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假字全解

合集下载

第10课《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10课《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2)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小学学校教育。

(3)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而且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散文今义:文言文的统称。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多数人。

三、古今异义(1)师①我从而师之以......为师②不耻相师学习③则耻师焉从师学习④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⑤十年春,齐师伐我军队(2)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③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说⑤道芷阳间行取道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3)从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③樊哙从良坐依傍④从此道至吾军自、由⑤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⑥吾从而师之跟随、跟从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表叔伯关系(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④为五百人立传传记(zhuan四声)(5)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n.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adj.③内惑于郑袖迷惑④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使...迷惑(6)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不要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表示疑问语气“吗”四、虚词(1)也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表判断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表停顿③自古及今,未之有也句末表陈述④何时而乐也?句末表疑问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②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知识道理③择师而教之代词,人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类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消独⑥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⑦吾欲之南海到⑧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标志(3)于(介词)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从③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④不拘于时被(4)其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人称代词做定语他们的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今之众人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个”④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多么⑤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大概恐怕)五、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容词做名词年龄大(小)的(3)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4)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大)的方面(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以...为耻(7)孔子师郯子意动用法以...为师(8)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9)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看不起六、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常见的文言通假字》1.“已”同“矣”,句末语气助词,了。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2.“厌”同“餍”,满足。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说”同“悦”,高兴。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4.“知”同“智”,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5.“反”同“返”,返回。

今日往而不反.者(《荆轲刺秦王》)6.“见”同“现”,显现、出现。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7.“卒”同“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8.“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

距.关,毋内.诸侯(司马迁《鸿门宴》)9.“要”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司马迁《鸿门宴》)10.“倍”同“背”,背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11.“蚤”同“早”,早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12.“郤”同“隙”,隔阂、嫌怨。

令将军与臣有郤.(司马迁《鸿门宴》)13.“坐”同“座”,座位。

因击沛公于坐.(司马迁《鸿门宴》)14.“于”同“吁”,感叹词。

于.嗟女兮(《诗经·氓》)15.“说”同“脱”,摆脱、脱身。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诗经·氓》)16.“泮”同“畔”,边、岸。

隰则有泮.(《诗经·氓》)17.“错”同“措”,举措。

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18.“圜”同“圆”,圆凿。

何方圜.之能周兮(屈原《离骚》)19.“离”同“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屈原《离骚》)20.“章”同“彰”,显著、明显。

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21.“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箱帘.六七十(《孔雀东南飞并序》)22.“纫”同“韧”,坚韧。

蒲苇纫.如丝(《孔雀东南飞并序》)23.“悟”同“晤”,面对。

悟.言一室之内(王羲之《兰亭集序》)24.“冯”同“凭”,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苏轼《赤壁赋》)25.“无”同“毋”,不要。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含义讲解_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含义讲解_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含义讲解_关于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主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120个。

除了这些,高考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

特别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

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的理解。

2. 古今异义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

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

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庖丁解牛(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庖丁解牛(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庖丁解牛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砉然向.然 “向”同“ ”, 2.技盖.至此乎 “盖”同“ ”, 3.批大郤.“郤”同“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族{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③士大夫之族2.中{①莫不中音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③百发百中3.为{①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②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4.而{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 ③提刀而立 ④善刀而藏之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依乎天理.. 古义:今义:天然的道理。

2.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吾见其难为..古义:今义:使人为难;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4.因其固然..古义: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5.每至于..族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6.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7.技经肯綮之未尝..古义:今义:未曾;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比较委婉。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良庖岁.更刀2.族庖月.更刀3.视.为止,行.为迟4.而刀刃者无厚.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如土委地。

句式:译文:2.怵然为戒。

句式:译文:3.视为止,行为迟。

句式:译文: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句式:译文:5.技经肯綮之未尝。

句式:译文:6.臣之所好者道也。

句式:译文:7.良庖岁更刀,割也。

句式:译文: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庖丁,庖指厨师,丁是厨师的名,庖丁就是指名为“丁”的厨师。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在其名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其职业的词。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30正确理解通假字含解析

难点 30 正确理解通假字通假字属于文言实词中的一类。

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来看,通假字有时作为文言实词题单独考查,有时 出现在文言文翻译中。

又快又准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是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条件。

复习时,考生一 定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联系语境分析法。

考生在解释某个通假字时要将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以声求义”,找出 它的本字,而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中,“蚤”字若按其本义“跳蚤”来理解, 句子就解释不通,若能弄明白“蚤”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早”,那么句意就豁然明朗了。

2.掌握古今音变规律法。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由于古今语音变化较 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代可能变得读音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或相近。

如 “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这里的“趣”通“促”,意为“催促”,两个字古代同音今天却不同音了。

3.例证认知法。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能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

如“无”通“毋”的例句: “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苟富贵,无相忘”(《陈 涉世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寡人之 于国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4.联系所学。

一般考查的通假字,往往是以前曾经学过的。

5.训练语感。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对通假字的学习也 是这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高中语文--运用成语解读文言(283个成语)

高中语文--运用成语解读文言(283个成语)

运用成语解读文言(检测版)(涉及283个成语)一、成语里面的通假字现象信口开河厝火积薪秣马厉兵一暴十寒疾恶如仇拨乱反正秀外惠中受益匪浅余勇可贾图穷匕见被坚执锐春华秋实图穷匕见排沙简金二、成语里面的古今异义现象短兵相接兵赴汤蹈火汤抱恨终天恨不假思索假运斤成风斤苟且偷生偷破涕为笑涕走马观花走乳臭未干臭不刊之论刊呼天抢地抢屡试不爽爽不名一钱名感激涕零零不速之客速巧言令色令何去何从去尾大不掉掉吊民伐罪吊身体力行体学而不厌厌爱莫能助爱形容枯槁形容大家闺秀大家阡陌交通交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三、成语里的词类活用现象(一)名词活用做动词(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稂不莠(草)密云不雨()不毛之地()不情之请()莫名其妙()华而不实()先礼后兵()(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车水马龙()身体力行()心猿意马()一诺千金()洞烛其奸()计日程功()韩信将兵()平步青云(上)罄竹难书()莫名其妙()袍笏登场()相形失色()声东击西()不可名状()(二)名词用作状语(1)时间名词作状语日理万机()日新月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朝不虑夕()朝闻夕改()(2)普通名词作状语车载斗量()风驰电掣()口诛笔伐()条分缕析()耳闻目睹()川流不息()狼烟四起()龙腾虎跃()旁敲侧击()道听途说()耳提面命()鳞次栉比()蝇营狗苟()虎口余生()金榜题名()管窥蠡测()风餐露宿()风雨飘摇()道不拾遗()马革裹尸()人才辈出()抱头鼠窜()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土崩瓦解、蜂拥而来、蜗行牛步、焕然冰释、星罗棋布、鼠窃狗偷、雷厉风行、鱼贯而行瓜剖豆分、蚕食鲸吞(三)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救死扶伤()量入为出()道不拾遗()(2)动词的使动用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倾国(既来之,则安之()(四)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扶老携幼()扶危济困()披坚执锐()扶强抑弱()革故鼎新()党同伐异()抱残守缺、避重就轻、飞短流长、改邪归正、好高鹜远、怙恶不悛(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集思广益()敬而远之()(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独善其身()殚精竭虑()汗牛充栋()曲意逢迎()丰衣足食()卑躬屈膝()破门而出()穷兵黩武()气壮山河()竭泽而渔()正本清源()(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不远千里()厚此薄彼()(五)数词的活用(1)数词作名词背城借一()杀一儆百()(2)数词作动词身价百倍()万众一心()一日千里()(3)数词作副词一无长物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一”均作“”四、成语里面的一词多义现象亡:亡命之徒()亡羊补牢()亡国之音()家破人亡()唇亡齿寒 ()顾: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奋不顾身()三顾茅庐()当:螳臂当车()安步当车()罪不当罚()当之无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负:负隅顽抗()负荆请罪()不负重望()久负盛名()备:德才兼备()关怀备至()戒备森严()兵:短兵相接()兵强马壮()兵贵神速(略)达:四通八达()通宵达旦()达官贵人()故:故步自封()非亲非故()明知故犯()顾:顾影自怜()三顾茅庐()奋不顾身()疾:讳疾忌医()疾恶如仇()疾风知劲草()举:举足轻重()选贤举能()举国上下()名:不可名状()不名一钱()沽名钓誉()如:自愧弗如()称心如意()突如其来()胜:略胜一筹()美不胜收()引人入胜()务:不务正业()不急之务()除恶务尽()相:相机行事()开诚相见()、肝胆相照()于:青胜于蓝()受制于人()与:与人为善()与日俱增()欲取姑与()以:以己度人()以貌取人()以讹传讹()因:因人成事()因利乘便(靠)因材施教()实词释义不易()之论不刊()之论不过尔尔()无可适()从以己度(测)人质()疑问难登峰造()极怨天尤()人缘()木求鱼引()吭高歌寡廉鲜()耻家徒()四壁尸位素()餐不学无术()如释()重负不速()之客不期()而遇文()过饰非出类拔()萃蔚为大观()寄()人篱下五、成语里面的兼词现象公诸()同好付诸()东流居心叵()测心怀叵()测六、成语里的句式判断句:草木皆兵被动句:见笑大方(用“见”表示) 古为今用(“为”表示) 兔死狗烹(无标志词)省略句:无与(之)伦比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之)为戒欲速(则)不达亲(者)痛仇(者)快祸起(于)萧墙放之(于)四海而皆准倒装句(1)宾语前置:人莫予毒→人莫毒予时不我待→时不待我恩将仇报→将仇报恩唯利是图→唯图利夜以继日→以夜继日文以载道→以文载道何罪之有→有何罪唯才是举→唯举才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2)状语后置:嗤之以鼻→以鼻嗤之问道于盲→于盲问道重于泰山→于泰山重业精于勤→业于勤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忧患生,于安乐死蠢若木鸡→若木鸡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兄弟于墙阋外御其辱固定句式其奈我何:奈……何,对……怎么样。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与妻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与妻书(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与妻书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 ”,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念”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与{①与妻书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2.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有志者事竟成3.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4.书{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5.身{①且以汝之有身也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将军身披坚执锐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今义:后天。

2.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今义:模仿。

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称心快.意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瓜.分之日可以死4.当尽.吾意为幸.5.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6.汝幸而偶.我7.卒不忍独善.其身 8.所未尽.者,尚有万千..9.意洞手.书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句式:译文: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句式:译文:3.吾与并肩携手。

句式:译文:4.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句式:译文:5.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句式:译文: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张大爷看着金黄色的麦田,不禁司马青衫....,颤声说道:“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啊!” ( )2.杨绛先生的不争并非太上忘情....,只要有人冒犯到钱先生,她马上就会变成狮子和斗士,决不忍让和宽容半分。

( )3.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使坏人无法遁形。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4、烛之武退秦师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5、荆轲刺秦王1. 秦王必说见臣2. 今日往而不反者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 秦王还柱而走5. 卒起不意6、鸿门宴|1. 距关,毋内诸侯2. 张良出,要项伯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4、《诗经》两首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女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6. 岁亦莫止7. 彼尔维何8.5、离骚1. 偭规矩而改错2. 忳郁邑余侘傺兮·3. 何方圜之能周兮4. 延伫乎吾将反5. 进不入以离尤兮6. 芳菲菲其弥章6、《孔雀东南飞》并序1. 箱帘六七十2. 蒲苇纫如丝3. 终老不复取~7、诗三首1. 契阔谈8、兰亭集序1. 悟言一室之内8、赤壁赋)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 山川相缪3. 举酒属客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必修三4、蜀道难所守或匪亲8、国人之于国也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无失其时#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劝学1. 輮以为轮2. 虽有槁暴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君子生非异也(10、过秦论1. 外连衡而斗诸侯2. 合从缔交3. 赢粮而景从4. 锄櫌棘矜5.百有余年矣11、师说。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智——授——毋——性——否——斑——横——途——纵——煣——影——又——耰——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1. 拜送书于庭2. 召有司案图3.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5.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12、苏武传^1.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与旃毛并咽之4.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 请毕今日之驩6. 空自苦亡人之地7. 信义安所见乎13、张衡传|1. 员径八尺2.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 傍行八道4. 形似酒尊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廷——沾——弆——按——诀———欢——熟——襟——无——否——叛——现——穆——毡——圆——擒——旁——樽——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5、藤王阁序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2.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6、逍遥游1. 北冥有鱼2. 三餐而反3. 小知不及大知~4. 此小大之辩也5. 而征一国者6. 旬有五日而后反7. 而御六气之辩8. 汤之问棘也是已7、陈情表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衡——几——溟——消——返——智——辨——能——又——变——矣——悯——伶仃——褥——~选修部分庖丁解牛1. 砉然向然2. 技盖至此乎3. 善刀而藏之项羽之死)1.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语法知识精讲系列(4)通假字考点精讲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一、基本分类分类定义语法特点类别示例古今字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比较晚的是今字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形结构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从古到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完全异体字淚—泪部分异体字覩—睹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声旁字”代替“形声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距关..,毋内诸侯(距—拒)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要.项伯(要—邀)二、方法指津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在语音中辨识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方法内涵示例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通假字”概念的乱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通假字”概念的乱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通假字”概念的乱象作者:刘祺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9年第02期笔者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发现一个颇为奇怪的问题:凡涉及古今异字现象,教材注解使用的术语十分不统一。

例如:必修一《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这句“距”的注解为“距,通‘拒’”“内”的注解为“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这句中“要”的注解是“要,通‘邀’”其余还有三处古今异字現象,也都用了“某字通某字”的术语。

而在必修四《苏武传》中“畔主背亲”这句“畔”的注解是“畔,同‘叛’”,“空自苦亡人之地”中“亡”的注解是“亡,同‘无’”,“信义安所见乎”中“见”的注解是“见,同‘现’”,其余还有四处注解,又都用了“某字同某字”的术语。

有时候“某字通某字”和“某字同某字”的这两种术语还出现在同一课文中,如必修二《<诗经>两首》中《采薇》一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莫”的注解是“莫,同‘暮’”,而在“岂不日戒,玁狁孔棘”中“棘”的注解又是“棘,通‘急’”。

甚至还有时候,同一字在不同课文里的注解术语竟还不同,如“说”字,在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说”这句里,注为“说,通‘悦’”而在本单元另一课文《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必说”这句里,又注为“说,同‘悦’”,前者用“某字通某字”的术语,后者用“某字同某字”的术语。

还有课文放弃使用“某字通某字”和“某字同某字”这两种术语,直接回避。

如必修二《孔雀东南飞》中“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句里“藏”字解释成“藏,就是‘脏’”。

又如必修三《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这句里,“景”解释为“景,古‘影’字”。

笔者对此版教材中“古今异字现象”的注解术语做了一个统计:在共计72个“古今异字现象”中,用“某字通某字”的注解术语凡56例,用“某字同某字”的注解术语凡12例,采取回避的凡4例。

其实,在训诂学里,“通”专指通假,“某字通某字”即前一字是后一字的通假字;“同”专用于古今字和异体字,“某字同某字”即前一字与后一字是古今字或异体字的关系。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

高中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辨正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

高中语文教材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解释古代作品用字时,注意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区别。

但在注释中也有失当之处:古今字和异体字混注;通假字和古今字混注;异体字和通假字混注;误释;前后注释矛盾。

标签: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变异,学习古代作品应当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汉字异形有所认识。

记录同一个词的汉字本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写法,但由于汉字的流传历史长,使用的地域广阔等原因,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记录同一个词的字有多种写法的复杂现象,这种现象在古代典籍里大量存在。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情况虽然比较复杂,在学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在意义相关性上存在不同特点。

古今字的今字的意义范围比古字小,只是分离了古字当中的一部分意义,或本义,或引申义,或假借义,意义只是部分相同;异体字两个字的意义重合,意义完全相同;通假字的两个字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因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包括读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古文注释上用术语“同”和“通”来区别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如:(1)佗邑唯命。

[佗,同“他”](《郑伯克段于鄢》)①(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鸿门宴》)(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祭十二郎》)(4)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 (《廉颇蔺相如列传》)(5)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促织》)(6)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通“已”](《报任安书》)(7)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谏太宗十思疏》)语文教材这样注释,对古汉语教学和学生了解汉字的历时和共时的复杂现象以及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但我们也注意到教材用“同”和“通”这两个术语交叉注释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样就出现了注释上的混乱。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练2 如何分辨通假字(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练2 如何分辨通假字(解析版)
字义分析法: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的词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
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就通顺,那么可以考虑〃A〃同〃B〃。如《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
如果理解成〃景物〃〃景色〃等都不通顺,那么,可以考虑〃景〃可能是通假字。〃景〃同〃影气
字音分析法:
10.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11.故不孝不慈亡亡,同“无”没有
12.故盗贼有亡有,同“又”
13.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
14.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追念
15.靡不毕见见通“现”,表现
1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含义
1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淖通“浊”,污浊
18.屈平既细细通“黜”,免除官职
28.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29.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30.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3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32.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33.因泣下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3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5 •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掐”,叩,轻轻敲打
1.知者不惑知同智,聪明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结交
3.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
4.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同“形”
5.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
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紫” 土筐
7.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辍”,皮肤冻裂
8.世世以浒潞觥为事觥,同“鲂”,丝棉絮
9.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同“悦”取悦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是指以汉语拼音表示的汉字,是汉字与拼音的结合。

它们不仅出现在湖南话、客家话、闽南话等方言中,也常用于文言文中。

本文主要讨论通假字名词的特点、用法以及影响。

首先,通假字名词的特点是它们具有双重性,既是汉字又是拼音,也就是说它们既可以用汉字书写,又可以用拼音表达。

举个例子,汉字“英”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一种是以汉字形式写出,另一种则是将其拼音“ying”写出,因此它是一种通用字名词。

其次,通假字名词的用法也各有不同,如学术上的语言学书籍中,会通过通假字名词来记录古代汉语的发音变化;一般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或者在教材中,也可以使用通假字名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发音及文言
文的写法。

最后,通假字名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们是相当有用的,它们使古代汉语的发音变得更加精确,让更多的读者明白古代文言文的意思。

其次,它们还有助于提高汉语读者的水平,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概念。

总之,通假字名词的使用对于汉语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通假字名词是一种汉字和拼音的结合,它们具有双重性,既可以用汉字书写,又可以用拼音表达,用法多种多样,在学术研究、文章和教材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其对于汉语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17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命题趋势】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一般不单独考核,放到实词或翻译中考核,在翻译中有些词如果不能断定是通假字就十分的难翻译,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真题再现】【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答案】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解析】“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参考译文: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

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

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

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

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

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考点详解】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1.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如“夙遭闵凶”中的“闵”通“悯”,“零丁孤苦”中的“丁”通“仃”(《陈情表》);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座”(《鸿门宴》)。

2.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如“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底”通“抵”(《报任安书》);再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鸿门宴》)。

3.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

如“令将军与臣有郤”中的“郤”通“隙”(《鸿门宴》)。

高中语文先挂性必修中册基础过关练 11 过秦论

高中语文先挂性必修中册基础过关练 11 过秦论

11 过秦论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同“ ”, 2.非及乡.时之士也 “乡”同“ ”, 3.赢粮而景.从 “景”同“ ”, 4.百有.余年矣 “有”同“ ”, 5.锄櫌.棘矜 “櫌”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固{①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2.因{①因遗策 ②因河为池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5.兵{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收天下之兵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③商君佐之9.及{①非及乡时之士 ②及至始皇10.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追亡逐北11.度{①内立法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12.遗{①因遗策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宽厚而爱人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是..六国之士 古义: 。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

今义:山东省。

3.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宽厚而爱人.. 古义: 。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古义: 。

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6.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义: 。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5.南.取百越之地6.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8.履.至尊而制六合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1.过.秦论12.将.数百之众1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4.会盟而谋弱.秦15.以弱.天下之民16.尊贤而重.士17.据崤函之固.18.临不测之渊,以为固.19.尊贤.而重士20.因利.乘便.21.追亡.逐北22.外连衡而斗.诸侯2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4.却.匈奴七百余里25.序八州而朝.同列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基础过关练 师说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基础过关练 师说

*师 说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 ”,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得道者多助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会天大雨,道不通2.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孔子师郯子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⑦十年春,齐师伐我3.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④朔气传金柝4.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则耻师焉,惑矣 ③妖言惑众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伐柯伐柯,其则不远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⑤不拘于时7.其{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⑤欲加之罪,其无辞乎?8.乎{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

今义:大家;许多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5.年十七,好古文..古义: 。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作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6.吾从而..师之古义: 。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吾师.道也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小.学而大.遗5.孔子师.郯子6.而耻.学于师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解析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解析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解析《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在《论语》十二章中,存在着一些通假字,这些通假字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来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它通“悦”,意思是愉快、高兴。

在这句话中,“不亦说乎”表示“不是很愉快吗”。

孔子强调了学习之后按时温习所学知识能够带来内心的愉悦,这种愉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体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这句话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十有五”表示十五岁。

通过这个通假字,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孔子自述其学习和成长的历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通“惘”,意思是迷惑、迷茫。

如果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则有危险的意思,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孔子在这里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没有通假字,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含义的深入理解,体会到孔子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视。

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中的“饭”字,通“返”,意思是吃。

这句描述了一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状态,即使是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句没有通假字,但它传达了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即只要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句也无通假字。

孔子以河水的流淌不停比喻时间的流逝不分昼夜,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同样没有通假字。

强调了一个人的志向坚定,即使是普通百姓,其志向也不能被强行改变。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此句没有通假字。

它阐述了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提问、多思考眼前之事与达到仁德之间的关系。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

通假字名词解释通假字是指字形相同,但读音不同,意义也有所差别的字。

通假字在汉字的使用中,起到了丰富词汇、表达更多意思的作用。

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进行解释。

1. 俞(yú)/与(yǔ)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和”的意思,但在使用中有一些差别。

俞多用于人物之间的交往,例如:“和俞为友”;而与更常用于表示和谐、协调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

2. 予(yǔ)/与(yǔ)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给予”的意思。

予多用于书面语,例如:“予以奖励”;与多用于口语中,例如:“与其机会”。

3. 句(jù)/掬(jū)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拿捧”的意思,但在使用中有一些差别。

句口音较重,多用于指手掌,例如:“一句水”;而掬多用于轻轻拿起,例如:“掬水”。

4. 否(fǒu)/缶(fǒu)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

否用于表示否定的答复或表示“不是”,例如:“是与否”、“表示否定”;而缶则用于否定的表示或表示“不合适”,例如:“言之不尽其啬”。

5. 志(zhì)/彘(zhì)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猪”的意思。

志用于表示“猪的志向”,例如:“豺狼当志”,也用于人名中,例如:“志愿者”;彘则更常用于表示实际的“猪”,例如:“彘肩斗脚”。

6. 皇(huáng)/黃(huáng)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黄色”的意思。

皇用于表示皇帝的尊号,例如:“皇帝”;而黄则更常用于表示颜色,例如:“黄昏”。

7. 圯(yì)/易(yì)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容易”的意思。

圯多用于口语中,例如:“他是个很圯受的人”;而易则更常用于书面语,例如:“容易做到”。

8. 也(yě)/爷(yé)这两个字都可以表示“称呼”的意思。

也用于表示尊称,例如:“降冕于也”;而爷则用于男性的尊称,例如:“老爷”。

总的来说,通假字的存在丰富了汉字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汉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含义进行正确的选择,避免产生歧义。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齐桓晋文之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齐桓晋文之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基础过关练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王说.,曰:“《诗》云……”“说”同“ ”, 2.为长者折枝.“枝”同“ ”,3.刑.于寡妻 “刑”同“ ”,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同“ ”,5.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同“ ”,7.是罔.民也 “罔”同“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度{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②度,然后知长短③王请度之④关山度若飞 ⑤崔九堂前几度闻2.道{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得道者多助3.爱{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舍{①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便舍船,从口入 ④屋舍俨然5.若{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④更若役,复若赋6.之{①以羊易之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牛何之 ④何陋之有7.于{①构怨于诸侯 ②然后快于心与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8.乃{①夫我乃行之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乃悟前狼假寐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欢;爱惜,爱护;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通常是说话人主观上不愿发生的)。

2.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然后从而刑.之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危.士臣 6.朝.秦楚7.是以君子远.庖厨也8.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0.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12.轻暖..不足于体与 13.小.固不可以敌大. 14.寡.固不可以敌众.15.弱.固不可以敌强.16.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17.刑.于寡妻18.是罔.民也19.谨.庠序之教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通假字全解
高二十四学通假字吧 你想不再犯愁文言字句吗? 来学通假字吧 你想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吗? 来学通假字吧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2.秦伯说,与郑人盟 秦王必说见臣。【通“悦”喜欢,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小知不及大知。 【通“智”】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三餐而反 【通“反”】 5.秦王还柱而走 【通“环”,绕】 6.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通“猝 ”突然】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威振四海 【通“震”】
39. 40. 孝 公 既 没 而 谁 何 【 通 “何 ” 】 】 ” “纵 兵 臣 利
38. 合 从 缔 友 , 相 与 为 一
51.员经八尺【通“圆”圆周】 52.傍行八道【通“旁”四周】 53.一时收禽【通“擒”抓捕】 54.乃瞻衡宇【通“横”】 55.云霄雨霁【通“消”】 56.所报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57.北冥有鱼【通“溟”海】
“熟 ” 仔 细 】
唯 大 王 与 群 臣 孰 计 仪 已 【 通
“穆 ” 】
察 看 】
捧 着 】
的 意 通 思 】 “扭 ” , 【
可 予 不 以 ? 五 【 十 通 城 “否 请 易 ” 寡 】 人 之 璧 , 王

秦 自 缪 公 以 来 二 十 余 君
召 有 司 案 图 【 通 “按
拜 送 书 于 庭 【 通 “ 廷
58.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通“耶”】
59.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60.而御天气之辩【通“变”】 61.而征一国者【通“耐”能】
62.夙遭闵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63.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的样子】 64.常在床蓐【通“褥”垫子】 65.虽有槁暴【通“又”再次】 66.百有余年矣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谓 言 无 誓 为 【 似 应 作 “侃
赢 粮 而 景 从 【 古 “影 ” 字 】
景 翳 翳 以 将 入 【 日 光 】
正如长时间闲置无人耕种的土地上往往杂草 丛生,要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丛生,要将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就必须除掉杂草,撒播良种。 的作用,就必须除掉杂草,撒播良种。人的 思想亦如此,倘若无事可做,没有约束, 思想亦如此,倘若无事可做,没有约束,他 就会如天马行空,易放难收。 就会如天马行空,易放难收。心灵的情况也 一样。如果不让一定的念头占据, 一样。如果不让一定的念头占据,使之受到 限制、约束, 限制、约束,它就会在想象的荒野中四处胡 乱奔驰。闲散惯了,学习难了, 乱奔驰。闲散惯了,学习难了,闲坐闲居闲 思是学习的天敌。 思是学习的天敌。 ———蒙田 蒙田
27.终老不复取【通“娶”】 28.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通“韧”】 29契阔谈燕,心念旧恩【通“宴”】 30.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3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32.长乐王回深父【通“甫”】 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已【通“斑”头发花白】 34.涂有饿莩【通“途”,道路】 3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6.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通“煣”使弯曲】 37.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拜 拜!
. 相 如 奉 壁 【 通 “捧
则 被 这 枷 纽
或 师 焉 , 或 不 焉 。
【 通 “授 ” 传 授 】
始 皇 既 没 【 通
约 从 离 衡 【 通
49
48 【 通
46 47 ” 审 察 , 】 ”
45 ” 双 手
43. 这 里 是 左 “拘 束 ” 偏 右 侧 我 的
42.
41. 师 者 , 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也 】 ” “殁 。
8与旃毛并咽【同“毡”毛织的毡毯】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弆”收藏】 10空自苦亡人之地【同“无”】 11武父子亡功德【同“无”】 12信义安所见乎【同“现”】 13因泣下霑矝【同“沾”】 14与武决去【同“诀”辞别】 15俨骖騑于上路【同“严”整齐的样 子】
象 。

新 词 , 在 书 面 上 为 这 些 新 词 另 造 新 字 的
:音、意义ˇ同ˇ但写 法不同的汉字。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同“暮”】 3锄櫌棘矝【同“耰”碎土车田用的农具】 4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 思】 5一尊还酹江月【同“樽”酒杯】 6形似酒尊【同“樽”】 7畔主背亲【同“叛”】
借 用 形 成 的 同 形 词 在 汉 语 发 展 中 分 化 出
义 列 中 分 化 独 立 而 形 成 新 词 或 上 古 同 音
义 系 统 发 展 过 程 中 , 逐 渐 从 原 词 的 引 申
是 由 于 古 汉 语 中 多 义 词 的 某 个 义 项 在 词
言 ” 古 “愆 ” 过 失 的 意 思 】
8.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 通“纳”接纳】 9.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10.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 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倍 德,忘恩】 12.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1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隙”,隔阂,嫌怨】 14.项王受壁,置之坐上【通“座”】 15.匪来贸丝 所守或匪亲【通“非”】
16.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17.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 18.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19.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通“急”】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岂不日戒 2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2.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通“悒”。 , 郁邑,忧愁苦闷。】 23.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通“圆”】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24.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通“罹” 遭受】 25.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26.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通“奁”,女子梳装用 的镜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