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
论多元系统理论
论“多元系统论”一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的理论观点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是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
佐哈尔于1978年将他在1970年至1977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结成论文集,以《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为名出版,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
佐哈尔认为不应把翻译活动视作个别的文化现象,而应联系到更大的文化层次上加以探讨。
多元系统论实现了对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突破,并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
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
”[1]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
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与整体文化以及整体内的其他多元系统相互关联,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
因此,任何一个多元系统内发生的变化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世界文化这一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变化因素联系起来研究。
多元系统的背景
通过对表情文本的系统分析,有助于实现功能对等。
返回
波波维奇
主要观点: • 继承列维 • 重视“表达转换”
在波波维奇看来,翻译是一种“元交际”(meta-communication)过程,作 者、读者、批评家或翻译家对原文文学文本的操纵和做特别处理都有可能。
返回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把语言作为一个 系统。
共时和历时、语言和言语、所指和 能指、横组合关系和纵组合关系、 代码和信息、秩序与序列等“二元对 立”的结构范畴的分析模式,给多远 系统以极大地启迪。
结构主义语言学
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 1922-) 符号圈
人不但生活在自然世界中,同时也生活在符号世界 里。客观世界早已成为人类各种活动的符号化产物, 在符号之外不存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他将这个 符号世界命名为“符号圈”(自由,多样,动态)。
语言、文化、社会由相关的元素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交叉重叠,形 成了多元系统。 一件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独特的系统、不同的文学体裁是不同的系统、 不同的文学传统也是不同的系统,还有一个需要遵从的规范系统。系统、 规范、传统、体裁的演变,由于形式因素影响有大有小。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1857-1913)
系统理论
东欧学者的翻译研究
捷克为主的东欧学者
以列维
米科 波波维奇
系统理论
结构系统分为两种功能:模式功能和交流功能 自然语言:俄语,法语,汉语 作为交流的语言的第一模式系统 人工语言:科学语言以及路标 等常规信号语言
第二模式系统:神话、宗教、音乐、绘画、文学、政治,等等,它们 具有各自独特的规则体系,这些体系不同于自然语言的体系。 返回
整体文化的大多元系统
多元系统论中的规范概念
多元系统论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理论,旨在探讨为什么有些社会组织能够持续创新、持久存在,而另一些社会组织却被破坏或消散的原因。
一个多元系统(MNS)也称为“组织系统”,是一组关联的子系统(e.g., 结构、文化、策略),这些部分彼此联系,以协同工作,支撑和推动整个系统。
规范性概念是多元系统论中的重要概念,它表明社会组织系统是如何维持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和稳定。
这些元素包括制度、社会景观和机制,它们与短期或长期发展相关联,从而影响组织系统的行为、成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实现。
规范可以分为视觉、行为、语言和精神上的规范。
视觉规范是指组织考虑维护哪些期望的外部形象的观念。
举个例子,你决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哪些照片,它可能会影响新员工对组织的隐喻。
行为规范则是指针对组织成员所应遵守的规则。
这些规则通常由领导者制定,公司规章制度或反欺诈等有关机构授权,以确保组织成功运行。
语言规范是指每个层次组织成员之间互相沟通的规则,而精神规范指的是组织主张普遍遵守的价值观念。
每个组织都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制定、实施和审核有效的规范,以确保各个组件的合作,一致表现和协同作用,以促进组织的繁荣发展。
来自上层管理层的有效支持和参与是保证规范实施的关键,并且还可以帮助组织成员熟悉定义的标准和要求。
规范也发挥着一定的道德功能,从而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和气氛。
总的来说,规范概念是多元系统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旨在确保组织系统的稳定,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和谐共处。
有效的规范是维护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规范会激励组织成员 on保持其最高水平的行为。
论多元系统理论
论“多元系统论”一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的理论观点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是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
佐哈尔于1978 年将他在1970 年至1977 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结成论文集,以《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 为名出版,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 (Polysystem)这一术语。
佐哈尔认为不应把翻译活动视作个别的文化现象,而应联系到更大的文化层次上加以探讨。
多元系统论实现了对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突破,并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
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
” [1]但是,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
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与整体文化以及整体内的其他多元系统相互关联,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
因此,任何一个多元系统内发生的变化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世界文化这一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变化因素联系起来研究。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组织管理理论,它可以帮助经理们更好地理解组织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组织。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变量组成的。
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可以互相影响,从而影响组织的运行。
例如,组织内部的激励政策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工作积极性又可以影响组织的生产力和效率。
多元系统理论还试图找出组织管理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组织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组织。
例如,可以分析组织中的激励政策、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组织管理的有效性。
多元系统理论还认为,组织的发展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组织可能会受到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会影响组织内部发生的各种事件,因此,管理者需要考虑这些外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变化。
多元系统理论是一种有用的组织管理理论,它可以帮助经理们更好地理解组织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组织。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外部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
多元系统理论是近年来应用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有效的组织研究理论。
它通
过结合多种现实的多元因素,建立了一套系统理论,有助于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多元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复杂的模型,而且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特性,它们会相互影响。
系统和它的元素之间有着动态的关系,它们会交互作用,相互依赖,从而使系统更具有弹性。
多元系统理论由多个元素构成,它们是多维关系模型,主要包括人、文化、技术、组织、环境、资源等6个元素,它们构成系统,他们之间有着交互作用和依存性,以及有效实现组织有效运行的规则。
多元系统理论是一个概念性的理论,它将系统建构与具体的组织实践相结合,
强调动态的协同模式,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并有效控制组织的性能。
其特点是严格的理论���结合复杂的实践,将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融入到关系分析中,以实现模型和实践的理论依据,进而促进组织高效管理。
最终,多元系统理论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绩效、效率和促进可持续成长发展。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三章-无化学反应的多元系统
特性函数: U U ( S , V ,n 1 ,n 2 , ,n r ) H H ( S ,p ,n 1 ,n 2 , ,n r ) F F ( T , V ,n 1 ,n 2 , ,n r ) G G ( T ,p ,n 1 ,n 2 , ,n r )
特性函数的全微分是吉布斯方程组。
数为齐次函数。
在T,p一定时,多元系统的 G G (n 1 ,n 2 ,.n .r).
为组元ni 的齐次函数。按特性函数的性质,此时U、H、 F也为组元ni 的齐次函数。
2.m阶齐次函数: 对于多元齐次函数 f(z1,z2 ,, 当,使zr每)个独立变量的
量纲均加λ倍(λ为任意值)时,若有
f (z 1 ,z 2 ,.z r .) .m ,f ( z 1 ,z 2 ,. z r ) ..,
r
∴ YT, p niYi i 1
分摩尔参数的积加式
具体的分摩尔参数的积加式:
r
UT, p niUi i1
r
FT, p ni Fi i1
r
HT,p ni Hi i1
rrΒιβλιοθήκη GT,pniGi niii1
i1
r
ST, p ni Si i1
r
VT, p niVi i 1
(i=1,2,……,r)均为m-1阶齐次函数。
i
证明:自己尝试
§3-3 分摩尔参数
1. 强度参数和容度参数
B(T,p,n1,n2,….,nr)
强度参数若:同名参数满足整个系统(λB)的值等于各子
系统(B)的值,则该状态参数称为强度参数。
在T、p一定时,所有强度参数均是组元ni的0阶齐次函数。
容度参数: 若同名参数满足整个系统(λB)的
多元系统
2004年7月2004年 第4期外国文学Foreign Literature J ul.2004No.4,2004文论讲座:概念与术语 撰稿人:廖七一多元系统 中图分类号:G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529(2004)0420048-05一句话概说 多元系统(polysystem )由“poly ”与“system ”合成。
它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Even -Z ohar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
佐哈尔吸取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一般系统理论与文化符号学的积极因素,将翻译文学视为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客观描述翻译文学在主体文化中的接受与影响,以期有效揭示制约文学翻译的规范与规律。
大背景解说 多元系统的主要理论来源是俄国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梯尼亚诺夫(Yury Tynjanov )有关系统的理论。
出于对印象主义和实证主义批评的不满,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并不只是文学技法的简单堆积,而是“有秩序、分层次的结构”。
文学作品或文学类型是一个结构整体;文学本身同样是“有层次组织、自我更新的整体”。
(参见Hermans ,1999:104)从共时研究的角度观察,文学似乎是一个和谐、平衡和静态的系统;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学内部充满了冲突和变异。
文学的演进和发展在于系统内部持续不断的、陌生取代熟悉、创新取代传统的运动。
1924年,梯尼亚诺夫在论文《文学事实》中提出,文学事实是一个“关系实体”(relational entity );所谓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
因此,文学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系统,文学研究必须置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之下来进行。
1927年,梯尼亚诺夫在《论文学进化》一文中又提出,文学的进化在于“系统的变异”(mutation of system ),即处于文学系统中心位置的高雅文学被处于边缘的、更富活力的新文学所取代。
第四讲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多元系统论
第四讲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是一种理论方法,用于研究中文翻译文学。
它强调翻译是一个多维度、多元素的系统,翻译过程中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多元系统论的关键概念包括:系统、层次、相互作用和适应性。
系统指的是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这些要素可以是语言、文化、历史等。
层次表示翻译中的不同级别,例如,翻译可以在单词、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次进行。
相互作用指的是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适应性是指翻译过程中的要素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多元系统论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翻译文学作品中的多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者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来探索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等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多元系统论在中文翻译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翻译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并且可以提供有关如何进行优秀的翻译的指导。
此外,多元系统论的方法还可以用于比较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文学作品,从而拓展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多元系统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文翻译文学作品。
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多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揭示翻译作品的独特之处,并为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多元系统
多元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有感于那种孤立地比较译文和原文的传统翻译批评, 只反映批评者个人或者其所身处的社会的价值观, 不能算是学术活动, 而现存的翻译理论均不能作为全面地解释翻译这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的框架, 于是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基础上, 发展出一套崭新的理论一一多元系统论。
对于多元系统论,佐哈尔的定义为:可以把符号系统视为一个异质的,开放的结构.因此,它通常并非单一的系统,而必然是多元系统,也就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這些系統互相交叉,部分重疊,在同一時間內各有不同的選擇,卻又互相依存,並作為一個有組織的整體而運作。
由此可以看出,多元系统的关键在于异质和开放。
所谓异质是指“一个社会拥有两个或者更多的文学系统”也就是两种文学,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 只研究其中种文学而无视另外一种的存在, 自然比同时研究两种较为“方便”,但是事实上这种研究是非常片面的。
这就是为什么文学的研究不能只是“阳春白雪”,还必须是“下里巴人”,除了研究高雅作品,还需要研究大众文学、儿童文学等等,而文学的高雅还是俚俗不仅仅是文学的本身特质,还包含了很多社会因素。
所谓动态,原则上这个概念是由“共时性”和“历史性”发展而来,但是多元系统本身是与“共时性”划清了界限的,它认为,对翻译文学的研究应当考虑时间因素,考虑演变和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此基础上,佐哈尔提出了三个对立概念:典范与非典范(canonized and non-canonized)即上文提到的高雅文学和俚俗文学。
多元的文学体裁和风格是社会的需要,多元文化是社会各层次人民的共同需要。
一级与二级(primary and secondary),即创新文学和介绍、引进的文学、多元系统认为翻译作品不能一概而论地归为第二级,因为不是所有的翻译作品都是次要的。
(见下文分析翻译文学地位的部分)中心与外围(centre and periphery)文学系统的中心是系统和核心和权力所在,是最权威位置。
左哈尔多元系统论
1.在国内的发展
在中国大陆,多元系统理论一直没有引起注意,直2001年第 3期《中外文学》推出多元系统研究专辑,多元系统理论才开 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中国学者高度赞赏多元系统理 论。 2002年第4期的《中国翻译》上刊印了Even—Zohar的《多 元系统论》的中译文,其译者张南峰教授认为该理论“由于 强调历史和文化因素的研究,因而提高了翻译研究在文学研 究中的地位, 同时也把译本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带到了与其它 各种文本平等的位置”,其翻译理论和研究模式使得翻译研 究取得学科地位并进入学术研究系统的中心位置。他的观点 得到 了许多学者的支持。谢天振“用丰富的例证证明了多元系统 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性,最后指出多元系统理论把翻译 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 为翻译研究开拓了一个相当广 阔的研究领域”。 张柏然和辛红娟指出,多元系统理论就是从翻译和翻译文学 对目标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入手,研究目标文化对外国文学的 接受能力
对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完全忽视,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文学 中的一些特例无法作出合理解释,适用范围有限。 如果将多元系统理论用于解释翻译策略的选择, 它无法解释 我国晚清的翻译实际。晚清时中国的翻译文学应该处于中 国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根据多元系统理论, 译者会遵 守出发语文化的规范, 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但是, 事实并非 如此。晚清的文学翻译家, 他们渴望传播民族文化, 拥有文 化优越感, 在译文中大量使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因此多 元系统理论只考虑了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客观文化因素, 而忽视了作为翻译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使我们对其 理论的周密性产生了疑问。对此,王东风是这样评价的: 多 元系统理论关注的是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策略的制约, 但忽 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
二.多元系统理论的含义1.义:埃氏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
多元系统的水平稳定性分析
多元系统的水平稳定性分析在现今工业发展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系统,如电力系统、物流系统、金融交易系统等等。
而这些系统通常都会涉及到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其中系统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多元系统中,水平稳定性的分析尤其需要我们的重视。
什么是多元系统?多元系统是指由多个变量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变量都可以相互影响。
例如,一个经济系统可能包括 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多个指标。
每个指标都可以与其他指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经济生态系统。
多元系统的稳定性为何重要?在多元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系统发生大规模的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崩溃。
因此,研究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金融、电力等系统中。
一个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需要有两个方面的分析:垂直稳定性和水平稳定性。
垂直稳定性,指的是系统能否恢复到之前的稳定状态。
而水平稳定性则需要考虑是否会被外界冲击所影响,即是否会从现有的稳定态向更加不稳定的状态发展。
因此,水平稳定性分析对各个系统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探讨多元系统的水平稳定性分析方法。
多元系统的水平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多元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我们通常采用网络科学理论中的图论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多元系统描述为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系统变量,每个边代表系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网络分析中,每个节点的影响都可以通过它们的度数来衡量。
度数表示与当前节点直接相连的边的数量。
这意味着,与高度连接的节点是更具有影响力的。
而与每个节点相连的边则可以用边缘权重来衡量。
除了度数和边缘权重之外,网络分析还可以计算其他的统计指标,例如网络的聚类系数、介数中心性、特征值等等。
这些指标更容易揭示出网络中的瓶颈和漏洞,可用于水平稳定性的预测和控制。
鲍曼控制框架以鲍曼控制框架为例,鲍曼控制框架提供了一种避免系统崩溃的方法,包括:1. 抑制网络的关键节点。
2. 弱化网络的耦合度。
3. 调整网络结构以避免在节点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发生崩溃。
比较语言学名词解释
比较语言学名词解释比较语言学是一门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变化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语言领域,包括语法、句法、词汇、语音和文学。
由于它涉及到非常大的知识领域,它的概念和术语也非常的复杂。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比较语言学中常用的名词,以供读者参考。
一、多元系统(Polysytem)多元系统是指一系列单独的语言系统,它们彼此独立,但可以通过相似性来研究,用以研究语言的变化和演变。
二、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系统语言学是一种理论,它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观点,即一个语言系统中的所有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表达所有可能的意义。
三、历史比较(Historical Comparison)历史比较是指比较当前语言与古代语言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比较当前语言的变化,以及从古代到当前的历史变化。
四、语言演化(Language Evolution)语言演化是指语言从古代发展到现在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它涉及到一系列影响语言变化的多种社会、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进程的研究。
五、语言变化(Language Variation)语言变化是指同一语言体系内不同时期或语言社群中使用的不同语言表达的变化。
它也是比较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比较不同的变形来衡量语言的变化,以及当前语言和古代语言之间的差异。
六、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语言系统是指描述语言形式和结构的理论,它包括语法系统、句法系统、词汇系统、语音系统和文学系统。
它们是语言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七、比较方法(Comparative Method)比较方法是比较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它是一种用来比较语言的方法,它旨在探究同一语言体系的不同形式,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之间的差异。
它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不同语言体系下的不同表达方式。
八、比较语料库(Comparative Corpus)比较语料库是用于比较语料学的一种数据库,它包含大量由不同语言体系组成的语料,它们用来研究各个体系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比较不同语言的特征、变化和关系。
多元翻译系统理论及规范
四、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
切斯特曼提出了另一套规范,包括了图里的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它们是:
1
译品或期待规范(expectancy or product norm)
2
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
3
责任规范(accountability orm)
4
交际规范(communication norm)
三、图里的翻译行为规范及其法则
翻译行为规范定义 将某一社区所共享的普遍价值或观念,例如对正确与错误、适当的与不适当的看法,转换为适当的且适用于特定情形的行为指南。 规范类型 初始规范(initial norm) 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 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
蒂尼亚诺夫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文学看作系统的人。在蒂尼亚诺夫看来,文学事实(literary fact)是一个关系实体(relational entity)。所谓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文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绝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
4、对翻译产生的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将目标文化系统中的文学倾向应用到所有译文中;
添加标题
图里的描述性研究方法论,为今后的描述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添加标题
放弃一对一的对应主张以及文学或语言上等值的可能性;
添加标题
动摇了原始信息固定不变的概念;
添加标题
将原文与译文在交叉的文化系统的符号网中进行聚合。
多元系统理论定义 多元系统被视为一个异质的,开放的多个系统的聚合体,其中各个系统相互作用,促使整个多元系统内部持续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多元系统是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分层级的(stratified)集合体,当这些因素相互发生作用时,这个集合体便随之变化和变异。
the defini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的一种理论。
1978年,埃文-佐哈尔在《多元系统》一书中对该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视为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
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
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
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它们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整体内的各个系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处于中心的系统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建议查阅埃文-佐哈尔《多元系统》原著或相关论文。
多元系统
§6.1 气体混合物热力性质的计算一、 理想气体混合物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存在状态理想气体模型假设:1) 分子为质点,不占体积。
2)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存在与其它物质的存在与否没有关系,因此处于混合物的总体积V 和总温度T 相同的状态,即分压力状态:m i ii i i ii m pV nR T p n x p x p pV n R T p n =⎫⇒==⇒=⎬=⎭今后论述中将主要使用摩尔分数x i ,而较少使用ω 。
2.状态参数的计算上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因为导出过程中使用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计算原则:总参数具有加和性,比参数具有加权性。
物理解释:由于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可以认为各组元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广延性的总参数只需将各组元参数简单加和即可,而比参数的加权性是必然推论。
例如:∑∑∑∑========ki iii ki iki ii ki ip T h x h V T H H V T u x u V T U U 1111),(),(),(),(1111(,)(,)(,)(,)ln kki i i i i i kki i m i ii i S S T V s x s T p S T p x s T p R x x ======-=-∑∑∑∑计算混合熵时,一定要注意分压力状态。
二、分压力定律和分容积定律i i如果假设理想气体处于T ,P 状态,则i 组元占据体积V i 为分容积:V x V V nn V nRT pV RT n pV i i iii i =⇒=⇒⎭⎬⎫== 在锅炉、内燃机烟气测量中有意义,因为往往测到的是体积百分数尽管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阿麦加分容积定律只对理想气体混合物才精确成立,但实验发现对于实际气体混合物,甚至在理想气体定律本身也很不准确的某些压力和温度范围内,这两个定律仍近似成立,即:但此时,,V x V p x p i i i i ≠≠(如Lee -Kesler 式等)来计算,下面将给出示例。
多元系统论简介
多元系统论简介多元系统论的创始人是以色列的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
1970年,他以“多元系统假说”(polysystem hypothesis)的名称提出,直到1979年才正名为“多元系统论”,他针对的首先是语言系统,其次是文学系统,自1990年代起,他又转向文化系统研究。
在1976年,他发表《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一文,首次把多元系统论直接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
产生背景:他不满于1960年代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面向原文,局限于语言层面的静态对比,脱离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孤立地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认为当时没有一种理论工具能用来描述已发生的现象而不带价值判断。
基本理念:系统指的是存在于一组假定能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网。
系统的特征在于动态、开放、异质,多元系统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互相交叉,互相依存,这些系统并不平等,而是在多元系统中处于不同的阶层,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各个阶层之间无休止的斗争,构成了系统的动态状态。
他还用一级(primary)和二级(secondary)两个术语来表示形式库里革新和保守的对立。
任何一级模式一旦得以进入经典化形式库的中心并且持久化,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二级模式。
翻译文学可视为目标文化里的一个系统,翻译文学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而只有在三种情况下占据中心:第一,多元系统尚未形成,文学系统依然年轻,仍在建立过程中第二,文学系统处于大系统中的边缘位置,处于虚弱状态第三,文学系统出现了转折点,危机,真空。
翻译文学处于中心时,它是革新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参与创造新的一级模式,译文接近原文可能性较大,翻译策略倾向于充分性。
在翻译文学居于边缘时,译文只会模仿目标文学早已确立的规范,成为保守力量的一大支柱,译者的任务是在本国的文学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
多元系统论
多元系统论
多元系统论是系统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多元系统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多元系统,它不可分割,也不可能等同,这意味着一种事物必须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把它分割成若干部分。
多元系统论指出,每个单元都与系统其他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属于同一多元系统,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行为。
此外,有许多外部变量也可以影响多元系统。
多元系统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描述大多数自然界的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等。
多元系统论为研究各种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深入揭示系统的内部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复杂联系。
多元系统论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变迁,把握发展机遇,实施系统调控和有效干预,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它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深入探讨社会的发展问题,更好地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气体混合物热力性质的计算一、 理想气体混合物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存在状态理想气体模型假设:1) 分子为质点,不占体积。
2)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存在与其它物质的存在与否没有关系,因此处于混合物的总体积V 和总温度T 相同的状态,即分压力状态:m i ii i i ii m pV nR T p n x p x p pV n R T p n =⎫⇒==⇒=⎬=⎭今后论述中将主要使用摩尔分数x i ,而较少使用ω 。
2.状态参数的计算上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因为导出过程中使用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计算原则:总参数具有加和性,比参数具有加权性。
物理解释:由于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可以认为各组元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广延性的总参数只需将各组元参数简单加和即可,而比参数的加权性是必然推论。
例如:∑∑∑∑========ki iii ki iki ii ki ip T h x h V T H H V T u x u V T U U 1111),(),(),(),(1111(,)(,)(,)(,)ln kki i i i i i kki i m i ii i S S T V s x s T p S T p x s T p R x x ======-=-∑∑∑∑计算混合熵时,一定要注意分压力状态。
二、分压力定律和分容积定律i i如果假设理想气体处于T ,P 状态,则i 组元占据体积V i 为分容积:V x V V nn V nRT pV RT n pV i i iii i =⇒=⇒⎭⎬⎫== 在锅炉、内燃机烟气测量中有意义,因为往往测到的是体积百分数尽管道尔顿分压力定律和阿麦加分容积定律只对理想气体混合物才精确成立,但实验发现对于实际气体混合物,甚至在理想气体定律本身也很不准确的某些压力和温度范围内,这两个定律仍近似成立,即:但此时,,V x V p x p i i i i ≠≠(如Lee -Kesler 式等)来计算,下面将给出示例。
分容积、分压力定律的适用性比理想气体本身更广泛。
三、实际气体混合物很自然可以联想到利用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其性质,但此处必须确定方程中的各个系数,在纯净流体计算时,这些系数可表达成临界参数、偏心因子等表示的经验式;在混合物物性计算中需要的参数,则通过各纯净物组元的参数加上所谓的混合规则来得到。
而一般的说,混合规则包含代数平均、几何平均、立方根平均等多种方式,由于不同的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也会使用二元相互作用系数k ij 来修正,但的k ij 确定比较复杂,有些有经验公式,更多的依赖于试验,但很多十分实用的数据往往是缺乏数据或国外有但保密,造成很多应用上的困难。
混合规律多种多样,往往不同种类状态方程采用的混合规则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混合规则,并给出计算实例,如果大家在科研中需要使用其它方程或者混合规则计算混合无参数,可以参阅专门的参考书如童景山的《流体的热物理性质》、Reid et al 《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 》及直接查阅文献。
1.混合物的第二维里系数使用截断维里方程:1(1)1(2)pV BZ RT V pV Bp Z RT RT ==+==+可计算流体的性质,对于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纯净流体,Pitzer 提出了如下关系式:(0)(1)(3)ccBP B B RT ω=+)4(172.0139.0442.0083.02.4)1(6.1)0(r r T B T B -=-=而对于混和物,其维里系数为:∑∑=ijijjim Bx x B如三元混合物(组分1,2,3)则有:233213311221333222121222B x x B x x B x x B x B x B x B m +++++=显然,纯组分第二维里系数B 1,B 2,B 3可用式(3)求出,如果混合物相互作用系数B ij ,仍然想用式(3)求解,则必须构造混合规律求出T cij ,P cij 及ωij 。
对于正常流体,工程计算可用下列的简单混合规则:cijcijcij cij j i ij cjci cij cjci cij ij cj ci cij v RT Z p Z Z Z v v V k T T T =+=+=+=-=22)2()1()(33/13/12/1ωωω对于在分子大小和化学结构上不是有很大不同的分子,二元相交作用系数k ij ,可以取为0;对于其两个组分属于下列种类之一(烃类、稀有气体、CO 、全卤化碳)的双元体系,C. Tsonopoulos 建议用下式计算:33/13/12/1)()(81cj ci cj ci ij v v v v k +-= 说明:1 x i 为摩尔成分。
2 v c 为临界摩尔容积。
3 计算中注意R 的量纲。
2. 双方程的混合规则推荐作为两常数立方型方程(如vdw 、RK 、RKS 和PR )的混合规则:)1()()1(2/1ij j i ij iii m ij ij j i m k a a a by b a x x a -===∑∑∑式中文献中发表过某些特定体系的ij k ,而一般对于烃类组元,常取ij k =0,则有:∑=iii m ax a 22/1)(由于b 的物理意义指不可接近的分子硬球体积,显然采用线性平均是合理的。
3. 虚拟临界参数对于组份固定的混合物同样可以与纯净流体一样,有着相近的临界区行为,可以测得其临界参数,其临界指数也与纯工质相同。
但为了应用对比态原理,必须确定适当的定标因数,一般使用混合物的实际临界参数效果并不好,此时一般采用所谓的虚拟临界参数。
在应用对比态原理时,假设混合物的pVT 行为将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等于混合物的虚拟临界温度和虚拟临界压力的纯物质的行为相同。
这里推荐的方法为:()cm i ciii ci cmicm i cii m i iiT x T R x z T p x v y ωω===∑∑∑∑适用条件为:(1) 0.52,0.52ci ci cj cjT pT p <<<<; (2) 非极性及组元间性质相近的混合物。
上面我们介绍了几种气体混合物热物性的计算方法,下面将举例说明计算方法并加以比较。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理想气体精确满足理想气体混合物性质的计算结果以外,其他的混合规则均为经验性的,包括状态方程本身也是经验性的,计算结果均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也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例:二元气体混合物二氧化碳(CO 2,组元1)和乙烯(C 2H 4,组元2)的摩尔成份为x 1=69.5%,x 2=30.5%,在100o C ,摩尔体积v =0.111m 3/kmol 时,混合物压力的实验值为178.13bar ,利用下述方法计算气体压力: 1 理想气体方程。
2 分压定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
3 分容定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
4 混合物的截断维理方程。
5 混合物的范德瓦尔斯方程(采用RK 方程混合规则)。
6 虚拟临界参数法和Lee -Kesler 之参数对比态方法。
解:由附表A 2可以查得:物质 摩尔质量 T c /K P c /bar v c /m 3·kmol -1 Z c ωCO 2 44.02 304.2 73.8 0.0941 0.274 0.224 C 2H 4 28.05 282.3 50.4 0.130 0.280 0.089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9.56%10013.17813.17849.279%10049.279107949.210111.015.373314.8exp exp 73=⋅-=⋅-==⨯=⨯⋅==-p p p bar Pa v RT p cal δ误差通用气体常数 R m =8.314J ·mol -1·K -12. 分压力定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分压力定律为:∑=iiiV T p x p ),(T 1=T 2=T =373.15K 范德瓦尔斯方程为:ccc c p RT b p T R a va b v RT p 81,6427222==--=式中则有:223121553152231225531527(8.314)(304.2)0.36565Pa (m mol )6473.81018.314304.2 4.283710m /mol 873.81027(8.314)(282.3)0.46110Pa (m mol )6450.41018.314282.3 5.821010m /mol 850.410a b a b ----⋅⋅==⋅⋅⋅⨯⋅==⨯⨯⋅⋅==⋅⋅⋅⨯⋅==⨯⨯ 则根据范德瓦尔斯方程,两组元压力分别为:112353211122235322228.314373.150.36565122.10bar 0.159710 4.283710(0.159710)8.314373.150.4611066.67bar 0.363910 5.821010(0.363910)RT a p v b v RT a p v b v ------⨯=-=-=-⨯-⨯⨯⨯=-=-=-⨯-⨯⨯根据分压力定律:p =p 1+p 2=122.10+66.67=188.77 bar 误差:%97.5%10013.17813.17877.188=⋅-=δ3. 分容积定律和范德瓦尔斯方程:分容积定律为:∑=iii p T v x v ),(但此时系统总压力并不知道,必须首先假定系统总压力,采用试算法进行计算: a. 设系统总压力为p =160bar ,则范德瓦尔斯方程写成比容函数为32322(0)(0)3-143-112(1)(0)(0)(0)()0()()'()32()0.1m kmol 110m mol ()/'()RT a abv v b v p p pRT a abf v v v b v p p p RT af v v b v p p v v v v f v f v --++-==-++-=-++==⋅=⨯⋅=-令令牛顿迭代法:经迭代计算有:v 1=0.10983 m 3·kmol -1 v 2=0.12962 m 3·kmol -1v |p=160bar =x 1v 1+x 2v 2=0.10982.0.695+0.12962.0.305=0.11586 m 3·kmol -1%37748.4111.0111.011586.0=-=δb. 设系统总压力为180bar ,同理迭代有:v 1=0.098703 m 3·kmol -1v 2=0.12068 m 3·kmol -1v|p=180bar =x 1v 1+x 2v 2=0.098703.0.695+0.12068.0.305=0.105406 m 3·kmol -1 设误差近似按线性分布,则有:0160 4.3774816020169.3bar1801609.41712169.3178.134.96%178.13a b b p p δδδδ--=⇒=+⋅=---==-4. 使用截断维里方程由T =T 1=T 2=373.15 K a. 2267.12.30415.3731==r T (0)(1)111.6 4.253-1150.4220.1720.0830.22130.1390.066081.2267 1.22678.314304.2(0.22130.2240.06608)7.076710m mol 73.810B B B -=-=-=-=⋅=-+⋅=-⨯⋅⨯b.3218.13.28215.3731==r T (0)(1)221.6 4.253-1250.4220.1720.0830.187050.1390.085711.3218 1.32188.314282.3(0.187050.0890.08571)8.355410m mol 50.410B B B -=-=-=-=⋅=-+⋅=-⨯⋅⨯c.计算B 120434.0)130.00941.0()130.00941.0(81)()(8133/13/12/133/13/12/112=+⋅-=+-=cj cicj ci v v v v k所以能得出:T c12=(304.2·282.3)1/2(1-0.00434)=291.77K v c12=(0.9411/3/2+0.1301/3/2)3=0.1111m 3·kmol -1 Z c12=(0.274+0.280)/2=0.277 ω12=(0.224+0.089)/2=0.1565T r12=373.15/291.77=1.2789 B 12(0)=0.083-0.422/1.27891.6=-0.2017 B 12(1)=0.139-0.172/1.27894.2=0.07779B12=(-0.2017+0.1565·0.07779)8.314·291.77/(60.48·105) =-7.6016·10-5 m 3·mol -1B m =x 12B 1+x 22B 2+2x 1x 2B 12=0.6952·(-7.0767)+0.3052(-8.3554)+2·0.695·0.305·(-7.6016) =-7.4182·10-5 m 3·mol -1代入:553318.314373.157.418210(1)(1)1092.7bar 0.111100.1111092.6178.1347.9%178.13m m B pvZ RT vB RT p v v δ----==+⋅-⨯=+=+⨯=⨯⨯-==- 分析:由于流体处于较高压力P r >1,不能忽略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仅用二项截断维里方程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