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一机组功率输出波动的风电场负荷分配优化策略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新能源发电成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风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然而,风电场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优化调度策略成为了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率和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研究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通过对风电场发电特性和电力系统调度问题的分析,探索有效的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优化电力系统运行、降低电力成本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风电场发电特性分析2.1 风能资源特性风能是风力发电的基础,风能资源的分布和特性对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将对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风速和风力密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并介绍常用的风能资源评价方法。
2.2 风电场发电特性风电场的发电特性主要包括风机功率曲线、风速输出曲线和风电场功率调度策略等。
本节将介绍风机的发电特性和风电场的功率输出特点,以及常见的风电场功率调度策略。
第三章:电力系统调度问题分析3.1 电力系统调度概述电力系统调度是指根据电力需求和发电资源的情况,对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等进行合理调度,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
本节将介绍电力系统调度的基本概念和调度目标。
3.2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度问题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调度问题主要包括风电场发电不确定性引起的电力系统调度困难和风电与传统火电之间的协调与优化问题。
本节将分析这些问题的挑战和影响,并对风电场的调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章: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研究4.1 优化调度模型建立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合理的优化调度模型。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包括基于经济性目标的模型和基于可靠性目标的模型。
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功率控制与优化策略
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功率控制与优化策略1. 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的减弱,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中,风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风能发电场的功率控制与优化策略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功率控制与优化策略。
2. 风能发电场的基本结构风能发电采用风轮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场主要由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变频器以及电网连接组成。
风轮机是风能发电场的核心部件,掌握风轮机的控制和优化策略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3. 风能发电场功率控制策略风能发电场的功率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和功率限制控制两种。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旨在控制风轮机叶片角度,使得风轮机工作在最佳角度下,以达到最大功率输出。
功率限制控制则通过设置功率限制值,限制风轮机的功率输出,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和要求。
4. 风能发电场功率优化策略风能发电场的功率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布局优化、风轮机控制优化和风能预测优化。
布局优化通过合理规划风轮机的布局、风能发电场的拓扑结构以及风轮机的阵列间距等,以提高风轮机之间的互补性,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资源。
风轮机控制优化则通过优化风轮机的控制策略和参数,提高风轮机的功率输出和系统稳定性。
风能预测优化主要通过利用气象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手段,对风能资源进行预测和优化,以减少风能波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5. 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风能发电场的稳定性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风轮机齿轮传动系统的稳定性、风轮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匹配稳定性以及风能发电场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协同稳定性等。
通过对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结论风能发电场电力系统的功率控制与优化策略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风电场布局与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
风电场布局与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提升全球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风能因其广泛分布和潜在的巨大发展潜力而备受关注。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资源,风电场布局和功率优化算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风电场布局和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风电场布局是指根据地理、气象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来安排风力发电机组的摆放方式。
风电场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风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在风电场布局中,一些关键因素需要被考虑,包括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地形地貌、传输线路的布置以及环境保护等。
其中,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风能资源越丰富,风电场的规模越大。
此外,地形地貌也对风场的布局起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山区地形,风场的布局需要更加慎重,以避免地形对风能的削弱。
最后,考虑到电力输送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传输线路的布置也需要充分考虑。
其次,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是为了实现风电场的最大功率输出而进行的优化研究。
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的核心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调整风电场中风力发电机组的参数和输出,实现风电场的最优化运行。
通常来说,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优化问题: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优化和整个风电场的传输线路中的功率优化。
在风电机组的功率输出优化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风机叶片的控制角度和转速等参数来提升风机的发电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例如模糊控制、PID控制等,来实现对风电机组的精确控制。
通过这些优化手段,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可以得到最大化。
在整个风电场的传输线路中的功率优化方面,需要综合考虑风机之间的互动影响、电力输送的损耗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基于光学和分类算法的智能优化算法,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通过对多个参数进行全局搜索,找到一个局部最优解,从而实现整个风电场的功率最优化。
除了上述的风电场布局和发电功率最优化算法,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领域值得关注。
无功补偿在风电场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
无功补偿在风电场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用于解决无功功率的产生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尤其在风电场这种具有高变化性负载特点的场合,无功补偿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功补偿在风电场中的应用及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无功补偿在风电场中的作用风电场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特点是功率输出的波动性较大。
由于风力发电机与电网之间长距离输电,容易产生无功功率的不平衡。
无功功率的存在会导致电网电压不稳定、齐波性差以及潜在的电流谐波扩散等问题。
因此,在风电场中引入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包括三个方面:稳定电压、改善功率因数和减小无功损耗。
首先,无功补偿装置能够通过动态调节无功功率的产生和吸收,使电网电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稳定电力系统的运行。
其次,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改善风电场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电流的流入,提高电力质量。
最后,无功补偿还可以降低系统电压损耗,减少无用功率的损耗。
二、无功补偿的应用技术在风电场中,无功补偿主要通过静态无功发生器(SVG)和STATCOM技术来实现。
SVG是一种能够根据系统负载需求自动调节无功功率的设备。
它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容值,来调整电路的无功功率,从而实现无功补偿的目的。
SVG具有响应快、无功补偿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风电场中。
另一种常见的无功补偿技术是STATCOM。
STATCOM是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无功补偿设备,能够通过控制电压的相位和振幅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调节。
STATCOM具有调节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场的无功补偿中。
三、无功补偿的优化策略为了更好地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并提高其效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优化策略。
1. 智能控制策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能够根据系统的实时需求,动态调整无功补偿设备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无功补偿效果。
电力系统中的风电发电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风电发电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其中,风能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然而,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风电发电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优化和控制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风能资源,提高风电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风电发电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风能具有时空分布不均、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而风电发电系统的优化和控制策略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风能预测和风电机组控制。
风能预测是指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预测未来短期或长期的风能情况,为风电发电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供参考。
风能预测的准确性对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风能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的传统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基于统计学原理,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模型等,通过分析历史风能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风能情况。
而现代方法则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模型来学习风能与气象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实现更准确的预测。
另一方面,风电机组控制是指通过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在不同风速和风能情况下实现最大的发电效率。
风电机组控制策略通常包括变桨角、变速运行和协调控制等方法。
变桨角控制是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来调整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实现最佳功率捕捞。
变速运行控制则是通过改变风力发电机组的转子转速,调整输出功率以适应不同风速情况。
协调控制策略则是利用多台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实现整个风电场的优化运行。
风电机组控制策略的目标是提高风电转换效率、减少风电场的波动和损耗,从而提高风电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此外,风电发电系统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优化和控制问题,如电网连接、储能系统和灵活性需求等。
电网连接是指将风电发电系统和电网相连接,实现发电功率的传输。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风电的波动性和不可控性,电网连接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电压稳定性、频率调节等。
风电场电力传输与分布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电场电力传输与分布系统的优化设计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风电场中。
然而,风电场的电力传输与分布系统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风电场的电力传输与分布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一、电力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风电场的电力传输系统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输送到用电用户的关键环节。
在传输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 输电损失:由于输电线路的阻抗、电缆绝缘材料的损耗以及变压器的能量损耗等原因,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失。
为了减少输电损失,可以将输电线路采用低阻抗、高效率的导线材料,并优化输电线路的布置,减少线路长度和过量装置。
2. 输电距离限制:风电场往往建立在偏远地区或海洋中,电能需要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传输到用电用户的地方。
然而,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电力损耗也会增加,同时还面临输电线路建设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直流输电技术,其具有输电损失小、传输距离长的特点。
3. 输电稳定性:风速的波动会导致风电场的电力输出产生变化,因此需要保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增设电能储存装置,如电池储能系统或储能电容器,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电力需求大的时候释放出来,以平衡风电场的电力供应。
二、电力分布系统的优化设计电力分布系统是将从风电场输送过来的电能分配到不同的用电用户。
在分布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1. 负荷均衡:不同的用电用户对电能的需求是不同的,为了平衡各个用户之间的负荷,可以引入负荷预测技术,根据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负荷分配,确保各个用户的电能供应充足。
2. 配电网可靠性:为了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采取多回路供电方式,即将电能分为多个独立的回路供应各个用户。
这样即使某一个回路出现故障,其他回路仍然可以正常供电,减少了因单一故障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3. 电能质量:风电场的电能传输和分布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电能的质量问题,如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等。
电力系统中风电场调度与优化方法研究
电力系统中风电场调度与优化方法研究风力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风电场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风力发电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风电场调度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风电场调度与优化方法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风电场的调度和优化方法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风力发电的最大化利用。
调度方法主要涉及到对风电场的发电量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和系统的稳定性要求。
优化方法则是通过对风电场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种常见的风电场调度方法是基于天气预测的调度策略。
天气预测可以提供风速和风向等关键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力发电情况。
在天气预测的基础上,风电场可以合理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
通过优化调度策略,可以避免因风速突变等因素导致的电力系统不稳定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力发电资源。
除了天气预测,风电场调度还可以结合其他的优化方法进行。
例如,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风电场的出力进行优化调整。
这些模型和算法可以考虑到风速、风向、发电机组特性、电力系统负荷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动态优化,可以实现风力发电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风电场调度还可以考虑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各种约束条件。
例如,考虑电力系统的短路容量、电压稳定性等因素,通过调整风电场的出力,可以实现对这些约束条件的满足。
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可以避免因风力发电波动导致的电压过高或过低等问题,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除了风电场调度,风力发电的优化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优化方法可以针对风电场的各种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发电机组的布置方案,使得风力发电的损失率最小化。
此外,还可以优化风电场的运行策略,例如响应电网调度的需求,提高风电场的灵活性,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支持。
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优化策略
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优化策略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优化策略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利用风能产生电力的设备。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位置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风力发电机设备。
不同型号的风力发电机具有不同的额定功率和转动速度。
根据我们的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设备。
同时,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风力发电机需要放置在有足够强度的风资源区域。
这样可以确保风力机获得足够的风能,提高输出功率。
第二步:优化叶片设计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是转化风能的关键部分。
优化叶片设计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改进叶片的形状。
通过改变叶片的弯曲和扭转角度,可以更好地捕捉风能。
另外,优化叶片的长度和宽度比例也可以改善风力发电机的性能。
其次,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重要的。
轻巧而坚固的材料可以减小叶片的负荷并提高转动效率。
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考虑在叶片制造中使用。
第三步:改进发电机设计发电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
优化发电机的设计可以提高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直驱发电机。
与传统的齿轮传动系统相比,直驱发电机减少了能量转换的损失,提高了效率。
此外,选择合适的磁铁和线圈材料也可以提高发电机的性能。
高磁导率和低电阻率的材料可以减小能量损耗,提高发电效率。
第四步:优化控制系统优化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风速和风向,从而提高输出功率。
一种常见的控制策略是变桨角控制。
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可以使风力机在不同风速下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提高输出功率。
此外,采用智能控制算法也可以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性能。
例如,根据风速预测模型,调整转速和叶片角度,使风力机在即将到来的风速变化之前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五步:定期维护和监测定期的维护和监测对于保持风力发电机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叶片、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的状态,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故障。
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
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形式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大规模风电场建设中,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优化策略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该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概述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是指通过集中监控和控制多个风电场,在实现各风电场独立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群体的发电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该系统通过对风速、气象条件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以及对各风电场的功率调节和协调运行,实现风电厂集团的整体协同。
二、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自适应控制是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够实时感知和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负荷需求。
目前,已有多种自适应控制策略及其应用于风电场群的研究。
1. 风电场群动态功率分配策略该策略基于多种监测参数,如风速、风向、风电场负载等,通过综合分析,实时调整各风电场的功率输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群体的发电效率。
具体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遗传算法等,能够在不同风力条件下进行精确的功率分配。
2. 自适应控制参数调整策略该策略通过实时监控各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对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整个风电场群的优化控制。
例如,通过综合考虑风电机组的转速、功率输出等因素,根据当前风速及负荷需求,调整机组的切入切出风速,以充分利用风能,并保证风电场的稳定运行。
3. 风电场群的容错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建立冗余控制系统和容错机制,提高整个风电场群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例如,在依赖网络通信的系统中,引入备份通信链路,以防止单一链路故障导致通信中断,从而保证控制系统的连续运行。
三、优化策略的研究除了自适应控制策略,优化策略也是风电场群区域集控系统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
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合理的运行调度和能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风电场群的发电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
风电场电力系统的调度与优化
风电场电力系统的调度与优化风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成本低、无污染、无耗损等优点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风电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能源之一。
然而,风能的不稳定性和风力发电场布局的特殊性,给风电场电力系统调度和优化带来了一定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以及调度风电场的电力系统主要由风轮机、桥变电站、交流电缆、集电线路、变电所等组成。
在风电场的运行过程中,系统调度可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
系统调度的目标是确保风电场稳定运行和发电优质。
一般情况下,调度的主要策略是优先考虑制导MWh和基础电量的平衡,并结合风力发电场天气预报和市场电价情况,确定发电计划。
二、风电场电力系统调度的影响因素风力发电受地形、气压、湍流等多种各异的因素的影响,以致发电有时候无法全面、质量稳定地实现。
(一)风电机组实际运行状态风电机组运行状态不同,其发电功率也不同。
在调度时,需要考虑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以控制发电功率,达到平衡发电的目的。
(二)天气因素天气因素是风力发电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风力发电主要受到风速的影响。
在调度中应遵循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发电计划,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三)电力市场情况在市场经济这种电力销售模式下,电力市场对风电场发电计划制定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调度时,需要考虑到电力市场的情况,以便更准确地制定计划。
三、风电场电力系统调度的优化方法(一)结合天气预报实现发电计划优化在风电场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天气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
如果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可以有效地优化发电计划。
在制定发电计划时,需要考虑到风速的波动和天气的变化,进行合理安排。
(二)优化电力系统调度中的资源在调度中,可以通过调整风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优化发电计划。
如果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各项条件,如配合市场电价、平衡基础电量等,可以实现调度优化。
(三)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发电计划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调度已经支持许多智能化技术,在发电计划优化中有很大的应用。
风电场并网系统优化调度策略分析
风电场并网系统优化调度策略分析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和环保治理的要求,风电场集群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对于风电场并网系统优化调度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优化调度策略分析的角度探讨风电场并网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并综合考虑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指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一、风电场并网系统的组成风电场并网系统主要由风机组、变流器、变压器、电缆、电缆桥架、交流配电设备等组成。
其中,风机组是风电场的核心设备,能够将风能转变成电能,同时,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变流器和变压器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可有效调节电压、频率等参数。
而电缆、电缆桥架和配电设备则是实现风电场内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保证风电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风电场并网系统的优化调度策略针对目前风电场并网系统普遍出现的运行效率低、电能损耗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调度策略。
1.电压规划优化风电场并网系统中,变流器和变压器是重要的设备,应该合理设置电压规划,避免电压稳定不佳等问题。
针对不同的容量比例,应该采用不同的电压规划方案。
对于大容量的风电场,需要设置较高的电压规划,尽量避免低电压运行,保证风电场的稳定性。
而对于小容量的风电场,则应该设置较低的电压规划,避免在过高电压条件下运行,以减少设备的损耗。
2.电流平衡优化在风电场并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设备和电缆的电阻会导致电流的不平衡,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针对电流不平衡问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如采用相同直径的电缆,确保电缆长度差异不大,并且采用比较松散的布线方式,可有效解决电流不平衡问题。
3.温度控制优化由于变流器和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需要进行温度的控制,预防设备过热所导致的故障和事故。
采用数模一体化的方法,能够实现在线监测和控制设备的温度,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确保风电场并网系统平稳运行。
4.灵活调度优化在风电场并网系统的优化调度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的调度策略,随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风电场功率输出优化与调节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风电场功率输出优化与调节研究近年来,风能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作为风能的主要利用途径之一,风电场的建设逐渐增多。
然而,风电场的功率输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空气密度等。
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功率输出效率,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功率输出优化与调节方法。
首先,风电场的功率输出随着风速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风速的变化是不稳定且具有随机性的。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采用了人工智能算法中的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模型,以预测未来风速的变化趋势。
根据预测结果,风电场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速情况来调整风机的桨叶角度,以提高功率输出效率。
其次,风电场的功率输出还受到风向的影响。
风向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风机的风阻变化,从而降低功率输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模型预测风向变化。
通过分析历史风向数据并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预测未来风向的变化趋势。
根据预测结果,风电场可以及时调整风机的朝向,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提高功率输出效率。
除了风速和风向,空气密度也会影响风电场的功率输出。
空气密度的变化会导致风机叶片所受到的气流压力变化,从而影响功率输出。
为了优化功率输出效率,研究者们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建立一个空气密度预测模型。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并应用适当的算法,可以预测未来空气密度的变化趋势。
根据预测结果,风电场可以调整风机的转速和叶片角度,以提高功率输出效率。
除了以上因素,风电场还需要考虑功率平衡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功率的需求和风速的变化并不一致。
为了实现功率平衡,研究者们引入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功率预测模型。
通过分析历史功率数据,并应用适当的算法,可以准确预测未来功率需求。
根据预测结果,风电场可以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功率平衡,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
最后,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功率输出效率,可以考虑使用多目标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算法可以同时优化不同的目标函数,如功率输出和设备使用率等。
风电场中风机电力输出的优化管理研究
风电场中风机电力输出的优化管理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风力发电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
风电场作为风力发电的集中形式,通过安装多台风机来利用风能转换为电能。
然而,由于风力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风机的电力输出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对风电场的电网稳定运行和电能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风电场中风机电力输出的优化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风机电力输出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电力输出的稳定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风机电力输出的优化方法。
1. 风机布局优化风机的布局直接影响风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风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有的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风机的间距可以减小风机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电力输出的波动性。
此外,采用合理的布局方案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场的风力资源,提高发电效率。
因此,风机布局优化是提高风机电力输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2. 风机控制策略优化风机控制策略的优化对于提高电力输出的稳定性也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风机控制策略是根据风速和转速的实时变化来调整风机的功率输出,然而,这种策略往往会造成电力输出的波动,并且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风场环境。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风机控制策略。
该策略可以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和转速变化,灵活调整风机的功率输出,从而减小电力输出的波动性。
3. 电能储存技术的应用由于风力发电的波动性,风机电力输出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将电能储存技术应用于风电场的电力输出管理中。
常见的电能储存技术有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和氢能储能等。
通过将电能储存技术与风机的电力输出进行结合,可以在风机功率波动较小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当功率波动较大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实现风机电力输出的稳定管理。
二、风电场中风机电力输出的管理策略除了技术层面的优化方法,风电场中风机电力输出的管理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含高比例风电的电力系统备用优化与分布式调度
01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与结论
风电集成挑战
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调 度性面临严重挑战,需要有效的备用优化和分布式调度策 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分布式调度的价值
人工智能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如深 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从 历史数据中学习备用容量 的优化策略。
备用优化实例分析
案例描述:选择某一具体含高比例风 电的电力系统作为案例,描述其备用 优化的背景和目标。
结果分析:对优化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备用容量的分布、经济效益评 估和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等。
优化过程:详细介绍备用优化的过程 ,包括数据准备、模型建立、算法选 择和参数设置等。
分布式调度算法及其实现
一致性算法:通过维护多个决策中心之间的一致 性,实现分布式调度决策的收敛和稳定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技术,设计智能分布式调度算法,自适应地学习 和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智能 化水平。
分层调度算法:构建多层次的调度架构,上层负 责全局协调,下层负责局部优化,兼顾全局和局 部的调度目标。
备用优化与分布式调度的意义
在含高比例风电的电力系统中,由于风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系统备用容量的 配置和调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备用优化与分布式调度,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 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目的与任务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含高比例风电的电力系统的备用优 化与分布式调度方法,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
研究任务
深化理论研究
继续深入研究备用优化和分布式调度的理 论,以适应风电比例持续提高的电力系统
基于 DFIG 机组转子动能的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基于 DFIG 机组转子动能的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方法尹远;卢继平;刘钢;徐兵;翁宗林;谢应昭;李辉【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2(000)017【摘要】由于风速的波动性,风电场需要找出一种控制方法以稳定其有功功率输出。
在分析了现行的控制策略对风电场有功波动的抑制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双馈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提出主动控制风机转子转速和桨距角的方式进行有功功率分配,进而达到平稳风电场有功出力的目的。
控制策略以优化整个风电场的转子中储存的总动能的方法提高风电场有功功率的输出稳定性,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
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有功功率分配策略可以平抑风电场有功功率波动,提高风电场的有功输出稳定性。
【总页数】6页(P127-132)【作者】尹远;卢继平;刘钢;徐兵;翁宗林;谢应昭;李辉【作者单位】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4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TM61【相关文献】1.大型风电场内机组的有功功率优化方法研究 [J], 任勇;李峰;王芸芸2.限出力条件下风电场集群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J], 王世谦;林俐;狄立;于琳琳;田春筝3.考虑DFIG机组容量限制的风电场功率分配方法 [J], 黄崇鑫;张凯锋;戴先中;张冠虎4.基于转子动能控制的DFIG调频能力分析与调频方案 [J], 张旭;查效兵;岳帅5.基于塔架载荷灵敏度的风电场有功功率分配方法研究 [J], 魏超;唐梓彭;上官炫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电场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风电场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风电场已经成为大规模引入新能源的一种方式,其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的主要选择之一。
此时,如何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降低风机运行成本,已成为当前工程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风电场的优化2.1风速特性分析风电场发电量的基础是风能资源,而风能资源的关键之一就是风速的分析。
通常采用风速时序分析和年功率密度分析两种方法来对风速进行研究。
前者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输出数据、可靠度和概率分布信息,后者则可将不同风能资源比较互相对比,从而找出适合的地点建设风电场。
2.2风机选择风机作为风电场的核心装置,在选型上应尽可能地提高风机的效率。
基于传统的功率输出、转子直径、塔筒高度等考虑因素,可以综合考虑风机的性能、风机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来进行风机选择,以达到合理的发电量和效益。
2.3配电系统设计有效的配电系统设计能够齐心协力地将风电场的风机连接到电网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
配电系统应符合所有安全和标准的要求,同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补救。
三、风电场的控制策略研究3.1PID控制策略PID控制策略是一种基本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使风机获得较高的油门响应,提高产生的能量。
同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需求调整,进行PID控制参数和适应性增强、有效的控制和真实时间的命令跟踪等工作。
3.2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日益增长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背景下,模型预测优化控制(MPC)策略已经成为风电场优化的一种新思路。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风机的动态响应与实时风速和气象数据相结合,进行数学模型建立,最终通过模拟预测控制来确保风机运行在最佳工作状态。
3.3优化算法作为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优化算法以大规模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智能化算法的应用,实现对风电场的最佳控制策略的更新和优化调整。
从而使风机实现最大功率输出,并确保发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机组功率优化分配策略
4.2 机组功率优化分配策略风电场全局优化分配策略是以调度周期内的风速预测信息和电网调度中心下达的风电场发电计划为基础,综合考虑机组的预测信息、运行状态和控制特性等因素,通过优化算法计算出调度周期内场内各风机的有功出力指令,由于其涉及的信息较多,所需计算求解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长时间尺度下的全局优化调度。
4.2.1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场内各风机的预测信息、运行状态与控制特性,优化风电场的整体运行状态,结合风电场实际运行中的具体需求,主要考虑以下3个控制目标:A.风电场发电误差最小风电场有功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即使风电场的出力能够准确跟踪调度中心下达的风电场出力计划,风电场实际输出功率与调度指令之间的误差值应尽可能最小化。
当风电场预测功率大于调度指令时,风电场应按照调度指令恒定输出;当预测功率小于调度指令时,风电场出力应尽可能接近调度要求,按最大输出能力进行输出。
B.风机启停次数最少风电机组的启停过程需要刹车系统、变桨系统以及并网变频器等控制系统协调操作共同完成。
而风电机组频繁启停会对刹车系统的变桨油缸和叶尖钢丝绳造成损伤;启停过程中桨距角需要从90˚到0˚之间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如果采用液压变桨执行机构,液压站的频繁打压会使其机械受损,如果采用的是电机伺服,频繁使用电机变桨距也会使蓄电池的寿命收到影响;同时启停过程中需要对并网开关进行投切,变频器的频繁吸合除了会对变频器本身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对电网造成冲击。
因此,在风电场在制定各风机的调度指令与启停计划时,应尽量减少风电机组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对机组本身带来的机械损失。
C.机组控制指令变幅最小风电机组的有功出力指令通常由其在下一调度周期内的发电能力所决定,而在风速变幅较大的风况下,风机接受到有功调度指令也会大幅变动。
对于单台风机而言,有功调度指令上下大范围上动,会使风电机组主控系统频繁动作,从而导致风机机械损耗增加,简短其运行寿命;同时风机运行状态切换次数增加,也易引起风机有功出力波动,降低风电场输出功率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单一机组功率输出波动的风电场负荷分配优化策略【摘要】随着风电并网技术不断发展,风电场内负荷分配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优化连续周期内风电场内各机组的负荷分配问题,是增加控制系统平稳性的关键所在。
风电场内机组数量大地理位置分散,传统负荷分配模型维数过高易陷入“维数灾难难”困境中,针对这一问题,提取机组负荷特征值,利用模糊C均值方法对风电场内机组进行聚类分析,不同群组设置不同负荷分配优先级以降低维度;在风功率预测准确与机组全程功率可控的基础上,引入模糊函数作为权重系数建立目标函数,运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
所建立模型减少了连续周期内风电场单一机组功率输出的波动,并解决了负荷分配方案维数过高的问题。
通过对某45MW风电场机组负荷分配问题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风电场;负荷分配;机组组合;非线性规划;风电调度1.引言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不断成熟,但是其电能消纳情况不尽人意,风能资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这一特性这使得风电并网会对电网运行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
从风电发展开始以来,因电网安全等因素而弃风导致大量风电未上网,这严重影响了风电发展的效率与效益,因此,有必要分析风电并网运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中外学者针对风电并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文献[1]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含风电场机组组合问题的模型,并利用可信度指标对含模糊数的约束条件进行评价。
文献[2]构建了基于停电时间的负荷损失模型,应用于风电场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中。
文献[3]考虑空气动力学、机械和电气控制性能等因素影响,建立了的基于风电场输出特性的模型以便于电网安全计算。
本文工作旨在风功率预测数据准确的前提下,根据调度指令信号,建立风电场内机组负荷分配优化模型,优化后的负荷分配策略可用于变负荷运行的风电场,对风电场并网安全经济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与传统发电厂不同,风电场机组数量众多[4],机组运行状况也各不相同,同时再加上连续时间维度,风电厂厂级控制系统在进行负荷响应运算时容易陷入“维数灾难”的困境,寻优时间长,结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本文首先提取出风电厂内所有机组的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中提取出的特征矩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将相似特性机组划分为同一类,每一类具有不同的负荷分配优先级,以避免“维数灾难难”的产生;其次,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并给出约束条件,以实现调度信号实时分配并减少单一机组输出功率波动;最后,根据调度符合指令与风功率短期预测数据,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风电场负荷分配目标进行规划寻优,得到符合约束条件的负荷分配策略。
2.风电机组运行特性及其聚类2.1 特征值的提取假设风电机组运行在最佳风能利用曲线的运行轨迹上,能够通过转速和桨距角控制实现功率输出的全工况可调。
通过对风电场机组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在滤除不合理点后,分别提取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特征值。
采样间隔为10分钟,每隔m个采样点取5组数据进行计算:上式表示风电场第i台机组在km至km+5时间段内的标准差,能够体现第i台机组的功率波动情况。
再将功率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2.2 基于FCM的聚类分析不同于传统的火电厂每个电厂机组不足10台的数量,风电场机组数量大,目前一个中型的风力发电厂机组数量在30台以上甚至会达到上百台,在风电厂级控制系统进行负荷分配寻优的过程中,机组维数、特性维数加上时间维数构成了一个高维的目标函数,如果直接进行寻优,会出现局部最优解与计算时间漫长的情况.运用以上方法分析出的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运行特性,利用模糊聚类算法,将风电场内部众多机组分为若干群,按照不同功率输出等级与功率波动情况,将机组分为不同的负荷分配优先级。
根据中调指令,按照不同的优先级对每个机组进行负荷分配计算,以达到降低维度的目的。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Fuzzy C- Means)简是在基于目标函数的聚类算法中,理论最为完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5]。
FCM聚类算法是一种迭代优化算法,设集合X={X1,X2,……,Xn}是特征空间Rn上的一个样本集合,通过FCM聚类算法将X划分成c类(2≤c≤n),有个数为c的聚类中心V={V1,V2,……,Vc}。
FCM算法的目标函数如下:式中,c和n是所形成的聚类的个数和数据样本个数,uij为样本对于聚类的隶属度。
U为样本空间X一个模糊C划分,其中m[0,∞)为模糊加权指数,可以改变对X1的隶属度。
目标函数表示特征点到各聚类中心距离的平方和,通过迭代优化计算,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
当算法收敛时,就得到了每一聚类的聚类中心和每个样本对于各类的隶属度值,从而实现模糊聚类划分。
本文选取内蒙古某风电场的30台1.5MW双馈式变速恒频机组的24个小时数据,提取特征矩阵后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如图所示,30台机组被分为4个簇,每个簇内风机编号分别为A{2,5,7,14,17,23,29,30},B{1,15,16,21,26,27,28},C{4,6,8,9,10},D{3,11,12,13,18,19,20,22,24,25}。
通过分析,发现A簇机组平均功率高且功率波动小,B簇机组平均功率低,功率波动较小,C簇机组平均功率较高,但功率波动明显,D簇机组平均功率低且波动大。
针对聚类结果中各簇的特性,本文将各簇中的机组分为不同的负荷分配优先级。
A簇和B簇中,风机的出力较为稳定,适合长期运行发电,因此作为优先运行机组群,各簇按照不同特征优先级依次降序排列。
风电场规模各不相同,机组个数也不尽相同,应用时可以改变聚类算法的聚类个数,根据各簇中机组共同的特征设置不同的负荷分配优先级,制订风电场内的机组调度分配策略,输出功率高且波动较小的机组群优先参与发电,出力水平低且波动大的机组群设置级别为最低,这样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
3.基于单一机组出力变化限制的风电场负荷分配建模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具有明显波动性,使得风电机组不同于常规机组,不能实时响应电网正常的负荷变化。
因此,风电可调容量不能依靠临时的启停机完成,机组应保持在旋转备用状态。
如何合理分配下达的功率指令,使风电机组及时响应电网负荷调度,是风电并入电网发展的制约性问题。
传统风电厂厂级控制系统中的功率分配方法为比例分配法[6]:比例分配方法的控制策略是:所有风机均参与功率输出,根据各台风机预测出力的能力按照比例分配负荷需求,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单一机组在每一时刻功率输出都有明显变化,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平稳运行。
现假设风电机组为全程功率可调型,即在没有外界储能的协调下也能使输出功率在理论可能的范围内调节,并假设风功率预测的结果是准确的。
当电网调度指令小于风电场预测发电能力时,风电场运营商就需要考虑如何安排负荷的分配,使风电场总输出功率符合电网要求,此时风电场处于有功备用状态。
此时,优化的目标为输出功率波动大的机组处在较低的运行点,以获取更大的余量抵消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考虑从当前运行点到目标出力点所对应的迁移代价。
同时,要考虑到转速调节范围受到发电机安全稳定转动的约束,出力设定值和当前值不宜偏差过大引起控制系统的失稳,对此加入一个模糊函数作为权重系数,用来惩罚算法得到的与最大预测发电能力的差值。
本文使用的优化函数为:式中R为优化函数的适应值,为机组i的适应度权值,为机组i的功率预测值和功率负荷分配设定值之差。
该函数的物理意义为:当机组i的功率输出波动大时,获得更小的负荷分配结果,更大,因此当优化函数值R越大,负荷的分配结果越有利于输出功率的稳定。
该优化函数的设定目标是:对于输出功率波动偏大的机组i,其对应的也应偏大。
因此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此公式有两个要素,为上文中得出的第i台机组所对应机组群的权值指标,文中根据四簇机组的特征取0-1间不同的四个值,为与相关的系数,设定约束系数值是为防止过大,越大时越小,以防止输出功率设定值过小影响机组控制稳定性(具体意义为桨距角活动范围缩小,变流器转速变化范围缩小等),的计算方法按下列公式得出:其中为在第i台机组功率预测基础上设定的出力下限,为了维持机组运行的稳定,本文中取为预测值的75%。
风电场运行优化问题最重要的约束条件是满足调度指令,尽一切可能跟随负荷信号,这一点切实地关系到风电场与整个电网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其他约束还包括:调度指令约束、风功率预测约束、最大功率变化率约束。
调度指令约束。
最大功率变化率约束。
最大功率变化率根据风电场所接入的电网运行状况、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及其性能技术指标等,由电网和风电场运营企业共同确定,它包括1min功率变化率和10min功率变化率。
该约束也适用于机组并网、启停机或者增减输出等情况。
推荐值10min功率最大变化率为装机容量的1/1.5,1min功率最大变化率为装机容量的1/5。
4.算例分析粒子群算法源于对鸟类群体捕食行为的研究,在粒子群算法中,初始化一定数量的粒子作为初始解,通过迭代计算寻找最优解,每一次迭代都根据当前的最优粒子进行速度的修正,因此所有粒子都会偏向最优解搜索[7]。
粒子群算法的优点体现在对于优化函数的模型的通用性,对问题的定义没有连续性上的要求,可以将传统优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目标函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形式上通用性更强。
对优化目标不需要采用二进制编码,可直接用实数编码。
同时粒子群算法对群体行为的模仿使得其能够较好地克服个别个体的劣势,不会影响整个问题的优化结果,算法鲁棒性更强。
并且粒子群算法中包含很大一部分随机搜索的过程,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因此粒子群算法对于求解多维非线性优化问题具有显著的优越性[8]。
根据上文中的模型与算法,对含有30台1.5MW变速恒频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的内蒙某风力发电厂进行负荷分配,该风电场单一机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
根据电网侧下发的AGC命令,在各机组风功率预测已知的条件下,假设机组调节性能相同,在设定负荷值下能够稳定发电,利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负荷分配优化计算。
本算例中取粒子数为30,学习因子调节了向自身最优位置移动的步长,调节了向全局最优位置移动的步长,本例取==2,权重的取值负责维护局部与全局搜索能力的平衡,本算例取值0.4。
如表1所示,风电场当前总出力为24131.2KW,假设风速预测准确,未来时刻风电场总输出功率为25997.9KW,参考该预测值,电网调度命令风电场降低出力以处于有功备用状态,负荷指令为预测出力的90%,即23398.1KW。
程序运行结果体现在表2中,表列出了30台1.5MW风电机组的波动权值指标、负荷分配值、负荷削减程度。
分析发现,波动权值越大,负荷削减程度越高。
所有机组的负荷分配值都在预测最大发电能力的75%以上,满足算法的其他约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