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黄冈中学第二轮高考物理复习一之力学综合一

合集下载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7年春季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概诉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7年春季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概诉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7年春季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一、(40分)本题共10个小题,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选不全的得2分。

1、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M 的两个物体系在一根通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M 放在水平地板上,m 被悬在空中,若将M 沿水平地板向右缓慢移动少许后M 仍静止,则( )A .绳中张力变大B .M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C .M 所受的静摩擦力变大D .滑轮轴所受的压力变大2、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某种单色光子后,向外辐射了1ν、2ν、3ν三种频率的光子,且321ννν>>,则( ) A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3h ν B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2h ν C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1h ν D .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12()h νν+3、两束平行的单色光a 、b 射向长方形玻璃砖,光从上表面入射,恰好从下表面重叠射出,如图所示,比较两种单色光,则( )A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大B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C .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产生的条纹间距比b 光窄D .将a 、b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玻璃射向空气,若b 光能发生全反射,则a 光也一定能4、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23e ,d 夸克带电量13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5、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14014144106156241421414014615617A C e B B C He Be C C H B D C e N-→+→+→+→+....6、如图所示,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 时,可以发生光电A .示意图中a 端应是电源的正极B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光电管产生的电流放大,使铁芯M 磁化,将衔铁N 吸住C .若增大绿光的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会增大D .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路中仍有光电流7、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T b ,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 )22222211A ()B ()8411C ()D ()22a b a b a b a b g T T g T T g T T g T T ----....8、如图所示,用细绳AB 悬吊一质量为m 的物体,现在AB 中某一点O 处用力F 拉细绳,使细绳的AO 部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且保持平衡,适当调节F 的方向,可使F 最小而θ保持不变,则F 的最小值为( )A .mg sin θB .mg cos θC .mg tan θD .mg cot θ9、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黄冈中学初中物理竞赛力学综合试题一

黄冈中学初中物理竞赛力学综合试题一

黄冈中学初中物理力学综合试题(一)1.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0.5秒后落回到地板上。

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A、在P点前方1米处;B、在P点后方1米处;C、仍在P点处;D、无法判断。

2. 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30m/s,则该物体在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0m/sB.25m/sC.24m/sD.30m/s3.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为v甲=3m/s,v乙=0.2km/min,v丙=10km/h,这三个人的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为()A.v甲>v乙>v丙B.v乙>v甲>v丙C.v丙>v甲>v乙D.v甲>v丙>v乙4.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

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

“金牌”一昼夜(24h)行500里(1里=0.5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5.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峭壁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钟司机听到回音,已知声音速度为340米/秒,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米/秒。

6.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 、4千米B、6千米C、8千米D、10千米7.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千米/小时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有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毫米,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米,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厘米,那么爆光时间最多为()(A)11000秒,(B)1500秒,(C)1250秒,(D)1125秒。

2007届黄冈中学第二轮二 力学综合二

2007届黄冈中学第二轮二   力学综合二

力学综合二命题人:丰正东 审稿人:丰正东 校对人:丰正东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9到11页,第Ⅱ卷11至1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用长度为L 的铁丝绕成一个高度为H 的等螺距螺旋线圈,将它竖直地固定于水平桌面.穿在铁丝上的一珠子可沿此螺旋线圈无摩擦地下滑.这个小珠子从螺旋线圈最高点无初速滑到桌面经历的时间为()A .g H 2BCD2.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υ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滑块始终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 B .滑块未能滑出木板 C .滑块的质量m 大于木板的质量M D .在t 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3.一频率为540Hz 的汽笛以15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60m 的圆周作匀速圆周运动。

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 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

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A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540HzB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B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540HzC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C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540HzD .观察者接收到汽笛在D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540Hz4.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内有圆形轨道,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轨道做无摩擦的圆周运动,A 与C 两点分别是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 、D 两点是圆水平直径两端点。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2007级第一轮高考物理单元测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2007级第一轮高考物理单元测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2007级第一轮高考物理单元测试题牛顿运动定律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愿3分,共计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内.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同一物体所受到的力越大,它的速度越大B .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某力消失后,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不断增加C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保持静止.是由于物体所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D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娈化,是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分不开的2.人在沼泽地行走时容易下陷.下陷时 ( )A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 .人对沼泽地地面的箍力小于沼泽地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 .无法确定3.如图3—1所示,ad 、bd 、cd 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处释放(初速度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 所用的时间,则 ( )A .t 1<t 2<t 3B .t l >t 2>t 3C .t 3>t 1>t 2D .t l =t 2=t 34.如图3—2所示.在拉力F 作用下,A 和B 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此瞬时A 和B 的加速度为a 1、a 2.则( )A . 120a a ==B .22,0a a a == C. 12121212,m m a a a a m m m m ==++ D .1122,m a a a a m ==- 5. 一钢球在足够深的油槽中从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阻力随球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则钢球在下落过程中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 .先加速后匀速C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D .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6.如图3--3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 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 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图3-2 图3-3图3-1 a d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着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 1234,,,l l l l 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

黄冈中学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运动和力doc

黄冈中学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运动和力doc

专题一 运动和力【知识结构】【典型例题】例1、如图1—1所示,质量为m =5kg 的物体,置于一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体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 的力F 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 =10kg ,始终静止,取g =10m/s 2,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及支持力.图1—1黄冈中学:郑帆例2 、如图1—3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 和v A ,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P v ,设,S P A P v v v v <<,空气相对于地面没有流动.(1)若声源相继发出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t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确定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 ′.(2)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例3、假设有两个天体,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它们相距r ;其他天体离它们很远,可以认为这两个天体除相互吸引作用外,不受其他外力作用.这两个天体之所以能保持距离.............r .不变,完全是由于它们绕着共同“中心”(质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作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中心”O 位于两个天体的连线上,与两个天体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 (1)r 1、r 2各多大?(2)两天体绕质心O 转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各多大?例4、A 、B 两个小球由柔软的细线相连,线长l =6m ;将A 、B 球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 0=4.5m/s ,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先A 、后B )相隔时间△t =0.8s .(1)A 球抛出后经多少时间,细线刚好被拉直?(2)细线刚被拉直时,A 、B 球的水平位移(相对于抛出点)各多大?(取g =10m/s 2)例5、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 (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在细圆管中有两个直径略小于细圆管管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它们沿环形圆管(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方向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是v 0;设A 球通过最低点时B 球恰好通过最高点,此时两球作用于环形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 1、m 2、R 和v 0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v图1—3例6、有两架走时准确的摆钟,一架放在地面上,另一架放入探空火箭中.假若火箭以加速度a=8g竖直向上发射,在升高时h=64km时,发动机熄火而停止工作.试分析计算:火箭上升到最高点时,两架摆钟的读数差是多少?(不考虑g随高度的变化,取g=10m/s2)例7、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M=1kg的木板,木板上放着一个装有小马达的滑块,它们的质量m=0.1kg.马达转动时可以使细线卷在轴筒上,从而使滑块获得v0=0.1m/s的运动速度(如图1—6),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02.开始时我们用手抓住木板使它不动,开启小马达,让滑块以速度v0运动起来,当滑块与木板右端相距l =0.5m时立即放开木板.试描述下列两种不同情形中木板与滑块的运动情况,并计算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花的时间.图1—6(1)线的另一端拴在固定在桌面上的小柱上.如图(a).(2)线的另一端拴在固定在木板右端的小柱上.如图(b).线足够长,线保持与水平桌面平行,g=10m/s2.例8、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着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同时给A球以初速度v0,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度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在刚恢复到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0,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本题是2000年春季招生,北京、安徽地区试卷第24题)【跟踪练习】1、如图1—7所示,A 、B 两球完全相同,质量为m ,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位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 .tan mg kθ B .2tan mg k θC .(tan )2mg k θD .2tan()2mg kθ2、如图1—8所示,半径为R 、圆心为O 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 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1)将两个小圆环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θ=30°的位置上(如图),在两个小圆环间绳子的中点C 处,挂上一个质量M =的重物,使两个小圆环间的绳子水平,然后无初速释放重物M ,设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摩擦均可忽略,求重物M 下降的最大距离.(2)若不挂重物M ,小圆环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以忽略,问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时,系统可处于平衡状态?3、图1—9中的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图1—7图1—8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t =1.0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 =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中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图1—94、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图1—10(a )中仪器A 和B 通过电缆线连接,B 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 和B 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 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其波形.现固定装置B ,并将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 ,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 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1—10(b )中幅度较大的波形,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T 和△T 为已知量,另外还知道该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 0,根据所给信息求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图1—105、关于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的轨道面肯定通过地心B .卫星的运动速度肯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速度越小D .任何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周期的平方比都相等6、某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m ,其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已知它在近地点时距离地面高度为h 1,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在远地点时距离地面高度为h 2,速率为v 2,设地球半径为R ,则该卫星.(1)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过程中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2)在远地点运动的加速度a 2多大?AB(a )7、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A 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问: (1)抛出后小球到斜面的最大(垂直)距离多大? (2)小球落在斜面上B 点与A 点相距多远?8、滑雪者从A 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经一平台后水平飞离B 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1—12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1)滑雪者离开B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雪者从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9、如图1—13所示,悬挂在小车支架上的摆长为l 的摆,小车与摆球一起以速度v 0匀速向右运动.小车与矮墙相碰后立即停止(不弹回),则下列关于摆球上升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0v =H =l B.若0v =H =2lC .不论v 0多大,可以肯定H ≤22v g总是成立的D .上述说法都正确10、水平放置的木柱,横截面为边长等于a 的正四边形ABCD ;摆长l =4a 的摆,悬挂在A 点(如图1—14所示),开始时质量为m 的摆球处在与A 等高的P 点,这时摆线沿水平方向伸直;已知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7mg ;若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将摆球从........P .点抛出,为使摆.......球能始终沿圆弧运动,并最后击中...............A .点..求v 0的许可值范围(不计空气阻力).图1—11图1—12图1—13图1—1411、已知单摆a 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 完成6次全振动,两摆长之差为1.6m ,则两摆长a l 与b l 分别为( ) A . 2.5m,0.9m a b l l == B .0.9m, 2.5m a b l l == C . 2.4m, 4.0m a b l l == D . 4.0m, 2.4m a b l l ==1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传到P 点时开始计时,在t =4s 时,P 点恰好完成了6次全振动,而在同一直线上的Q 点完成了124次全振动,已知波长为113m 3.试求P 、Q 间的距离和波速各多大.13、如图1—15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 =8kg ,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6N .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1m/s 2,随即以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C .当小车加速度(向右)为0.75m/s 2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D .小车以1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8N14、如图1—16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率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而板的右端尚未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1)物体刚达板中点时板的位移.(2)若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是多少.图1—15v图1—1615、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 后拉力大小减为3F,该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17所示,求:(1)物体受到的拉力F 的大小;(2)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16、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 =0.8m 粗糙的水平面在B 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BC 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 点以v 0=3m/s 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 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AB 间的距离S =5m ,求:(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3)若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 点以v 1=5m/s 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 点时小滑块将做什么运动?并求出小滑块从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时间(取g =10m/s 2).专题一 运动和力参考答案/s8图1—17图1—18典型例题[例1] 解析: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受力分析如图1—2:由平衡条件有:cos30F f︒=sin30()N F M m g +︒=+由此解得f =()sin30135N N M m g F =+-︒=[例2] 解析: (1)设t 1、t 2为声源S 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12、t t ''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11()t t '-时间被观察者A 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22t t '-)时刻被观察者A 接收到,且 2121t t t t t t '''∆=-∆=-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S 、A 两点间的距离为L ,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的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所示,可得11112221()()()()P A P A S v t t L v t t v t t L v t t v t ''''-=+--=+--∆ 由以上各式解得P SP Avv t t v v -'∆=∆-(2)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T ,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的周期T′,P SP Av v T T v v -'=-.由此可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声波频率间的关系为P AP Sv v f f v v -'=-.[例3] 解答:根据题意作图1—4.对这两个天体而言,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212112m m Gm r rω= ①212222m m Gm r rω= ②以及12r r r += 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21121212;m m r r r r m m m m ==++.将r 1和r 2的表达式分别代①和②式, 可得ω=f图1—2t v t t 't vt 'S m 图1—4112222v r m v r m T ωωππω======[例4] 解答:(1)A 、B 两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 0,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可以肯定它们沿同一轨道运动. 作细线刚被拉直时刻A 、B 球位置示意图1—5. 根据题意可知:0 4.50.8 3.6(m) 4.8(m)x v t y ∆=∆=⨯=∆==设A 球运动时间为t ,则B 球运动时间为t -0.8,由于A 、B 球在竖直方向上均作自由落体运动,所以有2211(0.8)22y gt g t ∆=--. 由此解得t =1s . (2)细线刚被拉直时,A 、B 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004.5m (0.8)0.9m A B x v t x v t ===-=[例5] 解答:(1)A 球通过最低点时,作用于环形圆管的压力竖直向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0111v N m g m g-= ①由题意知,A 球通过最低点时,B 球恰好通过最高点,而且该时刻A 、B 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可见B 球作用于圆管的压力肯定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圆管对B 球的反作用力N 2竖直向下;假设B 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则B 球在该时刻的运动方程为2222v N m g m R+= ②由题意N 1=N 2 ③∴2210212m v m v m g m g R R+=-④ 对B 球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22202211222m v m v m gR =+ ⑤ 解得2204v v gR =- ⑥⑥式代入④式可得:21212(5)()0v m m g m m R++-=.[例6] 解答: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匀加速上升阶段和竖直上抛阶段.地面上的摆钟对两个阶段的计时为140(s)t == 1218320(s)at t t g=== 即总的读数(计时)为t =t 1+t 2=360(s ) 放在火箭中的摆钟也分两个阶段计时.xy图1—5第一阶段匀加速上升,a =8g ,钟摆周期112233T T '=== 其钟面指示时间113120s t t '== 第二阶段竖直上抛,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竖直向下,a =g ,完全失重,摆钟不“走”,计时20t '=.可见放在火箭中的摆钟总计时为12120s t t t '''=+=. 综上所述,火箭中的摆钟比地面上的摆钟读数少了240s t t t '∆=-=.[例7] 解答:在情形(1)中,滑块相对于桌面以速度v 0=0.1m/s 向右做匀速运动,放手后,木板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20.02m/s mga Mμ==经时间t ,木板的速度增大到v 0=0.1m/s ,05s v t a==. 在5s 内滑块相对于桌面向右的位移大小为S 1=v 0t =0.5m . 而木板向右相对于桌面的位移为2210.25m 2S at ==. 可见,滑块在木板上向右只滑行了S 1-S 2=0.25m ,即达到相对静止状态,随后,它们一起以共同速度v 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只要线足够长,桌上的柱子不阻挡它们运动,滑块就到不了木板的右端.在情形(2)中,滑块与木板组成一个系统,放手后滑块相树于木板的速度仍为v 0,滑块到达木板右端历时05s lt v '==.[例8] 解答:以m 表示球的质量,F 表示两球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l 表示两球间的原始距离.A 球作初速度为v 0的匀减速运动,B 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两球间距由l 先减小,到又恢复到l 的过程中,A 球的运动路程为l 1,B 球运动路程为l 2,间距恢复到l 时,A 球速度为v 1,B 球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有012mv mv mv =+ 由功能关系:A 球221011122Fl mv mv =- B 球:22212Fl mv = 根据题意可知l 1=l 2,由上三式可得22222220120220022()22v v v v v v v v v v =+=-+=-+得v 2=v 0、v 1=0 即两球交换速度.当两球速度相同时,两球间距最小,设两球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 , 则00(),2v mv m m v v =+= B 球的速度由02v v =增加到v 0花时间t 0,即00002vv v at at =+=+ 得02v a t =. 解二: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略)跟踪练习1.C 提示:利用平衡条件.2.(1)重物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sin )Mgh mg R θ= 解得h =.(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a .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b .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c .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d .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知,系统如能平衡,则小圆环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两侧α角的位置上(如图). 对于重物m ,受绳的拉力T 与重力mg 作用,有T =mg .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绳的拉力T ,竖直绳的拉力T ,大圆环的支持力N .两绳的拉力沿大圆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sin sin T T αα'=.得,90,45ααααα''=+=︒=︒而∴.3.设测速仪扫描速度为v ′,因P 1、P 2在标尺上对应间隔为30小格,所以3030v t'==∆格/s . 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P 1到接收P 1的反射信号n 1.从图B 上可以看出,测速仪扫描12小格,所以测速仪从发出信号P 1到接收其反射信号n 1所经历时间120.4s t v '=='. 汽车接收到P 1信号时与测速仪相距1168m 2t S v ==声. 同理,测速仪从发出信号P 2到接收到其反射信号n 2,测速仪扫描9小格,故所经历时间290.3s t v =='.汽车在接收到P 2信号时与测速仪相距2251m 2t S v ==声. 所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S =S 1-S 2=17m .从图B 可以看出,n 1与P 2之间有18小格,所以,测速仪从接收反射信号n 1到超声信号P 2的时间间隔3180.6s t v =='.所以汽车接收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230.95s 22t tt t ∆=++=. ∴汽车速度17.9Sv t∆==∆m/s . 4.从B 发出第一个超声波开始计时,经2T 被C 车接收.故C 车第一次接收超声波时与B 距离102TS v =. 第二个超声波从发出至接收,经T +△T 时间,C 车第二车接收超声波时距B 为202T TS v +∆=,C 车从接收第一个超声波到接收第二个超声波内前进S 2-S 1,接收第一个超声波时刻12Tt =,接收第二个超声波时刻为202T T t T +∆=+.所以接收第一和第二个超声波的时间间距为2102Tt t t T ∆∆=-=+. 故车速0021002222C v TTv S S v T T tT T ∆∆-===+∆∆+∆.车向右运动. 5.ACD6.(1)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出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动过程中,地球引力对卫星的功为22211122W mv mv =-. Tα'αα m 1mT(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1222112()()GM GM a a R h R h ==++ ∴21212()R h a a R h +=+ 7.(1)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将v 0与g 进行正交分解.0000cos ,sin sin ,cos x y x y v v v v g g g g θθθθ====-在x 方向,小球以0x v 为初速度作匀加速运动. 在y 方向,小球以0y v 为初速度,作类竖直上抛运动.当y 方向的速度为零时,小球离斜面最远,由运动学公式02220sin |2|2cos y y v v H g g θθ==.小球经时间t 上升到最大高度,由0y y v g t =得000sin tan cos g yv v v t g g gθθθ===.(2)02220000221sin 1sin 2(2)2cos sin 42cos 2cos ABx x v v Sv t g t v v g g θθθθθθ=+=+2202sin (1tan )v gθθ=+8.(1)设滑雪者质量为m ,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滑雪者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cos (cos )W mgS mg L S mgL μθμθμ=+-= ①由动能定理21()2mg H h mgL mvμ--= ② 离开B 点时的速度v③(2)设滑雪者离开B 点后落在台阶上2111122h gt S vt ==<可解得1S =④此时必须满足2H L h μ-< ⑤当2H L h μ->时,滑雪者直接落到地面上,222221,2h gt S v t ==, 可解得2S = 9.AC10.摆球先后以正方形的顶点为圆心,半径分别为R 1=4a ,R 2=3a ,R 3=2a ,R 4=a 为半径各作四分之一圆周的圆运动. 当摆球从P 点开始,沿半径R 1=4a 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v 1, 根据动量定理221011422mv mv mga -=① 当摆球开始以v 1绕B 点以半径R 2=3a 作圆周运动时,摆线拉力最大,为T max =7mg ,这时摆球的运动方程为21max 3mv T mg a-= ② y由此求得v 0的最大许可值为0v当摆球绕C 点以半径R 3=2a 运动到最高点时,为确保沿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3v由动能定理223001122mv mv mga v -=-=得0v 11.B12.由题意知,周期为42s 63T ==.波速40320m/s 23v T λ===.P 、Q 两点距离相差9(6)4-次全振动所需时间即9235(6)4s.4322t ∆=-⨯=-= ∴50m PQ v t =∆=.13.ABC 开始时小车上的物体受弹簧水平向右的拉力为6N ,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也为6N ,合力为零.沿水平向右方向对小车施加以作用力,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车上的物体沿水平向右方向上的合力(F =ma )逐渐增大到8N 后恒定.在此过程中向左的静摩擦力先减小,改变方向后逐渐增大到(向右的)2N 而保持恒定;弹簧的拉力(大小、方向)始终没有变,物体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小车上的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向右的加速度由弹簧的拉力提供:260.75m/s 8T a m ===.14.(1)设物体与板的位移分别为S 物、S 板,则由题意有2LS S -=物板 ① 212S S vt a t =物板板∶∶ ② 解得:,2LS L S ==物板.(2)由22112,,mgMv v a S a M mgLμμ===板板板得.212,21,,2,(),2S S L S S S L S L mg M m g Ma v a S μμ''''''-===='''-+==物板物板板物板板板∶∶得由得222()Mv M m gL μ=+,故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22()Mv M m gLμ+≥.15.在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210.8m/s va t∆==∆(正向) 在10~14s 内,物体的加速度222m/s va t∆==∆ (反向) 由牛顿第二定律1F mg ma μ-= ① 23Fmg ma μ-=- ② 由此解得F =8.4Nμ=0.3416.(1)依题意得1B v =0,设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ma μ==,由运动学公式202v gS μ=,解得0.09μ=.(2)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间为t 1,由01110, 3.3s 23v S t t ===得.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2120.8s 4.1s t t t t ===+=∴(3)若滑块在A 点速度为v 1=5m/s ,则运动到B 点的速度4m/s B v .即运动到B 点后,小滑块将做平抛运动.假设小滑块不会落到斜面上,则经过30.4s t =落到水平面上, 则水平位移3 1.67m tan30B hx v t ==>︒.所以假设正确,即小滑块从A 点运动到地面所需时间为312 1.5s BSt t v v '=+=+.。

2007届高考物理专题一 “运动和力”综合测试.doc

2007届高考物理专题一 “运动和力”综合测试.doc

2007届高考物理专题一 “运动和力”综合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ABD 2.C 3.C 4.C 5.C 6.AD 7.C 8.C 9.A 10.AD 二、实验:11. 因为第一段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第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s m T s v /225.01.0105.22311=⨯==-(2)用逐差法求“:22322123456/76.0/101.09)5.225.305.37()5.455.525.60(33s m s m T s s s s s s a =⨯⨯++-++=⨯---++=-12.(1)斜面长度L ,斜面高度h ,木块下滑时间t ;斜面对应的底边长d 。

(2)dgt L d h 222- (3)多次实验测量求平均值。

实验已经限定了木块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cos sin g g a μθ-=,从而θθμcos tan g a-=,只要测出夹角和加速度即可。

题给器材只能测量长度和时间,根据:L h d h ==θθcos ,tan 。

且22tLa =,可知,只要测量出斜面长度L 、斜面高度h 、木块下滑的时间t ,斜面对应的底边长d ,即可求出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是dgt L d h 222-=μ。

实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是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故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13.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 ,则有222L h x =+ ①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 ,可得222(2))x h +=②解①②得3L h =. 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221gt h =③又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g R MmG=2④式中锄为小球的质量,联立上述各式,解得M=22332Gt LR14.对于平台上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①得即g g g m mg mg g mma mg N 94',2'18172'==-==-而设此时火箭处于高度h 处,则有2)('h R GMmmg += ② 又由黄金代换2RGMg =③解①②③得2R h =15.设杠铃到口处时速度为v ,ab 段高度为h 1,设ca 全程所用时间为t ,ba 段用时为t 1,则对全程有:s m t h v h t v /5.18.06.0222=⨯===可得。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I物理试题评析黄干生(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黄冈438000)1总体评价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I物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试卷结构合理,题型、题量与赋分均与过去保持相对稳定.与2006年同类试卷相比,考生的平均得分率下降,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上升.试题的外观和内涵都有所刷新,或巧设问题情境、或用活知识和规律、或放眼于科技前沿,或联系生活实际,无论哪道试题,都立足于高中物理课本知识,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稳中有改、改中有进、大胆创新、答案准确”的特点. 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命题原则,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的命题要求.突出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 是一份构思新颖、设问巧妙、致力挖掘物理内涵、体现物理学思维特点、突出选拔功能、具有较高区分度,有利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与高校学习衔接紧密的好试题.2试题特点理综卷I物理试题突出了学科主干、突出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能力要求,对学生的素质考查全面、对学科能力定位恰当,对中学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整套试题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核”五个部分都有命题点,力学占51.7%,电学占33.3%,其它占18%,试题考查范围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考查内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试题内容覆盖了高中教材二十三章的二十章,考查的知识面较宽,能力要求突出;试题情景新而不怪,题面观感熟而不旧,求解过程活而不难,运算量大而不繁.命题紧扣了考试大纲,遵循了命题要求.物理试题凸现出以下一些特点.3.1注重能力考查,突出学科内综合理综卷I物理试题特别注重能力考查,所考试题中有10道试题考查了II级要求,2道试题考查了I级要求,I、II级要求考查比例为2:10. 命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近40个.由于受题量的限制,所以每道试题都融合了多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考查单个知识点的试题.3.2题型题量稳定,考查方法多变与2005、2006年一样,2007年物理试题的总题量为12题(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4道),其中实验题1大1小共2道小题;3道计算题中有2道力学题(1道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题、1道涉及碰撞、动量与能量的问题);1道电学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可以说,同三年来的题型题量一样,十分稳定.但试题的落点、考查方法却在不断变化.如在选择题中的有关“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考查中,05年I卷考的是利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求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07年卷I考的是利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求宜居行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在振动和波部分,05年卷I考查了求解“做简谐振动的质元振动的时间”,06年卷I考的是“共振”知识,07年卷I则考查了“由振动图象求波动图象”;在非选择题中,05年卷I第24题涉及的是“弹力、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等考点,解答中突出考查对物理过程的分析;06年卷I第24题为以实际运输工具中的传送带为情景突出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综合应用;07年卷I 第24题涉及的考点则是“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等,解答中突出了数学(数列求和的运算)能力要求;06年卷I第25题,考查的是单个带电小球在电场、重力场中的往复运动规律,而07年卷I第25题则考的是大量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范围确定.3.3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模型新颖试题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尤其是从体育运动项目中寻找力学模型、挖掘题眼,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既考查了能力,又使试题不落俗套.第23题:(题略,详见中国物理教育网,下同)本题以接力赛中的交接棒为题材,设置了一道学生十分熟悉的比赛场景.剥去场景外观,试题描述了两种运动形式,一是运动员甲的一段匀速直线运动,设其运动位移为S 1;二是运动员乙在接力区内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 ,乙完成交接棒时,其发生的位移为S 2,紧接着画出相应的图示如图,设乙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就不难找出如下规律和数据:a V t = ①, 2221at S = ②, Vt S =1 ③, 201S S S +=④, 022S V a = ⑤ aV S 222= ⑥ a =3m/s 2 ⑦ m S L 5.62=- ⑧ 解答本题的方法还有平均速度法、作图法、相对运动法等多种方法,这种题材考生虽然很熟悉,但要真正弄清题中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近年来多次出现过以体育运动项目为题材的试题,这些试题虽然所描述的物理模型各不相同,但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将题中的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条件灵活求解,这就告诫我们应引导学生远离死记硬背,关注物理与实验联系.3.4注重规律运用,突出潜能考查2007年的计算题命题,多以物理事件为具体对象、设置问题清晰,虽情景直观、但过程复杂,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找出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进行求解.力学中的计算题注重考查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应用.如,第24题:(题略)本题突出考查了发生弹性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掌握和运用,强调了数列求和的运算.运算量较大,数学要求较高.仔细观察会发现,绝缘球每次碰撞都要减少部分机械能,根据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能守恒,将结论的限定条件分别转化为速度、高度、动能和重力势能与三角函数关系等条件来分析.要使绝缘球经过多次碰撞后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小于45°,则绝缘球碰撞后的速度应该小于某个值;或碰撞后上升的高度应小于某个值;或者碰撞后的动能小于某个值…….这样就可将分析角度的条件转化为分析速度、高度、能量等这些我们熟悉的物理量.如:(1)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速度应满足: 由21(145)2t mv mgl com =-︒,知t v = 00()(0.9)n n n M m v v v m M-==+123123n v v v ====当、、时,330.7,tn v v l =〈=只有当时, 故知n =3 (2)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动能应满足:(145)0.3kt E mgl com mgl =-︒=第n 次碰撞后的动能与碰前动能的关系为:()222001191()0.812119nn n kn k M m E m v E m M --⎛⎫=== ⎪++⎝⎭ 231020301230.81(0.81)(0.81)k k k k k k n E E E E E E ===当=、、时,其对应动能分别为、、 只有330.2650.3kt k kt n E E mgl E mgl =〈=当=时,与比较,. 故知n =3(3) 偏离方向为450的临界高度应满足:由0(1cos45)Pn E mgl =-,知0(1cos45)0.3t h l l =-=211(0.81)22n n n m M h l l m M -⎛⎫== ⎪+⎝⎭ 231231111230.81(0.81)(0.81)222n h l h l h l =⨯==当=、、时,、、 只有3313(0.81)0.2650.32n h l l l =⨯=〈当=时,. 故知n =3该题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广阔,入题途径繁多.其重点是要认真仔细分析题中限定的条件,放大思维的空间,找出解题途径;列出第n 次碰撞过程后绝缘球的或速度、或动能、或重力势能、或高度的通式是关键.本题既考查了对物理条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运动学、能量和数学中的幂函数等众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3.5重视图象功能,考查思维能力2007年全国理综I 物理试题特别强调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分析、表达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全国理综卷I 涉及到有图象和要用到图象的题有第15、17、18、19、20、21、23、25等8题,分值达73分.第15、19、20题是利用图象表述物理概念及不同物理量间的关系,第17、18、21题是利用图象反映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第23、25题则是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前提下画出图形、图象,然后根据所画出的图形找出解题的途径,要求考生要具有综合运用图象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第18题:(题略)这道题在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时,可将题中F mg-t 图象变换成v-t 图象,用v-t 图象法,直接得出正确答案C 的结论.也可以将F mg-t 图象转换成F 合—t 图象,然后根据冲量的定义I=Ft,在F 合-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的大小,横轴上方面积表示的冲量为正方向,下方面积表示的冲量为负方向.由下面的四幅图象知图C 所示冲量最大,该情况下动量的改变量也大,即3s 末的速率最大,正确答案为C.用图象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常用的工具,充分利用图象给予的信息、条件、功能,寻找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物理教学中加强图像教学,能促使学生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

2007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7年全国高考卷2物理试题及答案(精编清晰)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答案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对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体积缓慢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 、在压强不断增大有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D 、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解析: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气体对外界做功,A 正确;根据TPV=常数,P 增大时,V 不一定变化,B 错;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可能向外界放热,根据ΔU =W +Q 可知,内能不一定增大,C 错误;Q =0的过程中,不能排除做功,D 错误。

15、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在x =0与x =1cm 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

由此可以得出A 、波长一定是4cmB 、波的周期一定是4sC 、波的振幅一定是2cmD 、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解析:根据振动图象两个最大值的横坐标之差为振动周期,则T =4s ,B 选项正确;从图象纵坐标可看出振幅A =2cm ,C 选项正确;根据题中所给的振动图象可得如果波从0到1传播,则43T nT t +=,如果波从1到0传播,则4T nT t +=,根据tl=λ可计算出波速和波长可能是1cm/s 和4cm (波从1到0传播,n =0),A 、D 错误。

16、如图所示,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41圆周轨道,圆心O 在S 的正上方。

在O 、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 的有物块a 和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

以下说法0 1 234 5-1 -2-3 -4 t/sy/cm2 1 -2-1QO PS正确的是A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B 、a 与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C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D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解析:a 与b 运动的时间取决于竖直分速度,a 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为g ,b 做变速圆周运动,其竖直加速度由g 减小到0,可知ta <t b ,所以a 比b 先到达S ;根据机械能守恒得知,a 、b 到达S 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动量mv 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 选项正确。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ppt课件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物理部分ppt课件
12
06计算题部分 16+19+20分
13
23.(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 光滑有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 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 开始下滑,然后沿 圆形轨道运动。要 求物块能通过圆形 轨道最高点,且在 该最高点与轨道间 的压力不能超过5mg (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 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14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断开S1 和S2,将R调到最大;②合上S1调节R使 AA 满偏;③合上 S2,调节R1使 AA 半偏,此时可以认为 AA 的内阻rg=R1, 试问:
(ⅰ)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 ① ;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 ② ; 电源E应该选择 ③ 。 (ⅱ)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rg的真实值相比 ④ 。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4.(19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 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 “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 照射(轰击)氢和氨(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 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 氨核和氦核的质量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 “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 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 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氦发生弹性正 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 “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 单位u表示,1u等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 一。取氢核和氦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15
3
16.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 的1/4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S和P两 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 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 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 a比b先到达S, 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 b比a先到达S, 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黄冈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力学部分一网上绝对没有

黄冈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力学部分一网上绝对没有

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能整合】一、解析法1、常用公式(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v 0+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x v t a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2202ax v v =-(4)位移与平均速度的关系:02v v x t += (5)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s =aT 2(6)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22t v v v v +==(7)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的关系:2x v =2、公式理解(1)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是普遍适用的。

(2)各公式都是矢量关系式。

应用时应先选定正方向,已知矢量贯入符号,未知矢量符号内含由公式求解。

(3)各公式都是过程关系式。

应用时应明确过程特点(运动性质)、初末状态及已知量和未知量。

3、公式选用一般来说,公式的选择取决于过程特点和已知量、未知量。

在x 、v 0、v 、a 、t 五个量中,基本公式和导出公式都只涉及四个量,因此,题目不涉及哪个物理量,就应选用缺该物理量的公式求解。

如:求某过程中的位移x : 方法一:若不涉及末速度,就应选择公式2012x v t at =+求解。

方法二:若不涉及时间,就应选择公式v 2-v 02=2ax 求解。

方法三:若不涉及加速度,就应选择公式02v v x t +=求解。

4、运用技巧(1)逆向思维的运用 由公式2012x v t at =+和v =v 0+at 消去v 0可得:212x vt at =-,比较2012x v t at =+和212x vt at =-可知,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v 、末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运用这种逆向思维方法解题有时比较简捷。

(2)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物体受摩擦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随即停下,要求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应先求出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从而判断汽车是否已停止运动。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物理试题和参考答案 Word版 全国通用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物理试题和参考答案 Word版 全国通用

湖北省黄冈市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物理试题g取10N/kg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校舍遭遇雷电的袭击,7名小学生因雷击死亡,44名学生受伤。

关于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雷电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B.雷电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波,但不会影响电器的正常工作C.雷电电流、电压都很小,托持续时间也很短D.在野外,雷雨发生时,可以到大树下躲雨3.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4.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开啤酒瓶盖的开瓶器B.剥核桃壳的核桃钳C.钩鱼者手中的鱼杆D.撬钉子的钉锤5.学习了电和磁的知识后,同学们发表议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B.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C.其它条件相同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D.一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图A B CD第1题图A .固定电话的听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B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移动电话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D .用电子邮件可以传输文字、声音文件,但不能传输图像文件7.关于汽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总是有害的B .紧急刹车时,摩擦力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轮胎的形状C .汽车沿直线匀速上坡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 .废旧轮胎没有回收价值,可以直接烧掉8.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D .0℃的冰没有内能9.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B .乙种方法更省力C .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D .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10.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200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热、光、原子物理高中物理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组成,其中从内容和高考分值来看,力学和电磁学分别占40%左右,而热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共占约20%,并且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综合性小,难度不大,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着重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识记、理解能力。

1、分子动理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和气体的压强是热学的重点内容。

在分子动理论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和微观物理量(分子的体积、质量)的桥梁,在与分子有关的计算中,应建立分子的物理模型,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突破点,运用数学工具综合解决问题。

要透彻地理解内能的概念,牢固竖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定性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

2、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

几何光学以光的直线传播为基础,主要讨论了光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中平面镜成像、棱镜的色散作用、折射率的概念、全反射现象、光路作图是重点。

物理光学是按照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展开的,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光电效应现象,了解牛顿支持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及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物理光学这部分内容应特别注意认真观察实验事实,经过抽象思维,理解现象的本质。

3、原子物理虽然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它和力学、电学、光学及热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与化学、生物、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的结合,因此所命题目题型新颖,综合性强,是目前理科综合考试的命题热点。

重点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的衰变、核能及核反应方程,其中核反应方程、原子的能级、质能方程等命题率较高,对物理学史、著名实验和重要的物理学理论也时有出现。

一、选择题1、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推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B 、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 、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D 、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考点剖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2007届第二轮一力学综合一

2007届第二轮一力学综合一

力学综合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到2页,第Ⅱ卷3至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体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 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 A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 .轻绳上的拉力一定变小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2.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光滑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2所示。

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 1=2.4R 和L 2=2.5R ,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 1∶m 2为(不计球的大小)( )A .24∶1B .25∶1C .24∶25D .25∶243.如图3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三角架质量为M ,它用两质量不计的弹簧连接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当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为mg 时,小球加速度的方向与大小分别是( ) A .向上,Mg /m B .向下,Mg /m C .向下,g D .向下,(M +m )g /m 4.如图4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其速度为2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v 1<v 2,则21v v '=B .若v 1>v 2,则22v v '=C .不管v 2多大,总有22v v '=D .若v 1=v 2,才有21v v '=5.物体A 、B 、C 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 、mB 、mC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B μ、C μ,用水平拉力F 分别拉物体A 、B 、C ,所得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5中的A 、B 、C 所示,其中A 、B 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A =m B ,A B μμ< B .m B >m C ,B C μμ> C .m B >m C ,B C μμ=D .m A <m C ,A C μμ<6.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A .已知地球的半径R 地和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和周期T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和线速度vD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7.如图6为健身用的“跑步机”,质量为m 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传送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传送带,传送带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恒力F f ,使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向右运动,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脚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是传送带运动的阻力B .人对传送带不做功C .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gvD .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F f v 8.如图7所示,物体A 与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B 与地面间无摩擦,B 的长度为L . 当B 向左运动时,A 从左向右滑过B 的过程中,A 克服摩擦力做功W 1,产生热量Q 1;当B 向右运动时,A 从左向右滑过B 的过程中,A 克服摩擦力做功W 2,产生热量Q 2,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W 2=W 1 ②W 2>W 1 ③Q 1=Q 2=FL ④Q 2>Q 1>FL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9.如图8,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

湖北省黄冈中学第二轮高三物理测试题人教版

湖北省黄冈中学第二轮高三物理测试题人教版

湖北省黄冈中学第二轮高三物理测试题人教版一、此题共10 小题,每题 3 分,合计 3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填入后边括号内。

1.对于电场和磁场的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荷放入电场中某地区内的随意地点,电荷遇到的电场力都同样,则该地区内的电场不必定是匀强电场B.放人电场中某地点的电荷遇到的电场力不为零,则该地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不为零C.电荷在磁场中某地点遇到的磁场力为零,则该地点的磁感觉强度必定为零D.一小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某地点遇到的磁场力为零,则该地点的磁感觉强度必定为零2.如下图,在纸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带正电的小球( 重力不计 ) 在一恒力 F 的作用下沿图中虚线由点 A 至点 B做匀速运动.已知力 F 和 AB间夹角为θ,点A、B 间距离为 d,小球带量电荷为q,则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F cosθ/ q② 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 Fd cos θ/q③带电小球由点 A 运动至点 B过程中电势能增添了Fd cosθ④若带电小球由点B向点 A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F 一定反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由中国供给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它曾由航天飞机携带升空,安装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主要使命之一是探究宇宙中的反物质.所谓反物质即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电性相反,比如反质子为1α 粒子和反α 粒-1 H.倘若使一束质子、反质子、子构成的射线经过OO'进入匀强磁场B2而形成的 4 条径迹,如图所示则()A.1, 2 是反粒子的径迹B. 3、4 是反粒子的径迹C.2 为α粒子径迹D. 4 为反α粒子径迹4.如下图,全部图中的坐标原点O都表示一半径为R的带正电的实心金属球的球心地点;纵坐标表示带电球体产生的电场场强或电势的大小,电势的零点取在无穷远处;横坐标r表示距球心的距离;坐标平面上的曲线表示该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盛小或电势大小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 (1) 纵坐标表示场强,图(2) 纵坐标表示电势B.图 (2) 纵坐标表示场强,图(3) 纵坐标表示电势C.图 (3) 纵坐标表示场强,图(4) 纵坐标表示电势D.图 (4) 纵坐标表示场强,图(1) 纵坐标表示电势5.如下图,O点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由开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 q,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它与以 O点为圆心、 R为半径的圆(图中实线表示 ) 订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水平线上,∠BOC=30°,A距OC的竖直高度为 h,若小球经过 B 点的速度为 v,则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①小球经过 C点的速度大小是2gh②小球经过 C点的速度大小是v2gR③小球由 A到 C电场力做功是mgh 1 mv22④小球由 A到 C电场力做功是mg(hR) 1 mv222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6.运动电荷在磁场中遇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这一点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物理部分)14.据报道,最近有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B 易A.0.5 B.2 C.3.2 D.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

在下列4t=0.15s时波形的图是A 中B16.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

a态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

气体从a态变化到b持不变。

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与b态相比,a较多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AC 中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C 中A.r B.1.5r C.2r D.2.5r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A B C D.12、v34大的是 C 难A.v1B.v2C.v3D.v4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

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

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Δn 和E的可能值为AD 难A.Δn=1,13.22eV<E<13.32 eVB.Δn=2,13.22eV<E<13.32 eVC.Δn=1,12.75eV<E<13.06 eVD.Δn=2,12.75eV<E<13.06 eV20.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理科综合第二轮专题训练试卷一.doc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考理科综合第二轮专题训练试卷一.doc

湖北省黄冈中学XX届高考理科综合第二轮专题训练试卷一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二卷两局部,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N—
14 Cu—64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以下条件中不需要的是 (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C.离体状态
D.导入指示基因
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以下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3。

图1—1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4.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体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B.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完整的试卷内容,请下载:
电信线路下载:
网通线路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综合一命题人:张再良 审稿人:余楚东 校对人:张再良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到2页,第Ⅱ卷3至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体P 、Q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 悬于空中,Q 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 推Q 时,P 、Q 仍静止不动,则( ) A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 .Q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 .轻绳上的拉力一定变小D .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2.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光滑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2所示。

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 1=2.4R 和L 2=2.5R ,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 1∶m 2为(不计球的大小)( )A .24∶1B .25∶1C .24∶25D .25∶243.如图3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三角架质量为M ,它用两质量不计的弹簧连接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当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为mg 时,小球加速度的方向与大小分别是( ) A .向上,Mg /m B .向下,Mg /m C .向下,g D .向下,(M +m )g /m 4.如图4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其速度为2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v 1<v 2,则21v v '=B .若v 1>v 2,则22v v '=C .不管v 2多大,总有22v v '=D .若v 1=v 2,才有21v v '=5.物体A 、B 、C 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 μ、B μ、C μ,用水平拉力F 分别拉物体A 、B 、C ,所得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5中的A 、B 、C 所示,其中A 、B 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A =m B ,A B μμ< B .m B >m C ,B C μμ> C .m B >m C ,B C μμ=D .m A <m C ,A C μμ<6.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A .已知地球的半径R 地和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和周期T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和线速度vD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7.如图6为健身用的“跑步机”,质量为m 的运动员踩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静止传送带上,运动员用力向后蹬传送带,传送带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恒力F f ,使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向右运动,则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脚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是传送带运动的阻力B .人对传送带不做功C .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gvD .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F f v 8.如图7所示,物体A 与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B 与地面间无摩擦,B 的长度为L . 当B 向左运动时,A 从左向右滑过B 的过程中,A 克服摩擦力做功W 1,产生热量Q 1;当B 向右运动时,A 从左向右滑过B 的过程中,A 克服摩擦力做功W 2,产生热量Q 2,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W 2=W 1 ②W 2>W 1 ③Q 1=Q 2=FL ④Q 2>Q 1>FL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9.如图8,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波长可能是8mC .周期可能是0.5sD .波速一定是24m/s10.甲、乙两站相距s ,火车正常行驶时从甲站开往乙站需时间t ,现在得知需要在途中临时停车,为了能按原时间准点到达乙站,现使火车以v 0的速度由甲地出发,中途停车后,又立即加速到v 0,设从减速到加速的总时间为t 0,则火车行驶速度v 0是( )A .0s t t +B .0s t t -C .02s t t +D .022s t t -第Ⅱ卷(共8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5页,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5+9+6=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

)11.一同学根据螺旋测微器的工作原理自制了一个螺旋测微器:螺栓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的圆周做得比较大,将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

他用该自制的螺旋测微器测量一个小球的直径,如图9所示,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_mm。

12.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0所示。

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除了两个金属球、轻弹簧、细线、重锤线、白纸、复写纸外,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6.0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0kg,打下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11所示,单位是cm,取9.8m/s2,O、A 之间有几个计数点未画出。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物下落的速度v B=________。

=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2)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正=___________。

∆E正三、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解答过程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终极速度v1。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5.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两名宇航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神舟六号”飞船的起飞质量为m=479t,发射t=12s后竖直上升s=211m。

“神舟六号”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为200km、远地点350km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离地面为343km的圆形轨道上,求:(1)假设“神舟六号”飞船在前12s内做的是竖直向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不考虑质量的变化,求在此过程中火箭的推力。

(2)“神舟六号”进入圆形轨道运动后,其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为多少?(地球半径为R=6.4×103km,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10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6.如图12所示,质量为M=4kg的木板长L=1.4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上端右侧静置一个质量μ=今用一水平力F=28N向右拉木板,要使小为m=1kg的小滑块,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滑块从木板上掉下来,则此力作用时间至少要多久?()g=10m/s2)17.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接的质量均为2kg的两物体都以6m/s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

质量为4kg的物体C静止在前方,如图13所示,B与C发生相碰后合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求:(1)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多少?(2)此时的速度是多少?α=︒,以v=2m/s的速度匀速转动,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l=7m,将物块(可看18.传送带的倾角37μ=。

求:作质点)轻放于传送带底端,物块质量m=10kg,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8(1)传送带将物块运送至顶端所用时间是多少?(2)此过程传送带对物块做了多少功?(3)电动机因传送物块做了多少功?(g=10m/s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AB5.AD6.BCD7.D8.D9.B 10.D 二、实验题11.3.715(或3.7150)12.(1)天平、刻度尺 (2)两球的质量m 1、m 2和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 1、s 2 (3)m 1s 1=m 2s 2 13.(1)0.98m/s (2)0.49J 0.48J 三、计算题14.解:雨滴下落时受两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空气阻力,方向竖直向上。

当雨滴达到终极速度v T 后,加速度为零,二力平衡,用m 表示雨滴质量,有mg -krv T =0 ①343m r πρ=②由①②得终极速度2T 43r gv kπρ=,代入数值得T 1.2m /s v =15.解:(1)由212s at =得22sa t=由F -mg =ma 得622610N s F m g t ⎛⎫=+=⨯ ⎪⎝⎭(2)由2224Mm G m r r Tπ=及GM =gR 2得3510s.T =⨯ 16.解:撤去F 的前后,木板与滑块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设F 作用时间为t ,滑块在撤去F 后再运动时间t '刚好从木板的左边掉下来,则F 的作用时间t 最短。

对滑块,1f mg ma μ==,解得1.a g μ=2111()/2s s a t t ''+=+v 1=a 1(t +t ')对木板,开始时2F f Ma -=,解得2()/a F mg M μ=-22222/2,s a t v a t ==撤去F 后,2/a mg M μ'=2222222/2s v t a t v v a t ''''=-'''=-结合两物体的关系又可列得约束方程11v v '= 1122s s L s s ''++=+ 解得:t =1s ,0.4s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