绪论⼤学⽣⼼理健康教育绪论1.⼤学⽣⼼理健康的标准:第⼀,智⼒正常。

这是学习、⽣活与⼯作的基本⼼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理保证。

并且能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情愉快。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对⽣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的情绪,既能克制⼜能合理宣泄⾃⼰的情绪;情绪反应适度。

第三,⾃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我评价是⼤学⽣⼼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进⾏⾃我观察、⾃我认定、⾃我判断和⾃我评价时,能做到⾃知,恰如其分地认识⾃⼰,摆正⾃⼰的位置,既不妄⾃尊⼤也不妄⾃菲薄;⾯对挫折与困境,能够⾃我悦纳,喜欢⾃⼰,接受⾃⼰,⾃尊、⾃强、⾃制、⾃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第四,⼈际关系和谐。

良好⽽深厚的⼈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活幸福的前提,⼈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的⼼理健康状况。

⼼理健康的学⽣乐于与他⼈交往,拥有⼴泛⽽深厚的⼈际关系。

能⽤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同⼼协⼒,合作共事,乐于助⼈。

第五,意志健全。

意志是推动⼈们采取各种⾏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标的⼼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动的⾃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制⼒等⽅⾯都表现出较⾼的⽔平。

⼼理健康的⼤学⽣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具体表现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觉的⽬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切实有准备的⽅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有较强的挫折承受⼒和⾃制⼒,能在⾏动中控制情绪和⾔⽽有信,⽽不是⾏动盲⽬,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第六,⼈格完整。

⼈格是个体⽐较稳定的⼼理特征的总和。

⼈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的⼈格,个⼈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致的。

⼈格完善包括⼈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具有正确的⾃我意识,不产⽣⾃我同⼀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观作为⼈格的核⼼,并以此为中⼼把⾃⼰的、需要、⽬标和⾏动统⼀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和评估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和评估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挑战2.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2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目标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三章: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3.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调适的策略和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4.1 教学目标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2 教学内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五章: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5.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方法和策略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5.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六章: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心理咨询的流程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障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障碍和心理咨询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和作用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咨询流程,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6.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第七章: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7.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定义和影响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掌握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定义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情绪调适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7.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八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8.1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沟通技巧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8.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角色扮演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九章:职业规划与生涯发展9.1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涯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职业规划的步骤和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9.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第十章:心理素质与全面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心理素质的定义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全面发展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心理素质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10.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中的参与程度和反应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交流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应强调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如何适应环境,如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保持情绪的稳定性。

01健康教育学绪论新版

01健康教育学绪论新版

健康教育的目的
预防疾病
消除健康
危险因素
促进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临床治疗
危险人群 健康人群 患病人群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划分 :
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职业人群健 康教育;公共场所健康教育等 。
• 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划分:
疾病防治、人生3阶段、营养、环境保护、心理卫生教育; 生殖健康教育(性疾病、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等);安全教育; 控制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吸毒)的教育;死亡教育等。
身体状况良好。行动自 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 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
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 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
擅长自控,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
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健康的十条标准(WHO)
(1)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 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质量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 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臵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发炎; (8)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 出血现象; (9) 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渥太华宪章》
健康教育——医学的进步
• 在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等领域,一个个的 悲剧在上演,不是因为缺乏医学知识或药物,而是缺乏 有效的病人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使一个个的病友因为 忽略日常防御,而最终到了疾病晚期才不得不接受医疗 干预,面临的就是药物和治疗费高企和预后不见得怎么 样的结局。即便有医生想主动干预,可是我们的医疗制 度也将一个个医生用各种规则或诱惑拴在病房里,守株 待兔,而且兔子很多,很肥,这就是医疗尖端技术不断 大范围推广使用,病人负担不断加重,而社会公众的健 康结局却没有丝毫的促进。医学的进步不能带来百姓健 康保障质量的进步,这样的医改能有什么前途?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
并自觉执行。
精品PPT
注意
• 不同维度的健康之间不是独立的,可以 相互影响。
• 医务人员往往只重视表现最突出的某个 维度的健康。
精品PPT
• 依据上述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 结果显示,真正符合健康定义、达到健康 标准的人群只占5%,有约20%的人群是需 要诊治的病人,其余75%的人群处于健康 和患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称之为亚健 康状态。
精品PPT
(五)健康教育的作用
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传染病 遏制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 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增进医患关系,提升服务效果
精品PPT
(六)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 1、调查研究方法 • 2、实验研究方法 • 3、干预方法
精品PPT
(七)健康教育研究领域
• 1. 对象范围更广 • 2. 作用持久 • 3.强调一级预防 • 4.以健康教育为基础 • 5.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
精品PPT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 1.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 2. 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精品PPT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卫生宣教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 三个概念的外延关系
精品PPT
(二)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和基本内容
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加强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的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精品PPT
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
(1986渥太华宪章)
出台或改革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社区动员
改善环境
发展健康技能 重新定向卫生服务
精品PPT
(三)健康促进的特征
精品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

绪论 自我认识 人格发展 情绪管理及调节 学习心理 人际关系 爱情观与性心理 心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择业心理 网络心理 心理咨询
绪论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性
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健康的三维结构
生理健康
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

4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善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适应者为正常,学习、生 活和工作适应困难者则为异常。
4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局限: 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
5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人如果自觉痛苦、抑郁等,则被认为心理不健康。
6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

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者为正常,心理 发展水平较同龄人明显低者为异常。
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曾庆
主要内容
1、上课规则 2、课程内容介绍
3、绪论
课程相关问题解答



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比例分配——30与70 听课原则——自愿、自觉、自律 课程考试方式——开卷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 温馨提示:学堂积分卡和通讯录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的含义 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 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 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 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 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绪论答案
• B、自己获得的要小于自己给与的
• C、自己获得的与给与的要平等
• D、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大学生在成年早期的阶段需要完成( )。 • A、性格成熟
• B、人格成熟
• C、体魄成熟
• D、思想成熟 我的答案:B
4
【单选题】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 )。 • A、社交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个体处于心理健康维度图的纯黑状态时,必须求助于精神科医生。( )
我的答案:√
6
【判断题】好学乐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
我的答案:√
7
【判断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固定不变的。( )
我的答案:×
8
【判断题】心理健康维度图中的纯白是指健康人格,自信心高和适应力强。( )
我的答案:√
3
【判断题】大学生不需要学会适应角色定位而产生的心理偏差。( )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容易造成心理困惑。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 )
我的答案:√
1
【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 A、
自己获得的和自己给与的多少不重要
• B、
自己获得的要小于自己给与的
• C、
自己获得的不要大于自己给予的
• D、
我的答案:C
如何有效的生活与学习
1
【判断题】进入大学后,不需要重建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方式,任然沿袭高中的学习方法就好。 ()
我的答案:×
2
【判断题】
中学的学习侧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心理辅导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a.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b.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挑战c.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2.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a. 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表现b. 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影响c. 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让学生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对大学长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应对。

3. 推荐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相关书籍,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3. 心理健康促进策略a. 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心理健康b. 自我调适与心理平衡c. 心理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4. 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a. 心理健康服务的意义与作用b. 心理咨询的类型与方法c. 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与注意事项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心理健康服务与咨询的相关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心理咨询场景,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巧。

3. 视频教学法:播放心理健康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

健康教育学绪论

健康教育学绪论

1953年起,全国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卫生运 动”,动员全民参加除害灭病的工作,在除害灭病的过 程中建立了“三级卫生保健网”,充实了医生,为初级 卫生保健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通过这些卫生 工作的进行,迅速消灭了性病、控制了四大寄生虫病。
1964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从而成为当时全 世界唯一基本消灭性病的国家。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 发病率大幅下降,加快了医学模式转变。这些变化在世 界医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息传播 第五章 健康教育诊断 第六章 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实施 第七章 健康教育评价 第八章 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
第一章 绪论
【章节】
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意义 3.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及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4.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健康促进的含义较健康教育更为广泛,它包括健康教育及 能够促使行为、环境改变的组织、政策、经济支持等各项 策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可分割。
健康教育
是健康促 进的基础
概 括
健康促进 是健康教 育的保证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卫生宣教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关系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 + 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健康教育
在促进个体的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激发领导 者拓展健康教育的政治意愿、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寻 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都起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没有健康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健康教育绪论
主讲:
一、何为“健康”
(一)概念演变 早期人类社会 神灵自然医学模式
健康为神灵所赐予,“血液、粘液、黄胆、黑胆”四种液体的平衡
实验医学时期 生物医学模式
以生物机体和机体的生物性为研究对象,健康是生物学上
的适应,即无病和无伤残,是病因、宿主和环境三因素的平衡。
健 康
➢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 指出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涵盖的范围全部都涉及行为和 生活方式。
➢ 10位死因疾病中,美国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致病因素 中占70%,中国占44.7%
➢ 美国学者认为: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因素:不合理饮食, 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 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
观点一: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两大类,生物学 因素包括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基因遗传因素;非 生物学因素指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及人类自身的 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生物学角度) (王健等--健康教育学2006)
观点二: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学者的四大因素:行为和生 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预防医学角度)
观点三:先天因素(遗传)和后天因素(生活方式、环境、 心理因素、营养、运动) (可控性角度) (邓树勋--体育与健康2002)
归纳: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运动、性健康等)、遗 传、环境、心理因素、医疗保健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 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分析,人的健康60%取决于行为 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因素,8%取决于医疗服务 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

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增强社区的能力。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

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

(“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

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

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案-1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案-1

教案封面教研室: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课程名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刘兰兰教学年度: 2010 —— 2011 学年第 2 学期2011 年 3 月 1 日教案正文Page 3 of7教 案 正 文一、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三)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二、大学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一)大学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意义一、健康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健康的概念 赫拉克利特:“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

”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每个人,无论他富有、贫穷,失败或成功,他的一生都必定处于健康或疾病状态。

在当今社会每个民族、国家都将健康作为其追求的社会目标。

但是到底怎么样才算健康呢?思考:同学们都是怎么认为的呢?什么是健康长期以来我们把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无残”,注重的只是表面。

狭隘的定义:健康就是无病或不虚弱,并认为身体有了病,只要积极求医治疗,健康就有了保障。

健康与疾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表面上的健康实际上可能潜伏着病理或功能上的缺陷。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但是等自感觉出现症状时,已经到了很严重甚至时不可挽回的地步。

我们所熟知的周围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常常在40-50岁的时候身体就患上严重的疾病,甚至英年早逝。

在我们高校里,许多优秀的教师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仅对其本人、家庭或是学校社会都是很大的损失。

同时,由于人是具有社会人和自然人的双重属性,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利于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对人们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根据WHO1990年资料表明,致伤残的前10位病因中,有5种是精神性致残,其中抑郁居首位,并且有增长趋势。

在我国精神障碍也是居疾病总负担排名的首位。

工作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慢性疲劳综合症”“都市生活综合症”的威胁。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现状:21世纪初中国健康教育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0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的概念与目的
健康教育:通 过教育手段提 高人们对健康 知识的认识和 健康行为的养

目的:预防疾 病、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
内容:包括健 康知识、健康 行为、健康生 活方式等方面
步骤:确定研究问题、选择样本、编码、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和报 告撰写
04
健康教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医学与健康教育学
医学是健康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健康教育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医学与健康教育学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与健康教育学
心理学是健康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健康行为和健康心理 健康教育学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心理学和健康教育学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与健康教育学
社会学与健康教 育学的关系:社 会学是健康教育 学的基础学科之 一健康教育学需 要运用社会学的 理论和方法进行 研究和实践。
社会学对健康教 育学的影响:社 会学可以帮助健 康教育学更好地 理解社会因素对 健康的影响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健 康教育策略。
健康教育学对社 会学的贡献:健 康教育学可以提 供有关健康问题 的社会学数据帮 助社会学更好地 理解社会现象和 问题。
社会学与健康教 育学的交叉领域: 社会学与健康教 育学在许多领域 有交叉如健康不 平等、健康行为、 健康政策等。
营养学与健康教育学
营养学是健康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学是营养学的应用学科之一将营养学知识转化为健康教育实践 营养学与健康教育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交叉和互补 营养学与健康教育学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学生健康教育
广州中医药大学 门诊部
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教研室
课程介绍
本门课程根据大学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系统的介绍与 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健康知识,以促进大学生建立新的健康观 念,增强自我监测,自我处理,自我保健的能力,使他们成 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身心健康人才。
主要内容:健康概念、健康相关因素及如何自我保健; 学校常见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食源性疾病与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防范;此外还传授了现场急救、创伤救护及意外伤 害处理的理论和操作等内容,向学生普及现代救护技能和突 发事件紧急处理方法,做好意外伤害的防治。

社会学上的 健康
四 道德健康
一、生理健康
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与功能正常。这 是以当今科技检查手段为准,未发现异常 的即被视为躯体上的“完善状态”。
表现: ◆ 体重适中,形体均匀,站立时头、肩、 臀位置协调; ◆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头发有光泽; ◆ 肌肉、皮肤富于弹性; ◆ 各器官未发现疾病。
二、心理健康(也称精神健康)
例: 巴西马丁斯医生对583名被控有贪污受贿行为的官员进行10年 随访:
不廉洁的官员有60%(348/583)患病和死亡,而廉洁官员有16%患病 和死亡。
不廉洁官员的116名死亡者中,癌症占60% ,心脏病占23%,其它 占17%;不廉洁官员患病的232人中,癌症占53% ,心脏病占15%,其它 占30%。
教材: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出版的《青年学生健康 教育》钟山、廖碧珠主编
问题提出
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什么? 健康、幸福、事业、金钱
1(健康)+00000(幸福、成就、事业、金钱等)
例:2004年4月,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也同样因为压力过大引起心脏病突 发而猝死,终年54岁。在同年11月,上海均瑶牛奶公司的董事长王均瑶,年 仅38岁就因患肠癌英年早逝,其妻带着35亿的身家改嫁给了他的司机,有媒 体披露,该司机在幸福之时不禁感慨道: “以前,我认为自己是在给老板打工, 现在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这一残酷的事实也再次说明:活得更久, 远比高富帅重要。
第三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疾病与健康关系的调 研报告指出:
个人的健康与寿命: 60%取决于自已(生活方式和行为) 15%取决于遗传 10%取决于社会因素 8%取决于医疗条件 7%取决于气象条件
影响健康的因素
归纳四类: 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2.生物遗传因素 3.环境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自然环境: 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物理 (噪声、电辐射等)、化学
因素 (如甲醛、煤气燃烧产物含一氧化碳)和生物
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
如植物花粉、尘螨等)影响健康;住房、工作场所
安全等。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方式
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致病举例:
常见癌症,除肺、乳腺癌外,其余胃、 食管、大肠、肝癌均发生在胃肠道,生活 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对胃肠影响大。
1947 年 , WHO 宪 章 中 首 次 提 出 三 维 健 康 概 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生理、 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
1990年,WHO进一步完善健康概念,指出:健 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 状态。
第二节 健康的内容
一一 生理健康
二 心理健康
四类影响健康因素
1.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①不良个人卫生习惯: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少体育活动, 交通事故等;②取决于个人健康生活技能和能力。
2.生物遗传因素:遗传的素质影响不同个体的健康和疾病。
社会环境: ①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3.环境因素
②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 ③教育及就业、工作条件;
分析: 贪官恐惧、后悔、自责、内疚、心怀敌意、坐立不安。 结论: 廉洁有益健康, 腐败导致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 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清淡饮食能减轻胃肠负担,降低1/21/3患胃肠癌的机会。
影响健康因素之间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是多因
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因素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最主要因素----自已的
② 行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行为的中介作用,
行为是这几类因素互相作 用的交叉点。
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 (一)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 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 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良好的个性人格) (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 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息。(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 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良好的处世态度能力)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 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
第一章 健康
第一节 健康定义 第二节 健康的内容 第三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 第四节 健康与保健 第五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 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 好状态。
三、社会适应良好
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 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 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或角色的错位。
四、道德健康
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 要,有辩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 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 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