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合集下载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刑法、劳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为罪犯重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提供可靠的支撑。

因此,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监狱开始尝试使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以期提高其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关于“德治先于刑治”的道理被广泛应用于改造罪犯的实践中。

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刑罚之前,确保监管机构不仅是一种恢复法律秩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应该有助于塑造道德品质,实现法律目标。

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有很多案例证明了只有刑罚,而缺少道德教育或文化熏陶,罪犯追求的往往仅仅是那些有形的自由,而精神、心理上的自由并没有得到解放。

同时,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注重的还是罪犯诚实守信、真诚改过、付诸行动的品质,而非仅仅是“口惠而不实”。

这进一步加强了罪犯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回归社会后,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另一大价值所在。

除此之外,监狱并没有削减对罪犯的惩罚,建立规矩秩序,规范的生活状态,是良好自由的代替品,可以陶冶罪犯的修养和脾性。

监狱既需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也需给予他们工作上的帮助,从劳动中收获自信和自尊,以回归社会的姿态面对生活。

基于上述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改造措施,也是现阶段司法工作的有效补充。

实践中采用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道德教育和刑罚教育并重,唯有这两种教育方式同时给予罪犯,才能够实现惩罚与教化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罪犯的潜力。

尽管传统文化教育在实际教育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需要认真对待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机构结构的优化,以改善教育质量。

面对罪犯的改造离不开多部门的支持,司法、教育和文化部门应当在改造罪犯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形成互相支持、有机协同、多维合一的工作体系。

总之,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个有益、有意义的工作,虽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将成为一项全面、系统,而且有力的司法改革措施。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监狱法治稳定和谐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监狱法治稳定和谐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监狱法治稳定和谐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都有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相关。

作为国家政权机关之一的监狱,它的发生、发展都是沿着国家、法律等现象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进行的,都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

因此,监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势所必然。

中国传统文化对新中国监狱制度、改造罪犯实践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文化、和谐文化、道德修养文化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对打造当代中国监狱文化具有实践价值。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监狱文化有机融合,促进监狱法治、稳定、和谐。

一、传统文化对新中国监狱工作的积极作用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对主客观认识的知识结晶。

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往往能超越历史的时空界限,成为一种文明集累,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流派众多的先秦古典文化中,尤以儒、释(佛)、道文化为剧。

儒、释、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石,是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

儒释道文化共同关注人的道德修养、道德完善和社会安乐;倡导仁爱之心、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念和惩恶扬善的道德;儒、释、道文化主张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建立和维护纯正的社会道德风气,共同起着安定社会、维护社会的作用。

特别是以儒家道德思想体系为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而成,并世代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其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成为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唤起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全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前进。

传统文化以无形巨大力量,深深地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犹如璀璨群星照耀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星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罪犯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

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

而我们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剂良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监狱思想教育的创新然而,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的范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目前仍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而不是整个中国罪犯思想教育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还存有疑虑,各个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系统、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1〕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佛教文化在监狱教育中的实践
因果报应
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可以让罪犯 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后果,从
而心生悔意,积极改造。
内心净化
佛教修行方法如念佛、禅修等, 有助于罪犯平静情绪、净化心灵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慈悲为怀
佛教教导众生慈悲为怀,罪犯通 过学习佛教文化,可以激发对他 人的同情和关爱,减少再犯的可
能性。
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
03
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出狱后能够积
极投身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降低再犯罪风险。
04
对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 育的思考
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限性
文化背景限制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受特定文化背景限制,可能无法对所 有罪犯产生深刻影响。
降低再犯率
通过有效的教育改造,可以降低 罪犯出狱后的再犯率,从而维护 社会稳定和安全。
传统文化在监狱教育中的作用
01
02
03
价值观引导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仁爱、 忠诚、礼敬等理念,可以 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改正错误观念。
道德教化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 故事案例,可以作为监狱 教育的教材,对罪犯进行 道德教化。
学会尊重与合作
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和谐”、“仁爱”等价值观 ,有助于罪犯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改善 人际关系。
罪犯再犯罪率的降低
增强法律意识
01
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法治教育,使罪犯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
重性和法律威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提升道德水平
02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罪犯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能够在出狱后自
互补优势,提升效果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当全面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综合行刑工作的源动力和奋斗目标的时候,其积极推动着监狱机关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等多方面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海南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开创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造领域,并积极地在基层监狱单位试点实施,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效。

笔者作为海南省监狱系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班学员,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此新的教育模式亦深入思考。

凤凰涅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兴盛、失落、复兴,一代代国人在继承、引进、发掘、反思、创造的道路上披荆斩苈,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大放异彩,在注入时代因素后体现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道德的审视和重塑亦迫不及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入对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狱内在押犯道德缺陷分析加强罪犯德行教育,必先对在押犯的道德状态进行调查、分类与分析,根据实践调查,将罪犯道德缺陷略分如下:1、家庭观念普遍淡薄,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正确的培养,叛逆情绪严重,对家庭成员缺乏“孝”,伦理肤浅,严重者无视尊长,角色倒置,并从家庭角色义务淡薄演化为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义务丧失。

2、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标准以自我为核心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为狂妄、自大、自负、自私自利目视无人,视法律为儿戏。

3、重物资享受,轻精神修养,价值评价严重扭曲,崇拜“金钱万能”,为积敛财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消费荒淫挥霍,形成恶性循环。

4、文化水平低带来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大部分罪犯文化水平处于高中以下,在不好的生存环境影响下形成目光短浅,轻信流言,盲动性大,不分是非唯利是从,身陷低级犯罪低层。

5、自身意志力薄弱,在善恶之分上经不住诱惑,导致犯罪,突出的表现在职务犯罪类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具有强烈的正能量。

罪犯常常因为思想境界低下、道德观念淡薄等问题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通过深入学习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确道路,使其逐渐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罪犯的改造,不仅仅是对其犯罪行为的制止,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灵和思想的重新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身养性、顺应天命、尊重他人。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改造工作中,可以帮助罪犯正确认识自己、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仁爱。

在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破裂和道德观念的淡化是导致犯罪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可借助孝道、礼仪和仁爱的教育引导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自觉管理和自我思考。

传统文化强调“以治观己,以礼观人,以德观世”,要求每个人明辨是非、自省自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中,可以帮助罪犯自觉反思自己的错误,深入思考犯罪的根源和危害,逐步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经受诱惑和风险的自觉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选择。

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

可以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书法绘画、文化讲座等,让罪犯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实践中体会到其中的智慧和美好。

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育、多媒体展示,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让更多的罪犯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不但能够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庭观念、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摘要: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全新的课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操作性论证,以求对转化罪犯思想有所裨益,切实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思想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这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教育改造罪犯方式的挑战。

一、犯罪原因之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现状分析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转型期,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现代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国外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思想道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局面。

思想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念冲突使得社会中意志薄弱者无所适从,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甚至于伦理道德沦丧,成为违法犯罪主要思想因素。

可以说,一切犯罪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古人说:治国之道有二,一为道德,一为养力,德教与法制相辅相成,“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1]无可争议,新中国的监狱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转型,思想观念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使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

首先,监狱在押犯构成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改造罪犯的难度加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罪犯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做人做事讲究道德准则,有利于引导罪犯正确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过失。

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教化,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熏陶,能够触动罪犯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和良善,激励其自我反省和改过自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罪犯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行为规范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增强罪犯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引导其秉持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罪犯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中华文化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强调仁爱和宽容,通过教导罪犯仁爱之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

中华文化也注重孝道,教导罪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培养他们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中华文化还注重节俭、诚实等品质,通过教导罪犯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贪念、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在实际的罪犯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罪犯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的向上力量。

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引导罪犯找到改过自新的正确道路,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

通过培养罪犯正确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走向阳光的未来。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点,能够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疗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良好的心态和行为的改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尊重家庭、敬老爱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罪犯改造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罚,更应该是对他们内心的触动和感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罪犯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亲情、友情及社会责任的意义。

这些都能够促使罪犯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悔过自新,为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仁义,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

罪犯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们急需进行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修复。

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礼仪和仁义观念,能够帮助罪犯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修复和解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忠义、诚信等美德。

这些美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罪犯改造工作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罪犯重树孝道忠义等美德,重新认识到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良民,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重视教化和教育,注重修身致用。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文化经典,引导罪犯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教育罪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懂得感恩、懂得怀疑、懂得报恩,懂得知错能改,知错能改。

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罪犯重拾人生信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重新踏上正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内涵,对罪犯改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文明素质,为其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新时期监狱工作面临着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历史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行刑理念为先导,探索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思想文化素质,我们就必须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结合罪犯改造实际,探索教育罪犯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内涵丰富,在罪犯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熏陶、影响罪犯,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对于罪犯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通过让罪犯学习传统文化,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让其进一步懂得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为他人着想,从而逐步做到与同犯和谐相处。

再比如孟子曾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罪犯学习了解之后,他们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才能多创佳绩,早获新生。

传统文化对犯有过错的人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利于罪犯的改造;如《左传》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会犯错,不必要求太过苛刻,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大大的好事。

这话虽然是古人所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对犯有过错的人的包容和怜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犯人的良知其实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们内心深处也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自责和悔恨,如果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不闻不问,可能导致他们终日沉溺与懊悔和烦恼中不能自拔,影响改造,但是如果让他们去读一读“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样的句子,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感受到古圣贤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积极改造。

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品德,完善罪犯人格;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传,一方面是因为它包含了高度的人生智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对人的品格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体现了一种重义轻利的高尚情操,再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就体现了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精神,让罪犯阅读,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塑造其完善的人格,都有着较好的效果。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

监狱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惩治犯罪的重要职责。

然而,监狱改造罪犯的任务并非易事,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精神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力量。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启迪罪犯的精神,提高其自我认识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心灵的净化和奉献。

具体来讲,监狱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阅读经典著作等方式,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监狱可以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例如,针对思想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针对暴力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启迪其道德意识和理性思维;针对经济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授传统商道和道德观念,引导其积极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一些监狱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许多罪犯的心理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也为其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由于罪犯的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教育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罪犯的实际需求。

总之,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为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摘要:一、引言二、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三、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四、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服刑人员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在改造过程中,文化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现状,探讨其重要性及实施途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现状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我国监狱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了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制度,包括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

然而,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依然严重。

三、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对于提高服刑人员素质,培养其自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化教育,服刑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出狱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服刑人员文化教育还有助于维护监狱稳定,降低再犯罪率。

四、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1)加大投入,改善监狱教育硬件设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

(3)根据服刑人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4)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5)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服刑人员的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

(3)教学设施落后,影响教育质量。

(4)社会对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六、结论综上所述,我国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罪犯改造工作已经成为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一部分。

而罪犯改造的过程也不再是单纯的对罪犯进行体能训练和思想教育,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改造,包括心理治疗、职业技能培训、社会饮食文化习惯的学习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准则,可以为罪犯的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尊重生命“人命至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尊重生命的观念源远流长,孔子说过“生君自由也”,强调生命自由,儒家思想中也强调“仁爱一切”,对生命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对于罪犯改造工作而言,这种尊重生命的观念非常重要。

罪犯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犯罪,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尊严的,必须受到保护。

教育罪犯尊重生命,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人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注重道德建设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了非常多的道德准则,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四海为家”的胸怀等等,这些道德准则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罪犯可能因为自身道德观念出了问题,才会做出犯罪行为,所以加强道德建设,培养其正义、良知、善心的道德观念,有助于罪犯改过自新。

三、强调家庭价值观念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影响。

《弟子规》中就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条目,这项规定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今年CCTV春晚也有关于孝顺老人的节目,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罪犯,一些犯罪行为可能和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在罪犯改造工作中,强调家庭价值观念,教育罪犯孝顺家长,关心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其改变不良行为。

四、注重人性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性教育,强调爱、仁、诚、信等道德观念。

孟子说过“仁者,人也”,提倡“仁爱一切”的道德观念。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注重人性教育,帮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和他人的人性,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有助于改变罪犯的不良行为,重塑其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

在当今社会,罪犯改造是社会治安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罪犯的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罪犯改造,以及它对罪犯改造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多种思想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主张人伦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注重养生、修身、达观,主张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墨家思想注重兼爱、非攻,主张以爱化解仇恨,以非暴力解决矛盾;法家思想重视法治、权威,主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兵家思想注重军事战略、战术,主张以智取胜,以德服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法治、兼爱、非暴力等价值观念,以及修身养性、顺其自然、以智取胜的思想理念。

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为罪犯改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1. 弘扬传统道德,培养正面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融入罪犯改造中,培养罪犯的正面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罪犯能够深刻理解仁爱的力量,感悟孝道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内心的蜕变和自我修复。

2. 借鉴典故启发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典故和故事,这些典故和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对于罪犯改造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讲述古代君王、贤人、英雄的故事,罪犯能够深刻领悟到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注重修身养性,实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

3. 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强调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儒家思想中的忠孝尽责、道德自律等观念,能够对罪犯改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1]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1]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摘要]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造方式之一,它的现状是监狱系统应用的范围,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争议。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罪犯本人的改造、监狱职能、社会影响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影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所谓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监狱机关在依法对罪犯实施惩罚的前提下,从改造人、教育人的目的出发,科学地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改造、道德教育、价值观培养,最终达到行为矫正的良好效果,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狱教育改造创新工作方式之一。

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起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罪犯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

最早的将传统文化用于罪犯教育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1989年,刘奉光任校长的私立孔子函授大学就在山东省第三监狱(今潍坊监狱)创办了育新分校,招收了第一批服刑人员,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

这是我国监狱系统最草的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

这批学员出狱后,重新犯罪率为零。

当时这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明报、日本贡同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创举,称这是“中国第一所监狱大学”。

①(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随后发展缓慢,主要在山东省的几所监狱有些试点,并未在全国甚至全省大范围推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6年4月,海口监狱率先在两个监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试点。

2006年10月份,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在海口监狱所有监区全面展开。

海口监狱作为全省新犯训练调配基地,全部新收服刑人员要集中在这里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监教育,其中就包括为期一个月的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的内容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同时以《孝经》、《论语》、《了凡四训》等经典著作的内容为辅。

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新安监狱民警:张波提要: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具有稳定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影响的长期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为罪犯“再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和营养,将各种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改造合力,使罪犯接受更多地传统文化熏陶丰富罪犯的精神世界和有效调节罪犯的心理状态,焕发积极改造的热情,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及整体素质,切实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改造质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历史赋予我们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努力发掘和寻求它与“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

与罪犯教育改造的结合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在监狱的传播。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使之同时代精神相配合,创造构建与时俱进的罪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浅析(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是指由历史继承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科学、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是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

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儒、道、释(佛)伦理思想体系的综合和概括,是以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为主的民族文化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传统美德,是流传至今,被批判继承的并能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石。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以具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原创版】目录一、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二、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三、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四、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效果与展望正文一、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服刑人员文化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犯罪预防和服刑人员自身发展的重要工作。

提高服刑人员的文化素质,不仅有助于其更好地接受改造,还可以降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在我国监狱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尽管我国一直在积极开展服刑人员的文化教育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状如下:1.教育资源不足:监狱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有限,影响了文化教育的开展。

2.教育内容单一:部分监狱的文化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以基础知识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3.教育效果不明显:部分服刑人员对文化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育效果。

三、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针对现状与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改进服刑人员的文化教育工作:1.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监狱文化教育工作的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经费保障水平。

2.丰富教育内容:监狱应根据服刑人员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多样化、实用性强的教育课程,提高教育吸引力。

3.创新教育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4.强化师资培训:提高监狱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四、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我们可以期待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为社会输出更多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降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

服刑人员文化教育介绍服刑人员文化教育是指对在监狱中服刑的人员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旨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重新融入社会。

重要性服刑人员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服刑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从而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其次,文化教育可以提高服刑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重新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此外,文化教育还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改变社会对他们的刻板印象,减少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时的障碍。

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1. 文化知识的传授•通过开设各类文化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等,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

这些课程可以根据服刑人员的不同程度和需求进行分级教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

•在文化课程中融入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引导服刑人员思考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艺术文化的培养•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培养服刑人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艺术的表达和创作,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

•组织文艺演出和展览活动,让服刑人员展示自己的才艺,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职业技能的培养•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如电脑操作、烹饪技巧、木工等,帮助服刑人员学习实用的职业技能,增加他们重新就业的机会。

•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让服刑人员将所学的职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文化教育的实施和管理1. 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监狱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器材,确保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组织专业教师和文化教育专家参与监狱的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教育计划的制定•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明确文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服刑人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罪犯改造中的5W问题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犯罪入狱与其人生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和道德观的沦丧息息相关。

改造罪犯的根本在于改造人的思想,关键是要解决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衡问题。

因而,在对罪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其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重建。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根本的道德问题上入手,对改造他们的道德思想,重塑他们的道德观念;从最能体现人性的情感问题入手,以亲情唤醒他们的良知与觉悟,对改变他们的改造态度,激发他们内在的改造动力大有裨益。

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伟大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为罪犯道德的重塑和再社会化作出贡献,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我国个别监狱在此做出了积极探索,逐步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罪犯教育改造的范畴,并在一些罪犯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施必须是全面、务实的,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效果评估各方面要认真客观加以研究,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现代社会有着诸多差异,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对象的分类等等,在此,笔者尝试用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的5W(也称“拉斯维尔程式”)来回答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一、who――即谁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取决于讲授者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摘要]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造方式之一,它的现状是监狱系统应用的范围,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争议。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罪犯本人的改造、监狱职能、社会影响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影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影响所谓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监狱机关在依法对罪犯实施惩罚的前提下,从改造人、教育人的目的出发,科学地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改造、道德教育、价值观培养,最终达到行为矫正的良好效果,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狱教育改造创新工作方式之一。

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起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罪犯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

最早的将传统文化用于罪犯教育的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1989年,刘奉光任校长的私立孔子函授大学就在山东省第三监狱(今潍坊监狱)创办了育新分校,招收了第一批服刑人员,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罪犯进行教育。

这是我国监狱系统最草的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

这批学员出狱后,重新犯罪率为零。

当时这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明报、日本贡同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创举,称这是“中国第一所监狱大学”。

①(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随后发展缓慢,主要在山东省的几所监狱有些试点,并未在全国甚至全省大范围推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6年4月,海口监狱率先在两个监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试点。

2006年10月份,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在海口监狱所有监区全面展开。

海口监狱作为全省新犯训练调配基地,全部新收服刑人员要集中在这里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监教育,其中就包括为期一个月的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的内容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同时以《孝经》、《论语》、《了凡四训》等经典著作的内容为辅。

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因此,省司法厅决定在全省监狱系统全面推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②(三)、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北京新世纪成功集团董事长李玉玲了解到在监狱罪犯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效果。

随后,她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提案和发言材料,建议学习借鉴海南监狱系统成果和经验,在全国监狱系统统一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③随后,罪犯传统文化教育①/dazk/dzzm/200901/t20090116_4236675.htm 2009-01-16 08:28:00 编辑:李辉②/c/2007-08-23/062912434598s.shtml2007年08月23日06:29③ /a/20100311/001556.htm 2010年03月11日09:56 黄晓华刘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在全国各地的监狱都在逐步开展,全国的文化教育现状积极方面具体如下:1、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由最早的部分省市试点向全国推开。

从最早的山东省第三监狱(今潍坊监狱)的育新学校,再到海南监狱的传统文化监区,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第一线》栏目以《迟来的爱》(2008.03.24)报道了海南省监狱系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全国各地的监狱系统纷纷将罪犯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罪犯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上海市南汇监狱罪犯中掀起“国学热①,佛山组织罪犯每日集体诵读三字经②。

2、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儒家为主,其他的传统文化为辅。

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各监狱的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以儒家文化为主干。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多数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必要时与《孝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相结合,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来教育罪犯,触动他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情感部位,从而产生共鸣,有助于改善服刑人员的改造态度,缓解他们因入狱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激发其内在的改造动力。

3、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罪犯传①/GB/1062/11025554.html 2010年02月25日09:14 责任编辑:封欢欢②/s/2009-11-24*************.shtml2009年11月24日08:06统文化教育的由原来的以硬灌输和说教的方式为主的单一形式到罪犯喜闻乐见灵活的多变形式。

各地监狱抽调有国学功底的监狱干警担任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员。

经常联系附近学校的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到监狱举行专题演讲报告,阐释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各监区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在监区举办传统文化的朗诵比赛、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让罪犯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让罪犯在生活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生的哲理。

(二)、作为刚刚起步的罪犯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和争议:1、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地监狱开展普遍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监狱开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除海南省由司法厅自上而下推行,统一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外,其他所有监狱均系自行在罪犯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标准,各个监狱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尽相同,无法科学对监狱罪犯传统文化教育评估。

教育内容的选择,师资的缺乏,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是否认同等因素常使各个监狱自行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陷入窘迫的境地。

加之各地监狱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教育改造,特别是罪犯传统文化教育。

2.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存在争一定的争议。

社会一些学者和专家对监狱引进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质疑。

一方面认为,相当一部分监狱对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盲目跟风,不考虑罪犯的实际情况,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不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质疑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多停留在表面的背诵和熟读,罪犯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多数罪犯在行政命令或半命令的情况下进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不具有科学性。

三、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影响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罪犯本人教育改造、监狱职能的发挥以及对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一)、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个人的影响1、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罪犯道德修养。

目前,大部分罪犯的道德观念普遍比较淡薄,多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轻视道德观念,多数以利己为自己道德的取舍判断。

通过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引导罪犯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认知的水平,陶冶道德情操,转变原有的道德判断。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孔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①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②,积极运用上述理念引导罪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教育罪犯学会做人,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享受,追求“修身”“洁身”,逐步提高罪犯的道德修养,最终向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转变。

2.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规范罪犯的行为,养成遵守监规的良好习惯。

规范的罪犯行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对罪①《论语.述而》②《论语》犯传统文化的教育,重点以儒家思想的“礼”,包括“礼法”、“礼仪”、“礼貌”为主要内容,教育罪犯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

遵循“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 ①“己所不欲,匆施于人”②,改变罪犯原有错误的行为方式,逐步让罪犯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罪犯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罪犯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罪犯改造信心和积极性,让罪犯学会“慎独”,特别是在罪犯回归社会,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然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有效减少重新犯罪,真正做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育罪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③,要“见贤思齐”,近“朱”远“墨”,实现人格的转化,道德修养的完善,为罪犯回归社会打下好的基础并最终养成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的良好的社会行为。

(二)、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监狱的影响1.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保证监狱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传统文化倡导的与人为善,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真正认罪服法,大大减少教育改造罪犯的阻力,有利于罪犯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改造和家庭中的挫折,合理解决罪犯罪犯间的冲突。

其次,良好的改造氛围能够从根本上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狱内犯罪的发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监狱①《论语·尧曰篇第二十》②《论语-颜渊篇》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文化,最终形成传统文化教育与监狱安全稳定的良性互动。

2. 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实现监狱的职能。

监狱教育改造的目的是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然后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转变思想认识认罪服法。

监狱通过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罪犯进行思想的根源的剖析,对罪犯的精神世界洗礼,真正转变罪犯思想观念,真正实现“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①(三)、罪犯传统文化教育对社会的影响1.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

通过罪犯传统文化教育让罪犯重塑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

据报道,1993年12月起,刘奉光任校长的私立孔子函授大学运河监狱,双方联合开办了狱内儒学经贸函授班,系统地讲授儒家管理学专业和儒家公关学专业的知识。

该班两年一期,到现在已经办了 8届,1307名服刑人员毕业。

学员中,有416人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289人获得减刑奖励。

据运河监狱对微山籍刑释人员的统计,学员重新犯罪率为零,非微山籍刑释人员中,至今监狱也没收到学员重复犯罪的反馈。

罪犯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有效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2.罪犯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罪犯的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的良好效果能够从客观上诠释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②/dazk/dzzm/200901/t20090116_4236675.htm 2009-01-16 08:28:00编辑:李辉的重要社会价值,进一步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的社会人士认同。

从而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社会价值,能够更好地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并逐步形成当今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如何更好在监狱开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一)、对罪犯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监狱人民警察应该身体力行,自身努力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罪犯作出示范和榜样。

监狱民警自己不断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必要时监狱统一组织对监狱民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

此外,监狱人民警察在日常对罪犯的监管教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