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族家谱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白族谱牒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 4德 宏 傣 族 社 会 历 史 调 查 ・ 记 一 M】.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后 【 云
18 94
1 5思 茅 、玉 溪 、 红 河 傣 族 社 会 历 史 调 查 ・ 记 【 云 南 人 后 M】.
民出 版 社 . 1 8 95
4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民 族 委员 会 办 公 室 编 . 南 省 德 宏 傣 族 景 云 颇 族 自治 州 社 会 概 况 ( 族调 查材 料 之 一 ) 【 15 傣 M】. 7 9 5全 国人 民 代表 大会 民族 委员 会 办公 室 编 . 南 省 德 宏 傣 族 景 云 颇 族 自治 州 社 会 概 况 ・ 者说 明 ( 族 调 查 材 料 之 二 ) 97 编 傣 ,1 5 6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 民族 委 员 会 办公 室 编. 云南 省 西 双 版 纳 傣 族 自治 州 社会 概 况 ・ 编者 说 明 ( 族 调 查 材 料 之 三 ) 9 6 傣 ,15 7傣 族 社 会 历 史 调 查 ・ 言 ( X版 纳之 一 ) 【 前 B g M]. 云南 民 族
( ) 93 七 ,16
( 辑 i计 思诚) 编 ( 对 :杨 昕 昕 ) 校 ( 收稿 日期 t2 1 — 3 1 ) 0 0 0 — 8
1 茅 玉溪红 河傣族社会 历史调查 ・ 记 【 1思 后 M】. 南 人 民 出 云
版 社 . 18 95
1 2西 双 版 纳 傣 族 社 会 综 合 调 查 ・ 记 一 [ 后 M】. 云南 民 族 出 版
8傣 族 社 会 历 史 调 查 - 记 ( 双 版 纳 之 二 ) 【 云 南 民族 后 西 M】.
出版 社 . 18 93
9傣 族 社 会 历 史 调 查 ・ 出版 说 明 ( 双版 纳 之 四 ) 【 云 南 西 M】.
家谱数字化、网络化解决方案
家谱数字化、网络化解决方案传统纸质家谱保存、查阅、管理等存在很大局限性,现在年轻一辈能接触到家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谱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和编修将是未来家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即可在网络上直接查阅、保存和管理家谱(如:信息修改、添丁等),又可随时生成纸质家谱,大量减少传统修谱方式的各种繁琐工作(费钱、费时、更费精力)。
华夏宗谱网是集网络传谱(家谱数据上传、管理及查阅权限设置等,已完善)、宗谱编修(以网络数据为基础,配套纸质家谱编排软件,内测中)、共修联谱(网络数据自动信息合成,开发中)、纪念馆(先人祭祀等,开发中)、宗祠&研究会等姓氏机构会员管理系统(主页建设、会员管理、短信群发及会费收缴等,测试中)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网络交流平台。
拥有国内最强大、最齐全的宗谱录入和管理等免费功能。
另外还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宗祠等姓氏机构提供线下人员管理及宗谱编修系统(单机管理编修系统,内测中)。
关于我们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
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是宗族的生命史。
文革毁灭性的破坏、社会革新还有城镇化,许多人离开世居生活的祖居地,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在变革中消失,2000年全国约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锐减到270万个。
每年9万个古村落消失,有些村落没有《村落志》、《民俗志》,是仅存在一代一代人的记忆里,口口相传的。
村落消失,珍贵的历史信息、宗族信息也将随着时间流逝殆尽了。
加上外来宗教信仰的渗入,越来越多的人宗族意识模糊。
在城镇出生和成长的青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家谱(宗谱),见过宗谱的就更少,有宗族、宗亲观念的人便是难能可贵。
年老一辈小心保存,年青一辈则很难接触到宗谱。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就是:把宗谱修网上;让我们年青一辈上明白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增加心灵归属感;人逢盛世寻故里,改革开放至今大家生活都有明显提高,各地祠堂雨后春笋般建立,研究会、宗亲联谊会遍地开花。
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利用
第32卷第6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年12月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利用∗谢琳惠(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南洛阳 471023)关键词:家谱文献;数字化;网络信息服务摘 要: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可以提高家谱文献保存和编研,是今后家谱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势。
目前我国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一般通过建立网络、编研数据库等形式,存在分散进行、规范不统一、开发层次较低等不足,为此,需要准确定位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特色、加快相关工具软件开发、拓展家谱信息来源、逐步推进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市场化良性运作。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6-0125-04收稿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谢琳惠(1964-),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家谱文化、地方志。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原地区家谱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项目编号2008FZH00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房谱等,它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家族中的家规、家法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1 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它与国史、方志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民间社会团体和各家族中的热心人士纷纷组织开展家谱的修缮和续订,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家谱在维系社会宗亲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也在纷纷加强对社会宗亲文化指导的同时,在技术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以发挥中国传统优秀宗亲文化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家谱文献资源建设
4 4种 ) 目 。 目前 , 部 分家谱保存 在 图书馆 、 档 案馆 、 博物馆 、 高
校、 研 究所 等公 藏机 构 , 还有大量的家谱文献散落在 民间 。
图书 馆学刊
文 献 资 源 建设 家谱 采 访
动 家谱 资源数字化 与共享, 实现家谱 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 。
【 关键词】 家谱 【 分类号] G 2 5 5 . 9
家谱与 正史 、 方志并列 为 中国史 学三大支 柱 , 是 中华 民 族 悠久历史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 价值 和社会 实践意义。
1 家谱文献资源建设 的必要性
家谱为记述血缘集 团世 系的载体【 1 】 。家谱记 录了家族的
姓氏源流 、 迁徙 、 世 系、 传记 、 宗祠 、 坟茔 、 祭祀 、 契约 、 家规 、 艺
机构在网站 、 报 纸、 期刊等多种媒体上发布了文献征集启示 。
如国家图书馆 、 商丘 师范学院图书馆等机构在本单位 网站上 发 布地 方文献征集函 。由于家谱是地方文献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在征集 函中宣传家谱 采访方针 , 鼓励家 谱纂修者 和家谱 收藏者捐赠或有偿转让家谱 。除接受缴送和捐赠 , 购买也是 家谱采访 的重要手段 , 并逐步成 为家谱文献采访工作 的重要 方法。由于家谱文献多为非正式 出版物 , 书店 出售家谱 较少 。 为 了加大文 献采访力 度 , 许 多图书馆 委托书商采购 家谱 , 部 分 图书馆还采取竞拍等多种方式 购买文献 。
2 . 1 家谱 文 献 采 访现 状
随着家谱文 献的价值 被逐步认 识 , 图书馆等公藏 机构加
网络环境下白族家谱文献资源建设思考
动 了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3 网络环境下白族 家谱 文献 资源建设 的意义
白族家谱 的数字化 资源建设 . 就是采用计算 机技术 . 将 常见的文 字或 图形符号转化 为能被计算机识别 的数字符 号 . 从而制成家谱书 目 数据库 和家谱全文据库 , 最终实现 网上多途径 检索 , 用 以揭示 家谱 中
文献。
【 关键 词】 少数 民族 ; 家谱 ; 文献资源建设
1 白族 家谱 概述
家谱 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记 载本 宗族世 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 . 是一种记录家族迁徙发展 、 世系繁衍 的书籍 , 是 以特殊 形式组织 、 编写的家族生活史 。白族是我 国古老 的少数民族之 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 . 白族家谱 的编纂可上溯 到一 千多 年前的唐代 , 它 保存了大 量有 关人 口学 、 民族学 、 民俗学 、 文 学史及地 方史料 , 是研究南诏大理 国史 , 研究 白族族源 、 研究 白族家庭 、 婚姻 、 宗 4 白族家谱数 字化 资源建设 的途径与措施 族制度 的材料之一 . 具有其它 书籍不可替代 的文献价值和较高 的学术 4 . 1 建立 白族家谱文献数据库 研究价值 。 白族 的家谱种类繁 多, 有族谱 、 家谱 、 家乘等 . 现存 的白族 家 只有尽快建 立数据库 . 才能使 白族 家谱文献数据 联网 . 实现数 据 谱大 多是 明清以后修纂 的 . 形式 多样 . 内容 丰富 . 其传承形式 可分 为 1 : 3 的交流和共享 。 我们应 以图书馆为平 台. 充分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 承式 、 墨书式 、 石碑式 等形式 加速 白族 家谱的数字化建 设 . 通过对 家谱知识单元 的揭示 . 深度挖 掘 文献 内容 . 对家谱文献 的外在特征和 内部特点进行充分揭示 。使读者 2 白族家谱 的研究价值 可 以根据个人爱好 、 检索策略等选择不 同的检索手段 , 方便检索。 2 . 1 史 料 价值 4 . 2 开展 白族家谱全文数字化工作 白族 家谱是白族家庭 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谱牒 . 其 内容丰富 . 在对 白族家谱进行整理和调研工作 的基础上 . 以及 根据家谱 图书 包罗甚 广 , 它揭示 了以家族为社会细胞的生息繁衍状况 . 包括 了人 口、 的特 点 . 采用多种技术 手段 以家谱进行 数字化处 理 对不超过 扫描仪 宗教 、 婚姻 、 风俗 、 礼仪甚至民族迁移与融合等各个层 面的宝贵的原始 扫描 范围的家谱 . 利用 扫描仪进行 加工处理 . 对于超过扫描仪 范 围的 记录 . 以其丰富的 内涵起到了对正史和方志进行补充的独到作用。 大本 家谱 . 采用数码 相机进行拍摄 . 最终建 成白族家谱全 文影 像数据 2 . 2 寻根依据 库. 实 现全文浏览 家谱的 中心部分是家族人 1 : 3 的世系传承 .通过对家谱 的研究 。 能 4 . 3 培 养专 门人 才 . 推进 民族文献 事业 的发展 较为容易地追踪族性繁衍变化的足迹 . 家谱 中的“ 世 系表” 记载 了本族 英国图书馆专 家哈里森曾经说过 : “ 即使 是世界第一流 的图书馆 , 的宗亲 血缘 关系 . 一代一代 薪火相传 . 就会对本族 本家的发 展脉络一 如果没有能够充 分挖掘本馆优 势 、 效率 和训练有素 的工作人员 . 也难 清二楚 。 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 而要对 白族家谱文献进行整理和加工 . 2 . 3 文化价值 先要培养专 门性 的人才 . 作 为民族地 区图书馆 的管理 人员 , 除 了掌握 白族家谱 往往是纵横几 百年 , 上 下数千人 , 内容丰富 、 包 罗万象 , 现代信息 的开发 技术 . 提高信 息的处理 能力以外 . 更要 有全面 的传统 其 中包 含的“ 家训” 、 “ 家规 ” 、 “ 家法 ” 等内容 . 虽 然有等级观 念 、 光宗耀 文化知识 和民族 文化历史知 识 . 要 多了解本地 区的历史文化 、 民族文 祖之举 , 但也有很 多诸如敬长老 、 孝父母 、 尊师长 、 崇俭 朴 、 戒奢侈等伦 献, 才能更好地整理 、 抢救 白族家谱文献 . 推进 民族文献事业的发展。 理规范 以及 自 强不息 的奋 斗精神 . 追求 真理 的奉献精神等在家谱 中都 有很好体现 , 这些都有利 于建立起长幼有序 、 尊 老爱幼的融洽关系 , 推 5 结 语
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现状与思考
统》 一文 , 从数字化技术的角度探讨 了家谱全 文转 化过程 中的文
2 家谱 文献 数字 化现 状
文献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 的重要 方面 ,对文献资 源的整 合和整理构或商业
机构进行 了家谱数 字化 , 有效地解决 了家谱藏 与用 的矛盾 , 较全 面地揭示 了家谱文献信息 或内容 。
2 . 1 家谱 书目数据库
推动家谱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 ,为读者 利用 文献资源 与学 术研
究 提供便利 。
籍文献 、 特色文献资源书 目 数据库。机读 目录作 为家谱文献资源 整理的一种重要 手段 , 全 面揭示 了家谱文 献书 目信息 , 为读者查
找文献 资源创造 了条件。
目前 ,我 国关于家谱数字化 的理论研 究相对较少 ,仅 2 部
读 者提供家谱书 目数据库 、 家谱全 文数 据库 , 建设 了家谱资源集
成 服务 系统 。家谱数字化有效解决了古籍保 护与利用 的矛盾 , 是 实现古 籍再生性 保护 的有效途径 ,提高 了家谱 文献资源服务 的
随着计算机编 目工作 的深 入发展 ,很多 图书馆 开始建设古
质量。同时 , 家谱数 字化 还是 家谱 整理工作的重要方 面 , 有利 于
第2 3 卷
第 1 O 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2 2
家谱 文献 资源数 字化现状 与思考
面向内容整理的家谱数字化系统分析与设计
泉州 师 范学 院学 报 Journal of Q uanzhou N orm al U niversity
Vo1.36 NO.4 A ug.2018
面向 内容整理 的家谱 数字化 系统分析 与设 计
杨 志 丹 ,蔡 跃 进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工 商 信 息 学 院 ,福 建 泉 州 362000)
(一 )公 藏 机构 的家 谱数 字 化及 不足 公藏 机 构研 究 人员 在家 谱 资料 收集 与整 理 的基 础 上 ,把 编 目数 据 及 提要 信 息 按 规 则 录 入 到 数 据库 中 ,形成 书 目数 据库 。书 目数 据库满 足 了 家谱 文献 检 索 的基 本 要求 ,如浙 江 图书 馆开 发 的浙 江省 家 谱 数 据 库[6 主要 收 录谱 籍浙 江地 区家谱 和浙 江 省 内公 、私所 藏 新 、旧家 谱 联 合 目录 ,共 计 26 574条 。该 数 据 库 著 录 了题名 、谱 籍地 、责 任者 、版本 、收藏 单 位等 信 息 ,还详 细著 录 了始 祖 、始迁 祖 、卷 目内容 、派 字 、家 谱 递修 情 况等 重要 内容 。地方 的家谱 公 藏 机 构 ,如 泉 州 市 图书 馆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图 书 馆 、晋 江 市 图书 馆 均 有家 谱 书 目数据 库 。 家谱 全文 数字 化 以家谱 内容 为处 理 对象 ,从技 术 上 可分 为 电子 图像 、文 本两 种 。图像 方 式 是 家谱 书 籍 的扫描 或 影像 ,家 谱文 献 电子 化是 较容 易 执行 的工 作 。大 型 的公 藏 机 构 ,如 上 海 图 书馆 的 110 000余 册 中国家 谱 已全 部 扫描 ,部 份 家谱 影 像 可在 线 查 阅 ;小 型 的公 藏 机构 ,如泉 州 师 范学 院 图 书馆 ,不 但完 成全 馆 家谱 资料 扫描 ,还 通 过交 流互 换 ,共 获得 2 000余 册 泉 州 家谱 及 闽 台家 谱 电子 资 料 。家 谱 全 文 文 本 处 理 目前 进展 较为 缓 慢 ,一 方 面是 电子 图像 目前 暂 可 满 足 阅览 需 求 ,而文 本 化 费 用 远 高 于 扫 描 费 ;另
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趋势概述*
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趋势概述*作者:张昕宇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6期张昕宇(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南洛阳471000)关键词:家谱;数字化;GIS系统;书目框架;关联数据摘要: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在家谱数据库建设、家谱网站建设、家谱软件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建成的家谱数字系统主要以家谱文献管理为主要目标,存在知识服务能力不高、缺乏书目规范控制、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削弱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GIS技术、书目框架以及关联数据技术在家谱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6-0136-03我国的家谱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包括建设家谱书目数据库、建设家谱全文数据库以及家谱信息网络化。
家谱数字化工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对纸质家谱进行保护,还大大提高了家谱的信息服务能力。
但同时,在家谱数字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书目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家谱数据质量及深层次服务能力仍差强人意。
1家谱的特征1.1历史久远,数量众多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
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兴盛、唐朝的发展、宋代的功能转变、明清以来的普及,历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余种。
我国家谱文献起源较早,可家谱专词的出现却晚了许多,目前见到的最早记录是六朝时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曾引用的《王氏家谱》。
据此推断,“家谱”一词最晚出现在六朝时期。
家谱文献编撰之初主要是官修,编撰皇室及皇亲贵族谱牒,目的是“奠系世,辨昭穆”。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太史公自序》详细叙述了自家家族世系后,文人雅士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官私家谱并行的局面。
宋朝以后,家谱撰修的目的逐步转向“尊祖、敬宗、收族”。
1.2结构形式较为统一古代的家谱编撰,以证血统、助选官、袭世爵、配婚姻、划社交、继财产、睦家族等为目的。
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趋势概述
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趋势概述作者:张昕宇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06期关键词:家谱;数字化;GIS系统;书目框架;关联数据摘要:家谱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在家谱数据库建设、家谱网站建设、家谱软件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建成的家谱数字系统主要以家谱文献管理为主要目标,存在知识服务能力不高、缺乏书目规范控制、开放性和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削弱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论述了GIS技术、书目框架以及关联数据技术在家谱数字化工作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6-0136-03我国的家谱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包括建设家谱书目数据库、建设家谱全文数据库以及家谱信息网络化。
家谱数字化工作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对纸质家谱进行保护,还大大提高了家谱的信息服务能力。
但同时,在家谱数字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书目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家谱数据质量及深层次服务能力仍差强人意。
1 家谱的特征1.1 历史久远,数量众多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
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的兴盛、唐朝的发展、宋代的功能转变、明清以来的普及,历经岁月侵蚀,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余种。
我国家谱文献起源较早,可家谱专词的出现却晚了许多,目前见到的最早记录是六朝时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曾引用的《王氏家谱》。
据此推断,“家谱”一词最晚出现在六朝时期。
家谱文献编撰之初主要是官修,编撰皇室及皇亲贵族谱牒,目的是“奠系世,辨昭穆”。
自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太史公自序》详细叙述了自家家族世系后,文人雅士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官私家谱并行的局面。
宋朝以后,家谱撰修的目的逐步转向“尊祖、敬宗、收族”。
1.2 结构形式较为统一古代的家谱编撰,以证血统、助选官、袭世爵、配婚姻、划社交、继财产、睦家族等为目的。
白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探索
白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探索作者:杨瑞凡范子佳来源:《财讯》2018年第17期数字化技术为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便利,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应用特征,以及民族建筑数字亿保护的多重功能需求,决定了民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采集和存储工作,而是多种工作的统筹协作。
简言之,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需要从信息要求、数字化功能、数字化标准、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来全面推进。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大理门族民居建筑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在创造、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民族的智慧。
从古代起就是云南各族人民喜爱居住的一种住宅形式。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先后把门族民居建筑引入风景名胜区,作为人文景观的设施接待,深受游客赞誉。
白族民居建筑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区、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大理的重要景观,受到中外来宾的称赞。
如今,白族村落和民居建筑已成为云南省和大理地区的宝贵建筑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在加大保护门族村落和民居建筑传统风貌力度的同时,大理白族自治州建设局对民居进行了发掘和整理,推出了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多種方案,加以创新和发展,更加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科技含量更高。
在苍山洱海和风景名胜区,主要交通沿线等实行统一规划,避免滥建乱占而破坏白族村落风貌。
白族民居应用到旅游度假区的宾馆中,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并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昆明“民族村”,为内地和沿海开放大城市的风景名胜区,增添建筑风采,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全面真实是民族建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基本要求建筑与民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多数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族建筑且伴随着民族建筑的发展,民族建筑也在不断地改造创新,不同建筑中蕴含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包括建筑要素、文化内涵、历史信息、基本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有限,之前的民族建筑研究多采取文字记载和图片记录的方式来进行,在有限的空间内和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有关民族建筑的保护性研究往往集中于不同视角下民族建筑要素、建筑变迁等方面信息的记载,这使得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做到真实全面,制约民族建筑文化信息的原汁原味和全面地传承下来,影响了民族建筑的信息保存和信息开发利用。
浅析家谱数字化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浅析家谱数字化工作的现状与思考浅析家谱数字化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摘要:文章对家谱数字化工作二十余年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家谱数字化工作的现状,并认为标准统一和资源整合是目前家谱数字化建设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家谱;古籍数字化;数字化一、家谱的起源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据先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至少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流传至今的有周代的《世本・帝系篇》。
撰修家谱后世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兴盛、唐朝的发展、宋代的功能转折、明清以来的普及,到近50年来海峡两岸掀起的续修新谱的高潮,海内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珍贵翔实的家谱资料。
家谱资料形式多种多样,当前存世最多的为书本家谱,存世最早的为宋代家谱,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
据《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家谱列入其中达600多种。
家谱蕴藏着家族内部丰富的史料,有助于深入了解家族的姓氏源流、族规家法、世系图谱、事迹诗文、分支迁徙等史实。
系统地收集、整理与研究家谱,审视家谱记叙与国史、方志、碑刻、墓志等公开文献的差异,梳理华夏民族家族内迁外徙的时代轨迹,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家谱数字化工作的主要成就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人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家族群居式生活模式已经被打破,流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常态。
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解放了时空对人们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所需信息。
时代与科技的变化,对家谱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家谱数字化是保护、整理、传承、研究家谱的最好选择。
综合学界相关研究所得,笔者认为家谱数字化概念的内涵是:家谱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家谱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图像扫描、缩微等现代技术将家谱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作成家谱书目数据库和家谱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家谱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文化系统工作[1]。
特殊家谱之数字化家谱之(四)
特殊家谱之数字化家谱之(四)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数字化家谱现正与趋势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古老的家谱正通过边修和出版纸质家谱、建设数字化的家谱数据库和家谱网站等方式焕发新活力,新的纸质家谱编修和出版、家谱数据库和家谱网站等也都在不断进行中。
如在海南省,为了让更多的海南人参与到撰写家谱、抢救历史回忆的行动中来,让家族记忆得以数字化、永久保存并世代流传,改变群众在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冷漠关系,唤起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传承,倾心打造了一个具有专业化和地方特色化的网上在线修家谱互动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快速实现家谱人人编修、互相串联、互相勘误修订,进而是一个个小家庭互相衔接成宗亲群,达到“家族文化轻松传”的效果。
又如在湖北麻城,作为著名的“胡广填四川”移民集散地,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后裔前来寻根,专门建立了百家姓寻根数据库,将当地220多个姓氏家谱资料通过数字化方式输入其中,前来寻根的人不仅可以免费使用,还可以将自己的家谱资料输入进去进行自动比对,查询和研究都极为方便。
不仅政府或公共单位积极参与到家谱网站和家谱数据库建设之中,不少姓氏或家族也十分关注并努力推进家谱的数字化进程。
如人口最多的大姓王姓,为编修多卷本、大容量、全国性通谱《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在数年前便成立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王氏总谱局,用数字化方式编修纸质版家谱,同时还启动了网络版的《中华王室网络总谱》,建立“中华王氏网”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数据库中心,随时发布网络家谱信息及新成果。
另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姓,2009年完成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也实现了数字化,建立了数据库,制成了树状图,成立了常态化的续修工作协会,续修动态家谱,凡孔子后裔都可以随时入谱、咨询。
又如谢姓,其中华谢氏联谊总会在数年前开始编修《中华谢氏总谱》并把“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数据总库”作为配套目标,其家谱的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都处在开发阶段。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民俗文化也需要适应新的数字化时代。
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数字化构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方法和路径两个方面来探讨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
一、方法1. 采集数据数字化构建的第一步是采集数据。
而在采集民俗文化相关的数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性:民俗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众多的文化元素。
因此,在采集数据时,应当尽可能地涵盖各个方面,以形成一个全面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数据库。
(3)科学性:在采集数据时,应当科学严谨,遵循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数据分析在采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而数据分析又分为三个部分:(1)数据预处理:对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去重、标准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使数据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3. 建立数字化数据库数据采集和处理后,需要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数字化数据库中。
数字化数据库应该被设计成易于使用的,可以让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访问数据。
在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数据的交互性:数字化数据库需要与用户进行交互,以便用户能够获取所需信息。
(2)数据的共享性:数字化数据库需要支持数据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的用户可以获取到数据。
(3)数据的可管理性:数字化数据库需要具备较高的可管理性,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用户权限管理等。
二、路径1. 依托民俗文化传承机构为了更好地推进民俗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依托民俗文化传承机构,借助其丰富的现场资源,对数据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可以借助传承机构的人员,进行实时的数据记录和解释,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通过与传承机构的合作,也可以更好地推广数字化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的数字化构建过程。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民俗文化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比如可以通过收集民俗节日的庆祝活动和相关数据,分析其演变和传承规律,为民俗文化的传统保护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民俗文化相关数据和用户行为的分析,推测出用户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需求,从而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
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平台。
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实物展示方式,数字化的方式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存储和展示民俗文化的相关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数据库,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查阅和学习。
还需要建立一个民俗文化数字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将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需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在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不仅仅是单独进行的,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数字化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数字文化体系。
比如与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可以通过将民俗文化数字化信息应用于文化艺术创作、旅游景点开发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更好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可以帮助民俗文化数字化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民俗文化的相关账号和专页,定期发布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民俗文化。
大数据时代对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平台,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对民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数字化的构建还需要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更加完善和可持续的数字化体系,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这也给传统的民俗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将民俗文化进行数字化构建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从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时代下民俗文化的数字化构建方法与路径。
一、大数据时代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大数据时代是指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断产生的海量、多样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利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传统的民俗文化则是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文化形式,它承载着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民俗文化与大数据如何结合起来,将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存民俗文化。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记录和保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民俗文化。
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从而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大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将民俗文化以更快速、更广泛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其融入到当今社会的生活中,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些方法。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的第一步,它是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民俗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将成为数字化构建的重要资源。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民俗文化数字化构建的关键环节,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白族的古籍文献是了解他们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针对白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逐渐展开,为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白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古籍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编纂;二是对古籍文献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和阐释。
在搜集和整理方面,目前已经有一些重要的成果,如《白族古籍文献丛刊》、《白文化文献编》等,这些出版物对于白族古籍文献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白族古籍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为了解白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内容研究和阐释方面,白族古籍文献主要涉及到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族三大教典》,分别是《白族经》、《白族经集》和《白族秘卷》。
这些古籍文献反映了白族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白族宗教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古籍文献的搜集难度大,部分古籍已经散失或者破毁,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和整理。
其次是古籍文献的保存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要解决好保存环境、数字化处理等问题,确保古籍文献能够长期保存和传世。
最后是对古籍文献内容的解读和研究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总之,白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在保护和传承白族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和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有关白族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古籍被发现和整理出版,为了解和传承白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作者:陈建勋来源:《卷宗》2018年第25期摘要:少数民族作为我国重要组成成分,保证少数民族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建设力度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文献信息,这就需要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实施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文献档案管理水平。
本文就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原则和相应方法综合分析,加深相关人员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的了解,以保证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保证各类信息资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将各类信息资料换成数字化信息,在提升各类信息资料管理水平的同时,彰显信息资料实质内涵。
理论上来说,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地貌风俗和文化内涵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为加深相关人员对我国各个民族的了解,必须进行中国少数民族文献。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较为复杂,文献管理难度较大。
基于此,应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力度,推进少数民族文献管理顺利开展。
1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原则为实现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的目标,必须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文化内涵和其他方面因素制定文献数字化建设模式。
为减少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出现问题的可能,应按照规定的原则开展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
如果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出现问题,还应利用相应原则对文献建设中潜藏的问题进行优化改善,使得文献数字化建设效果有所提升。
1.1 特色化原则众所周知,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不同少数民族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大相径庭,因此,在开展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必须遵循特色化原则,彰显各个民族文献特色,降低文献管理时出现问题的可能。
一般来说,在进行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应深入剖析每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相关要求开展数字化建设,从本源上降低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时出现问题的可能。
1.2 协同性原则尽管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是不可否认民族与民族之间还存在一些关联性。
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利用
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利用作者:谢琳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6期谢琳惠(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河南洛阳471023)关键词:家谱文献;数字化;网络信息服务摘要: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可以提高家谱文献保存和编研,是今后家谱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势。
目前我国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一般通过建立网络、编研数据库等形式,存在分散进行、规范不统一、开发层次较低等不足,为此,需要准确定位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特色、加快相关工具软件开发、拓展家谱信息来源、逐步推进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市场化良性运作。
中图分类号: K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6-0125-04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牒、世谱、房谱等,它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家族中的家规、家法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
1家谱文献资源数字化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它与国史、方志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民间社会团体和各家族中的热心人士纷纷组织开展家谱的修缮和续订,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家谱在维系社会宗亲关系、维护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也在纷纷加强对社会宗亲文化指导的同时,在技术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以发挥中国传统优秀宗亲文化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家谱文献为单一的纸制载体,体制复杂,内容形式多样,在利用和传播上存在很大局限。
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化保存和交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成为人们信息保存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谱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保存和网络交流逐渐为相关人士所重视,此外,通过开发应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也可实现家谱资料修订补充的快捷化和延续性。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
白族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综述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融合较早,民族古籍文献十分丰富。
近年来,在白族古籍文献的发掘,整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成果分述如下:一、白族古籍文献整理状况从1983年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抢救、整理、出版民族古籍的呼声越来越高,人门逐步认识到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族古籍文献的珍贵价值,以及整理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大理白族自治州专业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搜集、整理白族古籍文献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其搜集、整理数量、质量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省内外研究人员及有关人士的关注和称赞。
1、关于地方史志整理。
地方史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它概括性的记载地理状况、民俗、物产、文化、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在白族古籍文献整理中地方史志占的比重较大。
从历史发展来看。
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已是先秦的部落,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曾设置郡、县、唐宋有南诏、大理国,元建府、县,一直沿续到明清。
南宋以后,地方史志与全国性的区域志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也多,元明清的《一统志》,每一次纂修、都是先令全国各地修撰地方志和专科志书,这样就使大理白族地区出现富有特色的众多的地方史志。
在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采用影印的方式整理。
对需要抢救的重要版本采取影印方式进行,如《蛮书》、《民国鹤庆县志》、《南诏野史》、《南诏备考》、《大理县志稿》等等。
其二:标点重印。
古人著述地方史志时往往不加断句,大理州有关部门整理白族地方史志时作了标点重印。
如《大理府志》十卷,明李元阳纂修,万历五年刊本;《赵州志》四卷,明庄诚纂修,王利宾同纂,万历十五年刊本;《白国因由》一卷、佚名撰;《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艾自修纂辑,隆武二年刻本;《康熙鹤庆府志》二十六卷,清佟镇纂修,李倬云、邹启孟同纂,康熙五十三年刊本;《蒙化府志》六卷首一卷,清蒋旭修,陈金珏纂,康熙三十七年刊本;另有《云龙州志》十二卷,清陈希芳纂修,雍正六年刊本;《定边县志》不分卷,清杨书修,康熙五十二年成书,传抄未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来记录家庭、 宗族活动及其发展状况 , 白族家谱的编纂可上溯到一千 作者及图书馆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白族家谱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巨大作用 多年前的唐代, 它保存 了大量有关人 口学 、 民族学 、 民俗学 、 文学史及地 和积极意义, 采用多种方式与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 并引起各级领 方史料, 是研究南诏大理 国史研 究 白族族源、 研究白族家庭 、 婚姻 、 宗族 导的关注与支持, 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制度的材料之一具 有其它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较高的学术研究 3 . 2加强人才培养。 要对 白族家谱文献进行整理和加工, 先要培养专 价值。白族的家谱种类繁多有 族谱 、 家谱、 家乘等, 现存的白族家谱大多 门性 的人才, 既要有全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和 民族 文化历史知识, 还必须 是明清以后修纂的形 式多样, 内容丰富, 其传承形式可分为 口承式 、 墨书 掌握现代信息的开发技术, 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 才能更好地整理 、 抢救 式、 石碑式等形式, 目前 已经收集到的有喜洲《 赵氏族谱》 、 鹤庆《 张氏家 白族家谱文献, 推进民族文献事业的发展。 谱》 、 《 云龙董氏家乘》 、 《 太和段氏族谱》 、 《 史城董 氏族谱》 等。 3 . 3 建立 白族家谱文献数据库 。建立白族家谱文献数据库是一项庞 2 白族 家谱数 字化 建设 的意义 一 大而系统的工程, 我们应 以图书馆为平 台, 充分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家谱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 将常见的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 加速白族家谱的数字化建设, 通过对家谱知识单元的揭示, 深度挖掘文 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用 以揭示家谱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 献 内容, 只有尽. 陕建立数据库, 才能使 白族家谱文献数据联 网, 实现数据 息资源从 而达到保护和利用家谱的目的。 的交流 和共享 。 2 . 1 家谱数字化建没有利于古籍的保护。 明初, 云南的封建统治阶级 3 . 4 利用网络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的主要头 目站在大汉族主义的立场上, 实行野蛮的销毁民族地方文献的 网络 日益成为传播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在建立白族家谱文献数据库 政策, 家谱亦不能免' 在烧毁之列。所以至今保存下来的家谱多是明初以 的基础上, 还应建立相应的网站, 通过互联网进行 白族家谱 的传播与交 后重新纂修的。 从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经 过不懈地努力, 大理州各有关 流, 解决信息资源交流与传输 的时空问题, 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 单位先后收集到白族家谱十余种, 以复印传 抄 的方式收藏, 现今随着计 过互联 网浏览, 为研究者提供方便, 使 白族家谱得到快速 、 高效地传递, 实 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 信息传递实现了 自动化 、网络化和数字 现信息资源共享。 化, 传统的白族家谱存取形式主要是石刻和纸质载体, 但 由于复本 、 刊刻 4 结 论 和历史原因, 造成了家谱 的流失 、 损坏, 而且 由于其刊布流传数量很少, 在数据库的建设中’ 要对 白族家谱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揭示' 力求内 其稀缺 I 生 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之具有珍稀 I 生 特征。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 容全面系统, 图文并茂多 角度地反映了原貌。使信 息用户无论从哪个角 利用, 供求关 系上的空间阻隔被完全打破, 利用者希望足不 出户就能获 度出发都可查 阅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了解家谱的相关书目、 内容和研究 得大量信息。但家谱很大一部分属于珍贵的资料具 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成果, 从而使信息用户对家谱文献有全面的了解 , 提高 白族家谱文献数 需经过特许才能使用。而古籍数字化就是以保存与普及传统文化为基 据库的利用率和点击率 。这是图书馆在 网络环境下一种 比较可行的方 本 目的将 这些信息数字化后, 珍贵古籍的实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较好 法, 也是评价一所 图书馆在网络信息下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 地解决了古籍 的“ 保护” 和“ 利用” 这对矛盾。 志。 2 . 2家谱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古籍的保存及传承。 对 白族家谱的数字 参考文献 1 1 张锡禄 . 南诏 与 白族 文化 . 北京: 华 夏 出版社, 1 9 9 2 : 2 . 、 化 资源建设, 可以揭示 白族 家谱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 的信息资源, 保存 f 『 2 】 黄显功. 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切. 图书馆学干 1 ] , 2 0 0 8 ( 1 ) : 4 - - 6 . 和光大家谱文化, 同时将原本家谱作为珍贵文物妥善保存, 以便使 白 族 家谱文化得于更好地传承后世泽 被子孙 。同时通过数字化处理艘 白族 f 3 1 郭广堑. 辽宁省 图书馆家谱数字化建设概述叨闺 书馆学-  ̄ ' ] 2 0 1 0 ( 9 ) : 5 5 — . 家谱能得到快速、 高效地传递, 从而推动民族学和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的 57
・
1 6 0 谱 的数 字化 资源建设
丁 丽 珊
摘
( 大理 学院图书馆 , 云南 大理 6 7 1 0 0 3 ) 要: 本文分析 了白族 家谱 数字化建设 的意义 、 价值 、 途径及措 施 , 着重探 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利 用这一珍贵的 民族古籍文献。
关键词 : 少数民族; 家谱 ; 数 字 化 建 设 1 白族 家谱概 说 用, 努力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 为文化产业优势, 在拓宽大学 图书馆 家谱, 是记载—个血缘家族的世系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社 会职 能方 面产 生积 极的影 响 。 又称宗谱 、 族谱、 家乘、 房谱 、 世谱等。白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 民族之一, 3 白族家谱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远古时代起, 他们就劳动 、 生息 、 繁衍 3 . 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形 成社会各界共讽 。 白族家谱数字化资 在我国西南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和滇池地 区, 是我 国历史悠久 、 文化较 源建设对于继承和发扬大理民族优秀文化 、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 发达的—个少数民族。历史上, 白族先民善于利用纸墨 、 石刻 、 口传等形 统一 、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瑚澳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图书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