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

合集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而重新统一但隋朝被南朝结束,共369年。

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期的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吴三国。

到后期曹魏逐渐被司马氏取代,265年被西晋取代。

263年蜀汉于魏灭蜀之战亡于魏国,280年吴于晋灭吴之战亡于西晋,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

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

在304年因为成汉与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十六国时期。

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曜后,司马氏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

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

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南朝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

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

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

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分别成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坚手上。

581年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三国(220—280年)、两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苻柳还曾多次打败东晋和南燕的军队, 扩大了前秦的疆域。
苻柳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他推 行了多项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 推行均田制等。
司马昭
司马昭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 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
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等。
司马昭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建立了晋朝的官僚制度,加强
了中央集权。
司马昭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他曾多次打败东吴和蜀汉的军队,
04
魏晋南北朝重要人物
宇文护
宇文护是北周的开国元勋,也 是西魏和北周的权臣。他曾多 次废立皇帝,掌握实权。
宇文护在政治上推行均田制, 加强中央集权,使北周成为当 时最强大的国家。
宇文护在军事上也有很高的成 就,他曾多次打败北齐和南陈 的军队,扩大了北周的疆域。
苻柳
苻柳是前秦的将领,他曾率领军队攻 占了大片领土,为前秦统一北方做出 了重要贡献。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是指魏、蜀、吴三个 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各自独立发展,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政治格局。
三国鼎立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历 史上的分裂时期,虽然国家分 裂,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和进步。
三国鼎立时期,各国之间的竞 争和战争不断,但同时也存在 和平交往和贸易往来,促进了 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统一了全国。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CONTENCT

• 三国时期 • 两晋时期 • 南北朝时期 • 魏晋南北朝重要人物
01
三国时期
曹操的崛起
曹操在东汉末年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崛起,占 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曹魏政权。
曹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屯田制、整顿户籍 和税收制度等,为曹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章.中国历史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3.1. 知识体系基本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的时期。

1.政治。

这一时期,封建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繁,政权不断更替。

(1)政权更迭。

1)220年,曹魏、蜀汉、孙吴先后称帝建国,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280年西晋完成短期统一,但迅速败亡。

3)317年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420年,刘裕废晋自立,东晋灭亡。

420年—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即南朝。

4)东晋时期,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十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割据政权,统称十六国。

439年—581年北方先后出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即北朝。

5)南、北朝长期对峙,合称南北朝。

(2)重要制度和重大事件。

1)北周武帝改革,加强北周统治。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封建化。

2.经济。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1)江南经济开发,三吴、洞庭、鄱阳湖地区和成都平原农业发达,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曹魏、北魏时期北方农业恢复发展,十六国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3)手工业品种丰富,产量增加,技术进步。

(4)由于战争破坏,国家分裂,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相对活跃。

3.民族关系。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1)五族内迁,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密切联系。

(2)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布局打乱,各民族差异缩小。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高潮。

(4)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5)蜀、吴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民族融合。

4.文化。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特点承上启下。

(1)科技。

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贾思勰著《齐民要术》;郦道元著《水经注》。

(2)文学。

出现陶渊明等杰出诗人。

(3)艺术。

书法、绘画、石窟艺术等成就突出。

(4)思想。

道教改造、佛教盛行,无神论者范缜创作《神灭论》。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第三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

思考:
•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能够摆脱近四百年 分裂的困境,重新走向统一?
• 为什么中国文化在分裂、混乱的年代 中,在历经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后能够 继续延续下来,不断地自我更新和发 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的研究概况
• 吕思勉 • 陈寅恪 • 王仲荦 • 唐长孺 • 汤用彤 • 田余庆
吕思勉(1884~ 1957),字诚之,江 苏武进(今常州市) 人。吕思勉先生是我 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 知识渊博,学术造诣 高。他的史学研究遍 及各时代、各领域, 在中国通史、断代史 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 出了独到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佛教的急剧发展期
• 般若学盛行 • 士大夫阶层积极参与佛学探讨
• 儒释道论争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上发展的原因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口的大流动和民 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文化的大交 流。 • 儒学独尊地位的丧失,给其它思想文 化留下了发展的空间。 • 汉文化同域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 流和融合,给这一时期的思想界吹进 强劲的新风。
注重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的特点:
• 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吕思勉 先生时有将该时期历史与罗马史的对 比研究。如在该书“总论”中,吕先 生就指出:“东洋之有秦、汉,西洋 之有罗马,其事盖颇相类;中国见扰 乱于五胡,罗马受破毁于蛮族,其事 亦未尝不相类也。然蛮族侵陵以后, 欧洲遂非复罗马人之欧洲,而五胡扰 乱之余,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如故 也。”
《曹全碑》 全称《汉合 阳令曹全碑》,汉中平二 年(185年)刻,1956年藏 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该碑 书法清秀娟雅,字体结构 扁平匀齐,为汉隶奇葩。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王羲之的《丧乱、二谢、得示贴》
什么叫玄学?
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 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的字面意 思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 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 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以 “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 “有无”问题的辩证思考,解决名教 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专题一三国到两晋一、三分天下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

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3.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权建吴二、短暂的统一1.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2.少数民族进攻——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专题二南北并立——南北朝一、南北格局1.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宋齐梁陈2.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二、少数民族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专题三乱世奇文1.历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主要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是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一2.小说(1)《搜神记》:古代志怪小说最高成就,东晋干宝搜集整理,有“干将莫邪“、”董永“等神话(2)《世说新语》:南朝宋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3.文人(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2)诸葛亮:《出师表》《诫子书》模拟演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文观止》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B.《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C.《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D.《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出自:A.《左传》B.《淮南子·人间训》C.《史记》D.《论语》。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讲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讲解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2.北朝墓室壁画墓
分布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北魏壁画墓以洛阳的元乂墓和王温墓为代表
北齐、北周时中国古代发展、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绘画开始 逐渐走向成熟,墓室壁画墓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北齐壁画墓三个分布中心:一是以磁县为中心的河北南部和河 南北部,以河北磁县湾漳墓为代表。
[知识点提示]:
(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及理论贡献;(二)谢赫的“六法 论”;(三)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四)墓室壁画及 画像石、砖等。
[重、难点提示]:
着重阐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 对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介绍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各民 族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关系,阐述这一时期绘画的长足 进步及主要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中国美术也对邻近地区、民族的美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一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绘画和雕塑的
创作,从而产生了一批有卓越贡献和极其深远影响的杰出画 家、雕塑家。 4.美术的功能和题材迅速地扩展着,以表现“名士”风神、品 格为主的人物画、肖像画标志着审美认识的深化。
第一节 绘画
概况
1.在城市建筑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规划思想与形象风格,另 外由于佛教的传人,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石窟、寺 庙、塔等多种佛教建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语言风 格和文化内涵。
2.此期美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习与吸收外来美术 的因素,如印度、中亚美术的题材、风格等,另一方面,此期
背景
社会的动荡,思想领域新旧交替、南北互动、中西 交通,佛教传入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 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 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 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 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 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 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下面是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欢迎参阅。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而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世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世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

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

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

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

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镇之乱,使南朝国力逐渐追上北朝。

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

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

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梁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

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

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

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

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

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

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以及统治者为鲜卑化汉人的原因,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

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
-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政权
- 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的代表人物
- 著名的战役有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
2. 两晋时期:公元265年-420年
- 两晋分别是晋朝、东晋两个政权
- 晋朝建立于西晋亡后的南北朝时期
- 代表人物有司马炎、王导、桓温等
3.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
-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朝政权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政权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
- 北朝政权位于华北地区,南朝政权位于江南地区
-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萧衍、高僧法起、萧统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间 时间 东 晋 南 朝 420年-----589年 (隋灭陈) 南 317----420年 方 宋:刘裕;齐:萧道成 (589年) 梁:萧衍;陈:陈霸先 十六国 北朝 隋 304----439年 439年----581年 (隋代周) 北 东 北 方 魏 齐 北 (581年) 北魏 周 西 北 魏 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184年),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东汉正式灭亡。 221年,刘备称帝, 229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和灭亡 (一)西晋的统一 263年,曹魏灭蜀; 266年,晋代魏; 280年,晋灭吴,完成短期统一。 316年,匈奴贵族起兵反晋,晋灭亡
(二)改革的内容(选修29页-32页)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生产有了恢复
和发展。 2 、使洛阳再现繁华 3、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魏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推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魏晋南北朝经济
手工业:农庭手工业: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
冶金业:此时出现了灌钢法。
商业:南北朝时期出现草市,并对其进行行 政管理。
二、北魏孝文帝(拓拔宏)的改革 北魏是鲜卑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一)背景 1、社会基础:北魏统一北方后,黄河流域民族大融 合加速发展;民族矛盾渐趋缓和。 2、政治基础:北魏政权的强大与统一北方。 3、直接原因: (1)统治危机:吏治败坏,阶级矛盾尖锐。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4、历史的必然 落后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5、目的: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 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 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 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

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

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

他的著作是《缀术》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220年-280年)背景介绍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包括了东汉王朝的衰落和分裂,以及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起和对抗。

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使得整个中原地区陷入了动荡和混乱。

魏国的兴起与统一东汉末年,政治的腐败和地方豪强的割据使得中央政权日渐衰落。

曹操,一个有抱负的抗击割据势力的将领,建立了魏国。

他打败了吕布、刘备等对手,为自己的国家夺得了地盘。

曹操死后,由其子曹丕继位,正式建立了魏国。

蜀国的崛起与抗争刘备,在战乱中逐渐积聚力量,并最终建立了蜀国。

刘备以勇敢和聪明才智闻名,他在巫山之战中打败曹操,奠定了自己在西南地区的地位。

然而,刘备临死前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后继者刘禅并没有能力维系蜀国长久的发展。

吴国的兴起与东吴的长期统治孙权,是东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

他在曹魏和刘备之间巧妙地保持中立,并利用两者之间的矛盾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最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建立了吴国。

它一度成为中国南方的统一政权,统治了东吴地区长达两百多年。

三国鼎立与结束三国时期在西晋建立之前持续了几十年。

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军事对抗不断,但也给了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苦难和破坏。

然而,由于各国实力的相互制衡,使得三国之间没有明显的胜者和败者。

这样的局面直到西晋建立后才最终结束。

两晋时期(265年-420年)武将的混乱与晋的兴起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割据势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司马氏家族所建立的西晋。

这一时期,历经了一系列的战乱和政治动荡。

然而,西晋在取得统一后不久就出现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五胡乱华与东晋的勉强维持五胡乱华是指在晋朝后期,中原地区被不同民族的外族人所统治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原本的中央政权已经被削弱,地方势力割据成为主流。

东晋的统治者尽管力图维持政权,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东晋无法恢复中原地区的统一。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南朝的分裂与北朝的统一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

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

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

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

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分裂时期,基本脉络是:⼤⼀统——三⾜⿍⽴——短暂统⼀——⼤分裂——南北割据——⼤⼀统。

下⾯,燕过紫禁城简单为您梳理⼀下历史发展脉络:三⾜⿍⽴: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相继乱政,政治腐败、天灾⼈祸不断。

公元184年,黄⼱起义爆发,各⽅势⼒借平乱兴起。

公元189年,凉州军阀董卓受⼤将军何进之召,以讨伐⼗常侍之名进京,废汉少帝,⽴汉献帝,执掌朝政,肆意作乱。

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部下李傕、郭汜控制朝局。

在乱局中,地⽅各州郡长官和豪强逐渐壮⼤,彼此征伐割据。

曹操逐渐成长起来,并于196年趁乱迎汉献帝,“挟天⼦以令诸侯”,获得独特的政治优势。

此后,他先后除袁术、灭吕布、逐刘备、降张绣、灭眭固,控制了兖、豫、徐、司州等地,并于200年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奠定了扫清中国北⽅的基础。

公元207年,曹操⼿下⼤将张辽⼤破乌桓,后曹操平定辽东,统⼀了中国北⽅。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

孙权、刘备结盟,周瑜率领孙刘联军在⾚壁之战中以少胜多⼤败曹操,三⾜⿍⽴之势形成。

刘备趁机取荆州五郡,⼜夺取益州、汉中。

公元211年,曹操破马超、韩遂,取得关中、凉州。

公元219年,孙权⼿下吕蒙设计取荆州、杀关⽻。

三国的格局完成。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魏国,东汉灭亡,三国正式开始;221年刘备建⽴汉国(即蜀汉),并于第⼆年⼤败于东吴陆逊之⼿,蜀汉实⼒⼤减;公元222年,孙权获封吴王,229年在武昌称帝,建⽴吴国。

此后,虽然蜀国在诸葛亮等⼈的带领下多次北伐,但基本⽆功⽽返。

三国格局没有⼤的变化。

西晋统⼀:公元249年,曹魏司马懿发动⾼平陵之变,控制了北⽅政权。

263年,司马懿之⼦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灭蜀汉;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迫使曹奂禅让,西晋正式建⽴。

公元280年,司马炎派杜预、王濬、王浑等灭东吴,西晋统⼀全国。

西晋灭亡和⼗六国:西晋统⼀是⾮常短暂的。

由于司马炎⼤封同姓诸侯王,并在继承⼈问题上选择了有智⼒缺陷的司马衷,最终导致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皇族⼤混乱——⼋王之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最后由晋朝统一。

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

在304年因为成汉与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十六国时期。

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曜后,司马氏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

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

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南朝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

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

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

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分别成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坚手上。

581年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 年灭南朝,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三国(220 —280年)、两晋(265 —420年)、南北朝(420 —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三国时期自赤壁之战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280年)止,在此期间,曹氏的魏国,氏的蜀国和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由魏国司马氏建立起来的国家,它以其强大的军事国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但由于统治阶级的部矛盾,在很短的时间,西晋王朝便分崩瓦解,使中国又恢复到原来的分裂状态•它不分多少国,而且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就是东晋和西晋,西晋时候的中国是统一的,后来匈奴人灭掉了西晋,晋国国君的后代在建业称帝,史称东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

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强迫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但隋朝被南朝陈结束,共369年。

可分为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期的混乱诞生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国。

到后期曹魏逐渐被司马氏取代,265年被西晋取代。

263年蜀汉于魏灭蜀之战亡于魏国,280年孙吴于晋灭吴之战亡于西晋,三国最后由晋朝统一。

西晋皇朝短暂的统一,于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后分裂瓦解,政局再度混乱。

在304年因为成汉与刘渊的立国,使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6年西晋亡于匈奴的刘曜后,司马氏建立东晋,南北再度分立。

东晋最后于420年被刘裕篡夺,建立南朝宋,南朝开始,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然而北朝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才开始,正式与南朝宋形成南北两朝对峙。

南朝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与南朝陈。

初期经济与军事强盛,但因为南朝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军事强盛,以及皇室与宗室内斗淫乱,使国力由盛变衰。

南朝梁国力复盛,但在侯景之乱后分裂成西梁与南朝陈,南朝陈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

北魏统一北方屡次击败南朝,意图南并。

但被北方柔然牵制,直到柔然被突厥取代后才有余力对付南朝。

北魏经汉化运动后经济持续发展,但造成六镇鲜卑贵族与洛阳鲜卑贵族的文化冲突,后期政治混乱发生六镇民变。

分裂成高欢拥护的东魏与宇文泰拥护的西魏,并分别成为北齐与北周。

北周主张胡汉融合,于577年攻灭北齐,政权也逐渐掌握在杨坚手上。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三国(220—280年)、两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简单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包含了很多政权。

这个分裂时期是在汉朝和隋朝之间。

汉朝发生了一些事情,有三国,接着是两晋,发展到南北朝,到隋朝结束。

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和大家聊聊。

东汉末年,宦官统治的外戚,政治腐败,天灾不断,延续了一百多年的东汉王朝摇摇欲坠。

汉灵帝时期,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下,爆发了黄巾起义,这是混乱的开始。

汉灵帝为了镇压起义,派皇甫嵩、、领兵中央军,并命地方州县政府和豪绅地主招兵辅助。

后来很多大军阀,比如曹操,刘备,都是通过这件事捞取了一笔政治资本。

黄巾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各地山贼土匪相继出现,汉朝中央军疲惫不堪。

汉灵帝采纳宗室的建议,赋予地方军政大权,监察各郡刺史,以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并提拔部分刺史为州牧,以刘氏宗室或重臣为职。

这一决定开启了割据局面,各地涌现出许多掌握军政大权的势力,而朝廷不断削弱和失去对这些势力的控制。

董卓进京后,夺权手段极其残忍,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关中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群起而攻之。

董卓为回避诸军锋芒,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东汉王朝的权威性再一次被削弱。

接着就是《三国演义》的大致剧情,经过诸多混战,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

曹雄居北方,疆域最广,实力最强。

它将取代东汉王朝,摧毁蜀汉王朝,并有望统治整个国家。

但是曹家没有笑到最后。

中间司马师伐胡。

司马燕逼迫魏元帝退位,取代魏礼金的位置,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至此,三国结束,晋朝开始。

司马家的故事说来话长。

几乎没有君主出生过。

贾南风政权和八王之乱后,国力大大削弱。

许多塞外游牧民族趁机相继建立了几个非汉政权,史称“五朵野花”。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实际上乱华的不光这五个,只是这五个最有名,便由他们代表了。

结束西晋的是“永嘉之乱”,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的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虏皇帝及一大票王公大臣,西晋灭亡。

但司马氏可没死绝,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炎的侄子司马睿南渡建康,被江左士族、西晋旧臣们拥立为帝,晋朝继命成功,史称“东晋”。

中国历史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历史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偏安江南,与北方的“五胡十六 国”对峙。
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了宋、齐、梁、 陈四个小王朝,称为南朝。而北方为北魏所 统一,之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人又 分别被北齐与北周所取代,史称北朝。
这一历史阶段叫“三国两晋南北 朝”,又称“魏晋南北朝”。这一时 期,中国处于政权林立、南北分裂的 状态。但是,政权割据的背后却是中 华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以汉 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 事。此时,江南地区也得到进一步开 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
经过混战,曹操统一了北方,但是不 久遭到了孙权和刘备联军的抵抗,赤壁 之战后,逐渐形成魏(曹丕)、蜀(刘 备)、吴(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最 后三分归一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
2.西晋、东晋、南北朝
西晋维持了短暂的全国统一局面,不 久由于内乱和异族入侵而灭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认为:
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并非简单的随想
之作,而是对十六国后期北方弘农、上洛一 带一处坞壁的真实描写。记中人谓“先世避 秦时乱”,所指实是苻氏前秦……

见《金明馆丛稿初编》
南朝
政权的更迭 士族的衰落
南朝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国号宋。 公元479年,宋大将萧道成夺取政权,建立齐朝。 公元502年,萧衍建立梁朝。 公元557年,陈霸先建立陈朝。
匈奴:汉-前赵(刘渊)


夏(赫连勃勃) 北凉(沮渠蒙逊) 鲜卑:前燕(慕容皝) 后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德) 南凉(秃发乌孤) 西秦(乞伏国仁) 羯: 后赵(石勒) 氐: 前秦(苻健) 后凉(吕光) 賨: 成汉(李雄) 羌: 后秦(姚苌) 汉: 前凉(张寔) 西凉(李暠) 北燕(冯跋)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政治上:举贤不出世族 琅琊王氏:王导、王敦 颍川庾氏 :庾亮、庾冰等 谯国桓氏:桓温等 陈郡谢氏:谢安 经济上:特权
法律上:用法不及权贵
皇权同士族的矛盾:王敦、苏峻之乱
二、两晋
4.东晋的偏安之局
王敦之乱
王与马,共天下
——门阀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南朝宋
• 399年 五斗北府兵将领刘裕驰援,败之。
• 402年 桓温子桓玄由荆州攻入建康。孙恩败死。 • 404年 桓玄篡晋称帝,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讨桓玄,玄败死。 孙恩妹夫卢循率余部航海攻占广州。 • 405年 蜀地兵变,拥戴谯纵为主,称成都王。 • 409~411年 刘裕北伐,灭南燕。卢循乘虚北进,屡败晋军,进逼建 康。刘裕南还迎敌,卢循败死。
军阀混战的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简介云岗石窟?
答: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约十五公里之五洲山的南崖,前临五洲山,现存洞窟53个,共计佛龛一千一百多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西区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为云岗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
13.云岗石窟造像的特点?
答:主要造像为三世佛,本尊(或坐或立)形体高大,占据窟内大部分空间,壁面大都遍雕千佛。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填空1.曹不兴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刘宋)时期的画家。
其中主要观点:(1)以形写神(2)悟对神通(3)迁想妙得。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陆探微的绘画特点?
答:是刘宋时期的画家,善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创秀骨清相的瘦削型形象,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被谢赫成为一品画家。
5.张僧繇的绘画特点?
答:活跃于肖梁时期,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画龙点睛,写王子像,对之如面”)的传说,在传统画法上吸收外来画法的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提炼概括的疏体线描“笔才一二,像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为吴道子出现前影响最大的画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二、填空题
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11.莫高窟北朝壁画特点?
答:北朝战乱频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族人民起义浪潮此起彼伏,当时壁画描绘佛前生“舍己为众生”的故事,宣扬苦修,忍耐,逆来顺受,终成正果,以次来麻醉人民,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尸毗pí王本生,萨陲那太子本生,须达那本生皆通过荒诞故事宣扬不择对象的施舍一切而终成正果的思想,然而妻儿离散弱肉强食正是当时人民普遍之遭遇,本生图则以宗教的形式和消极的态度进行了颠倒的虚幻的反映。
24.(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李思训)以前也曾在大同殿费数月之功画蜀道山水,二图各尽其妙,(吴道子)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25.古代被成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26.王维,字(摩诘),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7.张璪zǎo善用(秃笔)画山水,或(手模绢素)。
方法:
①特别重视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②借助人物细节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③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之丘壑中“
④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如《洛神赋图》
3.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机器主要观点?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三篇著作。
8.《画品录》及其意义?
答:《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和六法,即绘画的政治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把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应用于绘画评论,将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分为六品,分别评述各家长短。
《画品录》的六法和采用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体例,对古代美术史论著述有着巨大的影响。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陆探微)。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张僧繇)。
14.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曹仲达)。
15.六法处于(谢赫)。
16.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
17.江苏丹阳南朝墓出土的(羽人戏龙)等画像砖。
18.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中的(孝子列女)在题材上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相似。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大石窟。
20.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之四十里(鸣沙山)的断崖上,自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沙门(乐僔)开窟后,前后经历1000余年。
21.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
2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6.什么是曹衣出水?
答:曹仲达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面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7.谢赫“六法”的内容及意义?
答: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意义: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昙曜五窟:西区第十六至二是窟,世称“昙曜五窟”为云岗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
论述题
顾恺之绘画创作特点及意义?
1.答:顾恺之在技法上创高古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而且他是理论著述作品最早的画家,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代颇有影响,代表着当时绘画达到的新高度,主要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
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选择
1.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不兴、卫协、张墨、曹仲达、谢赫、戴逵、肖绎yì、杨子华、宗炳)。
3.谢赫在《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作用(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寥寥,披图可见)。
2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二十五里的(龙门),又名(伊阙)。
24.云岗石窟现存(53)个洞窟,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称为(昙曜五窟)。
25.云岗石窟现存最大的佛像市在(第二十窟)。
26.魏体书的十九品选自(古阳洞)。
27.龙门石窟刻有(帝后礼佛国)的洞窟市(宾阳中洞)。
28.敦煌壁画与(雕塑)(建筑)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壁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经变故事画)(佛,菩萨像)(供养人)(装饰图案)
作品题:
1.《女史箴图》:(隋朝临摹)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2.《洛神赋图》:(宋临摹)取材曹植的诗篇,描绘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悲剧,连环故事的构图和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的创造。
20(展子虔的《游春图》)和(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是早期山水画的重要移存。
21.李思训山水画的特点是(描绘精工,设色富丽,青绿设色,注意情趣的表达,富有装饰效果),被古代奉为山水画的典范。
22.李思训的作品有《江帆楼阁图》。
23.李昭道的作品有《明皇幸蜀图》,《海天落照图》为仇英临摹李昭道的作品。
7.戴逵是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戴逵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ù)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
简答题:
1.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的意义?!
答:卫协是西晋时期具有最高水平的画家,南齐谢赫在《画品录》中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开始精细,所以说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影响。
2.顾恺之的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及方法?!
答: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
他人物画的特点是: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把传神的得失作为绘画优劣的标准。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1)宗教美术(特别是佛教美术)随着宗教的传布而发展,呈现空前的高峰,出现了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炳灵寺规模宏伟的壁画和雕塑,以文学作品为内容的绘画行兴盛起来,山水画开始萌芽,绘画表现领域进一步扩大。
(2)美术作品仍以工匠为主,各民族美术的交流使美术技法得到了丰富,士大夫阶级进入了绘画专业队伍。
(3)美术表现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多种绘画风格出现。
(4)绘画领域中的评述和理论总结开始出现,顾恺之,谢赫在美术理论上的成就。
10.简介敦煌莫高窟?
答: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四十里之鸣沙山的断崖上,自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门东僔开窟后,至唐时极盛,五代宋元继续开凿或改建,前后经历一千余年,至今仍保存从十六国后期至元代洞窟492个,彩塑千余座,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岩五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