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类专业论文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

摘要 (1)

1绪言 (2)

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2)

1.2选题研究意义 (2)

2区域地质特征 (3)

2.1区域构造演化 (3)

2.2区域地层 (3)

2.3岩浆活动 (5)

2.4区域成矿特征 (6)

3矿区地质特征 (7)

3.1矿区地层 (7)

3.2矿区构造 (7)

3.3岩浆岩 (8)

3.4围岩变蚀 (9)

4矿化特征 (11)

4.1矿体特征 (11)

4.2矿石的物质成分 (11)

4.3矿石结构构造 (12)

4.4成矿期次划分 (13)

5结论 (15)

摘要

吉如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西部,东西各临冲江、朱诺斑岩铜矿区,是一个斑岩铜矿。矿区大致圈出了3个含矿斑岩体,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包括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岩脉)等。根据地表的转石及钻孔编录结果,共圈出三个矿体,分别标为Ⅰ、Ⅱ、Ⅲ、号矿体。矿区斑岩型矿化主要分布在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及少量高岭石化等;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辉钼矿、蓝铜矿、孔雀石、磁铁矿等,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结构(穿插结构和溶蚀状结构)等.吉如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二期三阶段,即岩浆期后热液期、及表生期,其中岩浆期后热液期又可分为硅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

关键词:斑岩铜矿,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期次划分,吉如,西藏

1绪言

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矿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行政区划隶属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秋木乡境内,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88°51′00″-88°57′30″北纬29°37′45″-29°42′15″。矿区向东有简易公路约26km至南木林县城,南木县城南行有二级公路约40km至艾玛大桥与拉(拉萨)日(日喀则)公路相接。

矿区地处冈底斯山脉中段南麓,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4580m,最高海拔5360m,相对高差约800m。属高山中等切割地貌,气候属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缺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其基本特征。

1.2选题研究意义

斑岩铜矿已成为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在中国,斑岩铜矿在国内铜矿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西藏冈底斯地区已经成为斑岩铜矿勘查的热点地区,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该带上先后发现了多各矿床(点)。目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由冲江、驱龙、吹败子、朱诺、吉如、南木、得明顶等十多个斑岩铜矿床(点)组成。吉如作为该带上发现的斑岩铜矿,研究其矿区的各种地质特征,有着特殊的意义。前人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已经圈定的矿床(点),做了大量工作,已提出了冲江、驱龙等矿区的矿化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等符合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然而吉如同样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新圈定的矿床,其矿床是否具有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本文主要从该矿区的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化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2区域地质特征

2.1区域构造演化

冈底斯带位于西藏造山带拉萨地体内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带以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处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中心部位。东西长达2000多公里。冈底斯带经历了西藏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与陆内地壳伸展等重大构造活动事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山——岩浆组合和盆地沉积体系。总体上从北向南依次发育弧后火山盆地、冈底斯花岗岩弧、日喀则前陆盆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等地质单元。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北缘,形成于陆内汇聚造山向造山后延伸走滑转换的过度阶段。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接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所谓“措勒—纳木错初始弧内盆地”及其以北的“班戈—倾多拉退化弧”。在现代构造—地貌上位于冈底斯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接地带。他自拉—郭拉—堪珠乡推覆断裂与谢通门—努玛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对区域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为区域最主要构造。

2.2区域地层

矿区地层在区域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之拉萨—察隅分区中的南木切--邬郁小区。为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新特提斯北侧冈底期—念青唐古拉中间陆块南缘陆缘沉积和中晚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未见比晚侏罗世更早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出露的地层有: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晚白垩世设兴组(K2^s)、第三纪古新世典中组(K2E1d)、第三纪古新世年波组(E2n)、第三纪始新世帕那组(E2p)、第三纪渐新世日贡拉组(E3r)、中新世芒乡组(N1m)、第三纪上新世邬郁群(N2wy)、第四纪松散堆积物(Q)。

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林布宗组主要有一套薄—中层灰黑色炭质板岩、炭质泥岩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地区夹劣质煤线。产植物、菊石、双壳类化石。属滨岸充水沼泽—海岸近滨带—浅海陆棚沉积。与上覆地层楚木龙组整合接触,下部被洞沙单元(E3D)中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吞。

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楚木龙组以夹含砾粗砂岩、细砾岩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杂色厚层状中-细粒状复成分砾岩及灰色中层含砾粗砂岩。具典型前滨—近滨冲洗带沉积特征。与下伏林布宗组及上覆塔克那组均为整合接触。

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塔克那组为灰、灰绿、深灰色灰岩、泥灰岩等碳

酸盐岩及砂岩、泥页岩互层体。产双壳、圆笠虫、脊椎动物、菊石、海胆、腹足类等化石。属近滨—浅海之间的半局限台地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楚木龙组及上覆地层设兴组红层均呈整合接触。

晚白垩世设兴组(K2S):设兴组一段(杂色砂岩段):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薄层泥灰岩。产丰富的圆笠虫化石。与下伏塔克那组呈整合接触。

设兴组二段(生物碎屑灰岩段):主要岩性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出现。产丰富的双壳类、圆笠虫化石。与上伏典中组(K2E1d)暗紫色橄榄玄武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设兴组表现为一套障壁海岸的陆源碎屑沉积—潮坪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海进退积相序。

晚白垩世—古新世典中组(K2E1d):典中组以中基性—中性熔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含火山角砾熔岩,熔结火山角砾岩等,中夹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该组与上伏年波组及下伏设兴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古新世年波组(E1n):岩性组合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夹沉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沉积岩为主,中夹少量中酸性熔岩及角砾凝灰岩。宏观上以紫红色色调为特征。主要岩石类型有:流纹岩、角砾凝灰熔岩、英安质含岩屑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等。年波组以喷发—沉积相和沉积喷发相岩石为主,喷溢相和爆发相岩石较少。与下伏典中组(K2E1d)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帕那组(E2p)整合接触。

始新世帕那组(E2p):岩性组合由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宏观上以灰白色调为特征。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组成。

渐新世日贡拉组(E2r):日贡拉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以紫红色调为基本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紫红色复成份砾岩、浅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相的零星山间盆地沉积。与下伏典中组及年波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新世芒乡组呈整合接触。

中新世芒乡组(N1m):主要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组合。主要岩石类型有:灰色中层含砾长石石英细砂岩、浅灰色中层细砂质中粒钙质岩屑砂岩。灰色凝灰质砾岩、灰白色粘土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油页岩、煤层。中夹灰紫色碳酸盐化黑云母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这套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沉积,是日贡拉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的继续。与下伏地层自贡拉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嘎扎村组(N2g)呈角度不整合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