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修改可打印)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习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会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句子分析和构建练习。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入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操练:通过个别操练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澄清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计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授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第二课时:讲授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 第三课时:操练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和课堂总结。

参考资料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设计每节课的详细教案和教学活动。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热爱。

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鉴赏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制作成录音文件。

3.学习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板书: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五、朗读展示,感悟美
(一)请学生朗读这首诗。示范朗读。
(二)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五、课后习题
1.背诵古诗。
2.这首诗作者;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表现新月东升时景色的诗句是:。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9《古诗三》
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古诗两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秋风秋雨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以及通过想象和描述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认字、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想象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词。

3.课文阅读材料:准备课文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通过音乐《秋天的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古诗两首》,让学生自读并画出生词。

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当之处。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朗读。

3.识字能力:认识生字“乐园”,掌握字音、字形,能正确书写。

4.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习惯。

5.情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认识生字“乐园”,准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乐园的想法和情感。

2.能正确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朗读材料。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有关乐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乐园”,解释字义,学生书写新字。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乐园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课文中有趣的情节,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在家写一篇有关乐园的作文,表达个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语文园地三”这一课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老师们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感受语文之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触着墙牢固(板书)(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板块五引导发现,拓展“观察”1、学生归纳第2、第3、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提示:(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师指板书总结: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写清楚脚的特点,作者进行了细致连续的观察,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二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自己在观察感兴趣的植物时,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选一种感兴趣的植物,仔细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变化。

提示:观察要仔细,可以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

先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变化,最后再具体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1)出示拓展阅读:课后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

(1)出示:阅读链接“燕子窝”(《森林报·夏》)。

(2)学生朗读。

学生谈感受:选文好在哪里?(3)谈谈感悟。

相机引导:如何观察?(4)齐读板书四句话,加深印象。

(观察要有序、准确、细致、持之以恒)(5)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2、抄写本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课题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时一】《狼王梦》•【课时二】《贝打要搬家》•【课时三】《故乡的水磨坊》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以及相关词语•认识本单元所学习的古诗和现代诗,了解其背后的文学意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词、成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难点•理解课文中具有一定文学意义的句子•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教学准备•课文教材•课文相关图片或素材•教学PPT或黑板•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课时一:《狼王梦》1.【导入】–讲解课文背景和主题–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学习】–逐段解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成语的意义–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3.【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相关的语言练习–独立思考,回答问题4.【总结】–总结本课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课时二:《贝打要搬家》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文,讨论故事背景2.【学习】–导读课文,学习新生字词–分组合作,表演课文片段3.【训练】–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撰写课文读后感4.【总结】–总结本课内容,点出重难点课时三:《故乡的水磨坊》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入新课文,探讨主题2.【学习】–学习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了解文学意义–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3.【训练】–带领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情画意–学生朗读诗歌,表达情感4.【总结】–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课程回顾和提问课后作业•完成课文相关练习•背诵本单元所学习的诗歌或段落•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家长联系•向家长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提供支持和反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新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时教案全完整版

新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时教案全完整版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教 学 过 程(要有当堂检测环节和测试题)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义德希望小学语文(学科)课时教案
课 题
9古诗三首
教案序号
25
授课时间2019年9月 2来自 日课 型新授
备课标
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教后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的过度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学习初步的自信。本班大部分孩子符合这个规律,但是还有部分孩子基础稍差,所以对学习有点儿倦怠心理,需要多鼓励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

2. 能够理解并会背诵古诗。

3.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望洞庭》2. 课文《麻雀》:描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生词1. 生词表中的新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2. 对课文细节的推理和想象。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准备课文课件和生词卡片。

2.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供学生欣赏。

第一课时:课文导入与生词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内容。

2. 生词,让学生朗读并解释生词含义。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与讨论1.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古诗与欣赏1. 让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1.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生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写作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和生词卡片。

2. 相关文学作品。

3. 表演道具和背景音乐。

七、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程教学设计-部编版(学历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2.准确认读: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输、瑟、骚、逊。并口头组词。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
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词,提高词语的积累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二、朗读诗文,理解感悟(用时:28分钟)
1.组织学生学习《暮江吟》。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3.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师提问:是哪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
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
2.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最难写的字,并板书范写。
3.组织学生自由书写本课生字,并进行巡视指导。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并集体进行评议交流。
1.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再书空。
3.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4.拓展作业:查找另外四首《题西林壁》,诵读并了解大意。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本次课我们将研究三首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第一课时-___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___和他的诗歌,板书《暮江吟》。

二、了解诗意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和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读完整首诗,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___、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体会意境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2、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3、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漫步在江边,欣赏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和明月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的意境。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背诵本课研究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研究任务:自读古诗并勾出不认识的字,纠正读音,范读古诗并讲读法,以及注意停顿。

老师也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解释古诗时使用拆分法,并教授了如何解释整首诗的方法。

学生完成了任务后,老师组织了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并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庐山的风光,找出片子中的山峰和山岭,并让学生朗诵古诗,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一遍诗。

生:(跟着老师一起读)雪花似锦,梅花如粉。

二者相映,更显妩媚。

___虽好,各有千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能够初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与生动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知小动物的生活情景。

3.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复印课文、准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相关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展示。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小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呈现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解释生词和词语。

3.初步理解: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4.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小动物,并分享理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让部分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可爱小动物以及理由。

2.读懂课文:再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讨论感悟。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由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4.总结反思: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文内容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能力不足,后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下一步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写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但在写作环节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爬山虎的脚》、《只有一个地球》、《精卫填海》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要信息的把握。

2.难点:文本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或图文资料。

2.PPT课件。

3.学生分组,准备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如,播放爬山虎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讲述了什么自然现象?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3)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观点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保护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教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2.掌握不同动物家的称谓,提高语文研究的趣味性。

3.理解限定性词语在句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去掉这些词语后表达效果的差异。

4.理解关于秋天的谚语的含义,并积累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积累、运用关于秋天的谚语,感受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运用字词句。

课时安排:1课时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从课文中摘录的语句,引导学生从观察事物的方法的角度进行思考。

A.蟋蟀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C.蟋蟀的平台是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微斜门口。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过渡:同学们,认真观察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但如何观察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请读一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句子,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2.学生交流讨论,推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1:A句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非常准确,这是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

生2:从B句中的“不几天”一词中我了解到,观察需要耐心,持之以恒,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

生3:C句描写生动,画面优美,这是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这样才使描写充满趣味性。

3.教师出示几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描述。

A.XXX在树上鸣叫。

B.荷花盛开了,散发出淡雅的清香。

C.小鸡啄米。

4.学生进行写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

A.炎炎夏日,最为动人的,就是蝉的鸣唱了,一声接一声有节奏的“知了——知了——”。

天气越热,蝉叫得越欢,使人听了更加烦躁。

B.公园里的荷花盛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人一靠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这淡雅的XXX也吸引了一群蝴蝶,它们在荷花之中舞蹈、嬉戏,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三单元(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的内容展开,包括以下篇目:《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秋天景象的描绘,体会古诗的韵味,掌握爬山虎和蟋蟀的特点,提高对自然界的认知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1. 《秋天的雨》中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

2. 《古诗两首》中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4.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投影设备2. 实物模型或图片(爬山虎、蟋蟀)3. 彩色粉笔4. 学生自备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知识,引入本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学习:逐篇学习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观察实验:结合实物模型或图片,观察爬山虎和蟋蟀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四年级上册语文2. 课文目录:《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3. 重点知识:生字词、课文大意、课文难点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答课后思考题,要求字迹清楚,表达完整。

3. 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修改可打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修改可打印)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
“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3.理解题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4.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集 体 备 课
个人备课
课题
9.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
(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