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等(1999):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政府职能

合集下载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林峰如何认识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起那些作用,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作粗浅的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无疑是以市场作为基础的,但是由于农业的外在性、公益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性及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要迅速健康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则需要政府的重大作用。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发挥巨大作用。

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生产经营又一次制度创新,把分散农户经营联结起来,实现新的规模经营。

这是一种制度变迁,没有政府的作用是很难推进的。

其次,从世界范围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多是“合作社+农户”,由于农民合作组织发达,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高,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利益。

但我国较成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多数是“龙头”企业+农户类型。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民是弱小的一方,农业“龙头”企业则是强势一方。

由于农民组织程度低,没有形成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组织,而单家独户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实质上很难与“龙头”企业平等。

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没有政府的作用,是难于协调好“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2、我国农业的外部性、弱质性和基础地位要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其发展受市场自然、技术、政策等风险影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高风险性,是一个弱质产业。

另一方面,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农业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的食物生产部门,而且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政治效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思考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思考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的思考作者:王建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1期摘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现在和未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符合实际,有推广运用潜能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一定规模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运用,通过农业生产将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经营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分享因农业科技成果介入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的全过程。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徘徊在42%左右,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80%差距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紧密。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乃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1.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为人民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而且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并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数千亿的资金。

我国农业资源问题是:总量虽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佳,后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逐渐减少。

由于农业资源的限制,中国发展农业只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农产品不仅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要拓宽产前、产后的内涵,要向产业链、效益链纵深发展,这主要依靠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中总结出的技术型产品,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速度快,其每一产业链上所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高,这种产品的品质必然好。

但是,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只有通过教育的途径被劳动者所掌握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据统计资料表明,近10年来我国有省部级以上的农业科技成果2万多项,但得到应用推广的仅占30%—40%,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不足15%,所以,如何使农业科技成果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浅议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

浅议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
维普资讯
I作研 究
随 茎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 已 经成 为 我 国 农 业 可 持
续发展的 战略选择 。农业产业化 经营是

浅 议 农 业 产 业化
经 营 中 的政 府 职 能
口 殷 文 红
三 是 优 惠 和 扶 持 政 策 。政 府 应 协 调
化 经营问题 。最根本的是 要抓好利 益关 体制 , 消除 旧体制 障碍 。 政府各部 门之 间 系的协调 , 基础设施 的建设 , 策环境的 要密切 配合 , 同研 究制定产业化规划 、 政 共
农业产业化 经营与传 统农业的显著 区别在于它具 有吸纳和接 受科学技 术的
优化 和总体 发展的规划 。对本地 区农业 有 关政策法规 ,协调解 决农业产 业化经 动 力机制 。 在我 国, 作为农业经营主 体的 经济发展的资源依托 、 地理条件 、 历史背 营 中遇到 的在项 目选择 、部 门沟 通等方 农 户和龙头企 业 ,由于受 教育程度较 低 景要有充分 的 了解 ,从而把握 本地 区农 面 盲 目性大 、较分散 、障碍多 、效率 低、 和 科 技 落 后 限 制 ,还 不 能 通 过 自身 完 全 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特 点 、 向, 出正确 不 规范等问题 。 方 做 解决 产业化经 营中的农业 科研 、技 术推
障、 部门协调 、 科技 支持和综合服务 等方 的定位 , 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科学 的规划 。
面 ,以充分调动 农业产业化 经营各 有关 同 时 还 要 抓 好 农 业 投 资 的 软 硬 设 施 、 环 各部 门出台相 应的财政 、 税收 、 信贷、 、 水
方面 的积 极性 为 目标 , 既不能包办代替 , 境 的配套建设 ,以及农业 产业化 经营 经 电、 土地等方面的优 惠和 扶持政策 , 让龙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励机制不够健全 , 将最终影响成果转化的质量和速度。 14 推广体系不健全 , . 科研与推广脱节 目前 , 农业推广体 系仍是沿袭旧的体制下的推广 体
市场需求来判定 , 是否产业化或形成 了生产力来评价科 研成果 。当然市场 经济条 件下也需 要从科学 技术发展 角度去搞科研来推动市场接受科研成 果, 但是仍应考 虑
定 的比例 , 即还 应侧重 于考虑市 场需 求 , 以创 造最 大
的经济效益来考虑科研 , 立项之初就应考虑到成果 的转
化与应用。
12 信息交流不畅 , . 缺少前 瞻性 虽然 目前我国建立 了不少技术市场和信息中心 , 但 农业科技成果 由于其特 殊性 , 进入市场 的并不 多。不少 成果只能以点对点 的项 目合作 。这种 合作方式 虽然对
研究与应用。另一方面要 大力发展 市场应用性研究 , 也
2 9 3
收稿 日期 :∞7 l一3 2 一 l 0
维普资讯

农业经纬 ・
北 方 园 艺 2 8 )3 2 0 ( :9 4 0 12 ~ 0
济发展的保证 。因此 , 只要 加强知 识产权 保护 , 必将在 激励农业科技创新 、 规范竞 争行 为、 整利益分 配方式 调 等方 面发挥促进作用 , 从而大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
研成果只适应科研立项之时 , 而农 业科研成果 的研制周

期又较长 , 一旦经过 一定时 间研制成 功 , 又落后 于生产
实践 , 因而科技成果 要想真正 实现产 业化 , 必然会 受到

定 限制 。
1 市 场经济体 制农业科技成 果产 业化 障碍 因素
11 思想观念落后 , . 重科研 , 轻产业
生, 转化起来就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 , 一些科技政策仍是引导科技人员为科研而 去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职能与作用探析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职能与作用探析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职能与作用探析作者:孔祥瑞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被视作是打开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在梳理研究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对策一、引言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辽宁省委省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提振辽宁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巨大作用。

因此认真研究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对避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中出现偏差和失误,更好地为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直接方式。

当前,辽宁经济因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积弊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下行趋势较为明显,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其中,最为广泛的措施便是要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鞍山科技大市场、沈阳浑南科技大市场、大连科技指南针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已逐步开始运作。

盘锦的双创活动、科技部门的企业院所行、中科院沈阳分院的院地合作活动等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活动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举办的对接会等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职能和作用如何正确发挥,却鲜有研究。

三、职能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转移支付、政策制定、立法执法以及提供公共服务。

同样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营造社会氛围、严格执行国家法律。

1.执法。

执法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能有效保障创新者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其次,《科技成果转化法》能有效保障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和个人的相关权益,为创新提供良好環境;最后,环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维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执法能够有效刺激各行业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土壤。

论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

论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

论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职能作者:吴喜梅【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科技链与产业链严重脱节的问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迫切需要完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与需求主体有效对接。

因此,法律制度的构建、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示范培育和国际合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当前政府工作的紧要任务。

【关键词】政府农业科技创新职能目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如何加速这一转型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二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突破这两大障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和切实履行其法律制度制定职能、财政支持职能、引导示范培育职能和国际合作职能。

政府的法律制度制定职能当今世界,农业科技以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为代表,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

如何有效迎接和利用这一突破来促进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各级政府制定与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对农业科技创新予以指引与保障。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法律地位的确立。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不仅包括科技人才这一自然人形式,而且包括科技人才与农民组建的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等法人形式。

其中,法人形式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人才以技术入股或资金入股等方式,依法与农民结成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从理论上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实质上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从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向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转变的过程。

而这一转变过程的顺利运行,一方面需要培育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另一方面,需要农场、林场、牧场、渔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面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从实践上看,当前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已经开始逐步由政府单一支撑向“政府为主、多元发展”的方向转变。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5.12•【字号】宁政发〔2023〕40号•【施行日期】2023.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宁政发〔2023〕40号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探索创新,根据《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经组织评审,市政府决定授予89个项目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9项。

希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齐心协力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附件: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年5月12日附件南京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一等奖(10项)金融杠杆、房价高企与汇率波动——基于DSGE和TVP-SV-VAR模型的双重检验(论文)董凯(南京晓庄学院)、杨源源(南京审计大学)、许承明(南京晓庄学院)科举、奉使与星数——明代首元吴伯宗与丝绸之路上的知识传播(论文)尹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高淳方言语音研究(著作)张薇(南京传媒学院)关于研究制定“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条例”的建议(研究报告)吴欢(南京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文)王兵(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监管限度内中国监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徐鸣(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新出明代文人印章辑存与研究(著作)朱琪(南京晓庄学院)自助旅行者旅行中的信息行为研究(论文)李文文(金陵科技学院)新时代的勤俭节约教育:伦理意蕴与路径选择(论文)刘霞(南京晓庄学院)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普及成果)朱明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二等奖(30项)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活动研究(著作)纪曼然(南京晓庄学院)公共图书馆视障空间融合教育实践与思考——以金陵图书馆“黑暗两刻钟”为例(论文)孙振强(金陵图书馆)、孔瑶(金陵图书馆)宋代地志与文学研究(著作)郑利峰(金陵科技学院)结构化小组面试技术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陈社育(南京开放大学)、赵建锋(国家税务总局)阅读教学指向思维发展(著作)吴善虎(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泰国传统音乐研究(著作)于晓晶(南京晓庄学院)政府主导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向(论文)任克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企业附条件不起诉的立法建议(论文)李勇(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元结果无价值论(著作)杜宣(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贞石:南京栖霞地区历代碑刻集成(普及成果)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妙语连珠:汉语“成语+修辞”(著作)翟志祥(南京晓庄学院)打造养老服务高质量的“江苏样本”——基于南京等地“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的调研(研究报告)孟荣芳(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徐鸣(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五对关系(论文)佘林茂(南京晓庄学院)、张新平(南京师范大学)儒家中道哲学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著作)徐克谦(个人)中国流动人口政策演化与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著作)樊士德(南京审计大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与空间政治——基于J市N街区的个案分析(论文)何淼(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明清时期南京园林研究(著作) 袁蓉(南京市博物总馆)生活教育社史(著作)徐莹晖(南京晓庄学院)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与道德发展(著作)万增奎(南京晓庄学院)(译著)全球化与家庭:加速的系统性社会变革(著作)周红(南京晓庄学院)译强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创新支持的研究(研究报告)刘永彪(金陵科技学院)、刘磊(金陵科技学院)、荆彦婷(金陵科技学院)直面恐惧、流言和担忧:当公共决策伦理遭遇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著作)刘柳(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刑事诉讼在线庭审的规则构建(论文)李永超(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创意产业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与发展(著作)毛磊(南京晓庄学院)“以启蒙教育大众”——论解放区后期文学中的国民性批判(论文)秦林芳(南京晓庄学院)守望历史:四十年来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口述(普及成果)张建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著作)刘大伟(南京晓庄学院)《〈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第3—4册(著作)陈静(金陵科技学院)关于打造建邺区元通顶流商圈的建议(研究报告)丰志勇(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黄南(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援助是否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论文)朱玮玮(金陵科技学院)、徐康宁(东南大学)、王美昌(常州大学)三等奖(49项)基于学术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事实型数据资源建设研究(论文)刘丹(金陵科技学院)、叶继元(南京大学)、王敏芳(南京理工大学)、杜慧平(上海师范大学)雨花发展研究报告(著作)陈明太(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北宋士人画与诗学研究(著作)关鹏飞(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城墙内部人防工程的历史与保护(普及成果)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江苏音乐剧市场的区域性发展现状及几点思考(论文)邵一言(南京师范大学)农村劳动力流动、生产要素重配与农业生产效率研究(著作)朱丽莉(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省政务服务信用承诺机制研究(研究报告)李燕(南京晓庄学院)、赵彤(南京晓庄学院)幼儿意外伤害发生规律探析——基于1315个案例的实证研究(论文)田腾(南京晓庄学院)、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高价值专利评估建模与实证(论文)刘勤(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杨玉明(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刘友华(南京大学)立与破——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著作)郭榛树(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中国省域间旅游关注网络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分析(论文)徐菁(南京晓庄学院)、靳诚(南京师范大学)声乐艺术与教学探究(著作)周闵(南京晓庄学院)我国智慧图书馆制度变革研究(论文)陆康(南京晓庄学院)、杜京容(南京晓庄学院)、刘慧(南京晓庄学院)、任贝贝(上海市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所)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著作)李燕(南京晓庄学院)我国绿色大学建设研究(著作)王蕾(金陵科技学院)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著作)杨琴(金陵科技学院)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著作)张莉(金陵科技学院)至柔至韧至暗至美: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展览画册(普及成果)凌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明清城墙(著作)郑孝清(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应对我省疫情新挑战和查堵疫情防控漏洞的对策建议(研究报告)王辉龙(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提升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路径研究(研究报告)邢玲(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信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蔡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吴跃本(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增发政策运行时间管理悖论——兼论非公开发行定价新政(论文)熊发礼(金陵科技学院)、林乐芬(南京农业大学)美国文化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研究(著作)赵星(南京晓庄学院)纪录片的诗意(著作)初滢滢(南京晓庄学院)技术教育价值引论(著作)唐小俊(南京晓庄学院)复杂系统观下幼小衔接问题的本质探究——以一个澳大利亚华人孩子的游戏活动变化为例(论文)马君谦(南京晓庄学院)(译著)21世纪英国的社会阶级(著作)袁博(重庆工商大学)、丁宇露(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党校)、王心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陆鸣鸣(上海大学)、梁闻轩(上海大学)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运行原理及对文化领域启示(研究报告)郭新茹(南京师范大学)、谭志云(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陶勤(南京师范大学)、谭军(中共无锡市委党校)、陶甜甜(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国资监管处)政治自由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本质(著作)施晓花(金陵科技学院)新经济视阈下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著作)王圣元(南京晓庄学院)、赵彤(南京晓庄学院)、柳莹(南京晓庄学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分析与影响因素扎根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论文)罗茜(金陵科技学院)、高蓉蓉(金陵科技学院)、曹莉娜(金陵科技学院)在线商户商品信息呈现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著作)喻昕(南京晓庄学院)现代性视域下的乌托邦图绘(论文)高信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格局的塑造:基于文化使命视角(著作)胡晶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弱者的武器:明清时期女性诉讼策略的展开(论文)刘振洋(中共南京市鼓楼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李相森(南京审计大学)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研究(著作)周姣(南京晓庄学院)基于DBSCAN算法的民宿集群识别、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以南京市为例(论文)马小宾(南京师范大学)、侯国林(南京师范大学)、李莉(南京师范大学)、杨燕(南京师范大学)高管团队海外经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著作)梅锦萍(南京晓庄学院)位育视角下城市家庭关系的冲突和弥合(论文)易彬彬(南京晓庄学院)外形动作的探寻——以1943年中万《虎符》公演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段丽(南京晓庄学院)百廿流光:罗尔纲史学馆珍藏文献图录(著作)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949决战京沪杭——渡江战役胜利纪实(著作)杨学功(南京市博物总馆)面向新工科的集成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论文)李玉倩(南京晓庄学院)、蔡瑞林(常熟理工学院)、陈万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管理研究(著作)张济洲(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U-G-S合作的实施困境与路径突破——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论文)蔡华健(南京晓庄学院)、张相学(南京晓庄学院)、曹慧英(南京晓庄学院)“疫情防控”视域下的全国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杨明(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公共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题录(著作)金陵图书馆南京市残疾人保障立法的前期研究(研究报告)孙友然(南京邮电大学)等南京市街道人大工委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研究报告)臧正金(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姬桂玲(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程新元(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马静(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张柳溪(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作者:吴燕茹来源:《商情》2014年第33期从中国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方面作用和要素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

剖析农业经营发达国家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作用的经验,并结合推进产业化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可借鉴的内容,让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结论和经验应用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实际工作,切实地提出目前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既有实践性,又具备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职能存在问题政策措施经过实践,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充分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发挥品牌化和地区优势、带动相关农业产品的期货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政府角色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走“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联合分散农户,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实现集约型规模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适度规模经济经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制定发展规划实现了分散农户与市场接轨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结分散农户变为农产品基地生产,使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得到批量化生产,节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把农户通过经营机制与市场有机结合,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经营,强化农户的市场意识。

2.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的专业生产。

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其进行财政支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经营,扩大经营规模,达到规模效益。

政府制定融资政策提高了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面积,带来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解决了分散经营与运用规模化经营的矛盾。

3.整合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实行产业化经营为前提的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以及销售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_雷俊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_雷俊忠

p农业发展p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t雷俊忠*陈文宽谭静内容提要我国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有政府行为,要有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引导,政府应当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政府角色和职能定位,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和速度。

本文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政府角色定位推动作用一、政府必须从战略上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意义政府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有个认识问题,对农业发展的正确定位问题。

众所周知,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反映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越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就越大。

在农业社会,农业是单一产业,而到了工业社会,第二产业发展起来,就成了经济的主导,现代发达国家经济的主导是第三产业。

就是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形成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各产业之间相互结合、渗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以,要解决任何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必须在整个产业经济系统中进行,要解决农业的发展,必须在二、三产业主导下去拓展思路,孤立地研究农业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

农业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即社会基本只有农业生产的条件下,生产是分散和落后的,所以农业生产不是现代意义的/产业0,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是工业的同义语,人们称工业革命为/产业革命0。

由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复杂的产业经济结构,而后起的产业相对来说生产经营水平更先进,经济效益也更高。

现代经济由于第二、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因而第一产业的农业必然要改变其存在意义和发展方式,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去发展,必然要在其他产业的主导下去发展,其生产和经营方式、水平必然要向先进的二、三产业靠拢、提升。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正是体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使我国农业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况转向与二三产业相结合。

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化正是一种一、二、三产业微观上的内在结合,因而能提升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能发挥杂交的、系统性的优势。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政府作用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政府作用

本 为代表 的以提高 土地 生产率为主 以及 欧洲 的提高劳 动生 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并重 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 发达国家的农业
现 代 化 模 式 虽 然 不 同 ,但 政 府都 在 其 中 发挥 了重 要 的 作 用 。
整, 另外地方性农业法规比较少 。 二是从农业立法 的效果看 ,
立 法 的实 效 比较 差 。根 据 中 国农 业 大 学 的 调 查 , 现 有 的农 在 业法律法规 中, 只有 农 村 土地 承 包法 、 业 法 、 子 法 等 少 数 农 种
1 . 农业立 法方 面 : 中国政府 通过多 年 的努 力 , 在农 业领
域基本做到了有 法可依 , 了一 系列促进农 业发展的法律 制定 和行政法规。但 是中国的农业 立法还存在许多不足 , 一是从
法律体系上看 , 法律 、 法规 的缺位现象严重 。 例如关于农 业保 险的法 律缺位 , 对农业合作 组织缺乏专 门的法律法规进 行调
政策来保证农 业现代化发展所需要 的制度 安排 。其 次 , 农业 现代化需要政府 的环境保证 。农业是弱势产业 , 农业现代化
的实现 , 需要政府在 政策上给予保 护 , 另外 发展现 代农 业还
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来看 ,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 的还远
远不够 , 还有许多需要加强 的地方 。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
抑制农业发 展的重要措施或原 因 , 业政策如何 , 系农业 农 关
是不是稳 定。发展 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 ,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尤其需要政府力量 的支持 。首先 , 农业 现代化需要政府的资
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现代科技 投入 以及从业人员素
售 。 同时为 保护 国内农 产 品市 场价格 , 发达 国家通 常以配

政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政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

CATALOGUE 目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角色•政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政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未来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工作重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降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决策水平。

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03020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制定政策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增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

成果转化资金政府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为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提供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平台引导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广示范项目设立专项资金资金使用监管与评估资金来源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03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园区01园区定位02入园企业提高农业产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

增加就业机会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农业产业园的农业科技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产业园的农业科技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

农业产业园的农业科技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保护及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农业产业园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保护的必要性、农业科技成果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1. 引言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农业产业园中,科技成果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并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果不加以保护,将会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阻碍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与应用。

2. 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和分类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获得的技术成果。

它包括新品种、新品质、新技术和新产品等。

根据获得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农业科技成果分为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从外部引进的科技成果。

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是指农业产业园自主研发、创造的技术和知识成果。

它们具有独立性和原创性,通常由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进行研究开发。

外部引进的科技成果是指依托外部机构或个人的科研成果,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等方式进入农业产业园。

这些科技成果多是在国内外先进农业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业中研发的。

3. 农业科技成果保护的必要性3.1 促进创新和投入农业科技成果的保护能够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农业产业园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保护农业科技成果还能激励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研发,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3.2 保护研发成果的合法权益农业科技成果保护是对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确保他们享有自己研发成果的合法权益。

科研人员对其科技成果的保护能够保证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并鼓励其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3.3 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保护能够加强对其知识产权的管控,保证科技成果在农业产业园内的正确使用。

版权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版权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版权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维护主体,版权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版权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概念和意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中取得的具有市场价值的成果转变为实际经济效益的过程。

而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解决社会经济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二、版权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的角色版权事业单位作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维护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版权事业单位负责对科技成果的版权进行保护和维护,确保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鼓励科研机构和创新主体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 资源整合和对接版权事业单位承担着对科技成果进行资源整合和对接的责任。

他们与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进行合作,整合科技成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资源整合和对接,可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市场推广和营销版权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过程中,承担着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的任务。

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推广计划的制定,提供市场推广和营销的支持,帮助科技成果更好地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4. 技术孵化和创业支持版权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业支持平台,为科研人员创业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

他们为创新者提供技术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创新创业的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政府职能研究

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政府职能研究

专 业 化 、组 织 化 、社 会 化 的 持 续 发 展 。以美 国为 例 ,美 国 的 农 民 数量极 少,却养活 了整个 国家 的公 民, 这 与美 国的农业制度 是分 不 开的。我们中 国在农业上面临的 问题 比较多,最主要 的问题就
是地少人 多,要解 决这一 主要 的问题 ,就要在制度上 下点功夫 , 要制定符合 中国农业 可持 续发 展的土地制度 、劳动力 安置制度 、 金融支持制度 以及农业人才培养制度等 。 二 、从财经层面促进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 的可持 续发展需要强大资金力量 。2 0 0 5年 国家取消农 业税 ,并对 种粮农 民实行直接补贴,这意味着 中国的财政收入减 少 了,而全 国农 民增收了,虽然这一措施 的实施使农 民发展农业 的积极性得到 了极大 的提 高;但是,中国 目前在财政收入上还属 于 中低收入 国家 ,在城市发展和农业的发展 过程 中,财政支 出还 偏重于城市 ,如 :加大城市 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某些城市贫 困 现象 。这虽然促进 了中国城镇 化的发展 ,但是加大城乡之 间的距 离 ,阻碍农业 的后续发展 。 笔者研究 了美 国针对农业发展实施 的一些财政政策 , 这些政 策对于我 国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可提供一些借鉴 。 1 、美国实行 了大量 的惠 民政策 ,其 中一项就 是农业补贴 , 有 的农业补贴甚至超过 了农 民 自身 的种植农作物 的所得 , 而我们 国家也实施 了农业补贴 的政策 , 据调查 目前我 国各项农业补贴加 起 来亩均 1 0 0元 多元 ,农民普遍 反映补贴标准太低 。补贴的数额 不能和美 国相 比,由此 ,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 2 、美国非常重视 以科技来兴盛农业 ,通过 多项 政策鼓励科 技创新 , 并大力推广 , 所 以美 国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 化, 电气化, 化 学化和 良种化 ;生产效率高, 产量大 。中国虽然在 某些 地 区提 倡大力发展 农业科技 ,当地 的农 民也确实 从中获得 了实 惠,但 科技兴农的力度不够,推广上也有极大的欠缺,中国大部 分地区依然是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 针对科技 ,政府应 该切 实做 好 引导 工作,尤其 是财政上应 该进一步 的加大对 农业科技 的投 入 ,引入较 为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增加科研 经费。 3 、美国在农村的社会福利水平也比较高,农 民是发展农业的 主力军,农民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保障,就更有积极性发展农业。 中国社会保障系统显然还很落后 ,比如:农村的医疗设施很简陋, 某些丧失劳动力的农 民仅仅享受每个月 6 0元的低保补贴。中国政 府应该重视农村的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当然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 系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应该一步一步的去建设,这对于我国 稳定社会秩序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三 、从行政监督 管理层面促进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农业建设 的过程 中, 农业生产方式与 自然的矛盾也越 来越突 出。 现 阶段农业 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表 现在 三个 方面:生 态环境恶化 ,农业环境污染 以及农业资源枯竭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作者:李迎春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期摘要: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政府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为此,详细介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并对应提出了:结合中国国情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颁布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建立;以便更好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主导;职能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国内农业发展必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农业科学技术力量的进步发展,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这些农技在未应用到实践环节中,往往都是纸面的“软实力”,不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作用是不大的。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有必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将这些技术更好推广给农户,确保他们去接受并应用到实践中。

总而言之,农业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变成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是农业技术的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它把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练习起来,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促进农村经济更加繁荣昌盛,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但是,目前国内的农技推广体系,尚且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为此,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在农技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发展建议2.1结合中国国情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的农业发展从长远角度考虑,有必要根据国际制定的绿箱政策,逐步完善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大提升国内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挥政府在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务必做到:其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政策的要求,制定切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法规政策,为今后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法律援助。

其二,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凸显政府的支持性作用。

最重要的,借助税收的宏观调控,在为农民的公共服务项目上提供必要的政策性贷款或免息低息优惠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快速增长。

简论科技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简论科技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简论科技管理中的政府职能摘要:二战以后政府开始介入科技发展,并通过投资基础研究、制定科技政策和法律等方式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进行管理。

政府是否应该进入科技领域?政府科技管理的边界在哪里?政府科技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这些问题对政府科技管理尤为重要,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政府管理科学技术由于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战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接受了政府应该积极介入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同时也开启了政府有组织和制度化地对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进行管理的时代。

那么,政府是否应该成为科技事务的管理者?政府科技管理的边界在哪里?政府应该如何对科技活动进行管理?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政府科技管理的关键。

一、政府科技管理的理论基础1.市场失灵。

由于基础研究具有外部性、非专有性和不确定性,投资基础研究的私人企业无法完全获得基础研究成果的利益。

因此仅仅依靠市场进行整个社会的科技资源配置,必然导致基础研究投资无法达到社会最优。

另外,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应用性研究以及能够促进科学发展和基础创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也都具有相当的公共物品特性。

由于私人企业无法排他性地独占对公共物品投资所带来的利益,因此在这些领域也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

2.系统失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科学——无止境的边疆》中所提出的线性创新理论逐渐被系统创新理论所取代,创新的过程不再被视为一个“黑箱”,而是以不同主体(政府、公司、研究机构、大学、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和各类制度(政策、法律、文化、价值判断等)复杂的互动关系和反馈机制的系统状态呈现出来。

在创新系统中,当各类主体无法准确定位或是相互间难以形成有效配合时,系统失灵的状态就会发生。

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全方位地提供有利于知识获取及创新的机会和环境,通过结构性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创新系统中机构间的合作,以此降低创新系统失灵带来的无效率。

3.伦理失范。

回顾科技发展的历程,科学技术在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一次次地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学分析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学分析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学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学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机制的驱动,使农业科技的投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不同利益主体以一定形式有效地联系起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人格化或使之物化为产品并加以扩散的过程。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与需求者在政府控制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交换过程。

其实质是农业科技信息的扩散与应用过程。

1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供需主体分析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扩散过程的两端是技术供体和技术受体,转化推广组织(包括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咨询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是其中间环节。

1)技术供体信息问题。

农业科技成果的一级技术供体是农业教学科研单位。

它可以是一个集体,也可以是科研工作者个人。

它一般包括农业高等院校和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及其所属科研人员。

农业科技成果技术供体的特点。

我国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有一定的创收潜力和经济压力。

其特点是主要承担由政府部门下达的科研任务,向政府提交科研成果,或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代表政府作为成果供方,通过成果的转化体现其价值,提高自己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同时,通过成果转化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也有少量的科研单位自筹资金进行成果的深度开发,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变成产品和商品,交由农户使用。

这在信息产品的开发生产中尤为多见。

其价值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单位有着适应市场,研究开发社会需要的科技产品的知识优势与经济诱因。

农业科技成果技术供体的数量与质量特征。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很低。

目前,我国30多个省级农科院和60余所农业高等院校每年取得农业科技成果8,000多项,但其中大部分都停留在作品、展品、样品、礼品阶段,并未投入实际生产应用,没有给社会带来应有的效益。

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仅为42%,与发达国家相差近一半。

何静(1998):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的政府取向,经济问题(1)

何静(1998):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的政府取向,经济问题(1)

《经济问题》1998年第1期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的政府取向 ○ 何 静  农业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牺牲农业利益为代价的。

改革开放后,这种工业化战略有所调整,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用国际上通用的生产者补贴等值指标PSE(pro ducer Subsidy Eguivalent)来衡量,进入90年代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程度还表现为负值,这意味着我国采取的仍然是剥夺农业的政策。

因此,政府必须尽快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局面,加强对农业的保护。

否则,农业则有可能出现停滞、徘徊的局面,进而延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实施农业保护的必要性农业保护,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在处理农业与其他产业关系时,为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农业的正常收益,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相适应,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对包括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内的大农业采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行为的总和。

实施农业保护,在现阶段意义更加重大。

(一)农业是一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自身比较经济利益低的高风险、基础性弱质产业1.农业是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经营对象,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对农业生产生死攸关,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对农产品价格的实现和农业的增长约束较紧,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

事实上,农业生产的即期规模是根据上一个周期的市场供求和价格确定的,农产品的供给无法随市场波动作出及时调整。

农作物的种子落地,规模便随之确定。

之后,市场可能出现两种反映,一是需求旺盛,价格上升。

但对农业生产经营者来说,季节已过,不能再扩大规模。

二是需求锐减,价格下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供给过剩,价格不能充分实现,消耗不能充分补偿,并只能默认造成再生产的萎缩及至破产的危险。

浅论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一)

浅论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一)

浅论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一)论文关键词:创新理论科技创新成果作用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深科技成果对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认识,多方面促进农业的现代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

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历史上有多种农业增长道路,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应该有不同的农业增长道路。

那些劳动力丰富而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应该走生物和化学技术进步的道路;那些劳动力稀缺而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国家应该走机械技术进步的道路。

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认识到了把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直接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导致高度无效率的增长。

相反,强调市场需求的诱导创新理论,则认为市场需求决定创新努力的有效配置,不同产业产品的发明数量与产出销售额密切相关,由此引申出三个命题:技术发明是一种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行为一样,追求预期收益;预期收益取决于该项发明产品的预期销售额;而采用发明后的预期销售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和使用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盈利性,技术创新的收益是与农业研究的外部效应——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有关,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率又受到经济利益的支配。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目前仍然是诱导性的。

从要素稀缺性来看,虽然中国农村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完备,要素价格无法正确体现要素相对缺乏程度,但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仍然为追求产出最大化而寻求相应的技术发明。

从市场需求来看,尽管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还受到遗留下来的统购统销价格体制和行政命令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农产品价格和需求数量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之下不能正确体现市场需求的强度,但由于农民是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农产品生产规模仍然能较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规模,因而农业科研单位依然可根据实际需求规模选择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创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政府职能何静农贵新近二十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非常低,每年虽约有6000项科技成果问世,但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为11%左右,这远低于发达国家转化率达70%)80%的先进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意义非常深远。

面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来临之际,如何发挥政府职能以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这是事关我国农业未来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一)农业科研院所改革滞后受传统科技体制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主要出自于农业科研院所。

虽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已获得很大进展,但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1)科研院所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

科研院所改革十多年来,仍没有摆脱由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状况。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落实资金保障的各项措施,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但实施起来难度仍很大,整个大气候和环境还没有形成由技术开发的主体)))企业来推动科技进步的局面。

(2)科研院所缺乏自主权。

首先,在人事调配和人员流动的问题上,不少科研院所仍缺乏应有的自主权,面向市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内部活力不够,机构臃肿、人员结构失衡、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严重,人尽其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尚未形成。

其次,法人地位问题。

虽然科研院所名义上是独立的事业法人,但并没有完全的法人权利,没有财产处置权,不能办理抵押贷款,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不能与企业同等待遇。

(3)科研院所自身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科技与生产的分离,研究与开发脱节。

科研院所的运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机制来调节,使科研院所缺少自我运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创造性难以发挥。

(二)农业科研管理不适应市场需求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这集中表现在:(1)选题立项渠道单一。

目前科研机构还以/从上到下0的立项渠道为主,项目来源主要是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而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研究课题即/从下到上0的选题立项机制仍未确立,相当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对企业、地方委托的横向研究项目不够重视,这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导向有相当大的差距;(2)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单一。

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的产中研究上,对于面向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较易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产前、产后的研究相对薄弱;(3)管理方法单一。

项目的中、后期管理偏重于是否完成合同计划,能否获得成果奖励及发表论文,对成果的市场应用前景、能否形成产业化则考虑较少;(4)经费投入单一。

大部分研究经费投入到产中研究上,产前、产后研究投入不足,特别是对成果中间试验投入明显不足,使较多的科技成果滞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企业和农户吸收、转化科技成果困难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主要载体,科技成))57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果转化并成为新兴产业与否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消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经济实力。

最近,湖北省进行了一项对企业科技人员和有关领导的专项调查,调查表明,企业吸收和转化科技成果困难不少:(1)资金紧缺,企业缺乏购买科技成果的物质基础。

8015%的被访者认为这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位因素。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调查显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0占7016%,/适应市场需求0占62%,/增长盈利0占6014%。

而/创名牌与进口产品的冲击0分别只占4314%和3113%,显然,企业只是处在低水平的生存竞争阶段。

(3)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调查中,5218%的被访者认为/企业投资搞科研的积极性不高0。

(4)中介不力,信息不灵,成果难觅。

调查中6512%的被访者认为/缺乏高素质的技术推广队伍0,6017%的人认为/成果的评估与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亟待加强0。

5212%的被访者认为/卖方留有技术缺口,给买方造成困难,交易中欺诈现象严重0。

(四)科技投资机制尚未健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之低和产业化进程如此缓慢,从投资方面看有三个问题:(1)资金总量不足。

据测算,1993年,我国总体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应为1960亿元,但我国实际投入仅仅为334159亿元,约为理论需求的17%,我国农业科技转化资金与理论需求的比例可能比这一数字还要低。

(2)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开发投资。

在发达国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投资的比例是1B10B100,而我国为1B017B100,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明显不足,而技术开发则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我国农业科技开发投资也大抵如此。

(3)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产业投资基金。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功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18%,风险投资仅占213%。

而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率高,风险投资起了关键作用。

由于我国缺乏风险投资基金,这也延缓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当前形势看,政府干预应主要放在以下几方面:(一)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1)转变政府部门管理职能,理顺政研关系,逐步建立起新型的适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要改革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方法,实现政、研分开,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充分赋予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自主权。

(2)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股或互相持股的科技经济实体,建立起完善的科技运行机制。

科研院所可以技术作价入股,企业以资金、设备、中试设备等入股,共同建立合股合资公司,进而形成紧密的合作体制。

合作体制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资金有偿使用,对科研风险、应用推广的投资风险,由科研院所和生产或商贸企业共同承担,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投入共用0的运行机制。

(3)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国有民营0体制的改革。

可将一些规模小、社会经济效益较差的科研院所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出让经营权,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或个人来搞活科研院所。

/国有民营0科研院所可采取以股份制为主的产权结构。

(4)改革科研立项和选题标准。

科研机构除了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承担企业等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

在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中,坚持项目公开招标,项目追踪监督、项目成果鉴定和费用开支公开,形成政府和公众共同监督。

而在承担企业等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中,要由传统的/立题)研究)成果)再立题0的科研模式转向/市场)立题)研究)成果)市场0的科研新模式,选择有开发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迅速推出一批市场急需、而技术含量高、有竞争力的新技术,建立起科研、开发、经营为一体、))58何静等: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政府职能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新科研管理体制。

(5)完善农业院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农业院校的教研单位走出/象牙塔0,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对于一些拥有国家一流研究水平的单位,政府应积极扶持并力求把它作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示范工程。

(二)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体制(1)转变农业科技投资来源和投资结构。

随着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有的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农业科技投资体制已不适应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农业科技投资来源和投资结构势在必行。

(2)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制度。

风险投资基金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是政府通过该途径协助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且风险性较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风险投资基金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的投资,居民储蓄存款,国外援助款项等。

(三)充当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1)培养一批技术成熟、科技转化率高的农业科技企业。

政府应选择一批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孵化器的对象。

一方面,为这些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技术贸易、贷款和税收、登记注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另一方面,促进这些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公司上市、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2)培养、造就一批科技企业家。

政府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家问题,要有长远规划,采取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措施。

同时,政府应努力创造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对有突出业绩的科技经营型企业家给予支持和表扬,以吸引和稳定一批科技经营型企业家。

(3)扶持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开发中试基地。

政府应有选择性地培养和扶持一批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中试基地,这些中试基地应涵盖农、林、牧、渔各行业的重点项目。

政府在资金、人才、物资、外贸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力争使这些中试基地成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

(四)维护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已经颁布了5知识产权保护法6与5农作物品种保护条例6等等,这无疑是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不仅于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使科研、开发、转化投入能够获得高额的预期收益,从而刺激各利益主体,尤其是私人企业对农业的科研、开发、转化投资。

政府在维护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知识产权,必须维护科技成果者、科技成果开发者、科技成果转化者等的知识产权,政府须研究和颁布一整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加强宏观规划和管理(1)政府要制订中长期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规划。

政府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当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政策、措施、重点领域和纲要,有一个作战方案。

(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宏观管理。

合理支持和安排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遍地开花结果;将重大的高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结合起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统筹规划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健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信息网络。

(第一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030006)责任编辑吕新业))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