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4.3大众媒体的变迁B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课时训练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时训练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时训练1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选择题1.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由此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传播商业信息D.宣传政治主张答案:C2.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此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报刊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3.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片《定军山》片断。

它的出现不能说明( )。

A.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B.国粹艺术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C.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D.中国的电影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解析:《定军山》片断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因此,选D项。

答案:D4.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书此以留纪念。

”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 )。

A.近代民族企业B.实业救国思想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八年抗战解析:从《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中体现出近代大众传媒中报纸的发展情况;“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等信息可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企业的情况,也体现出了实业救国思想;从时间信息1933年看,此时局部抗日已经开始,但全民族抗日还未开始,故不能研究八年抗战,D项符合题意。

答案:D5.下列有关标题,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是( )。

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3周年C.《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6周年》D.“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指明方向解析:中国接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与“二五”计划毫无关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4.3大众媒体的变迁A课时训练人民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4.3大众媒体的变迁A课时训练人民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4.3大众媒体的变迁A课时训练人民版A卷基础训练1.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

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3.“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惜”“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 )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4.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

这些报纸的创办()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5.“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6.《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内容不断丰富;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放日报》
针与锋人相对民的斗的争 生活关系日益密
切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党的舆论工具
恢复生机,欣欣向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 不畏权势、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
著名记者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 江县人,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1932年,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 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创办《生活周刊》。 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 1944年7月,患耳癌逝世。 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
外国人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中反国映近代时历时代最长的,主影响题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宣种传类改良不、革断命和增新多文化;的武器,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北京牌电视机
二、影视业不断发展
(二)电视业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 “北京电视台”节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精编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精编作业)

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作业1.辛亥革命时期,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报纸的急剧增加……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多发稿,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支持辛亥革命B.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增强C.北京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D.中国新闻出版业发达解析材料信息“抢时间,多发稿”“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报刊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争取时间,并不能反映出人民支持辛亥革命,也无法反映北京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排除A、C两项,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B 项。

答案 B2.(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民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由材料中竹枝词的内容得出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故D项正确。

答案 D3.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日本偷袭珍珠港解析B项发生在1945年5月;C项发生在1949年4月;D项发生在1941年12月,这三项都与题干时间信息“1940年12月30日”明显不符,故排除。

答案 A4.(2017·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www.m190”,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高中历史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大众流传媒介的更新一、基础稳固1.“一纸新闻海上传 , 旁搜博采广敷宣。

所闻所见未闻见, 拉杂书成日日编。

”这类现象最早出现于()A. 唐朝B.1873 年C.19 世纪 40 年月D.1923 年答案:C2.据记录 : “及至晚清 , 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 , 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

”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近代报刊业揭开了序幕B.中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报纸C.国人开始自己创立近代报刊D.大众报纸合适一般公众阅读分析 : 资料“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 , 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反应了中国近代报刊业揭开了序幕 , 故 A 项切合题意 ;B 、C、 D 三项均与题干资猜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A3.1909 年 , 《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 “报纸于今最有功, 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 不见‘中央’有‘大同’ ( ‘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

”这一描绘表示()A. 报纸宣传成为改革的根本动力B. 描绘者倡议报纸家产多元化C.描绘者一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遇到专制政府的控制分析 : 依据资猜中的“报纸于今最有功, 能教民智渐开通” , 可知作者一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A 项错误。

资猜中没有表现要倡议报纸家产多元化, 故B 项错误。

资料不可以反应专制政府对报纸舆论的控制,D 项错误。

应选 C 项。

答案:C4. 右图是一幅民国期间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A.民国期间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拥有崇敬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能的宣传D.明星代言获得一般公众的宽泛认可分析 : A 项说法太绝对;B 项“当时影视明星拥有崇敬的社会地位”与史实不符; 资料没有波及一般百姓对明星代言的态度 , 清除 D 项 ; 该广告的右边是对产品功能的介绍 , 且占广告画面的一半 , 故该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能的宣传 ,C 项正确。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5-16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5-16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新闻媒介是( )A.电影B.报纸C.互联网D.口头传播【解析】选B。

在广播电视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阅读报纸,故B与题意相符。

2.有关下列报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解析】选C。

题干中所给的三个报刊图片中《时务报》和《国闻报》创刊于19世纪末,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宣传刊物,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不会宣传民主共和,也不会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民报》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

故选C。

3.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选A。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4.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主要发挥电视( )A.娱乐的功能B.传播资讯的功能C.艺术展示的功能D.编导与观众互动的功能【解析】选B。

《新闻联播》《午间半小时》《全球资讯榜》均属于新闻资讯的范畴,故B与题意相符。

5.有人总结某种大众传媒的特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

第四,信息成本低廉,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

这种传媒是 ( )A.报纸B.电影C.电视D.互联网【解析】选D。

报纸的信息不具有可选择性,A错误;电影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B错误;电视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C错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详细、系统,具有可选择性、可保留性,成本低,故选D。

高中历史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民版必修2精编每课一练)

高中历史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民版必修2精编每课一练)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栏目主编组编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2. 20世纪初,江苏省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江苏时事报》出版,随着报纸发行的增多,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

若去北平出差也可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5.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当时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6. 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

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

高一历史下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练习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练习题(带答案)

高一历史下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练习题(带答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每课一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

“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

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报刊业的发展。

注意材料“民国初期”这一时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所以民国建立后的报纸报头大多含“民”字。

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答案:A2.(2011•山东省潍坊市统考)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平等进步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提示,一是这些期刊的名字,如曙光、进步青年、救国、自由等,这体现了五四运动时期刊物的爱国精神;第二个提示是“精神的主旋律”,由此判断为爱国主义。

答案:A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读书看报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报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报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读书看报的前提就是识字,而不能说读书看报可以减少文盲,应排除③。

答案:C4.(2011•福建古田)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高中历史 4.3 大众媒体的变迁B课时训练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4.3 大众媒体的变迁B课时训练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4.3大众媒体的变迁B卷能力提升1.武昌革命军兴,清吏X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X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亦卑辞乞降。

使某某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3.1908年,《申报》在光绪帝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连续报道其病情的变化消息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

在报道中,文章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

据此可知,当时《申报》A.刊发的消息主要来自官方通报B.重视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C.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D.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标准杂乱4.据《19世纪30年代的某某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310人次。

”这表明()A.看电影是当时某某人一种娱乐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D.某某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5.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B.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C.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D.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6.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

高中历史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讲练通】高中历史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基础达标】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一份报纸,开创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

这份报纸是()A.《昭文新报》B.《中外纪闻》C.《强学报》D.《时务报》2.(2013·某某高一检测)“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某某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均由外国人开办B.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位于某某C.广播电视台在中国开办要晚于电影放映D.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电视台4.(2013·某某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杨门女将》5.(2013·某某学业水平检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

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一些代表穿着某某装参加会议B.代表们坐火车到参加会议C.通过互联网转播会议实况D.在报纸上及时报道大会信息【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某某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2.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

推动该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②报纸可以迅速传递信息③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3.(2013·某某高一检测)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可能遇到()A.《时务报》刊登康有为的维新文章B.一位贵妇正在炫耀刚买的电视机C.中央广播电台播报俄国革命的消息D.一群年轻人在观看京剧电影《定军山》4.(2013·某某学业水平测试)2013年3月,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在隆重召开,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

人教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大众传媒的变迁

人教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时作业16大众传媒的变迁基础巩固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郭士立1831至1833年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

这三次航行的经历,使得他深切地感到,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已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要为“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而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B.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C.消除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偏见D.在华进行文化精神渗透解析:根据“曾三次进入中国沿海诸省搜集政治、军事和商业情报,并向沿岸居民散发大量宗教宣传品”“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表明郭士立创刊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进行文化精神渗透,D正确;郭士立是普鲁士传教士,“摧毁横隔在中外人民之间的城墙”表明该报本质上已完全脱离宗教刊物范畴,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排除A;该报创刊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外国人的利益,不是推进中国人思想近代化,B错误;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答案:D2.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B.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C.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D.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解析:“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可知,反映的是女性思想的解放。

结合时间“1919年”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故C 正确。

材料无法反映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排除A;B不能反映时代特征,排除;材料中的李欣淑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故D错误。

高一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训练.doc

高一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训练.doc

第3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内容解析】在近现代史上,大众传播媒体是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

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化。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曾用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

后来,报刊上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余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每一个人视为地球上的一点,那么,互联网就是把所有的点贯穿起来的连线。

它把整个地球构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

人在终端,情传天涯。

网上可以听广播、看电影、办公务、搞教育、治疾病,炒股票、购商品、施救助、聊大天、玩游戏等等。

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空前的提高。

【学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报刊不属于中国人自办的()①《中国丛报》②《万国公报》③《昭文新报》④《民报》⑤《新青年》A.①②③B.①②C.③④⑤D.④⑤2.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A.《中国丛报》B.《万国公报》C.《昭文新报》D.《新青年》3.下列报刊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A.《民报》B.《昭文新报》C.《新青年》D.《时务报》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报刊有()①《民报》②《红色中华》③《新华日报》④《解放日报》⑤《人民日报》⑥《光明日报》A.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5.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志是()A.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B.《定军山》首映成功C.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D.《渔光曲》的成功拍摄6.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风云儿女》7.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是()A.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B.中央电视台建立C.第一台电视机研制成功D.上海电视台试播成功8.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互联网9.互联网的优势有()①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文字、图象、声音兼备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资料、浏览新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④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费用低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大众传媒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2020版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6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

2020版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6大众传媒的变迁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B.信件C.报纸D.电报C[由材料中“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是报纸。

]2.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准确的是( )A.《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B.《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C.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D.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A[《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而不是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故选A项。

] 3.1905年,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

这一事件发生于( )A.广州B.上海C.北京D.武汉C[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段是1905年由任景丰在北京拍摄,故选C项。

] 4.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

这得益于( )A.电视的普及B.报纸的宣传C.互联网的发展D.电台的传播C[“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

]5.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B.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C.1990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C[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符合信息时代的史实,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D.铁路交通C[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可直接排除D项。

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故选C项。

] 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由此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导学号:97372055】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故选B项。

] 3.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 )①传播信息②开通民智③引导舆论④控制政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A[材料中梁启超用形象且生动的排比句罗列出报馆起到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等,故①②③正确。

报馆只是新闻部门,不可能控制政府,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 4.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

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B[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排除A、C、D三项。

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 2(人教版必修2)

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 2(人教版必修2)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测控2 (人教版必修2)基础巩固1.人类从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是( )A.报刊的诞生B.电影的诞生C.电视的诞生D.互联网的出现解析:报刊的诞生要比其他媒介早得多,它是近代以来最早诞生的信息沟通媒介。

答案:A2.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 )A.电视节目增多,质量有所降低B.电视逐渐普及C.节目丰富多彩D.《焦点访谈》等节目产生了较大影响解析:电视节目增多,质量不是有所降低,而是大大提高。

答案:A3.三大传统传播媒介是指( )①报纸②广播③电视④电子邮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电子邮件是刚兴起的新的传播媒介。

答案:A4.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节目丰富多彩B.技术的进步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思想解放解析: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是技术的进步,是电视逐渐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B5.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民报》B.《申报》C.《中国丛报》D.《昭文新报》解析: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答案:C综合应用6.互联网与报刊、广播、电视相比,其具备的优势在于( )①文字、图像、声音兼备②高效互动,双向传受③费用低④信息量大,方便迅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大众传媒,它将三者的优势集于一体。

答案:A7.阅读下列材料:互联网的普及没有削弱其他媒体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不论是报纸也好,电台也好,电视也好,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

实际上,传统的媒介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自1995年《中国贸易报》率先设立网站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请完成:为什么说网络媒介出现后,传统的媒介没有被削弱,反而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解析:注意当今三大传统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合流。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每课一练 10(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每课一练 10(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5.3 大众传媒的变迁每课一练 10(人教版必修2)1.老报人张默在概括《申报》的内容时曾说:“一为谕旨宫门抄等,以备官场之浏览;一为大小考试文章题目,以备学子之揣摩;一为诗词歌曲,以备名流文士之推敲;一为各地盗命火警及一切狐怪异闻,以备一般人茶余酒后之谈助。

”说明《申报》( )①以奇技淫巧取胜②有稳定的读者群③功能趋于多样化④背后有政府支持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C。

材料主要反映了《申报》形成了覆盖官绅、士人、商、工、艺诸阶层的稳定的读者群体;同时,这一读者群体的形成,也说明了《申报》本身的服务功能在向多样化发展。

2.目前,电视上出现“电视商场”这类专题节目,它所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A.政治引导B.休闲娱乐C.文化教育D.引导消费解析:选D。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商场”这类专题节目,主要是通过引导人们消费,从而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

3.1905年,中国自行拍摄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它的出现直接说明( )A.中国境内首次出现了电影艺术B.国产电影出现了快速发展态势C.中华民国时期产生了著名导演D.电影技术能表现京剧艺术形式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电影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功能。

A项以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为标志。

B项属于中华民国时期电影事业的发展状况。

C 项与题干中“1905年”的时间限制条件不符。

4.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①信息量很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可以购物,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④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的“红颜”是比喻网络的积极作用,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④是沉迷网络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属于“祸水”的范畴。

5.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训练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训练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

训练16 大众传媒的变迁1、“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亲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以下有关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3、《让子弹飞》是2010年上映的一部贺岁电影,很多台词在网络上流行,一些网友还制造了“让##飞”网络语言;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碉楼,游客数量激增。

这表明,电影具有哪些功能 ( )①大众消遣功能②彻底转变人们生活方式③文化艺术等传播功能④商业功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与电影相比,电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是( )①时效性较强②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③普及率较高④视听效果较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1年9月19日,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主要是通过( )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学问分子乐观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

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月。

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

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取,洋为中用,以求自身进展。

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大众媒体的变迁B卷能力提升1.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亦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3.1908年,《申报》在光绪帝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连续报道其病情的变化消息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

在报道中,文章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

据此可知,当时《申报》A.刊发的消息主要来自官方通报B.重视新闻报道信息的准确性C.该报的相关报道成为独家新闻D.新闻报道的内容与标准杂乱4.据《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310人次。

”这表明()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一种娱乐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5.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中不能得出的认识是()A.报纸是最早的大众传媒媒介B.电台广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普及C.电视节目制作内容越来越丰富D.互联网的普及削弱了其他媒介的地位6.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

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

“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

”该刊物创办时()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D.①③④7.《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⑧B.②⑧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 1875年10月11日《申报》刊载:“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

故其谋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

……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也。

”这表明《申报》开办的宗旨是( )A. 谋求义利兼顾B. 追求商业利益C. 开辟谋利途径D. 关注时局政治9.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进行了大扫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少了2/3,新闻记者至少有24个被杀,60人被捕人狱,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这反映出()A.报纸具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B.袁世凯借查封报刊巩固了统治C.当时传媒业出现万马齐暗局面D.报纸宜传混淆了人们是非观念10.《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

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

约会时事、新闻两门”。

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

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12.《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外国在华办报活动的步子日趋加快。

在华外报大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中文报刊的复兴与发展、特别是商业性中文日报的迅速发展。

六七十年代后,随着外国商人、传教士以及其他人士的深入各地,在华外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不断扩展,至九十年代维新运动兴起之前,一个以上海为中心,以广州、汉口、天津、香港、澳门等南北重要城市为基地,散布于8个省14个城市的外报网络基本建成。

1895年维新运动兴起以后,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逐渐崛起,结束了外报长期垄断中国报业市场的局面。

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全面展开,国人办报活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自1901年至1911年,官绅士民积极创办各类报刊,新办报刊数量与年俱增。

据不完整统计,1901年为34种,至1911年为209种。

办报点也已遍布全国,计有上海、北京、天津乃至伊犁、西藏等国内60多个城市或地区。

在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民办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的主体,旨在变法图强、注重政论文章的政治性报刊仍然是民族报业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黄瑚《中国近代新闻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报刊业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对于报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有人认为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手。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史实分析说明。

武术与中国电影第一次高潮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

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

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

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

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

就连当今美国巨片《蝙蝠侠》系列都会感到汗颜。

《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

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

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第二次高潮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

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

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

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

《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

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

《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第三次高潮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

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

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

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

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

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

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4.3B1.B 2.D 3.B 4.A5.D6.B 7.D 8.A 9.A 10.A 11.D 12.C13.(1)(15分)主要变化:从外报为主体,到民族报业逐渐崛起;民办报刊逐渐合法化;报刊业发展呈现阶段性明显;报刊报道内容广泛;报刊种类多;办报点分布范围广,逐渐遍及全国;报刊杂志担当启蒙和救亡图存使命。

(答1点2分,任答4点8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分析原因:政治运动推动;民族危机加深;政府政策调整;民族工业兴起;西学传入;有识之士推动。

(答1点2分,任答3点给7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2)(10分)示例1:报刊是中国社会动乱的帮凶:(2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全国各地主要报刊杂志,报道大量严重失真新闻,导致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1959-1962年三年严重经济灾难。

文革十年动乱,报刊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