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园小学劳动技术教案
小学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77dde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f.png)
小学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了解身边常见物品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
3. 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劳动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巧和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所需的劳动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或图片呈现,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二、呈现(10分钟)1. 老师用PPT或实物,让学生了解不同物品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并让学生描述制作过程和原材料。
三、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常见的劳动技术和相关知识。
2. 老师讲解安全常识,并告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四、实践(20分钟)1. 老师布置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折纸飞机、织围巾等。
2.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制作过程和所需的材料。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回答学到了什么。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拓展(10分钟)1. 老师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让学生讨论其他常见物品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劳动技术的作文,描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和体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了安全知识,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供了保障。
整体效果良好,学生表现积极,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但是,可能部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制作过程和材料记录不够详细,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呼吁学生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全册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fef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0.png)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各类工具和材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工具,包括手工具和电动工具。
2.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材料,包括金属、塑料、木材等。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各类工具。
2. 让学生了解各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1. 教学如何正确使用电动工具。
2. 让学生理解材料的属性与应用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板书:各类工具和材料的名称及图片。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类工具和材料进行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如金属、塑料、木材等,让学生尝试辨认材料,并举例说明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图片或简短的视频片段展示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工具的作用和意义。
4. 针对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基本的电动工具,并说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5. 结合材料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完成简单的手工制作任务。
6.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7. 小结:复习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各类工具和材料,能够正确辨认各类工具,并了解各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些常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也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劳动技术一~三单元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一~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940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9.png)
小学劳动技术一~三单元教案教案一:小学劳动技术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定义与作用;2. 掌握几种常见的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劳动技术?2. 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用途。
【教学重点】1. 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教学难点】学生对劳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劳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呈现(20分钟)1. 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教师介绍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 展示几种常见的劳动工具,让学生猜测其名称和用途。
三、合作探究(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劳动工具的形状、材料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2. 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伴介绍他们所观察和讨论的劳动工具。
四、讲评(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对劳动技术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一些未涉及的劳动技术和工具。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设计一个新的劳动工具,并用彩纸和胶水制作出来。
六、结束(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劳动工具,并简要介绍其功能和用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也掌握了几种常见的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还有机会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设计了新的劳动工具,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而言,此教案设计合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b764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1.png)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手工制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教学课件、手工制作材料;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手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劳动技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劳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或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劳动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体现,例如家具制作、服装制作等。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选择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项目,例如纸飞机制作。
2. 教师示范纸飞机的制作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3. 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错误。
步骤四: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手工制作项目,例如纸花制作、折纸动物制作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手工制作,鼓励他们分享经验、互相帮助。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劳动技术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影响。
3.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劳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观察身边的劳动技术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错误,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三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0a15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e.png)
三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通过劳动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教学内容:1.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常见的劳动技术活动;3.劳动技术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难点:1.通过劳动技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实践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给学生讲解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劳动技术是如何帮助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
3. 活动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一些劳动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与全班分享。
4.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劳动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常见的劳动技术活动1. 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常见劳动技术活动。
2. 活动介绍(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劳动技术活动,如编织、剪纸、折纸等。
3. 操作实践(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劳动技术活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 成果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三课时:劳动技术实践活动1. 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提出学生即将进行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
2. 实践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劳动技术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或小工具等。
3. 合作交流(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并相互交流改进意见。
4. 活动总结(10分钟)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学劳动技术下册备课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下册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8d7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f.png)
小学劳动技术下册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2.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学习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1.明确劳动技术的概念并理解其意义。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劳动技能。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如何将劳动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术实例来解释和讲解知识点。
2.实践操作的方法,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教材《小学劳动技术下册》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实际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和材料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劳动技术、为什么劳动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2.知识讲解(40分钟)首先,讲解劳动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给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劳动技术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优点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然后,依次讲解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例如简单的剪纸技术、纺线技术等。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举例说明,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3.实践操作(45分钟)根据教材中的实践操作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工具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操作。
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践操作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一份关于劳动技术的调查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九、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手工艺品工坊或劳动技能培训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实际应用中的劳动技术。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1aeb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4.png)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使用基本劳动工具的方法;3. 学习常见劳动技术操作的基本步骤;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劳动工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3. 基本劳动技术操作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劳动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思考和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对劳动技术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劳动技术的概念,即通过运用工具、设备和技能来实现生产和创造的过程。
并介绍劳动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生产食物、制作物品和修理家具等。
3. 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的类型,如锤子、螺丝刀、锯子等,并分别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工具的使用过程,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劳动工具的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4. 基本劳动技术操作的步骤选择一项常见的劳动技术操作,例如用螺丝刀拆装物品。
将整个操作过程分为若干个步骤,并向学生逐一演示和讲解每个步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
5.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劳动技术操作,如用锤子钉钉子。
让学生按照之前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肯定。
6.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劳动技术知识,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劳动技术,为什么需要学习劳动技术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的图片、实物等;2. 视频教学材料;3. 相关图书和教具。
五、教学评估1.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是否正确;2.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3. 小组间的合作和讨论情况。
六、教学延伸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教材进度,可以适当延伸劳动技术的内容,如更复杂的手工制作、木工和电工等技能的学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c3e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a.png)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2. 讲解每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演示正确的操作姿势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并讲解其名称和用途。
2. 教师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姿势,学生跟随模仿。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对劳动工具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正确性和姿势准确性。
第二章: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简单的劳动技能及其重要性。
2. 讲解每项技能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2. 教师演示每项技能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跟随教师一起完成劳动任务。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讨论良好劳动习惯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四章:学习简单的家务劳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洗碗、洗衣、做饭等。
2.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及其重要性。
2. 讲解每项家务劳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洗碗、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3ee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f.png)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尊严和权利。
2. 基本劳动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3. 团结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授基本劳动技能。
2. 示范法:老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授基本劳动技能。
3. 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正确的劳动姿势和步骤。
4. 实践: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学生分享劳动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劳动的兴趣。
2. 学生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劳动姿势、步骤等。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互相协助等。
4. 学生心得:收集学生的劳动心得,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内容:1. 劳动工具的使用: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布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清洁卫生: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清洁卫生工作,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方法。
3. 劳动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劳动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七、教学方法:1. 演示法:老师或学生代表演示正确的劳动工具使用方法和清洁卫生步骤。
2.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老师巡回指导。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2b8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5.png)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小学劳动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简单的劳动技术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的劳动技术操作方法;3. 劳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4. 学生自选劳动技术项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入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技术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哪些劳动技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发言欲望。
2. 讲解(20分钟)通过多媒体或黑板等形式,讲解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劳动技术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工具和科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一种能力。
同时,介绍常见的劳动技术操作方法,如剪纸、剪花、折纸、缝纫等。
3. 操作体验(4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技术操作体验。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选择一个劳动技术项目,例如剪纸、折纸等,然后按照教师给出的步骤进行操作。
老师可以提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劳动技术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分享与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劳动技术作品,并分享操作心得和体会。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问答等形式,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体验。
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们对劳动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吗?自选劳动技术项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扩展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自行选择一个劳动技术项目,在家完成并写一份心得体会;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术,例如制作手工艺品、修理小物件等;3. 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现代劳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3D打印、机器人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操作体验中的积极程度、合作程度和创造力表现;2. 收集学生作品及其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劳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综合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小学劳动技术全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全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7db3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c.png)
小学劳动技术全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的概念与种类,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简单的实用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工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概念和种类介绍;2. 常见的小学生劳动方式和技术;3. 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4. 实践技能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1. 劳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3. 技能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劳动成果和成功体验来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讲解与理解(20分钟)介绍劳动的概念和种类,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劳动的特点和对社会的贡献。
3. 劳动技术实践(40分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劳动技术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修理日常用品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图纸和工具给学生,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深化他们对劳动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或社区中参与劳动活动的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
5. 技能培养的方法和策略(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提高劳动技能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学习观察、独立思考、合理计划和团队合作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2. 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同;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劳动技能的情况。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制造工厂或小手工作坊,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参与更多的劳动活动,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社会参与意识。
小学劳技课教案(优秀3篇)
![小学劳技课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1b52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1.png)
小学劳技课教案(优秀3篇)劳动技术教学设计篇一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五年级共有45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
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几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2、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
内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②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四、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五、本学期教gaokaobaba 学工作安排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教案模板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66221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8.png)
一、课程名称:劳动技术教育课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1. 劳动技术基础知识2. 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3. 简单的动手实践操作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基础知识、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动手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劳动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劳动技术的认识,了解学生对劳动技术的需求。
二、讲解劳动技术基础知识1. 讲解劳动技术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念。
2. 介绍劳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三、讲解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1. 介绍常见工具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 通过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动手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劳动项目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劳动技术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实践操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二、拓展与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劳动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鼓励学生创新,尝试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劳动工具。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技术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四、布置作业1. 完成劳动技术实践操作,记录操作过程。
2. 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劳动工具,并撰写设计说明。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八、教学资源:1. 劳动技术教材、教具、图片、视频等。
2. 实践操作场地、工具等。
三下--劳动技术-教案
![三下--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b2e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4.png)
三下劳动技术-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3. 劳动实践:以班级为单位,选择一项适合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工具。
3.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分配任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4. 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务劳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劳动习惯和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所,如农场、工厂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行业的劳动过程。
2. 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劳动热情。
3. 邀请劳动模范或家长来校分享劳动经验和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八、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剪刀等。
2. 劳动场地:如教室、操场、花坛等。
3. 教学PPT:包含劳动意义、劳动工具使用方法等内容。
4. 劳动实践任务清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4e2b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6.png)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整理书包教学目标: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书包内的物品,讲解整理书包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教学内容:讲解打扫卫生的工具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3. 第三课时:整理床铺教学内容:讲解整理床铺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4. 第四课时:整理书桌教学目标:学会整理书桌的方法,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书桌内的物品,讲解整理书桌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5. 第五课时:整理衣物教学内容:讲解整理衣物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三、教学评价六、第六课时:种植绿植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2. 学会如何种植和照顾绿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介绍。
种植绿植的步骤讲解和实践。
绿植照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种植绿植,教师巡回指导。
七、第七课时:简单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会一种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内容:介绍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演示一种简单的手工制作过程。
学生跟随指导进行手工制作,教师提供帮助。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手工作品。
八、第八课时:家庭烹饪小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烹饪的基本安全知识。
2. 学会一种简单的家庭烹饪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家庭烹饪的安全规则介绍。
演示一种简单的烹饪技巧,如煮鸡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烹饪,教师提供反馈。
讨论烹饪中的注意事项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小学劳技课教案
![小学劳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e5b4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a.png)
小学劳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如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简单维修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整理书包教学目标:学会整理书包,养成物品分类存放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讲解书包整理的方法,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2. 第二课时:打扫卫生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扫把、拖把等工具打扫卫生。
教学内容:讲解打扫卫生的技巧,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3. 第三课时:简单维修教学目标:学会简单维修日常用品,如修理损坏的书本、整理破损的玩具等。
教学内容:讲解简单维修的方法,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4. 第四课时:种植绿植教学目标:学会种植绿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种植绿植的步骤,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5. 第五课时:制作手工艺品教学目标: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讲解制作手工艺品的方法,示范操作,学生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练习。
2. 采用“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劳技操作。
2. 学生能够掌握劳技操作的技巧和方法。
3. 学生表现出对劳动的热爱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视频等资料。
2. 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书包、扫把、拖把、绿植、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六、第六课时:环保意识培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环境,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知识。
七、第七课时:消防安全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火灾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逃生演练。
八、第八课时:厨房技能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厨房技能,如切菜、煮饭等。
三年级劳技课教案
![三年级劳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3028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b.png)
三年级劳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学习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源泉。
2. 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如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
3.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配合、互相帮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劳技操作步骤。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准备:2. 教学材料:准备劳技操作的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 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合理划分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教案第1课时:劳动的意义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如:“你们知道劳动是什么吗?劳动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源泉。
2. 讲解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如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劳技操作步骤。
3. 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完成任务。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2课时: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一、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任务。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基本的劳技操作方法:如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
2. 示范正确的劳技操作步骤。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劳技操作步骤。
3. 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完成任务。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学习手工制作和实践技能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学习手工制作和实践技能](https://img.taocdn.com/s3/m/f00e2e6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5.png)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学习手工制作和实践技能教案名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学习手工制作和实践技能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手工制作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
三、教学准备1. 教案、教学工具、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2. 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示范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手工制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示范与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手工制作内容,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制品。
2. 边制作边讲解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制作步骤和技巧。
3. 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第三步:学生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开始动手进行手工制作。
2.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改良和创新,增加个性化的设计。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手工制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2.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所学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发表个人感想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手工制作的更多领域,如纸艺、编织等。
2. 提供更复杂的手工制作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示范作品,确保能够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制作步骤和技巧。
2. 需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制作。
3. 在展示与分享环节,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分享,为他们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案模板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fb540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劳动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劳动技术项目,如手工制作、烹饪、园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劳动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2. 新课讲授- 讲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进行实际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合作- 各小组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劳动技术项目。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 评价与总结- 对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 总结劳动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 实际操作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2. 学生准备:- 携带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 积极参与劳动技术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劳动技术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 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如作品质量、创新性等。
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 能力培养程度: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具有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是否给予充分指导。
-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
-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77c4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9.png)
小学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劳动技术概念及实践,如剪纸、折纸、编织、土工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谈论一下大家对劳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例子,向学生介绍劳动技术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示范与操作指导(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剪纸制作过程,并进行详细的操作指导。
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动手操作,体验剪纸制作的过程。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行进行剪纸制作。
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每个学生可以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意点。
6.拓展延伸(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其他的劳动技术,如编织、折纸、土工等,并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尝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劳动技术。
7.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实物展示劳动技术的例子。
2.剪纸、纸张等制作材料。
3.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观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评价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劳动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动手实践了剪纸制作。
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剪纸作品并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使学生的作品更加精美和有新意。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罗定凯今天我生日1.制作贺卡目标要求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
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
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
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学生:好!板书:自制贺卡)二、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
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试制贺卡(可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三、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出示两种贺词。
第一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几句祝贺语;第二种是一些蕴含着对教师感激和爱戴的优美语句。
)(学生观察讨论)(2)学生试说。
教师节快到了,你最想对自己敬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①指名学生说说。
②学习小组互说,老师巡回指导。
(3)写贺词。
①导入:大家说的不但投入,而且都包含对老师的敬佩之情,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送给敬爱的老师!(学生拟订贺词,教师巡回指导)②交流讨论。
·读一读。
贺词写好了,谁愿意在班里面把它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贺词,教师相机指导)·改一改。
请大家按照刚才修改的方法,把自己所写的在学习小组里相互改一改。
力求写的通顺,优美!(学生交换贺词修改,教师巡回指导)·写一写。
贺词都拟订好了,也改好了,同学们把自己的贺词誊写到贺卡上,记住!这是送给老师的贺卡,字可要写的漂亮哦!·出示两张式样新颖、贺词优美的好贺卡,表扬激励。
四、学写信封。
(1)导入:贺卡做好了,我们如何把自己亲手做的贺卡寄到老师之手呢?(2)指导信封的填写方式。
第一步:邮政编码的书写。
第二步:地址及收信人的填写。
第三步:贴邮票。
(学生练习书写信封,老师巡回指导。
)五、同学们,今天你们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你们所敬爱的老师。
我想当老师们收到你们的贺卡时,一定非常的高兴,为人们自豪,回家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们的贺卡快快寄到老师们的手中,好不好?2.礼品装饰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手工制作技能及观察、联想、设计创新的能力,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礼品包装盒示范作品,包装盒的资料。
2.剪刀、刻刀、胶水、红丝带、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盒盖的连接,学习运用纸工插接技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在“六一”儿童节是,小明又收到好多礼物。
这不,这么多。
(展示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实物和图片。
)你也收到过精美礼品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制作礼品包装盒。
二、制作礼品包装盒。
1、展示、观赏礼品包装盒示范作品。
2、思考、明确制作步骤。
(1)剪下各部件。
(2)切折盒子。
(3)盒盖两边装饰花。
(4)盒盖打开,盒盖插合。
(5)完成。
3、学生按步骤制作包装盒。
4、难点突破。
包装盒的盒盖连接是难点,它要运用纸工插接技术。
请同学介绍,你是怎样突破难点的。
三、装饰盒盖。
选择制作材料上提供的图案,装饰盒盖。
也可自己设计、装饰。
用丝带在包装盒上扎蝴蝶结或进行其他美化装饰,使作品成为漂亮的礼品包装盒。
四、作品展示。
比一比,看谁的礼品包装盒做得更漂亮、更巧妙、更有用。
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巧妙设计,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以及制作中的体会。
3.今天我生日第三课时活动目的:自己动手,表达情感。
活动过程:一、学做1、自制贺卡,邀请爸爸妈妈、其他亲人和朋友参加自己的生日庆贺活动。
2、制定购物计划,自己购物。
3、学会招待客人,沏茶、削水果等。
4、做几样拿手好菜招待客人。
5、请客人欣赏自己的成长相片和其他作品。
6、自己主持生日餐会。
7、写好日记。
二、实践与创新学习探讨教材P9上的问题,并完成P10的表格。
小木工1.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初步学会使用架锯和凿子。
2.使用木工工具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培养自己动手的劳动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及操作方法。
2.难点:架锯、凿子的实际操作,如何落锯拉锯打眼的正确方法。
课前准备:准备木工常用工具锯、斧、刨、凿、锤、曲尺以及木块、工作凳、木板等。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教师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先讲述认识常见木工工具的意义。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时要使用木工工具,认识和学会使用木工工具,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二、认识木工工具的名称、结构、用途。
教师逐一出示实物,讲解并示范动作,让学生有所认识。
特别提示木工工具大都刀刃锋利,使用时要小心,注意安全。
三、分组实践练习。
按照锯、斧、凿三类分组,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课文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2.认识和使用扳手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扳手,学会用扳手旋紧或松开螺母和螺栓。
2.教会学生做事要动脑筋,灵活应用劳动工具。
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呆扳手和活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使用活扳手怎样调节开口的宽度。
第五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讲解扳手的作用。
二、教师介绍扳手的种类。
三、教师讲解扳手的使用方法。
1、根据被旋的紧固件的六边形的对边距离选用相应的呆扳手或调整活扳手的宽度。
2、旋紧,右手握扳手柄末端,顺时针方向用力旋;旋松,逆时针方向旋。
四、学生实践。
要求学生将螺栓螺母在木片上旋紧后,各组交换,将对方旋紧的螺母松开。
五、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1、不可将扳手当锤子捶敲别的物体。
2、对旧的已生锈的螺丝,如果用力旋不动可采取两种方法:a.滴上柴油,待一会再旋;b.先顺时针方向旋动,再改逆时针方向旋松。
六、课后实践。
学着使用呆扳手给家里的自行车螺母旋紧。
观察水电工人和自行车、摩托车的维修工人是怎样使用扳手的。
.3.加固木桌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用加楔子、加斜撑和加角铁的办法加固课桌椅。
2.培养综合应用创新思维和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加固课桌椅的三种方法。
2.难点:加楔子加固课桌椅的三个步骤以及判断在哪里加斜撑、加角铁,使其牢固美观。
第六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说明课桌椅出现摇摆的现象以及原因(是样头松动)。
(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用什么办法使它不摇摆?引出课题。
二、教师介绍传统而又简单的加固课桌椅的方法,并作示范。
①加楔子②加斜撑③加角铁三、组织学生进行加固课桌椅的活动。
1、检查课桌椅、找出必须加固的课桌椅。
2、观察讨论每一张须加固的桌椅,确定加固的方法。
3、分工对松动、摇摆的课桌椅进行加固。
四、教师进行总结五、布置实践作业利用课余、节假日为学校尤其是低年级班级加固课桌椅。
走进厨房1.剔菜、洗菜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剔菜、洗菜.重点、难点:学会做剔菜、洗菜.第七课时教学过程:一、你说我说:1、剔菜和洗菜有哪些方法?2、剔菜和洗菜应注意什么?3、你会剔洗哪些蔬菜?二、学学做做1、介绍小白菜、菠菜等以食叶为主的菜的剔除和清洗方法。
2、介绍莴笋、茭白等食茎的菜的剔除和清洗方法。
3、介绍萝卜、山药等食根的菜的剔除和清洗方法。
三、调查探究1、为什么有的蔬菜需要浸泡?2、想一想:蔬菜要怎样收藏才能保鲜久一些?四、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在家动手剔菜、洗菜,要做到既干净又卫生。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切菜、炒青菜教学目标:1、学会炒一些简单的家庭菜。
2、学会劳动,学会欣赏。
教学准备:食物若干第八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青菜炒肉片经济实惠,营养丰富,烹调简单,是家庭常见菜式之一。
二、谈论原料:菜心、佐料三、讨论烹调过程:1、切肉片;2、滚菜心;3、起油锅;4、炒肉片、炒菜心;5、调味。
四、另一种炒法。
(或实践炒菜)五、小组讨论、总结。
3.清洁厨房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清洁厨房的一些常识2.初步学会清洁厨房。
3.教育学生在家中主动做家务。
教学重点1.了解清洁厨房的一些常识2.初步学会清洁厨房第九课时教学过程一、采用教师讲述、教师设问学生回答、讨论等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课文。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确以下要点:1、厨房是煮食的地方,要经常保持卫生清洁。
2、整洁的厨房是厨具、食具摆放有序,使用方便、清洁。
3、厨房的清洁:厨房的门、窗、墙壁上容易沾附上灰尘、油烟,表成污垢。
灶台最容易被污染,要常清洁。
案台、洗菜池也应及时清扫。
4、平常应在煮食完毕后及时进行厨房的清洁工作。
二、组织学生开展使用清洁剂来清洁厨具的活动。
三、进行活动总结,提高“想想做做”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在家参加清洁厨房的劳动。
筹备年夜饭1.包饺子教学目标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第十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2、介绍经验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