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墓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魏晋十六国墓葬魏晋十六国时期,一般指曹魏黄初元年篡汉起至北魏攻灭北凉统一北方止(220~439)。
这期间,淮河、秦岭以北的中国北部地区,各政权各民族间相互攻伐,战乱不息,社会经济调敝,反映在埋葬方面,一般表现为简埋薄葬,与秦汉墓比较,已大为逊色。
曹魏西晋的统治者,迫于经济困难,无力营建宏大陵寝,又为防止死后陵墓被盗掘,往往“依山为陵,不封不树”,不建寝殿,不设园邑,不设神道,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考古探觅较难。
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
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魏晋十六国墓葬,并不受此限制。
1915 年,英国斯坦因盗掘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从已发表的资料看,至少有六座墓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墓葬。
本世纪上半叶,日本人鸟居龙藏、驹井和爱等人先后多次在辽阳一带发掘汉魏晋壁画墓。
1944 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敦煌佛爷庙墓地发掘十多座魏晋墓。
还有,自本世纪初以来,魏晋墓志不断在洛阳出土,其中有晋贾充妻郭槐墓志、武帝贵人左棻墓志、晋中书侍郎荀岳夫妇墓志。
这些墓志为研究这一地区的魏晋墓,特别是西晋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的魏晋十六国墓葬不断被发现,就北部地区来说,河南的洛阳、偃师、郑州、延津、焦作、安阳、南阳,陕西的西安,河北的石家庄,北京市,山东的苍山、诸城,辽宁的辽阳、北票、锦州、义县、旅顺、朝阳、本溪,甘肃的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永昌、武威、崇信,青海的大通,新疆的吐鲁番,都发现了这个时期的墓葬。
在这个时期的大中型墓中,往往有纪年墓砖或其他带有纪年的器物随葬,还有记录墓主姓名身份的碑形墓志、印章和壁画题记,这些都为墓葬断代、器物编年以及墓主身份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这是先秦两汉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墓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不尽一致。
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
兰陵县兰陵文化景点荀子文化园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
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
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
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
荀子文化园荀子文化园位于荀公路与兰韩路交汇处,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具体规划设计。
规划用地面积1209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318.4平方米,主要由北大寺、荀子文化园、兰陵古县衙、庙街庙市组成。
北大寺建筑面积1993.2平方米,老街建筑面积275607.7平方米,荀子文化园建筑面积2727.6平方米,县衙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037.6平方米,广场面积17520平方米,道路面积18670平方米,绿地面积30240平方米,水域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
佛教文化区。
在东部基地入口处复建永安寺,形成礼佛朝拜的佛教文化区,供来往旅游的人们寻找精神寄托的家园,并结合寺庙的相应功能设置庙街和庙市,使该区域功能设施配套完全。
荀子墓,又称“兰陵古墓”,位于兰陵镇东南1.5公里处,西距兰陵镇南王庄200米,墓为黄土堆高,封土高3米,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原墓地较大,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有四分之三被平为耕地,墓顶被挖一条沟,后回填,现成M状。
1990年县政府筹资进行重修,在封土周围用青石垒砌,高1米,周长157米;墓地四周用红砖砌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米。
兰陵文化
兰陵地望徐州,星野奎娄。
今天的兰陵是为苍山县南部重镇,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两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县市区(临沂市苍山县、江苏省邳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台儿庄区)交汇地带,全镇辖114个行政村,11.2万人,总面积135.41平方千米。
夏商时属徐州之地。
周时属鲁国之地。
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
战国中期,先入吴国势力范围,后入越国管辖,再后并入楚国版图,改次室为兰陵,并设兰陵县。
是因其地四周丘陵上遍植萃取青色颜料的兰草而得名。
荀子《劝学》篇有“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之句为证。
公元前255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应楚相春申君之邀,先后两任兰陵令十七年。
秦初属薛郡,后属郯郡。
汉、晋时为徐州刺史部东海郡兰陵县治所。
唐时先属鄫州后属沂州之地。
北宋时属京东路济南府沂州之地。
金时属山东东路沂州之地。
元时属益都路沂州之地。
明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沂州之地(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此时沂州治所西南有罗藤镇巡检司,罗藤在今兰陵镇西10千米)。
清时为沂州兰山县兰陵乡。
民国时为临沂县八区。
1948年,人民政权新臵兰陵县,其治所在今台儿庄。
1953年,兰陵县撤销,兰陵并入苍山县,为十六区。
1957年改区为乡。
1959年改为兰陵人民公社,1984年臵兰陵镇至今。
劝学圣地书香兰陵兰陵于官庄遗址属北辛文化系列,距今7000余年。
黄帝时,大发明家仓颉在兰陵创造文字,距今约4700年。
春秋时,鲁国执政大夫季孙行父在此设次室邑。
季孙行父去世后归葬文峰山,谥号“文”,故后人又尊称之为季文子。
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共在鲁国执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
他虽大权在握,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忠贞守节,一心安社稷,有廉楷模之称。
他在兰陵推行经济改革,变“井田制”为“初税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拉开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的大幕。
史书上称季文子“三思而行”,季羡林老先生谈及此事时,曾深情地说老祖宗三思行,我是十思而行呀。
荀子生平考
荀子生平新考王善鹏荀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荀子借鉴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成分,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今天,当我们捧读博大精深的《荀子》一书时,除了怀有一腔敬畏之心,同时对其生平履历,也多了一份疑惑和好奇。
历史文献中没有荀子的生平记载,司马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而兰陵废……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1)《史记》没有提供更详细的资料,仅介绍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著数万言而卒,至于生于何年,活了多大岁数,皆不得而知,这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疑惑。
在文献资料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理清荀子的生平无疑是困难的。
本文拟从不同文献资料的侧面,寻找出荀子生活的蛛丝马迹,还原一个真实的荀子。
公元前238年不是荀子卒年考察古人的生平事迹,首先从其卒年着手,这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因为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空白。
《史记》是最具权威的历史文献,假如没有司马迁,我们可能至今还在混沌中活着。
而就是这位叫人仰慕的司马迁,却在荀子身上有惜字如金的嫌疑。
洋洋五十多万字的《史记》,真正用在荀子身上的,只有区区一百九十二个字,确有厚此薄彼的情形。
想来,司马迁也并非不想把荀子写得更详尽一些,也并非不想直言相告,他毕竟晚荀子近二百年,一些细枝末节或许掌握不多,也只能如此轻描淡写了。
但是,司马迁透露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
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
于是推儒墨道徳之行事兴坏,序列数万言而卒。
因葬兰陵。
之所以说它是一条重要信息,是因为在字里行间,司马迁给我们提供了荀子的死亡时间。
从“因家兰陵”、“嫉浊世之政”、“推儒墨道德”、“序列数万言”等字眼,我们推断荀子不可能与春申君同年而卒。
从现有的荀子简介中,大多把生卒时间定为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
兰陵文化简介
荀子及荀子墓荀子墓区正在进行长青坊、荀公园、荀子墓三个牌坊等工程建设。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时期赵国人。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是百家诸子的集大成者,是孔子和孟子的后继人。
荀子墓位于镇驻地一千米处,运女河的西岸,据史料记载,原墓地是一个巨大的圆坵,墓顶较平,上小而下大,后明清时受洪水的冲击,成为了东西长堤型,后经修葺,恢复成为了原来的形状。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荀子墓,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高3米。
墓冢上绿草萋萋,周围是刺槐环绕,墓冢前有古碑两座,这一座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981年)以篆文所立的“补建荀子墓碑”墓顶有四角帽碑,碑文记述了荀子的生平。
而这一座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1年)山东巡抚周馥所立,碑一侧有周馥捐赠的一些记录。
荀子墓在1977年被立为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镇政府筹资对荀子墓进行了重修,对墓冢周围用青石垒砌高一米,周长157米。
四周用红砖垒设围墙,高2.2米,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
07年8月召开了荀子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荀子的到来,开启了以兰陵为中心的教育文化传播,兰陵也成为了激扬文明,治国安邦的教育基地。
荀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韩非子、李斯、浮丘伯、匡衡、萧望之等等,在秦汉之际有的成为了治世能臣、有的成为了传经大儒。
荀子的思想,不但影响了当时那个时代,并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汉时,文学家刘向曾称赞“兰陵多学,盖以荀卿”。
谭嗣同说“两千年之政,乃秦政也。
两千年之学,乃荀学也。
”毛泽东也曾说过“几千年来,形势上用孔子,其实再用秦始皇,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深受齐襄王的器重,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后受齐人的馋言被迫离开齐国来到楚国。
也就是司马迁《孟子荀卿列传》中所说的“齐人或馋言于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荀子曾两次担任兰陵令,第一次是公元前255年,荀子当政前后十八年一直是“政平而民安”,促进了兰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荀子简介——精选推荐
荀子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荀子译注》前言荀卿其人,废死兰陵,在当时郁郁而未得志。
然其书则卓然立于诸子之林,不但为戴德、戴圣、韩婴所采录(1),而且历千百年而不废,此必有其所以不朽之道。
郭沫若曾以《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其言云:“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2)此虽论文之言,然按诸其说,荀子亦卓荦大家,巍巍然少与伦比。
荀子之书,乃为“嫉浊世之政”而作(3),故其“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
所存者神,所过者化。
观其善行,孔子弗过”(4)。
其书颇多洞察社会政治、道破人情世故,指示立身行事之论。
故读是书,非但可知古人之学术思想,亦必有益于立身处世。
为助读者披阅,今将其人其说,略述于下。
荀子,名况,战国末赵国(今山西安泽)人,约生于公元前335年(5)。
年十五曾游学齐国稷下(在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善为《诗》、《礼》、《易》、《春秋》。
齐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时,曾任稷下学官祭酒,时人尊而号为荀卿,后人亦谓之孙卿子(6)。
后遭谗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由于社会风气以及文化的变异,各个朝代的陵墓均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陵墓有什么特点,欢迎阅读!春秋战国时期陵墓的特点春秋战国时候诸侯的墓也称为诸侯墓诸侯墓座落在小山丘上,系砖砌,墓直径为14米左右春秋战国时代,华北一带有许多诸侯国,那些王公将相死后都建有墓地,于是形成了蔚然可观的古墓群。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墓一般呈“亜”字形格局或者“甲”字形,“ 中”字形墓多为周天子墓或贵族墓。
以后墓地多呈“品”字形,刀形,“ 凸”形墓,国外有十字形墓,出土诸侯墓道一般为单墓道,但也有双墓道的墓,不过比较少见贵族好像也分有阶级,帝王最高级然后是公亲,最低是士,棺材也是从高级到低级帝王好像有五层士只有一层最里面的两层是梓木然后两层是椴木最后一层是用牛皮做的士好像只有一层椴木棺材老百姓么松柏木或者随便什么木头反正肯定都是常见的木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是什么墓当然是土葬.商周时期的墓葬以考古发掘的为主,东周时期墓葬,上候级的伴有牛马坑、封土家等.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铰成熟的文字——中骨义和金文,记载了让会发展的情况.内秦襄公起,帝上陵经比了王候到帝王的缓慢的发展过税.墓葬也从墓到家,东到山的演变过程.规模也内亨堂发展至墓家.逐步完善帝王陵园的形制.从现钉的冬片资料看,墓葬最初形式是没有土丘的.商周时期的墓葬L4究封不树,即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梢任何树木.从日前考古发掘来看,殷代的墓葬都没仑土丘.墓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奴隶主贵族的没落,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据《周礼.春官,基大夫》载,不论公墓或是邦墓,每个人安葬都要按照礼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严格的规定和安放位青.战国初期,社会发生变革,11l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原来奴隶主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同一片墓地中,由于身份向低,出现贫富悬殊差异交锗的排列.春秋晚期,中原地区出现土丘式墓葬.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战同时期,土丘式墓葬普遍流行.例如河南新郑地区的韩同王陵.土斤高7一lo米,直径5—7米*笔者曾经参与了河南省新郑市胡庄村的韩国王陵考古发掘丁作.见讨土家高大,规制较岗,建有墓道和车马坑.基壁周围涂有朱砂,土丘墓家上有古代建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图中所示为新郑战国时期韩国王陵,均为土丘墓.战国时期的土丘墓高低根据墓主身份草卑而定.由于建筑的需要,棺柩的重数增多,随葬品也随之增多,墓室扩大,人力需求也就会增大.问时又要防潮,防渗水,防塌方,填人木炭层、石子层、白膏泥、石料、木材等,挖出来的土不能回填墓室,山此堆积成高大的上厅、随着奴隶主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渐渐出现,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重视对先辈们丧葬之礼,也重视对家族墓地的修建,君主政体的建立,爵价等级的高低,确立了墓葬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所艾行的宗族层葬制度,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墓主人的墓室中,包括棺停的重数,随葬品的数量,随葬品的种类,如天子九鼎,谙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秦阔在商软变法后规定"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礼记.月令》记载,"伤丧纪,辨衣裳,审棺停之厚薄,墓丘拢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春秋以前称墓葬为"墓",战国时期,称为"丘墓"、"基家"、"坟墓"等.君工的墓家称"陵".战国中期开始,出现于赵国、楚国、秦国、韩国等.商代至战阳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在当时,身份等级最高者是国君,义坟墓建造比较高大.日前咸阳北边的泰武王叁高约三丈.据文书记载.帘王陵墓中建筑有"寝"的制度,始于秦朝.在西汉时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时期为战例时期.古人相传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因此,宗庙的建筑大部分模仿宫殿.生前有"朝",死后也有"朝";生前有"寝",死后也有"寝".《尔雅'释官》载:"室有东西厢口庙.无东西厢有室内寝."古代君主宗庙的建筑上,如同宫殿一样.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战国大墓第一:六安墓六安战国墓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战国墓地。
课件-9 劝学(2)(配人教新课标) (1)
我们的人生之路,便是由与生俱来的愚昧、轻信和健忘所 派生出的许多过错失误所铺筑而成,是我们的弯弯的人生之 路。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弯弯的路而丰富了色彩,虽然这是 缤纷色彩中的青色和灰色,但若没有这青灰之色,我们的这段 弯弯人生便不会辉煌。
修身名句· 处世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 危险。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③知明而行无过 ④君子生非异也
“知” 通________ ________ “智” ,_____________ 智慧 天赋,资质 “生” 通________ “性” ,________ 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① 以为 轮 .. 把……做成 古义:________________ ②金 就砺则利 . 金属的刀剑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⑤而绝江河 .. 特指长江与黄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⑥下饮黄泉 .. 地下的泉水 古义:________________ ⑦蚓无爪牙 之利 .. 爪子和牙齿 古义:________________ ⑧用心 一也 .. 因为,心思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泛指河流 今义:________________
劝学
人教新课标必修3
哲思短章 弯弯人生道 戴克学 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 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 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眛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
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 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 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 辣。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 昧是自然的。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 尾全都笔直的路吗?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自古以来,陵墓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陵墓建筑形式各异,但在石刻艺术方面,始终保持了一定的规律和特色。
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各代陵墓石刻艺术。
1. 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陵墓大都采用石室结构。
这一时期的石刻艺术主要以青石为材料,内容多是人物画像、文字等,风格简笔略画,结构简单朴实。
代表作品:吴墓石刻。
吴墓分上、中、下三墓,其中下墓保存完好,其石刻内容有人物画像、衣纹、器物等。
2.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陵墓建筑开始出现砖木结构,另外,石质也丰富了起来,有花岗石、大理石等。
代表作品:秦始皇陵壁画。
秦始皇陵的壁画描绘了长城、山川地貌、人物生活等多种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雕刻技艺更加精细,石刻内容也更多样化,除了墓门、屏风等基本雕刻外,开始出现意境类雕刻。
代表作品:北魏皇家石雕。
皇家石雕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以五代北魏时期的鸟兽纹、龙纹石雕最为著名。
4. 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石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技艺和题材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墓壁、墓门等处的浅浮雕、深浮雕更加精细,多采用白玉、青玉等石质。
代表作品:唐九华山大佛,大量佛像和浅浮雕展现出唐代对佛教的推崇,其技艺和规模颇为惊人。
5. 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陵墓建筑注重协调整体,石刻则更加注重题材和内容。
主要采用石灰岩、石膏等材料,针对历史、文化和宗教题材进行雕刻。
代表作品:明十三陵。
十三陵中雕刻最为精细的应当是午门和神路的石雕,体现了明代宫廷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特色。
荀况介绍
荀况荀况即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儒学地位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
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
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
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
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
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
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生平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赵国猗氏(今运城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且“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改称孙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3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3.古今异义
(1)地有常.数.矣 古义:__经__久__不__变__的__规__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表__示__常__量__的__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事.不理 古义:____农__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本__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走于大雾中的荀子
• 孙守名
• 两千四百多年前,荀子的那个时代充满了梦幻和传 奇。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当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 边时,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 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的那条幽 僻的小路,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 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 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
• 1.结合文本,谈谈荀子的宇宙观具有的特点。
• 【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提示】依据文本抓住相关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练。
• 【答案】荀子的宇宙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 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 2.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
• 【对应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 【提示】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本理解“制天命而用 之”的思想内涵,然后联系实际谈谈这种思想对当 今社会的影响以及意义。
• 【答案】荀子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富有生气、 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其重要价值在于强 调人对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为 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对待客观存 在的自然规律,荀子否定了前人的宿命论,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自然规律是可 以利用的。荀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 的改朝换代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推动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子文化园简介
荀子文化园简介
荀子文化园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的一个文化景区,是为纪念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而建立的。
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荀子先生”。
荀子文化园于1982年创建,占地面积约300亩,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这个文化园以荀子的生平和思想为主题,展示了荀子的思想精髓和影响。
园区内建有多个景点和建筑,包括荀子纪念馆、荀子祠、荀子像等。
其中,荀子纪念馆是园区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内部陈列着与荀子相关的历史文物、图书和影像资料,向公众普及荀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荀子文化园还有美丽的园林和庭院,园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雅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欣赏景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文化园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荀子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荀子文化园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游客,来到荀子文化园都能够受益良多,感受到荀子思想的力量和魅力。
荀侯匜文物故事
荀侯匜文物故事
荀侯匜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出土于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墓地。
该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认为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中的珍品。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荀侯匜的制造年代为公元前678年左右,属于春秋中期的青铜器。
该文物是晋灭荀时的战利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
器身布满细密的横沟纹,前端为流槽,后端为龙形的鋬,龙的嘴与匜口相连。
器物的提梁通体是一个变形的伏虎欲扑的形状,前爪和后腿分别搭在器身的两端,整个身体横跨在器身上,姿态夸张,惟妙惟肖。
尾部还有一只小老虎,用前足托举匜,尾巴上翘,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小老虎顽皮却堪当大任的形象。
这件青铜器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也为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荀侯匜也是晋国历史的见证,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晋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总之,荀侯匜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它的发现和保护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各代陵墓石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从商周至清代,中国各个朝代都留下了丰富的陵墓石刻艺术,这些石刻艺术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本文将对各代陵墓石刻艺术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商周时期的陵墓石刻艺术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萌芽时期,陵墓石刻艺术在这一时期已经初具规模。
商代的陵墓石刻以龙、象等动物纹饰为主,这些纹饰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在商代的陵墓石刻中,可以看到一些祭祀图像和文字,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的宗教、礼仪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周代的陵墓石刻则更加注重表现死者的功绩和荣耀,其石刻内容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并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更加雄浑豪放,展现了周代社会的特点。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陵墓石刻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是中国陵墓石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它们规模宏大,雕工精湛,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作。
而汉代的陵墓石刻,则更加注重在石刻中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其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各种生活场景和器物图像,还有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具有很高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陵墓石刻艺术在这一时期呈现出了多样化和艺术化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陵墓石刻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更加多样化,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题材。
例如北魏的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就是当时陵墓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它们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而南朝的陵墓石刻更加注重在石刻中表现出当时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其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荀子墓游记作文
荀子墓游记作文
《荀子墓游记作文》
哎呀呀,今天终于去了荀子墓啦!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呢!
荀子墓啊,就在那一片安静的地方。
我一到那儿,就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沿着小路走啊走,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就像在列队欢迎我似的。
我慢慢走近荀子墓,看着那古老的墓碑,心里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我就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墓碑上刻着荀子的名字,那字刻得可真好看,一笔一划的,感觉特别有韵味。
我忍不住想,这得是多少年前刻上去的呀,能保存到现在可真不容易。
然后呢,我绕着墓走了一圈,脚下的草地软绵绵的,感觉特别舒服。
我还看到旁边有一些小野花,五颜六色的,可漂亮啦!我就蹲下身子,仔细地看那些小野花,哎呀,花瓣上还有小水珠呢,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就像小宝石一样。
我在那里待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想象着荀子当年在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呢,他是不是也会经常在这片土地上散步思考呀。
离开的时候,我还一步三回头呢,真有点舍不得。
这次的荀子墓之旅啊,让我对这位古代的大思想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以后有机会呀,我还得来这儿逛逛,再好好感受感受呢!嘿嘿!。
祭拜荀卿 金榜题名 圆梦青春 文脉传承 兰陵镇“长赢”荀子庙祭荀活动方案
祭拜荀卿金榜题名圆梦青春文脉传承荀子庙祭荀流程指引1、宾至(迎宾)。
在游客服务中心以及荀子文化园入口,领取(发放)荀庙祈福红飘带、美食地图,引导游客观看祭荀指引。
团体游客由志愿者带队进入,跟队讲解。
散客自由进入,散客自愿临时组成8至10人团,由志愿者带队进入。
2、整装(正衣冠)。
团体或临时组团进入的,由志愿者引导游客整装(正衣冠)。
3、入园(隆礼):“隆礼”入园,仪态做到端庄,典雅;祥和,得体。
志愿者可以边走边介绍所经过景点的历史知识或者典故。
途径景点:博雅坊—跬步桥(右侧水面“曲江泓”,左侧水面“琼林泽”)—状元桥\奎星河(右边进,左边出)—“知明坊”—状元墙—华表(梦花笔)—六座石灵灯—甬道/十座石像生—“长青坊”—“巨擘”门4、入“巨擘”门。
敬仰之情冉冉升起,怀着对荀卿的敬仰与虔诚之心,踏入劝学圣地。
5、肃立“劝学广场”。
观后圣殿的正门,聆听《劝学》名篇章节。
根据团队或个人意愿,可以在劝学广场集体诵读《劝学》名篇章节,个人也可以诵读。
6、祭拜准备。
再次正衣冠。
团队或个人依意愿情怀,可以自费购买鲜花等祭拜用品、换穿汉服。
7、入后圣殿。
瞻仰荀子圣象。
团队成员较多者,可以肃立在殿前瞻仰荀子圣像。
8、鞠躬拜祭。
由司仪组织祭拜荀子。
个人或团队代表焚香,群体祭拜人员默默点自己的名字,进行许愿(还愿)、三鞠躬。
鞠躬后,依次进入大殿敬献鲜花。
学校班级集体祭拜的,可以诵读祭文。
9、祭拜结束。
志愿者引导游客到大殿后瞻仰荀子墓,墓碑。
绕荀子墓走一圈,引导游客文明系上祈福红飘带。
10、参观荀子文化展馆。
引导游客返回博雅门时到两侧的荀子文化展馆观摩体验荀子文化。
购买荀子文化纪念品的,均赠送荀子文化知识手册、美食地图、兰陵美酒特色产品介绍、萧氏文化园、仓颉博物馆、王思玷纪念广场、坊前沈家大院等景点的介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
荀(xún)荀子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五十为传抄时十五之误)始来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
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入秦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
位于安泽县况山上的荀子塑像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
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
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
不多。
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
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
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帝王之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
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
荀子墓位于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东南一公里处,黄土堆积的坟丘。
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东西两端高7米,中间高3米,上面遍布刺槐,墓前有石碑两块:一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立,碑额篆书为“补建荀子墓碑”,碑文及署名已不清;另一块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fu)立的,上刻“楚兰陵令荀卿之墓”。
197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陵县原名苍山县,2013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兰陵县。
县城行政中心不变,兰陵镇仍为兰陵镇。
荀子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东南一公里处。
兰陵县原名苍山县,2013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兰陵县。
县城行政中心不变,兰陵镇仍为兰陵镇。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时赵国人,为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世人尊称之为“荀卿”。
他曾游学于齐国,
任稷下学宫祭酒。
又到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令。
以后辞官,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曾两次出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居家兰陵,著书讲学,终老其身,并且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
荀子墓前,今年建起了庙宇,广植树木。
最前“博雅”牌坊。
楹联:天下表仪存者神过者化,君子法式受之清习之明。
“博雅”典出有三。
一是荀子治学包容与开放兼具,以培育雅儒大儒为己任;二是《尔雅》的续篇名《广雅》,“广”通“博”;三是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超越庸俗、唤醒卓异。
上联出自荀子《尧问》篇中荀子的弟子评价荀子说:“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
所存者神,所过者化。
”下联出自荀子《解蔽》篇:“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
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
”大意是:
一个人的心智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清彻澄明。
他对万事万物,露出了形迹都能看得到,看到的都能进行评判,评判到的都能准确到位。
博雅”牌坊后,是一条流水;按孔庙的形制,河上架状元桥。
流水调节阴阳,美化风景。
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元桥后,是“知明”牌坊。
典出荀子《劝学》篇:“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明,是讲人对事物的认识达到清楚明了的境界,具备较高水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牌坊楹联:虚壹而静不以此壹害彼壹,明分在悟莫从先分代后分。
甬道两侧,是石灯笼,石兽。
华表成为梦花笔。
石兽,机器制造总少了人力雕琢的朴浊。
“长青”牌坊。
楹联:包容百家沧海浩瀚,超越三代奇峰俊伟。
“长青”典出荀子《劝学》“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回望“长青”牌坊。
庙门。
横匾书:巨擘。
楹联:教多学群起融汇商周雅韵,集诸子大成激扬秦汉雄风。
后圣殿。
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认为,孔子之后最能代表儒家发展创新的人物是荀子,推荀子为“后圣”。
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环廊。
最为老师。
典出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荀卿,赵人。
年五十始来游学於齐。
……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
疆特立性恶警俗儒。
荀子以平民的形象坐于庙堂之内。
横匾上书:周孔之绍。
“周”指
周代礼乐制度的奠基人周公,“孔”指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典出清代汪中《荀卿子通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盖自七十子之徒即殁,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
周公作之,孔子述之,荀卿传之,其揆一也。
”
荀子四大弟子侍立于左右:李斯、浮丘伯、韩非、张苍。
大约是因为荀子隆礼重法的治国观,异变出李斯和韩非两大法家代表人物,这二人互为嫉妒,又衍生出杀戮。
后圣庙梁架。
五踩斗栱
梁枋彩绘。
檐角仰视。
后圣殿侧面
荀子墓,位于荀子庙后。
墓前两通清朝石碑,一座省保碑。
1977年公布,荀子墓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清光绪三十年九月九日山东巡抚周馥重建:楚兰陵令荀卿之墓
大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所立“补建荀子墓碑”
新立石俑
荀子墓曾经荒凉。
明朝诗人李晔曾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
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
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
野花发尽无人到,惟有蛛丝罗墓门。
状元墙。
乍看以为是兰陵出来的状元,仔细打量,是近年考入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
荀子墓内的这片墙,对他们也许是终生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