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迅速扩大
电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电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电子商务(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支付系统,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商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商对中国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包括市场扩大、供应链优化以及创新创业推动等方面。
一、市场扩大电商为中国实体经济带来了市场的拓展和扩大。
传统的实体商业模式受到时空限制,导致只能服务于有限的区域客户。
而电商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产品和服务可以迅速覆盖全国甚至全球。
通过电商平台,中国企业可以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而不再受限于线下店面销售,大大提高了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此外,电商还为实体经济创造了新的销售渠道。
通过电商平台,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产品推向市场,与大企业平等竞争。
这样一来,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渠道和模式,而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式进行,从而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激烈化。
二、供应链优化电商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优化供应链管理。
传统实体经济中,供应链的建立和维护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
而电商的出现,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通过电商平台,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及时上架商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电商平台还能够提供精准的销售数据和消费者反馈,帮助企业进行产品优化和供应链调整。
这种供应链的优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创新创业推动电商行业的兴起为中国实体经济注入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通过电商平台,创业者可以低成本地建立自己的创业天地,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相比于传统实体经济中需要付出较高的创业成本,电商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创业机会。
电商平台还能够提供多种工具和资源支持创新创业。
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创业者可以轻松地建立品牌形象和用户群体。
工业电商 万亿市场正在觉醒
工业电商万亿市场正在觉醒作者:韩忍冬来源:《中国新时代》2021年第11期万亿级的“蓝海”吸引了众多力量入局,工业品电商产业已步入快车道。
2021年10月9日,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在吉林长春举行,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发布了《新电商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电子商务进入规模快速增长的发展期,聚焦新电商已是势不可挡。
从产业端来看,2016年-2020年,我国产业电商B2B市场保持在年同比20%以上的增速,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从54%增长到63%,获得稳步发展。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
事实上,这一目标在2019年基本实现。
赛迪顾问报告指出,我国工业品电商交易额早在2019年就达到了9.9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交易额将达到20.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
万亿级的“蓝海”吸引了众多力量入局,工业品电商产业已步入快车道。
电商化是必然导向广东一家制造业的负责人王先生,近几个月来又欣喜又犯难,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公司业务订单骤增,另一方面,需要采购物品的品类众多、品牌不一,且数量巨大,同时为了赶工期必须尽最大可能压缩物流周期,从哪里才能满足一站式的采购呢?我国工业品品类繁多,规格参数复杂。
传统工业品供应链因上下游链条过长、规格参数不一、信息不透明、上下游企业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在传统模式中,采购不畅不仅让采购员心力交瘁,也容易打乱生产节奏。
以建筑工程为例,由于施工场景复杂,采购时不仅量大,品类也多种多样,从钻机、焊机到脚手架、防护网,以及各种专业设备,很难只通过几家供应商就备齐所有物资。
一般情况下,采购员需要跑十几家店,花费两三天才能找齐商品,如果店里库存不足,工期也会被耽误。
工业品采购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相比民用消费品,工业品由于使用周期长,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同时,工业品行业涉及范围广、中间控制环节多、采购管理成本高等特性,使得工业品采购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Investment and stud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and there is no better idea.国内市场繁荣活跃——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二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着繁荣活跃、稳定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一、新中国商品市场发展的沿革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当时的市场完全无法承担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着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含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按照当时的提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要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我党提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较好地利用了在革命胜利后一定时期内,资本主义工商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了其消极作用,并通过改造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 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个体商贩也被组织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2、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此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和市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起来说,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据统计,由1957年到1978年底,在全国商业机构网点和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商业销售的商品总量却大幅度增加,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有474.2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1558.6亿元.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公有制经济占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资料显示:在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过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商业销售的零售额占到了98%,真正形成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在这一历史时期,生产资料被认为是“非商品”,只能通过计划来调拨,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生产资料市场处于“空白”状态.3、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给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国内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在市场发展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格局在不断建设之中,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填补了生产资料市场的“空白”.非国有经济成份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商业的“一统天下”.这一历史时期市场发展的特点是:⑴国有商业改革不断深化.改革重点是转机建制,搞活经营,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⑵商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5%左右的商品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到5%.⑶流通领域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到目前为止,非国有经济在市场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左右.二、新中国市场发展的巨大成就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建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的建设更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解放初期满目疮痍、混乱不堪、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不见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市场也不见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在繁荣经济、促进商品生产与消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崭新的市场.1、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建国初期,我国商品市场网点稀少,行业不全,私营企业和小商小贩占居主导地位,其店铺门面狭窄,设备简陋,规模极小.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商业网点遍及全国.据统计,到1996年末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网点已达到1599万个,从业人员达到4499万人.近几年来又有较大发展,据预测,到1999年末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网点将达到2000万个,从业人员将达到5800万人.现在,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在商品流通网络不断发展的同时,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效能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在城市,一座座具有时代气息和多种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商厦不断涌现,精美的装潢,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各类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是建国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1998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5379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5166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26236个,工业消费品交易市场9335个,生产资料交易市场6202个.1998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达1983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数百倍之多.随着商品流通网络的建设,一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获得快速发展,如连锁经营、专卖店、仓储式商场、电视商场等,使商业网点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市场需求旺盛,供给总量充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获得了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14.8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0元,增长15.1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由于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2市场供给稳定增加.建国以来市场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运行态势,1978年以后市场总体逐步呈现出供给充裕状态,各类商品品种丰富,质量、档次大大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工业生产势头良好,农业保持了连年丰收,国家通过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菜篮子”工程取得实效,农副产品供应状况进一步好转,上市农副产品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档次上都有所提高,充分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90年代轻工业生产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随着主要轻工产品产量增长、结构改善和消费品进口增加,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更加琳琅满目.随着市场的发展,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品种、档次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市场发展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运行也曾出现过一定波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主要集中在优质名牌商品上.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糖等商品曾一度出现过结构性和地区性短缺,但市场供求格局总体呈现稳定状态.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建国以来,市场多数时间里呈现出的都是稳定和均衡运行态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淡旺季节逐渐不甚分明,月度之间、年度之间没有大的波动.这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已初步进入成熟状态.分城乡市场看,建国以来,不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多数时间里都表现出均衡运行态势.在规模上,农村市场多数时间里大于城市市场,特别是8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市场快速发展起来,到1989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40亿元,比1952年的137亿元,增长24.8倍.1990年以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市场增速开始加快,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并超过农村市场.1998年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8亿元,比1952年增长81.6倍;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25亿元,比1952年增长140.9倍.从各地区市场发展看,市场规模也呈不断扩大之势.与1952年相比,各地市场均有较大增幅.3、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最快的50年.经过50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连续丰收,商品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短缺经济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⑴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长期以来和改革开放初期商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已不复存在,据测算目前市场上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 100%,供不应求的商品已很难找到.⑵物价涨幅由升转降.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多数商品实行国家定价,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商品供应紧张,价格又不断放开,致使物价指数节节攀升.近二年由于商品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物价涨幅也出现了回落走势.⑶消费者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短缺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的主要商品不是凭票就是凭证供应,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改革开放以后,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商品,并逐步占居主导地位.⑷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增强.过去生产者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与市场脱节较多.现在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市场对生产者起导向作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居主导地位,高质量、高档次、高营养、新口味的商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吃、穿、用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在相对向名优商品集中的同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4、生产资料进入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原苏联经济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全面实行计划管理,建立了以计划分配调拨为主的物资管理体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均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分配调拨,并由国家统一定价.到1979年,国家统一分配物资的品种达到791种.这种体制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其特点是重要生产资料都通过集中的计划管理,不进入市场流通.这种管理体制适应了当时我国的经济阶段,保证了国家的重点建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所固有的缺乏活力的种种弊端就显露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等理论模式.在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理论束缚也被突破,使我国的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实践中,逐步打破了重要生产资料单纯依靠计划分配的格局,市场调节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商流和物流相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融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市场已初步建立,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资料市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特点:1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逐步缩小.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进入市场流通,市场经济和市场配置资源已成为生产资料流通的主导形式.2多元化的生产资料市场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在全社会生产资料流通规模中,国有物资企业垄断的局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被打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竞争并存的格局.3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到1998年,全国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已达6200多个,经营生产资料的网点更多.全国性物资贸易中心、物资配送中心、期货经纪公司、各类专业生产资料市场钢材、有色金属、煤炭、木材均有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所,在引导价格、调节供求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1998年与1981年相比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2.8倍,连续四年达到3万亿元以上,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需要.5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在波动中走向平稳,工业品短缺制约现象已不复存在.5、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一是调节供需,保障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50年来,我国居民购买力每年均以较高速度增长,居民消费占国内最终消费的比重约为80%左右.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内市场通过购销活动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商品输送到不同消费者手中.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商业职工通过组织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使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二是支持和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另一方面又需要将产品不断地输送出去,市场正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据测算,在我国轻工业生产中有70%的原料来自于农副产品,而这些农副产品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市场采购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如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机具等绝大部分也是通过市场供应的.流通体制改革以后,通过市场流通供应的生产原料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市场在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料的同时销售其产品,并为生产者提供需求变化信息,促进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三是积累和上缴了大量资金,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资金来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新中国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展望建国50年来,商品市场在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放开搞活”与“秩序混乱”相并行,流通环节剧增的问题;一些地区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商品流通,纵容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力分流、市场消费不振的问题;国有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开发问题等等.展望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市场将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市场发育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作用将更加突出,稳定发展将继续成为国内商品市场运行的主旋律,城乡市场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拓,城乡居民在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同消费层次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生产资料市场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朝全方位、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以下是关于跨境电商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欢迎阅读。
一政策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贸易利好,大势向好不可挡。
二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占进出口贸易额比例不断提高。
当前世界贸易增速趋于收敛,为开拓市场、提高效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着力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拉近与国外消费者距离,而跨境电子商务正为此提供了有利的渠道。
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增长率为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
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
据商务部测算,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21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6.5万亿元,占整个外贸规模的19%,年均增速近30%。
2021-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图三出口跨境电商有望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近九成。
从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看,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到86.7%,进口占比在13.3%。
跨境电商出口方面,出口电商零售部分近几年规模成长很快,2021年出口电商零售交易额已达240亿美元,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三方跨境平台类凭借低门槛、广覆盖的特点近年来迅速壮大,其中阿里速卖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交易平台,而Eaby、Amazon也在借助自身平台优势将国内产品销售至海外消费者。
四进口零售迎需而起,市场广阔盈利前景好。
我国消费者对美妆、珠宝、母婴、高端食品、轻奢品等需求旺盛。
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对于海外母婴用品和高端食品的品质更为信任,对化妆品、服务的价格优势更为满意。
2021年我国消费者70%的奢侈品消费来自海外代购和出境购买,价格差异、商品品质、商品选择丰富是消费者进行海外代购的主要原因。
跨境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购海外商品的高效渠道。
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数字贸易开放的路径选择
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数字贸易开放的路径选择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数字贸易开放,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字贸易开放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数字贸易开放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产业升级。
数字贸易开放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完善,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各国需要共同探讨和完善相关规则,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有责任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
数字贸易开放有助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通过推动数字贸易开放,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数字贸易开放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数字贸易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1. 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为数字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
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全球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2019年全球数字贸易总额达到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
国内贸易的概念
国内贸易的概念什么是国内贸易国内贸易,又称国内市场贸易,是指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家内部的经济活动,涉及到各个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流动。
国内贸易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内贸易中,商品和服务可以从产地直接销售到终端消费者,也可以经过多级流通渠道,通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进行转手和销售。
国内贸易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交易,如货物的购买和销售、资源和劳动力的流动、服务的提供等。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是两种不同的贸易形式。
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活动,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流通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
国际贸易是全球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在于交易的范围和对象。
国内贸易是在一个国家内进行的,涉及到该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
而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
国内贸易通常受到国内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约束,而国际贸易涉及到各国之间的贸易规则和协议。
国内贸易的交易方式和支付方式相对容易和便捷,而国际贸易需要考虑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关税等因素。
国内贸易的特点国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区域性:国内贸易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涉及到该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国内贸易呈现出区域性的特点。
2.多样性:国内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和服务,涵盖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是国内贸易的基础,也是国内市场的基础。
3.多级流通:国内贸易可以经过多级流通渠道,通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进行转手和销售。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4品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品流通组织形式,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它虽然起源于过去的集市贸易活动,但其真正繁荣兴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入世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加速之势。
目前,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组织形式,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品交易市场总体发展情况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4567个,比2007年增加446个,比入世初期的2002年增加1309个;市场摊位数、营业面积分别为283.9万个、2.1亿平方米,年成交额524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7.1%和19%;比入世初期增长了29.6%、1.2倍和1.6倍。
从成交额的变化看: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7年突破4万亿元; 2008年突破5万亿元;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
超大型市场发展迅速2008年成交额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005个,比上年增加150个,比入世初期增加590个;其中成交额50亿—100亿元的市场有108个,比上年增加19个,比入世初期增加80个;成交额100亿元以上的市场有89个,比上年增加18个,比入世初期增加65个。
2008年10亿元以上市场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文/王克臣 李 敏 刘晓燕王克臣,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司长,高级统计师。
1982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并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历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长期从事商品流通统计与分析研究工作,先后撰写发表有关国内商品市场运行进度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多篇,为主参与的我国第一次商品交易市场快速调查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批发市场分析
中国批发市场分析一、中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批发市场起源于80年代初期,大致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原有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在原有商业、粮食、物资、供销等流通部门的购销中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三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兴建的。
90年代以来,中国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从数量、品种上讲,中国批发市场已得到了迅速发展,批发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据统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商品市场有9万5干多家,管理相对规范的有5—6万家。
在5—6万家中大约设有1300万个摊位,1998年成交额达2.1万亿元。
上规模的各类批发市场有10000多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4000多家,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2400多家,生产资料批发市场5000多家。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粮油、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在内的,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门类齐全的批发市场体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
通过批发市场交易的商品销售额已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1998年,全国各类批发市场中,年交易规模超过亿元的市场有1000多家,其中山东、浙江各有200多家,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各有100多家。
小商品批发市场是发展最快的一类批发市场,年交易规模过百亿元的就有十几家,交易规模最大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1998年交易额突破了200亿元。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大多数省市都有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农产品市场,其中,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8年交易额接近70亿元。
中国批发市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在配置资源、扩大内需、引导生产、搞活流通、形成价格、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和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批发市场是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蔬菜批发市场正成为城市“菜篮子”供应的重要载体,通过南菜北运等绿色通道的建立,调节了因季节变化的蔬菜需求,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作者:马晓彤来源:《商场现代化》2023年第18期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党的十九大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以贸易、投资、融资、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全球网络体系,以加速构建我国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优势。
然而,在后疫情防控时期,如何推动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全球化、多元化、规范化、自由化、科技化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角度,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新动向。
最后,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以期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外贸正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
当前,随着中国外贸进入新阶段,外贸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人口红利减退、生产成本上升、内部需求不足、投资增速放缓等,这些因素导致外贸商品数量逐渐减少,然而,也正因如此,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紧密互动得以促进,进而推动了整体经济发展。
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外贸仍面临不少困境。
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升外贸企业的出口规模,以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深入剖析国际贸易发展态势,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有力建议。
一、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
国际经贸合作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在新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提供了支持。
1.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当前,我国经济正快速向质量和效率的方向发展。
在“双创”时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国际贸易的推动也需要加强贸易合作。
引进高科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将为我国经济的转型提供基础和条件。
2.融入全球经济环境“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
二手交易市场分析
二手交易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手交易市场逐渐兴起并迅速扩大。
二手交易市场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对二手交易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涉及的各种因素与特点。
一、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分析二手交易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既包括线上平台如淘宝、闲鱼等,也包括线下市场如跳蚤市场、二手店等。
这一市场的扩张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二手商品,并将其作为一种可行的购买选择。
这种转变不仅源自于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体现了对物质消费主义的反思。
2.经济压力的增加:二手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购物方式,能够满足他们在经济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获取所需物品的需求。
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手交易市场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有效扩大了市场规模。
线上平台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模式和更广泛的商品选择。
通过对市场规模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二手交易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二手交易市场的特点1.商品丰富多样:二手交易市场的商品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的商品,包括但不限于服装、电子产品、家具、车辆等。
人们可以在二手交易市场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以较低的价格购得。
2.价格灵活可议:相比于一手商品,二手商品的价格往往更加灵活可议。
卖方可以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决定价格,而买方则可以通过砍价等方式获取更为优惠的价格。
3.信息不对称:由于二手交易市场的特殊性,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普遍。
卖方可能对商品的实际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隐瞒,而买方也难以获得全部的商品信息。
这造成了市场交易的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
4.环保意识的提升:二手交易市场的兴起得益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
购买二手商品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能够延长商品的使用寿命,减少环境负荷。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分析
国内市场繁荣活泼——新中国50年系列阐发陈述之十二建国50年来,我国商品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开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在国民经济持续、不变、快速开展的大环境下,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着繁荣活泼、不变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新中国商品市场开展的沿革我国商品市场的开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对本钱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胜、出产力低下,贸易极不畅旺,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
当时的市场完全无法承担国民经济快速开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
对旧市场进行改造,成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当局就着手对本钱主义工商业〔含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当时的提法,对本钱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要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出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消灭本钱主义抽剥。
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我党提出对本钱主义工商业采纳操纵、限制与改造的政策,较好地操纵了在革命胜利后一按时期内,本钱主义工商业对经济开展的积极作用,限制了其消极作用,并通过改造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
这一政策获得了成功。
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个体商贩也被组织起来了,这标记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底子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开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成立与开展时期。
对本钱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成立与开展打下了初步的根底。
在此根底上,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开展,以方案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开展。
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在此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和市场的开展起到必然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开展,底子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起来说,以方案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开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
义乌发展历程
义乌发展历程义乌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小商品贸易城市。
义乌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初创阶段:义乌的商贸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义乌是一个以农村生产为主的贫困县城。
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义乌开始逐渐从农村向城市转型。
1979年义乌成为温州市的一个县轄市,这标志着义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初步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义乌开始着力发展小商品贸易市场。
当时的领导层提出了“西区提“著名的方针,以发展义乌特色产品,拓宽市场,提高贸易规模。
这一举措使得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买家和商家。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阶段:20世纪90年代,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这一时期,义乌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同时,大量的外资进入义乌,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义乌的物流体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市场的繁荣提供了稳固的基础。
规模稳定提升阶段:进入21世纪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贸易中心。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各类服务也不断完善。
义乌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成为中国及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重要基地。
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阶段:随着义乌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义乌逐渐成为国内外商家争相合作的热门城市。
越来越多的商品从义乌出口到全球各地,义乌也成为了国际间商品交易的重要节点。
同时,义乌也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力争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之,义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由小市场到大产业集群的过程。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义乌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积极的市场拓展,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城市。
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6)11-0209-05中国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石忆邵(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之后,逐渐实现了从量的变化向质的飞跃,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
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比重逐年上升,其在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现,辐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亿元市场;结构演变:规模扩张;地区分布;运营效率;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72411 文献标识码:AA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C auses of Large Scale Commodity Exchange Markets Developing in ChinaSHI Y i 2shao(Department o 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S ince the Open -up and Reform ,Chinese comm odity markets has been tremendonsly im proved in terms of number and scale ,a great leap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inv olving the prom otion of im plicatom from connotation.The sales of v olume in large -scale comm odity exchange markets has taken an increasingly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mm odity excharge mar 2kets.F or its m on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ntire system ,it becomes one of the m ost im portant driving forces pushing the den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with its strong radiating power.K ey w ords :large scale comm odity exchange markets ;structural change ;scale expans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operation 2al efficiency ;causes of formation 收稿日期:2005-06-01作者简介:石忆邵(1963-),男,湖南新邵县人,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的易货贸易
中国的易货贸易一、本文概述1、易货贸易的历史背景中国的易货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易货交易。
据史料记载,商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易货交易的记录。
在那个时期,人们用粮食、布匹、家禽等物品来交换其他物品。
这种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货交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形式。
到了唐朝时期,国家开始设置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易货贸易。
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通过易货交易传到了世界各地,而国外的香料、珠宝等商品也通过易货交易进入中国市场。
到了近代,易货贸易逐渐被现代贸易方式所取代。
然而,在特殊历史时期下,易货贸易仍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汇短缺,国家采取了易货贸易的方式与苏联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在这种背景下,易货贸易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替代方式,为当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易货贸易也重新受到了关注。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易货贸易逐渐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形式之一。
2、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和挑战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现代易货贸易在中国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全球化的易货平台,将买卖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实现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现代易货贸易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势,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现代易货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政策法规方面的限制对易货贸易的发展构成了一定阻力。
例如,海关监管、税收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引导易货贸易的发展。
其次,信用风险也是易货贸易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易货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各种欺诈和违约行为。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易货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交易保障机制,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管理。
此外,贸易壁垒也是易货贸易需要克服的难题。
《交易的世界: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商》笔记
《交易的世界: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商》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书籍背景与目的 (3)1.2 大宗商品交易的现状与重要性 (4)二、第一部分 (5)2.1 货币的历史演变 (6)2.2 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8)2.3 全球化对金钱的影响 (9)三、第二部分 (11)3.1 交易所的兴起与运作 (12)3.2 交易商的角色与影响力 (14)3.3 金融机构在交易中的关键作用 (15)四、第三部分 (16)4.1 大宗商品的定义与分类 (17)4.2 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性分析 (18)4.3 大宗商品交易的风险与机遇 (20)五、第四部分 (21)5.1 交易商的决策过程 (23)5.2 交易策略的制定与执行 (23)5.3 交易商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25)六、结论 (26)6.1 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的关系总结 (27)6.2 对未来交易行业发展的展望 (28)一、内容简述《交易的世界:金钱、权力与大宗商品交易商》是一本深入剖析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书籍,它揭示了在这场错综复杂的交易游戏中,金钱、权力和交易商之间的微妙关系。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深度访谈,展现了交易商们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
书中首先介绍了大宗商品交易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分类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详细阐述了交易商们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如何通过买低卖高来获取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金钱、权力和信息成为了决定交易成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交易商的行为,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他们如何评估市场风险、制定交易策略以及应对市场波动。
书中还分析了交易商们如何与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市场份额。
除了对交易商的刻画外,本书还关注了大宗商品交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虽然大宗商品交易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中国电商巨头:淘宝 vs 拼多多
中国电商巨头:淘宝 vs 拼多多中国电商巨头:淘宝 vs 拼多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电商市场迅速崛起。
在众多电商平台中,淘宝和拼多多无疑是最为知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两大巨头。
本文将分别介绍淘宝和拼多多,比较两者的特点和优势。
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成立于2003年。
它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交易市场之一。
淘宝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奢侈品牌都能找到。
在淘宝上购物是一种乐趣,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店铺评分、用户评价等多种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并与卖家沟通交流。
淘宝还拥有严格的信誉体系,通过买家评价、退换货率等指标来评估卖家的信誉和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更加安心购物。
淘宝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包容性,任何人都可以在淘宝上开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
这为大量小型商家提供了良机,也帮助了不少创业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外,淘宝还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用户下单后商品通常能在短时间内送达。
这些特点使得淘宝成为了中国电商市场最主流的平台之一。
与淘宝相比,拼多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电商平台,由黄峥在2015年创办。
拼多多以社交电商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拼团购方式吸引用户,为用户提供低价商品。
拼多多的特点是“多多团”,即用户可以邀请亲友一起拼团购买商品,人数越多,价格越低。
这种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拼多多成为了中国最快增长的电商平台之一。
拼多多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营销策略。
拼多多在刚刚兴起时,通过大规模的用户裂变活动和口碑传播迅速获得了用户数量的增长。
此外,拼多多还注重小众商品的打造,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推广,满足了一部分用户对特色产品的需求。
拼多多通过打破传统电商平台的规则,提供全新的消费体验和更低价格的商品,吸引了众多年轻用户。
淘宝和拼多多虽然都是电商平台,但它们的定位和特点有所不同。
淘宝更注重用户对商品的选择和品质的保证,而拼多多则更注重价格的优势和社交的体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作业
课时作业(八)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一、选择题1.(时空观念)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其中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的国家是()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荷兰答案:A解析:由材料“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可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葡萄牙人开辟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亚洲的新航路,进而垄断了这条航线,故选A项;英国的殖民扩张晚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班牙开辟的是通往美洲的航线,排除C项;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但与材料所涉地点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2.(历史解释)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米),由此可以推知()B.世界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强C.欧美国家的水陆运输网络初步形成D.铁路成为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答案:B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世界各大洲的铁路里程都在不断增长,铁路里程的增长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故选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1870年之前,排除A项;表格中没有水路运输的信息,排除C项;铁路是国家准入市场的条件,但不是必备条件,排除D项。
3.(历史解释)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 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这表明印度()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出口的原料体现的是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之一,说明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加深,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这些原料是否流入中国或者其他地区,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当时印度是英国的经济附庸,排除D项。
故选C项。
4.(历史解释)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它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
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份:一是调查,二是研究。
下面是有关商品交易市场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借鉴!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钱、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的重要作用。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慢慢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增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大体情况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及城乡的市场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XX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万个,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亿元。
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万个,营业面积万平方米、成交额亿元,别离占全数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
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数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亿元,占全数市场总成交额的%。
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别离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
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亿元,增加%。
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亿元,增加%。
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
通过连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
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亿元,占比%。
形容市场很大的词语
形容市场很大的词语
【最新版】
目录
1.市场的定义与重要性
2.形容市场很大的词语
3.实际应用案例
正文
一、市场的定义与重要性
市场,是指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
它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供需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如超市、商场等有形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网络购物等无形市场。
二、形容市场很大的词语
1.庞大的市场:形容市场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
2.广阔的市场:强调市场空间宽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巨大的市场:突出市场容量大,有很大的需求。
4.庞大的消费群体:表示市场中消费者众多,购买力强。
5.繁荣的市场:描述市场交易活跃,供需两旺。
三、实际应用案例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电商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形成了庞大的网络市场。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的追求也不断升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新兴产业得以迅速崛起,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容量。
总之,市场很大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多种词语来表达,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