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考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合集下载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2016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主要分吉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告、以及各个地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告(例如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其中地市事业单位考试基本每年一次大型考试公告。

但是吉林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有若干次,并且省直的公告主要是按号发布的公告,例如吉林省直事业单位1号公告、2号公告等。

有一部分省直公告是本科生可以报考的岗位,考核形式是笔试+面试,笔试内容以公共基础知识为主。

现附上吉林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导语】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5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5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公基概念简单记——马哲(唯物论)》,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笔试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部分较难的考题还会考查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大考生备考的难点所在,面对厚厚的教材,考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本文就筛选其中的重要考点,供考生记忆。

1.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特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概念: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即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整体上就是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可将唯物主义区分成三种历史形态。

为大家提供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起来看看吧!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根据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把哲学党性划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其中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同时在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可将唯物主义区分成三种历史形态。

这三种历史形态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常见的哲学考点。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只是它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实物,如金、木、水、火、土、阴阳、气等。

例如: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界而变化起”。

这句话认为万事万物的变是因为阴阳,阴阳是物质,所以认为物质第一性属于唯物主义,同时阴阳又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这句话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活火”是物质,所以坚持唯物主义,再者“活火”是具体的物质,所以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言,依然坚持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只是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例如:①“原子是宇宙之砖”。

这句话认为宇宙的基础是“原子”,“原子”是物质,所以坚持的唯物主义,再者认为物质是“原子”,所以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自然界是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这句话认为世界是由“元素”构成,“元素”是物质,所以坚持唯物主义,再者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元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再者,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三个缺陷:①机械性。

它企图将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用机械运动来解释,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脱离人的社会性,只看人们的行为,不考虑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

公考行测考试唯物主义知识

公考行测考试唯物主义知识

公考行测考试唯物主义知识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实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考试唯物主义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行测考试唯物主义知识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峙,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应。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情势与进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情势。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分。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赫拉克利特、培根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久处于运动与变化当中,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干联的。

辩证唯物论的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物质的唯特殊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1.肉体意识的起源:它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表现;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形成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性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应,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投影,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即没有被反应者,就没有反应者;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情势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情势的有机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原理,亦称主观能动原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2020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者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

那么物质是什么呢?不同的理论就对于物质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根据对于物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就有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里面的实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如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万物之源”,他认为万物以湿的东西作为养料,靠湿气维持,万物的种子都是潮湿的,所以万物的本原是水,水就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还有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他认为万物在火中灭亡,在火中重生。

所以世界的本原是火,火也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哲学家有相关的理论: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在这种理论中,气是物质实体,是影响事物的极为精细的物质。

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变化相作用的。

天地,阴阳二气都是实物。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人有身体才会有精神,身体也是实物。

所以,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元素、形、气、阴阳等实物当做世界本原的,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各种实物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哲学家们也采纳了这个观点,认为各种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这种微粒在那个时候是精确到了原子,就有了新的哲学观点叫做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比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对于物质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那么什么叫形而上学呢?这其实是看待问题的一种观点,即孤立、片面、静止的去看问题。

所谓孤立,指的是事物之间都是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是一座孤岛。

所谓片面,其实也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全面的看问题。

所以静止,即认为世界是不运动的,处在静止的状态,如“天不变,道亦不变”。

事业单位考试哲学

事业单位考试哲学

三、真题展示
1.[判断题] 庸俗唯物主义就是机械唯物主义。
2.[判断题]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没有把哲学 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起来。
句话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多选题]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一致的是 ( )。
2.[判断题] 唯心主义都是以人为第一性的。
3.[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同一性回答了( )。 A.唯物和唯心问题 B.可知和不可知问题 C.世界观与方法论问题 D.普遍和一般问题
4.[单选题] 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D.人的命天注定,努力半天没有用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4.[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A.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C.帮助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指导科学研究少走弯路,坚持正确的科研方法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三、真题展示
1.[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 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 世界。( )
2.[判断题]“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能 等同的概念,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4.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 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结束了社会历 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为无产阶级解放提 供了思想武器。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哲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哲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起主导作用。
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客观唯心主义(有神论)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两个核心: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永恒性、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互→过);否定之否定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道);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五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
现象和本质
真象(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区别于错觉。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简述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观点和基本形式

简述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观点和基本形式

简述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形态唯心主义观点
和基本形式
唯物主义观点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物质运动的产物,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意识、思维等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主要有三种: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性,认为物质和精神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它们是辩证发展的。

唯心主义观点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精神等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只是对意识的感知和表象。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神秘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神秘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精神的存在是超自然的、无法解释的。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和精神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它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主观的。

总之,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物质是基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观点则强调意识是基本实在,物质是意识的表象。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包括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秘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历史形态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经验的、感性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唯物主义物质观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唯物主义的朴素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的朴素物质观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早形态。

朴素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这种观点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感性认识,没有深入对物质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分析。

朴素物质观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无限微小的原子组成,原子之间的运动和组合产生了世界上的一切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强调物质的辩证性和发展性。

它认为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但又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主张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推动的,物质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奠基人,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历史的产物,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强调社会实践对人类认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和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朴素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它们在对物质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性。

这些历史形态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反映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2021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2021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唯物主义首先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那么人们根据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时候,人们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里面的实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他认为万物的本质是火,火能够毁灭一切,也能够塑造一切。

认为火是世界的本源,那么火也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北宋张载说:“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凡是有形态可以用肉眼看得见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一些大自然现象的表现;而这样现象,都可以解释为灵气驱动的结果,即万物都是有灵有性的意思,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句话论述了元气为万物本原,张载认为本原是气,“气”实际上是一种实物,是一种具体的形态。

想必大家也听说过“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这句话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也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这一时期认为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世界的本源是原子。

在这我们主要研究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种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性就是说认为所有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就是单纯的位移;形而上学性就是说我们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例如我们学过的“刻舟求剑”“飞矢不动”等就是用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坐井观天”“管中窥豹”就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彻底性就是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到这一时期不再认为物质是一种实物或者是一种原子,而是把它抽象为一种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是唯物主义历史上的第三种形态。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原理(难点辨析)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原理(难点辨析)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难点辨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考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典型考题如2007年、2008年江苏真题:(2008年A类27题)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的知识是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的考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点,所以本文整理了相关核心内容以及相关习题,力求考生对此知识点有个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在哲学中,如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则坚持的是唯物主义;反之,则是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根据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把唯物主义划分为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实物。

比如: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气者、理之依也等,其中提到的“水”、“火”、“气”都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实物;五行说,阴阳论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几种实物。

例1.下列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是( )。

A.行存则神存,行谢则神灭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AC。

B项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D项体现的是质量互变原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它具有三个缺陷性:机械性,认为人的运动是无意识的,靠外力推动的运动——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就是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不彻底性,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依然坚持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认为创造历史的是英雄人物——半截子唯物主义。

例1.下列是近代形而上学的特征的是( )。

A.斗争性、同一性B.普遍性、特殊性C.机械性、不彻底性D.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解析】C。

A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B项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而上学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C项正确;D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020年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梳理

2020年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梳理

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2023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3篇

2023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3篇2023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在2023年这个时代背景下,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什么呢?本文将结合当下社会情况和历史角度,从三个方面解读其发展过程。

第一种形态:19世纪初期的唯物主义19世纪初期,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逐渐崭露头角,这时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内容并非如今完全充满了唯物主义,而是一种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史称机械唯物主义,被称作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态。

这一唯物主义风潮兴起的原因,与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兴起有关。

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将眼光聚焦到科技和科学方法上,不少人开始思考是否能用自然科学方法解释一切问题。

因此,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态是一种带有简单、机械性、唯物性思想的哲学思潮。

第二种形态:20世纪中叶的唯物主义进入20世纪,伴随着人类对于自身认知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对于社会理论本身的反思,实用主义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情况,唯物主义者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理论思想模式,出现了一种更加成熟、深邃、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而这便是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第二种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自然辩证法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唯物主义的内容,将人文因素纳入其思考范畴。

这一思想形态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矛盾论”,强调社会制度演进中的内在矛盾与变量。

唯物史观、社会实践和革命理论成为这一思潮的重要反应。

第三种形态:21世纪的当代唯物主义21世纪的当代唯物主义是公共基础知识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历史形态,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促进了科技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融合,还引入了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

同时,科学技术与人类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唯物主义思想更加全面和深邃。

这一时代下,人类已经深入到了后工业社会时代,社会形态、社会价值和社会制度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曾经的社会秩序、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少人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公共基础知识参数,以应对未来更加多变的局面。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坚信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先于精神存在,并决定精神现象。

这一哲学立场与唯心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也称为自然唯物主义或宇宙唯物主义,是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它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如水、火、土等。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它是直观的、感性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这种观点虽然对物质世界进行了更精确的描述,但仍然存在局限性。

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忽视了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积极的行动者。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最新发展阶段。

它们在继承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两种观点相互补充,形成了现代哲学中最为流行的哲学思想之一。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发展阶段。

虽然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但它们都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一基本观点。

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唯物主义

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认为社会意识是第⼀性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量,这是历史唯⼼主义⼀切缺陷的总根源。

以往的历史观都是唯⼼主义的,主要表现为:第⼀,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夸⼤个⼈的作⽤。

列宁曾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以前,⼀切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陷。

第⼀,⾄多是考察了⼈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考察产⽣这些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即社会的经济根源,没有揭⽰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第⼆,⾄多是考察了杰出⼈物、领袖⼈物或其他个别重要⼈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恰恰没有说明⼈民群众的活动及其意义。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即⼈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性、谁是第⼆性、谁决定谁的问题。

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具体表现。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活现象、过程和诸种关系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资料的⽣产⽅式、地理环境和⼈⼝因素三个基本⽅⾯,其中物质资料的⽣产⽅式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社会意识是指⼈类精神活动和现象的总称。

它的内容⾮常⼴泛,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观念、哲学理论、科学理论、宗教观念以及社会⼼理等理性的和感性的社会精神活动。

从本质上讲⼈的⼀切意识都是社会意识。

(⼆)社会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 社会的发展是不依⼈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基本⽴场出发,深刻地揭⽰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揭⽰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劳动的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劳动是⼈的本质活动,是⼈的⽣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2)劳动是⼈的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劳动⼀⽅⾯⽣产出⼈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另⼀⽅⾯也⽣产出社会关系。

(3)劳动不仅把⼈类社会和⾃然界分离开来,同时⼜把⼆者联系起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唯物主义论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唯物主义论

辩证唯物主义(一)一、物质和意识(一)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怀疑感觉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否认客观事物可知性的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

运动包含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变化,从简单的位置移动到人的思维活动都是运动的具体形式。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

2.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又可划分为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人们将发现更多的新的物质运动形式。

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就是静止。

静止主要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则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主要的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关于万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它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 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