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年高考诗歌真题
17道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与答案
17道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与答案一.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又叫秋闱。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答:轻微、新鲜、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答: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5.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
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①“软”字形象地写出了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 飘动,令人感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之余晖中,栏杆 旁花丛的光彩照映到水面,给人以亲和亲近之感。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 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 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
2024~2014年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专题集萃 做真题 得高分
2024年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原创)
福建省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勉儿五代·詹敦仁①盛时方出仕,儒术可谋身。
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
窗檠②宜自勉,蔬饭莫嫌贫。
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
注释:①詹敦仁,五代诗人,福建省安溪县开先县令。
敦仁年轻饱学,其诗称绝闽中,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劝谕教化,深得邑人爱戴。
辞官后,归隐园田,怡情山水,独善其身,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格魅力。
②檠,灯。
1.这是一首勉励儿孙的诗歌,请简要概括诗人勉励的内容。
(至少概括出四项内容)(2分)2.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诗人推崇儒术,是一位饱学的儒士,这首诗中哪一句的内容与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主张相一致?(1分)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道“诗书传家远”,从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的“传家黄卷新”也正是这个意思。
B、“蔬饭莫嫌贫”,诗人要求儿女能安贫乐道,而不耽溺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C、诗中频繁出现“出仕”、“谋身”、“禄荣”等词,可见诗人也只是一个名利之徒。
D、“窗檠宜自勉”,诗人借此勉励儿子要寒窗苦读,挑灯奋战,并时时自我勉励。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本诗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为我们描给了一幅夔州秋景图。
请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
(1分)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面对秋景而生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之愁情,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羁旅思乡的心情。
B、首联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即白露,秋天;“巫山巫峡”,诗人所在。
并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C、颔联,诗人写到,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
【专项300练】福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关心。
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A.4B.5C.6D.8(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
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1)C(2)D(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词押韵的字是“残”“寒”“关”“山”“难”“弯”,共六个。
故选C。
(2)D项,“‘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也没有用到“拟人”。
故选D。
(3)用词方面:“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侧面描写:“五更寒”“明月”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手法方面:“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⑴D;⑴ “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福建省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福建省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2004)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鉴赏前两句叙事。
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
“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
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
“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
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
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
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
“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
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
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
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2009-2013福建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E。
•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 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 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第二小题考查 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 感便昭然若揭。 •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 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 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 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 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参考答案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 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 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 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 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 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 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 成理亦可)
•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 动作“踏”字。 •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 不敏感 • 答案:踏 •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 答: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 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 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 情怀。(意思对即可)
2004——2010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
2004——2010年高考(福建卷)诗歌鉴赏福建省高考诗歌命题考点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004(关键考点:情感、意境)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2005(关键考点:语言/炼句、名句赏析)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2005 (关键考点:艺术表现手法)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分)/2006(关键考点:语言/炼字)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2006(关键考点:艺术手法)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2007(关键考点:思想情感)“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2007(关键考点:艺术手法、思想情感)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2008(关键考点:表现手法)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009 (关键考点:思想内容、情感)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2009(关键考点:艺术手法)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010(关键考点:语言/炼字/诗眼)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2010(关键考点:形象)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2010(关键考点:评价思想情感)【小结】审清题意,明确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04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福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福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①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
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闲适”理解错误。
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
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⑴C;⑵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诗歌鉴赏年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第九中学20诗歌鉴赏年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专项300练】福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专项300练】福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答案】(1)送别;秋季(2)两句都是想象虚写。
(或对方入笔)。
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分析】⑴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
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应该是秋季。
⑴“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
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的手法。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专项300练】福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答案】(1)凄凉悲切;送别(2)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日暮独立图。
天寒日暮时分,友人离去,作者独立于苍茫山林中,久久不愿离去。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表明作者的孤寂,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归去来兮",说明叶衡离开建康奔赴京城,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中心。
由此可见,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凄凉悲切的氛围。
并由内容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中,“归去来兮”表达的是的不舍;“今我来思,杨柳依依”传达的是悲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引用,借李广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凄凉悲切送别⑴①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②“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将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③最后两句,引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表达了对叶衡的赞扬之情。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中诗歌鉴赏试题最新高考试题精选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隽永B. 豪放洒脱C. 简洁明快D. 深沉哀婉(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1)C(2)A(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泉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泉州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比喻;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2)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③最后两句,从燕子楼想到黄楼,从今日又思及未来,将对历史的咏叹,对现实以至未来的思考,巧妙地结合一起,终于挣脱了由政治波折而带来的巨大烦恼,精神获得了解放。
④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词人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
【解析】【分析】(1)做此题要熟知各种技巧术语,仔细品味语言,得出答案。
“明月如霜为比喻”,“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动景衬托了月夜的寂静。
(2)由“天涯倦客”、“故园心眼”读出漂泊思乡之情;后两句楼空人去,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知是梦而梦未觉,极尽无奈感伤;尾句虚写,想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从而解脱。
眼前景,古今情,时空跳跃,宇宙人生。
由此梳理出复杂情感。
故答案为:⑴比喻反衬(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⑵①下阙首三句写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②“古今”三句,由古时联系到现今,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①(元)张可久②梅花浑似真真③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④,宝剑羞看。
【注】①虎丘: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
秦始皇东巡时曾来虎丘寻找阖闾殉葬的干将、莫邪、湛卢等宝剑。
②张可久,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多次担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
③真真:唐代美女。
④打:拓。
(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描绘了雪中盛开的梅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层次分明是这首元曲的特点。
试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案】(1)比喻;拟人(2)全曲可分三层。
①开头五句为第一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触景)。
描绘出一幅清寒素洁的虎丘冰雪图。
②六七八三句为第二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感(怀古)。
无情的历史长河,把与虎丘有关的风云人物都变成一丘黄土,只有青山长在,千古不朽,抒发了人世沧桑、兴亡遗恨之感。
③结尾三句是第三层,写雪中游虎丘的所叹(伤己)。
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与“老僧同醉”,抒发了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羞愧与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2)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
“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
“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
“松腰”与“泉眼”可谓巧对。
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松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 (2008年)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 杜甫 •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 年(公元761年)。 •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 析。 • 答:
•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5年)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 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 望江南【宋】李纲 •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 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 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 有儿童。 •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 •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 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1世纪教育网 • 答: •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 答:
•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2009年)
江行 • [宋]严羽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 • • •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
•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2006年)端居① 李商隐 •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 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3分)
•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 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 “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 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 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 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 心绪不宁的神情。 •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 心绪不宁的神情。 • (言之成理即可)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 (2011年)晓至湖①上 • [清]厉鹗 •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 • • • • •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答: 。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 影”进行赏析。(3分) 答: 。
• (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 “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 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 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 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 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逐 出”,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 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 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 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7年)武夷山中 • (宋)谢枋得① •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 [注] • 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 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 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的痛苦之情, (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 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 ⑵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 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 怀。 • 【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 容。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 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 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 出其局限性。作答时要注意鉴赏术语的使 用。
• (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 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 “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 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 6.(1)踏 •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 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 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 情怀。(意思对即可)
•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 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 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 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 有感情色彩,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 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 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
•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 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 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 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 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 表达效果。
•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 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 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 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 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 访隐者 • [宋]郭祥正 •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 • • • • • •
•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