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和元资料
元曲简介
元曲简介元代杂剧和散曲统称为元曲,亦称元代北曲。
在历史上,元曲与唐诗、宋词一道,被视作“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亦即元代文学的代表。
元杂剧源出于金代的院本和诸宫调,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在蒙古统治的北中国地区开始形成,平阳、汴京(开封)、大都先后作为杂剧创作和演出的集散地,而大都后来作为元王朝的首都在杂剧艺术的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公认为是元前期杂剧的中心。
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后,大批原来活跃在北方的一流杂剧作家纷纷南下游历或定居,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因而南移至原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成为风行全国的文式,然就此也由于种种原因开始由繁盛走向了衰落。
元杂剧的音乐体制采用曲牌联套形式,每本四折,借用近代戏剧语言,即四幕戏,分别演唱四套不同宫调的曲子,必要时另加序幕或过场戏,亦称楔子,亦即传统上所说的四折一楔子体制。
当然亦有变格,如少数的五折、六折、二楔子等等,更有如《西厢记》的多本多折戏。
其角色分为末、旦、净、杂诸类。
每本由一位演员主唱,正末(男主角)主唱者称末本,正旦(女主角)主唱者称旦本。
动作提示称“科”,小道具称“砌末”。
处处显示了早期戏曲的特点,与今天戏曲舞台体制有明显的差异。
元散曲是元代最活跃的新诗体,也是当时文人学士和市俗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艺术形式,由于都使用北曲,音乐体制与杂剧相同,不同仅在于一为代言体戏剧,一为演唱体歌诗而已,故它的发展与元杂剧密切相关,其与杂剧并称为元曲,道理就在这里。
就形式而言,散曲分为小令、套数、带过曲三种类型。
小令为单个的只曲,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指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调按照既定的规律顺序联缀而成的组曲,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至于带过曲,则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由二至三支同宫调而音律衔接的曲牌连接而成。
带过曲必须一韵到底,最多不超过三调,通常如〔雁儿落过得胜令〕、〔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等等。
由于和音乐关系密切,元杂剧和元散曲都曾被称为乐府。
南艺钱慧老师中音史复习资料
远古夏商时期中国音乐起源:《模仿自然说》《情感本能说》《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起源说》《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乐舞还有黄帝时代的《云门》,黄帝时代所作至尧时代增修的《咸池》。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有可能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简称《韶》,可能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商代的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用禽骨制成的骨哨和卵形的陶埙,至今约7000年,1986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了用鹤骨制成的骨笛,至今约9000年。
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铜鼓,1976年河南安阳安屯好墓出土的编绕。
周秦时期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一是认为每佾固定为八人,另一种认为人数与八佾相同。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二乐县:。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最高级别为“大司乐”,为中大夫,一般具有行政,教学和演奏三职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乐包括乐德,乐舞和乐语。
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分别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咸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朝当代的《大武》。
小舞是相对于“六代乐舞”等大型乐舞而言,那些13岁至19岁的国子们还必须学习一定数量的小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词语盘点生字盘点第四课古诗三首径(jìng)斜(xié)赠(zèng)刘(liú)残(cán)犹(yóu)傲(ào)君(jūn)橙(chéng)橘(jú)挑(tiǎo)寒(hán)霜(shuāng)盖(gài)菊(jú)送(sòng)径:(小径)(路径)(捷径)斜:(歪斜)(倾斜)(斜角)赠:(赠送)(赠予)(赠品)刘:(姓刘)残:(残留)(残疾)(残缺)犹:(犹如)(犹豫)(犹疑)傲:(骄傲)(孤傲)(傲骨)君:(君子)(君王)(君主)橙:(橙子)(橙黄)(橙花)橘:(橘子)(橘黄)(橘皮)挑:(高挑)(挑事)(挑拨)寒:(寒冷)(寒心)(寒冬)霜:(霜降)(冰霜)(霜花)盖:(盖子)(盖上)(锅盖)菊:(菊花)(秋菊)送:(送别)(赠送)(送礼)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洼(wā)印(yìn)凌(líng)增(zēng)棕(zōng)靴(xuē)洼:(坑洼)(洼地)(水洼)印:(印章)(印记)(印痕)凌:(凌空)(冰凌)(凌乱)增:(增加)(增强)(增大)棕:(棕色)(棕榈)(棕树)靴:(靴子)(长靴)(马靴)第六课秋天的雨钥(yào)匙(shi)缤(bīn)枚(méi)争(zhēng)勾(gōu)喇(lǎ)叭(bā)厚(hòu)曲(qǔ)丰(fēng)盒(hé)颜(yán)料(liào)票(piào)飘(piāo)仙(xiān)淡(dàn)闻(wén)梨(lí)钥:(钥匙)(锁钥)匙:(钥匙)(汤匙)缤:(缤纷)(五彩缤纷)(落英缤纷)枚:(一枚)(不胜枚举)争:(争吵)(争抢)(争先)勾:(勾起)(勾引)(勾手)喇:(喇叭)(喇嘛)(哈喇子)叭:(喇叭)(叭哒)厚:(厚薄)(厚重)(厚实)曲:(曲线)(弯曲)(歌曲)丰:(丰富)(丰厚)(丰收)盒:(盒子)(饭盒)(盒饭)颜:(颜料)(颜色)(颜面)料:(颜料)(材料)(料想)票:(钞票)(门票)(邮票)飘:(飘荡)(飘扬)(飘散)仙:(神仙)(仙人)(仙境)淡:(咸淡)(淡薄)(淡漠)闻:(听闻)(闻到)(耳闻)梨:(梨子)(鸭梨)(雪梨)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抖(dǒu)蟋(xī)蟀(shuài)振(zhèn)韵(yùn)掠(lüè)吟(yín)辽(liáo)阔(kuò)抖:(发抖)(抖落)(颤抖)蟋:(蟋蟀)蟀:(蟋蟀)振:(振动)(振奋)(振作)韵:(韵味)(韵律)(气韵)掠:(掠夺)(掠过)(掠取)吟:(吟诵)(吟哦)(低吟)辽:(辽阔)(辽远)(辽国)阔:(广阔)(宽阔)(阔绰)◆日积月累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走进课文一、近义词、反义词汇总(一)近义词明朗—晴朗潮湿—湿润熨帖—舒服平展—平整规则—规矩凌乱—杂乱增添—增加愉快—愉悦清凉—凉爽温柔—温顺炎热—炽热香甜—甘甜叮咛—叮嘱辽阔—广阔饱满—丰满(二)反义词明朗—昏暗凌乱—整齐增添—减少愉快—悲伤清凉—炎热温柔—粗暴辽阔—狭隘饱满—干瘪二、多音字组词1.tiǎo (挑头) 1 .qǔ(歌曲)挑曲2.tiāo (挑选) 2.qū(弯曲)三、课文主要内容1.古诗三首《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一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 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 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3 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4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的意思是把一个音律管分成三份,“损”是“减”(即从三份中减少一份),而“益”则是“增”(即再加三分之一),就是说以一根一定长度的发音管为准,把它减掉三分之一长,就形成了下一个律管,再把这个新律管加上其自身的三分之一长,便又产生出一个新的律管来。
这样延续的一损一益,便产生出十二律。
“三分损益法”每制出新的律管与原律管的音高都是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又上方五度,再下方四度……的关系,但需要再按音高次序调整排列,才能得出十二律,所以它又叫“五度相生律”,亦有称之为“五度相生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晰版电子课本(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清晰版电子课本(全)第一单元:倾听与欣赏课题1:音乐的基础知识研究目标1. 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基本元素。
2. 掌握简单的音乐术语,如速度、音高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
2. 音乐术语:速度、音高、音色等。
3. 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
2. 音频资料: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3. 视频资料:音乐演奏会、音乐制作过程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 教授音乐术语,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课题2:音乐作品欣赏研究目标1. 了解并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古典、流行、民族等。
2. 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
2. 音频资料: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3. 视频资料:音乐演奏会、音乐制作过程等。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并欣赏。
2. 教授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第二单元:唱一唱课题1:学唱歌曲研究目标1. 学会演唱本单元的歌曲。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1. 本单元的歌曲:包括中国歌曲和外国歌曲。
2. 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课本五年级上册》。
2. 音频资料:歌曲的范唱和伴奏。
3. 视频资料:歌曲的演唱和制作过程等。
教学活动1.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学会演唱。
2.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历。
3.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课题2:合唱与对唱研究目标1. 学会与他人合唱和对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合唱和对唱的技巧。
三皇五帝始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朝代歌一、复杂版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简单版夏商周,春秋战,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清二十朝。
朝代更迭:炎黄→唐→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三国【魏(蜀汉、东吴)、蜀汉(魏朝、东吴)、东吴(蜀汉、魏朝)】→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后梁(辽)、后唐(辽)、后晋(辽)、后汉(辽)、后周(辽)】→宋【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国、元)】→元(南宋)→明(后金、清)→清(明、大顺)补充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曲 学 概 述
曲学概述曲,一般泛指元曲,它是在唐宋大曲、宋词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吸收金、元音乐而形成的。
因盛行于元代,故在我国文学史上,往往以唐诗、宋词、元曲三者并称,是古典诗歌发展的三座高峰。
曲分南曲和北曲。
其产生时间,南曲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南曲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南曲作为剧曲即产生于此时,但流行较晚。
另一种说法认为,南曲产生较晚。
其理由为,当蒙元政权建立之时,南方还是南宋政权。
词还十分盛行,在格律长短句方面依然占主导地位。
直到元朝灭掉南宋,南方人才开始写作散曲。
两说均有可取之处。
然南曲不是曲之主流,故不深入探讨。
北曲指金元时产生的有明显南北之分的诗歌形式,主要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
流行于中原和我国北方。
由于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传遍北方各地。
明代文学家徐谓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部杀我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被之管弦,南人亦遂尚北,上下风靡。
”此段话说明两点:一方面道出了少数民族歌曲在元曲发展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词入南宋,已渐由入乐变为不入乐。
成为封建士大夫吟诵的一种诗歌体裁。
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应运而生了。
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可以看出,诸如《阿纳忽》、《唐古夕》之类,就是非常明显的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北方民歌和少数民族音乐的输入,又吸收了宋词的一些有益成分,经过文人的艺术加工,元曲产生了,并且不断发展,成为整个元代主要的诗歌形式。
元曲分剧曲和散曲两大类。
剧曲又称杂剧,是一种带科白的歌剧。
科,表演动作。
白,道白、说白。
曲中的唱词(即按一定的曲谱而作的曲词)是剧中人演唱的(往往由主角一人演唱)。
散曲则不同。
它不是戏剧,不带科白;其内容是作者自抒胸臆,写的是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将是我们重点探讨的范围。
剧曲在元代相当流行。
按郑振铎先生研究,元剧曲仅关汉卿一人就作了六十五本,现存十四本。
他列出剧本目录有元剧一百三十种,佚散的远比此数更大。
《中国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八下音乐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同一首歌”“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2、F大调:以音名中的F音为大调式的主音,唱名为“do”。
(F大调是降号调)3、和弦:和弦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音的集合这些不同的音能够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形成重叠。
三和弦:由三个音构成的和弦,称为“三和弦”。
大三和弦:建立在大调式主音上的三和弦。
135 大三和弦音响较明亮。
小三和弦:建立在小调式主音上的三和弦。
613 小三和弦音响较柔和。
4、和声:不同和弦按一定组织逻辑(或规则)实行的连续运动,便形成和声。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1、《春江花月夜》琵琶古曲上海大同乐会改编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配器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
2、《草原上》中胡独奏刘明源曲3、《三六》又名《三落》《梅花三弄》江南民间乐曲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常用乐器为:琵琶、扬琴、笛、箫、二胡、三弦和木鱼等,笛和二胡为主奏乐器。
丝竹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
4、《小放驴》河北吹歌河北民间乐曲这首河北吹歌曲调欢快、诙谐,管子和吹打乐队通过对答、模仿等形式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农村民间歌舞“跑驴”的欢乐、幽默场景。
第三单元“世界民族之声”1、《星星索》印度尼西亚民歌(东南亚音乐)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乐队:印度尼西亚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其艺术表演形式为多声部音乐合奏(有时加入人声)。
甘美兰乐队乐器众多,音色丰富多样,力度比照强烈。
它被普遍用作戏剧、舞蹈的音乐伴奏,同时也用于宗教仪式。
2、《樱花》日本民歌都节调式(东亚音乐)代表乐器:三味线(我国三弦)日本筝(我国古筝)尺八(我国箫)3、《美丽的国土》巴基斯坦民歌(南亚音乐)4、《拉格》印度音乐(南亚)西塔尔与乐队演奏“拉格”在印度音乐中是一种旋律框架。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其多列》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唱歌《其多列》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其多列》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歌词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节奏、音准等方面的掌握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其多列》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其多列》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音准的训练。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和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其多列》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4.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其他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其多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其多列》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准、节奏的训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于歌曲的掌握程度。
中国历史朝代歌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一(下)复习资料——偏旁汇总(同偏旁的字)
期末复习资料(上)——读读,背背姓名:(一)同音字长:长处长短长春常:常常往常经常非:非常是非飞:飞机起飞工:工作工时电工公;办公公园公车有:有人有事没有友:朋友友好工友时:时间同时时光石:石头宝石玉石力:力气主力力量立:立正起立成立叶:叶子红叶绿叶夜:夜晚夜间半夜业:作业专业工业首:首都首长首领手:手机对手双手办:办公办法办事半:半个半天半年伴:伙伴做伴同伴里:里外里面家里理:道理理解李:李子行李机:飞机手机机关鸡:母鸡小鸡公鸡圆:圆形园:公园花园果园元:元旦一元钱原:原来草原平原明:明亮明天明年名:名字姓名名次禾:禾苗和:和气和平合:合作合同结合河:河水河北河南对:对方不对对手队:队长入队队员坐:坐车坐下座:座位让座一座山(桥)以:以前以往以后以上以下已:已经行:行动行为行走形:形状方形圆形话:说话话语电话画:画家画画图画像:画像好像象:大象象棋向:方向向往香:香油香水乡:家乡乡村老乡到:到达到站买到道:过道知道道路往:向往来往网:网吧上网节:节日节目春节一节课结:总结结果气:气球生气汽:汽车汽油在:自在不在再:再见再一次东:东方东西东京冬:冬天冬季立冬生:生日出生学生声:声音叫声歌声升:升旗升起身:身体身后们:我们他们她们门:房门前门开门六、填上合适的动词。
(九)填上合适的词(十)仿写句子1、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树林里,在树林里跳舞。
2、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绿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巨大的伞。
3、鱼儿在小河里游。
燕子在天上飞。
4、消防车是用来灭火的。
救护车是用来把病人送去医院的。
5、天上的星星比地上的花儿多。
红色的铅笔比绿色的铅笔长。
6、松鼠住在松树林里。
人们住在房子里。
(十)造句1、一……就……早上,我一进教室就放好书包读书。
2、一边……一边……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3、每次……都……我每次做完作业都要检查一遍。
4、先……再……每天放学回家,我先做作业,再出去玩。
元杂剧知识点总结
元杂剧知识点总结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而元杂剧正是在这样一个政治、社会、文化大变革的时期应运而生。
元代的戏曲在宋元交替时期,中国戏曲日趋成熟,而在元代,因加强封建统一,促使各地戏曲活动荒废,官府禁戏,民间演出日益式微,从而促使歌舞故事剧的产生。
这一时期,民间歌舞活动在今日中国戏曲发展的史籍资料上有了相对丰富记载。
元杂剧或称为“元戏”,是元朝时期的一种戏剧形式。
元杂剧汇聚了中国北方、南方,以至游牧地区的戏曲形式的成果,以其较大的观赏性,形成了崭新的戏曲体系。
元杂剧诞生于元朝,是以当时现实为素材,集汗漫、断章、散曲等为一体,常常以大规模的舞蹈、表演、武术和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推星戏曲的审美张力。
其风格豪迈、富丽堂皇,与传统戏剧有本质的区别,被誉为“超级戏曲”。
二、元杂剧的特点1、历史背景和社会层面元杂剧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元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汉、回、蒙古等各民族在这一时期共存并重,元杂剧正是集各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而成。
元代的文学艺术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杂剧创作具有融合多种文化、风格的特点。
2、文学形式和演出手法元杂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题,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和豪情,它的作家们大量利用说唱文学、寄唱等种种民间文学形式,如盲诗、歌以及当地的故事、各地风土人情,以及敦煌的木雕造像、摩崖石刻,五谷丰登的各种画像等为题材,而有关他们的内容合都在《元曲遗编外集》、《元曲遗编补编》等中看到,这些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乐曲都有着特别鲜明的特色。
3、舞台布景和表演元杂剧的演出形式多样,常采用大型舞台、繁复布景,注重音乐舞蹈和武术的表现,场景宏大、瑰丽夺目,大规模的群体舞蹈和搏斗场面被视为元杂剧表演最具特色的部分。
同时,其演出形式也受到对象标票的社会评价的影响,这使得元杂剧在演出内容上更具大规模画面和气势恢宏的特色。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音乐与作品欣赏
宋代词人柳永善为歌词,《避暑录 话》记曰“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 一时”,又载“一西夏归朝官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婉约派风格代表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三、宋代器乐作品
1、古琴曲
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古
琴家,古琴浙派创始人之一。他收集和 整理了很多流传于民间的琴曲,也创作 一些新曲,代表作品《潇湘水云》、 《秋鸿》等。
质朴而不粗野,细腻而不呆板的演奏特
色。
《潇湘水云》(古琴曲)
此曲表达了郭沔在湖南境
内、潇湘两水交汇处泛舟 时所发出的感怀之情。曲 中不仅仅描写了云雾缭绕 的九嶷山和水云交映的潇 湘两水的秀丽风光,而且 借用山水烟波浩渺、云水 苍茫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对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和 对元兵侵入的愤慨。
曲子词还有令、引、近、慢等不同的类
别,标志着长短不一的音乐体裁。
宋代曲子词具有豪放和婉约的不同风格。
代表人物有:苏轼,陆游,李清照,柳 永,姜夔等等。宋代许多词人也是优秀 的音乐家,或者至少具有较好的音乐修 养。
中国历史朝代歌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一: B.理解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1.纪年法 (1)公元纪年: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中耶
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在元年以前发生的事,称公元前 多少年;以后发生的事,即公元多少年。
(2)天干地支纪年: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法。它起源于 夏朝,称夏历,因其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考纲上涉及的 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开始)、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 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 循环,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退一位。 2.年代换算
舜)到此南巡因而得名,请问舜成为部
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 禅让制
B.世袭制
C. 九品中正制 D. 武力
(2017原创)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 西周建立。此时是( )
A. 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B. 公元前11世纪60年代 C. 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D. 公元前10世纪60年代
(1)同为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的(即不跨元年):数字大的年代 直接减去数字小的年代。
如:2016年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2016-1949=67(周年)
(2)跨越公元前后的(即跨公元元年):两个年代相加再减一。 (2015年8题)
如:一个人是公元前63年出生的,公元6年去世,他活了多少岁?
公元前63年
5. (’15安徽8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成为雅典首席将军,
继续推行民主改革。这一年距今(2015年)( C )
A. 1 571周年
B. 1 572周年
C.2 457周年
D. 2 458周年
【解析】此题考查公元纪年法的计算方法,只要掌握计算方法 即可作答。跨公元前后的历史年代计算=公元前的时间+公元后的 时间-1,即443+2015-1=2457。故选C。
音乐制作费用预算模板(单曲)
音乐制作费用项目明细表(地方宣传歌曲类)
歌曲名:单曲 单位:人民币
类别
工作内容
单价(元)
数量
周期(天)
金额
备注
创作费用
作词
资料调研+职业作词人约稿+制作人把关+征集甲方意见
2000.00
1
10
2000.00
作曲
作曲人创作+制作人把关+歌手试唱调整
3000.00
1
3000.00
1000.00
1
1000.00
进棚录音时长不低于1000小时的资深录音师
录音费用合计
3800.00
后期混音、母带费用
音频分轨处理
1000.00
1
3
1000.00
混音
1000.00
1
1000.00
母带及成品
1000.00
1
1000.00
出版级音质
后期混音、母带费用合计
3000.00
费用合计(税前)
16800.00
税费
3%
504
总计费用
17304
注:根据具体歌曲的演唱难度、和声人数和乐器数量,对价格进行调整,最终以合同约定为准
编曲
作曲人与制作人编曲+3名以上制作人讨论修改
5000.00
1
5000.00
创作费用合计
10000.00
录音费用Βιβλιοθήκη 主唱演唱录制主旋律1000.00
1
2
1000.00
和声
录制和声声部
400.00
2
800.00
按2名和声预算
元素周期表之歌歌词
元素周期表之歌歌词孩子们,看到化学元素周期表有木有头晕眼花?想背上去也实属不易,化学教员为大家创作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之歌,让你的化学学习不再单调!元素周期表之歌歌词说一个,道一个,是想起了哪个说哪个,哪个说好都不错,说说咱的化学课。
化学要想学得好,先背元素周期表。
背好表格解困扰,中考高考没烦恼。
氢锂钠钾铷铯钫,性质我来讲一讲。
第一主族先退场,性质生动难阻挠。
氢质子鳏寡孤独,没有中子作哨兵。
核外电子是精英,经常出门去反响。
然后再来说说锂,锂的优点无人比。
电池资料难枚举,密度很小令人喜。
然后就来谈谈钠,投到水里真可怕。
密度刚比煤油大,点着就是过氧化。
钾是钠的老大哥,金属性要强的多。
铷铯钫却启齿说,咱仨才是最生动。
第二主族都有谁,铍镁钙锶钡和镭。
也算生动的范围,金属性质永相随。
首当其冲就是铍,铍的性质多传奇。
绿柱石里得分别,铍有两性莫疑心。
说完了铍就说镁,溶镁你得烧热水。
氮气外面烧一会,生成二氮化三镁。
说完了镁就说钙,牙齿骨骼有它在。
做成钙片惹人爱,血钙超标也有害。
看看锶有啥知识,锶它来自天青石。
高考与它不相识,多说也没啥价值。
试题之中常有钡,钡餐可以查肠胃。
吃碳酸钡令人畏,泻盐解毒你得会。
镭的考题不罕见,放射性也令人厌。
二十世纪才发现,居里夫人大贡献。
第三主族五只花,硼铝还有镓铟铊。
虽说他们是一家,性质可是有偏向。
命题者都不爱硼,从铝末尾看就行。
它的两性脑中盛,遇酸遇碱都能成。
镓做半导体资料,铟做光源很牢靠。
铊的特性很重要,报纸头条投毒药。
描写元曲的词语
描写元曲的词语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1、民间性。
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2、广泛性。
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3、深刻性。
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4、典型性。
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5、曲折性。
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6、艺术性。
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主流。
蒙古人统一中国后,给汉人以残酷的和非常不平等的待遇,形成长期剧烈的民族冲突,他们破坏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制度,从前看作是上品的读书儒生,这时却下降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了,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思想沦入了黑暗时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前人所认为卑不足道的民间文学,大大地发展起来,代替了正统文学的地位,而放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一新兴的文学,正是大众所欣赏的曲子与歌剧。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
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双方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却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三姐: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山歌又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州;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
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财主刁,半夜举起杀人刀,害我不死偏要唱,唱的大河起浪涛。
浪滔滔,河里鱼虾都来朝,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
三姐与乡亲们对歌
刘三姐: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乡亲:山歌好呢,好似热茶暖头心。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刘三姐:莫讲穷,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乡亲:好歌声呢,三姐开口赛洪钟。
歌声还似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刘三姐:取笑多,画眉取笑小阳雀。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对歌男方:好歌才呢,只有三姐唱得来。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刘三姐: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男方:什么水面打跟斗呢,什么水面起高楼呢,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刘三姐:鸭子水面打跟斗呢,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男方:什么结果抱娘颈呢,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刘三姐: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包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呢。
男方: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
刘三姐: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天下。
对歌第二回合男青年: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
李秀才:中了状元头戴冠
陶秀才:大红锦袍身上穿
罗秀才: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刘三姐:你发癫,人家问地你答天,天上为何有风雨,地上为何有山川?
陶秀才:刘三姐,谁跟你讲天讲地,我们要讲眼前
刘三姐:讲眼前,眼前眉毛几多根,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
合: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
刘三姐和阿牛共结百年之好阿牛:哎,我走东来他走西,放出金鸡引狐狸,引得狐狸满山转,日头出东月落西刘三姐:哎,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
阿牛:妹莫忧,黑夜也有人行走,人人都讲山有虎,妹呀,特地拿刀拦虎头
刘三姐:妹不忧,浪大也有打渔舟,手把舵杆稳稳坐,哥呀,哪怕急浪打船头
阿牛: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刘三姐: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水不离
重点问题:
1文中赞美藤子京的句子:
2体现作记缘由的句子:
3高度概括岳阳楼“胜状”的句子:
4引出下文抒情的句子:
5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6“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
“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
7、2、3段对第4段的作用:2、3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淫雨
霏霏”和“春和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
这两段描写为第4段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8表明古仁人阔达胸襟的句子:
9揭示全文主旨,表明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10古仁人、迁客骚人、作者和滕子京三类人的悲喜一样吗?
不尽相同,古仁人是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和滕子京的忧乐也是一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喜则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11主题思想:全文采用对比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开始交代作记缘由,然后描写洞庭湖全景,并用“前人之述备矣”结束写景,由“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写景抒情,抒发了迁客骚人在不同景物之中所得到的不同感受,深刻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也借此劝勉滕子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