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以来,市场物价水平呈现较强的上升趋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为103.3%,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3.2 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广大居民当中,普遍关心的是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担心物价上涨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滑。

那么,物价到底上涨到了什么程度?还会继续上涨吗?对居民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物价上涨有何利弊?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国计民生(尽管我们解决不了,但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和几个同学特利用暑假的时间,做了一些调查(由于经济状况涉及家庭隐私,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我们同学的亲朋),现将调查情况公布于下:
一、当前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而不是全面上涨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市场物价运行的基本特点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衣着类价格下降,教育、燃料价格趋增,而家电类、交通通讯工具类价格下降。

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走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去年物价走势是前低后高,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平均为100.1%,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平均为104.4%,对今年的市场物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翘尾影响。

第二个原因,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是食品及燃料类价格上涨普遍而且比较频繁。

因此,可以断定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上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消失,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将会趋于下降,但是考虑到新涨价因素的不可预期,这种下降将是平缓的。

二、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不同而异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此我们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按照等距分组的方法,抽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中的代表户进行观察,来分析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

据调查资料,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02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0.2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6.7%。

资料显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9元、7488元、13483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5%、2.3%元和1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6.7%、-1%和11.6%。

可以看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依然很低,仅有高收入群体的26.8%,而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上下降了1%。

低、中、高三个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比例大约是1:2:4,呈现几何变化态势,悬殊明显。

由于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02元、4165元和8346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则表现为上升势头。

这表明,物价上涨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比较大。

低、中、高三个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同样是1:2:4,可见支出与收入关联程度较高,收入大体上决定着支出。

从食品支出来看,尽管低收入群体人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是仍与高收入群体人均支出有差距。

事实上是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上半年用于购买食品而增加的支出部分占其同期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是15.3%,而高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只有7.5%。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表明中低收入群体今年上半年购买与去年同期等量的主要副食品就要多花钱了,换言之,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上半年所增加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吃”掉了。

而高收入群体则在数量和支出上均
有所上升,表明高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消费能力远大于中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上看,还是从实际生活消费上包括居民的切身感受上来看,中低收入群体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那些依靠社会最低保障收入生活的较为贫困的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物价上涨有利有弊
我们知道,市场机制要发挥调节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

当前的物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机制中的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调节功能之一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价格的高低变动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或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比例。

因此,价格适度的上涨体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动态平衡。

前面已经谈到,目前的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其实就是三次产业之间的收益分配,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此时就需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流向第一产业领域,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以达到各产业之间大体上的平衡。

此其有利的一面。

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相伴而生。

物价上涨的另一方面则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前面的分析表明,当前价格上涨对收入较高群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对中低收入群体就有影响了,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种影响较为明显。

此其有弊的一面。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多次大幅度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及低保标准。

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物价上涨。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较弱”:
1、居民收入偏低,承受能力较弱。

2007年以来,连续几年遭受沙尘暴、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速缓慢,绝对值偏低。

2010年上半年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为1762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2110元,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为1258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985元,亦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为7102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148元,同样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

居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要安排养老、医疗、购房、子女上学及嫁娶等预期消费,这样居民的即期消费能力就十分有限,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较弱。

2、社会保障功能较弱,还有待于加强。

在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到了应保尽保,解决了低保户的一些生活困难。

但是在创新保障工作方法方式上还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应对市场物价突变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是个大舞台,市场的发展主要靠自我调节,但是也不能脱离相关部门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

由于目前对市场与物价的监管力量还不足,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有一些投机取巧、钻营蒙骗之徒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断侵害着守法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其结果就是市场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小,对整个地区经济来说不易形成外向型市场,不易获得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我们谨建议:
1、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和低保标准。

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只有这一群体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才能繁荣起来,物价的合理上涨才会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2、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保障方式。

依据地方财力、实际保障任务和补差
水平等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负担,切实提高被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还可以在用水、用电、就医、住房、教育等方面研究制定一些针对低保户的优惠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来协作解决一些基本生活困难问题。

3、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功能,完善管理体制,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宽松的运作环境,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为消费者创造放心的消费场所。

这样,就能使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物价水平,尤其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关乎国计民生,理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虽说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但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相信问题会得到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