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流派介绍

合集下载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经济学主流流派

经济学主流流派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渊源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17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古典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流派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20世纪50年代末∙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新凯恩斯主义(主流)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并存的“新综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八次革命”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现代货币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强调经济自由)斯拉法革命(20世纪60年代):(生产价格理论)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强调经济自由)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基本分类: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I(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主义II(1980’):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凯恩斯的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公共选择派非主流经济学派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凯恩斯经济学一、定义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二、学术渊源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2 理论上, 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四、凯恩斯经济理论一就业理论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二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五、凯恩斯政策观点1、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增加投资;2、强调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举债支出;利率调节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度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政策六、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效需求不足2.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节俭有害3.平衡预算——扩张性财政政策4.自由放任——国家干预七、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与局限一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之处1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绝对水平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总水平的各种因素,可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2重视宏观分析,创立了许多宏观经济概念与分析工具,这为具体研究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与国民收入等范畴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将理论分析、统计检验和方案论证,三方面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5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6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货币商品经济关系下,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这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前进了一大步;二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1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三条心理规律之上,而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和性质;用人类心理上的原因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显然是不完善的;2在流通领域的范围内,凯恩斯的学说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从而是正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他的政策建议可以起到治标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难以令人满意的实践效果;美国二战后的20多年中,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大力推行;但结果是较低的失业率的成就却以其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4强调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5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6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新古典综合派一、新古典综合派特征1.理论上的综合: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2.政策上的综合: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的市场机制综合起来;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1970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佛朗哥·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阿尔文·汉森、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三、理论一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二现代收入决定论国民收入将在总供求的均衡点上被决定,即当C+S=C+I时,国民收入被决定;C+S=C+I又被称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等式两边消去C,均衡条件变为S=I; 当:S>I,国民收入收缩;S<I,国民收入扩张;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修补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关于需要通过国家干预才能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把政府干预纳入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纳入政府干预后总供给=C+S+T总需求=C+I+Gt三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有技术改良;人口和领土的动态增长;企业界自信心和活力的波动;内因是加速原理与乘数的结合;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成因的解释: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的“停滞膨胀”;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萨缪尔森持这种观点;财政支出结构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方面扩大了收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不下跌,甚至促进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无助于尽快消除失业,这样就形成了停滞膨胀;3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这主要是托宾和杜森伯里的看法;他认为,劳工市场上的均衡是极少见的情况,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这里的所谓失衡是指劳工市场上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即空位和失业的存在;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解释;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政策;2.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来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新剑桥学派一、定义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二、代表人物琼.罗宾逊皮罗.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卢伊季.帕西内蒂三、理论渊源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⑵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⑶斯拉法的理论四、经济理论一特点第一,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第二,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二方法论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五、经济政策主张第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但认为政府干预的方向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第二,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进而主张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分配, 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六、简要评价积极意义1.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2.新剑桥学派所做的理论工作对凯恩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价格理论;消极意义1、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分析,并不涉及根本性制度的分析;2、对于收入分配中所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局限在原有的范围内,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3、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真正接受和采纳,更不可能被付诸实施;新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一、定义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二、代表人物新奥地利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熊彼特、哈伯勒等人;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人;三、学术渊源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时差利息理论四、学派特点1.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极端性2.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伦理学和心理学色彩3.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五、哈耶克理论体系一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论凯恩斯: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源;哈耶克: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是爆发危机的原因;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三消费者主权论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四货币理论货币非国有化理论所谓“货币非国家化”:是主张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六、自由经济政策主张1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进行;2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3对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批判集体主义并不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集体主义与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与法治是不相容的;集体主义将破坏个人的选择自由现代货币主义一、定义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等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主义”一词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卡尔·布朗纳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货币与货币政策的作用>>中首次提出的;二、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三、理论渊源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 = PTM—流通中的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P—一般物价水平T—商品劳务交易总量P=MV/T2.庇古“剑桥方程式”:M = kPyMV = PTY => M/P=Y/VM—货币需求量Py表示名义收入K—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内容y:持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率rm: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即货币的利息率rb: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dt: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非收入方面的因素结论: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的;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剑桥方程的比较分析1剑桥方程把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当作有限的,可观察到的各个量值, rm,rb,re,1/dT,u的稳定函数;2剑桥方程中的Y是当作现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中的的Y则是代表恒久性收入;3剑桥方程方程以充分就业假定为前提,Y,K被视为不变的常量,于是便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同比例上涨;而弗里德曼不以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灵活偏好函数的比较分析1凯:Y是指现期收入弗:Y则指恒久性收入;2凯:把货币视为财富持有人手中的一种资产,但他着重于把货币视为债券的相近替代物;弗: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债券的相近替代物,而且也包括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和物质资产资本品、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相近替代物;3凯:由于强调利息率的作用,认为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的传递机制而间接起作用的;M-r-I-Y弗:基于利息率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认为货币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的国民收入,其变动程序是:M-MV-Y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1、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2、提倡“收入指数化”3、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4、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八、评价积极作用1.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高了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2.强调有限的政府干预,避免了人们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滥用;3.负所得税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方式,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消极作用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的经济困境;2.收入指数化方案很难奏效;3.自由汇率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各国拥有的通货的强弱不同,各个国家不可能一律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纯粹浮动汇率制迄今很难存在,在现实世界有的只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一、定义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第一代的卢卡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华莱士和第二代的巴罗、基得兰德等人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政府若强制控制经济变量,导致经济不稳定;重视预期的概念;二、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设1.最优化行为假设2.市场出清假设3.理性预期假设三、三种预期机制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缺陷:没考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2.外推型预期:指的是对一个变量未来值的预期不仅应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还应依据该变量的变化方向,公式为:缺陷:没有表示出人们在进行预期时会对过去预期的错误加以修正;3.适应性预期:就是本期的预期价格,不仅要以前一期预期的价格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因而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四、政策主张1. 经济政策基调:政策无效论政府反周期政策会因公众的理性预期而归于失效,理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后果均能被公众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要么政策目标落空,要么被迫放弃原来的政策;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的政策,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2.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税收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五、评价1.积极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很强的影响力,影响到社会生活理性预期学派比芝加哥学派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坚持更为极端,是极端的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侧重研究货币数量;理性预期学派侧重谈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2.消极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不切合实际市场出清及理性预期假定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的命题有失偏颇供给学派一、定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二、代表人物1.极端的供给学派:罗伯特;蒙德尔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拉弗2.温和的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三、供给学派的特点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四、基本理论一拉弗曲线二通货膨胀理论1.定义凯恩斯主义:需求膨胀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给出了解释——需求过多,供给不足 ;2.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税收、税制和相关的制度引起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所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与政府规模扩大相伴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多,这些因素使价格居高不下;3. 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1.削减政府规模或提高政府效率;2.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 ;3.减税;减税后只要投资率及生产率上升,生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会自然消失;4.调整税收结构;政府应多削减投资和资本收益税,少削减所得税;最糟糕的减税方案是在降低所得税的同时提高投资税;三费尔德斯坦曲线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或扩大货币供应来弥补赤字,或两种手法并用;1增大货币发行量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2发行政府债券会对私人有价证券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举债有降低资本形成率的效应;五、政策主张1减税,尤其是削减边际税率2保证无通胀增长,必须恢复金本位制3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4削减政府社会支出六、评价1.合理性1它对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的揭露,是符合现实的;2对经济中供给方面的强调,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这也是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和恢复;3它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2.局限性理论上无多少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也和凯恩斯学派一样,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供给学派在美国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没有取得显着成效;新制度经济学一、定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新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的名称是由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和诺斯等人;该学派不仅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代表人物科斯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斯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张五常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改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两大基本假定”和“—个基本信条”的基础上;基本假定一: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基本假定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一个基本信条: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的程度修改一: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修改二: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四、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一交易成本理论。

经济学史与经济思想流派

经济学史与经济思想流派

经济学史与经济思想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发展。

让我们一起回顾经济学的历史,并了解其中的不同经济思想流派。

一、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围绕着农业生产和贸易展开。

早在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思考关于资源分配、价值理论和市场交换等问题。

其中,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社会公义与道德的概念,对后来的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国家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其核心理念是国家富强依赖于贸易顺差,并鼓励政府干预经济发展。

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增加出口、限制进口,提高国家财富。

重商主义为后来的经济思想奠定了基础,但也受到了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批评。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亚当·斯密、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为代表。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发展,认为市场自由竞争下的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化。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后来的经济学派所推崇。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经济思想流派。

马克思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强调社会制度演进的经济基础和超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并对世界经济制度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部分理论,并引入了边际效用、边际成本等概念。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供求关系和个人理性选择行为的影响,发展了一套基于微观经济学基础的理论体系。

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经济思想流派。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概念,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波动。

参考资料――经济学流派――正文

参考资料――经济学流派――正文
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结 合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
04
经济学流派的比较 和评价
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比较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干 预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 对政府干预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主张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市场自发秩序,反 对政府干预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主张稳定货币供应量
凯恩斯主义: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 代表,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新古典经济学: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 代表,强调市场自由和微观经济
制度经济学: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 强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以丹尼尔·卡尼曼、阿莫 斯·特沃斯基为代表,强调心理学对经 济行为的影响
经济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古典经济学:18世纪,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强 调自由市场经济
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
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将成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如金融经济 学、产业经济学等。
05
经济学流派与中国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主要观点:市场机制是资源 配置的最佳方式,政府干预
应最小化
政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财政紧缩、货币政策等
新自由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哈耶克等 核心观点:自由市场经济、私有化、全球化 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放松管制 影响:对全球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凯恩斯主义学派
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政策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

认识经济学高中二年级认识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和理论认识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以满足无限的需求,分配有限的资源。

在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理论,每个流派和理论都对经济现象有着独特的解释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起源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经济增长和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

他们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结果。

古典经济学也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需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并且以个人理性行为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

新古典理论发展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并且引入了弹性的概念,用以衡量需求和供应的敏感程度。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主要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观点,认为市场无法自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需要政府干预刺激需求。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财政政策来实现总需求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4. 新古典综合主义新古典综合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试图在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新古典综合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有效的,但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干预。

他们提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分析方法,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斯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章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第一节经济学流派概述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一、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二、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1.早期经济思想(公元4世纪~公元15世纪)●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虽然经济生活比较简单,但是中世纪时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很多经济问题发表过杰出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早期的经济思想只是零星的依附于其他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YɑlishiduodeAristotle古希腊思想家.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该城是安德罗斯人在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一个殖民地.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他的丰富的著作实际上总结了公元前4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开始进入危机和衰落的年代。

他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组织,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管理”(经济)作为政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他认为,“家庭管理"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研究致富的技术。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

3、新古典经济学说(1870至一战期间)边际革命11871:(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英国的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奥地利的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法国的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873 集大成者:马歇尔1890(借鉴边际分析法构成自己的体系,是西方经济学中局部均衡和微观分析的奠基人,《经济学原理》)反对:制度学派,新历史学派继承:福利经济学4、凯恩斯经济学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宏观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垄断竞争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体系创建: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延伸:经济增长论(哈罗德),一般均衡论(希克斯),国民收入分配论(基莱茨基)不同思想者:创新论(熊彼特),经济自由主义(哈耶克)5、现代西方经济学说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学派2,新剑桥学派3新保守主义:现代货币学派4,理性预期学派5,供给学派6,公共选择学派7,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学派,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战后德国经济政策)创新和制度主义:熊彼特创新主义学派8,新制度经济学9,瑞典学派10,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11 1边际原则是建立在消费者与厂商相联系的基础上,按照边际原则、效用最大化可表述为:1生产的边际原则,边际生产成本等于价格,利润最大化;2消费边际原则,消费者消费各个商品边际效用相等;3生产和消费的最大化的原则,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生产的边际生产力;4社会福利的边际原则,所有厂商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且等于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消费效用。

边际效用学派:早期著名代表人物:1安东尼古诺(法)1801-1877,数理经济学的鼻祖,第一个提出关于完全竞争、双头垄断和完全垄断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分析制造青铜用的铜和锌的需求时,最早提出我们今天称之为资源的引致需求的最早的完整模型。

2赫尔曼戈森(德)《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准则》以边际原理为基础较完整的提出了需求理论,戈森第一、第二定律,并利用几何和公式进行了说明。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为我们理解经济运行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诞生于 17 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主张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在这一过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人们,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福利的增加。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派的一些假设和结论逐渐受到了挑战。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19 世纪 70 年代,新古典经济学派兴起。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派的基础上,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和均衡分析方法,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确和科学。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的,当供求达到均衡时,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马歇尔还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进一步完善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瓦尔拉斯则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

他试图通过数学方法证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可以通过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

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

经济学的流派

经济学的流派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经济学的流派是指在经济学领域中的不同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包括:
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作用,强调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

凯恩斯主义:主要研究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政府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奥地利经济学:主要研究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强调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

行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的过程,强调心理学和行为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经济学流派和其研究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学主要流派

经济学主要流派
特点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关注生 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强调阶 级斗争和经济危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
代表人物与著作
代表人物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宁等。
著作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主要观点与理论
主要观点
主张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剥削和阶级斗争,最终将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增加而 增加,但在新增收入中用于增 加消费的部分会越来越少。
投资边际效率递减
随着投资的增加,预期利润率 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05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 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以修正和补 充传统凯恩斯主义为主旨,强调非市场因素 (政府干预)在调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与著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阿尔文·汉森:《凯恩斯学说指南》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主要观点与理论
乘数效应
凯恩斯认为政府投资可以产生 数倍于原始投资的收益,通过
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流动性陷阱
指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 货币供应增加无法再刺激投资 和消费,经济陷入停滞。
特点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 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波动,同时强调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非
完全竞争性,以及工资和价格的粘性。
代表人物与著作
代表人物
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等。
著作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自由贸易的神话》等。
主要观点与理论
要点一
主要观点

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

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

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内容介绍: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本文为你介绍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

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1、流动偏好理论: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表示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2、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制度发展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真实变量。

3、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4、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

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5、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即没有非自愿失业。

6、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7、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

8、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

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10、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

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

11、理性预期: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12、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经济学主要流派

经济学主要流派

五、近三十年有代表性的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的理论成果简介


舒尔茨: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和发展经济学 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个系统分析教 育投资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发展的学 者。 代表作:《世界粮食》(1945)、《改造传 统农业》(1964)、《经济增长和农业》 (1968等。
(二)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劳伦斯· 克莱因
四、经济学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有三 个基本观点: 一是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 三是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 融自由化。

(二)新凯恩斯经济学



传统凯恩斯主义在6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之后便 开始走下坡路。 “滞胀”问题 名义的工资和价格刚性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1)政策主张的出发点——国家干预经济
(2)政策主张的重心——财政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
四、经济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有:西奥多· 舒尔茨、P· 鲍尔、西蒙· 史密 斯· 库兹涅茨加里· 贝克尔等人。 (一)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两个理论基础,即渐进、 和谐、乐观的发展过程论与市场均衡论。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 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 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劳伦斯· 克莱因(1920— ) 美藉犹太人,以经济学说为基 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 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是计量经济模型的创建人。 代表作有:《凯恩斯革命》(1947)、《计量经济学教 程》(1953)、《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1985)等 。
(三)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詹姆斯· 托宾

经济学思维:8大核心流派

经济学思维:8大核心流派

经济学思维:8大核心流派如果你不想成为别人决策的被动受害者,就必须知道经济学不同研究方法的一些思想。

因为每一个影响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公司行为,背后都有某种经济理论作为支撑。

今天就聊聊经济学的8大核心流派,以便你对经济学有个全景视角。

经济学流派简史(原创)古典学派诞生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成为其标志性事件。

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

一句话总结:市场通过竞争,让生产者随时保持警觉,因此政府不用干预市场。

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分工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理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的解释了自由市场经济。

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原理,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托马斯·马尔萨斯提出人口理论,两个核心支撑,“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为后来有效需求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发展主义学派诞生于1791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制造业报告》的发表成为其标志性事件。

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李斯特、赫希曼。

一句话总结:如果一切都留给市场来做,落后经济体就无法发展。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幼稚产业理论,李斯特继承和发展了该理论,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而是要获得更复杂的生产能力,发展本国的新科技和新组织,贸易保护。

赫希曼进一步提出贸易保护只是为国内企业提高生产力创造空间,生产力要真正提升,需要特意对教育、培训和研发进行投资,产业扶持。

马克思主义学派诞生于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成为其标志性事件。

学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一句话总结:资本主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但它终将崩溃,因为私有财产权终有一天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马克思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提出经济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文化、政治和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流派介绍——剑桥学派剑桥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庇古、罗伯逊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又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庸俗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十九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庸俗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这个学派所传播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在马歇尔于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该书继承十九世纪初以来的英国庸俗经济学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该书一出版,就被吹捧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

马歇尔的学说,通过其忠实门生,特别是庇古,在教学和著作中加以阐发和传播,形成学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

剑桥学派的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点是: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所谓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在经济现象之间,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没有严格的区分;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

在分析的同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使用所谓局部均衡法;在静态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以区别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供求状况的不同变化所达成的不同均衡状态;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认为人类的经济生活都是由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这两类动机支配的,这两种动机决定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需求的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

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他们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对劳动、资本、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各自的边际生产力。

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负效用”;资本的供给取决于资本家对未来享受的“期待”。

工资是劳动供求均衡时劳动的价格;利息是资本供求均衡时资本的价格;利润是资本家组织和管理企业以及冒风险的报酬;地租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其生产费用的剩余,它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另外,剑桥学派竭力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至于实际存在的失业,则认为主要是工资率缺乏伸缩性的结果。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命题。

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学派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凯恩斯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此外,剑桥大学的罗宾逊于1933年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改变“均衡价格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从不完全竞争出发,分析企业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决定,但在分析方法上,仍然没有超脱马歇尔-庇古理论的框框。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日趋衰落。

二十年代英国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空前严重。

特别是1929年爆发空前深刻的世界经济危机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于严重困境,这使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濒于破产。

面临这一形势,原属剑桥学派的凯恩斯于1936年以叛离传统理论的姿态,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抨击他称之为“古典学派”的马歇尔、庇古的观点,建立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寻求新的出路和理论根据。

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流派介绍——货币学派介绍货币主义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他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

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日益剧烈,特别是1973~1974年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剧烈的物价上涨与高额的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理论无法作出解释,更难提出对付这一进退维谷处境的对策。

于是货币主义开始流行起来,并对美英等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货币主义的代表在美国有哈伯格、布伦纳和安德森等人,在英国有莱德勒和帕金等人。

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

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在这篇论文中,弗里德曼在凯恩斯流动偏好函数基础上作了一些发展补充,建立自己的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

弗里德曼在1963年出版的《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中估算出两个经验数据。

其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5,即利率增(减)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0.15%,于是认为利率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个数据是货币的收入弹性为1.8,即人们的收入增(减)1%,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减)1.8%,这就意味着从长期趋势来看,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有递减的趋势。

货币主义认为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

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

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 (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塬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二十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合理预期派认为,预期在决定物价和产量的进程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因为企业和居民户将及早懂得判断经济事变,从而他们会完全预料到政府的行为,并在事前采取行动来抵消政府的政策措施。

所以,任何具有稳定作用的经济政策的前途都是黯淡的。

甚至在短期内,也只有未被预料到的政策行动才会对真实产量有影响。

这样,合理预期就与极端货币主义观点联在一起了。

经济学流派介绍——供给学派介绍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

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

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于是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

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

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

当时的美国国会众议员肯普也很重视芒德尔的主张,他任用罗伯茨为他拟定减税提案,聘请图尔进行减税效果的计量研究。

70年代后半期,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

肯普也在国会内外竭力鼓吹减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1977年,肯普与参议员罗斯联名提出三年内降低个人所得税30%的提案。

这个提案虽然未经国会通过,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

70年代末,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