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细胞的基本知识
生理学第二章_细胞的基本功能
出胞(exocytosis)
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例如
外分泌腺细胞排放酶原颗粒和粘液 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 神经纤维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 形式 持续性出胞:安静自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节性出胞:诱导释放
效应器酶:催化生成第二信使 腺苷酸环化酶 (AC)、磷脂酶C (PLC)、 磷脂酶A2 (PLA2)、鸟苷酸环化酶 (GC)
离子通道 转运蛋白
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环磷酸腺苷(cA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DG)、环磷 酸鸟苷(cGMP)、Ca2+
作用:使靶蛋白(蛋白激酶、离子通道)磷酸化、构象变化
Ca2+信号系统 Ca2+
总结: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第一信使
G蛋白耦联 受体
G蛋白 α α
G蛋白 GT
GDβγ
PP
细胞 功能 改变
…
…
效应器酶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或通道
三、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联型受体: 自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结构特征:
仅一个跨膜区段 胞外结构域含有可结合配体的部位 胞内结构域则具有酶的活性或含能与酶结合的位点
本质:载体或转运体(transporter):贯穿脂质双层整合蛋白 对象:水溶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特点:
(1)结构特异性 (2)饱和现象 (3)竞争性抑制 (4)顺浓差或电位差 机制: 载体蛋白分子内部的变构
(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生理学 第2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2、无髓神经纤维 周围:较细的轴突+施万细胞组成 中枢:无任何鞘膜。
有髓神经纤维
质 2、核仁:通常见于间期,为蛋白质和RNA。 3、染色质:DNA和组蛋白组成(核小体),见于间期
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 常染色质功能活跃,异染色质则不活跃。
DNA的功能:①储藏、复制和传递信息。 ②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二、细 胞 的 增 殖
细胞周期: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的过程
(一)间期
阴道等器官,具耐摩擦和防异物入侵 作用,修复能力很强。
2、腺上皮: 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肾脏内肾小管的单层立方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三)细胞间连接
1、紧密连接:防止物质扩散 2、中间连接和桥粒:致密物质和丝状物连接 3、缝隙连接:由6个蛋白质亚单位组成的颗粒
肌原纤维:一条中有上千条肌原纤维。粗、细肌丝组成。 明带(I 带):Z线 暗带(A带):H带中色深的中线为M线。 肌小节:相临Z线的肌原纤维=1/2I+A+1/2I,1.5~3.5(2.0~2.2) M线对粗肌丝固定,Z线对细肌丝固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骼肌结构示意图
肌管系统
横管(T管) 肌膜(肌细胞膜)内凹
形成;也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5、线粒体:进行细胞的氧化,提供95 的能量。
6、溶酶体:含约50种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对蛋 白质、肽、糖、中性脂质、糖脂、糖蛋白、核酸 等进行水解。
尚有微管、微丝、中心粒等细胞器。与其他细胞器 的位移、分泌颗粒的运动、微绒毛的收缩及细胞的 运动有关。
生理学 第2章细胞
传播,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其电位变化幅度减
小最后消失故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的传播; (3)可以总和 ①空间性总和 ②时间性总和
01:04
小结:局部反应与动作电位之比较
项 目 局 部 反 阈下刺激 较少 小(在阈电位以下波动) 有(时间或空间总和) 无 呈电紧张性扩布,随时间 和距离的延长迅速衰减, 不能连续向远处传播 应 动 作 电 多 大(达阈电位以上) 无 有 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 连续而不衰减地向远 处传播 位
01:04
(三)产生机制
产生条件主要有两个: •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外Na+内K+状态), 即存在浓度差; • ②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安静状态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K+顺浓度差外流, 随着K+外流,膜内外K+浓度差(化学驱动力)↓ , K+外 流引起的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电场力(阻力)↑,当动 力和阻力相等时,K+净移动为0,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 也稳定于某一数值,称为K+平衡电位。
01:04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一些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 性结合并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蛋白质。可分为膜受体和胞 内受体,通常指膜受体。 受体基本功能: 1.能识别和结合体液中的特殊物质,具有高度特异性,
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可靠。
2.能转导各种化学信号,激发细胞内产生相应的生理 效应。
01:04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门控离子通道分为三类: 1) 电压门控通道:在膜去极化到一定电位时开放,如神经 元上的Na+ 通道;K+ 通道等。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笔记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笔记摘要:1.生物第二章概述2.细胞的重要性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细胞的生命周期5.细胞分裂的过程6.细胞分化的实质7.细胞间的相互作用8.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9.总结与思考正文:【生物第二章概述】生物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生命周期以及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等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本章将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代谢调节等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维持生命的稳定。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壳,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这些结构共同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顺利进行。
【细胞的生命周期】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等阶段。
在不同阶段,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了解细胞生命周期有助于研究细胞生长、分化等过程。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分裂的方式,最终形成生殖细胞。
【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的现象。
细胞分化使得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形成复杂的生命系统。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相互作用是生物体细胞组织形成的关键。
细胞通过分泌物、细胞间连接蛋白等方式相互沟通,协同完成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之间相互协作,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了解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与思考】本章学习了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生命周期以及细胞与生物体的组成关系等内容。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
微电极(单一神经纤维)
电压钳技术(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
膜片钳技术(单一离子通道)
膜片钳技术:可记录细胞膜结构中单一离子通道的电流 和电导。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分析进入分子水平的新阶段。
39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及其产生原理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细胞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RP实验现象:
40
41
证明RP的实验:
(甲)当A、B电极都位
性质:
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内负外正(极化)
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 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 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 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A、B电极都位
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42
➢ 膜电位变化中的几种状态
a⑧f①t正eR⑥r后e-Ksp电+to从it位ne细gn(pt胞oiptao内elsn)i转ttii移avle到细胞 a化ft③e外r膜-液p去o使t极e细n化t胞i达a复l阈)极:电超化位级水平,
电⑤④压N去门a②+极通控阈化道N刺a:关+激通N闭a道+,迅开K速放+通进。道入 Na开细+进放胞入细胞。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 de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
43
(二)静息电位(RP)的产生机制
1.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1) 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 o >[Na+] i ≈ 10∶1, [K+]i>[K+]o≈30∶1 [Cl-] o >[Cl-] i ≈ 14∶1, [A-]i>[A-]o≈ 4∶1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知识点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2、细胞分裂的步骤: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
5、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
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6、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
②遗传物质改变。
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细胞生物学:第2章 细胞
细胞器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无核膜和核仁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 双链DNA, DNA不与或 双链DNA, DNA不与或 很少与组蛋白结合 环状, 环状,存在于细胞质
很长的线状分子, 很长的线状分子,含有 很多非编码区, 很多非编码区,并被核 膜所包裹。 膜所包裹。 21
§3.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基本结构体系 ◆细胞的大小与分析 ◆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9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 须要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 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10
§3.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s) )
◆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 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核仁,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核仁,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原核细胞的基本特点: 原核细胞的基本特点: 遗传信息量少; ■遗传信息量少; 内部结构简单, ■内部结构简单,特别是没有分化为以 膜为基础的专门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和细 胞核膜。 胞核膜。
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该系统又称为颗粒纤维结构系统, 该系统又称为颗粒纤维结构系统, 该系统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该系统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27
纤 维 结 构
28
颗 粒 结 构
29
细胞骨架系统
细胞骨架是蛋白与蛋白搭建起的网络结构, 细胞骨架是蛋白与蛋白搭建起的网络结构, 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 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 细胞骨架系统首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一 定形态; 定形态;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动脉;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动脉; 细胞内基质区域化; 细胞内基质区域化; 帮助细胞移动或行走; 帮助细胞移动或行走; 主要成分: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主要成分: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磷脂的分子组成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具有流动性<二>细胞膜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于脂质双分子层分类:表面蛋白、整合蛋白<三>细胞膜糖类多为短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或糖蛋白.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指物质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不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指物质逆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需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影响因素:浓度差通透性特点:①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顺浓度差转运物质:O2、CO2、N2、<NH3>2CO、乙醇、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概念: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非常小的物质,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指物质在细胞膜"生物泵"的帮助下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Na+-K+泵又称Na+-K+-ATP酶,简称钠泵.机制:当膜内[Na+]↑/胞外[K+]↑,钠泵激活↓ATP酶〔钠泵〕ATP------------------→ADP + 能量↓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维持[Na+]膜外高、[K+]膜内高的不均匀分布状态生理意义•胞内低Na,维持细胞体积•胞内高K,酶活性----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势能储备钠、钾的易化扩散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生电效能〔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概念: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分类:①同向转运: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Na+-氨基酸同向转运体〔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②逆向转运:钠钙交换体〔心肌细胞〕4. 入胞和胞吐①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②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跨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1.概念: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稳定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2.与RP相关的概念:••➢极化:RP存在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外电位差向大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后再向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反极化:细胞膜由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3.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机制: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不能向膜外扩散↓[K+]内↓、[A-]内↑→膜内电位↓<负电场>• [K+]外↑→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 RP是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钠泵的活动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概念:细胞膜受到有效刺激时,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个快速的、可逆的、可远距离传播的电位变化.2.动作电位变化过程3.特征:①具有"全或无"的现象:即同一细胞上的AP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②是非衰减式传导的电位.③动作电位之间不融和4.动作电位的意义:AP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即AP=兴奋5.与AP有关的概念➢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细胞或组织对刺激产生的应答表现.有两种形式: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或由活动弱→强的过程.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或由活动强→弱的过程.●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性的指标————阈值〔threshold>阈强度〔阈值〕:刚能引起细胞或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1、阈刺激: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即称为阈强度〕2、阈上刺激:3、阈下刺激:6.形成机制原理:带电离子跨膜转运条件:⑴. 细胞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电化学驱动力•等于膜电位和该离子平衡电位之差•对Na+的驱动力:E m -E Na =-70-60 = -130mv•对K+的驱动力:E m -E k = -70+90 = 20mv⑵.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继而对K+通透性增加.结论:①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②AP去极相末=Na+的平衡电位.7.相关实验和实验结论实验1: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实验结论1•内向电流,形成AP上升支〔去极化〕;外向电流,形成AP下降支〔复极化〕.内向电流是Na+电流;外向电流是K+电流•时间依赖性——先产生内向电流〔Na+通透性↑〕,继而产生外向电流〔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结论2⑴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电压依赖性:如果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可使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则会产生膜去极化和钠电导之间存在正反馈〔图1〕,即再生性循环<regenerative cycle>,进一步去极化产生AP〔图2绿线示〕;〔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细胞膜去极化幅度低,没有达到阈电位,则不会产生这种再生性循环,无法产生AP〔图2黑和红线示〕图1 图2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因此动作电位的引起过程:阈刺激↓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AP⑵.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时间依赖性:先Na+通透性↑,继而Na+通透性↓,K+通透性↑实验2:细胞膜通透性〔膜电导〕变化的实质——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概念:指已兴奋与邻近未兴奋的心肌细胞之间形成电位差,出现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电流方向:作用:使未兴奋部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AP.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有髓鞘N纤维AP的传导——跳跃式三、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局部电位.特点:①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②衰减式传导;③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收缩形式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1>.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称为单收缩.<2>.复合收缩①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②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内2.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当负荷等于或大于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当负荷小于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二>影响收缩因素外在因素:前负荷和后负荷内在因素:肌肉的收缩能力1.前负荷或肌肉初长度:前负荷<preload>:肌肉在收缩之前所承载的负荷肌肉初长度<initial length>:前负荷使肌肉被拉长到某一长度可以用肌肉初长度表示前负荷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粗细肌丝重叠↑,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反之亦然2.后负荷<after load>:肌肉收缩时遇到的负荷和阻力后负荷过大,虽肌缩张力↑,但肌缩速度、幅度↓,不利作功;后负荷过小,虽肌缩速度、幅度↑,但肌缩张力↓,也不利作功.3.肌肉收缩能力:指与负荷无关、决定肌肉收缩效应的内在特性.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肌缩能力↓→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第二章小结练习• 1. Na+-K+-ATP酶每分解1分子A TP可将__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__个K+移入胞内.• 2. 在肌肉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是____.• 3. 细胞内外正常Na+、K+浓度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_______的作用• 4.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B、乙酰胆碱释放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加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案例Case 1.A 43-year-old man presents to the physician’s clinic with plaints of epigastric pai n. After a thorough workup, the patient is diagnosed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 He is started on a medication that inhibits the "proton pump" of the stomach.QUESTIONS:•What is the "proton pump" that is referred to above?•What 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would this medication be blocking?•What are four 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across a cell membrane?ANSWERS TO CASE 1: MEMBRANE PHYSIOLOGY•◆Proton pump: H+-K+-ATPase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 pump.•◆Type of cell membrane transport: Primary active transport.•◆Other types of transport: Simple diffusion, facilitated diffusion,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cotransport and countertransport [exchange]>,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Case 2.某男性患者,16岁,近来运动后感到极度无力,尤其是在进食大量淀粉类食物后加重.门诊检查血清钾正常〔4.5 mmol/L〕,但运动后血清钾明显降低〔2.2 mmol/L〕,经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1.为什么低血钾会引起极度肌肉无力?2.为什么在进食大量淀粉后症状加重?3.血钾增高时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为什么?。
细胞生物学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 U-snRNA的5‘端含甲基化稀有碱基,形成特有的帽子结构,常见为
2,2,7-三甲基三磷酸鸟苷(m32,2,7Gppp) • 主要功能: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工
细胞的分子基础
(5) miRNA
• microRNA(微小RNA),长21~25nt的非编码 RNA,其前体 70~90nt,具有发夹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细胞的分子基础
• mRNA指导特定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翻译(translation)
• 原核细胞的mRNA是 多顺反子(polycistron) —— 每分子RNA可携 带几种蛋白质遗传信息,指导几种蛋白质合成 • 真核细胞的mRNA是 单顺反子(monocistron) —— 每分子RNA只 携带一种蛋白质信息 • 两种细胞的mRNA的5' 端和 3' 端,各有 30至几百个核 苷酸的非翻译区(UTR),是 翻译调控的靶点
细胞的分子基础
(2) rRNA
• 占RNA总量的80%~90%,分子量在RNA 中最大 • 单链结构,主要功能参与构成核糖体 • 真核细胞核糖体(80S)含5S、5.8S、28S
和18S四种rRNA
• 原核细胞核糖体(70S)含5S、23S和16S 三种rRNA
• 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器,rRNA占
• 最先在秀丽隐杆线虫发现,随后在哺乳动物中
不断发现新miRNA,哺乳动物基因的近1%可 能编码miRNA。
• miRNA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具有高度保守性,
参与细胞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
miRNA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Dicer酶 是 双链RNA专一性RNA内切酶; Dicer酶可将外源双链RNA 也加工成 22nt (nucleotide)左右的si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
第2章植物的细胞
细胞壁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的产物,是 植物细胞周围没有生命的部分,具有一定的 坚韧性。
细胞壁
1.中胶层(胞间层) 2.初生壁 3.次主壁
1.中层是细胞分裂时最初形成的一层,为相邻细胞 所共有,它主要由果胶质组成(果胶质的分解和破坏 便引起细胞的分离)。以后在中层上形成初生壁并渐 次增大,它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虎克发表的图片
植 模物 式细 图胞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植物细胞基本构造是由细胞壁、原 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三部分 组成。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细胞质 原生质体
细胞器
典型的
细胞核 质 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细胞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溶酶体
植物细胞
细胞后含物和 生理活性物质
•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质体可转变为另一种质体。 • 有色体多从叶绿体转化而来,积累脂类和淀粉。 • 白色体 ,近球形,存在于甘薯(番薯)、马铃薯地下 贮藏器官中,种子的胚及少数植物叶的表皮细胞中也 有存在。包括合成淀粉的造粉体、合成脂肪和油的造 油体,合成蛋白质的糊粉体等等。 造粉体 造油体 糊粉体
淀粉starch: 以淀粉粒的形式贮存在细胞中。 分为三种类型: 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 复粒淀粉:有两个以上的脐点,每个脐点有 各自的层纹。 半复粒淀粉:有两个以上的脐点,不仅有各 自的层纹,还有共同的层纹。 鉴别:加碘化钾-碘液→蓝紫色
淀粉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 菊糖Inulin: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呈球 状、半球状、扇形。
•
• 脂肪和油fat and fat oil:
•
•
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常温下固态称脂肪, 液态称油类。
鉴别:加苏丹Ⅲ→橙红色
第2章-细胞基本知识
生命来自于水, 细胞中水的含量最高,通常占细胞总量 75%~80%。细胞中的所有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所以水 是细胞生命的活动介质。 细 胞 中 各 主 要 成 份 的 相 对 含 量
无机盐
①.特点:以离子形式,如 Na+、K+、Ca2+、Mg2+
存在,占细胞重量的2%-5%
②.功能不同 游离于水中,维持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和pH值
TEM image,Escherichia coli
•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均为单细胞生物。一般以二分裂的
方式繁殖,也有的产生孢子。
一、细菌
• 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 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
• 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
旋菌(弧形菌)。 • 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在 0.5~5μm之间。
大 肠 杆 菌
2. 高等生物细胞的形状与细胞功能及细胞间的相互 作用有关。 3. 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形态的构建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4. 高等动物的细胞离开有机体分散存在时,形状往 往发生变化。如平滑肌细胞在体内呈梭形,而在 离体培养时则可成多角形。
草 履 虫
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
3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DNA是
遗传信息复制、传递和基因转录的模板,RNA参与 蛋白质的合成。
4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 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5 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 分裂
四、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单细胞生物的形态通常与细胞外沉积物有关。
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
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 10nm , 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细胞生物学课件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
虫呈袋状。
草履虫的SEM照片
眼虫的SEM照片
钟形虫的SEM照片
高等生物体内各种细胞的形状与细胞功能和细胞间的相互 关系有关。如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红细胞为圆盘状, 有利于O2和CO2的气体交换。植物叶表皮的保卫细胞成半月形。
细胞离开了有机体分散存在时,形状往往发生变化。如平滑肌
第二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根据进化的地位,结构和复杂程度,遗传装置的
类型与主要生命活动的方式, 将细胞分为两大类: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一、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大约在32亿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种类少 , 体积小,一般在1-10微 米,如支原体,细菌,放线菌,绿藻,蓝藻等。
基本特点: 1. 外部由质膜包围,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真核 细胞相似。多数在质膜之外有一层坚固的细胞壁。 2.内有一个含DNA的区域,称之为类核或拟核, 类核没有核膜包围,仅为一个环状DNA分子卷曲折叠 而成。 3. 大多数原核生物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因而
二、细胞的结构
1. 原生质(protoplasm): 从现代概念来说包括质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
2. 细胞质(cytoplasm):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 原生质。 3.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由双 层膜围绕,内含遗传物质DNA。细胞核中的原生质称 为核质。
4. 细胞器(organelle):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细
置及其协调性所决定的,
这是长达数十亿年的进化产物,细胞结构完整性 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细胞代谢的有序性与自控性的失 调。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一切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都是以细胞的增殖与分
细胞生物学第二章
除上述各点外,根据DNA聚合酶分析,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起始氨基酰tRNA 与肽链延长因子等分析,也提供了以上类似依据,说明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关 系较真细菌类更为密切。因此近年来,真核细胞起源于古细菌的观点得到了加强。
腺病毒
噬菌体
HIV
思考题
P47:1,2,4,5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第三节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古细菌 (Archaebacteria)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细胞的基本共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细胞怎么构成生物体》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 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 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 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 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 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
5、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质,染 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7、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 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也是一 样的。如人的某一细胞染色体数是 46 条,分裂 n 次后,新细胞 的染色体数仍是 46 条。
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 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 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 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 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
6、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皮肤、 肠胃内壁表面、腺体表面)、结缔组织(骨、血液、韧带)、 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
7、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 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 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的细胞群。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 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 细胞的概念和分子基础
一、原始细胞的形成
※生命源自于海洋!
自然
简单元素
条件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C、H、O)
氨基酸 核苷酸
原始生命
生物大分子
界膜 包裹
核酸 蛋白质
多分子体系
有机分子的自发形成
以蛋白质为主体形成微球体
(一)多聚体的形成
主
肽键
肽键
链
氨基端
侧
侧
侧
链
链
链
羧基端
侧
链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具有一定数目和顺序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以肽键 为主键或有少量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 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分子结构发生折曲的 结构。分为α-螺旋、ß-折叠片层、三股螺旋 三种类型。
碱性的氨基
酸性的羧基
侧链
主要功能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4、核苷酸(nucleotide)
★★ 化学组成
核 苷 酸
主要功能
磷酸 戊糖
核糖 脱氧核糖
碱基
嘧 啶:T C U 嘌 呤:A G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5’端
酯
键
糖
苷
核
★★
键
苷
核苷酸
3’端
(二) 生物大分子执行细胞的特定功能
一、核 酸
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有机小分子
糖苷键
单糖
多糖
有 机
氨基酸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探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微观的细胞、分子到宏观的物种、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
在八年级中学习的生物学也是如此,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和功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一、细胞形态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结构。
细胞结构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其中,细胞质内部还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吞噬、消化、吸收、运输,以及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复制等。
细胞的功能因种类不同而异,比如植物细胞拥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1. DNADNA是决定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由两个螺旋共同组成。
其中,每个螺旋由许多核苷酸有序排列而成。
2. RNARNA是DNA的一个衍生物,也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分子。
RNA 与DNA相似,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RNA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都与蛋白质合成相关。
三、人类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1. 人类生殖人类的生殖是由男性和女性的性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受精、胚胎发育等过程。
人类繁殖的目的是保证物种的传承和延续。
2. 生殖技术生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在人工条件下控制、促进或改变生殖过程的方法。
其中,常见的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
四、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指在研究生命科学问题时所采用的理性思维和具体的实验方法。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旨在提高研究者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以上就是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 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滑行学说 )
(一) 骨骼肌肌丝的分子结构
1.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杆+头(横桥) 与细肌丝可逆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具ATP酶活性,分解ATP供能 2.细肌丝:由三种蛋白组成 1)肌动蛋白:可与横桥可逆结合,被拖动滑行 2)原肌球蛋白:隔离横桥与肌动蛋白
3)肌钙蛋白:与Ca2+结合,改变构象
(二)骨骼肌细胞在光镜下结构
1.肌原纤维 暗带(粗肌丝):中间较明的为H区 明带(细肌丝):Z线连接
肌小节:暗带+ 2个1/2的明带
2.肌管系统
横管:肌膜延续,内为细胞外液传递电信号 纵管(肌质网):末端称终池(钙池) 贮存、释放Ca
三联体:横管+两侧2个终池,兴奋-收缩耦连的关键部位 3.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肌膜Ap 至横管膜三联体(关键部位)终池 Ca通道开放Ca内流 肌浆中Ca(关键耦连物) 肌丝滑行收缩
3.产生机制
1)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
膜内外Na浓度比约110 (动力) Na内流 受刺激时Na通道开放 ( 通透性)
浓度差(动力) Na 平衡电位
电位差(阻力)
即ap去极化至+30mv时
=
2)复极化:细胞去极化至一定程度 Na通道关闭,K通道 开放,在细胞内外K 的作用下 K外流,形成复极化
前提
本质表现
外在表现
2 刺激
1)刺激三要素:刺激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刺 激 信 号 波 形
2)分类 按性质分: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等
按强度分: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此时刺激强度即阈强度(阈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细胞的基础知识(基本目的和任务:使学生对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特点,对真、原核细胞、动植物细胞模式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对这几类细胞间的根本区别和(或)主要区别,对细胞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共性以及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相关性,有一个概览或了解和掌握。
主要由学生自学。
讲授2小时,主要讲以下问题:第一节细胞的基本概念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虽然细胞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性,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种类、大小和形状的多样性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⑴每种生物的细胞彼此不同;⑵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一般也不相同;⑶同一个体的多细胞生物体,其所含细胞的种类也是多样的,最复杂的生物体为人类,约有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考虑到分化程度的不同则有600多种不同的细胞。
细胞的形态也是多样的,依种类、所处环境和所执行功能而异,有球形的、多面形的、纤维状的、分支的和星形的等等。
有些形状简直使人难以想象到。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从生命整体讲,它们是生命发育的基础,从细胞个体讲,它们都独自构成一个功能单位。
二、细胞的基本共性1. 细胞的化学组成及构成细胞的元素⑴有人曾指出,凡自然界有的元素在细胞(和有机体)内都存在。
但迄今能检测出的仅60余种(62种?)。
依在活细胞总重量中所占份额的不同,这些元素被分为三类(《细胞生物学》1988)宏量元素:为每种重量占细胞总重量之万分之一以上的。
包括C、H、O、N、P、S、Ca、Na、K、Mg、Fe等12种,它们的总重量占活细胞总重的99%以上。
其中前四种又称重要元素,占96%。
微量元素:为其含量占活细胞总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万分之几的。
包括Au(金)、Hg、Sn(锡)、Cs(锶)、U(铀)等近30种。
超微量元素:为含量不到活细胞总重亿万分之一的。
有F(氟)、I、m、n、Cu、Pb(铅)等约20种。
以上成分看来并非绝对与生物种类无关。
例如在李杰芬等编的《植物生物学》(1988)中,Fe、Cl即被视为微量元素,也无超微量元素之分⑵分子①水和无机盐②有机小分子(MW:100—1000Da)主要指:amino acid;(CH2O)n中n为 3-7的糖类;lipids(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为磷脂、糖脂、胆固醇等)③大分子 (MW:10万-100万Da)包括核酸(DNA、RNA)、Protein、大分子多糖。
以上大、小分子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例如一般都把核酸和蛋白质视为生物大分子,但有些蛋白质(如histones)和RNA显然达不到10万Da以上的分子量。
关于细胞的化学组成,有两点要特别指出:①各种元素和各类小分子的作用和意义,在高中《生物学》和本科《普通生物学》教材(陈阅增等编著,1997)已大体讲过,请复习了解掌握,我们不再讲了。
有的,如左螺旋DNA 问题,待以后有关章节中再介绍。
②细胞并未具有无机自然界所没有的任何元素,这反映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但是细胞和生物体在所含各种元素的比例上却有着与非生物界的显著不同,显示相互其独特性;至于分子,尤其象核酸和蛋白质等,至少在目前地球上,则纯粹为细胞和生物体所特有,纯粹它们生命活动的产物。
更显示出其在化学组成上的独特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共性结构上:都具有选择透性的细胞膜结构;都具有遗传物质;都有核糖体。
功能上:能够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都能进行新陈代谢;都具有运动性。
细胞大小依种类而异,细胞的大小有很大不同一般的真核细胞其胞体直径约为10-100μ;原核细胞有一般0.5-10μ。
最小的细胞其直径仅0.1μ(支原菌Mycoplasma,又称PPLO);而最大,其直径可达约5cm(如未受精或刚受精的鸵鸟蛋“蛋黄”),最长的达1米以上(如长颈鹿有的神经细胞)。
图中显示一些细胞、细胞器和一些分子的相对大小和观察方法(解释图)。
但高等动植物细胞在大小上也存在一种被称“细胞体积守恒定律”的规律性现象,及不论物种差异多大,同一器官组织的同种种类细胞,其大小都处于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如大象和小鼠的肝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
第二节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一、病毒的基本知识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
主要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 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蛋白质外壳——壳体(capsid)和核酸 (nucleic acid)。
类病毒:仅有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几个病毒的模式图腺病毒:20面体;烟草花叶病毒:长圆柱形,有囊膜,双DNA。
右边图为用苯酚抽提出部分蛋白质后,露出线性DNA分子的一部分。
二、病毒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病毒的形态:形狀、大小、有无外膜蛋白体的存在2. 核酸化学:核酸类别、分子量3. 其它:物理化学的感受性、免疫学特性、病理学特性、生态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毒划分举例:腺病毒为环状DNA分子,球形二十面体,在寄主核内组装外壳,无囊膜。
三、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以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E.coli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吸附——侵入——复制——成熟——释放细节内容将在微生物和微生物遗传学里有详尽的介绍。
四、菌斑实验: 测定活性病毒的数量在正常的宿主菌落里倒入一定量的被稀释的病毒悬浮液,在被病毒感染后观察平板培养基,每一个斑快就表示被病毒感染的区域,这就表明该病毒感染邻近细胞。
五、冠状病毒与SARS2003年春天在我国和世界20多个国家发生了一种传染性病毒病,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我国所说的非典型肺炎。
该病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
冠状病毒粒子呈球状,形似冠状而得名。
仅感染脊椎动物,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肝脏和神经系统产生疾病。
SARS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目前已发现有几十个变种。
这种病毒潜伏期2~7天,患者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但是95%的被感染者能够被治愈,现在已有疫苗进入试验阶段。
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M蛋白,是糖蛋白,横穿包膜。
S蛋白,构成长的杆状包膜突起,负责结合敏感细胞受体,诱导病毒包膜和细胞膜之间的膜融合。
作为主要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介导细胞免疫反应。
E蛋白属于包膜蛋白,是一种小的与包膜形成相关的蛋白。
核衣壳蛋白N是一种碱性磷蛋白,具有3个结构域。
HE蛋白即血凝素-脂酶,与病毒早期吸附有关。
冠状病毒基因组为(+)ssRNA,长约27-31kb,在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尾,紧接帽子结构之后是60-80个碱基的先导RNA序列和200-500个碱基的非编码区。
第三节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和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一、原核细胞世间的所有细胞被分为真核细胞(eukaryocyte)和原核细胞(prokaryocyte)两大类。
与此相应,生物体系分为两大类: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动物、植物和真菌就是真核生物,而放线菌、细菌、蓝藻、立克茨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则是原核生物。
从进化上讲,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出现在前,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演化而成。
两类最重要的区别是,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只有拟核。
原核细胞中也是生命界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而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有机体也是原核生物的细菌。
以细菌为例来了解原核细胞及原核生物。
1. 细菌细胞的核区只有原始形态的核,没有核膜,核仁,结构简单,称为核区和拟核。
2. 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细胞膜、中膜体、细胞壁、荚膜和鞭毛。
3.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每个细菌细胞约含有5000-50000个核糖体,少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
4. 细菌细胞核外DNA在细菌细胞中,除核区DNA外,还存在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plasmid)。
5. 细菌细胞内生孢子某些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或者耗尽营养时,就会生成内生孢子,有称芽孢,用以对抗不良环境。
细菌大小、形态的比较。
真核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的模式结构及各结构功能概览⑴质膜。
处于结构上的边界外,还有以下功能: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简称物质运输)(及响应的细胞的渗透压和ph——酸碱度调节);②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③细胞识别和胞间通讯;④参与胞间连接和细胞附着。
⑵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骨架、核液)。
主要功能为:①核DNA复制及其损伤修复;②核基因的转炉及其调控和转录物修饰;③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装。
⑶内质网。
主要功能有:①蛋白质的合成、转运、修饰、折叠和组装;②磷脂的合成;③糖原的代谢;④解毒作用;⑤Ca2+的贮存和胞质溶液Ca2+水平调节。
⑷高尔基体。
主要功能:①蛋白质修饰加工和组装;②磷脂糖基化;③透明质酸等氨基聚糖的合成;④修饰加工与组装产物的分拣、包装和转运。
⑸溶菌体。
主要功能是进行异体消化和自体消化。
⑹微体的一种——过氧化酶体。
主要功能是进行产H2O2同时又消除H2O2氧化还原反应,因而具解毒和保护功能。
⑺转运小泡。
功能是转运物质。
⑻核糖体。
功能是进行蛋白质合成。
⑼线粒体。
主要功能是:①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及ATP合成;②丙酮酸脱羧氧化;③脂肪酸β氧化;④自身DNA合成和所含基因的表达。
⑽中心体和中心粒。
功能为:①微管组织中心;②衍生为生毛粒。
⑾微管。
主要功能是:①支架作用;②胞内物质运输;③构成中心粒、鞭毛、纤毛和纺锤体。
⑿微丝。
主要功能是:①支架作用;②胞内物质运输;③肌肉收缩的收缩作用和细胞运动;④参与细胞连接与附着。
⒀中间纤维。
主要功能是:①支架作用;②赋予细胞抗剪切力;③参与细胞连接与附着;④推测也有传递信息作用。
⒁微梁网络。
是否真实存在此结构尚有争议。
主张存在者,认为起支架和有序地固着有关酶系,从而参与糖酵解和蛋白质合成等代谢的中间代谢作用。
否定其存在者,主张是下述胞质溶液固定产生的人工产物。
⒂胞质溶液(胞液、细胞质基质、透明质或基本细胞质)。
为充满在以上各种结构或细胞器之间的液体部分。
主要功能是:①供给各种细胞器维持其完整性和提供使其功能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离子和其他物质);②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③脂肪酸合成;④糖原合成和部分分解;⑤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辅酶Ⅰ、辅酶Ⅱ等的合成;⑥氨基酸的合成及其活化(氨酰tRNA合成);⑦蛋白质的修饰、选择性降解、寿命控制和错误折叠的纠正。
⒃质膜骨架。
参与维持和增强质膜的弹性和韧性,并协助质膜完成某些生理功能⒄纤毛和鞭毛。
功能就是运动。
⒅微绒毛。
功能就是扩大吸收面积。
⒆变形足。
功能就是运动和参与细胞吞噬。
动物细胞除哺乳类的成熟红血球外,通常被划分为细胞膜(质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三大结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