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赏析:《问题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偏差”》
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有感(精选6篇)
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有感(精选6篇)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有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有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有感(精选6篇)1读了彭兴顺先生编著的《问题学生教育指导》一书,颇有感触。
翻开书的第一页,六个大字映入眼帘: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本书的序言题目,也是王宝祥教授对问题学生教育价值的诠释。
问题学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
每个班存在几个问题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以平和心去看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每个问题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故事如歌,吟唱着问题学生与教师共同走过的岁月。
在平凡的笔触中让人体会到深深的师生之情。
是爱使教育得到了升华。
我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所收获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迪。
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当然有出自内心的爱,有时也恨铁不成钢。
正因为这样,所以有时学生犯了错,我会很生气,当场批评他。
但是,过后一想,他们毕竟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
正像一位朋友说的,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
实践证明:要和学生友好相处,就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要拿老师的架子居高临下训斥他,拿大人的思维衡量他。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犯了错允许改正,这才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
我们班本学期刚转入一名学生,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更可气的是每次事端都有他的份,打架、捣蛋等等数不胜数,刚开始我很生气,联合家长一个劲儿地批评他,结果导致他家也不想回,书也不想读,后来我换了种方式,多发现他的优点,其实这学生爱劳动,肯帮助人,在我的适当表扬和鼓励下,他也变乖了。
类似的例子其实一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出现,我们怎么处理的?无外乎个别谈话,抑或批评,抑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上去孩子悔改之心甚浓,可隔两天,他仍然是个老样子,显然我们采取的教育行为是治标不治本。
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学生管理案例分析----------心理不平衡的学生有一个叫卢春雷的学生,个子不高,比较活跃,就是不断地有一些小毛病。
去年,记得有一次,我让他与一个女生换桌,他的课桌上贴着一幅明星画,那个女生占了他的地方就把那张画撕了下来,他见到后,就把人家的书用刀子花了个两半。
女生就告诉我了。
我就告诉他你在课桌上贴明星照本身就不对,你换桌的时候又没把画揭走,桌子现在是人家的,桌子上的垃圾当然有女生自由处理。
他不这样以为,他只是说画是自己的,女生不该给他撕破。
这个男生存在严重的自私心理,以为自己的东西别人无权管理,我只是说他的不对,实际上,他也没以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并且就对我产生了偏见,说我向着女生,而且对他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批评。
他只认识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去考虑自己的错误。
这种学生存在严重的自私心理。
容易走极端,当然只要他认定的事,就是对的,再也听不进老师的教导。
这样的人应用换位法来教育,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重新思考问题,并耐心教导,也许他会改得很快。
后来,我开始让其他学生留心他的一举一动,我有时间了,就拿一件非常小的事件跟他一块分析,你为什么当时会那样做,如果你再想一分钟,重新选择做这件事情,你会怎样做,经过我不断的开导,后来,虽也出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但是你明显的可以感觉到,他的想法已经变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念。
后来,他又转到了其他学校,来我们学校看他的老同学,见到我他说,他看到打架骂人的事情就赶到深恶痛绝,听到有人背地里说老师坏话就心里不舒服,第二天见到老师就想躲着走,好像自己也做错了什么。
那一天,我真的知道,最不懂事的孩子也长成大人了,他受我的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我说,无论你在那里,我对你很放心,老师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某镇一中学,学生主要来自该镇所辖各村屯,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娇惯成性,组织纪律性差。
今年四月初的某一周三下午,综合实践课教师王老师上课期间,学生朴某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无理取闹,王老师制止时,又与老师蛮缠,下课后王老师将朴某叫到王所住宿舍内批评朴某(只有两人在场),学生不服,与其争辩,王老师便给了朴某两记耳光,并说要与学生玩命,以此表示自己将学生“管好”的决心,直至下午4点50分才放学生回家,第七节英语课没上着(教师下班时间为16:30)。
品书香,润师心《问题学生教育指导》读后感
品书香,润师心--《问题学生教育指导》读后感6月10日青柠开始阅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到今天,终于把整本书读完。
从话题一至话题十二,从如何教育习惯不良的学生到如何教育责任感不强的学生,可以说是每天陪娃阅读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
在阅读《问题学生教育指导》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启发。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我们揭示了问题学生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问题学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书中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学校氛围的压抑以及社会的不良诱惑,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行为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
我们需要与家长、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书中提到了许多具体的教育方法,如个性化教育、情感教育、激励教育等。
这些方法都强调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
通过实施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表现。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的提升对于指导问题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用真诚的态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那时候,我也曾因为一些问题而感到困惑和无助。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些优秀的老师,他们用智慧和爱心帮助我走出了困境。
现在,作为一名老师,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书中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问题学生教育指导》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示和借鉴。
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也许自己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去面对问题学生,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一点努力。
静待花开——问题学生的心理剖析与转化策略(可编辑)
静待花开——问题学生的心理剖析与转化策略阚读数营静待花开问题学生的心理剖析与转化策略马金凤新疆伊犁霍城县良繁中心学校,新疆霍城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 “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了”、“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真差”是啊“问题学生”是的教育系统工程。
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班主任工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他们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风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貌,甚至影响着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如何来关爱引导这些“问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
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题学生”呢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一性。
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 问题学生形成的心理现象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完成教快。
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学任务,并因此引发出平时表现不好。
实践证明,他们的形成原因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用“爱”赢之,促使转化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
.自卑心理由于问题学生身上具有长期的消极因素,他们的进步容易出现问题学生因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反复。
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地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析其心理, “防患于未然”。
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于发火,环境和氛围之中。
他们在班里,在家里总感到抬不起头,老是不如要有耐心,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学生的过错,努力分析原因,改别人,总爱把自己的弱点与其它同学的优点对比,心里失去平衡、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于自省,自我纠正的机会。
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
自己的 .发现闪光。
激励转化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受到挫教师一味的批评、训斥,往往会实得其反,问题是越堵越大。
调适学生心理偏差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调适学生心理偏差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作者:戴志山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6年第06期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也是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学校、家庭都把焦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偏差现象有哪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政治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调适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一、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偏差现象及原因1.青春期心理问题——早恋。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发育时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与异性交往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
许多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容易陷入早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产生,如学习成绩下降、不合群、易喜易怒等。
2.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厌学。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
面对学校大大小小考试的排名站队,教师的题海战术,不当的教育方法,惩罚性措施,学生不仅思想、心理压力大,苦不堪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可以这么说,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于是为了转移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迷恋上电脑游戏、网络小说,从而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3.因承受挫折能力差而带来的心理问题——行为过激。
越来越多的老师抱怨,现在的中学生不好管,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打不得,骂不得,一旦被老师批评指责,轻则当面顶撞,重则采取极端行为——寻死觅活。
那么,应如何调节中学生这些心理偏差呢?二、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既不能避而不谈,使学生陷入误区;也不能视为洪水猛兽,一味堵截。
应利用自己的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疏导,应让学生明白,他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很正常,但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会过早地凋谢。
教育学生,让他们从小有一份责任感,明白早恋是对自己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认识到家长、社会培养他们的不易,不能因自己一时冲动而置自己的前途和家长、老师的期望于不顾。
浅析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干预和矫治
浅析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干预和矫治发表时间:2013-08-12T17:19:31.3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7月总第91期供稿作者:孙成萍[导读] 不健康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和矫治,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危及学生个人的成长及发展,危及家庭的幸福,危及社会的安定。
孙成萍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654200心理健康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干预和矫治显得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面谈谈中学生心理偏差的干预和矫治。
一、思想教育法1.强化理想教育。
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确立远大的理想。
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
如某一学生家庭贫困,而确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就不够现实。
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心理障碍。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并不少见。
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
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
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
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问题。
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实际的追求。
要防止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因青春期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学生中比例很大。
小学生偏差行为心理原因及教师对策分析
小学生偏差行为心理原因及教师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20-04-13T06:27:23.064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6月总第345期作者:孙杰李雅婷[导读] 但偏差行为的产生是犯罪行为出现的前兆,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行为。
——以案例为导向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第五小学264000摘要:小学阶段的偏差行为指轻微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道德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
本文以笔者执教中遇到的个案为例,旨在探究小学生偏差行为的心理原因及教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行为偏差案例分析心理问题行为是指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品德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正确行为。
而本文所用的“偏差行为”则属于问题行为中轻微等级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心理、性格方面有缺陷甚至偏激;在行为习惯方面缺乏自信、违反校规校纪等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并未触犯法律,如果能够及早给予正面的教育与引导,完全可以得到纠正。
这类问题行为不一定最终发展为严重的犯罪行为,但偏差行为的产生是犯罪行为出现的前兆,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行为。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儿童的主导活动也从游戏转变为学习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不仅仅要学习大量的知识,更要学习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更加规范的秩序准则。
而这一过程中,一些适应性较差的儿童就会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内化或外化性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属于内化性问题行为表现;攻击性、不合群等则属于外化性问题行为表现。
偏差行为在小学阶段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会严重阻碍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偏差行为的表现小学阶段行为偏差的表现主要有:1.攻击性行为:这类学生是班里的小霸王与其他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主动攻击行为,对事情的处理经常诉诸暴力。
2.人际交往困难:这类孩子和同学相处比较困难,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3.拖延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做作业或习题拖沓,在学校的表现是课堂上别的孩子一节课可以做一节随堂测评的内容,而拖沓的孩子可能只做了两三道题。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偏差及矫正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偏差及矫正心理健康越来越被重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青少年学生,还是已经社会化了的成年人,都不容回避。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只有心理健康,学生才能成材,今后才能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的心理健康又是以教师的心理健康为前提的。
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这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要求。
但现实生活中,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时有出现,何以如此呢?除了法制观念淡薄之外,心理不健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心理偏差作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较为普遍的存在、班主任由于自身观念、素质、情感、性格等因素的制约,也常常会产生心理偏差,且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就像月亮的晕轮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事物的总体面貌。
对班主任来说.往往对学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影响而产生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误差,如对某一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较好的印象,就认为他什么地方都好;对某一同学印象不好,就什么都一无是处等。
一朝做了小偷,并不等于一辈子都是小偷。
某班同学甲常与同学打架,成了让教师学生头痛的“害群之马”,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
有一次,他与班长发生冲突,由吵至骂,最后把班长打得鼻血直流。
班主任不问青红皂白,就把甲训斥了一顿,而对班长百般安慰。
甲坚持说是班长嘲笑他,并让同学们不要和他玩,他才骂班长。
班长把他推到课桌上,撞痛了他,他愤怒之下,一拳打中了班长的鼻子。
但班主任怎么也不肯相信,总认为是甲惹的祸,不让甲分辩。
甲愤然夺门而出。
待班长讲明事实确实如此,并表明责任的确主要在自己时,班主任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思维定势让他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冤枉了甲问学,而且恐怕得不到甲的原谅。
类似这样的事在不少班主任身上出现过。
评价学生离不开客观现实,缺乏具体分析,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依据以前的经验草率判断处理。
不仅达不到解决问题、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会影响班主任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从鲁迅儿童观看学校管理的偏差-精选文档
从鲁迅儿童观看学校管理的偏差鲁迅的儿童观立足于进化论,又正视当时社会现实,因而超越了进化论。
鲁迅面对吃人的旧制度,依然对孩子寄予希望:“救救孩子……”(《呐喊?狂人日记》)尽管旧制度早已土崩瓦解,但一些流毒依然在作祟。
研究鲁迅儿童观,并对照当今教育,可以纠正学校管理中的一些偏差。
一、返本回原:从“以长者为本位”到“以孩子为本位”鲁迅认为应该洗净“长者本位”的谬误思想,他说:“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长者;置重应在将来,却反在过去。
”鲁迅大声疾呼:“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然而,“长者本位”的阴影并没有随着旧制度的崩溃而寿终正寝。
案例:“空考试”一所学校生怕学生作弊,将各班的“后进生”集中在一个考场。
这些“后进生”对英语一窍不通,就胡乱地把选择题填好,填写时连试题内容也没瞧一眼。
至于其他试题类型,任其“开天窗”。
学校规定不得提前交卷,这些“后进生”只得空坐在考场里。
“乖孩子”就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调皮鬼”如坐针毡,有的眉来眼去,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玩耍橡皮……“空考试”90多分钟后,铃声总算响起。
“后进生”抢着交掉试卷后,犹如脱笼之鸟,冲出考场。
鲁迅说:“个体既然免不了死亡,进化又毫无止境,所以只能延续着,在这进化的路上走。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又是长者的延续。
只有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完成了社会的进化。
因而,管理的本位显然是孩子,而不是长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太阳,管理者是行星。
学校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来运转。
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哪怕给学校带来再多麻烦,也不能退避三舍。
学校“以孩子为本位”,就不能为了方便管理,随意套住学生。
案例中,“后进生”在“空考试”中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学校却还把他们圈在考场里。
尽管由教师看管,显得整齐划一,风平浪静,但高枕无忧的背后折射出教育管理的长者本位主义。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过程中易产生的心理偏差及预防措施-精选教育文档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过程中易产生的心理偏差及预防措施班主任是教育班级学生最基础的教育者,即施教的主体。
他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工作开展情况。
要想抓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首先就得全面地了解学生。
没有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去正确的教育。
“人心不同,犹如其面”,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并非易事。
但每个班主任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心去了解学生,要经常去接近、关心、体贴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才愿意亲近班主任,在班主任面前敞开心灵的窗口,说真话、表真情,使之真正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
实践证明,班主任在了解学生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影响了解的结果。
因此,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了解学生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与偏差,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了解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1.班主任在了解学生过程中易产生的心理偏差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易产生哪些心理偏差呢?由于班主任是实现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总会有渗透个人的意识倾向,以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去了解和认识学生,因此常常会产生如下的心理偏差:1.1情感效应偏差――这是由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关系生成的。
当班主任与被了解学生有某种特殊的良好感情或感情不相融洽时,容易造成了解结果的失真。
1.2首因效应偏差――这是指班主任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初步印象作出不全面的结论。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班主任与学生初次接触会产生初步印象,但此时给班主任留的初步印象并非他的本质特征,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或是学生为迎合班主任表现出的假象,有时班主任容易把这种美丽的、个别的、造作的特征当成本质特征加以分析对待,造成判断失误。
1.3定势效应偏差――班主任在了解学生时,易受定势心理支配。
矫正心理偏差,呵护健康成长严茂林
矫正心理偏差,呵护健康成长严茂林发布时间:2021-08-19T02:07:15.14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4期作者:严茂林[导读] 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品质,让学生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广东高州中学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作为班主任要时时提高警惕,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品质,让学生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心理问题;爱心;耐挫力;关注细节;增添生活乐趣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重视,往往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与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关。
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精神,人特别容易被自己所打败,只有精神强大,才可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人的幸福与否,则完全取决于精神,幸福是内心体验,精神强大者更能品味幸福。
班主任的天职是育人,不能只做班级秩序的管理者,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学生往往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悲伤、不自信、无力感等,对学生心理疏导应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学习非常紧张,虽然表面上每位同学都一样坐到教室里听讲、学习,但是每个人的心路历程是不一样的,都可能会经受痛苦、犹豫、灰心、失望的折磨。
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很小的问题,但是对于学生往往就难以迈过那道坎儿。
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人生,勇敢地迎接风浪的考验,善于在逆境中成长。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已合理定位,使学生既不好高骛远、目中无人,也不悲观失望、自卑自瑕。
要教给学生自我纠正的方法,教给学生如何睡好,通过哪些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从而保证高效学习。
学生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心理比较脆弱,需要经常得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疏导和指导,特别是在大型考试中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应经常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及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问题学生行为偏差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最新教育资料
问题学生行为偏差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每到初二初三,当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初中生学习生活,投入了积极的学习中或为中考而奋斗时,各个班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他们企图逃课,逃离课堂;他们向往社会化,他们不愿着校服,向往“浓妆艳抹,穿成人化的衣服;他们把在校外吐烟圈视为酷,他们结交了校外高年级行为不端的学生;他们拥有一个小团体,把打架视为强者的运动;他们在课上“顶撞”老师…总结一下这些学生,他们有共同之处:大部分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从心理学上分析,他们可能经历或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比如:一直以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导致成绩下降,感觉学习力不从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无用,贪图享乐,父母对孩子没有期望或期望太高,孩子心目中没有可以实现的近期或较长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经历失败而产生不正确的归因(归因理论)。
把失败归于能力缺乏,把偶尔的成功归于外部因素,例运气,以致于发展到了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成为“接受失败者”,在课堂活动中不以掌握为目标,而以敷衍应付打发时间为目标。
在课堂管理不够严格有效的情况下,他们出怪声,随便讲话等,成为课堂事故的制造者。
在当前评价体系下和学校大环境中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们选择把精力投向其他活动――电脑游戏,不良的小团体活动,结交不良的朋友。
缺乏合理家庭的教养方式,处于低控制,低温暖的忽视型家庭(如单亲家庭),或高控制,低温暖的专制型家庭。
有些外来务工或单亲的孩子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连早饭都吃不上,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们生理和安全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更别提自尊与自我发展了(比如:学习)。
班主任或教师工作方面关注成绩更多一些,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了不少期待,而未充分显示出对个人的关心和尊重。
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做法使上述情况发生改善。
当学生缺乏内部学习动机时,作为教师和学校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外部学习动机,例:课堂教学中灵活多变的教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小组合作和竞争学习方式的采用,鼓励性评价语的使用,分层次教学及课下辅导,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提出合理的期待,避免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落后太远而完全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浅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
浅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每个家庭对孩子越来越重视,但同时一些社会因素而导致校园里有更多的“问题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违反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甚至犯有严重道德错误的学生。
他们大多学业不好,品行表现不理想,经常做出一些冲动或过激的举动,也有些同学不愿与人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班级的一种隐患。
作为教师,不仅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全部的爱心投身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中去,还要积极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避免他们影响其他学生或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学生的心理是一种矛盾的心理。
其特点是:正确与错误,思想与行动,愿望与现实,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学生身上。
这些矛盾经常引发各种心理冲突,并以变态或逆反的形式在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他们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一、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心理。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其实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给予他们的大都是批评、指责、处罚,很少有表扬、鼓励、肯定。
种种的岐视和冷遇,使他们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伤害。
于是用一种极端的形式——自卑感表现出来。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对进步丧失信心,对班集体、对荣誉、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冷淡,有的更以对抗的形式向变态方向发展,如故意与老师唱对台戏,当面顶撞老师以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等等。
二、改过愿望与管不住自己的矛盾心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一心想变坏的人恐怕没有。
即使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改过自新、做大家喜欢的人的美好愿望。
但保证书、检讨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但行动上总是改不过来,即所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或者有所改过行为,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
对纠正学生心理偏差的一点研究
对纠正学生心理偏差的一点研究摘要:心理偏差一般指个体及群体存在偏离大多数正常人所具有的心理行为的某些现象。
由于学生年龄小,接触的事物较少,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社会、学校、家长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偏差。
以哲学的角度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偏差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方式纠正心理偏差,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就中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以哲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大、浮躁、自卑等心理的解决对策,以帮助学生以阳光、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心理偏差哲学纠正哲学是一种能使人们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学科。
学习哲学的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哲学常识是很好的德育工具,尤其对于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方面,应用哲学常识能够起到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取代的效果。
一、纠正自大的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通常会对孩子非常溺爱,形成了他们惟我独尊的性格,从而产生自大心理,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其他人无法比拟。
而在学习上就会表现出不谦逊、不谨慎,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以哲学角度分析,具有自大心理的学生实际上是不懂得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无穷的,没有终点。
所以,在学习上任何人都不能知足常乐,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
辩证唯物主义又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智慧的源泉。
因此要尊重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
世界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有很多,他们取得成功,都是基于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取。
通过学习这些哲学原理让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不可夜郎自大,要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纠正浮躁心理浮躁是阻碍学生进步的绊脚石,它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看不进书,学不进知识,不愿深入探究,不求甚解,停留于表面的现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要区分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认识现象是深入其本质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顾伟清发表案例文章80多篇,著作《教育案例新透视》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淘宝有售。
作者按:一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却变成了高危职业,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应试教育的雾霾一时无法驱散,师生关系紧张还会持续下去。
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学会“自己拯救自己”,尤其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红色字体部分为作者的评论问题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偏差”顾伟清一、案例:管理欠缺诱发惨案(小标题令人震撼,更令人扼腕惋惜)某重点中学高三D学生到S班主任那儿请假:“我肚子疼,请假两节课。
”S班主任点头同意。
可D同学第二天下午才回学校。
于是,S班主任找D同学盘问,原来去网吧了(确实是个问题学生,欺骗老师,埋下了老师偏见的根源)。
S班主任有些愠色。
又过了三天,D同学捂着肚子:“我疼得厉害,请假一天。
”S班主任吼道:“不要骗老师,回教室去!”(由于前次说谎,老师不再相信)然而S班主任到教室上课,却发现D同学不知去向,怒火中烧。
第二天,S班主任找D同学训话:“无法无天,旷课逃学,学校要处分!”“我请假,你不同意。
肚子疼,有什么办法?”D同学毫不示弱。
(此问题学生认为老师冤枉了他,就对老师有意见了)“不要再说谎了。
去网吧,怎么能同意?”S班主任呵斥着。
“真的疼,可以调查。
”D同学满脸委屈。
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有一天,S班主任参加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
教导处发下一份各年级的成绩统计表。
S 班主任一看惊呆了,他所在的班级成绩总分排名垫底。
(老师心情糟糕,容易迁怒)会议结束后,S班主任脸色苍白,到教室巡视,竟发现D同学在教室角落里玩手机。
(恰好问题学生又出问题)S班主任冲上去夺过手机猛地摔在地上:“装病、网吧、顶撞、狡辩、玩手机,成绩又差。
不想读书滚回去!”双方情绪失控,发生肢体冲突。
(老师的情绪失控了)手机摔坏后,有老师建议:“是否和学生沟通一下?”S班主任怒道:“若向他低三下四,我的颜面何处搁?以后如何再管学生?”(老师为了颜面,能行吗?)第二天,S班主任正伏在桌子上批作业,D同学手持一把水果刀,向S班主任刺过去……(终于不该发生的发生了。
可悲!)这是案例的呈现部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确实反映了个别老师和个别问题学生发生的冲突过程。
当然案例的结果不常见,但师生冲突的情况确实有相似之处。
二、透视:心理偏差推波助澜(道出了师生冲突心理原因)一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却变成了高危职业,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师生关系为何如此剑拔弩张?无庸置疑,案例中的“问题学生”确实问题重重,但该班主任误入“三种心理偏差”,助长了冲突的升级。
1、不该戴“墨镜”看扁人(标题形象)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由于“问题学生”留下了坏印象,教师就会念念不忘,容易出现以前代后,以偏概全的成见。
那成见一旦形成,“问题学生”只要风吹草动,教师很容易看扁他们,甚至冤枉他们。
看扁人的后果极易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做得坏是坏,做得好也是坏。
”至于被冤枉者,情绪压抑,激动,更易爆发极端行为。
(人的心理不足,大多数人多有这方面的缺陷:以偏概全)戴着“墨镜”看扁人有百害无一利,严重恶化了师生关系,轻则冷漠隔阂,重则如同仇寇。
被看扁的感觉是压抑苦闷,无望无助。
在众多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反感的就是偏见歧视。
案例中,尽管“问题学生”有说谎“前科”,但S班主任不该戴着“墨镜”看扁人,冤枉“问题学生”,埋下积怨。
(以偏概全,后果严重)2、不该迁怒而失理智许多人因遭挫折而心怀怨气,常会下意识地迁怒旁人。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踢猫效应”:父亲被老板批评,心情很差,回到家把孩子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踹了小猫一脚。
小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车开来,司机赶紧避让,把恰好出门买烟的父亲撞伤了。
人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就“找茬”迁怒。
而无端被迁怒,常引发争吵,甚至爆发恶性事件。
(人的心理不足,大多数人多有这方面的缺陷:迁怒)当今应试教育处处有竞争:学校之间有竞争,班级之间有竞争,老师之间有竞争,学生之间也有竞争。
学生压力大,教师压力更大。
尤其是一些高考“超级中学”,竞争压力犹如泰山压顶。
面对升学率,老师难免带有不良情绪而迁怒“问题学生”。
案例中,由于班级成绩排名垫底,S班主任心头乌云密布,但不该把怒气一并撒向恰好玩手机的“问题学生”。
(迁怒,后果严重)3、不该为“颜面”而不认错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人与人发生摩擦矛盾,往往双方都有过错,只不过大小不等罢了。
若一方作出谦让,多看自己的不足,并坦诚解释道歉,常能握手言和。
但人常有个通病,不太愿意道歉赔礼。
为何?怕丢颜面,下不了台。
特别是上对下,长对幼更不愿说声“sorry”。
(人的心理不足,大多数人多有这方面的缺陷:颜面)师生之间矛盾,其实都属“人民内部矛盾”,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不管学生犯了多大错误,教师或多或少也有责任。
即使暴风骤雨后,教师若能不为颜面所困,寻找自己的不足,向学生解释赔礼,也常能化干戈为玉帛。
教师若为颜面所困,知错而不道歉,就可能使矛盾升级。
案例中,过激行为摔手机发生后,S班主任不该为了留住颜面而不道歉。
(颜面值钱多少钱?有时要不得)三方面的透视,入木三分。
从心理学分析,令人信服。
三、对策:学会远离心理偏差(师生冲突,没有赢家,老师要学会自我保护)应试教育的雾霾一时无法驱散,师生关系紧张还会持续下去。
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学会“自己拯救自己”,尤其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远离“三种心理偏差”,做到不偏见、不迁怒、勇于道歉。
1、知者不惑,远离偏见(标题匀称)教师要认清偏见的真面目,自觉回避远离。
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像一口陷阱一样,暗藏在人的心里。
一旦形成偏见,就会夺去人的理智,使人胡乱评判,造成对方心灵创伤。
只有洞察偏见的“狰狞面目”,做一个智者,并警钟长鸣,才能自觉远离偏见。
偏见产生的源头在于对人有成见,有成见在于没有好感。
因此,教师要摆正心态,多从发展的、积极的方面看待学生,力争消除坏感。
(老师也应克服自身的不足)古今中外,浪子回头的事例枚不胜举。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
”事实上,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过去存在缺点,并不意味着现在还存在着。
好与坏是动态的,好的可以变坏,坏的也可以变好。
所以评判人,不要拘泥于过去印象,而要正视现实,就事论事,充分调查后再下结论。
案例中,学生以前装病,并不意味着现在也是如此。
老师应该从发展的眼光,就事论事,调查后下结论,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2、情绪乐观,拒绝迁怒(标题匀称)事实上,一个人快乐与否,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当你以乐观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自己又是多么幸福,不会有迁怒之源;当你以悲观的心态活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也是灰色的,没有任何色彩,此时极易迁怒于人。
情绪悲观在逆境中看到绝望,而情绪乐观却看到希望。
因此教师要对迁怒说“NO”,必须管理好情绪,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
(老师也应保持乐观情绪)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之间的竞争白热化。
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着情绪,使得教师容易迁怒于“问题学生”。
那么如何化解消极情绪呢?首先,善于从积极的方面思考。
例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即使分数排名垫底又何妨?其次,自我转移。
例如:生气是自我折磨,还不如去打一场篮球强身健体。
再次,情绪不良时,暂离“敏感区”,以免引燃迁怒导火线。
案例中,S班主任心情压抑,假如不到班级巡视,看不到玩手机,就不会引爆迁怒的导火线。
3、不为颜面,勇于道歉(标题匀称)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伤害他人,表示歉意,能够平复受害者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道歉可以恢复尊严;道歉可以消解怨气;道歉可以平息争斗;道歉可以得到宽恕。
因此,道歉并非丢颜面,更非受耻辱。
人非圣贤,即使教育家也有道歉时。
孔子、陶行知等大师都曾向学生道歉过。
知错赔礼丢弃的是虚荣,收获的是谅解,决不是丢人现眼。
(颜面值多少钱?能屈能伸)那么如何道歉呢?一要诚恳,表现出悔意,易于得到他人谅解;二要及时,尽快消除不良影响。
三要艺术,或直接道歉,或间接道歉。
情绪对立严重,一般先宜间接道歉,再直接道歉。
如先请人转达歉意、道歉信或一束鲜花等。
等待对方情绪缓解后再登门道歉。
案例中,摔坏手机后,假如S班主任先请人及时转达道歉,然后再当面道歉赔礼,很有可能重归于好。
在利益驱使下,不少学校还将应试教育,强化魔鬼训练还将发酵。
“弑师案”敲响了警钟。
“考试神话”下的班主任更应引以为戒,学会自我保护,少偏见,少迁怒,多补救,应该成为座右铭。
(这是对老师的忠告,供参考。
但愿师生平平安安!)欢迎各位老师在下面添加自己的点评,分享成果。
也可在上文中继续点评,用一种颜色标明,然后上传QQ群,供老师继续点评。
王娟娟老师点评:顾老师的案例文章特点:注重结构的严谨,案例好比是河流的上游,透视好比是河流的中游,对策好比是河流的下游,层层推进,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