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宁德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改变了基因频率B.产生了生殖隔离
C.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出现了新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物种发生进化的标志,A错误;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
C、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基因突变会出现新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2.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d D.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

a、f箭头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和出细胞的过程,b、e 箭头表示氧气出和进细胞的过程;c箭头表示氧气从叶绿体进入线粒体的过程,d箭头表示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的过程。

【详解】
a箭头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入细胞的过程,b箭头表示氧气出细胞的过程,A错误;e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f表示二氧化碳出细胞的过程,B错误;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中。

含18O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18O出现在CO2中。

且在较强光照下,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CO2主要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即图中d箭头表示的
过程,C正确;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

在较强呼吸作用下,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O2主要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即图中c箭头表示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
熟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准确判断a~f表示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及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1、4 B.5、8 C.4、4 D.5、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细胞生物,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而“SARS”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有4种,C正确。

故选C。

4.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A.变大、变小、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答案】C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决定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可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所以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类型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通常只涉及一个基因,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则涉及多个基因
B.基因突变可发生回复突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发生回复突变
C.基因突变的遗传效应一般相对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效应相对较大
D.基因突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不能
【答案】D
【解析】
基因突变通常只涉及一个基因,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则涉及多个基因,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发生回复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不能发生回复突变,B正确;基因突变涉及到基因内部碱基的改变,遗传效应一般相对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涉及到片段改变,遗传效应相对较大,C正确;基因突变是DNA分子内部的变化,在光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在光镜下能够观察到,D错误,
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联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

【详解】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

Ⅰ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方式是伴X显性遗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B正确。

由图可知III是Y染色体上特有的,如果其上有致病基因,患者应全为男性,C正确。

X、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D错误。

【点睛】
规律理解:隐性遗传时,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就患遗传病,女性纯合时才患病,所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患者;显性遗传时,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女性的致病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所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8.对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答案】D
【解析】
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依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的得出要依据精巧的实验设计,摩尔根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实验,是因为他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对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更持怀疑态度,这是他进行实验的动力,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也就不会有该结论的得出,因此A、B、C对实验结论的获得都有影响。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流的方向问题,与基因的位置无关,因此对该结论的是否得出无影响;所以本题选D。

9.图中的所标的各部分,化学本质相同的是
A.①与④B.①与③
C.②与③D.②与④
【答案】B
【解析】
图示为翻译过程,其中①表示翻译的模板mRNA;③②表示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③表示转运氨基酸的tRNA;④表示多肽链。

因此,化学本质相同的是①与③,都是RNA,B项正确,A、C、D 项错误。

10.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其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1/4 B.1/9 C.3/4 D.8/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特殊情况的处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9,故A、C、D错,B正确;故选B。

【点睛】
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致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成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11.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乙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的渗透压相等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可能左移
D.4分钟时,甲、乙溶液的细胞放入清水均有可能复原
【答案】C
【解析】
A点时,乙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失水达到最值,A项正确;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在OA 段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点后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B项正确,B项正确;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质壁分离时失水量增多,复原所需时间增多,曲线中B点应右移,C项错误;4分钟时,甲、乙溶液的细胞失水量较少,细胞保持活性,放入清水均有可能复原,D项正确。

12.下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由①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

由该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和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这些结论。

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
..的是
A.ATP是生命活动直接能量来源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ATP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D.ATP和ADP之间可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ATP与ADP在细胞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ATP 的大量需求。

【详解】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其水解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种生命活动利用,A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错误;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ATP和ADP 之间可相互转化,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图为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的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①③表示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4n
B.①②含2个染色体组,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m
C.①与③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
D.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
A、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4n,A正确;
B、①含4个染色体组,③染色体数目为2m,B错误;
C、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③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①与③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C正确;
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细胞,因此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准确判断各选项。

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所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C.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所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是还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6.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

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D.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A、由题干知,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
B、由题干知,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B正确;
C、探究一株植物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错误;
D、由题干知,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故选C。

17.下表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指示剂可以用碘一碘化钾溶液代替
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葡萄糖生成
D.淀粉溶液中有杂质,不是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
B、指示剂不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代替,因为碘只能证明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
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性糖生成,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
D、5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如含有还原性糖,D错误。

故选A。

18.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2一定是基因A1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B.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
D.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A错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A1和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D错误。

19.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
随机受精不会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A错误;
后代只得到双亲的部分遗传物质,B错误;
由于细胞质基因几乎都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从母方得到的DNA多于从父方得到的DNA,C错误;
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受精作用使后代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正确。

20.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占30%,则双链中C+T占
A.50%B.20%
C.30%D.15%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相等,所以C+T=A+G=50%,选A。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如图为甲(A﹣a)和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6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8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检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伴X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BX A Y bbX A X A或bbX A X a1/4 羊水检查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谱判断:Ⅱ3和Ⅱ4均无乙病,但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甲乙病的遗传方式,且Ⅱ6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Ⅱ6的基因型是BBX A Y,Ⅲ8个体患乙病,Ⅲ7个体患甲病,则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BbX A Y,Ⅱ4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则Ⅲ8基因型及比例是1/2bbX A X A或1/2 bbX A X a。

(3)Ⅲ9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2BBX a Y或1/2BbX a Y,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2)×(1/2)=1/4。

(4)产前诊断包括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检查和羊水检查、基因诊断。

【点睛】
准确判断遗传方式是做本题的关键,根据无中生有是隐性的原则,再根据题干信息具体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22.下图为酵母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Ⅲ表示结构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

物质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若通过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含有________个胸腺嘧啶。

(3)直接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无法确定”)。

(4)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

【答案】细胞核、线粒体脱氧核苷酸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420 mRNA、tRNA、
rRNA 相同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酵母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核内DNA的复制过程,②为细胞核内转录过程,③为细胞质基质中翻译过程,④为线粒体内转录过程,⑤为线粒体内翻译过程。

Ⅰ为核膜,Ⅱ为环状DNA分子,Ⅲ为核糖体。

【详解】
(1)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

物质Ⅱ为环状DNA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②是转录过程,需要从细胞质进人细胞核的物质有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若通过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即C+G=58%,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C+G=58%,推出A+T=42%,故含有胸腺嘧啶T=420个。

(3)直接参与过程③翻译的RNA有mRNA、tRNA、rRNA,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因为都是同一条mRNA翻译合成的。

(4)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②转录过程。

【点睛】
关键:注意题题图中信息获取——两个转录和翻译过程,但场所不同(细胞核和线粒体)。

23.菜椒的红色、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D、d分别控制显、隐性状。

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菜椒的红色、黄色中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的杂交相当于交__________。

F1中红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中红椒:黄椒=____________。

(3)F2中红椒自交得F3,F3中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红椒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答案】红色性状是显性,黄色性状是隐性红色菜椒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测Dd3:1红椒:黄椒=5:13/5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子一代红椒自交后代出现黄椒,及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椒相对于黄椒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红椒的基因型为Dd,则P中红椒的基因为Dd,P中、F1中的和F2中的黄椒的基因型均dd,F2中红椒的基因型为DD或Dd。

(1)遗传图解显示,F1红椒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F1红椒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红椒是显性性状,黄椒是隐性性状;
(2)P中红椒的基因型为杂合子,杂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叫做测交,F2代中红椒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