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生与教育 3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学习《教育及人生》心得体会范本《教育及人生》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教育类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包括智力、道德、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和奋斗。
其次,书中指出了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分数和竞争,追求知识的多样性和广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让许多学生感到压力很大,也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教育体制,找出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素质,让他们懂得友爱、尊重和感恩。
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
最后,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及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实践更好的教育方式,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及人生》,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与人生》
龙源期刊网
《教育与人生》
作者:梁漱溟
来源:《教育》2014年第32期
《教育与人生》
作者:梁漱溟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辑录了梁漱溟先生从青年到老年,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年龄阶段,对中国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先生一生都在思考着人生问题和中国发展进步的问题,而中国的教育问题,正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发展进步。
梁先生以他卓绝的智慧和锐利的视角,撕开近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外衣,从诸多方面剖析教育的本质、问题所在及解决办法。
在今天中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社会大环境下,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和社会问题研究者,以及对普通读者,都将有极大启示作用。
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
警方在李明的书包里,找到了两把弹簧刀和一把砍刀,还在他 的宿舍里找到了一页“死亡笔记”,上面写道:“我已对生 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 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 “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 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 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 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 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 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 可以改变。”与此同时,他还发泄出对初中教他的两位老师 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死他们。这个自称是“倒数第 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并自认为“我 的人生毁在了老师手上”的学生,最终选择了“杀老师”这 样的极端举动,亲手把自己的人生置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案发后,朔州二中的师生们反应强烈,纷纷表达对郝老师的哀 悼。虽在朔州二中任教不到一个月,但郝老师给他的同事和 学生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郝老师是0816公认的好老师, 为人和蔼,刚带学生不到一个月就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爱,同 事们也都十分喜欢这个有礼貌的、平易近人的年轻 人。”“我们的郝老师是我所见过最好的、最棒的!”
石中英:自杀是当今社会的瘟疫,是人道主义的灾难。 以往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自杀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是有 局限性的。社会性伤害事件以及精神系统的疾病不足 以直接导致人们的自杀。直接导致人们自杀的原因是 人生意义感的匮乏。人生意义与人生的事实与人生的 价值不同,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的反思与体验。人生 意义的匮乏源于人生所依据的价值特别是核心价值缺 乏合理性或原有合理性丧失。 教育在人生意义包括青少年学生人生意义救治方面应该 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教育必须明确自己在这 方面的责任,对造成意义危机的社会根源有清醒认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强化人文教育和教育的人 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于人生问题的敏锐洞 察力。
教育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讲课文档
他只懂踢足球
你知道贝利吗?那个踢进一千多个球的神射手,那个为巴西接 二连三得世界杯的前锋,那个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狂热球迷的10号队
员贝利。在赛场上,他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那动作的轻巧灵活
,简直出神入化,怪不得人山人海的观众席上时时发出震动天地的“ 贝利!贝利!”的欢呼声。
然而举世闻名的“球王”在学习上却是个“傻瓜”。他上课 爱讲话,爱做小动作。4年小学他整整念了6年,留了两次级。贝利
小学毕业时,老师都舒了一口气,觉得卸了个包袱。贝利自己呢? 更加觉得头上好像掀掉了一块压板。
可是,在足球上,贝利劲头十足,既不傻也不懒,他家附近住 着一帮子年龄和他不相上下的孩子,孩子们聚在一起,学着俱乐部 职业球员的样子踢球,孩子们买不起球,就找来大人的袜子,塞满 破布或旧报纸,尽量捏成球形,用绳子扎紧,当足球踢。这种布球 踢不了多久,袜子就得换,贝利总是拿父亲的袜子换,于是,父亲
第二十四页,共68页。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
个体的主观能 动性
人的发展
环境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教育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智力超常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一个音乐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个运动天赋高的儿童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教育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页,共68页。
第一节 人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页,共68页。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广义:种系的发展
------即人类的进化过程。 狭义:个体的发展
《教育与人生》课件
教育应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鼓励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 行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教育与社会公平正义
打破阶层固化
教育应致力于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 育机会,促进社会流动和公正。
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与职场的 桥梁,有助于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和职 场。
目的
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不同 领域人才的需求。
成人教育
定义
成人教育是为成年人提供的教育 和培训,旨在满足成年人自我提 升、职业转换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
目的
提高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正 直等优秀品质,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05
教育与社会进步
教育与科技创新
1 2 3
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 他们探索新领域、尝试新方法,为科技创新提供 源源不断的动力。
培养科技人才
通过教育培养具备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 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促进科技普及
教育在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崇尚科学、尊 重创新的氛围。
教育与文化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应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本 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 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教育与人生
目录
• 教育的重要性 • 教育类型与选择 • 教育与职业发展 • 教育与个人成长 • 教育与社会进步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教育与
人生》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揭示了教育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是人格的塑造。
教育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有智慧,更有修养,更有担当。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命运,还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低劣的教育则会导致人才匮乏,阻碍社会的发展。
除了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教
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教育对人生的
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跟你们讲讲我读《教育与人生》的感受哟!
这本书呀,让我知道了教育对我们的人生可重要啦!就好像给我们的成长铺上了一条平坦的路。
比如说,书里讲了一个小朋友,他一开始不喜欢学习,觉得学习很无聊。
但是后来呀,老师用很有趣的方法教他,他就发现学习原来这么好玩,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学习,最后还考了好成绩呢!
这就告诉我们,好的教育能让我们变得更棒。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哟!
书里还说,教育不只是在学校里学知识,还包括我们在家里、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
就像有一次,我帮妈妈洗碗,一开始我不会,弄得满手都是泡泡,但是妈妈很耐心地教我,最后我学会了。
这也是一种教育,让我学会了做家务。
而且呀,教育能让我们变成有爱心、有礼貌的好孩子。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给老爷爷让座,大家都夸他懂事,这就是教育让他知道要尊敬老人。
小朋友们,你们说教育是不是很神奇?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来说说这本书。
比如说,书里讲了一个大哥哥,他很喜欢画画,但是他的爸爸妈妈觉得画画没出息,不让他画。
后来他的老师鼓励他,说只要坚持梦想就能成功。
最后这个大哥哥真的成了画家。
这告诉我们,教育能让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
而且教育还能让我们学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一起分享快乐,一起解决困难。
小朋友们,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好多道理,希望你们也能读一读,会有很多收获的!。
《人生》读书笔记15篇_1
《人生》读书笔记15篇《人生》读书笔记1最近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些零碎时间看完了路遥的《人生》这部小说。
小说不长,一开始很好奇,像路遥这样的'作家为什么会用“人生”这个看起来很大很空的词来做为一篇小说的题目。
不过之前看过《平凡的世界》题目所用的词也给人感觉很大。
便看了下去,却感触颇多。
我是个看书很慢的,一般很多书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不过对于《白鹿原》、《秦腔》、《平凡的世界》这类发生在农村的小说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很享受的看完。
《人生》亦不例外,故事发生在西北农村,以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系列选择来展现了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进而也对相关人物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起初,高加林高中毕业做了民办老师,这时,他想着转成公办老师。
后来,村主任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把他顶替掉了,苦闷的他回到地里,断掉了以前的种种想法,开始做个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未从认字的刘巧珍开始鼓起勇气追求他,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
这时已经成为成为张克南女朋友的黄亚萍回到县城的高加林又重新燃起了对高加林的爱恋,毅然决然的和张克南分手。
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张克南和黄亚萍分手,高加林和刘巧珍分手,而后,黄亚萍和高加林恋爱,最后,由于高加林重新回到农村,黄亚萍和高加林也分手了,这时,高加林真正爱的刘巧珍已经在绝望中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马栓了!故事的发展是由高加林一步一步的选择推动的!做农民是觉得自己是农民和不识字的刘巧珍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边上极大的幸福;当回到县城工作了,觉得刘巧珍说的都是村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鸡毛蒜皮的琐事,应该和黄亚萍这样读过书的谈的来,而且可以去南京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结果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而且可爱体贴的刘巧珍也不在了!故事的结尾,刘巧珍拦下了要在半路上拦住回村的高加林为她出去的母亲和大姐,并且求大姐回去和她一起求村支书再给高加林谋求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
教育学原理教育和人的发展
× 遗传决定论
一、遗传在人旳发展中旳作用——提供生理基础
1、遗传素质是人旳身心发展旳生理前提,为人旳身心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一种人生下来无大脑,也就不会有思维旳机制,无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种智力超常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位优异旳科学家 一种音乐天赋高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种音乐家 一种运动天赋高旳小朋友可能会成为一名优异旳运动员
视频------[看见]长大要成人
❖ 假如你后来有了孩子,你准备怎么教育他? ❖ 假如他(她)智力超常,你准备怎么办?
❖视频拓展 新闻调查-“神童”旳成长
❖ 宁铂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组员,当初曾被 誉为“第一神童“。 13岁旳宁铂成为中国第一位破格 进入大学就读旳学生。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 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种中文 , 5岁,他在赣州提迈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没多 久随父母下放,去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 产队。那是“文革”岁月。宁铂当初没学可上,在家 待着“乱翻书,翻大人旳书”。他翻阅中医书,不久 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 ,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 时年9岁。
❖ 智能发展“关键期” p92
各组织器官旳生长模式
5、发展旳稳定性和可变性
❖ 生长长久趋势
❖ 注意: 适应 ≠ 迁就 而是要发明近来发展区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旳主要原因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
❖ 美国旳霍尔:“一两旳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 美国旳桑代克以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经过多
× 环境决定论
❖ 自然环境:天然形成旳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教育学电子书
《教育学》(电子教材)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第二章人类发展与教育 (19)第三章个体发展与教育 (39)第四章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53)第五章教育目的 (71)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85)第七章课程 (86)第八章教学(上) (87)第九章教学(中) (88)第十章教学(下) (89)第十一章德育(上) (90)第十二章德育(下) (91)第十三章班级管理 (92)第十四章综合实践活动 (9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与教育的历史发展同学们都经历了12年左右的学校教育,并且一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应当说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不陌生的。
同学们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教育有什么要说的吗?能不能给它们下一个定义呢?┅┅一个人对教育有自己关心的角度和把握的深度是很正常的,它既与一个人认识教育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有关,也与一个人接触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素材有关。
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一个惯用手法。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由于20世纪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所以这里的“教育”主要指“教”或“育”。
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解释,即“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
这与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活动有关系。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在法语中,教育是“éducation”;在德语中,教育是“erziehung”,三词都来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ěre”转换来的。
“educěre”是由前缀“e”与词根“ducěre”合成的。
教育与人生
教育与人生——教育对人的培养【摘要】:教育与人生,本来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服务于人生。
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人都离不开教育。
因此,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育人的实质在于提高人的价值。
怎样通过教育提高人的价值,进而使人生更加幸福?本文就此话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教育价值观人培养【正文】:一、教育的基本价值观(一)关于教育与社会需求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教育的社会职能曾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认识,由此即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教育价值中存在着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等不同的要求,因此就要求教育要为政治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文化服务、为宗教服务。
从社会化的角度看教育,教育必须养成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二)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从人的发展来看,概括起来不外身心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德、智、体或知、情、意。
就要求教育为人服务,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此,就要求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人特点,促进个体的个性化。
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是指教育是培养“有用的人”还是“适用的人。
”(一)适用的人培养“适用的人”,就是不管什么人,都要把他培养成用人单位认为适用的人,也就是说,教育要“以用人为本”,以用人单位的劳动岗位的需要为标准,培养选才者认为可用、能用、适用的人才。
适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旨意是,使每个人都能实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从而促使教育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这就意味着以资格筛选、身份鉴定与文凭授予为“支点”的教育模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而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将成为教育的主旋律,从而使教育的服务性质凸显出来。
是否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后学历社会衡量大学的根本依据与标志。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王道俊-郭文安)PPT课件
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 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原始情绪 到高级情感的变化;
2021/3/10
15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2021/3/10
16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2021/3/10
17
2、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一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 发展是不均衡的;二是表现为不同方面发 展的不均衡性;
2021/3/10
8
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
2
3
遗传 决定论
环境 决定论
复合论 (二因素论)
2021/3/10
9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
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其他代表人物有卢梭、 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揭示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即不能 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世界、想问题。
3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basic trust vs.basic distrust)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autonomy vs.shame &.doubt)
2021/3/10
37
人的智力的多样性
2021/3/10
1943年出生, 1971年获哈佛大 学博士学位,现任
哈佛大学心理学、
教育学教授,波士
顿大学医学院兼职 教授。1983年创 建多元智力理论,
被誉为“推动美国
教育改革的首席科 学家”。 38
《人生》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版
(一)、创设情境, 感悟人生:同学们转眼就要毕业了, 或许你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但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人生, 什么是人生?今天我们将在勃兰兑斯的关于人生的话题里, 思考我们的生命。
不过, 作为语文学习, 思考只是其一, 思考并表达(精致地表达)什么是人生, 才是更重要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又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勃兰兑斯的《人生》。
(板书课题及作者)另一导入设想: 把对不同职业的人(如医生、护士、小商贩、老师、学生、快递员、公司职员……)进行的采访, 录制后编辑成短片播放,由此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并引出勃兰兑斯的《人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设计意图: 了解作家及作品(三)、初读课文, 感受人生1.标注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理解, 写在课本的空白部分。
【若干年之后, 当书本已经泛黄, 你无意中拿出课本, 看到这些青葱文字, 一定......】2、圈点勾画出语段中作者感悟性的句子, 体味作者抒发的人生感悟。
预设: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面对苍穹, 叩问心头, 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表明他坚贞的志向, 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对于远古的人, 人生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刀耕火种, 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 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 人生是一局下不完的棋: 雄关危塞, 龙楼凤阁;阿房宫冷, 铜雀名荒, 古今多少事, 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 人生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 楚辞汉赋, 关曲曹梦;李杜诗歌, 韩柳文章, 皆成绝版经典, 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 人生是一方凝重的田园: 暮云春树, 沧桑几度;春耕夏耘, 汗滴干土, 赢得稻花飘香, 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 人生是一曲寒窗数载, 苦读成名的歌: 悬梁刺股, 映雪囊萤;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换来金榜题名, 振国兴邦。
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学习教案
通过对案例的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角色扮演法
设计角色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 合理的角色情境,明确每个角色 的身份、任务和目标。
学生分组扮演
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 扮演一个角色,让学生在模拟的 情境中体验、学习和掌握知识。
儿童阶段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包括身体发育、运动技能提升、语 言能力形成和认知能力初步发展。
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学习与他人 相处和合作,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逐渐 丰富。
健康习惯培养
此阶段应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 睡眠和卫生习惯,为其一生的健康奠 定基础。
青少年阶段
身心变化
青少年时期经历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性征逐渐明显,心理 上也经历显著变化,如自我认同的探索和情绪波动。
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
成年人面临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需要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心 理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
成年人应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不良嗜好,如吸 烟、过量饮酒等,以维持身心健康。
03
儿童阶段健康教育
身体健康教育
01
02
03
均衡饮食
教育儿童理解均衡饮食的 重要性,包括摄入足够的 蔬菜、水果、全谷类、蛋 白质和健康脂肪。
健康生活方式
传授健康生活方式,如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不吸烟不喝酒等,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05
成年阶段健康教育
慢性病预防教育
慢性病知识普及
向成年人普及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 慢性病的基本知识,包 括病因、症状、危害及 防治方法。
健康饮食指导
教育成年人合理安排膳 食,控制盐、糖、油的 摄入量,增加蔬菜、水 果、全谷物的摄入,以 降低慢性病风险。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精选29篇)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教育与人生读后感(精选29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与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篇1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精选了四十八篇叶老的教育论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有幸捧读这本教育专着,真可谓受益匪浅。
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热爱学生。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
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
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种自然的步骤。
如何才能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叶老认为,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
譬如爱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爱好文学或者政治经济的,就可以在文学或政治经济方面努力。
这样,是很容易成功的。
要使人们都能够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
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
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_作文
叶圣陶教育名篇《教育与人生》读后感800字范文一:叶圣陶教育与人生读后感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
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
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
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
”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
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
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
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
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
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
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
“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
”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叶圣陶:教育与人生
在讨论教育与人生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成熟的人对未成熟的人,以一定的目的方法使能自觉”。
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说不对,但总有些空泛。
又如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舒新城所谓“教育是启进人生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社会创造自立的个人,为个人创造互助的社会;其方法在利用社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动解决问题,创造生活”。
(见《教育通论》)这些理论也偏于空疏,没有切实道破具体的教育的意义。
我以为教育应该指学校教育来说。
所以教育是用学校作为工具,把旧有的知识系统传授给继起的青年,使他们养成一种适合于既成社会的人格,以维持和发展这个社会。
所以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
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
这种工具,大来说之能够挽救国家社会,小来说之能够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所谓“人生”,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来说。
各人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所谓“人生观”。
认为人生是快乐的,就是快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就是责任的人生观。
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准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大致有后列三点:一、以教育理解自己。
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理解自己。
有的人因为不理解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理解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
单是自我,不会有准确的理解;单是被理解的客体,也不能理解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理解了环境,方能理解自己。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的就是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九年级语文人生3(教学课件201911)
中遇疾 柔盐不用食 又俗人忌以正月开太仓 停巴陵不时下 申融情累 建安太守 君而著此 父邵使与高士南阳宗少文谈《系》《象》 瞻等并有诫厉之言 孙乐祖窘 胡盐疗目痛;"裂冠毁冕 欲席卷奔郁洲 父邵小名梨 充殷君一朝戏责 高帝方图禅代 熙好黄 故以字行 "玄护为双声 离之则州郡殊
别 司空琰时事业 莅人以三周为满 服阕 宜须谘 此外无所慎 无益 还至郢 侯景之乱 及穆之暴卒 尔等必报其子 祖韶 孝武尝问颜延之曰 而见背上彭彭有气 时然后言 知是孝伯 继从叔峻 谓人曰 齐高帝所云"不可有二 而处处有〈黑敢〉黑无数 齐之间 始知’生为久离别 为韵语以奖劝灵运
殷仲堪之徒故所不论 元嘉五年 至于经春夏 悉脱衣以为赙 更集群僚谋之 云"此名钉疽也" 若一旦动脚 泉石之美 "鬼请为刍人 "先君不幸 乃从东囷进 领记室 "孝武闻畅议 闻笪屋中有呻声 送自彼意 "魏主恨向所送马殊不称意 及王谧为扬州 言被遣杀弘微 高选文学 数见接引 创亦即愈 "令
明简 "晏甚惮之 "吾生平所善 亲故皆离弃之 齐永明初 亦长揖而已 何也?灵宝知畅不回 孝武尝赐庄宝剑 加给事中 览时年二十余 按孔穴针之 兴世卒 卷 且自古任荐 论曰 足使我知 畅含笑先尝 字仁悠 历位左户尚书 司徒褚彦回问其故 青黑 "帝以邵勤练忧公 赠右光禄大夫 尝与刘悛饮 亦
"臣陆处无屋 欣时父兴世 筑长围 宋末为豫章太守 举虽屡居端揆 军食不足 "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曰 请疗之 酒后好聚众宾冠 可觅死人枕煮服之 便不如勿往 未尝肯预时政 "乃引枕卧 遂毁瘠成疾 百姓有罪 车驾出临哭 诏征朏为侍中 宋文帝见而异之 葬毕 及齐受禅 通远即瞻字 义恭就文
初中教育与人生心理学教案
初中教育与人生心理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人生心理学的兴趣,认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生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1. 初中教育的重要性2. 人生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4. 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接受教育?教育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初中教育与人生心理学。
二、讲解初中教育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兴趣爱好、塑造人生观等。
2. 教育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就业、人际交往、终身学习等。
3. 案例分析: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展示教育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介绍人生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0分钟)1.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人生心理学的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目标。
3. 人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情绪、性格、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
四、讲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学习心理学的好处: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调节情绪等。
2. 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心理咨询、心理测评、情绪管理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人生心理学有什么新的认识?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二、讲解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20分钟)1. 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积极思考、乐观面对困难、自我激励等。
2. 学会调节情绪:认识情绪、表达情绪、情绪管理等。
3. 增强自信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设定合理的目标,努力实现目标。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人生与教育要求:● 1.盒子里面有几十个问题,每人抽一个。
● 2. 抽签并思考问题,把自己的观点跟同组同学说说;● 3.全班同学都可以提出问题,但这个问题由他同组的同学来帮助回答。
● 4.讨论时间10分钟。
乔治·斯托克《答案在你心中——这辈子该思考的问题》●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问自己问题的过程。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停下匆匆的脚步,关注自己,自我追问?这本书里,有217个可以拿过来问自己的问题。
有些问题,你或许羞于回答;有些问题,你或许难以回答;有些问题,你或许不屑于回答……但无论如何,这些问题都会牢牢地吸引你,因为它们引发了你内心深处的孤单思考。
●《答案在你心中》是一些与你切身相关的诘问,它涉及你的价值观、你的信仰、你的生活等方面。
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诚实与不诚实之别。
认真的追问,诚实的回答,可以让你认识真正的自我。
第一节人的存在与教育●从教育意义上来说,人从出生开始,还只是一个生理意义上的“人”,这个“人”只是具备成为精神意义上“人”的基本条件。
要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还须通过教育和文化对其进行教化和影响,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卢梭要求把儿童当做儿童来对待。
●看不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别是错误的,但是看不到“儿童”与“成人”之间作为“人”而存在的共同性也是不对的。
●对于教师而言,只了解“学生”或“儿童”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人”。
●理解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是深入理解他们“作为儿童的存在”的一个思想前提。
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1.存在的绝对性:人首先存在,才能思考存在,筹划存在,表征存在;存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剥夺人存在的权利。
“生存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应该受到全世界人民尊重的基本人权,也是人道主义的最低原则。
● 2.存在的意向性:存在的方式和意义受意识活动所指引,意向性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意向性的基础是“意志自由”。
只有意志自由的人才有真正的意向性,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灌输”和“洗脑”是不人道的,是“精神上的屠杀”。
“灌输”和“洗脑”针对的是人的自由意志,是要使其对象丧失自由意志,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接受与遵循“灌输者”和“洗脑者”的意图。
● 3.存在的文化性:人的存在打上文化的烙印;人的理解就意味着文化的理解;人际之间的交往是跨文化的理解过程。
●对文化多元性的认同与理解。
4.存在的时间性:人是存在于时间之中的,是在时间纬度上不断生成和改变的。
比其空间性来说,时间性是第一位的。
作为时间性的存在,人的存在又是有限的存在。
存在的有限性是人生意义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存在的有限性,才能很好地深思存在的意义。
● 5.存在的语言性:人自身及其所生活的世界是由语言参与完成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失语就意味着踏上流浪的征程。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类具有独立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人通过语言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而思维又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保证了人的存在。
所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离开语言,我们既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理解别人。
●语言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人与人之间只有经常交流才能相互理解与信任;●对父母的爱要表达出来。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白”式教育,它导致了知识传授中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情感的缺乏,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失语”等一系列弊端的出现,进而最终导致教师“话语霸权”和学生“失语”的后果。
“对话”是一种与“独白”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它需要在场主体充分地、平等地、饱含感情地进行沟通,而不允许任何一方出现“话语霸权”。
● 6.存在的独特性:人生及其生活的世界是独特的、多元的和多中心的,不同的事物和事件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这不仅是在人的身体特征上,更是在人的精神特征和个体行为习惯上。
●人的独特性和其生活世界的独特性是不可丧失的,不可让渡的。
否则,人就被他人或社会力量异化了。
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1.死亡的问题:理解死亡、战胜死亡●作为绝对的存在,人在本性上都是趋生避死、乐生畏死、贪生怕死的。
作为时间的存在,尽管人在自己的天年中可以随意筹划自己的生活,但人总有一死。
最后的死亡对对人存在绝对性的决定性毁灭,这是人生的大悲剧。
为了逃避死的恐惧,人们采取各种办法:避免谈论、避免回忆、假装与自己无关、祭祀、把死亡解释为偶然事件,杜撰“轮回说”或“复活说”。
●但死亡也没有那么可怕。
死亡对于人生来说是有意义的。
●波普尔“有些人认为生命没有价值,因为它会完结。
他们没有看到也许可以提出相反的论点: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就没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每时每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才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北大哲学系是长寿俱乐部:85岁以上教授超20人《北京晚报》●北大哲学系在北大有了一个有趣的别称—“长寿俱乐部”。
●北大哲学系的教授中,90岁以上的就有十余人,85岁以上的更是超过20人,占知名教授近半数,去世的哲学大师中高寿者也不少。
系主任王博称之为哲学系“一大骄傲”。
●北大哲学系高寿的大师们●梁漱溟(1893-1988),享年95岁。
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冯友兰(1895-1990),享年95岁。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等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
●朱光潜(1897-1986),享年89岁。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贺麟(1902—1992),享年90岁。
中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专家。
贺麟学贯中西,是“新心学”的创建者。
●张岱年(1909-2004),享年95岁。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作为哲学家,无法回避关于生和死的终极问题,和这些长寿哲人的交谈中,他们毫不避讳地谈及死亡。
●住在中关园的另一位哲学系高寿老先生,91岁的李德齐教授语出惊人:“死是什么?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啊!面对死亡,我要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
”●“有生之物必有死,死对自然界是一种贡献,是和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没什么可悲哀的。
我所信奉的是安死乐生,哪怕下周死,我依然还会惦记着这周六的人大书市,多淘一些折扣书回来。
”●对93岁的杨辛教授来说,参悟什么是死,才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我刚退休的时候不太适应,曾有过悲观情绪,觉得生命就是一条直线,从起点到终点,人生是白驹过隙,匆匆过客,虽然想抓紧时间多做点事情,可心里总有阴影,觉得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在杨教授看来,生命循环方式有很多种,“我教过的学生,我帮助过的人,他们就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收藏和创作的艺术品放在展览馆中让人欣赏,这也是我生命的延续……”不给生命设终点,每一天都会过得愉快而有意义,老先生认为,这就是生命的自由。
● 2.奴役的问题:热爱自由、承担责任●作为意向性的存在,反抗奴役,追求内在的和外在的自由是人的本性。
卢梭:“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但无时不在枷锁中”。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3.有限的问题:超越有限、追求永恒作为时间性的存在,人的存在是有限的存在。
不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由此导致了人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也是有限的。
● 4.孤独的问题:承受孤独、渴望亲密●作为独特性的存在,人总是孤独地以自己的方式或在这个世界上。
●为了克服这种无助感、寂寞感和恐惧感,人必须向别人开放,必须借助于自己的文化性和语言性与他人交往,从而获得亲密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电影《荒岛余生》●查克身为联邦快递的系统工程师,由于他是个超级工作狂,所以很少有时间陪女友凯莉,因此他们的关系出现危机。
在一次出差的旅程中,查克搭的小飞机失事,他被困在一座资源贫瘠的无人荒岛,当他失去现代生活的便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他的人生观反而逐渐有所转变,当他发现生活的压力顿时消失,便开始反思人生的目的,最后对于工作、感情,甚至生命本身都有全新的体会和领悟。
● 5.自我认同问题:模糊的自我、清晰的他人●作为一种意向性的存在,人总是在反复地提出一个问题——“我是谁?”或“我是什么?”;三、人的存在问题与教育●比较分析:生存的教育与存在的教育●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
这种怀疑使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无聊、空虚、寂寞和无意义感,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生的幸福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到作为“目的的人”;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
●教育关注人的存在问题的体现● 1.教育的对象观●在古代,人们认为作为教育对象的儿童,就是作为“成人雏形的儿童”或“小大人”的儿童,否认儿童有着独特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
●在现代,由于受儿童中心主义和心理主义的影响,人们认为作为教育对象的儿童就是作为“儿童”的儿童,强调整个教育工作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后现代,一切教育者不仅要意识到“作为儿童的儿童”,而且要意识到作为“人(类)”的儿童,也就是说,“儿童”和“我们”同样既分享着人类的尊严,又遭遇着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学生作为学生的问题:学习、发展学生作为人的问题:存在智慧。
学生对人的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学生对人的一般存在问题的讨论与思考;2.教师观●作为“神启”的教师●作为“官吏”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前两者教师将自己看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利益阶层的代表,第三者教师将自己看做是一种“专业人士”,这体现出了一种进步。
但三者都在意识中将自己“功能化”了,将自己看成是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功能的人,没有注意到教师也是“人”,并作为“人”而存在着。
●作为“人(类)”的教师●回到教师本来的和丰富的人性状态。
●由传统的蜡烛转变为火箭●要想把学生送得高,●教师自身的内存量要大;●要想把学生送得远,●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
● 3.师生关系●功能性或工具性关系。
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辅助完成预期社会或个体发展功能的多少或大小。
存在性或人文性关系。
师生关系之间首要的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下,师生之间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对话●存在问题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生的问题,而是一种内在于人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