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当代中国外交第一讲新中国外交的奠定1概要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5则范文)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3a240c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1.png)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5则范文)第一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次建交高潮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建交;2、第二次: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热潮;3、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其中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关键。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
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一边倒:。
意义: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一)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1、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50.2.14 中苏两国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年)1、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3、过程:(1)提出:1953.12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问题首次提出。
(2)实践: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外交的起步](https://img.taocdn.com/s3/m/b8a2cdfd9b89680203d82550.png)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 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
外交旗帜上鲜明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 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心你身子弱,王爷又大你这么多岁数,如果不知心疼体贴,你得受多大的罪啊!”“娘亲,您放心吧,王爷对凝儿真的很好。”“那就好, 那就好,趁着王爷对你还新鲜着,赶快抓紧生个小阿哥,你在这王府里也算是站住了脚跟。对了,娘教给你的生子秘方没有忘记吧?”冰 凝这才恍然大悟,刚刚娘亲问她的那些话,原来是指……。壹想到这里,她的脸壹下子就红了起来,年夫人见凝儿的脸红得就像个大苹果 似的,更是高兴坏了:“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诸人这辈子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你这脸皮薄得跟层纸似的,娘还担心你会不会新婚的那 天晚上就跟爷起了冲突。娘可是得再提醒你,这事儿呢,万不可违了爷的意,爷要是对你示好,不管你高兴还是不高兴,你都不能驳了爷 的面子,你现在还小,不懂得男人的心思,也不懂得这事儿的好,以后……”“娘!您就别说了!凝儿不听!不听!”“你现在不听,将 来吃亏的是你自己!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壹个人孤苦伶仃地在王府,谁跟你说这些体已贴心话?那些人还巴不得你不得宠,壹辈子都不 得爷的心呢!你不趁年轻,趁着爷对你还有心思,赶快生个壹男半女,将来你这壹辈子可怎么过啊!你要急死娘吗?”看着娘亲因为自己 任性而急得泪流满面的样子,冰凝壹下子慌了神儿,赶快扑到娘的怀中:“娘亲,凝儿错了,凝儿错了,凝儿再也不惹您生气,不惹您伤 心了,您不要哭了,哭坏了身了,凝儿心不安啊!”“你要是让娘不伤心,不生气,你就赶快给娘生个小阿哥!”“娘,您何苦难为凝儿 呢!”“好,这是娘在难为凝儿,是吧?”“不是,不是娘在难为……”“那你答应娘,赶快生个小阿哥”“娘!”冰凝被年夫人逼得走 投无路,可是,望着娘亲那担忧、难过、焦急、热切的目光,她又不忍让年迈的娘亲还要为她这个女儿操心担忧,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 先来壹个缓兵之计:“娘,不是凝儿不答应,只是,这也不是凝儿说了算的事情,王府里十来个诸人,不也只有三阿哥壹根独苗 吗?”“怪不得玉盈管你叫小祖宗!你怎么这么多歪理!你管别人生不生呢,你只管你自己赶快生就行了!”年夫人的担心壹点儿都不是 杞人忧天,知女莫如母!自己的女儿什么脾气禀性她是最清楚!这个凝儿,不但脸皮比纸薄,性子更是比石头还硬!特别是初经男女之事, 万壹不合了她的意,再给王爷摞脸子可怎么办?王爷能吃得了她那壹套?在这年府里,她是壹大家子人供着、宠着的小祖宗,但在那王府 里,她不得颠倒过来,去哄着、供着王爷?第壹卷 第八十八章 大驾玉盈从冰凝那里出来,壹路小跑着到了二进院,不知道爹爹有什么急 事找她。壹见玉盈过来,年总督忙站了起来:“快,盈儿,年峰刚刚跟我禀报,说王府的太监
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77211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7.png)
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50年代1、⽅针政策:新中国成⽴初期,我国外交的⾸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净屋⼦再请客”和“⼀边倒”的三条⽅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净屋⼦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之后,再请客⼈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民,共同奋⽃。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产阶级和⼴⼤⼈民,结成国际统⼀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1)以美国为⾸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军事包围和威胁(2)第⼆次世界⼤战后⼀系列国家⾛上了⼈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3)⼴⼤的亚⾮拉国家纷纷⾛上独⽴⾃主的道路;国内⽅⾯——(1)新中国成⽴,是中国能够执⾏独⽴⾃主外交的前提(2)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3)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树⽴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第⼀年就与17个国家建⽴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民共和国为唯⼀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内⽡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内容。
⼆、60年代1、⽅针:“两个拳头出击”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分化、⼤动荡、⼤改组。
从苏共⼆⼗⼤开始,苏联推⾏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敌视中国的政策。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69f4d55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a.png)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168a1c1b0740be1e650e9aa1.png)
材料一: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 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 两,割地仅俄国一国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
材料二:外交是一个国家内部力量的外延,是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 《大国崛起》解说词
结合材料,联系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思考:鸦片战争以 来近代中国的外交结果说明了怎样的道理?影响外交 的因素有哪些?
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 界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 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 触即发之势。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加剧。
(三)实践及成就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APEC)
(4)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面向21世纪
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2.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 3.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项工作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上图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广交朋友,赢得了越来越多国 家的支持,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 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e1f4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c.png)
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一、引言随着新我国的成立,外交事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我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我国从一个被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此做出深入分析和总结。
二、外交事业的初期阶段新我国成立之初,外交形势复杂严峻。
面对国际上的种种挑战和压力,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建立国际关系的态度。
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等举措,有效地强化了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世界革命的光辉形象,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我国积极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国际组织,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还加强对发展我国家的支持,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对外援助和合作项目。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不断扩大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对新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新我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
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外交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外交工作,提高外交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五、我对新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我国人,我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我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的外交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结语通过对新我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深入评估和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近代中国外交史学
![近代中国外交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e970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c.png)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结词
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细描述
当前,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和疾病 等日益凸显,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 荣。这种理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 国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与协商解决分歧,才能实 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环境的变化
近代中国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新兴的帝国主义列强崛起,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利益构成威胁。
中国的应对策略
中国在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时,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包括开展洋务运动、推行改革开放、加强与其 他国家的合作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04
近代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方 法与视角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瓜分的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 策,包括开展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签订不平等条约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 了中国的国力,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状态。
外交机构的建立与完善
晚清时期,清政府建立了外务部、总理衙门等外交机构,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走向专业化 、规范化的轨道。这些机构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的反抗
中国军民在面对列强侵略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积极抵抗 外敌入侵,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战争与和平:外交政策的抉择与实施
战争与外交政策的抉择
近代中国在外交政策上,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和平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大 挑战。
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家发 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 导论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78a643c83c4bb4cf7ecd131.png)
中印边界东段的画法是同传统习惯线大体一致的。”
外交小故事1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 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 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 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 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 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 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 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 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 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法国先宣布同台湾断交,而以内部默契这种匠心独运的方式处 理法台关系问题--即采取中法双方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台 断交的特殊方式;
1964年2月10日,“中华民国”与法兰西共和国正式断绝“外
交”关系
3.坚持正义,“不信邪”
外交小故事--毛泽东“五二〇”声明
1970年3月18日,美国为了控制柬埔寨,并通过在柬埔寨建 立亲美政权,改变其在越南南方的败局,策动和支持柬埔寨 右派集团乘西哈努克出国访问之机发动政变推翻西哈努克政 府;
工作的,所以特别值得欢迎。”当晚,周恩来为自民党议员访
华代表团举行了欢迎晚宴
6.诚恳磊落
在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期间,周恩来与基辛格围绕美方新的建
议稿进行了针对性的讨论:
(1)关于撤军范围,建议稿中使用的措辞是“台湾海峡”。 周恩来询问美国时候仅从台湾海峡撤军,基辛格答曰是从台 湾撤军;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f816e750e2524de4187e21.png)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区别1971年10月24日,联合国2758号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台湾当局代表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同时剥夺。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真正继承了旧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新中国外交的五个阶段1、“一边倒”(1949-1958)(1)什么叫“一边倒”“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一边倒”的特殊背景:美苏对峙(3)“一边倒”的实施步骤:A:发展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1月20日)B:积极谋求建立新型国际关系C:坚决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4)“一边倒”的影响:与西方完全决裂。
到1956年,中国建交国共有25个。
(第一次建交高潮)2、“两个拳头打人”(1959-1969)(1)什么叫“两个拳头打人”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0f88d4c3852458fb770b56ec.png)
外交成就2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 会议——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 解?
“存异”的“异”指的是什么? 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 所起的作用?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国家利益 外 成
交就
参加万隆会议
1、1950年初中苏签署
;
新中《国中冲苏破友了好美同国盟的互外助交条孤约立》政策同苏联等________
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7
2、1954年在________国际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
五大国的地位参日加内,瓦并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在印
度尼西亚的
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周恩来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 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国际环境
独 立
建 国
与苏联等国建交
自 初 提出和平共处
主 国家性质 的
期 的
五项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https://img.taocdn.com/s3/m/9b53d44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e.png)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
这种“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实施时间大体上是从 1949 年 10 月到 50 年代末。
其基本特点是: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主张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不急于解决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承认和建交问题,而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与残余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道,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斗争,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具体来讲,所谓“另起炉灶”,周恩来解释说,就是要同旧中国丧权辱国外交一刀两断,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所谓“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加以审查,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影响之后,再请外国客人进来。
所谓“一边倒”,就是要站在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边。
但是,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丧失独立性而跟着苏联亦步亦趋,并不意味着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中国与苏联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我们一边倒是和苏联靠在一起,这种一起是平等的。
”一边倒”战略方针是新中国政府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出来的。
二、新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40年代末5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是三方面选择的结果。
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c6c4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2.png)
03
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外交的前景和展望
结论
06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突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突破西方封锁
新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为国际社会所尊重。
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外交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和干涉,为国际社会所称赞。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新中国外交的挑战与前景
05
全球多极化趋势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但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科技革命和软实力竞争
与日本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在历史上存在着复杂的领土争端和战争恩怨,因此,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受到过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因此,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对华采取过侵略和掠夺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得到了逐步改善和发展。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03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
3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性质和国内外形势,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与感想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与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066f4d6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f.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38fa79f242336c1eb95e1e.png)
在理论上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
在实践上实现了五个重大转折:
在理论上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
1.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的 中心任务的关系; 2.不断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环节,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 济基础的部分,坚持改革开放; 3.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量力而行,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规模出发。
在实践上实现了五个重大转折:
①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 ②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一战略决策,解决了我党从1957年以来没有解决好 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这是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 拨乱反正; ③经济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开放,从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体制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 多层次、有重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⑤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并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①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向苏联“一边倒”,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
②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美继续对抗,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两 只拳头回击”,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③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一条线”、“一 大片”,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 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与邻近和新 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③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重新取得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席位。 ⑥1972年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 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双方正式建交。 ⑧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中越恢 复正常关系,中俄、中韩建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44b0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3.png)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课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题,包括国际形势、对外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国际形势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际形势复杂且严峻。
冷战格局逐渐形成,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敌视。
此外,台湾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外交课题。
中国需要在这个国际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二、对外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新中国初期,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为了互助关系最紧密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越南等建立了友好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争取与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亚非国家。
1955年,中国主持并举办了万隆会议,成立了亚非会议组织,标志着中国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
三、外交政策的制定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成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家的立场。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坚决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
四、外交成就与挑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
中国成功地恢复了对台湾的控制,台湾问题成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议题。
此外,中国还成功地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外交挑战。
尽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仍然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敌视。
此外,中国还需要解决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争议和领土问题。
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 (一)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
策的制订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 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 美苏冷战的形势下新生政权遭到西方国 家的反对,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之外,只有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北欧的一 些中小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
二、外交部的成立及发展
❖ (一)外交部的成立特点 ❖ (二)外交部人员的构成人员构成 ❖ (三)外交部机构的确立与演变组织机构 ❖ (四)外交部办公地址的变迁
外交部小故事:在超市答记者问
❖ 为了方便记者提问,外交部新闻司2000年设立了发言人 移动值班电话,每天24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都受理记者提 问和回答记者提问。
(三)毛个人的伟大抱负。
❖
这三个因素是递进起作用的,又是交互起作用的,因此很难严格
划分清楚。总的说来是早期意识形态的因素较强,晚期个人因素较强。
❖ /p-225896.html#documentinfo《我们的外交方针 和任务》 1952年4月3点和难点: 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 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策略, 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
中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走上了完全独 立发展的道路,并积极与第三世界的国家建 立友好关系。19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 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恢复正常, 并取代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而成为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外交部成立的特点
❖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 非常时期 非常做法 ❖ 简朴仪式 光辉起点
❖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 中央从军队和地方抽调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 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充实外交队伍。他们中间 有原中央外事组及从事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同志, 这些人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有刚刚走下炮火硝 烟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后来大多成为首批驻外大 使。此外,还招收了一批懂外语、有一定专业知识 的大学生处理日常外交业务;吸收了一些国民党时 期的国际法学者、专家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顾问、 专员等。
❖ 为了帮助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顺利转 换角色,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专门为这些“将 军大使”开办培训班,请专家学者讲授国际 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书、《联合 国宪章》等。
发言人官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 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由于 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 造 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 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它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 代为前往。
❖ 第六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外国人民因拥护人民利益参 加和平民主斗争受其本国政府压迫而避难于中国境内者,应 予以居留权。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9年10月1日, 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 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 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 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五十六条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 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 建立外交关系。
❖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 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 第五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尽力保护国外 华侨的正当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保护守法的外国侨民。
❖ 下班后、周日或节假日,不论去干什么?值班的处长都 要将移动电话随身携带,随时准备接受记者提问并回答问题。 如果碰到突发事件,电话就会一个接一个。有一次,一位处 长和爱人在公园散步,因突然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一下子 来了100多个电话,电话几乎都被打破。
❖ 有一个星期天,发布处一位处长在超市购物,突然手机 响了,一美国记者来电话问中方对美国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 武器有何反应?这一问题正好已备好答问口径,这位处长从 口袋里掏出口径就开始回答,一番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的表 态,指手划脚的动作引起身旁顾客的注意,不知此人是何许 人也?
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 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 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 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航空小姐羡慕李肇星
❖
李肇星担任副外长期间,有一次出差,一航空小姐问:
(三)《共同纲领》第七章 外交政策
❖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 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 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 策和战争政策。
❖ 第五十五条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 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 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答:我在外交部工作。”航
空小姐忽然变得格外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发言人吗?”
李肇星答:“认识。”航空小姐又问:“你经常能见到他
吗?”李肇星答:“天天都能见到。”
❖ 航空小姐羡慕地说:“您真幸福!”
❖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
动后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 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 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像保镖。
❖ 国际上霸权主义横行,美苏两国插手别 国事务;
❖ 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国家仍未获得民族解放和 国家独立。
(二)外交方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确定外交方面的三条方针:
(一)另起炉灶
(二)把房子打扫干净以后再请客
(三)向苏联“一边倒”
评价:这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意识形态,
(二)民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