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珠峰 征战阿里——重庆坤摄影俱乐部镜头中的美丽西藏与阿里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的文化研究
当下社会与文化转型期,全球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面貌和创作风格也随之变化。
由张同道与胡智峰领导的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撰写的报告提出:《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开启了中国主流纪录片的工业型模式,将纪录片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和工业型纪录片,而工业化、模式化的制作方式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由此可见,《舌尖》这类记录片的诞生、萌芽和发展是中国纪录片与公众建立全新密切关系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对这种社会文化语境转向的回应。
本文试在当下对纪录片的认识高度与关于《舌尖》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产生其的全球化、大众化、消费化的社会语境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文化表征与深层内涵,尤其抓住两个题材:饮食与乡土中国。
本文试从味觉记忆与饮食文化的创新表现,历史•乡土•人性的叙事文化,都市书写与乡土中国的对比,多元•情感•诗性的审美文化,理性•宽容•超越的批判文化五个方面来进行《舌尖》的文化研究,分析其创作理念、题材选择、视听语言、叙事策略和审美表现是如何将大众文化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相结合,如何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展现出历史、记忆、礼仪、家风、民俗等系统的文化环境,如何进行乡土中国的凝眸和书写,如何通过乡村与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体现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传承与发展,实现纪录片的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
进而探讨《舌尖》是如何通过借鉴海德格尔哲学、沈从文抒情哲学等重新发现东方,发现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和未来的精神原点,构筑情感慰藉和人性关怀的诗意世界,创建新的文化启示录,成为启发文明自觉和主体建构的文明镜像,为纪录片,尤其是大众文化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文化范式。
关键词:饮食文化;乡土中国;多元对话;文化自觉;人文创设(一)研究背景——社会文化语境分析随着全球化多元思潮的涌入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冲击着旧有的社会经济生活、伦理生态和道德观念,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与此同时,文化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为勇攀珠穆朗玛峰的勇者写推荐语
为勇攀珠穆朗玛峰的勇者写推荐语珠峰巍巍,亘古耸立。
珠穆朗玛,万山之尊。
为了梦想,为了超越,为了信念,无数的攀登者不断走来,发起终极挑战,向死而生,豪迈踏上峰顶。
还有无数的攀登者,怀揣梦想,卧倒在冰天雪地,撒下一缕英魂与山长眠。
2019年5月15日,一个金昌人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壮举。
他,就是车夫,一个极为普通的金昌人。
车夫是一个网名,本名叫车xx,一个其貌不扬、少言寡语的中年人,不知者丝毫看不出来,这样一个人竟会是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
缘于探索一种不一样的活着的方式,10年前的车夫,受朋友们的影响,开始涉足户外运动和登山运动。
一经踏入,他竟钟情于此,并将户外运动和登山运动爱得执著,坚持下来达10年之久。
是山,总会有人走进,探索未知的奇幻。
是峰,总会有攀登者将其征服,踏上勇敢的足印。
和众多攀登者一样,车夫在涉足登山运动之初就萌生了一个梦想——登顶珠穆朗玛峰。
为此梦想,10年时间内,他策划数十次高海拔登山、长线徒步穿越、沙漠徒步穿越,夜登、雨登、雪登骆驼峰活动,成为国内顶级徒步线路新疆天山狼塔C+V线11天210公里穿越的甘肃省首位成功穿越者。
10年来,他16次领队登顶马牙雪山4447米,3次领队登顶冷龙岭5024米,2017年7月3日成功登顶新疆慕士塔格7546米。
2019年4月,为了攀登珠峰的梦想,他倾其所有,忍痛将经营中的户外店转让也在所不惜,前往参加中国民间登山队川藏队。
这是一群不甘平凡、追求梦想的普通人组成的团队,共8名登山队员和7名高山摄影师,他们中有每天生活在两点一线的白领,有卖掉自家小店的小店主,有背负沉重KPI的销售者,有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的创业者……4月8日,他们从成都出发前往尼泊尔,怀揣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一起踏上憧憬已久的珠峰之旅。
2019年春季登山季,珠峰的攀登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为了抢在大拥堵之前完成登顶,团队在苏拉王平队长的带领下,大胆发起挑战,历经40多天,于5月15日全员登顶并安全返回,成为2019年度全球第一支登顶珠峰的队伍。
阿里大环线—这是一条你不去一定会后悔的路!
阿⾥⼤环线—这是⼀条你不去⼀定会后悔的路!▲⼤昭寺前实拍没有去过西藏的徒友们可能会问中国哪条公路最适合⾃驾?是国道318?是新藏线?是独库公路?⽽对于去过西藏的朋友们来说上⾯这些线路你可能都⾛过。
但你应该不知道西藏其实还有⼀条天路,⽐川藏线更美更壮观,⽐独库公路更险更独特。
它就是阿⾥⼤环线。
▲⼀条通往阿⾥的公路在拥有全世界最⾼海拔的西藏阿⾥,公路是⼀种别样的风景,没有亲⾃⾛过的⼈,不会领略到它的美,特别是阿⾥⼤环线。
▲阿⾥环线▼⼀路风景如画青藏⾼原,是世界的屋脊,阿⾥,则是世界屋脊中的屋脊,它是万⼭之祖,也是百川之源。
神在造阿⾥的时候,好像特意偏了⼼,给了它⾄⾼⽆上的权⼒,让它美到犯规,美到超越⼤⾃然。
▲阿⾥环线上的雪⼭阿⾥⼤环线,它并没有318那样出名,但它景⾊之壮美丝毫不亚于318。
它像⼀条巨龙盘卧在西藏腹地,被⽼驴友们称为“西藏的精髓。
”天空之城⽇喀则⽇喀则地处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汇处,不仅风景优美,⽽且还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化。
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扎什伦布寺,绒布寺,亚东沟.....⽇喀则地区现已开通30多处景点,每⼀个地让都有独特之处。
神⼭与圣湖从仲巴到塔钦是阿⾥⼤环线最美路段,因为这⼀段路会路过⽆数的神⼭圣湖,沿途绝美的景⾊令⼈⽬不暇接。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
”冈仁波齐峰似⾦字塔,四壁⾮常对称,它是藏族四⼤深⼭之⾸。
每年到这⾥来朝圣转⼭的信徒数不胜数。
▲冈仁波齐的⽇出巍峨挺拔的神⼭既有⽓势雄峻之处,⼜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那奇妙的岩⽯、峡⾕、灌⽊古柏、洁泉清流。
冈仁波齐峰经常被⽩云缭绕,很难⽬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灵震撼⼒。
玛旁雍错与冈仁波齐齐名,它被尊为⾄尊⾼贵的王后,被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奉为圣湖,是亚洲乃⾄这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
▲玛旁雍错的⽇落绕着玛旁雍错⾏驶,⼀路皆是雪⼭延绵,寂静⽽诗意。
雪⼭⽩云,遮天蔽⽇。
航拍中国任选五个地区写的观后感
航拍中国任选五个地区写的观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航拍中国任选五个地区写的观后感1近几年,含有“中国元素”的自然纪录片在国外电视台里频繁出现,宣传中国。
于就是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终于筹划了一档专注于介绍中国美丽自然风光的纪录片《航拍中国》。
从上映开始,这部纪录片就大获好评,从文案到配乐都美到极致。
成为即《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一档,口碑收视双好评的纪录片。
《航拍中国》采用航拍技术以高空视角俯瞰整个中国。
每一集片中都会有几百个美景镜头。
画面之精美,气势之宏大。
航拍最能体现,雄伟河山的广大和人文之美。
纪录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国海南、陕西、黑龙江等地区。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冬夏风情浓厚的黑龙江。
片中,北国雪境的气质一览无遗。
在库尔滨,雾凇不仅美得晶莹剔透,更拥有长达四个月的漫长“花期”。
亚布力滑雪场上的人群在欢乐滑雪中体验风的速度。
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块块重达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块,远看像一颗颗甜蜜的冰糖。
就就是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变成冰雪派对的现场,搭建出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通过《航拍中国》了解到了镜泊湖就是中国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为一体,形成了冰瀑奇观。
悬崖之下,就是60米深的黑龙潭,水底的温度却常年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老人纵身一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黑龙江这集除了片中秀美风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人与景的故事结合。
短短一集不到50分钟拍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形、变幻莫测的自然气候,更加强调的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的故事。
片子以独特的上帝视角,呈现出了一部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帧帧就是美景,秒秒为经典!虽然这几年各类真人秀综艺在荧屏上异常火爆,所有节目无一例外的'都会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取景。
但没有一个节目,会从纯粹的自然风光着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美。
孩童时从父母空中了解世界、上学时从课本里了解中国、工作时又从手机中了解社会。
【国庆档大热电影相关作文素材】珠峰8000米地带拥堵至多人丧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时文选粹】珠峰8000米“死亡地带”拥堵至多人丧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编者按:攀登珠峰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成功率极微,这样的极限运动让许多普通人望而生畏,极限运动爱好者却是乐此不疲,迎难而上,甚至不惜用生命做赌注,这显然已严重扭曲了极限运动的本意。
世界翼装飞行联盟主席伊罗•塞伯伦曾说,“在翼装飞行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加尊重生命,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敢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方能更真切地体验到极限运动的魅力。
生命只有一次,不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的“炫技”,既是对个人和家庭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公众的误导。
珠峰8000米“死亡地带”拥堵至多人丧生!极限运动不能光凭脑子热事实骇人,警醒世人。
标题醒目。
①随着天气转暖,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迎来了登山“旺季”。
但没想到,因为登山者众多,8000米海拔的“死亡地带”竟也出现了“人山人海”的拥堵景象。
不少网友感叹,这可能是海拔最高的“交通拥堵”了。
不幸的是,因为排队时间过长,不少登山客因体力消耗严重,不敌严寒缺氧而死。
开篇点题,引出珠峰8000米海拔的“死亡地带”拥堵致多人丧生的事件。
②提起珠峰,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叹为观止的美。
不论是皑皑白雪下的冰川雪山,还是阳光下泛着微蓝的山脊线,这片被喻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的地方,不知点燃了多少人迈向远方的梦想。
不过,由于海拔高、环境恶劣,珠峰也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之一,尤其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随处可见遇难者的“衣冢”。
叙述珠峰叹为观止的“美”和骇人听闻的“险”。
③如今,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运动设备愈发先进,攀登珠峰已非不可想象之事,不仅一些职业探险家和专业登山者多次成功登顶,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也跃跃欲试,登山人数呈现大批量增长态势。
这不,今年春天就出现了排队登珠峰的“奇观”,让人大跌眼镜。
珠峰出现拥堵的原因之一:物质条件不断提高、运动设备愈发先进。
④需要看到,攀登珠峰摩肩接踵,除了不少驴友盲目从众,也与相关资质审核不严有关。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付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13(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考什么(题型特点)怎么考(考查方向)问什么(常见设问形式)揣摩、补写人物心理类试题的命题一般比较直接,变化不大。
比较具体的问法是结合关键词句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作者心理发生的变化,题目中一般会出现“发挥想象”“任选角度”“揣摩”“第一人称”“描写”“补写”等词语,有的还有字数要求。
命题中往往还会结合情节来进行。
揣摩、补写人物心理活动,一般出现在记叙性材料试题中,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型。
其命题有两大方向,一是揣摩、分析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二是在此基础上将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表述出来。
1.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人物此刻的心情描述出来。
2.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3.请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4.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第一步:审读审读题目:细读题目,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揣摩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还是补写“我”或其他人物的心理。
第二步:描述、补写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动、欣喜、伤心、难过、自豪、急切等。
2.从关键词句的角度:抓住动词和形容词等,结合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抓住修饰、限制词语,分析人物在具体化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中考·题型概述总结·模板构建3.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描述或补写。
一般用第一人称,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
第三步:检验 补写完之后,还要将所补写的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点,能否体现故事情节的要求。
『典型问答』1.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蜘蛛侠王正坤
蜘蛛侠王正坤作者:朱艺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3期玩家档案王正坤,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新华通讯社签约摄影师,重庆十大摄影家,华龙网首席摄影师,隆鑫首席摄影师,在全国权威媒体发表摄影作品8600余幅,拍摄生涯中获知名大奖百余次。
军旅生涯的延续“珠穆朗玛峰是怎么爬都爬不够的。
” 在2015年的某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本刊记者见到了王正坤。
寒暄后,他介绍起自己的摄影经历,“重庆的摩天大厦我几乎都上去过。
”难怪曾有摄友说过,王正坤是重庆站得最高的摄影人,因为他是一名登高狂人。
在他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的桌面背景是一张霸气十足的战斗机图片。
王正坤很喜欢这幅画面,因为总能让他想起曾经的军队生涯。
“我在部队有过长达8年的跳伞生活,什么艰难困苦没遇过?一个人在几千米的高处,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但是一旦经历多了,习惯了,自然就克服了那些心理障碍。
”王正坤向本刊记者道出了他敢于登高的原由,在记者看来,离开部队后拿着相机登上高处,算是他曾经生活的一种延续吧。
边聊着,他边打开手机,让本刊记者欣赏他的得意之作。
正巧翻到九寨沟诺日朗瀑布图,只见无数股水流倾泻而下,繁花碧树镶嵌在清流间,而瀑布底部游人如蚁,点缀着大好山河。
“这是我在离瀑布1000多米的山尖拍下的,命名为《水从天上来》。
”说到这个大气的名字,王正坤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不过拍摄的艰辛,却超乎人想象。
他告诉本刊记者,那座高峰七八十度的坡度,倾斜得寸步难行,差不多全程都是扭着树干在攀爬。
好在他只带了相机和三脚架,否则真无法登顶成功。
靠着当年在部队跳伞练就的灵敏身手,攀树倒还顺利,接近山尖时,他正欲舒口气,却发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纠结之际,他灵机一动,用三脚架支撑,一跃往上,这才到达山尖,还未立定,“啪”的一声响,刚才踏过的树枝断了,那竟是一棵枯树,他讲到这里,直感叹后怕不已。
为拍三峡美景,登遍所有高山险峰类似这种扭着树或者绳攀沿而上的摄影生活,已经成为了王正坤眼中的家常便饭。
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
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张望--佛门摄影佳作欣赏《澄净》《寻佛》《⼼尘》《轮回》《天外》《觉者》《梵⾳》《澄净》《佛国》《梵净》《凡圣》《过客》《禅静》《过堂》《乐园》《岁⽉》《礼佛》《幻灭》《四季》《洗⼼》《⼼迹》《流年》《空门》《顿悟》摄影师张望历时九年完成的作品---《佛的⾜迹》佛的⾜迹是⼀组表现中国佛教⽂化的影像艺术作品。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儒、释、道是中国传统⽂化的三⼤⽀柱与最主要精神渊源,包括敦煌、云冈、布达拉宫在内的中国佛教⽂化艺术,既是世界⽂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东⽅神韵与艺术魅⼒。
佛教⽂化深刻影响和丰富了国⼈的精神与⽣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历时九年深⼊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悟禅,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得以传达,以期带给观众⼀种空灵恬静之禅美享受。
张望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00年研修摄影理论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现定居杭州,独⽴艺术家,浙江省摄影类⾼级职称评审委员。
从影⾄今获得国际国内多项重⼤摄影艺术荣誉奖,其佛门摄影作品的艺术魅⼒曾深深地感动了⼀位新加坡⼈,并使其最终竟来到中国出家剃度为僧。
2005年,张望荣膺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展专题组最⾼荣誉——冠军,2006年,受邀前往欧洲出任国际摄影评委,为中国摄影界获此殊荣之第四⼈。
⽇本著名摄影家⾼桥亚弥⼦评价其作品⽈:“张望先⽣的作品给⼈⼀种空间、距离、对⽐感,因为他站得很⾼”;台湾《摄影天地》主编评价其作品⽈:“张望⼤师举凡主题、美学、光影、⼈性的表现,已超越出神⼊化的境界”。
世界权威摄影杂志《德国摄影》与《PHOTO》,法国《欧洲时报》、奥地利《皇冠》、国内《⼈民画报》、《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浙江⽈报》等三⼗九家国内外新闻媒体与报刊杂志先后介绍了张望的摄影作品与艺术⼈⽣。
2005年,张望被杭州市⼈民政府作为特殊⼈才引进,同年获浙江省⼈民政府破格直接评授国家⾼级职称殊荣,⾸开全省⽂化类⾼职评审重⼤破格之先河。
中国国家地理发布西藏阿里22个“最美观景拍摄点”
中国国家地理发布西藏阿里22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据经济之声报道,中国国家地理“西藏阿里最美观景拍摄点”发布揭牌仪式昨天在西藏阿里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举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才华烨发布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联手评选出的西藏阿里22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名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才华烨发布西藏阿里22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名单“最美观景拍摄点”以“全新地理六度信息,发现最美中国”为理念,基于中国国家地理全媒体平台,为所有热爱旅行的朋友们延展出一片新的视野。
同时,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客户端,通过LBS定位功能,将把所有的最美观景拍摄点推送给用户,帮助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直接导航抵达。
这次阿里地区有22个点入选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在发布揭牌之际,中国国家地理携签约摄影师组成最美巡摄团走进西藏阿里,用镜头记录阿里之美。
阿里的神奇和美妙,越探寻,越能发现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惊喜。
它看似不适宜人居住,却曾孕育象雄、古格王朝辉煌的文化;它以高寒著名,而又偏偏河流纵横、湖泊密布。
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在这里相聚,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在这里发源。
从空中向下望去,蓝色的湖泊变换着色彩,让我们领略“一错再错错到仙境”的壮美。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四川省旅游局、青海省旅游局、贵州省旅游局、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重庆市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合作协办的“寻找中国西部最美观景拍摄点”活动将在中国国家地理网分批次公布西部“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
在中国国家地理全媒体资源的推动下,将给海内外所有的读者和用户呈现中国的最美观景拍摄点。
阿里入选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名单(阿里地区共22个)1、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了希夏邦马,你就看不上珠峰了
去了希夏邦马,你就看不上珠峰了希夏邦马,⼀条完全处在中国境内的世界级线路,也是这个星球海拔最⾼的徒步线路之⼀。
徒步希夏邦马需要⾮常⼈的毅⼒及体能,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世界绝⼤部分⼈终⽣都不可能到达这⾥,有的地⽅天⽣就是属于⼩部分⼈的,有的神迹只有少数⼈才能有幸得以朝圣!我为了这次⾏程准备长达半年之久,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差点就打乱了计划,还好过程有惊⽆险,5⽉初得以顺利启程···—— 希夏邦马⼤环线希夏邦马南坡神鹰⼭段——仑坡岗东峰(Loenpo GangEast),海拔 6733 ⽶希夏邦马峰(Shishapangma),海拔 8027 ⽶,世界上排名第 14 位的⾼峰,它位于中国西藏⽇喀则地区聂拉⽊县境内,是唯⼀⼀座完全坐落于中国境内的 8000 ⽶级⼭峰。
希夏邦马梵名⾼僧赞峰(Gosainthan),在藏语⾥是“⽓候严寒、天⽓恶劣多变”之意。
它由三个⾼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势险峻,⽓候变化⽆常。
它的主峰扑朔迷离,围绕着它的徒步路线鲜为⼈⾄,那⾥的风景令⼈叹为观⽌。
希夏邦马峰真假顶⼀直饱受着争议,这⾥才是主峰的最⾼点,海拔8027⽶清晨的贡措⽆疑是最美的,清澈的湖⽔外加完美的倒影,希夏邦马峰的⽇出守候最佳点,如同珠峰东坡的措学仁玛拉萨出发到达徒步起点聂拉⽊县刚上⾼原⼀定是以休息为主,这次我选择提前到拉萨适应海拔。
休息两天后,乘车从拉萨出发前往⽇喀则地区,下午到达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顶机位,拍摄世界第⼀⾼峰珠穆朗玛⽇照⾦⼭。
嘉措拉⼭⼝(5248 ⽶)打卡,这是我第⼆次来到这⾥,相⽐去年的状态要更好世界第⼀⾼峰,珠穆朗玛⽇照⾦⼭在⽩坝吃完早餐,我们乘车进⼊定⽇盆地,欣赏定⽇雪⼭圈的超级雪⼭群。
途中翻越通拉⼭⼝(⼜叫聂汝雄拉⼭⼝),位于 318 国道 5284 公⾥处,海拔 5130 ⽶,是⼤喜马拉雅⼭南坡和北坡的分界点,是进⼊喜马拉雅⼭南麓峡⾕地带的必经关隘,⾃古以来就是西藏通往南亚次⼤陆的门户。
齐扎拉_从香格里拉到美丽拉萨
齐谐曾寂金翅鸟/再扎藏虹乘愿桥/美丽拉萨殊胜地/香格里拉望天骄文学家刘大伟写了一首诗,送给老朋友齐扎拉。
齐扎拉则给刘大伟描绘了一幅画:蓝天白云、雪峰青山、绿树鲜花。
拉萨湖碧波粼粼,白哈达与黑颈鹤齐飞;大昭寺法相庄严,朝圣者与旅游客共叩。
而这一切,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布达拉宫巍峨耸立,八廓街人文荟萃,藏家儿女在轻歌曼舞。
这是2012年11月在北京发生的故事。
齐扎拉,藏族,中共十八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2010年9月底离开香格里拉入拉萨,2011年11月担任拉萨市委书记,执掌这个世界海拔最高、全球瞩目的首府城市。
刘大伟认识齐扎拉始于1998年。
受云南省委宣传部和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委托,刘大伟作为制片人与上影摄制组第一次来迪庆藏族自治州拍摄《美在云南》时,他时任中甸县委书记。
从那时起,作家东方好莱坞大片香格里拉电影签约后中美代表举杯庆祝(右四齐扎拉,右三刘大伟)技术。
高山上种树最缺水,就从低处引水上山,今年3月份,拉萨市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南山上试种了十多个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
在拉萨山上人工大规模种树,这是第一次,我们也做好了会有一些曲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
”齐扎拉说,“但是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问题,都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同类海拔带还是能够种树的。
”为了保证成活率,拉萨引进了在青海、甘肃已经种过、成活率好的树种,如沙棘、枸杞等,还要根据土层薄厚因地制宜。
“今后在人们视线范围内,不仅能够看到拉萨美丽的雪山,也能看到几片森林”,齐扎拉坚信,会创造一个奇迹。
拉萨的森林?没见过,没听说过。
多次去过拉萨的刘大伟也有同感。
但刘大伟解释说,这源于齐扎拉的香格里拉森林情结。
在计划经济时期内,迪庆州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天然林的商生存方式。
生态环境的破坏令齐扎拉忧心忡忡。
以齐扎拉为代表的迪庆州高层痛下决心,走出了两步重要的棋:1996年实现全州禁猎,1998年实现全州天然林禁伐。
阿里中线骑行记天堂般的风景,地狱般的旅程
T7-线芒记Fontline阿里中线骑行记A Bildiig Trip in Wekem Tfct沖一屮A-.诲;、•祀阿里地区人烟稀少,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左页图为诺尔玛措湖畔的水禽右页图为甲热布措的清晨以及的藏原羚。
*116CULTURAL geography三年前,我和好友铁人一起完成了阿里北线的骑行,阿里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壮美的自然风光,至今仍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于是我和铁人再一次,对阿里中线发起了挑战。
我们选择从双湖出发,骑向一条车辙稀少的道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S301省道以北的阿里荒原,然后再从尼玛并入传统的阿里中线。
迎接我们的,将是天堂般的风景,地狱般的旅程。
n双湖-尼玛:少有人走的路从双湖县出发,接下来的3天要骑行250公里,此前没有任何关于这条路线的攻略可以参考,我们要面对的将是完全未知的世界。
雨过天晴的双湖县城格外清新,西边的山上有终年不化的雪盖,丝绒般的蓝天里飘着朵朵白云。
我们从这里出发,沿着X50县道前往尼玛县,在接下来的3天里,我们要骑行250公里,此前没有任]可关于这条路线的攻略可以参考,我们要面对的将是完全未知的世界。
沿着县道一路朝西南方向骑行,路迹明显,路况也在预料之中——再熟悉不过的搓板路。
出发没多久,就看到西南方向的鄂雅错湖,正在阳光下闪着淡蓝色的湖光,接下来三个多小时它都会在我们的视线之中。
接着遇到了藏原羚和藏野驴,相比上次在阿里北线,这次我们遇到野生动物时已经波澜不惊,但是阔别三年又一次来到藏北荒原,心里满是亲切感,觉得是与一个粗犷的老友重逢。
亲切感很快就被前路漫漫的枯燥所替代。
这条路非常荒凉,沿途只有少数骑摩托车的藏民经过,骑了42公里左右,距离出发已经过去4小时,铁人调侃说我们骑车比跑马拉松还慢。
确实,高海拔又是逆风,再加上糟糕的路况,平均时速也就10公里左右。
117虽然速度慢,但正好欣赏沿途的风景。
20公里 之外的朋彦错盐湖,能看到远方阳光下的浅蓝线条,左前方5公里外的北雷错湖则在阴云下泛着白色。
鲲鹏极目
鲲鹏极目作者:Haifan来源:《焦点》2017年第11期在神秘的苏美尔人留下的陶质书板上,曾经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恩科度被一只巨鹰的铜爪抓着,在空中飞行,一个声音问他:“大地像什么?大海像什么?”恩科度回答:“大地像米粥,大海像个水槽。
”在2004年的一天,徐波和朋友们乘坐民航班机去西藏,本应是下午起飞的班机,却延误到了第二天早晨五点起飞。
这次延误,让飞机的飞行赶上了日出的光线。
徐波至今还记得在舷窗上看到的景象,在云中穿梭、俯瞰,雅鲁藏布江面波光粼粼,奏响一种生命的律动,当飞越雪山的时候,山顶还漂浮着几朵漂亮的旗云。
飞过雪山的时候,光影的效果在高原云层折射下,呈现出了非常神奇的光影效果。
这时徐波赶紧拿出相机,贴着舷窗,拍个不停。
“我要去航拍!”这个坚定的想法直击徐波的内心。
三年后,徐波得到一次机会,从新疆的叶城起飞,航路直达青藏高原。
复写自然海水,在亿万年前退去,留下海床,就是今天的青藏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质运动作用,青藏高原的山和太行山、阿尔卑斯山的绵延千里又很是不同,一座又一座高山突兀地拔地而起,河流要很用力地拐过一道道弯。
在地面拍摄雅鲁藏布江,影像语言中透露的则更多是一种对于自然力量的“折服”。
而航拍视角看雅鲁藏布江,大河没有了它冲破阻隔的奔放狂狷,安静地向前流淌,河流变成线条、高山成为凝结的色块。
少了一些对自然力量顶礼膜拜的狂热,也没有太多情感渲染的叙事,徐波说:“我的航拍,其实是一种对自然的复写。
”乘坐直升飞机在青藏高原上空盘旋,犹如鲲鹏怒飞,风云并起,不像在高山上架设好一个机位去静静守候,徐波说高原航拍其实还是要靠抓拍。
正常的直升机巡航速度在200公里每小时,受高原反应、飞机机械噪音干扰的同时,还要求摄影师在瞬间决定元素的抓取和画面构图形式的安排,一旦错过了拍摄时机,就很难再去补回来了。
连更换胶卷或者电池都要做到“见缝插针”,稍微有一点空闲时间,徐波能抓住空隙做到迅速更换,这样的拍摄环境非常考验摄影师的功力,不过与此同时,惊喜也会与之共存。
航拍中国西藏观后感100字
航拍中国西藏观后感100字航拍中国西藏观后感航拍中国西藏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西藏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最近,我终于有机会通过航拍的方式亲身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
本文将带领您一步步了解我在航拍中国西藏的经历和观后感想。
我抵达西藏时,立刻被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所吸引。
航拍中国西藏的第一站是拉萨,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藏族文化。
我选择晨光航拍,看着日出的瞬间,拉萨的宏伟布达拉宫仿佛从梦中醒来。
我借助无人机,俯瞰着它的规模宏大和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屹立在天空之巅的古老伟大建筑的魅力。
航拍拉萨市区,我看到了古城巷弄错落有致,屋顶上五颜六色的经幡飘扬,让整个城市变得更加瑰丽多彩。
离开拉萨,我搭乘飞机继续我的航拍之旅,将目光投向了西藏的大自然。
通过航拍,我亲眼见证了巍峨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从高空俯瞰,蔚蓝的天空和高耸入云的雪山相互辉映。
飞越纳木错,我几乎被它的美景震撼住了。
湖水碧绿如碧玉,静谧而纯洁,融入了周围的群山和蓝天,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航拍纳木错的过程中,我还见到了一群雁飞过这湖泊,形成一个美丽的景观,仿佛是在为这片神圣的土地歌颂。
航拍西藏的最后一站是珠穆朗玛峰,这座世界之巅的巍峨山峰一直是人们敬畏和向往的对象。
通过航拍,我从未有过的视角欣赏到了珠峰的宏伟和壮丽。
站在飞机的最佳位置,我近距离观察到它的山峦起伏和积雪覆盖的山顶,令人难以置信。
这个瞬间,我感受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融合,和谐的场景充满了我内心的宁静和敬畏。
通过航拍中国西藏,我深深感受到了西藏的独特之美。
从拉萨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雄伟壮丽,再到珠穆朗玛峰的神圣巍峨,每一次航拍都让我陶醉其中。
我深深体会到航拍技术的强大和无限潜力,它能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自然、文化与人文的美景。
这次航拍之旅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通过航拍中国西藏,我近距离欣赏到拉萨布达拉宫壮观的景象,领略了纳木错湖碧绿如玉的美景,亲眼见证了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与珠穆朗玛峰的亲密接触。
杨永山:此生最忆是阿里
级干部,组织上经过遴选,就派我上了高原,踏着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光辉足迹,开始了光荣的援藏工作。
”“原来没有去过西藏,但在知道援藏这件事儿之后,自己也做了些有限的功课,作为一个之前从未有过高安排是义不容辞的,这也是“天职”。
“实事求是地讲,那时候家里困难也同样不少,上有老人、下有孩子。
但既然党组织决定了,那我当然就要个人服从组织、小家服从大家,处处以大局和工作任务为第一位。
”情系乐山乐水服务万家百姓的,云是洁白洁白的。
但我们是从平原直驱‘世界屋脊’,许多人一下子很难适应,高原反应特别严重。
一路开车,几乎是风餐露宿,确实非常艰苦,遇到很多之前预想不到的事儿。
记得我们到一个叫桑桑的地方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周边没有饭店,我们于是煮点面条,面条是用高压锅煮的,外面看着好像熟了,但其实没有熟或都煮烂了,而且什么菜也没有,就这么凑活入实际广泛调查研究,了解全县的情况,再结合札达县的实际,提出一整套改革发展稳定的富民强县思路,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为了摸清真实情况,杨永山经常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下乡村入户搞调研。
“有一次我们骑马去楚鲁松杰乡调研,离札达县400多公里,骑马走10天才到。
当时老百姓啊,像欢迎电之后,确实解决了当地很多实际问题、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藏族人民是非常好的,他们积极接受新鲜事物。
他们也看到了只有经过改革创新,各个方面才能有所发展。
”杨永山还针对当地每亩土地单产比较低的情况,实施了实用科技推广工程、良种工程、沃土工程、菜篮子工程等,使海拔稍低点儿的农田粮食。
鲍贝——行走雪域的江南女子
摄影师/孟劲松拍摄时间:2017年10月11日至16日。
拍摄地点:珠穆朗玛峰东坡一带从3700米的海拔徒步出发,两天时间垂直上升近2000米,千辛万苦跋涉,忽然开朗后那份情怀,你让我如何用言语表达。
不信你去试试。
摄影/孟劲松喜马拉雅群峰,右前方隐约感觉得到珠峰和洛子峰在召唤。
摄影/孟劲松趴在雪地上仰视珠穆朗玛峰。
摄影/孟劲松 在离朗玛拉垭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种长在贫瘠高原的蓝色小花,名为达乌里秦艽,安静娇艳地绽放,我立即趴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拍下如此美艳的生灵。
即使土地贫瘠即使空气稀薄一种生命 毫无言弃安静 也是一份怒放盛开 依然如此安宁从珠峰东坡措学仁玛营地返回,接近朗玛拉垭口附近,群山尽收眼帘。
无论山有多高无论路有多远一个信念 从不言败坚持 就是一种力量到达 路途还在前方摄影/孟劲松站在朗玛拉山脉高处,左前方的马卡鲁峰和珠穆朗玛峰若隐若现。
People人物撰文/唐聪 供图/鲍贝鲍贝 行走雪域的江南女子明明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温婉美丽,才华洋溢,却总Array是把一腔深情托付给雪域高原的茫茫荒野。
明明人生一帆风顺,在女性稀少的建筑设计行业锋芒毕露的理工科才女,却在最巅峰的时刻全身而退,转向完全相反的一个职业,成为一名出品丰硕的作家。
明明是感情顺遂,婚姻幸福美满,与老公琴瑟相合,却将笔下痴男怨女的故事写得曲折离奇,犀利深刻,直击人心,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她是如此简单纯粹,却总让人捉摸不透,像雾,像雨,又像风。
这个姑娘,叫鲍贝。
人们见面总喜欢称呼她为“宝贝”。
一 新书拉萨,在天堂时光书店的葡萄藤下与她初见,就有一种惊艳感。
一席修身得体的藏装,朱红色绸缎恰到好处地映衬着她白皙如玉的皮肤,身上落满斑驳的阳光,笑容很是甜蜜干净。
一看就是典型的江南姑娘,就像是从《红楼梦》里直接走出来一般精致可人。
在种满紫色葡萄与红色花椒的书店里,书架上最明显的位置,放着她写的十几本小说,大部分都与西藏相关。
《去西藏,声声慢》《出西藏记》……恰好是她的新书《出西藏记》的发布会,许多拉萨的知名文化圈人士几乎聚齐了,都是为她来捧场的。
玛吉阿米,其实是一个创业故事
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摄影/胡纲01412023年10月20日,我在西藏出差,当天的计划是到八廓街去转转书店,到了八廓街之后又临时有了工作任务,要赶一篇稿件,我当时想回到住宿的酒厂酒店里去写稿,给我们做临时向导的酒厂市场部的藏族姑娘小毛(毛抓西措)建议我不妨到玛吉阿米餐吧写作。
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尽管我从来没有在酒吧或餐吧里写作过,但玛吉阿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在里面写作也正是体验它的一个机会,于是我就到了八廓街,找到了玛吉阿米。
进门时其实有些周折,因为在楼下看,找不见玛吉阿米的正门。
楼下是一个卖布料的店铺,有个厚厚的门帘遮着两扇门,掀开一个门帘是一扇门板,掀开另一扇门帘进去,眼前是一个狭窄陡峭的楼梯,旁边是一个卫生间。
我一时摸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儿,再转回来问旁边街口的保安,保安说这就是玛吉阿米的入口,你从那个楼梯上去就行了。
我再转进来,沿着陡峭的楼梯登上二楼,二楼就是寻常餐厅了,服务员介绍上面还有三楼,我接着沿另一个陡峭的楼梯到了三楼,三楼比二楼还要敞亮,阳光透过透明的窗子照进来,温暖而明亮。
我到的时候是下午四点左右,三楼没有多少人,我找了靠窗的座位,看着桌上的菜单点了一碗八宝茶,开始写作。
在写作的过程中,餐吧里响起了音乐,音乐声音有点大,对我这样没有在酒吧进行过写作的人来讲稍微有些干扰。
还好我写的是一篇新闻通稿,不到半个小时就干完了活,接下来就可以轻松地放下心来享受玛吉阿米里的难得时光。
餐单上简单介绍了玛吉阿米的故事,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情人约会的地方。
但是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栋建筑可能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是否在这里发生过那些浪漫约会是大可怀疑的。
我走到了窗前,视野非常好,可以看到八廓街的全貌,但是窗子里镶嵌的似乎不是玻璃,而是一种高透明度的塑料,风吹起来的时候有一点晃动,至少这塑料不是古已有之的。
餐吧里的人越来越多,我观察像我一样一个人来的也有好几位,点一杯啤酒或者一杯茶,小坐半个多小时就离开了。
红色故事演讲稿范文(五篇)
红色故事演讲稿范文(五篇)红色故事演讲稿篇1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
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
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 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让我们永远铭记2024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
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
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此刻世界的顶峰,8844。
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最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最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
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
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
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
为什么特派记者承受着疲惫与高原反应仍然坚持采访应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
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
为什么每个人应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着土地爱的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
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
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
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屏幕游动着特有的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应对崭新的一天。
办公楼大厅的红褐色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要沉稳,严肃,用一种谨严的态度应对各种任务。
西藏时光之雪域深处观后感
西藏时光之雪域深处观后感茫茫宇宙间,浩浩风波起。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雪山、苍茫云海的草原;森林遮天蔽日、江河奔流不息;古老的文明依旧铿锵,佛教的传说经幡飘扬;这里有象雄王国的文字、古格王朝的传奇;这便是藏北的阿里狮泉,羌塘的荒无人烟。
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也应该筑一座温暖的城堡,安放那被三月的雨打湿的羽翼;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也应该张开翅膀勇敢的飞翔,任你面前的千山万水一一走过,往返于四季轮转的天地,衔来远方的落日。
直上云端,看风起云涌的变迁,寻找一方净土,安放内心的波澜;俯仰之间,便是这世间最美的河山。
那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有着广袤的冰川、浩瀚的沙漠、生活着古老游牧民族,依然与风雪为伴,牛羊成群。
然而,这些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只是今天下午看了记录片《西藏时光》有所触动,便去翻了翻阿里的过往,故作此文。
阿里位于西藏北部,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象雄王国的臣民便在此驻足生根,几经浮沉,历史的印记至今犹在;古格王朝的宫殿飞檐朱颜未改,壁画高窟风韵犹存;元朝时称阿里为纳里,明朝则称其为称俄力思。
往事越千年,弹指一挥间;当阿里的白云与雪山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想那云端的是你,伸手掬一捧阿里的雪,赠给这久违的月光。
阿里是喜马拉雅、冈底斯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
由于高海拔形成了高寒的气候,令阿里境内雪山重重,是名副其实的"雪域。
走进阿里,就像走进了一个洪荒,混沌未开的世界。
漫山皆白,跨马出郊时极目;野旷天低,驱云卷浪狮泉渡。
世代相传,生生不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得他们屈服,为了信仰,坚守是他们最后的张狂。
草场上向晚的余烟诉说着牧羊归来的少年,帐篷上挂满了经幡,那是佛所说的前世今生的流传。
这里有亘古不变的风物,有别具一格的荒凉之美;匍匐在须弥山下,聆听佛的妙语,静看大千世界花开花落;雪被下盛开的古莲,只为心中的誓言,无惧风寒;那一年,经筒转动了温柔,风掠过你的经楼,扼住我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