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故乡的美好时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故乡的榕树》的背诵与默写。

(2)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3)诗歌中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细腻情感的表达和感悟。

(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诗歌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和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可以是回忆、描述或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故乡的榕树》,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内容介绍。

2. 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和默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

4. 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5. 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故乡的榕树情景图。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体会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绘制的情景图和写的短文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用书、练习册等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学习和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体会作者的情感。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第二课时: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第三课时: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学生绘制情景图。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故乡的榕树,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作文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故乡榕树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学会运用这些语句和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教学难点:(1)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材。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榕树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5. 实践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悟。

(2)学生尝试写一篇以故乡榕树为主题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故乡的榕树》,总结课文内容。

2. 完成练习题: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收集有关故乡榕树的材料,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二、课文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分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这是一个过渡段。

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四周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写,清晰地烘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

第二层次(第5、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

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四周环境之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

一棵略写,一棵详写。

细致描绘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当作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情思。

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说: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美丽的神话色彩。

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深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

第三层次(第7、8、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其实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

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

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第8段,写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写作表达。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投入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和总结教学PPT:用于展示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及分析图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乡的联想和兴趣。

6.2 主体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故乡的榕树》,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命的珍惜。

(3)培养学生对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修辞分析: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引入课题,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第三课时: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第四课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第五课时: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创意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地域特色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榕树这一象征意义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故乡的榕树》是现代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乡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榕树的方法及表达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4.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榕树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故乡的榕树》课文文本6.2 辅助材料:有关榕树图片、视频资料,家乡风景图片等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榕树文化,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榕树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展示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榕树的外貌特征。

(2)播放榕树生长环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活习性。

(3)引导学生谈论对故乡榕树的印象,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章:榕树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历史背景,以及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历史变迁。

(2)介绍榕树在故乡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

(3)引导学生讨论榕树对故乡文化的贡献,以及自己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榕树的生态价值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生态价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榕树对环境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2)介绍榕树对环境的意义,如提供栖息地、调节气候等。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榕树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榕树的经济价值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经济价值,激发学生对家乡资源的关注。

4.2 教学内容:介绍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1)讲述榕树在故乡的经济用途,如木材、药材等。

(2)介绍榕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资源,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榕树资源。

第五章:榕树的保护与传承5.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榕树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让学生了解并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榕树的独特描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感悟《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在文中的体现。

2. 分析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物让你对故乡难以忘怀?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故乡的榕树》。

2.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学习课文1.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榕树有何情感?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榕树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榕树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榕树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存在?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评价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棵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树,写一篇关于它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乡的榕树代表了什么意义?二、综合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课时教案_语文论文

《故乡的榕树》课时教案_语文论文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 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
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手段
多媒体学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教学平台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远程教 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 体验和感受课程内容,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 情感。
教学资源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资源
01
02
03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生字词。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 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粉笔、投影仪、教 学PPT等。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榕树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 这是什么树吗?它生长在哪里?”从而引发学生对榕树的好奇心,为后续课文学 习做好铺垫。
课文分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 ,如描写榕树的外貌、生长环境、与人们的情感联系等部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和感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故乡的美丽和温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家 国情怀。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故乡的榕树》的篇1一、教材情况分析: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

(读一遍需近20分钟)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

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

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1.点拨、诵读教法2.投影胶片等3.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3分钟)思乡怀旧是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教案:故乡的榕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故乡的榕树》这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3.分析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于家乡情感的认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植物的象征意义。

2.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材《故乡的榕树》。

3.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短视频或者图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和情感。

2.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家乡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植物吗?你们对家乡的哪个地方最有感情?”步骤二:导读(10分钟)1.让学生先读一遍《故乡的榕树》,并思考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要人物有哪些?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归纳榕树在这个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阿庆和修女,并找出一些支持材料。

2.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如:修女是怎样的人?她对阿庆有何影响?步骤四:分析人物关系(15分钟)2.让学生讨论故事中修女“对阿庆说不出话是因为她不会说汉语吗?”的原因是什么?步骤五:分析修辞手法(15分钟)1.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2.请学生在小说中找出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解释其作用。

步骤六:总结归纳(10分钟)1.请学生回顾整个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并就这个故事表达他们的感受。

2.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故乡的榕树》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并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活动的设计,学生也能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

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厚感情。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3. 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分析文章主题、阐述象征意义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对故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阐述课文主题和象征意义。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榕树的文章。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家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学会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结构分析和主题理解。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4.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其他有关故乡、榕树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5.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故乡榕树”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3 课堂活动:组织一次以“故乡的榕树”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或绘画活动,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阅读材料。

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6.2 学生准备:提前通知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要求学生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要点。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故乡的榕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整合。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和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分析并欣赏作者描绘故乡榕树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故乡榕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乡榕树的感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榕树的短文。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榕树的短文。

3. 收集有关故乡的图片或视频,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朗读的情况。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故乡的榕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2 教学内容呈现故乡的榕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分享个人对故乡榕树的记忆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邀请学生分享个人对故乡榕树的记忆和情感。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介绍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创作动机。

分析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关注。

第三章:文本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3.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3.3 教学活动分析文本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对故乡榕树的怀念之情。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以故乡的榕树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4.3 教学活动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邀请学生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鼓励。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反思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5.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反思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邀请学生进行反思和分享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第六章:课堂讨论与互动6.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

6.3 教学活动分析文本中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榕树在故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2. 发展学生对故乡的情感与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故事《故乡的榕树》的教材。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故乡的榕树。

3. 学生的绘图纸和彩色画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故乡,了解故乡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如有需要,可通过图片或故事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

2. 讲述故事老师讲述故事《故乡的榕树》,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让学生对榕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认同。

3.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故乡是否有类似的榕树,以及榕树在故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视觉呈现展示榕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榕树的外观、树冠、树干等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榕树的美丽之处。

5. 绘画创作要求学生运用彩色画笔,根据对榕树的印象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故乡的榕树画得生动而有特色。

6. 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绘画后,让他们逐个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义。

班级其他同学可以提供积极的评论和分享自己对榕树的理解。

7. 总结与操练引导学生总结并表达对榕树的情感与热爱之情,进一步增强对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故乡的榕树,增强对榕树的认同感和情感。

同时,学生通过绘画创作,锻炼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情感投入和主动参与。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2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2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学会珍惜和保护环境,关注自然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榕树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分析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的故乡,感受那里的氛围。

2. 情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用具:笔记本、黑板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了解课文背景,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苏教版学习目标:1、怀想类作文模式
2、学习美化语言的方式
3、注意材料的详略。

一、理清思路
提问: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2)由住所的榕树说起,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3—10)回忆故乡的榕树。

(一)(3-4)过渡部分
(二)(5-10)记忆里的故事
1、(5-6)凹槽作船及凹槽的神奇来历
2、(7)人们把榕树作为祈求的对象
3、(8-9)石板
4、(10)夏夜
第三部分(11-13)回到现实,思念故土
讨论:记忆里的故事能不能颠倒?
明确:不能。

第一个故事说的榕树的形态,是对榕树最直观的印象;第二个故事说榕树的作用(治病、祈神),是榕树的直接作用;第三、四个故事是榕树给这人们的恩惠,是榕树与外部环境、人的关系,第四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时间的延伸。

点拨: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怀念类作文的范例:由眼前的事物引发怀念——怀念事物——回到现实。

在怀念具体事物时,可以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原则:事物本身的形态——作用与意义——与周围人们的关系。

二、鉴赏文段
本文曾获得香港中华文化奖散文组一等奖,文章写得优美动人,请阅读全文,找出你做喜欢的句子、段落,并简述理由。

提示:1、生动形象的语言:摇曳、注。

借代,青翠。

2、生活化的场景,活灵活现的描写。

3、多种修辞,多重比喻、拟人、对偶、移就。

形象生动的词语。

细腻的描写。

4、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反复、对偶、拟人、移就。

准确形象生动的词语。

前后呼应。

细腻的描写(多用限制词和修饰语、选用典型的细节)。

塑造温馨优美的氛围。

5、整齐的句式。

反复修辞。

准确形象生动的词语。

典型细节营造的如梦氛围。

6、神奇的故事,形象的描写,充满童心的类比。

对事例的剪裁。

环境渲染。

7、温馨的亲情和童心。

8、生活化的场景。

比喻修辞。

语言中蕴含的生活的辛酸和幸福。

9、设问。

不是……也不是……只是。

10、拟人和比喻修辞。

美丽的细节。

形象的描写。

充满想象。

如梦似幻、神秘静美的氛围。

11、反问、对比。

揣想。

12、推己及人。

13、言尽而意未穷。

照应标题,将思乡之情推向新的高度。

点拨:
鉴赏的角度:1、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语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

3、文章结构:照应、象征、对比、过渡等。

4、细节与氛围。

5、主题与情感。

6、深层含义(修辞含义、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背景含义、联系主题情感含义)。

第4节如果让学生写可能是“我怀念故乡的溪水和石桥”,文章加入限制词语和修饰词语,又添加了典型的细节,让形象丰满起来。

这是扩展的要求,也是作文的追求。

第6节引用神话故事,学生可能这样写: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头蛇精,这头蛇精为祸四方,吃了不少人和牲畜。

人们苦不堪言,就向天上的玉皇大帝祷告。

玉皇大帝闻听大怒:“这等妖精竟敢祸害人间,天兵天将何在?快与我将这妖精杀死”天兵天将……搞乱了主次。

材料的运用要符合文章主题的要求,本文用神话的目的主要是点明凹槽的来历,所以略写原因,运用环境渲染雷电降下的情形,将榕树着火凸现出来,又不忘交待大雨把火浇熄。

我们运用材料,应该把材料当作手中的面团,该长的地方揉长,详尽其妙,该短的地方揉短,语言简洁,让它符合文章主题的需要。

而不能把材料当作硬邦邦的石头,放在这儿,左边加点土,右边加点土,埋平了,作文字数也够了。

导致作文头重脚
轻。

我最喜欢的是第2节,充满生活情趣。

动人的细节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对现实生活和阅读生活的回想和联想。

四、小结:1、怀想类作文模式
2、优美的文章来源于典型的细节和丰富的生活。

3、注意材料的详略。

练习:以“故乡的”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段。

36589 8EED 軭32570 7F3A 缺+<35334 8A06 訆Db 39630 9ACE 髎J F6;26766 688E 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