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小学教资简答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资简答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在小学教育中,理解以下几个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是必要的。
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强调认知发展从外部到内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倡导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合作。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因素。
常见的学习动机包括成就动机、目标导向和自我效能感。
了解学习动机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与教学设计知识点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发展特点确定的预期学习结果,应具备明确性、可行性和可测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育技术和策略。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客观评价和及时反馈。
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三、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了解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1. 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方式呈现出逐渐从感知到运算、从具体到抽象、从片面到综合、从运动到操作、从外部到内部等发展规律。
2015北京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理论考试临考记忆要点(小学教育心理学)
2015北京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理论考试临考记忆要点(小学教育心理学)一、简单识记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015年上半年北京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2015年上半年北京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
A:舆论B:目标C:奖励D:领导2.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3.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浦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4.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5. 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马斯洛C:维纳D:阿特金森6.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
教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理论联系实际D:教育性7. 以下哪种理论中,体现的学习是刺激一反应的联结?A:完形一顿悟说B:尝试一错误说C:意义学习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8. 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间接性B:接受性C:方向性D:连续性9. 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这说明心理发展的哪个特征?A:连续性与阶段性B:不平衡性C:定向性与顺序性D:差异性10. 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
这运用的原理是。
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B:色彩对比鲜明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11. 同一目标对个人既有利又有弊,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这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叫。
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2.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个时期?A:青年期B:青年初期C:少年期D:成年期13. 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心理学》
总体考核⽬标及其说明 ⼀、总体的考核⽬标 1.能了解教育⼼理学的基本事实。
2.能理解教育⼼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3.能掌握教育⼼理学的基本原理;能举例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理现象并提出解决⽅案。
⼆、考核⽬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教育⼼理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实际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 考试时间120分钟 认知层次⽐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第⼀章 教育⼼理学概述 【考核⽬标】 1.了解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了解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法。
2.理解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节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的⼼理现象及其⼼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道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节教育⼼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理学在西⽅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三、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的⼼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三节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 ⼀、教育⼼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教育⼼理学与普通⼼理学的关系 3.教育⼼理学与⼉童⼼理学的关系 4.教育⼼理学与社会⼼理学的关系 三、学习教育⼼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和研究的理论和⽅法基础 第四节教育⼼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法 ⼀、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 ⼆、教育⼼理学的研究⽅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语、⾏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分析处理,从⽽了解、判断其⼼理活动的⼀种⽅法。
2015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15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总结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一)课程结构对课程类型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三大特征。
(三)课程实施 1.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正在发展与成长,所以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应把孩子看成孩子,而不是一个成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不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禁锢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抵抗。
2015北京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理论考试临考记忆要点(小学教育学)
2015北京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理论考试临考记忆要点(小学教育学)一、简单识记题我国并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孟子,“教育”的基本解释是对人的引导活动。
学校最早出现于中国。
4、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5、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因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6、《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他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方法是活动教学。
7、卢梭通过教育代表作《爱弥尔》,提出了艺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
8、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里化”口号的教育家。
10、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开端的,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首倡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1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利托尔洛和沛·西能。
1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孟禄。
11、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
9、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11、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作者是克鲁普斯卡娅。
1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1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赞科夫。
15、古代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6、古代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青一代进行军事体育教育。
17、1995年我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18、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六三制”和“五四制”两种学制。
20、未成年公民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
21、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
2015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附答案解析
2015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个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求同存异[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体现的是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速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
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培养人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工作具有迟效性,即延续性。
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学校B.少年宫C.同学D.社会[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
A.修业年限B.教学大纲C.课程标准D.课程设罝[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室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B.吃止痛消炎药C.冷敷受伤手指D.热敷受伤手指[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手指受伤应先冷敷消肿,24 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事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的研究方法是(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知识点梳理教育学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这些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3.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来选择,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形式。
5. 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教育评价应当客观、全面、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来改变行为和知识结构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包括感性记忆、意象记忆和概念记忆等。
2. 学生的发展与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3.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4. 学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学生的情感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
5. 学生的学习困难与教育措施: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教育方法学1.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活动来落实。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能力的运用。
下面是该科目的重点笔记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2.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生理、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内容。
3.教育评价:包括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业水平、学法和学风的评价方法。
二、教育学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育目标的原则。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3.教学法:教学法的分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4.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与教材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开发、课程评估、课程等内容。
2.教材原则:教材编写的原则、教材评价以及选择教材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学评价的意义、功能以及与学生评价的关系等。
2.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式测试评价和非正式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选择方法。
五、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教育政策:包括当前教育中的政策措施、教育发展的规划等。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笔记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教资教育理论知识点
小学教资教育理论知识点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理论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
在小学教资考试中,教育理论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教资考试中常见的教育理论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
在小学阶段,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对于有效地进行教学至关重要。
常见的儿童发展理论有:1. 杜威的个别差异理论:杜威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别差异,教学应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2. 洛克的感知经验理论:洛克认为儿童通过感知和经验的积累来认识世界,教学应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体验的机会。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教学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教育理论中涉及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1. 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设计应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情境化原则: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适应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判的过程。
在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1. 笔试评价:通过书面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如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
2. 口试评价:通过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如朗读、演讲和实验等。
3. 作业评价:通过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
小学教育理论中涉及的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点包括:1. 教育政策:了解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小学教资知识点必备
小学教资知识点必备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2.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的触发、传递、接收、消化和运用等。
3.学习方法与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法、多元智能教育等。
4.教学评价:包括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确定等。
5.教育心理学相关概念: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智力发展等。
二、教育学知识点1.教学原理:包括因果原理、心理原理、教育学原理等。
2.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3.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学校教育规划等。
4.教育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长管理等。
5.教育与创新:包括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政策等。
三、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理论: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评价等。
2.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3.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等。
4.教学评价与反馈:包括教学评价工具的设计、教学反馈的分析等。
5.教学评优与差:包括教学评优的条件、教学评差的原因等。
四、教育法律与政策知识点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校办法等。
2.教育政策: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等。
3.学生权益保障:包括学生安全保障、学生权益保护等。
4.教育监管与督导:包括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监管制度等。
5.遵守纪律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行为规范等。
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1.教育技术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2.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教育信息化设备、教育网络建设等。
3.教育资源共享与开发:包括教育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
4.教育科研与创新: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成果应用等。
5.教育技术安全与管理:包括教育技术设备维护、教育技术安全保障等。
综上所述,以上是小学教资考试中必备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教育法律与政策以及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指在小学教育中所涉及的关于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它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在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教学理论是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理论包括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它为教师提供了帮助学生学习的理论依据。
同时,教育学也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了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此外,教育管理学也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总之,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小学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讲义——小学儿童学习的理论
小学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讲义——小学儿童学习的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②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根据“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则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必备基石,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首先,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关键部分。
儿童在小学阶段经历着快速的身心发展变化。
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更多的具体实物操作来理解抽象概念。
同时,了解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也十分重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也是小学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课程设计上,要遵循整体性、综合性和适应性的原则。
例如,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融合,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讲授法能够快速传递知识,但要注意避免“满堂灌”;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演示法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能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要建立明确的班级规则和秩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doc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屮,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I比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1,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口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的学习被定义为:在社会牛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食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五种学习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牛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一、经典条件作用俄国著名牛理学农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彖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应。
并由此而提岀了经典条件作川。
经典条件作川的产生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1)泛化。
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2)辨别。
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3)消退。
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稈。
二、操作条件作用(一)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某人。
1.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
学习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2 .主耍学习律(1)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吋的预备定势。
教师资格国考《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理论.doc
1.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它重点硏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岀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保持与消退。
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
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岀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分化与泛化。
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
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
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2015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知识的学习
2015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知识的学习“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为您指明前进方向,且行且珍惜!小伙伴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哟,赶快行动起来啦!1.知识的类型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分类。
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4.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自长时记忆系统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理论知识要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理论知识要点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学理论知识要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学教育学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原理和方法等问题。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的要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原则和教育的方法等。
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它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准则,它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方针。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活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对于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的要点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心理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它对于教师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心理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到学习的动机、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它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计划。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学设计的要点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重点。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为您指明前进方向,且行且珍惜!小伙伴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哟,赶快行动起来啦!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
强化(物)有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之分。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
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4.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一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2)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他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
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的中心。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
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
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③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更多2015年北京市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信息,敬请关注“中公北京教师网”!
推荐阅读:2015年北京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辅导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