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综合知识1

合集下载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

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5、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7、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8、变式是指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9、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0、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再造想象是指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阅读、看小说)12、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发明、改革、写小说)13、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14、心境是指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指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极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5、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6、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8、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19、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20、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点。

21、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了解其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

3.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主要分支。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的整体性、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有何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师生关系、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四、教育评价和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手段,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量十分重要。

1. 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各个方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详细知识点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这门科目的考试中,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教育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教育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考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在教育学这一知识点中,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的定义、特点、目标和功能等基础概念。

此外,还需要熟悉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以及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等内容。

教育学这一知识点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

在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心理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考生需要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以便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还需要熟悉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等,以及学生权益保护、校园暴力防治和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四、教育改革与教育管理教育改革与教育管理是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举措和政策文件。

在教育管理方面,需要熟悉学校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规定等内容,了解学校的分类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考察考生对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掌握编写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等。

六、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的新兴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一、教育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章节名称查找第一章: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工作第九章:学生第十章:教师二、心理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2.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二节:感知觉)3.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三节:记忆)4.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5.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五节:想象)6.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六节:问题解决)7.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第二节:意志)8.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第一节:需要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气质,第四节:性格)9.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动动机)(第四节:学习迁移,第五节:知识的学习,第六节:技能的形成)10.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三、其他相关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1.新课程理论12.教师职业道德13.教育法律法规四、资源渠道:大明村长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特征:1.指向性(选择性,逐鹿者不见山)2.集中性(保持和深入,排除干扰)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分类:无意注意:无目的、不努力、自主产生(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性、与背景的差异)有意注意:有目的、要努力、主动产生(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从有意注意转化和延伸出来,是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发挥意志努力与困难干扰作斗争、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4.保持稳定的情绪、5.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6.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1.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会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工作无法进行。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必背100题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必背100题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必背100题教育综合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备考期间,准备教育综合题库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本篇文章将向大家介绍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必背100题,供大家参考备考。

题目一:教育学1. 请简述教育的定义及其目标。

2. 描述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核心要素。

3. 解释什么是教学设计并简述其重要性。

4. 请列举并解释教育目标的分类。

5.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题目二:心理学1. 什么是学习理论?请简述几种学习理论。

2. 请列举并解释几种常见的学习障碍。

3. 什么是智力?请简述智力的不同理论。

4. 解释一下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及对教学的影响。

5. 描述一下习得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区别。

题目三:教育法律法规1. 请列举并解释教师必备的法律法规。

2. 描述一下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3. 解释一下学校的纪律教育及其法律依据。

4. 请简述对学生进行处分的程序及规则。

5. 解释一下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题目四: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请简述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描述一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3. 解释一下电子教育资源的分类及其应用。

4. 请列举并解释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5. 描述一下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题目五:教育与学校管理1. 请简述教育与学校管理的关系。

2. 解释一下学校文化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3. 请列举并解释学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4. 描述一下学校决策的过程及要素。

5. 解释一下学校领导的要素及其作用。

题目六:教师职业道德1. 请列举并解释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

2. 描述一下教师的自我评价及其重要性。

3. 解释一下教师的职业操守及其要求。

4. 请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培养途径。

5. 描述一下教师的师德建设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题目七: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1. 请列举并解释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

2. 解释一下学生的性格及其培养方法。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教育综合知识是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子领域。

准备这门科目的复习,不仅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更需要掌握复习的重点和方法。

本文将为广大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教育综合知识》笔记及复习重点,并附上答案,以供参考。

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规律及其本质的学问,是一门社会科学。

- 教育学可分为普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目的性原理: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有意识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过程。

- 教育因材施教原理: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关注个性化发展。

- 教育综合原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协调地发展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3. 教育学的经典理论- 行为主义教育学:通过刺激与反应的机制来达到教育目的。

-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通过适应与认知冲突来促进认知发展。

- 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主要分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2. 发展心理学- 格罗斯发展阶段理论:按照年龄和发展任务将人的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如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 自我认同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是形成独立自主的自我认同。

3. 认知心理学- 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和具体操作期等阶段。

- 元认知能力: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控制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

4.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

-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了智能多元化的理论,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2024年安徽省教招教综每日一练(一)

2024年安徽省教招教综每日一练(一)

【每日一练】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一、单选题1.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命题网络B.概念、命题C.产生式系统D.图式2.既包含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包含“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制度D.教育法规3.每次月考结束,梁同学都会安排时间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分析,找到失分的原因,然后努力学习失分知识点,直到真正掌握。

梁同学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4.学生先学会写“火"字,有助于学习写“炎”字,这一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水平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5.某学生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二、多选题1.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特性是()A.强B.平衡C.不灵活D.灵活2.杜威的实用主义所倡导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儿童为中心B.学校即社会C.教育即生活D.课堂为中心3.关于课程,下列观点表述正确的是(()A.新课程规定,小学高年级至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均为必修课程B.当前我国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C.校内外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苏格拉底“产婆术”三步法:讽刺、定义、助产术B.《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的代表作C.卢梭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D.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5.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正确方向B.坚持遵循规律C.坚持协同配合D.坚持专题突进三、判断题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师表。

()2.在课堂上,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常常会提醒学生“注意啊”“注意哦”。

2020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各章节浓缩知识点

2020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各章节浓缩知识点

2020年招教教育综合各章节浓缩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

(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

(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学校教育系统)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

(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

”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升学,就业)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

(职业,普通)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教师招聘综合试题

教师招聘综合试题

教师招聘综合试题教师招聘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涉及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为了选拔优秀的教师,教育部门通常会组织一系列的综合试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师招聘综合试题及其答案。

一、教育心理学1. 请简要介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元认知。

学生的自我认知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包括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特点、兴趣等方面的认知。

而元认知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2. 请简要阐述学生自信心对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自信的学生更容易坚持学习,克服困难,并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成果。

二、教育法学1. 请简要介绍“个别教育计划”的定义和实施过程。

个别教育计划是教师为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

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和学习方式,确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请简要阐述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评价和反馈。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提问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包括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三、教育管理学1. 请简要介绍学校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学校的组织结构包括行政领导层、教研组、班级和学生社团等。

行政领导层负责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决策,教研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的共享,班级负责管理学生和协调课堂秩序,学生社团则提供学生发展和实践的平台。

2. 请简要阐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组织和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提供个体化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还应负责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师招聘综合试题及其简要答案。

(教综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

(教综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题库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解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答案】D【解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把学科知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答案】B【解析】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是教学评价调控功能的体现.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答案】D【解析】教学评价必须客观、公正,才能真正发挥其评价功能.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的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形式.总结性评价注重总体分析,对教学效果做出最终怕段;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注重细节分析,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答案】C【解析】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相对评价能准确地表示出被评价者在某一整体中的相对位置.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的分析.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这种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级 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答案】B【解析】绝对评价是将被评价对象与事先确定的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是否达到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12.下列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状态下的观察B.测验是常用的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插入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C.档案袋法是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如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反思、论文等D.调查法是指有冃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状况的资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方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对被视察对象进行的观察.1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D.评价数据应该釆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答案】D【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14.下列对教学评价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査问卷的设计B.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C.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D.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答案】D【解析】在评价反馈阶段不应该把评价结果公布于众.1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 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对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B.③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16.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是由()提出的.A.奥苏贝尔B.波斯纳C.布鲁纳D.皮亚杰【答案】B【解析】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是通过增长经验和反思教学得以实现的.17.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随之()A.降低B.提高C.不变D.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B【解析】随着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和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要随之提高,这是必然趋势.18.()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A.教育实践课程B.普通教育课程C.学科专业课程D.教师专业课程【答案】D【解析】教师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重要标志.19.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的教育新思潮.A.学前教育B.终身教育C.继续教育D.校本教师培训【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20.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A.伙伴关系B.合作关系C.互补关系D.附属关系【答案】A【解析】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时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2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答案】B【解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C.®®®D.®®【答案】D【解析】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硏究阶段一反思阶段一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一问题阶段一解释阶段一研究阶段一反思阶段【答案】B【解析】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从问题阶段一计划阶段一研究阶段一解释阶段一反思阶段.2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C【解析】校本课程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答案】A【解析】《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国家课程.2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答案】C【解析】《纲要》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答案】D【解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与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都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共同学习新知,探讨真理及未知世界的奥秘.2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多元智力理论.3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填空题】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谗价理念、评价方法等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2.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系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3.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4.建立校长、紡帀、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介的重要内容,首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6.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冃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7.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教材审查制度、教材出版发行制度、教材供应制度、教材试验制度、教材评价制度、教材选用制度、教材奖惩制度和教材申诉制度.8.教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9.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1.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増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宏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2.谖程标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3.幼兀园教直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扁能够达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5.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坦邑空华评价制度.16.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17.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瞄—课程资源和幽二课程资源.18.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19.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0.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优先性原则,其二适应也原则.21.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2.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23.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改革成为政府行为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24.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体现陞、民主、科学的工作思路.25..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26.新课程的三维@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7..综合实践活动在管2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30.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3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32.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成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3.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3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实行国家、地方、学习三级课程管理.【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课程的要素来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3.实施课程的必要或直接条件: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志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善等要素,属于课程实施条件.4.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5.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6.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料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7.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査、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8.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9.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10.发展性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11.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成绩,做出结论,或者评定措施的有效性.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到目标的程度.12.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13.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展而开发的课程.1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在其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堂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15.课程结构: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16.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应新生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7.课程开发与管理: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需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高观察、实验、操作、调査、讲座的建议,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18.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举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成长记录袋:也被学者翻译为档案袋,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点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20.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建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开发的的课程.【简答题】1.新教学改革究竟改什么?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答案】(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答案】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设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树立民主的教育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尽人满意,师生之间冷漠, 缺乏沟通.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以下努力:10(1)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3)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4.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答案】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5.转变学习方式充竟意味着什么?【答案】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爱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种学习观的根本转变,学习不是一中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6.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7.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答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当前,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8.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完整笔记及复习重点(附答案)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XXX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XXX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XXX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举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干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XXX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XXX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XXX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理论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据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据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事情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XXX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研究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2023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重点知识汇总

2023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重点知识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一、1.在我国, 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旳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旳独立做出了重要奉献, 于1623年初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旳第一人。

1632年出版旳《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旳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 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懂得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旳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旳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发明出来旳, 并为其组员所认同和遵照旳价值牵挂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旳一种整合旳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旳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详细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旳道德认知遵照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旳。

1960年12月, 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8届年会所作旳《人力资本投资》旳讲演, 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旳“宪章”。

人力资本理论旳关键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旳特殊旳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旳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旳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旳思想。

他人为人旳本性是善良旳, 人最可贵旳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旳在于按照自然旳法则全面地、友好地发展小朋友地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 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一、概述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份精华版的笔记。

二、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其基本特点包括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3. 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教育评价应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发展。

4.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等。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具、信息技术等。

三、心理学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

2.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等。

了解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3. 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测量与评估可通过测验、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

应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方法,并遵循专业伦理。

四、教育法律法规1. 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概述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教育法》等。

教师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和义务。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包括《学校安全工作规定》、《学校违纪处分规定》等。

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意识,维护学校秩序与安全。

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教师应关注学生权益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精华版笔记:1. 教育学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

教资综合素质 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 知识点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一、教育学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定义以及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教育的基本原理,如社会性、有计划性、分层性等。

2. 教育学派•主要的教育学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等。

•不同教育学派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3. 学习理论•学习的概念和分类,如条件反射学习、操作性学习、认知学习等。

•学习的影响因素,如动机、注意、记忆等。

4. 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理论的分类,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

•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如公正性、多样性、动态性等。

•常见的教育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综合评价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发展理论•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教育的适应策略。

2. 个体差异与学习障碍•个体差异的概念和分类,如智力差异、性别差异、文化差异等。

•主要的学习障碍,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与多动障碍等。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如教学设计、教育辅导等。

4. 学习与记忆•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机制,如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等。

•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5. 智力与情商•智力的定义和分类,如智力测量、多元智能理论等。

•情商的概念和培养方法。

三、伦理学1.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伦理学的关键词,如道德、价值等。

2. 伦理道德理论•主要的伦理道德理论,如德性伦理学、功利主义、伦理相对主义等。

•不同伦理道德理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专业道德与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实践。

4. 伦理教育•伦理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伦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5. 学生德育•学生德育的目标和实施路径。

•学生德育的环境建设和培养措施。

四、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分类,如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

教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
以及重点(精华版)
教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这份文档旨在为教授招聘考试提供《教育综合知识》的全书笔
记以及重点的精华版。

以下是800字以上的内容:
一、教育综合知识的范围
教育综合知识是一门关于教育事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在考试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
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教育学概论: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
论流派。

2. 教育心理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理论、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评价等内容。

3. 教育法律法规:熟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了解教育管理
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二、书籍笔记
以下是必读书籍的笔记要点:
1. 《教育学原理》
-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才能培养论:知识、能力、情感和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2. 《教育心理学》
- 儿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弗洛伊德和维果茨基的理论。

- 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

三、重点内容
考试中,以下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1. 国内外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果。

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师德师风及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以上为《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的笔记要点以及重点精华版,希望对教授招聘考试的准备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在教师招聘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旨在考察教师对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了解程度。

本文将就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熟悉和掌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重要。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学校管理条例等是考察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进行教育活动。

此外,了解学生权益保护、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育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

二、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此外,教育学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三、教育实践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是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反映其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招聘教师时,通常会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以证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与表现。

教师应该不断积累教育实践经验,参与教研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大题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综合考察。

教育综合知识包括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育工作的需求。

只有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良好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教育综合知识的掌握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希望各位教师在备考和实践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公共知识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公共知识

【教育学】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点汇总及题库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点汇总及题库
教 育 综 合 题 库
1
目录
专题一 知识点汇总 ......................................................................................................................................... 3 一、教育学 ............................................................................................................................................................... 3 二、心理学 ............................................................................................................................................................... 7 三、新课程知识 ..................................................................................................................................................... 11 四、法律法规 ......................................................................................................................................................... 14 五、问答题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教师编制考试重点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