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简 介 : 锁 义( 9 4 , 广 西 南 宁人 , 黄 1 6 一) 男, 系副主 任 、 授 、 士生 导 师 , 教 硕 主要 从 事 医用 化 学 的教 学 扣科 研 工作 .
收 稿 日期 : O O 1 一2 修 稿 日期 : O O l —2 2 1一 O 8 2l— 1 4
究生 的方式进行 。
力 的 培 养 进 行 研 究 , 践 证 明 , 科 生 导 师 制 的 人 才 实 本 培养 模式 , 培养 大学生科 技创 新 能力 的有效 途径 , 是 是 我 国高 等 医 学 教 育 与 国 际 接 轨 的 体 现 。


本 科 生 导 gi 下 培 养 大 学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i制 l
具 有 更 强 的可 行 性 , 养 具 有 较 高 科 研 能 力 和 创 新 培
创新能 力的大学 生 。
三 、 科 生 导 师 制 下 大 学 生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本 的 实 施 方 法
能力 的高层次人才 , 化本 科生 导师 制乃 当务 之急 。 优
为 适 应 学 分 制 的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 强 大 学 生 学 业 指 加
( ) 会 查 阅 文 献 方 法 、 研 选 题 方 法 ;3 学 会 申报 2学 科 ()
科 研 课 题 和 结 题 的 方 法 ; 4 学 会 撰 写 科 研 论 文 ; 5 () ()
定 程 度 上 限 制 了 他 们 的 发 展 。 国 外 有 “ 科 生 导 本
师 制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师 制 起 源 于 英 国 , 英 国 的 导 在 的 高 等 教 育 中 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得 了 显 著 效 果 [ 取 。

以导师制为平台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以导师制为平台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国 推 行 导 师 制 , 其 后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 加 州 大 学 、 普
林斯 顿大学等 纷纷效仿 。2 0 年 l 02 ,北 京大学开 0月 始 在 新生 本科 中实行 导 师 制 ,浙 江大 学 、 哈工 大 也
足 不 同年 级 学 生 的 不 同需 要 ,工 作 中 提 出 … 因 人 施
为 不 断 提 高 本 科 教 育 质 量 水 平 服 务 , 从 人 力 资
表 1
年 级
本 科生 导 师制 “ 三维 度 ”工 作模 型
理 念指 导 科 研 指 导 让 会实 践 指导
二年级 I年 级 _
人际沟 通 团队精 神
文献综 述 科 技项 日申报
毕业 论 文
本 科生 “ 导师 制 ” 创 新 模 式 经 过 1年 的 实 践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效 果 , 充 分 证 明 了 这 项 工 作 是 实 施 素 质 借鉴 华中科技大学 D a in团队学习模 式,综合 了研 教 育 、培养 创新 能力 的 重要举 措 。
2. 以研 究 性 合 作 学 习 组 织 为 载 体
对策。
新 能力
关键 词 :导 师制 ;“ 四位 一体 ” ;创 新 人才培 养
模 式

结 合 我 院 目前本 科 教学 【 的大 学 生科 研 训练 计 f I 划 (R P) S 、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毕业论 文等教学环节 ,
以项 目的 选 题 、 申报 、 立项 、 调 研 、与 作 等环 节 进 行 科学 和系统地设计 、安排和 管理 ,针对性地 开展对学
二 、以导 师制 为 平 台 的 “ 四位 一 体 ”本 科 是 指导 内容 包括 理 念指 导 、科 研 指导 及 社 会实 践指 生 导 师 制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索 导三 方面 ( 见表 1 。第 四 ,“ ) 三联 线 ”是 指坚持教师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教育模式。

本文将介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含义和特点,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挑战。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指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生活辅导,直至学生毕业。

在这一制度下,导师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性化辅导。

与传统的班导师制相比,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导师会与学生密切配合,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发展规划。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交流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导师会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和推荐资源,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项目支持。

学术指导。

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下,导师将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导师将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综合素质培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导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学术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成绩,并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提升的重要能力之一。

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每名本科生配备一名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由该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学业指导、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术指导。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得到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科研工作,并提供科研指导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本科生导师制:1.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本科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完善导师指导机制。

学校和导师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师指导机制,明确导师的指导职责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导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3. 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为学生和导师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支持,包括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科研场地等,为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4.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和导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创新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1. 学校需要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和支持,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 导师需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教学能力,认真履行好导师的职责,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工作。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

力 宣传 , 并定期进行检 查和评 审 , 以促进 我院 的课 程建设跃 上

个新 的 台 阶 。
参考文献 : [ ] 张云 , 1 乔敏 . 医学课 程模式 的改 革与思考 [ ] 中国高等 医 J. 学教育 ,0 6 1 :7 8 2 0 ( )8 —8 . [ ] 刘霄 . 2 建立高校 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高教 J. 发展与评估 ,0 62 ( )4 —4 . 2 0 ,2 2 :1 2 [ ] 戴红梅 . 3 开展课 堂教 学评估 , 提高课 程教学质量 [ ]武汉 J. 科 技 学 院学 报 ,05 1 ) 1 1 1 . 2 0 (2 :1 —12
则 , 全实验 、 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的评价体 系 , 健 实 以此鼓励各 学 科开设综合性 、 创新性 实验 和研究 型课 程 , 鼓励学 生参 与科 研 活动 , 培养学生实践 能力 、 创新 能力 和分析 问题 与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24 健全并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 展的本 . 质和核心。我们 在课 程建 设 评估 中 , 始终 坚持 以人 为本 , 要 注 重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 建立有效 的激励 机制 , 就难 以调动教师教学与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创 新性 。为此 , 在 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 , 要严格按 照设计指标 体系的标准进 行评价 , 将评 价结 果 与教 师、 学生 的切 身利 益挂 钩 , 如教 师 晋 职、 晋级 和评优 、 评奖 , 学生推优 评奖等 , 以此为 主要 依据 , 效 有 地把教师和学生 的主要 精力 引导到 教学 和学 习中来 。只有 坚 持把激励“ ” 学 ” 教 与“ 相结合 , 才能不 断提高课程教学 质量。另 方面, 学院应对已建成 的重点课 程和精 品课 程给予奖 励和大

科研导师带动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论文

科研导师带动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论文

科研导师带动下本科生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团队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创新团队建立的意义及必要性,结合江苏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团队培养成果实例,对创新团队的师资组成,团队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科研导师创新团队实践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78-01创新与创造的良性互动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长期培养实践中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的本科生创新团队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有益探索。

通过在本科生教学中贯穿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匪夷所思的创造力的培养,逐步完善高等教育在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江苏科技大学生化学院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几年来在各专业里陆续构建了多个本科生创新团队。

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是以本科生自发组织的创新小团队为主体框架,聘请具有科研基础和专业理论涵养的专业导师为指导,项目经费由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进行资助。

科研导师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指导团队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上的正确度。

这种“亚科研”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几年来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1 本科生创新团队的内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具有一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氛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学术和智力环境的健康发展。

显然,创新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理工科人才培养应给予本科生更多的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尽多地感受科研氛围、树立科学的创新意识、接受科研方法及实践技能等多方面的严格培训,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专业个性的自主发展。

自从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以来,在如何把理科人才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及如何更为有效地实施学生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许多高校依据自身特色的学生培养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切实的行动,已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并摸索到一定规律。

依托导师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依托导师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完 善 自我 的过 程 ,也是 克 服挫 折 、调 整心 态 、 不断 进 取 的过 程 。在 这 个过 程 中 ,学生 的 心理 素质 无 疑 会得 到提 高 。
二 以导 师 制为 依 托 的 大 学 生课 题 研 究 的 有 益 尝 试
1. 院重 视 开 展 大 学生 课 题 研 究 活 动 学
重庆科技学 院是依托石 油 、冶 金、机械 、电子行 业为办校特 色 ,大力培 养具有 显著工程实践 能力 的应 用型本科 院校。从这 些行业对 人才的需 求来看 ,它 们 注重学生 的能力和素质 ,尤其 是需要具有创新 思维和 创新能 力的大学生 。培 养创新 人才是高等学 校的必然 选择 。能力 的培养应从学 生进校就 开始 ,这样他们 才 能接受 由易 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到深 的实践能力训 练 ,以培养 探索 未知 创造 求新 的实 践 … 。 随着 导师 制 的 全面 推行 ,导 师 制在 培 养 大学 生 创 新方 面 的 作用 越 来越 大 ,为 了培 养 大批 创 新型 人 才 ,我校全面推行 了导师制 ,导师在学 校培养和 造就 高 素质 人 才方面 担 负着历 史 重任 。
本 院高度 重视大学生开展科技 活动 ,积极 支持学 生 参加课题研究 。主要作 法有 :一 是在人才培养方 案 中 ,明确要 求大学 生必须修 满素质拓展教育 中的学分
专 门的组织机 构 ,学校有 专门机构负责 申报项 目、督 促检查 、组织 终评 等工作 ,为学 生参加课题研 究提供 1 有利 于培 养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 2 ] 通 过科技 立项 ,在导 师 的指导 下开展 科研 活动 , 了组织保证 l 。 2. 强 实 践教 学 , 激 发 了 大 学 生 课 题 研 究 的 积 加 方面 利 于培 养学 生对 问题 的认 识能 力 ,另一 方 面 也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能力 。例如 , 自应本 2 0 极 性 06 学 院为 了激 发学 生 参加 课题 研 究 的积极 性 ,制 级学生通 过 申报 “ 流调速系统 仿真研究 ”项 目,对 直 仿真原理 有 了全面 、清楚 的认 识 ,在仿真 过程 中通过 订 了新 的人才培养 方案 。一 是开展教学改革 ,加强实 分析 各 种 不 同的 波形 ,使学 生 对调 速 原 理理 解 得 更 践教学 。在强调课 程 内容 的研究性 、理论性 、结构化 加透彻 ,同时 ,也培养 了学生 的创 新精神 。课题立项 的 同时 ,还加 大 了实践性 教学在 课程 体系 中的 比重 。 可 以使 大学 生 自由地 进入 各 种 学术 领 域 ,促 进 学 生 尤其是在 开设理论课程 的 同时 ,增加 了综合性 、设计 对新 知 识 的追 求和 探 索 ,在 实 践 中不 断 地 发现 和解 性实验 ,在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研 究过程 中,鼓励学 决新 问题 ,这 样将 会有 效地 激 发学 生 的创新 精 神 。 生在 实 践 中运 用 知识 解 决实 际 问题 ,激 发 了学 生 研 究探索 的积极 性 。二 是建立 了综合性 、设计性实 验平 2. 有利 于提 高学生 的实践 能 力 自应本 2 0 0 6级 四名学 生在完成 科技创新 项 目中 台 。为 了鼓励大学生参 与设 计研究 ,学院开放 了实验 方 面提 高 了实践 能力 ,另 一 方面 提高 了综 合解 决 室 ,建立 了实训 基地 ,并根 据各 二级学 院实 际情 况 , 问题 的能力 。 由于进行项 目试做 ,要 经常深入 调速实 增 设 了大学 生 科 技创 新 实验 室 ,学 生 可 以在 课外 时 验 室 等 实践 场所 进 行 实 际操 作 ,这 样有 利于提 高 其 间 到实验 室独 立完 成 自 己的项 目,使学 生 在 课堂 有 动手 操作 能 力 。 因学 生在 研 究过 程 中会 遇 到各 种 各 理 论 ,课 下有实践 ,从 而大大激 发了学 生参加课题研 样 的困难 ,需 要不断地想办 法去解决 ,这无疑 会锻炼 究 的兴趣 。三是建立导师 制。导师 专门负责指导学生 进 行 课题 立 项 和完 成 科研 项 目,为 提 高学 生 的科研 和提高 他们 综合 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五步一体化专业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五步一体化专业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择) ; ④理论学习能力 、 实践动手能力 ; ⑤理论课 比
赛 获奖情 况 、 科 技创新 比赛 获奖情 况 、 创 业及其创 业 计划 比赛 情况 ; ⑥科 研 情 况 ; ⑦ 组 织 领 导 能力 、 人 际
交往 能力 、 学雷 锋情 况 、 专 利 发 明情 况 ; ⑧ 职业 资 格
足1 :7增加 到 1 :1 8 , 少数 学 校甚 至 高达 1 :2 5以
1 )第一 步为 大一新 生作 学习方法 指导
大一新 生 刚 刚 由 中学 生 跨人 大 学 阶段 , 中学 的 教学模 式与 大学 有很 大 的 不 同 , 很 多 学 生感 觉 很 不
适应. 德州学 院实 行 学分 制 , 一方面, 给 予学 生 较 大
二步为 大二 学生作 科技创 新指 导 ; 第 三步为 大 三学生作 职 业规 划指 导 ; 第 四步为 大 四 学生作 就 业指 导 ; 第 五
步毕业 后教 学模 式再完善 . 以德 州学 院机 电工程 系为例 , 对这 种人才培 养模 式进 行 了探 讨. 实践表 明 , 这种 人 才 培养模 式具 有 良好 的创 新 型人 才培 养效果 . 关键 词 : “ 五步 一体化 ” 专 业导师制 ; 人才 培养模 式 ; 创 新 型人 才
第3 5卷 第 5期
Vo 1 . 3 5 No . 5
菏 泽


学 报
2 0 1 3年 1 0月
0c t . 2 01 3
J o u na r l o f He z e Un i v e r s i t y
文章 编 号 : 1 6 7 3—2 1 0 3 ( 2 0 1 3 ) 0 5一O 1 1 0一 O 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而作为大学生的导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导师分配机制。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导师分配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匹配不够合理。

学校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导师分配机制。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方向以及创新创业意愿进行评估,然后将学生分配给适合的导师,以确保学生与导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

学校还可以注重导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提升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辅导。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专业,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创业实践的活动,如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实践,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建立良好的导师学生互动机制。

导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可以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分享给学生,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导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进展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学校还可以建立起导师学生的联络机制,通过定期的导师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起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办公场地、仪器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员支持等。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学生联系资源,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为有杰出创新创业表现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对实践教学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创新精神的塑造
01
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教育创新、科研实践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02
营造创新氛围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其创新热情
和创新精神。
03
提供创新支持
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平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助力其实现创
《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 养模式构建》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培养大学生的 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实践机会不足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 际,限制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3
缺乏跨学科培养
现有培养模式往往只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 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限制了学生的 思维广度和深度。
03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术能力的提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01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其获取知识、掌握新
个案分析
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况 等方面的变化。
比较分析
选取一些接受了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学生和未接受该模 式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他们在创新能力、综合素 质以及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评估结果分析
满意度较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 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较 高,认为该模式能够提高他们的 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 争力。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也在国际上得到一些认可和实践。

那么,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到底是什么?它的实践效果如何?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全程导师制模式简介全程导师制模式是指学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都有一名教师担任其导师,对其进行学术与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需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等;二是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三是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四是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五是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学术、就业等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1. 实践效果全程导师制模式的实践效果是积极的。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整个本科学习期间得到一名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学术、生涯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与导师的长期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信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导师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促进其学术和生涯发展。

通过全程导师制模式,学校和教师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管理。

2. 存在问题全程导师制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的数量众多,教师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不同,一名导师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

学分制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导师制”(tutorialsystem)概念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纪的英国。

到了十七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广泛采用“导师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十九世纪,美国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纷纷在本科生中推行选课制(electivesystem)和学分制(thecreditsystem),并广泛地开展了在本科生学习、科研等活动中实行导师指导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国家,解放前的燕京大学、浙江大学也曾探索过本科生导师制。

建国后,我国的本科教育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实行学年制。

进入21世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率先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西安理工大学于2004年全面推行学分制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每班配备导师,学生四年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选课、学习、实践等活动,效果明显。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在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中,制定导师工作管理制度、选聘好导师是顺利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至关重要的一环。

1、建立完善的导师工作管理制度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与爱好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课,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导师的工作职责如下:(1)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研究的目标,结合导师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学术修养和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成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导师要关注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学课程、考研、就业、人生道路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导师要及时了解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是否存在困难,是否有不及格情况,是否有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的 导 师 制 规 章制 度 。 关 键 词 : 科 生 导 师 制 ; 养 模 式 ; 本 措 施 本 培 基 中圈 分 类 号 : 4 ; 9 G 1D2
收 稿 日期 :0 5—0 —2 20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2 9 ( 0 6 0 10 3 5 2 0 )3—0 0 —0 14 2
不 同 情 况 , 生 的发 展 方 向 已存 在 差 异 。 该 阶 段 学 导 组 应 以 学
专业 教师为主导 , 决两个主要问题 : 解 一是科研 训练 , 二是 毕 业设计 ( 论文 ) 的合 理选题 、 会调 查 、 社 就业 指导等 工作 。导 师应 安排 学生参与 自己的科研项 目和课题 , 让学生 独立完成 科研 的某个环节 , 学生在科研实践 中接收系统 的技能 和科 使 学素养的严格训 练 , 培养 学生 实践 能力 和创新 能力 。同时 ,
做事 、 如何生存 等方 面我 们还存 在着 很 多的不 足 。因此 , 通 过导师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 能够切实加 强教育 的“ 育人 ” 功
能 ,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机 会 受 到 学 问 精 深 、 格 为 范 的 导 师 的 让 人
习阶段 , 大学生活 已经熟悉 , 对 专业 目标 已经 明确 , 根据各 自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3期 20 0 6年 6月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J0URNAL 0F DALI AN UNI VERSI Y T
V I 7 N . O. O 3 2 dn 20 u .0 6
本科生 导师制 培养模 式 的实践 与思考
们 自然 而 然 地 将 中 学 阶 段 业 已形 成 的思 维 方 式 、 习方 法 和 学

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促进 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创 新意识培养 的举措,这些举 措作为素 阶段 就能将所 学知识应 用于实践 ,极大地 激 发了他们学 习的热
质教育 的一 部分 已经成为高校本科 生教学 的一项重要内容 。概 情,也提高 了教师教学效果。 括地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大类 : 1课堂教学渗透创新 能力的培养 .
中国 电力教 育 CE E P
20 年8 09 月上 总第 12 4期
导师制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 式的探索与实践
赵 晓华 杨孝 宽 翁剑成
摘要 :以导师制为核心,在总结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后,提 出了 养本科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方式和运行模式,并 培 健 全培 养模式的保障机制,综合提 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创新 能力; 养模式 培 作者简介 :赵晓华 (91 ) 17一 ,女,山西太谷人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 ,工学博士,主要研 究方向 :交通信息与控制 ;杨
5 科 技 活 动推 动创新 能力的培 养 .
科 技活动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 部分,笔者所在 的学
目前,各大高校 已经采取了一些 措施和对 策以提高本 科生 校、学 院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经费支持、获取创新学分、保研 的创新能力,但在 具体 的执行过程 中,都 存在 系统性 不强、连 加分 等十分 实际的政 策和优 惠,鼓励 本科生以团队形式参加国 续性较差、全面性不够 等缺点 。本科 生导师制作为大学生创新 家 、部 委、学 校组织的多种课外科研活动,各类大学生竞赛等。 能力以及综 合素质培 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各大高校广为 同时,学 校开设各种类 型的基金和奖学金 ,支持本科生参 与科 沿用,而且 取得了一定 的成 绩。但 由于导师 制的评价 机制、激 研活动。这 些支持 和鼓励无疑 提高 了学生的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 励机制等有待于 进一步健 全,因此 ,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是一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催化剂作用。 个 长期的系统工程 。但在导 师制框架下,部分学院、部 分学科, 甚至部 分教学 科研 团队在 局部小 范围实施 导师制的教育模 式, 4 教学模式的改革保 障创新能力的培养 . 教 学和 培养 模 式是培 养 学生创新 能力 的保 障 ,打破 原有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班主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班主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要 : 主 任 是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 骨 干 力 量 , 秀的 班 主 任 队伍 在 大 学 生 良好 品 德 的 养成 、 习行 为 的 班 优 学
塑造 、 新 能 力 的培 养 中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加 强 班 主 任 导 师 制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需 创 是
段 , 学 生 就 业 市 场 相 对 稳 定 , 业 去 向 比 较 明 大 就
确 , 生 面 临 的实 际 问 题 相 对 单 一 ; 导 员 也 有 充 学 辅
足 的 时 间 和 精 力 与 学 生 进 行 深 度 交 流 、 学 生 开 对
展 跟 踪 培 养 。在 大 众 化 教 育 阶 段 , 学 生 的就 业 大 竞 争 日趋 激 烈 , 业 取 向更 加 多 元 化 , 生 多 样 化 职 学 的需 求 更 加 凸 显 , 统 意 义 的 辅 导 员 队 伍 在 数 量 传 和质 量 上 已很 难 适 应 新 形 势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需 要 。因此 , 须 要 创 新 高校 辅 导 员 、 主 任 必 班
是 大 学 生健 康 成 长 的 指 导 者 和 引 路 人 。 这 促 使 高 校 关 于 辅 导 员 职 业 化 建 设 的 讨 论 和 实 践 再 度 增 多 。在 当前 形 势 下 , 校 辅 导 员 职 业 化 建 设 步 伐 高
明显 不 能满 足 高 等 教 育 大众 化 的 迫 切 需 求 。随 着
要 ,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内在 需要 , 高校 辅 导 员 队 伍 自 身发 展 的 需 要 。要 发 挥 班 主 任 导 师 制 对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是 是

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新模式构建与实践

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新模式构建与实践
周权 锁 ,陈 巍 ,李辉 信 ,高彦 征
( 南京 农业 大学 资 源与环境 科学 学院 ,江苏 南 京 209 ) 10 5
摘 要 :针 对高等教 育大众化背景下本科 生毕业 实习教 学环节 中出现 的新情 况,以培 养 学生的 实践创新
能 力 ,提 高毕 业 论 文 ( 计 ) 质 量 为 目标 ,提 出 用 “ 师 制 学 业 模 式 ”有 机 结 合 和 加 强 专 业 文 献 综 述 、 设 导
大 学 生科 研 训 练 计 划 、毕 业 实 习及 毕 业论 文 等 实践 教 学环 节 ,取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关 键 词 :毕 业 论 文 ;导 师 制 学 业模 式 ;研 究 与 实践
进 入 2 世 纪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背 景 下 本 科 毕 业 生 l
资 源 环 境 类 专 业 本 科 生从 二 年级 开 始 ,在 导师 指 导
2 导 师 制 学 业模 式 的构 建
本 科 生 导 师 制 管 理 新 模 式 是 按 合 一 分 一 再 合 一 再 分
解 自己就 业 难 的 苦 衷 ,结 果在 最 后 一 学 期 的 毕业 实 习 阶 2 1 管理 新 模 式 .
文 质 量 不 高 等 问 题 。 如 何 提 高 毕 业 论 文 ( 计 ) 质 量 形式 进 行 :合 即从 二 年 级 下 学 期 开 始 ,2 3名 学 生 自 设 —
1 2 内 涵 .
总第 14期第 2期 0
21 0 0年 6月
高 校 实 验 室 工 作
研 究
S ra NO. 0 ຫໍສະໝຸດ O. eil 1 4, 2GA0XI A0 HI S YANS HIGONGZ UO YANJU I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从引入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结合全程导师制的定义与特点、实施方式以及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

随后具体探讨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展现其具体效果。

最后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效果评价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全文旨在探讨全程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探索,实践,定义,特点,实施方式,优势,挑战,经验,案例分析,效果评价,发展趋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下高等教育体制下,本科生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本科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导致学习困难和情感问题增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界开始探索全程导师制这一新的本科生教育模式。

全程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有一个固定的导师负责全程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全程导师制的提出,正是基于对传统本科生教育的不足和学生需求的深刻理解,是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通过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培养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研究全程导师制的实践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效果,深入分析该制度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的影响。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全程导师制的优势与挑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研究还将对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具体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实际案例出发,剖析该制度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撑。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 金 项 目 : 文 系北京信息科技 大学高 等教 育研 究项 目 “ 本 本科 导 师制 与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 养研 究” ( 目编号 : O9 JE 2 的 阶段 项 2 0G Y 0)
性研 究成 果 。
导师制 ( uo il S se “最早起源于 1 T tra y tm) 4世纪英 国的牛 学 生听”的传统模 式。而这种被 动接受 的习惯在后 天的生活里 津 大学,是 牛津 大学 引以为豪的标志之一。到 1 世 纪,英 国的 产生 的后果也是 灾难性 的,一个没有想象 力、创造 力的大脑必 7 牛津大学、剑桥 大学等 高校在 研究 生教育 中普 遍 采用导师制 , 然是平庸、无竞争力 的。
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 没有质量标准呢? 有的,这 就是毛泽东 同 思想政 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 分离。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 目前,我 国高等院 而是顾 问教 师,因而本科 生导 师制是一种为了实现 “ ” 因材施 教” 校正在探 索 和尝试新 的教学 管理模 式。“ 以人为本 ,因材 施教 的个性 化教育而实 行的教育 模式。_本 科生导师 制的实施能够 6
过程 。
意识 ; 毕业论文设 计欠缺人 文思考甚 至不符 合学术 论文规范 ;
个 浙 江大学于 2 0 0 0年 初在其 农业与生物技术 学院试 行本科 参 与各 类讲座不够积极等。调查显 示 : 别高年级学生甚至从 生导师制,2 0 0 2年末在全校一、二年级全面推行。北 京大学于 来没有 接触 过本专业 的高层 次学术 期刊 。学 生专业思 想欠缺、 20 0 2年 1 0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后 , 2 0 于 0 3年起在全校实行。 式。与此 同时,我 国许多 教育理论 工作者 和教育实践 工作者 也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创新创业已成为高校教育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而在这一过程中,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导师资源体系。

学校需要从优秀的教授、企业家、行业专家中选拔导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也有成功创业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邀请校友、企业家等外部导师加入,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务经验和行业资源,并且形成导师资源的多元化。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导师管理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导师评定委员会,负责选拔和评定导师的资格,确保导师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还可以建立导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导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还可以建立导师考核制度,对导师的指导效果进行评估,给予符合要求的导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励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生导师匹配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或者专门的平台,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导师匹配。

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创业导师,他们在创业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系统的创业指导和支持。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度,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专属的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创新创业项目。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建立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创业梦想。

学校还可以鼓励导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平台。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学校需要建立合理的导师资源体系,建立科学的导师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学生导师匹配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摘要】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导师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详细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容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导师制;培养模式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在实施本科教学初期,许多机制尚在完善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不强,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数量很少。

学校还没有真正把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日常工作日程。

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较差,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实施导师制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掘,创造条件让本科学生较早参与创新项目研究,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目标。

1.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以导师制为平台,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本科教学改革。

1.1地方本科院校传统学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导师一般试行学业导师。

但由于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偏多,指导的目标仅强调指导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素,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选题、文献查阅和实验操作,共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发现问题及查阅文献、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构建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强调应用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采用系统的培训方法、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以”质量工程”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性实验、专题设计、毕业论文等为载体,体现导师制的基本内容,体现导师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2.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注重的几个环节
(1)导师的选聘。

要选聘学术水平高、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导师,定期进行导师经验交流,开展导师业务培训。

(2)以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性实验、专题设计、毕业论文等为载体,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师生
关系。

(3)对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申报“质量工程”大学生学术研究课题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实施导师制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考评体系,管理考核体系应坚持科学、全面、奖惩结合的原则,将导师指导学生的工作过程、具体指导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等量化到具体的指标中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
通过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导师指导下,对创新方法、创新基本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系自2009年实施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指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竞赛等学科竞赛,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指导大学生先后获得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

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先后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在“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国家铜奖1项,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2011年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团体总分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在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成果报告会上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4.结语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开展,开阔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尚王海等. 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认识[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0):93~95
[2]郭蕊,邓树嵩. 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81(3):78~79
[3]翟科峰. 应用型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宿州学院学报,2011,5:113~114
资金项目: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研究基金项目(rkjgz0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