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2017—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文科历史期末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2题48分)1.楚武王命斗缗(王族)管理征服的权国,后来斗缗反叛被平定,楚王改权国为权县,派县尹管理,赋税和军队由楚王管控。
此后,楚多次灭国设县,最终问鼎中原。
楚“灭国设县”( )A.加速了兼并战争的进程B.健全了国家机器职能C.标志着官僚制度的确立D.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2.《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 )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3.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
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4.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
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5.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
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
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6.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D.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答 案〗A
〖解 析〗
〖详 解〗据材料可知,中央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地方都有对应的机构,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B错误;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的是战国时期,C错误;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
4. 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A. 推崇以德治国理念B. 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C. 稳定社会等级秩序D. 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据材料“强公室,抑私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推崇等级秩序,而未涉及到以德治国理念,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君主尊崇等级秩序,进一步规范民众的社会秩序,B排除;材料未涉及儒学社会地位,D选项排除。
2. 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 生产力进步为新 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 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 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8. 秦朝时,尚书是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掌政务文书,地位较低。汉武帝时期,赋予尚书决策的职能,司法审查大权也转由尚书和廷尉共同行使。这一变化说明
A. 汉武帝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 秦汉政治制度之间缺乏传承性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4.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的方式”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C.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6.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7.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最新版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四)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5题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失C.使贵族普遍转化成庶人D.使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逐渐丧失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3.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4.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
”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5.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B.已完全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6.下列对下表中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7.“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疆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35小题,共70分)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本国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
从材料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度极为优越B. 鸦片战争时东学西渐进入高潮C.这种制度在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D. 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2.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 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 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 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3. 1873年6月29日,日、俄、美、英、法、荷等国使节在紫光阁觐见清同治帝,未行跪礼。
但当时社会上流传外国使臣见中国皇帝时恐惧之余足不能动、口不能言、浑身发颤,连国书都无法卒读。
这反映了中国A. 外交礼仪近代化的艰难B. 传统纲常伦理的崩坏C. “天朝上国”威仪的稳固D. 近代条约体系的确立4.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
这些事件A. 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B. 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C.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D. 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5.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随时间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汉朝时,儒家思想经过改造,吸收了法家的思想主张②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大一统”思想,以维护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③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④宋朝时,新儒家学说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A2. 如图为中国人民银行今年10月发行的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币。
下列属于孙中山先生功绩的是()A.领导武昌起义并建立湖北军政府B.直接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帝制C.主持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参考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功绩.需要对孙中山的功绩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没有领导领导武昌起义并建立湖北军政府,故A项错误.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结束帝制是袁世凯,故B项错误.孙中山主持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C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功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3.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D、开发开放浦东参考答案:答案:A试题分析:.Com]1979年以前,深圳还是一个破落的小渔村;1979年,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于是在深圳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决定引进外资,建设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1.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答案】C【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
故选C。
2.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
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非工具”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A. ①②④③B. ①③②④C. ③①②④D. ③④②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 世纪,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③“人非工具”,是18 世纪启蒙思想康德的主张;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为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主张;故正确时间排序为①②④③,排除BCD,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掌握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代表人物和主张,以此排序即可。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7月份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设置官吏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兼并争霸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3.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4.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5.对下表中税收信息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因工商业发展而走向终结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经济逐渐衰退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对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6.《明史.职官志》载:明朝中期以后,“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宦官内阁彼此倾轧 B.决策权力趋于异化C.相权膨胀威胁皇权D.政局混乱皇权失控7.下表反映出16~18 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8.“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封建社会一种成熟的皇位继承制度。
但有学者根据二十四史的本纪对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做了计量学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秦到清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大概2/5的皇帝是依靠嫡长子继承制登上皇位的。
对此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不一致性 B.历史结论的发展性和历史认识的多元性C.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行的灵活性 D.史实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2.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
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3.有学者曾提到,秦始皇为何不以大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繁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俯视阿斯旺水坝的努比亚大神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兵马俑的这些独有特色,反映了秦朝( )A.皇权的至高无上B.神权色彩明显C.按军功授予爵位D.人文气息浓厚4.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5.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第小题1.5分,共48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 )A.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3.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
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4.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具有民主化的倾向5.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 A.儒家 B.法家C.道家D.墨家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7.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_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学年历史试卷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都设有对地方、对百官的监察制度及监察机构,以期实现对权力的约束。
其中“位卑权重”,“以小驭大”且无固定治所的是()A.秦朝丞相 B.汉朝刺史 C.元朝御史台 D.明朝提刑按察司4.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5.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赔款2亿两白银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6.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7. 从罗马建城到罗马共和国初期, 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
为改变这一状况而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陶片放逐法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自然法8. 古希腊公民把自己看作是城邦的主体, 而古罗马公民从不把自己作为城邦共和国的主体来看待。
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罗马人多数没能获得公民权B.古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C.二者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D.二者的参政意识程度不同9. 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是因为他()①是政府首脑②掌握行政大权③不受议会监督④是国家元首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导A.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10.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精品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A.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2、宋代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一做法()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3、“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
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了民主与哲学,而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材料说明罗马法()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4、有学者评价,法国的共和制是一个“早产儿”,更是一个“难产儿”,这是针对法国政体发展过程中()A.发生了大革命B.曲折反复特点C.君主派势力大D.共和派势力小5、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应受免职处分。
”这表明1787年宪法()A.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C.所有官职都由民选产生D.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6、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必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7、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发现绕过非洲到印度的航线后,西欧以海上商路取代古“‘丝绸之路’,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则随之振兴。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新版
2019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分数: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D.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政治失序,礼崩乐坏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流派众多,文化活跃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3.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4.开元十二年,唐玄宗提出:“自今以后,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
”唐中期以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更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
这说明唐朝A.地方官员的升迁快于京官B.京官都从地方官员中选拔C.高度重视地方事务的处理D.注意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5.元代行省实行圆署会议制,行省所掌重要事务,“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
这一做法A.可减少决策失误B.具有原始民主性C.不利于强化中央集权D.削弱了行省职权6.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数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题,共48分)1、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 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 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
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3、20世纪90年代,江西新淦大洋州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
材料说明商代(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4、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
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5、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6、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2019年重庆第二十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9年重庆第二十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包括:①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创立了“陶片放逐法”;②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③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2. “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
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
文中的“他”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参考答案:A根据“1487年”“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绕过了海角。
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故A 正确;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参考答案:C4.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参考答案:B5. 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
1919年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
促成这一转变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D.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参考答案:C【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根据材料“1919年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可知:一战及战后点的不合理安排促进了人们从对西方盲目的崇拜中苏醒,C正确;AD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与材料中对西方的崇拜的清醒无关;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人们对西方盲目崇拜思想的觉醒,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魏冉(秦昭王之舅)封于陶,为诸侯。
秦昭王三十六年,客卿竈攻齐,取刚、寿,子穰侯(魏冉)。
这表明当时分封制A.开始走向崩溃B.有助于秦国扩张C.有利于加强皇权D.巩固了秦朝疆域2.下图是《吕氏春秋》书影,在其中最后两列的文本中作者意在强调A.统一逐渐成为趋向B.分裂之势继续加剧C.土地私有逐步确立D.民族矛盾逐步加深3.下图是历史学家孙国栋对晚唐考取贡举进者的出身进行的统计。
据此可知当时科举制A.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B.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C.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D.延续了名族社会地位4.北宋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城,各区设转运使转运财赋,形成路。
后转运使兼及路的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真宗时转运使外设宪司、帅司、仓司分管各路监察、军事和储备粮,这表明A.路的产生源于转运使B.专制皇权在变革中强化C.转运使统揽地方大权D.中央集权在探索中发展5.《天朝田亩制度》强调:“凡军一切生死黜陟等事,军帅详监军,监军详饮命总制,钦命总制次详将军、待卫、指挥、检点、丞相。
丞相禀军师,军师奏天王。
天王降旨,军师遵行。
功勋等臣世食天禄”。
这表明太平天国A.初步建立了天国体制B.革命纲领不断完善C.政权性质日益封建化D.军事纪律日益严明6.1894年11月,日本有学者在美国杂志发表文章,将甲午战争的原因归结为日本维护朝鲜“独立”和“自主”,推动东亚“文明化”,而清政府试图保持其“附庸”地位,阻碍其进步。
该学者的主要意图是A.维护朝鲜的主权独立与自由B.揭示中国的落后和愚昧C.利用美国媒体引导国际舆论D.强调日本的文明与现代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实行革命的办法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1921-1922年其党员人数从56人仅增加到197人,这种组织力量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急切想要成就的革命目标还相差很远。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卷(范围: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世界近代政治、经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宰相权力日益下降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新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自要求的。
1、《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
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降服多数小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
与这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别子为祖,继别为宗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封建亲戚,以藩屏周D.祖宗圣人,百世不迁2、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
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咸阳跃升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
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
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天下共主,极尽享乐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4、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注重提高官员的责任感5、西汉初,刘邦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
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取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等九个诸侯王国。
刘邦此举意在A.推动经济恢复B.延续传统制度C.吸取秦亡教训D.加强中央集权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2.“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使知识分子地位不能上升3.西汉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王 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盐、铁的统一生产和销售4.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5.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
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上述材料说明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6.《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无产阶级发动起来。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
”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B.排斥商品经济C.霍氏家训严格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2、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
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 )A、官营手工业B、工场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3、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④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5.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独制”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6.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7. 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C.“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在开国分封的过程中,形成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2.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3.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4.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5.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6.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7. 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
据此可知,该时期( )A.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B.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C.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9.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
材料主要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东汉初年最终废除分封制10.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11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12. 北宋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
故,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规定,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
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行政效率B.改变三冗局面C.精简司法机构D.根除官吏贪腐13.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14. 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5. 据记载,明代初期以前并没有发布政令的权力,而明初以后六部则可以直接向下属发布命令。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六部拥有了决策权B.丞相制度的废除C.皇权专制收到约束D.六部分割了相权16.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7. 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18.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19.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20. 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21.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
据此可推知( )年龄(岁) 身高(cm)体重(kg)胸围(cm)呼吸伸缩差(cm)肺气容量(mL)握力(kg)日兵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清兵29.8 166.65 54.75 19.5 10.24 3129 31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22. 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又称“庚子后新政”。
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与戊戌变法相似。
可是掌权的慈禧太后在推行新政的同时,却再三强调新政不得偏重西法。
这说明慈禧太后A.接受列强建议实行革新的真实动机B.不愿为戊戌政变翻案的矛盾心态C.因发动戊戌政变而产生的悔恨心理D.固守传统反对进步的顽固态度2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力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A.孙中山对民主的执着追求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24.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25.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
此漫画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26.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27 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28.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29.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公布建立外交关系。
这两个东西方大国的建交,对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世界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一外交史上的“核爆炸”事件A.导致两极格局发生变化B.冲击了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C.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消除了两国间意识形态的分歧30.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
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16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
……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
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
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
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