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习题
第2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的发展B.争霸的需要C.分封制衰落D.人民的愿望2.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A.商朝B.春秋C.战国D.秦朝3.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4.一个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古代文人尊为“克己复礼,万世师表”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5.庄子代表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西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利用。
这个人物是()A.老子B.孟子C.墨子D.孔子7.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闻讯赶回家。
他首先关心的是仆人有没有烧伤,而不是询问马的损失情况。
这一事例体现的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观念相吻合的是:()A.依法治国B.以人为本C.竞争创新D.效益原则8.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A.《孙膑兵法》B.《孙子兵法》C.《春秋》D.《尚书》9.战国时,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孟子B.孔子C.庄子D.墨子10.最早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标准的思想家是孟子()A.孟子B.孔子C.庄子D.墨子11.代表韩非子提出“法治”,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二.问答题1.简要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CCBC 6-11 DBBDAD二.问答题1.①齐国盛产食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②管仲改革。
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④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攻灭一些小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8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1.电视剧《封神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A. 涿鹿之战B. 商汤灭夏C. 牧野之战D. 阪泉之战2.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下列奠定了后来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B.C. D.3.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A. 治理了黄河水患B. 编著了《道德经》C. 修建了都江堰D. 开凿了大运河4.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
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A. 晋B. 秦C. 齐D. 楚5.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6.“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
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A. 晋文公B. 齐桓公C. 楚庄王D. 秦孝公7.《荀子•议兵》中提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商鞅变法中直接导致上述现象的措施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军功C. 奖励耕织D. 建立县制8.《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不断B. 王室衰微,分封制遭破坏C. 诸侯争霸,国家趋向统一D. 周朝内乱,大国兼并小国9.“失败乃成功之母”指的是无论什么失败,只要你跌倒后能马上爬起来,跌倒的教训会成为有益的经验,帮助你取得未来的成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A. 世袭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C. 华夏族的形成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能印证“水则覆舟”的统治者是()A. 夏禹B. 商汤C. 周武王D. 商纣王3. 东周贵族詹桓在回忆西周疆土之盛时曾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
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疆土之盛”主要得益于实行()A. 禅让制 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A. 形成了禅让方式B. 稳定了社会秩序C. 实现了土地分封D. 扩大了国人利益5.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6.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7. 观察右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B. 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C. 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D. 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8. 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 铭文B. 甲骨文C. 小篆D. 隶书9. “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 )A. 周王室势力大减B. 周朝即将灭亡C. 分封制得到巩固D. 周朝政局稳定10. 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11.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1.2《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8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80.0分)1.七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如下内容:夏商周的更替、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甲骨青铜与百家争鸣。
如果要给这些笔记添加一个主题,应该是( )A.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左传》记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里的“鼎”的用途是()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皿C. 祭祀礼器D. 权力象征3.某班同学拟定了以下历史演讲的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精神》C. 《老子创道:提倡节俭兼爱非攻》D. 《韩非说法:建立中央集权统治》4.“塞翁失马”、“无中生有”、“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倚”等类似的成语中包含着一种辩证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某班同学拟定了以下历史演讲的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B. 《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精神》C. 《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 《春秋争霸:加强周天子的王权》7.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魏晋时期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下面能证明此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③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9.“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
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材料中“他”是指( )A.炎帝B.黄帝C.尧D.禹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
其中与①②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B.商朝、西周C.秦朝、西周D.秦朝、东周3.(2019郴州)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4.历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亲、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
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B.加快了周朝人口增长C.以血缘关系为唯一依据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5.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铁犁牛耕的出现C.礼乐制度的崩溃D.宗法关系的疏远6.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属于哪一时期的形势图(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逐渐加强C.社会经济高速发展D.百家争鸣文化繁荣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C.推行县制,便于管理国家D.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9.孔子提倡“忠恕”,“忠”是严格要求自己,“恕”是把自己的愿望推及别人,不让别人经受自己不愿经受的事情。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卷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卷2014、9一、选择题:1.2013年冬至日(12月22 日),凤阳县明皇陵景区举办华夏朱氏源流研究成立大会和冬至日祭祀活动,有来自湖南、浙江、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云南等省的150多位朱氏后裔、明史研究学者,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丞相制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5、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顺其自然”的理念与此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7、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9.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单元训练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他建立了什么王朝?(2)“父传子,天下为家”,标志着什么制度取代了禅让制?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贤),不足(不能)授天下,于是乃权(领导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好处)而丹朱病(不满);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1)根据材料一,尧为什么要将天下授舜?这体现了当时权力更迭中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翻译: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
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礼记·礼运》(2)材料二中“世及”说明这一时期的权力更迭中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哪一朝代?材料三“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3)材料三中的“封建亲戚”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分析,“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的这些封国有何相同点?(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周而言,“封建亲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贷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摘编自《礼记・礼运》材料二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3)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当时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初二历史上册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题
初二历史上册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题
为了帮助同学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小编准备了初二历史上册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练习题,希望大家能用心去做题!
1、周朝创立的礼乐文明包括制度,这些制度起到什幺作用? 。
2、周朝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的制度是。
3、我国有文字考察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4、公元前年,周武王在与商军展开大战,最终消灭商朝。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公元前年,西周灭亡。
5、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
禹死后,启继位。
从此,制代替制。
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封建制
二、重点研讨
(一)简述夏的兴衰(时间、人物)
(二)简述商朝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时间、人物、主要成就)
(三)简述西周的兴衰(时间、人物)及巩固统治的措施
第2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一、课前预习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3.最先称霸的是。
4.战国七雄”:。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B.赵燕魏C.韩赵魏D.楚魏韩2. 战国初年,历史上发生了“三家分晋”的事件。
这“三家”是()A.齐楚燕B.韩赵魏C.秦赵魏D.齐韩赵3. 《礼记·礼运》认为夏朝从“天下为公”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体现“小康”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商周年表》,商汤灭夏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300年D.公元前1046年5. 周天子依次派遣自己的子弟、同姓功臣,以及亲属或臣服的旧邦首领,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 诗句“波光云影远含烟,风景依稀似昔年。
水旱从人天府惠,河渠生色华阳篇。
”赞扬的是()A.大禹治水B.李冰修筑都江堰C.司马迁写《史记》D.屈原著《离骚》7.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是A.都江堰B.灵渠C.白渠D.郑国渠8. 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武王④盘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9.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10.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记载:“王乍(作)三(师):左、中、右”“王其以众合右旅”。
这些记述让我们得以了解A.商朝军队作战以车战为主B.商王朝军队具有相当规模C.商王朝军队兵器种类多样D.商朝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二、填空题12. 商朝的兴亡建立:约( )年,( )建立商朝,定都亳。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2.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A.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B.墨子--儒家--“兼爱”、“非攻”C.孟子--儒家--“仁政”治国D.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4.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6.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7.《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9.“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10.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主题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
”“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
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
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历史文化;民族语言;宗教;人口与经济;和会标榜的原则等。
山东是孔子的(答孟子亦可)出生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安徽)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者都主张( D )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D.以民为本3.(安徽)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B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一、单项选择1.(东营)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B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北京)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
(如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C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3.(河南)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
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B )A.B.C.D.4.(成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C ) A.手工业的新发展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D.赋税负担的繁重5.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含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王只好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务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己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B.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C.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D.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2.“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A.西汉的建立 B.刘邦的统治 C.文景之治 D.汉武帝大一统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4.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5.“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6.“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8.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禅让制9.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10.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A.商B.秦C.夏D.周11.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
【压轴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3)一、选择题1.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2.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教学中,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5.《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A.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D.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6.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7.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8.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9.“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A.《道德经》B.《论语》C.《诗经》D.《春秋》10.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专题0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原卷版)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2024·河南·中考真题)《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3.(2024·陕西·中考真题)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宗亲和功臣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4.(2024·青海·中考真题)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象征。
以下是“龙”字不同的写法,其中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是()A.甲骨文B.小篆C.楷书D.草书5.(2024·广东·中考真题)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
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A.劳动生产B.分封制度C.兼并战争D.祭祀礼仪6.(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
”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7.(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D.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8.(2024·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9.(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2.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3.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接受分封的同时,必须向周天子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改革是A.秦国的商鞅变法B.魏国的李悝变法C.楚国的吴起变法D.齐国的邹忌改革5.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
这些成语。
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历史特点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形成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6.他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教学中,注重德育和文化教育,发现和总结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指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7.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8.战国七雄中,处于长江流域的是()A.燕国B.齐国C.秦国D.楚国9.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10.“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高产者可免除徭役C.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废除旧贵族特权D.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2.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
这些成语。
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历史特点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形成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5.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都江堰的修建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战争的纷繁D.诸侯争霸6.“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B.战国C.西周D.商朝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8.“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9.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10.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11.梁启超认为,“周朝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它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的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3.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D.内部发生严重叛乱5.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6.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都江堰 B. 驰道C. 灵渠D. 大运河7. 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 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A. 分洪B. 水运C. 排沙D. 灌溉8.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他代表的学派是( )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9.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他是( )A. 孔子B. 墨子C. 庄子D. 韩非10. 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用九幅画勾勒出孔子的一生。
其中最能体现孔子教师身份的是( )11.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12.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之交,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奴隶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这就是士。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地位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
他们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
其中《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公元前2 世纪中叶,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问题在于,当君王不尽君王的责任时,或君王胡作非为时,人们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去纠正君王的错
误或更换君王。
对这个难题,孔子心里是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不敢(不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对比之下,孟子则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中国的历史中,他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朝廷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为了约束君王的行为,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亲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
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做。
(《孟子·离娄下》)”
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政治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
其实,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运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神州大地上掀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变革中,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呈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
B.以孟子、墨子、商鞅、申不害等为代表的“士”阶层,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有的通晓天文、历算等知识,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有致命的问题:人们没有纠正君主错误或更换君主的合法途径
D.孟子的学术思想中有很多自己的创造,因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都意识到孔孟一家可能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了在春秋战国之交,“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列举了涌现出的众多代表人物。
B.文章列举了百家争鸣时期的各家学派,并指出只有儒、墨、道、法四家有影响力。
四家代表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
D.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差别不大,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但也知道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大变革中,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
B.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士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不同,是因为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
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
其目的是约束君王,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
1. D D.“而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都意识到孔孟一家可能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错误,这不是“从皇帝到百姓及孔子、孟子后裔”的观点,文中说的是“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政治阴谋”,这是作者的观点。
2. A B.“只有儒、墨、道、法四家有影响力”太绝对。
C.“孟子是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这个主张……是孟子超越孔子的根本原因”错误,只是原因之一,文中说的是“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后一部分”除了“主张民众的利益至高无上”,还有“约束君王的行为,任命或罢免官员,定罪量刑,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在君臣关系上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都是孟子的创造。
D.“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差别不大”错,
3. B A.“从而”错误,强加因果,第二段说的是“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分号表示二者之间的并列关系,分号前后都是这场变革的情况,不存在因果关系。
C.“是因为认识到孔子和孟子的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错误,第五段说的是“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不包括孟子学说。
D.“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错误,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在君臣关系上,孟子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由此可知,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是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