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6年熊市前所未有 宏观政策已为股市注入活力

合集下载

股市历次救市政策

股市历次救市政策

历史上股灾的危机根源是资本市场表现长期与基本面背离且得不到收敛,若存在高杠杆融资维持泡沫,则泡沫破灭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将急剧加深。

成功的救市政策涵盖四大方面: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激政府救助。

成功的救市案例,如美国1987年、美国2008年和中国香港1998年等,相关救市政策在这四方面都及时和精准,从而将金融体系从危机边缘拉回并逐步走向正轨。

海外市场美国192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

这次股灾导致美股几乎4/5的总市值蒸发,进入了长达3年的熊途。

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但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美国1987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了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国际游资增长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这次股灾导致道指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美联储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商提供贷款。

这些措施对翌日上午的开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随后数周市场运行改善的重要原因。

日本198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同时加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了各类资产价格暴涨。

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

针对危机日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流动性收紧,热钱迅速撤离,同时日本股灾以及海湾战争爆发带来的避险情绪的影响和催化。

这一时期我国台湾股市与房价均出现崩盘式下跌,股指仅用9个月就重挫近10000点,股灾后台湾经济增速也下了一个台阶。

人民日报对股市的评论

人民日报对股市的评论

人民日报对股市的评论股市一直以来都是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其波动不仅涉及到投资者的财富变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经常对股市进行评论和解读。

本文将从人民日报对股市的评论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旨在全面了解人民日报的观点和见解。

人民日报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股市的动态和变化,对于投资者来说,每天翻开人民日报都会有一则股市评论,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势和投资策略。

人民日报的股市评论通常都是以理性客观为主,力求分析准确、观点中立。

他们关注和重视中国股市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关于股市投资的重要信息。

一方面,人民日报的股市评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变化和对股市的影响。

比如,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人民日报可能会指出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于股市的影响,提醒投资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他们还会对国际形势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全球经济的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等,这些都有可能对股市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人民日报的股市评论也关注国内市场的动态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他们会就股市的涨跌、个股的表现进行解读,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

同时,他们也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和行为进行研究和观察,比如投机情绪、羊群效应等,这些都有可能对股市产生重要的影响。

除了对股市的评论和分析,人民日报还会利用各种资源提供更多关于股市的信息服务。

他们会采访各行业专家学者,邀请业内人士撰写投资经验与盘点,提供一些值得投资者参考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人民日报还会定期发布一些关于股市的专题报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和市场趋势。

总结起来,人民日报对股市的评论不仅仅是提供市场动态和投资建议,更是关注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走向。

他们以客观、权威的角度分析市场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意见。

同时,人民日报还通过专栏、专题报道等形式来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股市,提高投资的准确性和决策能力。

2023年底任泽平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

2023年底任泽平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

2023年底任泽平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2023年底任泽平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8-10月监管层出台了降印花税、限制减持等利好措施,但仍未止住股市下跌,近期反而创新低。

股市如果持续下跌,将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拖累消费和投资者信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引发负反馈。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活跃资本市场十分重要,有助于居民财富效应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生产和投资,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同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

只要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实事求是,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度难关。

我们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这片土地。

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1、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根据我近十年券商工作经验,根本上就是把股市从融资市变为投资市,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过去把股市当成上市公司融资圈钱的市场,有些公司把投资者当成韭菜,天天各种套路割韭菜,什么奇葩的操作都有,不少大量公司上市前各种财务粉饰,上市后没几年就披星戴月,滋生腐败和内幕交易,而且长期以来融资额远远大于分红额,大量抽水,肯定伤害投资者信心。

以后必须彻底从观念上改变融资市,树立投资市的制度设计,一定要让投资者赚到钱,上市公司分红少、破发、破净一律不得减持,直到把公司经营好为止,严惩财务造假,实行集体诉讼减少小股东的维权成本,惩恶扬善,等等,如此,只要保护好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有赚钱效应,股市的繁荣发展完全可以期待!尊重市场、相信市场,摒弃工具性目的,让市场自身规律起作用。

应当坚持投资与融资并重的市场发展理念。

如果市场得以健康、充分地发展,那么监管部门期待的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便能更好的实现。

2、推动资本市场配套改革,多管齐下净化市场环境。

完善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信心。

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监管部门应当强化对发行方信息披露的引导与规范,倒逼中介机构压实责任,企业规范运营。

盘点A股历史的政策底

盘点A股历史的政策底

封面文章Cover·Story自2000年以来,A股公认的市场底部一共有3次。

以上证综指为例,分别是2005年的6月6日的998.23点;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和2013年6月25日的1849.65点。

“政策底就是市场底。

”这句话在A股市场的认可度颇高。

从上述3次市场低点的政策环境看,这句话所言非虚。

05年降准以及市场利率走低,宽松的货币环境叠加股权分置改革新政出台形成政策底;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央行随即宣布双降,19日宣布取消印花税随后市场见底;13年6月20日,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

翌日,央行宣布进行流动性支持,市场于当月28日见底。

最低点位只是极限值,底部有时却是一个区间。

13年到14年就是一个漫长的磨底过程,但利好政策也基本相伴而行。

通过具备反转能力的政策底,领先性的判断市场底,从2000年以来的情况看基本是行得通的。

2018年10月19日,上证综指低开后小幅跳水,创下4年多来的2449.2的最低点。

深证成指和中小创则更加惨烈。

随后,以刘鹤副总理为首的监管层相继喊话,市场强势反弹。

“政策底”的观点,正越来越成为共识。

不过,本文不尝试对当下政策底进行预测,仅通过2000年以来的“政策底”的盘点,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历史数据和投资指引。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底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国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关系跌入冰点。

虽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形势的严峻不逊今年以来的中美对抗(99年底、00年初中美关系缓解,毕竟彼时的中国不具备对抗基础,也非美国的第一假想敌)。

令人意外的是,当年5月19日A股市场旋即爆发了“519行情”,从99年最低点的1047.83点到2001年,仅2年出头便站上2254.44点,实现超过100%的涨幅。

不过,这波小牛市的末期与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迎头相撞,随后便开启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

此次A 股寻底的过程颇为曲折,从2002年开始,1300点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铁底”,不可能被跌破,因为每每跌至1300点附近都会迎来十分强劲的反弹。

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

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

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作者:王文刘锦涛来源:《前线》2024年第03期[摘要] 金融强国,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多次防范和化解全球性金融风险,离不开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不断探索。

中央六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决策,在强调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逐步确立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始终坚持金融业行稳致远的基本目标,全面提升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统筹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3-0028-04金融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构建现代化产业和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就必须扎实推动金融业行稳致远,加快构建起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无危机发展壮大之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循序渐进,不仅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而且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更是在多次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风险化解,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在与世界接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持了自身的改革创新与政策独立,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落实了顶层设计在行业层面的关键指引。

中国能跳脱西方金融发展周期律、实现前所未有的无危机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不断探索。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国民经济发展上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2023年10月召开的第六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党始终引领金融事业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

股市这10年,A股数量翻倍

股市这10年,A股数量翻倍

股市这10年,A股数量翻倍股市这10年,A股数量翻倍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从2009年到2019年,A股市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增长?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对中国经济和投资者的影响。

首先,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2014年启动的股市改革,这项改革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市场秩序。

政府还扩大了境内外投资者的准入渠道,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A股市场。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上市的政策,使更多的公司选择在A股市场融资。

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A股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以每年约7%的速度增长,持续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消费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A股市场上市,以融资扩大业务规模。

同时,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A股市场的繁荣。

此外,投资者的参与也是A股市场数量翻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大陆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股市投资的行列中来。

尽管股市的风险很大,但对于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A股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股市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利,个人投资者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市场动态和公司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然而,A股市场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波动较大,投资风险较高。

过去几年中,A股市场经历了多次大幅波动,许多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

其次,市场监管仍然不完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鉴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过去十年里,A股市场数量的翻倍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政府的改革措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者的参与都为A股市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

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

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
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做好经济工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

2. 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3.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课题。

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抓实、抓细、抓好各项金融改革发展任务落实落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之,人民日报关于股市的评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谨慎操作,避免盲目跟风。

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股票市场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角度出发,从各角度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过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股市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和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研究的不足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在参考一定的资料后,分析关于货币供应量,利率,财政支出,还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

关键词: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股票市场;目录1.引言。

...。

..。

.。

.。

.。

.。

..。

..。

..。

....。

.。

.。

.。

.。

..5 1。

1问题的提出..。

.........。

.。

..。

.。

..。

.5 1。

2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

.。

.。

.。

.。

....。

. (6)1.3对于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动态观点.。

...。

....。

.。

.6 1。

3.1国外专家对于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观点.。

.。

.....。

61。

3。

2国内知名学者对于宏观现象对股票市场的观点。

.。

.。

62。

不同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

......。

..。

.。

72.1货币供应量。

.。

.。

..。

.。

.。

.。

.。

.。

..。

.。

.。

....。

(7)2.2财政支出。

.。

.。

.。

.。

.。

..。

.。

..。

.。

.。

...。

(7)2.3利率变化...。

...。

.....。

....。

.。

..。

..。

...。

..。

.。

.8 2。

4国债..。

.。

.。

..。

.。

..。

.。

.。

..。

.。

.。

...。

...。

.。

..9 2.5税收.。

..。

.。

.。

.。

...。

..。

..。

.。

...。

.。

.。

...。

.。

.。

...。

93。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研究的不足。

.。

..。

.。

.。

.9 4.结论。

.。

..。

..。

.。

.。

...。

..。

..。

.。

..。

..。

..。

.9 4。

1财政政策.。

.。

.。

..。

.。

.。

.。

.。

.。

.。

.。

.。

.。

..10 4.2货币政策。

..。

...。

.。

...。

.。

.。

.。

.。

.。

.。

..105.结语。

.。

..。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中国股市历经风雨,牛市与熊市交替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无数的欢乐与痛苦。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的起止时间和原因,让我们在投资的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我们来说说牛市。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投资者在这个阶段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中国股市的牛市始于哪一年呢?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就迎来了一波牛市。

这波牛市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股市的繁荣。

这波牛市也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参与,大家都怀揣着发财的梦想,争相买入股票。

在这波牛市中,许多投资者都实现了财富的增值,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好景不长,牛市终究会走向熊市。

中国股市的大熊市始于哪一年呢?这个问题要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一轮牛市之中,投资者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谁也没想到,这场牛市竟然以一场大崩盘告终。

大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

许多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导致市场泡沫不断积累。

最终,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泡沫破裂,股市开始大幅下跌。

这场大熊市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一度陷入低谷。

在大熊市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股市。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资金流入股市,防止市场泡沫再次形成。

政府还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股市逐渐走出了低谷,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股市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牢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原则。

我们还要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防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股市的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中国股市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挑战的传奇。

从牛市到熊市,再从熊市到牛市,股市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1996人民日报社论

1996人民日报社论

人民日报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新华社1996年北京12月15日电)今年4月以来,股票市场逐步回升,10月以后出现暴涨。

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

当前,炒股已成社会热门话题,各界人士争相人市,证券交易所几个月来新增投资者开户数800多万,总数超过2100万,股民已占城市人口相当大的比例。

股票市场快步上升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状况,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股市因何出现暴涨中国股市今年快速上涨,有其合理的经济根据,即全球股市普遍上扬和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第一,从市盈率的国际比较看。

以12月9日为例,上海市场平均市盈率达44倍,深圳市场达55倍。

而国际股市绝大多数都在20倍左右,例如纽约市场为19倍,伦敦市场为17倍,德国市场为29倍,香港市场为18倍,新加坡市场为21倍。

中国股市明显处于过高状态。

第二,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看。

去年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税后利润0.25元,今年上半年为0.14元,也就是说,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可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股价。

第三,从违规活动与股价指数及成交额的联系看。

今年以来,市场违规活动呈递增趋势,二季度末以后明显增加,与此对照,股指飞速上升,成交额急剧增加,速度之快,异乎寻常。

从个股看,股价全面上扬,经常全线“飘红”。

10月以后,少数亏损企业的“垃圾股”也被炒到七、八元钱甚至还高,被称为“鸡犬升天”,令人不可思议。

从成交额看,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日均成交额,今年9月份为87亿元,12月后达200亿元以上,12月5日这一天竟达到350亿元,约相当于香港股市最高日成交额的三倍,而我国股市可流通股总市值只相当于香港股市的十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股票交易过度投机明显。

当前股市超常暴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机构大户操纵市场一些资金大户利用股市飙升和散户跟风,频频坐庄,轮番炒作。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基金分析—木子观点

相对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转型及金融重构作者:[木子] 发布时间:2007—5—10 16:41:07 无论从各类媒体的报道还是经济学专家的论坛,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切经济现象,只要被贴上流动性过剩标签,就被描绘成洪水猛兽。

然而,竟无人追问,这棒杀一切的流动性过剩,真是矛盾之根本吗?以水为喻,河伯之水注于小泽,流动性过剩泛滥而洪水滔天,若注于大海,又何来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键不是洪水如何凶猛,而是注之小泽还是大海。

流动性过剩,只具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与相应的经济、金融等结构所构筑的当下资金吞吐能力相关。

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截堵,任何用各种行政、金融手段来截堵流动性过剩的,鲧就是其命运。

而只有将水道疏导而使之归于大海,才能彻底对治流动性过剩。

资金如水,有着各种存在形态。

地球水循环之所以能稳定维持,就在于各种形态之间能顺畅转换,而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存在,与之类似.储蓄、债券等如同大海,股票、期货等如同冰川,生产、消费等如同江河云雾。

各种资金形态能否顺畅转换,其前提在于是否有对海量资金能进行长期有效吸纳的资本市场。

一个强大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非但不是流通性过剩的罪恢祸首,而且只有超常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才是解决相对流通性过剩的正途。

目前,中国正面临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需要对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切同样迫切要求一个强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而相对中国当下金融结构而存在的流通性过剩,为此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

那些把流通性过剩归罪于资本市场的人,不仅倒因为果,而且本末倒置。

目前的流通性过剩非但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危害性的经济现象,而且还是中国完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转型的必要前提。

没有完善的金融结构、强大的资本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强大、有效的资源配置,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可见的未来,特别在人民币币值依然有着广阔上升空间而中国贸易顺差的趋势依然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对流动性过剩必将是中国经济的常态,从而为中国资本结构、融资结构、财富结构等升级换代提供契机与动力。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

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5月讲起——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

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

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

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购入的。

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

难怪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

”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

人民日报力挺股市, 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读后感)

人民日报力挺股市, 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读后感)

[人民日报力挺股市, 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读后感)]
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读后感) title=人民日报力挺股市,交谈中请勿轻信汇款、中奖信息,勿轻易拨打陌生电话,人民日报力挺股市, 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读后感)。

修其世美(360829035)12:51:34
人民日报力挺股市,抑制通胀不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后来我查了下,原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的文章,为什么是海外版发表这样的信息呢,这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我认为透露了一下几点.一.你们国外的热钱进来别给我捣乱,股市我不会打压的,农产品你们别炒了,再炒我就会有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二.股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热钱,游资,房地产,煤老板,国民储蓄搬家等等你们老实跟我到股市去,别出来作乱,我已经给你们腾出了很大库容了,银行房地产蓝筹已经到了安全边际,13,4倍市盈率,你们比比看也知道,香港的中国平安多少内地的多少很明白的事实.三.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投资不说也知道,现在实业都是不敢投,出口也是内忧外患,内需,房产再涨那就是民生问题了.四.我们行长说,前面那三个水库已经快漫堤坝,你们就别往那里流了,我跟你们重新建了个池子,这个池子就是三峡大坝,我们可以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流热钱.
修其世美(360829035)12:57:45
五.从国家利益上讲,你们钱到股市,我可以发新股,收税,解决企业融资,又不担心坏帐,无疑是帐面数值泡沫多点而已,这样cpi也稳定了,房地产也良性了,热钱也有投资对象了(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矿山,黄金,石油,等)。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

中国股市大事年表
2007年:中国股市迎来井喷式增长,上证指数首次突破6000点大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市遭受重创,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000点。

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股市逐渐复苏,上证指数重回3000点以上。

2013年:上证指数突破2000点,创下多年新高,标志着中国股市持续走牛。

2014年:中国股市进入牛市阶段,上证指数一度涨至5178点,创下历史最高点。

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暴跌近8%,引发全球股市震荡。

2016年: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但在开启后仅15分钟内就被触发,引发广泛争议。

2017年:上证指数突破3300点,标志着中国股市逐渐走出低迷。

2018年:中国股市迎来A股纳入MSCI指数,吸引外资流入,上
证指数再度攀升。

2019年:中国股市推出科创板,旨在培育高科技企业,为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国股市经历短暂震荡后迅速恢复,上证指数稳定在3000点以上。

2021年:中国股市迎来新一轮调整,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上证指数出现波动。

通过以上大事年表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经历了起伏,不断发展壮大。

政策调整、全球经济形势、疫情等因素对股市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尽管股市存在风险,但其作为投资和融资的重要平台,仍然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未来,中国股市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不断探索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名教授狠批慢牛假话:2020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

名教授狠批慢牛假话:2020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

名教授狠批慢牛假话:2017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2017年的中国股市,绝大多数股民亏损累累,但如此糟糕的市场,却被官方媒体吹捧为成熟股市的慢牛市。

对此,一贯敢于直言的著名教授,华东师大李志林博士撰文大力批驳了这种观点。

他认为,2017年的股市,不能算慢牛式,而是畸形市,假牛市、真熊市!水晶球财经小编看了很过瘾,推荐如下,同时还有另外五位股市元老级人物的最近观点,值得收藏阅读。

李志林:A股应“高质量发展”,不负广大投资者期待一、2017年是低质量发展的畸形股市对2017年股市的评价,市场各方人士众说纷纭。

认为是慢牛市的理由是:大盘股指数均收出年阳线:上证50指数从2286点—2860点,涨幅25.1%;沪深300指数从3310点—4030点,涨幅21.76%;上证指数从3103点—3307点,涨幅6.58%;深成指从10177点—11040点,涨幅8.48%。

认为是熊市的理由是:小盘股指数和绝大多数股票都下跌,广大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最典型的是创业板从1962点—1750点,跌幅10.8%,中证1000从8490—7017点,跌幅17.34%。

个股更是大面积下跌,跌幅惊人。

据东方财富网统计,截止12月26日,2017年上涨股票只有22%,而下跌股票占比78%,有2359只。

其中,跌幅在20%以下的股票773只;跌幅在20%—50%的股票有1394只;跌幅大于50%的股票有192只。

90%以上的中小投资者都出现20%——50%的亏损。

有舆论认为,20%的大盘股和大盘股指数上涨,也可以算是牛市,因而“二八”现象合理的。

如果此论可以成立,那么中国30个省市中,只需6个城市重点发展盈利就行了,其他24个省市亏损也无所谓;整个社会只要一部分人富有就行了,大多数人贫困也无所谓。

这种说法显然是在为发展的“不平衡论”唱赞歌、与重要会议大关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的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的论述背道而驰的。

朝报:中国全力以赴 平息景气和股市过热

朝报:中国全力以赴 平息景气和股市过热

朝报:中国全力以赴平息景气和股市过热中国政府为抑制景气过热,突然上调利率。

中国央行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19日开始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将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还宣布从18日开始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人民银行还决定从6月5日开始将商业银行现金储备率上调至11.5%,再增加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自去年4月以来第四次上调利率,自去年以来第八次提高现金储备率。

人民银行同时上调利率和现金储备率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

中国政府此次实行的措施反映了要平息景气和股市过热现象的强烈意志。

特别是,此次措施包括利率、现金储备率、汇率等所有可能的手段,因此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中国股市迅速冷却,就像今年2月中国的股市冲击横扫全世界股市一样,将会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但韩国银行助理副总裁李光柱预测说:“中国政府的紧缩措施在意料之中,对全球金融市场不会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这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标志着中国可以允许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特别是,在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猛增,美国要求提高人民币价值的情况下,面对将于22日到24日举行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国表现出了“诚意”。

进入今年以来,中国景气过热现象非常严重,因此中国政府采取高强度紧缩政策并不意外。

虽然多次采取紧缩措施,但中国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11.1%,反而超过了去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10.7%。

而且中国上证指数(行情论坛)进入今年继突破3000点后,最近又突破了4000点,比年初增长50%以上。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17日的非洲开发银行年会上曾说:“为给景气降温,把所有手段摆在了桌上。

”预示将采取紧缩措施。

< CLASS"icon" HEIGHT"11" ALT"万磊" "money.163/new/arc_icon." WIDTH"12" BORDER"0" "朝报:中国全力以赴平息景气和股市过热" />。

央行说 话了

央行说 话了

央行说“whatever it takes”,市场应该坐直了用心听。

美国联储在2008年说过一次,欧洲央行在2012年说过一次,这次轮到中国人民银行说了。

六月中开始的A股调整可谓惊涛骇浪,中国股市一片哀鸿。

这次市场暴跌的元凶是结构性产品,证监会叫停场外配资导致部分基金平仓,带动大市下滑;当基金净值跌破一定水平,触发强制平仓潮,而此带来更多的斩仓盘,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政府在入市初期,用几年前的管理手法来维持股市秩序,试图通过降息、降交易成本来镇定市场情绪,但是政策不得要领,根本无法制止机械性的强制平仓,市场暴泻。

股市的暴跌,给经济造成两大挑战。

第一在消费,中国的散户参与率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一了,两亿六千万个股票交易户口基本上等同一个大型国家的总人口,城市家庭可动用储蓄中大约有三成,直接或间接地从银行账户转入股票账户,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富效应估计不小。

当然中国家庭目前就业和住房没有问题,所以对消费的冲击会慢慢地浮现出来。

在投资和出口引擎先后遭遇结构性瓶颈之时,消费引擎熄火可能对经济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

股市下跌的第二个风险来自金融,来自系统性风险。

在这次市场动荡中,银行受伤较浅,但是券商和基金公司遭到重创,部分甚至面临技术性破产。

同时许多企业动用流动资金甚至借钱炒股,个人抵押住房炒股。

更重要的是,近年结构性产品大行其道,将风险捆绑隐形化,股市再跌所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的威胁,无人可以预先评估。

同时股市暴跌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亦构成冲击。

中国政府暴力救市,笔者认为有充分的理由,唯此可以制止市场的恶性循环,消弭更大的潜在风险。

只是初期当局用六年前的的方法救市,对市场困境缺少针对性,效果有隔靴搔痒之感;对去杠杆造成的平仓反噬,又无对冲措施。

最后北京终于跳出常规性货币政策的框架,以行政干预来制止恐慌,而且救市规模不设上限和时限,务求以超量的弹药和坚定的决心一击而中。

笔者看来,这是中国版的QE。

当然,目前北京所为,与当年联储的动作相比有许多不同,但是性质上都是通过超常规的市场干预(由央行无限量提供流动性)来制止市场恐慌,防范系统性风险。

1996年人民日报股市社论

1996年人民日报股市社论

1996年人民日报股市社论在1996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股市的运行状况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对1996年人民日报股市社论的回顾和评论。

社论文章首先指出了1996年中国股市的整体状况。

文章指出,1996年股市经历了连续的上涨行情,投资者信心高涨。

特别是在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吸引了大量的散户投资者进入股市。

其中,自己股民人数接近2000万户,市值超过4000亿元。

然而,社论也明确指出了股市上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资金短期内的集中流入导致了市场短期内的过热现象。

大量的投机资金进入股市,推高了股票价格,使得市场泡沫不断膨胀。

其次,由于股市的火爆,一些投机行为也开始泛滥,例如虚假信息传播、市场操纵等。

这些投机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针对股市上涨的一些问题,社论强调了加强监管和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

社论认为,应当加强对股市的监管,防范投机行为的滋生。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

社论指出,股市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健康的经济基础。

文章提到,1996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GDP增长超过9%。

这为股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社论也指出了一些尚需解决的经济问题,例如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推动股市的健康发展。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社论对于投资者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了分析和引导。

社论认为,投资是一项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事业,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不仅要看好股市的短期行情,更要关注企业的实际价值和长期发展潜力。

此外,投资者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长期投资的耐心。

社论的最后,强调了股市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

股市不仅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工具。

只有健康稳定的股市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综上所述,1996年人民日报股市社论总结了中国股市的整体情况,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监管和投资者教育的建议。

浅析市场化银行债转股

浅析市场化银行债转股

浅析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周继霞;贾良;刘俊民【摘要】本文分析了银行实施债转股的背景、特点、现状,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期刊名称】《审计与理财》【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背景;特点;现状;未来趋势;存在问题【作者】周继霞;贾良;刘俊民【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协会;江西省审计厅【正文语种】中文(一)实施背景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的状态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下行通道。

钢铁、煤炭、船舶、光伏、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一批产业产能过剩,引发区域金融风险,银行呆坏账明显上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

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在“三去一降一补”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2016年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并以附件形式附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新一轮债转股大幕将正式拉开。

(二)八大特点特点一:市场化、法治化。

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

本次债转股的政策由发改委牵头制定,主要目的是为降低企业杠杆及其财务成本,而并非化解不良资产。

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不良率高达20%以上,资本充足率为负,处于技术性破产的境地,为了维护银行体系,提高银行竞争力,政府采取了债转股等一些政策对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

但今天的银行业不可同日而语,平均不良率只有1.75%左右,资本充足率达到13%以上,拨备覆盖率也达到 260%以上,没有必要通过债转股处理不良,化解风险。

对此,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本轮债转股主要围绕两点: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法治化,不搞行政命令、不搞行政谈判,我们没有指标计划,完全是由当事各方自觉自愿协商谈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6年熊市前所未有宏观政策已为股市注入活力
2013年07月22日人民日报许志峰
新经济周期将成功开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将相对均衡,整体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中长期的“政策底”、“经济底”逐渐明确,A股估值将重新获得溢价,并顺利走出“估值底”
股市冰火两重天
创业板市场成为股市“调结构”的主角,造就了其相对独立的牛市行情
上周,创业板指数再涨近2%,最高1156点,距历史最高点不足90点。

结构性行情,对A股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词。

然而,将结构性行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却是今年以来股市的一大特点。

年初,市场焦点仍然停留在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股上。

1月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自去年12月率先见底反弹后,上涨速度明显加快,俨然是市场主角。

此时,创业板指数不显山露水,似乎是跟涨的角色。

然而,2月以后,沪深300、上证综指等大指数见顶回落。

此时,创业板却渐露峥嵘,越战越勇,在怀疑声中不断创出新高。

数据清晰反映出今年股市的冰火两重天。

截至7月19日,今年上证综指下跌12%,沪深300指数下跌13%,深证成指则下跌超过16%。

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的涨幅高达56%,中小板指数也涨了10%。

个股的表现与指数一致。

上半年涨幅最大的前十只股票中,6只来自深市创业板,3只来自深市主板,仅一只来自沪市。

而分板块看,前十大牛股中有5只股票涉及互联网题材:掌趣科技、中青宝均为网游概念股,乐视网进军互联网电视,东方财富网、三五互联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企业。

酒企和矿企则是熊股的集中地。

受塑化剂风波、“限酒令”等事件的冲击,去年风光无限的酒类股票今年跌幅惨重,酒鬼酒、沱牌舍得位列跌幅前十位。

“煤飞色舞”已成历史,有色金属板块以超过20%的跌幅成为最弱行业板块,兖州煤业、盘江股份、潞安环能等煤炭股也跻身十大熊股之列。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认为,主板市场以周期股为主,更易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走势不振。

而创业板市场在经济调结构的背景下,也成为股市“调结构”的主角,流动性、风险偏好、市场预期及投机热情等诸多因素叠加,造就了其相对独立的牛市行情。

既然是结构性行情,按理应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然而,绝大多数投资者感受到的却是阵阵寒意,收益如创业板一样拉出长阳的极少。

其中原因也不难理解。

创业板市场容量小,参与者少,主板依然是大多数投资者的主战场。

以创业板市值最大的碧水源为例,今年一季度的股东人数只有1万多人,与之市值相当的潍柴动力,股东人数则超过16万人,而上半年迭创历史新低的中石油股东人数超过100万人。

由此可见,真正能分享创业板盛宴的是少数人,大多数投资者则是在大盘股票上苦苦煎熬。

让A股投资者比较郁闷的,还有全球股票市场的分化。

今年以来,成熟市场股市高歌猛进,一片欢腾。

美国道琼期指数创出历史新高,目前涨幅达18%,而且已是连续5年上涨。

日本日经指数虽然振荡剧烈,但今年以来大涨40%,领先全球股市。

欧洲各国虽然经济依然低迷,但股市表现却不差,上涨者居多。

相反,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股市全线下挫。

市场信心待提振
在多年下跌后,投资者信心脆弱,对负面因素会有所放大
自2007年见顶以来,A股市场已在下跌趋势中走到第六个年头。

其间虽然也有反弹,但整体却处于极弱态势中。

在A股市场不长的历史中,连续6年走弱,之前还未有过。

去年12月市场绝地反击,最后一刻年线收红,让投资者对今年的市场表现寄予厚望。

然而,到目前为止,失望的情绪似乎又有点卷土重来。

尤其是6月以来,指数连续大跌,上证综指一度跌破去年最低点,“重心下移”、“弱势震荡”、“预期下调”等字眼频频出现,市场悲观情绪较为浓厚。

上市公司业绩与股市走势直接相关。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共有149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83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66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牛气冲天的创业板,业绩也是两极分化,199家上市公司预计2013年中期净利润出现同比上涨,15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则可能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表面上看,似乎还不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公司和很多周期性公司,大多属于较为成熟的传统行业,成长性预期不乐观。

银行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2.65%,虽然仍保持着较高增速,但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市场预期其增速还可能进一步下滑。

流动性宽裕程度对股市的影响,在今年也体现得格外明显。

年初的流动性宽松超出预期,市场整体出现上涨。

3月后,资金面出现一些变化,股市也相应开始振荡。

尤其是6月下旬,由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出现暂时性紧张,更是引发股市连续暴跌。

滕印说,在多年下跌后,投资者信心脆弱,对负面因素会有所放大。

但从总体上看,股市走势还是反映了经济金融的基本面。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我国进入增速放缓、发展转型、体制转轨阶段,新的增长点尚未有效形成,上市公司盈利整体上进入中低速增长期。

股市要出现大逆转,还要看这些因素的变化。

积极因素莫忽视
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在信心不振时,正面因素往往被市场忽视或淡化。

事实上,今年以来利好股市的消息也不少。

证监会最近宣布,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并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在新加坡、伦敦等地进一步拓展。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以来QFII净汇
入资金超过600亿元,这表明很多境外长期投资机构对A股市场已表现出浓厚兴趣。

滕印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阶段,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发展有巨大潜力和空间。

虽然当前正经历经济转型期的阵痛,但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事实上,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稳中有为,已经为股市注入了活力。

近期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既有利于惠民生又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政策措施,比如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加速棚户区改造、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等等。

市场中相关板块对这些政策已有所呼应。

中信证券研究部策略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将构筑A 股底部支撑。

通过分配制度与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投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新的发展路径。

在这一背景下,新经济周期将成功开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将相对均衡,整体经济则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中长期的“政策底”、“经济底”逐渐明确,A
股估值将重新获得溢价,并顺利走出“估值底”。

从估值水平看,到6月底,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1倍,深市
A股平均市盈率为27倍,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0倍和47倍。

是该关注跌幅巨大、估值便宜的大盘股,还是带着成长性光环但却很贵的小盘股?是很多投资者难以权衡的问题。

对此,光大保德信基金研究人员认为,经济调结构是上下共识,大势所趋。

因此,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值得关注。

此外,今年以来,钢铁、煤炭、有色等与传统经济特别是投资相关的行业跌幅最大。

实际上,即使是一些较差的行业,其中也是有一些好公司的。

如果市场预期发生变化,资金也会追逐这些公司。

不过,滕印对创业板指数未来的表现并不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创业板公司并没有展现出比主板更好的成长性,今年又面临着限售股解禁高峰和新股发行开闸的压力,虽然其上涨目前来看势不可当,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创业板过热的炒作氛围将会逐渐平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