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体化下的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推进安徽皖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安徽皖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陈香樊明怀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12期摘要: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安徽省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皖北地区被纳入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其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
当前,皖北地区应抢抓机遇,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促进四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皖北地区;四化协调;对策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加快皖北振兴战略,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将皖北地区纳入《规划》范围,为皖北地区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皖北地区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促进四化协调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一、皖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工业化水平较低皖北地区发展的短板是工业。
2012年皖北三次产业结构19.2:49.6:31.2,一产比重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滞后全省5个百分点。
工业化率约为42.0%,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
皖北地区所辖22个县(市)中,有17个县以第一产业为主。
另外,皖北地区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
(二)城镇化发展滞后2012 年,皖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0.8%,分别低于全省、全国5.7和11.8个百分点。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二者比值约0.94,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加速期两者之间比率1.4~2.5的正常区际存在较大的差距。
皖北地区缺乏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城市竞争力整体较弱,目前皖北地区还没有一个城市排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位之内。
由于财力薄弱,皖北地区县城、小城镇建设严重滞后,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较弱。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皖北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大中型现代化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农业机械化率只有42.5%,落后于全省3.5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各个地区的发展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却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
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北部地区,包括淮北、宿州、六安等市区,是安徽省经济比较欠发达的地区。
本文将从区域概述、发展瓶颈和发展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皖北地区的发展问题。
一、区域概述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地处华北平原和江淮丘陵交界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皖北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和服务业,其中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茶叶等为主。
工业主要以煤炭、水泥、石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为主。
服务业以商贸、旅游、文化为主。
二、发展瓶颈1、资源条件欠缺皖北地区地理条件独特,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例如地形复杂、水资源紧缺、农田面积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皖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和限制。
2、制度机制不顺畅皖北地区的发展困境还体现在制度机制上,例如政府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导向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该地区的发展难以突破现有的困境。
3、市场竞争压力大皖北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竞争下越来越激烈,自身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三、发展对策1、资源优化配置在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等方面做好优化配置,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来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展皖北地区的产业和市场空间。
2、打造自身特色自身特色是推动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文化旅游、环保产业等,皖北地区可以通过发现和打造本地特色,来进行产业转型和发展。
3、加强对外合作皖北地区在发展中需要更加紧密地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例如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和人力投入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结论:总体来说,皖北地区的发展存在瓶颈和问题,但这并不影响皖北地区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前进。
城镇化诉求下皖北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安 庆、 宿州、 芜湖、 合 肥 七 市 旅 游 总 收入 超 过 1 O亿 元。 皖北 仅有宿 州一 地上 榜 , 旅 游 经济严 重落后 。 皖 北 新 型城镇 化建设 , 发 展 乡村旅 游迫在 眉 睫 ] 。
理 论 层 面解 析 城 镇 化 的 内在 和外 在 动 力机 制 , 从 实证 层 面 分 析 皖 北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的现 状 , 即 内在 动 力 不 足 、 外 在 动 力不够 , 提 出皖 北 地 区 乡村 旅 游 发 展 应 着 力 解 决 四 个 方 面 问题 : 一是要 改善旅 游交通, 二 是 要 找 准 地 区特 色, 三 是 要整合旅 游资 源, 四 是 要 合 理 编 排 旅 游 线路 以 此 为 基 础 , 在 政 府 主 导 下 构 建 城 乡一 体 的 复 合 型 旅 游 产 业 发 展 模 式, 以带 动 皖 北 城 乡经 济 平 衡 发 展 。 关键 词 : 城镇化 ; 皖北; 乡村 旅 游 ; 旅 游资源 中 图分 类 号 : F 5 9 2 .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4 ) 0 1 —0 0 0 1 —0 4
பைடு நூலகம்
.
建 皖 北 的实 施 方 案 , 鼓励“ 先 进 带后 进 ” , 合 肥 与 阜
阳、 芜 湖与 毫州 、 马鞍 山与宿州 、 铜 陵与 固镇 、 芜湖 与 濉溪 、 蜀 山与 寿县 、 宁 国与凤 阳联手 共建 现代 新型 产
收入超过 1 3 9 亿元 , 同 比增 长3 1 . O 6 %。 节 日期 间 , 皖
第2 9 卷 第 1期 2 0 1 4年 1月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推动其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黄金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皖北地区需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皖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由于交通不便,地区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加快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打通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融合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皖北地区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的投入。
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有助于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地区还需要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
在城市化进程中,皖北地区的农村地区有可能被忽视,导致城乡差距加大。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皖北地区应积极与周边地区和国际接轨,寻求合作和发展机会。
通过加强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交流合作,可以利用周边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市场,促进经济的互利共赢。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皖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基础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城乡发展协调以及寻求合作和发展机会,可以推动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一、研究背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
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1/2。
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人口与产业
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一 定的产业基础,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背景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皖北地区经济 发展的政策,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区域合作
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 进,皖北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 高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
皖北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
促进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 链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皖北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 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城乡发展不平衡
皖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对农 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人才流失严重
皖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 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皖北地区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 ,包括淮北、亳州、宿州 、蚌埠、阜阳和淮南六个 地市。
自然条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 础。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举办文化活动 等,丰富了文旅产业的内容和形式。
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培养
政府支持皖北地区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文旅人才培养,如旅 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为文旅产业发展 提供了人才保障。
人才引进
政府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文旅人才到皖北地区 工作和创新,提高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 文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现状分析 • 乡村振兴战略对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的影响 •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 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研究对于促进皖北 地区文旅产业发展 的重要性
03
乡村振兴战略对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的 影响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规划引导
政府加强了对文旅产业的规划引导,制定了皖北地区文旅产 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促进了文旅产业 的健康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
加强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包括改善公路、铁 路、航空等交通条件,以及建设旅游专用道路等。
提高住宿餐饮水平
鼓励并支持旅游酒店、民宿等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住宿体验。同时,提升 餐饮业水平,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对皖北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包括文物保护、 古建筑保护等。同时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方丽杰(199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DOI:10.16675/14-1065/f.2019.01.039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方丽杰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旅游经济是皖北农村实现振兴的重要路径。
由于对乡村旅游经济的不重视,皖北农村地区既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模式,也存在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于皖南地区发展缓慢。
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农村地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投入,打造独具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大力推进皖北地区农村景区协同发展,以期实现皖北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乡村振兴;皖北农村;旅游经济;理论模型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080-02中国图书分类号:D033文献标志码:A(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自然风光秀丽,尤其是黄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但是,安徽省内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却非常大,皖南、皖中地区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琅琊山等自然景点为核心,通过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皖南世界遗产之旅、九华山佛教文化游、徽州文化体验游等一系列世界级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旅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皖北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远不及皖南与皖中。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淮河以北的区域,主要包括亳州、阜阳、淮南、宿州、蚌埠、淮北6个地级市,虽然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乡村旅游发展缓慢[1]。
乡村振兴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南与皖中地区的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成为安徽省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
而同样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皖北农村地区,却还很贫困。
基于此,探讨皖北农村地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困境,找出促进皖北农村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促进皖北地区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包括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阜阳市、六安市等地,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国家逐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下,皖北地区开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地区,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皖北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是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而且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配套和改造升级标准落后,导致产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也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不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有限,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环保意识不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加强。
二、皖北地区的发展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府一直在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建设。
这为皖北地区提供了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2. 地缘优势:皖北地区处于华东和华北的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缘位置也有利于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同时,这里在农产品生产和旅游资源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3. 人口红利:皖北地区有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而且人口基数较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口红利。
1.能源环保:皖北地区的经济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能源消耗较为严重,环保方面亟需加强。
2. 经济结构优化:皖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较弱,科技创新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3. 人口流失: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少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城市发展,导致人口流失严重,这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1. 结构优化: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2. 增强人才优势:提高地区的教育、科技和文化水平,加大对高端人才和人才培训的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借助城市的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实力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相比,发展落后的问题较为突出。
对于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皖北地区应注重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
目前,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皖北地区应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政府还需加大对于农业和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皖北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交通方面,应加快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以提高地区的物流效率和连接性。
在能源方面,应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也需要加大投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样可以提升地区的吸引力,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
皖北地区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地区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目标。
皖北地区可以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发达地区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开展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
皖北地区还要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皖北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皖北地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以及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努力。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皖北地区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6%,安徽省城镇化率达到46.3%,皖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0.8%,其中阜阳、宿州、亳州三市分别以34.9%、34.8%、33.0%低于地区平均水平.皖北兴,则安徽兴,加快皖北城镇化进程,成为安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皖北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皖北城镇化,首先描绘的是一幅产城一体、四化同步的宏伟蓝图。
2012年2月,安徽省颁布皖江与淮河牵手共建皖北的实施方案,鼓励先进带后进,合肥与阜阳、芜湖与亳州、马鞍山与宿州、铜陵与固镇、芜湖与濉溪、蜀山与寿县、宁国与凤阳联手共建现代新型产业园区,共同打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示范区。
不仅引入产业,同时还将城市相关功能融入产业园区,配套完善,产城一体,当地农民纷纷进园区上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首先城镇化,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皖北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滞后。
推动皖北城镇化进程,单靠产业园区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内在拉动力。
据国际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测算,地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即可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增长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即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6个岗位.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能够快速地向地区内各个产业领域延伸,迅速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
国家已经注意到了乡村旅游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2012年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旅游局也把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省接待游客约4 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7%;旅游总收入超过139亿元,同比增长31.06%.节日期间,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以及各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景点推出湿地公园游、农家乐、漂流探险游、森林氧吧游等产品,倍受游客青睐。
新常态背景下皖北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基于对皖北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
新常态背景下皖北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基于对皖北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邢栋,朱雯娟摘要:安徽省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区域内经济呈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县一级更加凸显。
基于对皖北三个代表城市的研究,试从中微观研究的发现为着眼点,拓展观察范围,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情景推演,辨析皖北地区的真实状况,进而探讨该地区城镇化特征、趋势与挑战。
从而提出皖北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流动人口影响因素,分析流动人口流向和构成特征,以“异地城镇化”和“就近集中城镇化”为基本形式,重视和发挥中小城市(包括县城)将成为皖北地区城镇人口主要承载地的作用。
同时,需要正视区域内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分析其问题和特征提出差别化的政策引导。
关键词:城镇化,皖北地区,县级单元,路径转变皖发(2010) 16号文件中指出,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县(市)。
安徽省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区域内经济呈现皖南长期领先皖北的发展差异,这种差异在县一级更加凸显[1](图1-1、图1-2)。
2010年皖北常住人口人均GDP 为1385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35%,安徽省的67%;皖北看作一个省份全国倒数第二(图1-)。
2008年以后,皖北增速超过全国,但是落后安徽全省[2](图1-)。
文章拟从县域角度,以皖北地区为研究案例,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从人口、土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制度政策几个方面,阐述皖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图1-1 2000年-2013年安徽省人均GDP分布图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图 1-2 2000-2013年安徽省三次产业及其区位熵分布图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2001年-2014年)图 1-3皖北与安徽省、全国GDP 增长速度比较图 1-4 2010年人均GDP(元/人) 数据来源:《全国城市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2002-2013年)表1-1 皖北县市一览表图1-5安徽分区图1研究对象与方法1.1技术路线图1-6本研究的理论技术路线框图借鉴前人研究经验[3],本研究首先确立研究地域,由基础性的实证研究支撑,从微观研究的发现为着眼点,拓展观察范围通过必要的数据分析和情景推演,从而得出相对可靠的观点。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地方。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因此,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山水风光资源皖北地区山水风光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景区。
其中,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之一,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拥有奇峰险峰、云海霞光等景观,备受游客喜爱。
九华山则是佛教名山,拥有寺庙、佛殿和佛塔等建筑群,适合寺庙游和自然观光。
天柱山则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地貌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
2.历史文化资源皖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徽州文化、蜀山文化、临泉文化等,其中徽州文化是被公认为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徽州的古城镇风貌独特、古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及文化价值,并且古徽州民宅建筑风格独特,错落有致,是必去之地。
3.民俗文化资源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民间工艺、传统节日等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慈云山、龙岩等地,有许多寺庙、道院在节日时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是了解民俗文化的绝佳场所。
二、路线推广1.黄山九华山之旅该路线主要贯穿黄山、九华山两大景区,包括徽州古城、屯溪老街、南屏村等著名景点。
行程约为3-4天,适合想要游览安徽著名山山水水的游客。
行程可以先去黄山游玩,然后再前往九华山寺庙,最后回到城市。
2.皖北文化古镇之旅该路线主要贯穿多个古镇和古城,包括宣城、池州、黟县等地,其中以徽州古城最为著名,可以品味徽州古民居建筑、红色景点、濒江的屯溪老街、卧云村等。
行程大约需要5-7天,适合有文化、艺术欣赏行为的游客。
3.皖北民俗庙会之旅该路线主要为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场所,包括宿松、龙岩、慈云山、池州等地的传统庙会,可以看到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感受到皖北地区的热情好客,行程大约为3-5天,适合喜欢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游客。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旅游机构不断努力推广,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
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刘旸(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安徽旅游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症结所在,要实现皖北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缩短与皖南旅游业之间的差距就要深究制约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原因。
本文以旅游资源分析为切入点,从旅游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观念等角度分析了制约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为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借鉴。
关键词:皖北;旅游;对策一、研究背景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仅为186.2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总量的5.66%,时至2018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已突破7200亿元,在全省GDP总量中的占比接近25%,仅旅游总收入这一项指标的变化,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安徽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
安徽省旅游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仅以2018年度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皖北地区旅游总收入共计1148.36亿元,该数据仅为皖南地区旅游总收入(2786.06亿元)的41.2%,安徽省旅游总收入(7241亿元)的15.86%,2018年全年皖北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66亿人次,是皖南五市(不含马鞍山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43亿人次)的68%,安徽省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21亿人次)的23%。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方面皖北地区在省内均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上,与皖南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这两项指标均是反映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皖南、皖北地区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差距直接表明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症结所在。
二、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状况分析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基础,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皖北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皖北乡村旅游发展作者:程国平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4期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
而乡村旅游就是全面振兴的一个体现,既有经济文化振兴,又有生态文明进步的展现。
本课题拟从安徽省乡村旅游全局出发,结合皖北地区的区域特色,深入考察研究乡村旅游,为乡村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一、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又因其产业综合性、兼容性,能够为应对我国乡村发展落后主要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因此,必将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6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经过多年发展,安徽省乡村旅游形成了多种开发类型,但是其中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集中于皖南地区,皖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并不繁华,类型也比较单一。
因此,皖北乡村旅游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且于皖北地区乡村经济发展而言,发展皖北乡村旅游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皖北乡村的经济发展。
二、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安徽省位于我國中部,东连江苏、浙江,西靠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接山东,长江淮河途径省内,有山有水,风光无限。
2007年,在安徽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生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要建设多个旅游县市、旅游乡镇和旅游村。
随后,安徽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
如安徽省合肥、宣城等市对创建优秀旅游乡镇和被评为四、五星级农家乐给予10万的政府财政支持,这些年来,安徽省乡村旅游一直在发展,并随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政策向上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以宿州市为例
106经济智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了国家对城乡一体化物质保障和制度层面的支持力度,而城乡一体化在客观上对以城乡融合为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推动性。
随着国家对城乡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镇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
宿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城乡一体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宿州市位于安徽最北部,是经济基础薄弱,城乡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的农业大市,但区位优越,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加速流动,宿州市积极主动调整发展思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提高。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增加。
宿州市大力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提高了对“三农”的重视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农民长期增收的基础。
同时宿州市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出台金融扶贫的措施和办法,推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在这样的政策氛围下,宿州市城镇结构不断优化。
在实践的磨练下,农民的能力和技能也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了经济总量的增加。
城镇规模持续扩容,功能不断完善。
宿州市在国家资金的投孔 莉 许卫奇(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摘 要: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不均衡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引起国家重视,从而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措施。
但皖北地区一直以来经济基础薄弱,城乡一体化进程受到户籍制度、教育水平、社会福利体系等瓶颈制约。
结合皖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宿州市为调查对象,对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宿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如何通过突破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瓶颈制约推动皖北地区统筹发展的系列举措。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皖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推动乡村经济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美化和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二、总体目标1、增加美丽乡村覆盖率:到2025年,皖北地区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皖北地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3、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皖北地区乡村文化资源,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4、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利用乡村美丽乡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重点任务1、提升乡村环境质量(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道路、供水、照明等基础设施条件。
(2)改造农村厕所,提高农户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督促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2、建设乡村美丽景观(1)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加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作。
(2)打造乡村特色农业景观,推广农田生态景观、果树花海等景观项目。
3、挖掘乡村文化资源(1)保护乡村古建筑、传统民俗等文化遗产,修缮和改造古村落,开展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
(2)开展乡村书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升乡村文化氛围。
4、推动乡村产业发展(1)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
(2)推广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公众对乡村美丽乡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在2025年前完成皖北地区80%以上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产业发展得到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视阈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阈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北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区域概况皖北地区包括安徽省的北部地区,涵盖了宿州、六安、淮北、亳州等地市。
这一地区地处华东经济圈和华中经济圈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同时,皖北地区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关系1.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比如,皖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古迹遗址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旅游产业是文化资源的传播者旅游产业是文化资源的一种传播形式,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的文化。
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三、协同发展的路径1.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目前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开发。
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文化资源的利用。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地区需要加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合作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合作,通过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两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同时,也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合作等措施,可以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 用 地 的 故 障 ,为 乡 村 旅 游 地 进 行 规 模 化 发 展 提 供 新 思 路 。2 0 0 9年 ,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旅 游 业 的意 见 》 中明 确 提 出, 要“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 开 展 各 具 特 色 的农 业 观 光 和 体验性旅游活动” .进 一 步 推 动 了 乡村 旅 游 产 品 的 多 样 化 发 展 。1 " - 2 1 乡 村旅 游 的开 发 , 既 满 足 城 市 居 民 休 闲 度假 、 崇 尚 自然 、 感 受 自然 的 需 求 。 又 调 整 了农 村 产 业 结 构 、 增 加 了农 民 就 业
园模 式 、 乡村 民俗 体 验 与 主 题 文化 村 落模 式 、 商务 度假 模 式 、 乡村景 观 意 境 模 式 。 关键 词 : 皖 北旅 游 区 ; 乡村 旅 游 ; 发展 策略
一
、
研 究 背 景
拥 有 国家 级 历 史 文 化名 城 亳 州 、 寿县 , 占全 省 的 4 0 %, 中 国 首
发 展 的互 动 关 系 . 总 结 出皖 北 旅 游 区 乡村 旅 游发 展 处在 起 步 较 早 、 旅 游经济持续增 长、 产 业规 模 逐 步 壮 大的 发的发 展 面 临新 的机 遇 、 发展现状 , 提 出 皖北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的 五 大模 式 : 养 生 园模 式 、 果 园产 业 庄
二、 皖北 乡村 旅 游 开 发现 状
图 1 : 皖北 六 市 2 0 0 8 — 2 0 1 2年 旅游 业 总收 入 增 幅 表
旅游收人 ( 亿元 )
2 01 4年 5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岗位 及 收入 、 改 善农 民生 活 质 量 , 进 而 推 动 城 乡一 体 化 进 程 。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 , 在 对 其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现 状 和 问
题进行 分析评价的基础 上 , 结合城 乡一体 化背景 , 提 出 皖 北 旅 游 区发 展 乡 村 旅 游 的 对 策 , 期 望 对 全 国 同类 区 域 的乡 村 旅 游 发 展 起 到某 些 借 鉴 意 义 。
全省 增 幅 8个 百 分 点 。
旅游 、 I 总收 入( 亿元 )
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 决 定 》 中, 都 明 确 提 出 要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建设 , 促 进 城 乡发 展 。 L ' t 2 0 0 8年 , 中共 中 央 颁 布 《 中共 中 央关
于 推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允 许 农 村 承包 地 进行使用权 流转 , 这 排 除 了 限 制 乡村 旅 游 产业 化 、 规 模 化
皖 北 的 旅游 资源 丰 富 , 大 多 旅游 资源 都 在 郊 区 或 者农 村 , 因此 , 发 展 乡 村 旅 游 的 起 步 较 早 。颍 上 八 里 河 曾是 2 O世 纪 9 0 年代 “ 旅游富 民” 的典 型 代 表 , 这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皖 北 地 区 乡村 旅 游 的 迅速 发展 。 1 . 旅 游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在 全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的 大 背 景 下 , 随 着 居 民 闲 暇 时 间 和
批优秀城市 1 个, 省 级 历 史 文 化 名城 3 座。
( 二) 乡 村旅 游发 展 概 况
踮 ∞∞们∞∞∞
收 入 的 增 加 ,休 闲旅 游 已 逐 渐 成 为 人 们 生 活 中的 一 部 分 , 越 来 越 多 的 城 市 居 民开 始 崇 尚 回 归 自然 、 追 求 体 验 和 自我 实 现 。 乡村 旅 游 就 是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展 开 的 , 它满 足 了 旅 游 者 追 求更加 多样 、 舒适 、 真实 、 灵 活 的旅 游 需 求 。 因 而 受 到 消 费 者 的青 睐 。我 国的 乡村 旅 游 从 国 家 旅 游 局 1 9 9 8年 提 出的 华 夏
近年来 . 皖北 地 区抢 抓 振 兴 皖 北 战 略 机遇 , 积极 依 托 本 地 资源实际 , 积极 开展各类旅游展会 , 壮 大旅 游 产 业 规模 , 旅 游 产业 在 皖 北 区 域 进 入 了 一 个 快 速 发展 和 追 赶 跨 越 的 阶段 。皖 北六市旅游业 总收入持 续增长 ( 图1 ) , 占全 省 旅 游业 总 收 入 的 比重 也 在 持 续 增 加 ( 图2 ) , 仅2 0 1 1年 , 增 幅达 7 3 . 8 %, 高 于
城 乡游 、 2 0 0 6年 提 出的 中 国 乡村 游 、 到2 0 0 7年 提 出 的 中 国和 谐城乡游 。 无 不 体 现 出对 乡村 旅 游 的重 视 。 2 0 0 5年 党 中 央 提 出 的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以及 2 0 0 6年党 中央 做 出的 《 关 于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主 义 社会
Ma v . 201 4
第 1 1 卷 第5 期
V0 1 . 1 1 N o . 5
城乡—体化下的皖北旅游区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蔡 雪 洁
( 宿州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 安徽 宿州 2 3 4 0 0 0 )
摘 要 : 乡村 旅 游 的 发展 模 式 对 于 区 域 的 乡村 旅 游 发展 具有 重 要 指 导 作 用 。文 章 分析 了乡村 旅 游 与 城 乡一 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