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迁
第五章 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本章导读⏹人类学习的普遍特征:迁移⏹学校教学假设:学生能够用他们在学校中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行为方式等去解决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概述迁移的理论迁移的指导学习的迁移第一节迁移的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来解释。
例如,掌握英文的人学起法文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就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学过加法再学乘法就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等,类似这样一些现象,心理学上都称之为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二、迁移的种类⏹ 迁移在学习中的影响有不同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维度对学习的迁移现象进行分类。
分类BE C G A 内容 顺序效果意识参与程度 影响的领域F D 发生的水平情境的相似性 Go on按迁移的内容,可分为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认知迁移——指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
如学习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方程式的理解。
⏹态度迁移——指一种态度对另一种态度的影响。
如一个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在多次得到数学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后,不仅对数学教师产生了好感,而且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技能迁移——可分为认知技能迁移和动作技能迁移。
如一个掌握数学中因式分解技巧的学生,解任何因式分解题都显得游刃有余,这是认知技能的迁移。
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也会打出高水平是动作技能的迁移。
back按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概述
( 三
学习的定势可以帮助
)
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学
和技能积极迁移。但是,
习 的
学习的定势有时候也会妨
定
碍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根
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经验迁
是指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经验迁
据
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近的
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
迁
情境中。
的其他情境中。
移
的
范
围
分
三、学习迁移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学习迁移可以提高小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新的 改造和建构,使其得以概括化和系统化,使 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为充实和完善。
) 根
者两种学习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作用,迁移效果
据
或迁移量为零。
迁
如果两种学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学生没有
移 的
意识到两种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表现为零迁移。
性
质
分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
1.顺向迁移
二 )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影响的迁移。
根
据
迁 移
2.逆向迁移
的 方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影响的迁移,它可以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
容易。
四、影响小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二
)
2.原有认知结构和概括化水平
原 有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必须依据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
认
并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的问题。
知
如果小学生具备较强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以及融会贯通和举
结 构
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学习迁移。反之,他们缺
《学习的迁移》课件
关系转换说
总结词
强调认知结构的改变
总结词
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详细描述
关系转换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发生是因为认知结构的改变 ,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可以更 好地实现学习迁移。
详细描述
关系转换说认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迁移的 重要因素,只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实 现学习迁移。
03
学习的迁移的影响因素
学习材料的特性
要点一
学习材料的抽象性
学习材料的抽象性越高,学习者越容易进行迁移。例如, 学习数学公式时,理解其抽象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有助 于在其他情境中迁移应用。
要点二
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迁移 的可能性。例如,在阅读文章时,有逻辑地组织观点和论 据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学习的迁移》ppt课件
• 引言 • 学习的迁移理论 • 学习的迁移的影响因素 • 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 学习的迁移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 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
学习迁移的原理:认 知结构、同化顺应、 平衡化。
学习迁移的分类:正 迁移和负迁移。
学习的迁移定义
形式训练说
总结词
强调学习方法的掌握
详细描述
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迁移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和迁移能力。
形式训练说
总结词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详细描述
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 能更好地实现学习迁移。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什么两情景有相似性不一定产生迁移
1.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测验中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将 这些技能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在数学测验中能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却 不一定会计算收入的所得税
分歧
1.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 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2.关键性因素何时形成的?
在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 或两种情境共同决定?
3.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
决定迁移的主要成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 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或活动要素?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实验
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物体,一立方体,一立体三角形。在 其中的立方体下藏有食物,并用它作强化物。几次尝试后, 被试知道食物藏在立方体下。
接着,给他呈现另一问题,即都是立方体,但颜色不同, 被试须解决新的辨别问题;解决了又呈现新的辨别问题,如 此多次后,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 越少。
结果:
小鸡对新纸片的反应为70%,儿童对新纸片的反应为100%
实验
第一次
食物
第二次
食物
主要观点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情境中的关系(即顿 悟)是迁移发生的原因
特征
迁移不是自动的(需要学习者认识到它们的关系) 对概括化理论的补充(即认识到关系才能概括)
5.学习定势说
代表人物
哈罗(Harlow,H.F.)等
2. 学习迁移的判断 因噎废食 上行下效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
格林诺等人(J.G.Greeno,J.L.Moore&D.R.Smith,1993)
第7章学习的迁移
2、正式实验: 阶段1 儿童自行记忆单词并进行回忆测验 阶段2 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一组用数单词 中字母的方法帮助记忆。 阶段3 儿童用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来记忆单词,测试单词的 回忆成绩。
3、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的巩固性变量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学 习与保持的第三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
•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 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 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实证研究——钢的性质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函数、概率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概况与抽象水平不同的学习之间 的相互影响。
——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
9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分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 猴子觅食的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Harlow 1949
• 在学习和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已经形成的学 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或问题解 决,也要防止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学习的迁移
另一部手机上
(六)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高通路迁移(high-road transfer) :是指学习者将先前习得的 抽象内容有意识地应用于新的情境。 ——学习了统计学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将统计学知识有意识
地运用于心理学毕业论文中,就属于高通路迁移。 ——利用做笔记策略来阅读文章。
(七)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关系转换说认为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是学习迁移的关键。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关系(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原理与实 际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关系转换说更强调了学习者本身的作用,尤其是强调了学习者 的主动性和理解的作用。
不同经验之间
①经验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方法、行为习惯等。 ②各种经验内部和各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通过迁移 实现的。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分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现象,称为正迁移。
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远迁移(far-transfer)是指将所学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 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不相似的情境中。
——学生将数学中学到的求向量的方法运用到物理学中解合力 的问题
(六)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根据迁移的自动化程度分 低通路迁移(low-road transfer):是指反复练习的技能的自动 化迁移,即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 个体经过充分练习之后,所学内容能够自动应用于新的情境, 而无需或仅需要极少量意识的参与。 ——学会了使用一部手机,就能把这一技能相当容易地迁移到
(四)关系转化理论
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家科勒
学习的迁移——精选推荐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第一节学习的迁移学生对其学得的东西,不仅能重复、应用或表现,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
这种现象就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问题是学校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研究和掌握学习迁移的实质,揭示其规律,对教材的选择、编排,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合理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倡“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
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理解的局限性,而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学习迁移表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影响方面。
例如,学习加法与学习乘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汉语与学习英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主要是知识学习的迁移;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两种技能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技能之间的迁移,等等。
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相比,学习态度的迁移易被忽视。
其实,这同样是普遍而重要的迁移表现形式。
早在50年代,布鲁纳就曾指出教师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迁移到学生,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同样,对学校和教师的不利态度可以从家庭直接迁移到学校;反之,用“铁腕”管理课堂而且常常谩骂和侮辱学生的教师,势必引起学生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同时还会引起对作为权威的教师的反抗,这些在学校形成的态度又会迁移到社会,最终影响到学生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导致形成某种“反社会”的倾向。
当然,最为常见的学习态度迁移还是发生在不同活动和不同学科之间。
例如,喜欢学习数学,常导致对物理的兴趣,平时喜欢饲养小动物,进而热爱动物课的学习,等等。
学习方法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从事某种学习时所用的方法,一经养成习惯,以后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的学习。
例如,学生采用试图回忆的方法去记忆中国散文,以后也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去背诵英文或记忆数学公式;学习数学的方法影响了学习物理的方法等。
第七章--学习的迁移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迁移的种类有哪些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
例如,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习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现象。
1.从迁移的性质来分,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
2.从迁移的方向来分,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关系转换理论( ):迁移产生 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 关系转换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 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等人 柯勒等人)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 格式塔心理学家 柯勒等人 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 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进行了重新解释, 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 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的关系的理解。 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的关系的理解。 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 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 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 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 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 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关系转换理论非常强调个体的作用, 关系转换理论非常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 只有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 只有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 移的程度。 移的程度。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此进行 了明确的阐述。 了明确的阐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 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背 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 景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 其次,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 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 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 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 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再次, 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再次,学习者是否 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 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学习的迁移
重视一般迁移
第三节 学习迁移理论的进展
2.奥苏贝尔的观点 (1)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 上产生的,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认知结构是迁移的中介变量。
认知结构是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 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①可利用性: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
的观念可供利用
②可辨别性:学习任务与原有观念的可
以辨别的程度
③稳定性: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
清晰性 促进认知迁移的方法:先行组织者
实验: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1. 钢的性质学习 实验程序:实验组:陈述性组织者(金属与合金的异同、各自利弊、冶炼合金原 理)——学习钢的性质;控制组:历史性介绍(历史上炼钢和炼铁的方法)— —学习钢的性质 组别 实验组 结果: 控制组 组别 实验组 控制组 先学习材料类别 陈述性组织者 历史介绍 后测平均分 16.7 14.1 后测平均分 16.7 14.1
后
测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10cm2~100cm2)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面积 (成绩提高)
测2. 判断27各种图形面积 (在前测中出现过)(成 绩持平)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
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三、概括说
◆ 代表人物
贾德 ◆ 主要观点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 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 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 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 主要观点: 1.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 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 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 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2.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 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 学习更重要。
学习迁移知识点
学习迁移知识点学习迁移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利用在其他问题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它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在人工智能领域,学习迁移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的训练和应用中。
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源问题领域:首先,我们需要对源问题领域进行深入理解。
这包括对源问题的特征、数据分布、任务需求等进行分析和探索。
只有深入理解源问题领域,才能更好地将其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目标问题上。
2.识别共享知识:在源问题领域中,我们需要识别出与目标问题相关的共享知识。
这些共享知识通常是源问题和目标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
例如,在解决图像分类问题时,源问题领域可以是人脸识别,而共享知识可以是提取图像特征的技术。
3.构建迁移模型:基于共享知识,我们可以构建迁移模型来解决目标问题。
迁移模型是在源问题上训练得到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和调整,以适应目标问题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层数、节点数、优化算法等来实现。
4.迁移模型训练:在构建好迁移模型后,我们需要使用目标问题的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和优化。
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机器学习中的模型训练,但是由于迁移模型已经具有一定的预训练效果,所以通常可以在较少的数据上获得较好的性能。
5.评估和调优:最后,我们需要对迁移模型进行评估和调优。
评估可以通过和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来进行,以验证迁移模型的有效性和性能。
如果模型表现不佳,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模型架构、改变参数设置等方式来进一步优化模型。
除了以上步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例如,使用预训练模型来初始化迁移模型的参数,选择适合的优化算法和正则化方法,合理选择迁移模型的输入数据等等。
总结起来,学习迁移是一种利用在源问题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目标问题的方法。
它可以大大减少训练数据量和训练时间,并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迁移已经在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迁移总结
学习迁移总结引言学习迁移是指将已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的过程。
在学习迁移中,我们可以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更快地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总结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学习迁移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学习迁移是指将已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的能力。
学习迁移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迁移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包括低层次的迁移(如将已经掌握的单词应用到新的句子中)和高层次的迁移(如将已经学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学习迁移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学习转移的区别:学习转移是指在旧任务中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对于新任务的帮助程度。
学习迁移强调的是将旧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到新任务的能力,而学习转移则强调的是旧任务对新任务的影响。
•与迁移学习的区别:迁移学习是指将已经学习好的模型在不同任务中进行应用。
学习迁移则更加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将已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学习迁移的原理学习迁移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近似特征原理学习迁移的第一个原理是近似特征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学习迁移的成功与源学习和目标学习之间的相似性有关。
如果源学习和目标学习之间的特征相似度越高,学习迁移的效果往往越好。
例如,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如果已经掌握了一门相关语言的知识,那么学习这门新语言时会更加容易。
2. 共享基础原理学习迁移的第二个原理是共享基础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学习迁移的成功与源学习和目标学习之间的共享基础知识有关。
如果源学习和目标学习之间的基础知识有很大的重叠,学习迁移的效果往往较好。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高级数学知识。
3. 潜在联系原理学习迁移的第三个原理是潜在联系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学习迁移的成功与源学习和目标学习之间的潜在联系有关。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无 原 理 指 导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4吋 12吋
有 原 理 指 导
投 掷 击 中 率
练习后成绩
有原理指导 无原理指导
4吋处成绩
4吋处成绩
起始成绩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概括说理论
学习定势说(Learning Set)
探究实验
理论溯源
教学意义
背景资料、经验对迁移的作用——猴子觅食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所给水罐刻度 要求取水量 A B C 1、前测练习 29 3 20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100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99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21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31 7、后测练习1 15 39 3 18 8、后测练习2 23 49 3 20 9、后测练习3 18 48 4 22 10、后测练习4 14 36 8 6 实验组:练习1———练习2~6———后测练习 控制组:练习1——————————后测练习 问题
背景资料、个体的作用——小鸡觅食
情境一
A B
形成表现—训练次数 400~600次 45次
A
B
情境二
食物在B中 被试 小鸡 小孩
食物在哪儿? 后测表现—觅食习惯 A B A B
学习迁移范文
学习迁移是教育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将在一个环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于另一个环境的能力。
学习迁移可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应用,例如数学、科学、语言和人文等。
本文将探讨学习迁移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是指将在一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于另一个环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或从一个任务到另一个任务。
学习迁移涉及到学习者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和扩展应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一般来说,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型:1.正向迁移:指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被成功地应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
正向迁移是有效学习的信号之一。
2.负向迁移:指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无法成功地应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甚至会造成错误和混淆。
负向迁移是不完全或不正确的学习的信号之一。
三、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以下所示:1.相似性:如果新的问题和情境与已学过的问题和情境相似,则学习迁移的成功率更高。
2.练习:反复实践能够加强对知识、技能或经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3.语境:学习迁移的结果受语境影响。
换句话说,学生的背景、语音、方言和口音等都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率。
4.掌握程度:正确精通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对学习迁移的成功至关重要。
5.反思:思考和探究新的问题和情境,能够加深对知识、技能或经验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四、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学习者的学习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促进学习者学习迁移的方法:1.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教师应该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指出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内容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同时,学生应该清楚地了解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2.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通过不同形式和形式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 学习迁移及其运用
二、影响迁移的基本条件
1、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现象发生的 必要的客观条件。 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应也相同或 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刺激相同或 相似,而反应不同或相反,则容易产生负迁 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 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学 习的迁移。
定势:亦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进行反应的心 理准备状态、倾向或趋势。其表现形式有思维定 势、学习定势、功能固着。 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 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学习的定势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效应(解决一类 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和准 备动作预热效应(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 两方面。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看作是心理训练过程。各种 官能的幼芽在个人生下来时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学习就是要把这些原始的、未成熟的官能发展成能 力或能量。它还认为某些学科对于训练某些官能可 能有特殊的价值。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 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对形式训练说作有力批判,使其 丧失支配地位的首先是詹姆斯( W.James), 继之是 桑代克。
第三章 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及其分类 1、定义: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
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 而》
2、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 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 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 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深度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教程与实践方法
深度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教程与实践方法深度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是一种通过利用已经在一个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在不同的任务上进行重新训练和推断的方法。
它是目前在机器学习领域非常流行的研究方向之一,因为它能够大大减少重新训练模型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在训练数据稀缺的情况下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深度学习模型的迁移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实践方法,并给出几个常见的迁移学习应用示例。
一、迁移学习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迁移学习的基本思想是将在一个任务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中。
这种迁移可以是基于特征的,也可以是基于模型的。
基于特征的迁移学习是指将预训练好的模型的中间层的特征表示作为新任务的输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训练。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从头训练整个模型,节省了时间和计算资源。
例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我们可以利用在大规模图像数据集上预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表示,然后将这些特征输入到一个新的全连接网络中进行分类。
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是指将预训练好的模型作为新任务的初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
微调是指在新任务的训练过程中,冻结模型的前几层(即保持其权重不变),只对后面几层进行训练。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保留预训练模型的知识的同时,加快对新任务的适应。
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我们可以利用在大规模文本语料上预训练的语言模型作为初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以适应特定的文本分类任务。
二、迁移学习的实践方法在进行迁移学习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预训练模型作为基础。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在大规模数据集上预训练好的模型,如ImageNet上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或GPT模型。
这些预训练模型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任务。
在选择了预训练模型之后,我们需要根据新任务的特点来确定迁移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进行特征提取、微调或联合训练。
特征提取是指将预训练模型的中间层的特征表示作为新任务的输入,并在此基础上训练一个新的分类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迁移的内容,可将迁移分为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认知迁移是指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
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特点,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情境发生作用时,有时原有认知结构影响新问题的解决,也有时原有认知结构自身发生改变。
如掌握平面几何知识较好的学生,与有关知识贫乏的学生相比,他们学习立体几何的成绩也会更好。
态度迁移是指一种态度对另-种态度的影响。
态度迁移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如一个不喜欢某数学老师的学生,在多次得到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之后,态度发生改变,不仅对数学老师产生好感,进而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技能迁移可分为认知技能的迁移和动作技能的迁移。
认知技能是一种认知性的内隐操作过程,而动作技能则是一种肌肉性的外显操作过程。
一个掌握解数学中因式分解技巧的学生,解任何因式分解题都显得游刃有余,属于认知技能的迁移。
而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也会打出高水平则属于动作技能的迁移。
3、按迁移的顺序,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学习对后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学习对先学习产生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如学会骑自行车,更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属于顺向迁移;而学生掌握英语语法之后,又可能反转过来对掌握汉语语法起干扰作用,则属于逆向迁移。
无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其影响都有量的大小之分,正、负迁移之别。
二、迁移理论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迁移的原因和机制,这就构成了不同的迁移理论。
主要介绍下面的几种:1、相同元素说这是桑代克于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说。
桑代克从联结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而且,迁移的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寡。
也就是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的程度越低。
这种理论是建立在桑代克与伍德沃思在1901年从事的一项实验研究基础上的。
在实验中,桑代克训练大学生判断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纸张的面积。
首先,让被试估计127张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这一事先测验旨在了解被试判断面积的一般能力。
然后,给每个被试估计90个面积从10平方厘米到100平方厘米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接着,把被试分成两组:要第一组被试判断13个类似于前面训练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面积;要第二组被试判断27个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结果表明:受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判断长方形的面积,而对估计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没什么帮助。
桑代克的结论是: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之间要有任何正迁移的话,那么这两种情境必须是非常相似的。
桑代克的相同元素说也揭示了迁移现象中的一些事实,对迁移理论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时的教育界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学校在课程方面开始注意重视应用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尽量与将来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但桑代克指出相同元素也就是相同的联结,学习上的迁移只不过是相同联结的转移而已。
他还设想这种共同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是“凭借同一脑细胞的作用”而形成的。
他把迁移现象都归结于联结的形成,把迁移局限于有相同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内在训练过程,未免失之偏颇。
2、.概括化理论贾德并未考察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关系(相似或相异等),而是以实验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强调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和原则才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学习者在A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运用到B活动的学习中。
贾德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中打靶实验。
他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
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的深度,结果继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
贾德认为这是因为学过原理的一组已经把折射原理概括化,从而对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调整和适应,把原理运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贾德说”理论(指折射原理)曾经把有关的全部经验--水外的、深水的与浅水的经验--组织成为整体的思维体系。
他们(被试)知道靶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遇到第二种深度的水的时候就能有效地应付了。
换言之,他们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用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
”3、学习定势与迁移学习定势,是哈洛提出并用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个概念。
哈洛认为:“学习情境的多样化决定我们的基本人格特征,并使在某些人变成会思考的人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情境是以同样的形式多次重复出现的。
不应以单一的学习结果,而应以多变但类似的学习课题的影响所产生的变化来理解学习。
”学习定势既反映在解决一类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学会如何学习)上,也反映在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准备动作效应或预热效应)中。
学习定势的这两个方面都影响作业的变化。
练习一类课题有助于类似的课题的学习,这一现象首先是在实验室用无意义音节进行研究发现的。
渥德早在1937年报告:被试在记忆数列无意义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影响后面的记忆,记忆速度越来越快。
哈洛1949年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他首先用猴子作被试进行研究,然后以儿童为被试进行重复实验。
对猴子作辨别训练时,在猴子面前呈现两个物体,如一个是立方体,另一个是立体三角形。
在一个物体下面藏着葡萄干,以葡萄干为强化物。
通过几次尝试,猴子很快”知道”葡萄干藏在立方体下面,不在立体三角形下面。
当它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立即给它呈现另一个类似的问题,如两个物体均为立方体,但颜色不同,一为白的,另一为黑的。
它必须进行新的学习以解决这个新的辨别问题。
当它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又呈现一个新的辨别问题,如此继续多次。
当猴子解决了许多这样的辨别课题之后,它解决新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越少。
于是,实验者认为,猴子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或者说学会了如何学习。
哈罗在谈到这个现象时说“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学习定势”。
类似的学会如何学习的现象,在以儿童为被试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例如,在一个实验中,智力落后的儿童(年龄为10岁,智龄只有4岁)在解决一个辨别问题时感到非常困难,但先从较容易的问题开始训练,然后转到较难的问题,学习效果就明显提高。
实验分三组。
课题是辨别油漆在方瓦片上的图形:黑的正方形■,黄的空心T形。
实验中甲组无预备训练,学习成绩很差,虽经500次尝试并有反馈,仍不能始终如一地选出正确的图形。
乙组和丙组先作预备训练。
乙组在作预备训练时,要辨别的图形(即实验辨别图形)被割掉了一部分(瓦片被切割了一部分),被试可以借助于触觉帮助,辨别的难度降低。
当他们在连续5次辨别尝试中有4次正确以后,转入实验课题,他们的成绩显著高于甲组的成绩。
丙组用被切割的红色+图形和绿色+图形作预备训练,也在5次选择中达到4次正确之后,转入实验课题。
虽然丙组在预备训练以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新的,但其成绩仍然超过甲组。
学习定势的研究启示我们,在安排练习内容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课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同一性,这样才有助于学习与迁移。
4.布鲁纳论迁移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人是通过将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以及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以此超越所给的信息。
这些相关类别的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就构成了编码系统,在编码系统中,较高级的类别比较抽象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
编码系统的这种非具体性对迁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迁移就是把适当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例;负迁移则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地应用于新事例。
布鲁纳指出,迁移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特殊迁移,这是习惯和联想的延伸,主要是动作技能、机械学习的迁移;一种是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布鲁纳承认一般的技巧、策略等有广泛迁移的可能性。
在这两类迁移中,布鲁纳强调后者,认为后一类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他提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领会基本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
从此,认知心理学家就特别强调认知结构与学习和迁移的关系。
5.认知迁移理论认知迁移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罗耶(I.M.Royer)提出的。
他根据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认知迁移理论具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人类是以一种系统方式储存和提取信息的;第二,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并非始终一致。
所谓丰富性,是指知识结构内各单元(如节点、命题等)之间交互联结的数量。
此外,认知迁移理论还具有一个前提,即领会是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没有领会的条件下我们虽然也可以习得信息,如机械记忆,然而,我们回忆或使用未被领会的信息的条件是极为有限的。
因此,如果要形成学习迁移,领会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这两个假设和一个前提,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
这样,教育的问题就成了如何增加学生在面临现时生活问题时提取在课堂中习得的相关材料的可能性的问题。
由于提取的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有关,因此,任何增加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将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
因此,在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时,应给学生呈现最大范围的实例和这些知识的应用情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中习得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而且,这些例子最好与真实的生活背景相联系,因为最终来说,几乎在校学到的每一知识的价值都要以在校外世界中的应用价值这一标准来衡量。
6.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Groot,1965;Chi,GIaser,&Rees,1982)发现,无论是象棋大师还是物理学专家,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表现出积极的迁移--用以有的信息解决问题。
他们在解决新问题时共同的特点是:①把新问题划归某一特定的问题类型;②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直观表征;③利用自己熟知的解决问题的路线解决。
也就是说,他们用问题图式来解决问题,一旦发现他们对新问题形成的表征与他们长时记忆中的问图式相符,问题便迎刃而解。
而新手则没有或缺乏这种精细的图式,因此,每一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
7.元认知与迁移新近认知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日益重视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
弗来维尔(Flavekk,1979)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知;具有元认能力的学习者能自动地掌握、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
在学习及其迁移中原认知有两种:有关自己已有的思考和有关如何调控自己学习过程的思考,后者又表现为对自己学习过程及其所用策略的反思,对自己学习掌握程度及完成情况的判断和预期等。
可见,具有较好的元认知技能的学习者,在面临一种新的学习情景时,能主动寻求当前情景与已有学习经验的共同要素或联系,对当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建构,形成一定的组织,并运用已有的经验对当前的情境进行分析概括,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