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教程

合集下载

公共课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公共课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评估与反馈
研究如何通过评估和反馈来促 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临床心理学
心理治疗
研究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等。
心理咨询
研究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各种心理障碍的成因、表现和治疗方法。
心理评估
研究如何对个体进行科学的心理评估,以制 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调查法优点
调查法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数据,并且可以对不同被试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普 遍的结论。同时,调查法还可以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人群进行调查,具有广泛的适 用性。
05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完好状态, 包括积极情绪、自我认知、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良好表现。保 持心理健康对于个体的整体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领导力
组织文化
研究领导者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以提 高领导效果。
研究组织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革,以促 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过程
感知
感知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 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体验和认识。
思维
思维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 行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公共课心理学课件
• 心理学概述 •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它探讨人类如何感知、思考、情感和行 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心理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
成人发展
成人发展是指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过 程,包括职业发展、家庭生活、人 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公共心理学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PPT课件
问卷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访谈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3、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 某种心理现象已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通常包括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形式。
实验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四、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心理学
——你了解自己么?
这个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兰德公 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 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 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 试的重要辅助试卷。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 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 B、黑 3分 C、蓝 5分 E、黄 12分 F、红15分
D、白 8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 B、自行车 3分 C、乒乓球 5分 D、拳击 8分 E、足球10 F、蹦极 15分
12、如果你拥有一座别墅,你认为它应当建立在哪里? A、湖边 2分 B、草原3分 C、海边 5分 D、森林 10 分 E、城中区15分
(二)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生物学的观点 2、行为主义的观点 3、认知的观点 4、精神分析的观点 5、现象学的观点
26
28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
华生的小艾伯特实验
华生和雷纳1920年,11个月5天,3次,6次,1岁21天泛化,举家迁移
35
36
37
观看催眠视频
38
39
第三章 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3)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3)

2、短时记忆(操作记忆)
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种之内的记忆。如打电话。
特点:⑴广度有限:7±2个组块
组织的大小,则以个人的经验组织体系为转移。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段话,可以是一个动作,也可以是套技术。所以,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指组块,而不是指绝对的信息输入数量。
⑵保持时间有限,1分钟之内,一般为15——30秒
人的保持能力是相当大的。据研究,一个正常人的记忆保持总量,在理论上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人脑对识记的内容在保持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变化,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有减少趋势。
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变化,如,在动作的力量空间和时间因素上都可能失真,做出的动作与规范动作不相匹配。
一般来说,理解识记较之机械识记效果好得多。但两种形式的识记不应相互排诉。有是机械识记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学习中总有一些材料是无意义的或意义较少的,就只能用机械识记;有时材料本身很有意义,但限于学习者的水平,一时难以理解,也只能先用机械训记。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的中心环节,保持是否持久,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2)概括性:表象常久是综合了多次感知的结果,是对事物概括化了的形象。第个事物的个别特点在表象中消失了,反映的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点。
意义: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度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一、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语词逻辑记忆是个体保存经验的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它的内容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形象记忆。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 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ppt课件
• 引言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注意力等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 、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
介绍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术、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以提高学 习效果。
学习目标
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学生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智 力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成功往往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如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 体发展。
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 的重要阶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和 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提高智力水平。
多样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 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提高智力水平。
自我开发
学习者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开发,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智力水平。同时,要保持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5)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5)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表现为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生活条件等的兴趣。
精神兴趣:主要指认识的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哲学、文学、艺术、数学等的兴趣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三)兴趣的品质:
2、兴趣的中心性
3、兴趣的广阔性
4、兴趣的稳定性
5、兴趣的效能
四、理想和信念
莫里斯依据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中的表现,划分为十三种类型(第87页)
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总看法和观点,其中包括对人生的看法人生观。它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性心理的核心,也是个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它指导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个人的世界观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但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世界观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规律。学生的世界观萌芽于初中,成熟于高中的阶段。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的形成是一个人的认识扩大、加深和发展的结果。
儿童时期是理想的萌芽时期,它们的理想主要与生活和兴趣相联系,而且不稳定。少年时期是理想的形成时期,他们的理想大都与未来的职业相联系;青年时期是理想的发展时期,他们的理想具有概括性,是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社会理想,而且比较稳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基本需要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之中,把人的基本需要看作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它反映了人的基本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的趋向,反映了需要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就为研究人类的需要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并且在管理科学和教育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完整,在他的需要体系中不仅包括了缺失需要,而且还包括了生长需要。他把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以及尊重需要称为缺失需要,如果这几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寻找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就增强,如果得到满足,需要的动机就减弱,把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生长需要,这些高级需要的满足,并不使动机停止,而是动机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公共课心理学7情绪

公共课心理学7情绪

(6) 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挫折的应对: 才能 梦想 积极的情感 审时度势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三、情绪分类
《礼记》——“七情”:喜、怒、哀、惧、爱、 恶、憩。 伊扎德提出人具有8到11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 害羞、轻蔑和自罪感。 基本的四种情绪是:喜,怒,哀,惧。
第一节 情绪概述
四、情感分类 1、道德感: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 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 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与人的求知欲、好奇 心、探求和热爱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 3、美感:要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外观 时产生情感体验。
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要求的过程。
人们进行应对时采用的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
直接面对问题的——问题指向的应对;另一种是
为了减轻压力——情绪指向的应对。
第三节
情绪、压力与健康
应对策略类型 问题指向的应对方法 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决行 为来改变应激源及与其关系
举列
攻击(摧毁、消除或削弱威胁) 逃跑(使自己远离威胁) 寻找其它途径(磋商、交涉、妥 协) 避免未来的应激(增加个人承受 能力) 躯体指向的活动(使用抗焦虑药 物、放松) 认知指向的活动(有意的分心、 幻想等) 调试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导致 额外焦虑的疗法
第十章 情绪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 观状态是否一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应。 在这定义中包含了这些要素:
1、客观事物及自身状态 (1)引起情绪的事件 (2)自身状态 2、主观状态 3、体验与反应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二、情绪的功能 1、动机功能: 2、适应功能: 3、健康功能: 4、信号功能 :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了解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心理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行为、心理现象、心理科学等。

2.心理学研究对象: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心理健康等。

3.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等。

4.心理学学科体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

5.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教育、医疗、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

6.心理学热点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职业规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心理学学科体系及各领域的应用。

(3)心理学热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心理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心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开展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相关知识PPT课件( 70页)

公共关系心理学相关知识PPT课件( 70页)

• 3、服务意识: • 4、信息意识: • 5、创新意识:茅台酒的宣传,美国的买 不到商店,日本的老板无主意商店,美国波 士顿的自动降价商店。
三、公关客体的心理:
(一)心理特征
1、个性心理特征:
是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由能力、气质、性格构成。
• (1)能力: •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进行
• 第十五法则 效率优先——如何保持高效增 值 • 第十六法则 健康之道——保持健康的方方 面面 • 第十七法则 习惯良好——良好的习惯可以 帮助你事半功倍
作为大学生来讲,应为你
以后的职业准备好以下几种能力:

(1)社会适应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
• (3)组织管理能力;(4)表达能力;
• (5)动手能力;(6)开拓创新能力;
抑郁质
弱型的人:处事谨慎, 能深思熟虑,比较细腻, 内向性明显,优柔寡断, 易神经过敏,行动呆板。
• (3)性格: • 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
定的心理特征。
果断
理智
寡断
首先有优劣 好坏之分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 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 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 为“机遇”。 •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 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 着从中吸取教训。
•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 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 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 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 己的屋子吧。 •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 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 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

公共普通心理学-情绪情感

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对负性情绪进行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 维持调节:主动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快乐、兴趣等。 增强调节:对情绪进行积极干预,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达到积极情绪状态。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良好调节:使情绪、认知、行为达到协调。 不良调节:个体失去对情绪控制,心理功能受损。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情绪和情感
01
目录
01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臆断而已。可是事与愿违,也与理智和镇静背道而驰,恐惧感骤增,他始终不能减弱这令自己窒息的紧张心理。他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让他登台更可怕的了。 终于,他鼓足勇气、准备上台。令他惊奇的是自己居然还能站稳,甚至走上几步。他清清嗓子,希望还能说出话来。虽然紧张得好象是要从高空跳下一样,他穿过幕布走上舞台。面对着舞台脚灯远处闪动着的一张张满是期待的面孔,他说道:“晚上好……” 就在这一刻,恐惧的潮水奇迹般地退去了。
2、情绪体验调节
个体体验过于强烈时,会自动进行调节。如研究发现忽视可以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会降低快乐感等。
行为调节:
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如抑制掩盖不适当情绪表达——有时虽然心情不好,还是要掩盖,以免影响他人情绪。
认知调节
Dodge提出调节步骤:唤醒需要调节情绪——解释导致的原因,发现改变情绪方式——做出改变决定,设定改变目标——进行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评价等过程。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4)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4)

3、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力量,迅速而及时地做出决定,采取有效地措施应付紧急情况,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第六章 情感和意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感的概念,明确情感的作用,了解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感与情绪的种类,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挥情感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中学青少年的情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意志的概念,明确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了解意志的作用、意志过程的心理结构以及意志的品质,掌握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引起激情的原因很多。
首先,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可以引起激情,例如,重大成功后的喜悦,惨遭失败后的沮丧绝望,亲人突然去世引起的极度悲伤,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恐惧等等。
其次,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兴奋和抑制也容易引起激情。例如,如某种痛苦忍耐已久,抑制过度,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十分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激情。
道德标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道德也就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集团或民族,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不同的人们对这些标准和规范又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需要,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道德感。
我国人民的道德感就其内容来讲是非常丰富的,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对工作和事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事之间的友谊感,同情感,以及正义感、是非感,善恶感和人道主义情感等。
3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标准是美感产生的关键,客观事物中凡是符合个人审美标准的东西,就能引起美感体验,审美时个体的心情是自由的,愉快的、轻松的。

公共心理学_第2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公共心理学_第2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度决定的。
感觉种类之三:嗅觉(sense of smell)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 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 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 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4.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 转移就越困难。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 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 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 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 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 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 的现象。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 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 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 的。
(2)感觉的作用(意义):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如: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 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 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 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试图 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睛)、限 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 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 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 帆布床上。

二、注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6)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6)

在人类的学习中,动机对学习总是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有目的和有成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中,明确的动机是绝对必需的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护完成的必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到学习效果。而且,不仅明确的动机总是会促进学习,有成效的学习也可以使学习动机得到加强。
第八章 学习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学习的概念,明确学生学习的特点,了解学习的准备状态,理解影响学习的内、外部因素,掌握指导中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一节 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的概念
(狭义)学习:主要指人类的学习,包括一般人类学习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所以学习是存在于内部的一种潜能,只能当他与学习动机相联系,这种潜能变化表现为外显的行为时,才成为可观察到的学习表现。
综上所述,一般把广义的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些研究说明,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和学习活动,对动物的生理发展有抑制作用。
另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四五年里,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应的学习训练或教育不当,都会给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人研究聋哑人无后的大脑皮质,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位趋于萎缩。
对先天盲人复明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眼动不规则,难于集中于一点,不能精确地区分圆形和正方形。
我国心理学界较多的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一般认识能力。
人们对智力的实质虽然没有一个普遍公认而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学生们在智力上存在有个别差异都是每个教师每天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让学习理解同一个概念定理,对一个学生必须反复讲解,提供大量例证,让他进行大量练习,而对另一个学生对与只要提供一个例证,他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概括了。有的学生对与例题迈似的基本练习题能正确地解决,而对需要独立分析的综合题动束手无策,聪明的学生对各种未见过的、不寻常的新问题,总可以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在命题作业中,有的学生思想流畅,想象丰富,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新的方面新的层次新的意境,而另一些学生则思路闭塞,语言干瘪。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1)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1)

列宁:“心理学所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们不得不拒绝主观主义而接受唯物主义。”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学科。今天,它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意义。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德国感觉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年)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西纳(1801—1887年)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
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心理学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1958年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错误地把心理学打成“伪科学”,严重影响了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又遭受更大的摧残。这期间,中国心理学会被迫停止活动,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机构被撤销,心理学刊物和书籍停止出版发行,心理学课程停止开设,心理学工作者被迫改行和被下放劳动改造。中国的心理科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公共课心理学-挫折与意志

公共课心理学-挫折与意志
心理学
教育与传媒学院 心理系
第九章 挫折与意志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一,挫折概述 二,意志概述 三,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劳心忍性,曾益其所 不能."(《孟子.尽心上》)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青少年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三)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1,做好自我评价 2,树立学习的榜样 3,制定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 4,善于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5,善于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四)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一)挫折承受力及影响力
1,生理条件 2,生活经历 3,思想水平 4,个性特点 5,社会支持
挫折产生的原因
(二)主观因素 ◎个体条件因素 其一:因受个体条件差的制约和限制不能达到目标 其二:因个体条件卓越的影响而引起的挫折感 ◎个体的动机冲突 多个动机同时存在, 不能同时获得满足, 在本质上相互排斥, ◎个体认知因素 政治,经济,种族,宗教,道德等
挫折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挫折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积极作用: 使人养成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 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适应能力. 消极作用: 使人消极悲观,丧失信心,畏首畏尾, 失去前进的动力,对心理发展和从事的活 动产生消极影响.
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 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 意志的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的. 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一是人进行各种认识活动需要做出意志活 动努力的过程. 其二是人的认识过程实在实践中进行的,需 要受意志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一、课题公共心理学基础概念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同学们对公共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公共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像感觉、知觉、记忆这些。

3. 能够简单运用公共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公共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这是深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石。

2. 学会用公共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这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难点1. 如何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潜意识。

2. 引导同学们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准确识别和运用公共心理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我会找很多有趣的生活中的案例,像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害怕蛇,从公共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详细讲解,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看看这个案例是怎么和我们要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的。

2. 小组讨论法把同学们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一个小话题,比如“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

然后我会在小组之间穿梭,听听大家的讨论,适时地引导一下,像说“哎,大家有没有想过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在这个话题里的区别呀”。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我一进教室就会很兴奋地跟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就莫名地喜欢,有时候又莫名地讨厌呢?这其实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公共心理学有关系哦。

”然后我会讲一个小故事,比如说小明在坐电梯的时候,突然很害怕旁边的一个陌生人,这背后可能就有公共心理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二)基本概念讲解(20分钟)我会在黑板上写下“感觉”这个词,然后说:“同学们,感觉呢,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小雷达。

比如说你现在坐在教室里,能感觉到椅子的硬度,能听到我的声音,这就是感觉。

它是我们对外部世界最简单的反应。

”接着我会举更多的例子,像吃苹果的时候感觉到甜,风吹过来感觉到凉。

然后再讲“知觉”,“知觉就比感觉高级一点啦。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

《公共心理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教案目标: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二、认知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认知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

3. 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记忆、思维、注意力、语言等认知过程。

三、发展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3. 教学内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四、人格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人格类型的划分和人格评估技巧。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心理测试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人格特点。

3. 教学内容:人格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人格类型理论、人格评估技巧。

五、社会心理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社会现象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3.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态度、群体心理、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现象。

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4.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知觉、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应用领域等。

四、心理测量学1. 教案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掌握心理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测量学。

3. 教学内容: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心理测量工具、常模、标准分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P22
• 第一节 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 •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每一位心 理学家、每一个心理学观点或理论的背 后都有一种对人的理解,都有一种对人 性的看法。 •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它不是抽象的,而 是现实的、具体的。
人性问题与心理学中的 两大核心问题直接对应
第十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P297
• 第一节 当代教育视野中的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 •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 容和途径 •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 渗透
需要、动机、信念 理想、世界观
心 理 现 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能力、性格
圣人 信仰 贤人 公德 好人 法纪 兴趣 性格 情绪 创新意识 潜能 学习能力 知识 技能
品格
性情 人格 心 理 体能 智能
耐力 灵活 速度 力量
实能
体态 健康、病残 身高体重 体形 生理
知识学习阶段:
• 1、新知识习得阶段 (P75)
• 2、新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 –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促进知识学习的教学:(P77)
• • • 1、促进知识的理解 2、指导复习或设计变式练习 3、测量与评价学习结果
第二节
学习策略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 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 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 学习策略的成分(P79表)包括: • 1、认知策略 • 2、元认知策略 • 3、资源管理策略
第6单元 活动观
• 第十三章 活动与心理发展 P242 • 第一节 活动的心理原理 • 第二节 活动的心理价值
第十四章 学生的主要课余活动 及其指导 P257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交往活动 休闲活动 团队活动
第7单元 健康观
• • • • 第十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机理 健康与心理健康 P280 健康观的演变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心理健康
–思维的发展:
• • • •
1、 2、 3、 4、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第四章 认知学习 P73
• 第一节 知识与知识学习 •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 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的是个体知识,储 存于个体之外的是人类知识。 • 知识的分类(P74):1、陈述性知识(言语描 述) 2、程序性知识(作业操作) • 学习是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1、加工系 统 2、执行控制 3、预期(动机)
心理学基础
你来到这里学习的理由
※ 您需要这个工作吗? ※ 您对工作的待遇满意吗? ※ 您能满足这个工作的需要吗?
• 您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吗?
绪论 P1
• 第一节 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 • 人的生活与工作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心理 学,都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提高生活和 工作的质量。 • 心理学与教师的工作: • 1、认识教育对象; • 2、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工作的自觉性、针 对性和技巧性。
促进迁移的教学:
• 1、精选教材内容、促进普遍迁移 • 2、改进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塑造良 好的认知结构 •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为迁移而教” “学会学习”。在学 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有关的认知 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 P90
•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开发 • 智力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 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 智力理论:P91 传统的智力理论(静态描述)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一般、特殊 • 现代智力理论(动态、发展的描述):加德纳 的多元智力理论。P93 • 智力测验:
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
• 1、要善于把学习策略外显化 • 2、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 • 3、把具体策略的教学与元认知能力的培 养结合起来 • 4、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 • 5、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学习策略
第三节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迁移的分类 • 早期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 2、相 同要素说 3、概括化理论 4、关系理论 • 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理论 人的认知 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
• 1、人的存在依据。人为什么活者?人从 哪里来?心理学中表现为对人自身及外 在世界如何认识的问题。 • 2、人的终极关怀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活 着?心理学中表现为心理学如何指导人 的生活,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自身服 务。
现代心理学各研究取向的人性观
• • • • • 1、生物学取向——可移植的记忆 2、行为主义取向——橡皮泥似的孩子 3、认知主义取向——模仿计算机的人 4、精神分析取向——魔鬼驱使的奴隶 5、人本主义取向——塑造自己灵魂的工 程师
第十章 人格教育 P184
• 第一节 • 第二节 当代教育视野中的人格教育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5单元 行为观
• • • •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行为的基本原理 P204 行为动力 行为类型 行为改变
第十二章 师生行为 P221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教师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 师生课堂造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 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 值的产物(观念、技术、产品等)的能力。 •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灵感是创造过程 的一种状态,创造人格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1、智力 2、知识 3、认 知风格 4、人格特征 5、动机 6、环境
• 第七章 意志与学生的发展 P133 • 第一节 意志与意志品质 •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分析 第三节 青少年学生意志发展特点及培养
★★★第4单元 人格观
• 第八章 人格差异与学生发展 P152 • 第一节 人格及其影响因素 • 第二节 人格与学生发展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P168
• 第一节 • 第二节 气质 性格
学生观:
• 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2、 是独特的人; • 3、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
1、 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 • 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 3、教师是促进者; 4、教师是学习者; 5、教师是学习的朋友; 6、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教师是“信息平台”; 8、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流的河”; 9、教师是应战者; 10、教师是“常青树”; 11、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12、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 的理解
• 1、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误解:否认人 的主观能动性;物化的人性;摇摆的人 性;神化的人性。 2、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强调 人的去中心说;强调人的多元化;强调 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人的主体性 和创造性。
第二章 心理学的人性观与教育 P34
• 第一节 心理学视野中的人性与教育 1、橡皮泥似的孩子与教育; 2、魔鬼驱使下的奴隶与教育: 3、模拟计算机的人与教育 4、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与教育 (人本主义:马斯洛 罗杰斯)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P60)
你怎么可以这 么想! 我不想上学了。
第三节
记忆
• 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 个基本环节。 •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 • 遗忘的原因:衰退、干扰、动机、同化(知识的组织 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 信息加工过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儿童记忆是一生中最佳发展时期:1、记忆广度扩大 2、 无意记忆为主发展到有意记忆为主 3、由机械识记向 理解识记转换 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P66)
1/1 人类心理现象
• 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睡眠、觉醒、注意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 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气质类型:
黏液质 多血质 抑郁质 胆汁质
• 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 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第二节 心理学人性观与当代教育
• • • • • • •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 4、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心理学人性观与新课程改革
• 新课程改革关键就在于对人性、对教育 观念的改变。“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 • 1、关注每一位学生 •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创造力的培养:P108
• 1、营造创造的环境 • 2、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 练和培养 • 3、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 灵感。
• • • • •
★★★第3单元 第六章 情绪情感与学生的发展 P114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三节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训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 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两者可以转化。
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群体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简单的总和。
1/2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唯理论:笛卡儿(法国)
反射、灵魂、天赋
经验论:洛
省)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 • • • 1、遗传、 2、环境(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 3、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 智力发展的特点P98:一般的趋势、稳定性和 可变性、发展的差异性(水平、类型、速度、 性别)。 • 智力的开发:早期教育、学科教学、项目学习、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P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