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结直肠癌诊疗基地建设项目评定标准(试行)

合集下载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得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得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作用,推荐有条件得单位将尽可能多得结直肠癌患者,尤其就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得诊疗纳入MDT得管理。

B、MDT得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得专家共同分析患者得临床表现、影像、病理与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得一般状况、疾病得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与预后作出全面得评估,并根据当前得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得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得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得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得变化、肿瘤得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得生存期、提高治愈率与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得诊断原则2、1无症状健康人群得结直肠癌筛查2、2、1结肠癌得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得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得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最新: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最新: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最新: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第4位,其发病率亦呈持续上升趋势。

得益于早期筛查、早期预防理念的普及以及治疗水平不断进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前已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W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直肠癌、肛管癌)等国家级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具体如下。

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一、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评估率(一)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1 .指标代码:CRC-OI-OI o2 .指标名称: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 .定义: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占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肿瘤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的比例。

4 .计算公式: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率=£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实际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结直肠癌患者首次治疗前需要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病例数X100%o5 .患者就医类型:住院和门诊患者。

6 .设置理由: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7 .指标类型:过程质控。

8 .表达方式:比例提高。

9 .除外患者:急诊入院患者。

10 .指标参考依据:《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直肠癌、肛管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1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国际抗癌联盟(UnionforInternationa1CancerContro1,U1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TNM分期系统(2017年第8版)。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于这两种癌症,医学界已经建立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乙状结肠癌评分标准1.1 TNM分期TNM分期是乙状结肠癌评估的基础,包括瘤体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转移(M)三个方面。

根据不同分期,患者会被分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2 Dukes分期Dukes分期是英国外科医生Cuthbert Dukes于1932年提出的一个乙状结肠癌分期系统,分为A、B、C三个阶段。

A阶段表示肿瘤局限于肠壁内层;B阶段表示肿瘤侵犯肠壁全层但未侵入淋巴结;C阶段表示肿瘤已经转移到淋巴结。

1.3 派特纳分级派特纳分级是根据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的侵袭情况评分,分为I、II、III三个级别。

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无侵袭;II级表示肿瘤包膜或淋巴管壁受限侵袭;III级表示肿瘤包膜和淋巴管壁均被广泛侵袭。

1.4 预后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可以对乙状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

通常采用的评分系统有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CCR) Score、Modified Glasgow Prognostic Score等。

直肠癌也可以采用Dukes分期系统进行评分,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样分为A、B、C三个阶段,根据肿瘤的侵袭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级。

三、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除了评分标准外,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对于晚期患者,还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评分标准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了解相关评分系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25万,死亡病例约14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20%。

因此,降低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科学问题。

结直肠癌的转归及预后与病变的分期紧密相关。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为7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2%;且患者生活质量低。

然而,大部分早期结直肠癌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部分可行内镜微创治疗获得根治。

但是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因此,逐步普及结直肠癌筛查和推广内镜下早诊早治是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结直肠癌相关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为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方案,我国卫生部先后颁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和《结直肠癌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肠道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指南。

但目前我国尚缺乏侧重于结直肠癌内镜早期诊治且兼顾筛查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共识意见。

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的消化、内镜、外科、肿瘤、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并邀请澳大利亚谭达恩教授及新加坡霍光明教授共同制定本指南意见。

一、定义和术语1.早期结直肠癌:根据1975年日本结直肠癌研讨会上的讨论意见,目前我国普遍将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癌定义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

而2000年版的WHO肿瘤分类则规定结肠或直肠发生的上皮恶性肿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时才被认为是恶性的。

鉴于我国实际情况,推荐使用WHO推荐术语,但也可暂时沿用原位癌、黏膜内癌等术语。

-肿瘤科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肿瘤科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痰湿内停证瘀毒内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

(4)痰湿内停证:化痰利湿。

(5)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

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版)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版)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版)一、基本要求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

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

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五)重症监护室(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

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近三年收治肿瘤病例中恶性肿瘤占比≥90%,提供针对疑难危重症(清单详见附表1)的治疗服务,覆盖清单所列疑难危重症病种≥80%。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的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的诊断原则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肠癌的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21(1)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万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万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中国是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难题。

2013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的专家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简称《规范》)并公开发布。

《规范》发布之后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不断地深入理解和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3次修订:2013年版推荐是当时国家卫计委组织的第一个恶性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2015年进行了第2次修订;2017年进行了第3次修订。

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评估、外科、内科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

2017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的指南的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许多自己的循证学临床数据。

本刊在刊登2017版《规范》的同时,为使各位从事结直肠癌诊疗的临床医生对新版《规范》的更新有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现将新版《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按照其在《规范》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影像学检查《规范》2017版较前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及补充,不再局限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层面,而是涉及到结直肠癌检查及诊断治疗评价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由于结肠癌、直肠癌发病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的内在差异,将前版指南中结直肠癌拆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分别陈述各自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关键的影像学评价内容。

具体更新内容:(1)影像方法的选择:分别推荐了针对结肠癌原发灶、直肠癌原发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针对不同部位转移瘤,推荐了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直肠癌:补充了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扫描细节,以便获取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利于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综合评价;(3)结肠癌和直肠癌评价问题:分别补充了影像学方面需要评价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与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治疗及预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需要影像医生据此给出明确的评价,如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直肠癌的直肠系膜筋膜状态以及壁外脉管癌栓等。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年度整编)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年度整编)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的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 的管理。

B.MDT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的诊断原则2.1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2.2.1结肠癌的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注释: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B.MDT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检 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
对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初筛,行内 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确诊后进一步 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分期,制定 治疗方案。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手术治疗原则及适应证
根治性手术原则
强调肿瘤的整块切除,保证切缘阴性 ,并清扫区域淋巴结。
重视新技术应用
关注新兴技术在结直肠癌诊疗 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辅助诊 断、免疫疗法等,提升诊疗效
果。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结直肠癌
常无特殊症状,发展后可有便意 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 下坠感、里急后重等表现,晚期 可出现下腹痛。
分型
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其中 隆起型预后较好。
《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 范(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2
目录
• 规范背景与意义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康复管理与随访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规范背景与意义
结直肠癌现状及挑战
发病率与死亡率
01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健
康问题。
早期筛查不足
02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影响治
疗效果。
治疗手段多样性
03
结直肠癌治疗手段众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需要规范化管理。
诊疗规范制定目的
01
02
03
提高诊疗水平
通过制定规范,明确结直 肠癌诊疗流程和标准,提 高医生诊疗水平。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临床试验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临床试验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临床1试验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34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5甲基化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试验开展及临床试验资料的准备6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

7本指导原则是对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8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9否适用。

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并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10同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11和细化。

12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13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14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15原则。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16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17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18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19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20一、适用范围21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22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结23直肠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结直肠镜检24查结合病理活检作为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由于其有创检25测的特性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患者依从性较低。

通过26检测粪便或外周血样本中相关基因甲基化水平辅助诊断结27直肠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是对传统诊断方法的有效28补充。

29本指导原则所述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是指基于核酸30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体31外定性检测人粪便或外周血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人基因甲基32化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

适用人33群仅限于临床医生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但因病人依从性差34或其他医学原因不适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本指导原则35不适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用途的产品。

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23年度结直肠癌诊疗质控指导评价的通知

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23年度结直肠癌诊疗质控指导评价的通知

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关于开展2023年度结直肠癌诊疗质控指导评价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全省结直肠癌诊疗,持续提升结直肠癌规范诊疗水平,结合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高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及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等完成情况,按照《**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规范(试行)通知》(**卫医〔2021) 36号)等要求,经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公室第52次例会商定,**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质控中心”)决定开展2023年度结直肠癌诊疗质控指导评价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评价单位全省开展结直肠癌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不含中医)。

二、指导评价时间(一)自查阶段2023 年3 月1—4 月20 日18: OO o(二)现场指导评价阶段2023年5月1日—2023年11月30日。

三、指导评价步骤(一)自查阶段L请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病历自查工作,选取2022 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结直肠恶性肿瘤(ICD编码为C18-C20)的出院病历。

自查病历为30份, 不足30人次时,自查病历数应为实际结直肠癌出院病历数。

具体要求如下:(1)手术治疗结直肠癌(ICD编码为C18-C20)病历20 份,其中,结肠癌(ICD编码为C18-C19)病历8份,直肠癌(ICD编码为C20)病历12份。

(2)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结直肠癌(ICD编码为C18-C20)病历10份,其中,结肠癌(ICD编码为C18-C19)病历5 份,直肠癌(ICD编码为C20)病历5份。

2.医疗机构自查病历后,填写医疗机构病历自查表(附件1-3)。

3.医疗机构扫描二维码填写≪2023年**省结直肠癌诊疗摸底调查问卷》(附件4 ) o(二)现场指导评价阶段1.省质控中心将对自查表及问卷的填报情况进行整理、数据清洗、逻辑校验与统计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遴选出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开展现场指导评价,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N吉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芩、黄连等。

5. 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五灵脂、炮山甲、乳香、没药等。

对症加减: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黄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补骨脂、菟丝子、大枣等。

腹泻:党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蒌仁、肉苁蓉、莱菔子等。

腹胀:加苡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一、直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2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胃肠外科学》(王吉甫编著)、《胃肠外科手术学》(汪建平、詹文华编著);1.明确体征和症状。

(1)直肠刺激症状:大便习惯、次数改变;(2)肠腔狭窄症状:大便变形、变细,腹痛、腹胀;(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便血、粘液、脓血便等;(4)肛门指检可发现直肠占位。

2.CT或肠镜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直肠占位。

3.病理确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手术:经腹或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距齿状线5cm以上的肿瘤,明确直肠癌患者。

2.手术:局部切除及其它术式。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若有合并基础疾病或并发症则会延长住院时间。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20直肠癌疾病编码;2.病理明确;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3-5天(指工作日)。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1)血液化验:血、尿、大便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片、心电图(3)超声心动和肺功能(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血气分析(4)纤维结肠镜,肝脏B超或CT, 盆腔CT、MRI或PET,腔内超声,肛门功能评估肛管直肠测压(推荐)(七)选择用药: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抗生素一、二代头孢+硝基咪唑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7 天(指工作日)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内固定物:吻合器的应用;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切片加石蜡切片。

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5个部分,实行量化900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3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4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3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所在医院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4.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5.专科积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6.专科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无特别注明,其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强、能带动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包括专职从事肿瘤诊疗的各亚专科的带头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第 1 页共26 页。

m 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

m 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

m 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是一系列肿瘤治疗效果的定义,即有效、稳定、无效。

该标准最早于 2000 年由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和加拿大国立肿瘤研究院制定(),2009 年经修订再版(),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评价标准的基石。

具体评价步骤为:1. 基线期记录目标病灶和非目标病灶;2. 按照标准对目标病灶和非目标病灶进行评价;3. 综合进行总体评价。

RECIST标准的发展历程如下:1. 1979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议下,关于癌症治疗报告结果标准化的会议先后举行。

制定了有关记录与患者、肿瘤、实验及放射学数据相关的数据、急性/亚急性的毒性分级、癌症治疗结果报告以及治疗结果报告的标准化等的方法。

这些建议已得到若干组织的赞同并被提出供国际化使用,以使调查人员能够有效地将其结果与其他人的结果进行比较。

这代表着实体瘤双径测量疗效评价标准的确定。

该测量方式为肿瘤面积=ab(其中a、b分别为最大径、最大垂直径),以其变化来代表肿瘤的体积变化,是二维测量法。

2. 1999年,RECIST在美国ASCO会议上首次出现于大众视野,并于同年发表在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

其对先前的WHO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了更为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

其中,单径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3. 2009年,RECIST修订版(即版)首次公布。

与版一样,版也运用了基于肿瘤负荷的解剖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估。

因此被称作版,而不是版。

该版本与前两版不同的是具其具备充足的文献基础,收集和使用了来自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实体瘤临床试验数据库中的6500例患者、18000多处靶病灶的检验数据,因此数据来源广泛,所制定标准的可借鉴性和规范性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国际结直肠癌诊疗基地建设项目评定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20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2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150分,“科研与教学”占150分,第二部分“基地建设发展目标”占100分。

,第三部分“基地建设项目设计书”占100分。

二、申报国际结直肠癌诊疗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基地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基地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基地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1
2
3
4
5
6
7
8
10
12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