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
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
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
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
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
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
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
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
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今天,我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收获颇多。
一、创设情境,感受情境我的感受很深,读了《让课堂充满“真”》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懂得了: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探究知识,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比如:在教《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形的特点,我把圆形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圆形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看谁说的最有道理,最令人信服,最能打动别人。
最后给予表扬。
从而激起学生探究圆的兴趣,使整个课堂充满“真”,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引发情境,产生情境三、融入情境,体验情境现在有不少孩子厌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设置适当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教《克和千克》一课时,我出示卡片和铁钉,问:“你们想怎么称呢?”“我想用手来掂一掂,看它们哪个重些。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际上是一个难点,既要叫学生知道什么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称,并且怎样称才准确。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由于实物与学生之间距离较远,学生会很迷惑。
我在说明完“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之后,先叫学生掂一掂手里的铁钉,然后叫他们拿出自己喜欢的东西,量一量,请学生分别说出掂着的感觉和实际的重量。
接着告诉学生,在质量单位中,除了克和千克外,还有其他的单位,如吨、升等。
最后鼓励学生说出还有哪些单位,并且说出理由,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用类似的方法,如:一吨铅笔和一支钢笔那个重,一个书包和两本书那个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
读了这三本书,使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教学。
《情境教育》读后感
《情境教育》读后感读了这本书,内容很多,但却很有意义,很多精华之处值得我去借鉴,汲取。
书上说情景教育方法不罕见,其实,这些我们大多都做过,只是我们没有形成理论。
卢梭说过:“世界以外没有书,学完以后无教材,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
李XX主张:走向生活走进源头,从生活中选取某个典型场景,做为学生观察的问题,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看小燕子掠过麦地,飞过小河,观看小蝌蚪摇晃着大脑袋向前游,把学生带入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
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去体会感悟,加以应用到书上,记忆深刻,体会更深,我在上(校园里的花儿)(玩泥巴)就让学生到自然界去用眼观,去动手去做。
2。
以实物演示为主,这个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演示可以把观察与思维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书上的第7页,教师让学生通过找、辩、做等方法去认识三角形的特质。
我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就让学生到西操场上自己找至少6片不一样的叶子去认识主叶脉、次叶脉、支叶脉。
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的,印象就会更深刻。
3多媒体的应用,有些比较抽象,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多媒体一直是我校的一大亮点。
在上(星空的联想),播放时空隧道把学生带入到太空,并打开了学生的学习之门。
4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书上说的让学生办南瓜节、乘着风筝的翅膀远航等活动。
小孩子最喜欢做活动,也乐于参与。
寒假放假前,每班最后一节,我统一上的是制作灯笼。
现在过年都是买的带电的灯笼,没有年味。
这次放假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回家动手做一个灯笼,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锻炼了手、脑、并体会了快乐。
在文中30-31页这些内容对我感触比较深。
以语言免回情景,在第页说语言描绘情景,是声音的图画,去揭示形象是对整体情景的生动再现。
文中说到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她的语调亲切,语言优美。
老师的语言是有温度的,时而高亢,低沉、缓慢、湍急,能助推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思想产生波动,但是语言描绘不到位,或过于平淡或过于华丽、语速过快,会使学生思维还来不及想象教师描述的画面,这方面是我的缺点,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多读书,不断地学习。
《情境教育》读后感
《情境教育》读后感读了这本书,内容很多,但却很有意义,很多精华之处值得我去借鉴,汲取。
书上说情景教育方法不罕见,其实,这些我们大多都做过,只是我们没有形成理论。
卢梭说过:“世界以外没有书,学完以后无教材,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
李xx主张:1.走向生活走进源头,从生活中选取某个典型场景,做为学生观察的问题,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看小燕子掠过麦地,飞过小河,观看小蝌蚪摇晃着大脑袋向前游,把学生带入到社会中,大自然中去。
让学生走进自然生活去体会感悟,加以应用到书上,记忆深刻,体会更深,我在上(校园里的花儿)(玩泥巴)就让学生到自然界去用眼观,去动手去做。
2.。
以实物演示为主,这个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演示可以把观察与思维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书上的第7页,教师让学生通过找、辩、做等方法去认识三角形的特质。
我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就让学生到西操场上自己找至少6片不一样的叶子去认识主叶脉、次叶脉、支叶脉。
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的,印象就会更深刻。
3.多媒体的应用,有些课比较抽象,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多媒体一直是我校的一大亮点。
在上(星空的联想),播放时空隧道把学生带入到太空,并打开了学生的学习之门。
4.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书上说的让学生办南瓜节、乘着风筝的翅膀远航等活动。
小孩子最喜欢做活动,也乐于参与。
寒假放假前,每班最后一节课,我统一上的是制作灯笼。
现在过年都是买的带电的灯笼,没有年味。
这次放假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回家动手做一个灯笼,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锻炼了手、脑、并体会了快乐。
在文中30-31页这些内容对我感触比较深。
5.以语言免回情景,在第5页说语言描绘情景,是声音的图画,去揭示形象是对整体情景的生动再现。
文中说到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她的语调亲切,语言优美。
老师的语言是有温度的,时而高亢,低沉、缓慢、湍急,能助推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思想产生波动,但是语言描绘不到位,或过于平淡或过于华丽、语速过快,会使学生思维还来不及想象教师描述的画面,这方面是我的缺点,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多读书,不断地学习。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情境教育的诗篇》这部纪实性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的创造性生命旅程,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人生的三个高度,向我们讲述了她从一个教师成长为著名教育专家的快乐和艰辛。
李老师那充满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口气读了下去。
从李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首先感动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热。
李老师自己也认为,她就是“一团扑不灭的火”。
改革开放以后,她本来是教中高年级的课,后来主动要从一年级教起,为呢?她说:“改革绝对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儿的.。
”而这股干劲就是来源于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李老师自己曾经讲过:“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意志使我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力量。
我觉得意志会使人的情感持续、稳定、强化。
心理学中写情感和意志是人的两大品质。
其实在人的内心世界里两者却难以一分为二,它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
”因为只有强烈的情感,才会有持续的坚持的力量。
差不多在她的每一篇文章里面,我们都可以读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
她不断充实自己的方法。
李吉林老师是个喜爱阅读,提倡阅读的人。
她认为: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
她说:“每天清晨坐在学校荷花池边沐浴着朝霞,背诵我喜欢的诗篇,郭沫若的,艾青的,闻一多的,普希金的,裴多菲的,伊萨可夫斯基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
”李老师就是这样每天诵读诗篇、阅读文艺理论及教育理论等书籍来滋养自己的头脑。
我想:只有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学生的需求。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500字作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课题组成员喻琼英“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
读她的文章,感觉内容实在,文笔平实但却充满美感。
一、对情境课程的认识。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情景教学在逐步向前发展。
学校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50平方米教室的课堂教学,而从单科走向多科,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
这和封闭传统教育相比,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出去,构建一个开放的儿童教育空间。
”于是,“拓宽教育空间”逐渐沁入我的教育理念之中。
与此同时,我还特别考虑到儿童成长空间地优化,有情有境,富有美感,把各科教学的目标统一在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目标上”“拓宽教育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拓展了儿童活动的生活空间”“一系列教育的效果表明,儿童成长需要宽阔的空间、开放的空间、适宜他们成长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开展的各种活动,儿童的身心俱适,这是学习,是活动,是游戏,儿童就在这欢乐而充分的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可见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这样的情境体现了教育环境全面的和谐的统一,具有一种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它既和很多的心理学流派所提出的“情境”有其相似之处,有其共性,但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厚的底蕴,那就是审美的智慧,情感的文化内涵。
二、情境课程的作用。
1、整合作用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一个零散的知识点。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发生的背景,学生一般不太知晓。
学生只能是浅表的孤立的理解知识,谈不上知识的综合运用。
而情境课程则是把知识镶嵌在情境之中,又凭借情境进行相关的能力训练,并在其过程中启迪智慧。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三部曲》有感拜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李老师是一个勇于直面时代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职责的智者、勇者、仁者,她不懈地追求、探索、实践、创造,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楷模。
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情境教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以“情”为纽带,在审美体验的乐趣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情操,为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的基础。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实验,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意发展和个性展现的过程,情境正是客观和主观相熔铸的产物。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吸取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意境”论的有益养分,又借鉴了当代西方教学论中“启发学”的某些做法。
她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融合、汇流、发展、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民族气派、符合中国儿童身心特点的情境教育。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十分重视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李老师说:“情境教育往往从观察入手。
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头脑中的表象。
儿童对世界认知的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观察力只有在观察中才能培养,而观察力是进行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
在一定的情境中,儿童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观察的对象,不仅观察客观事物,而且“观察”自身情感的变化。
例如,李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大多选择在中秋。
月到中秋分外明,深蓝的夜空显得格外明净。
在那样的时刻,孩子们已经沉浸在“秋夜”的景色中了。
他们在写“秋夜看月亮”的作文时,浮现在脑海中的“秋夜”已不单单是夜空、秋月以及月光倾泻下的田野……而是浸透着感情的“秋的情境”。
此时孩子们除了用形象思维编织语言,还在用深沉的感情渲染语言,由此而领悟: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注意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精选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1“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情境教育的诗篇》就是她从生命小溪中流淌出来的绚丽诗篇,是她真诚、热烈、执着、智慧地追寻人生涌浪的最好见证!李老师总是热烈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1978年,已是不惑之年的她,另辟蹊径——从一年级教起,试图改革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即使吃苦也心甘情愿。
李老师说得好:改革绝对是需要热情,需要主动,需要一股子劲的;有志改革者,应该大胆地克弱攻弊,跨越它,“弄潮儿向潮头立”。
当时的她,“真是内心燃着一团火,那颗心吐出来定然是滚烫滚烫的。
”李老师心里一直揣着一团扑不灭的火,这团火缘于对教育和儿童最深沉而热烈的爱!李老师总是真诚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深知:一件事首先考虑功利,那是一定做不好的。
于是她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干劲全身心地投入。
她总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她坚信“真实”是最可贵的。
她深知“中国的教育科研起步迟,它既需要我们思想上的飞跃,又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务实,容不得半点飘浮、虚假和矫揉造作。
读她的文章,内容实在,文笔平实但又有点美感。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贯真实、踏实、朴实、诚实地一路走来,用真诚的心弦弹奏出心爱的小鸟之歌——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强音!李老师总是智慧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真切地体会到:“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捕捉信息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好领悟到:实践有一个过程。
光靠摸索帮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
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新的境界。
【最新文档】红蜻蜓读后感-范文模板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红蜻蜓读后感篇一: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珠江路小学李本凤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中,有一段作者的自白:“我也真不明白自己60多岁的人,又是个女性,当了奶奶,也当了外婆,还在不停地忙活着,是为了什么?当然经过岁月的考证,人们不会再以追名逐利作出判断;而在我的内心则很简单,就是追求一种生活的意义。
”这段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李吉林老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的情境教育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好奇,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书一页页翻过,我的心一次次被触动,越发的敬佩李吉林老师。
先来看看李老师的简历:1938年出生,18岁师范毕业从教,1966到1976年经历十年浩劫。
而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之后,李老师已近不惑之年。
十年耗尽了多少人的眼泪和热情,他们完全有理由抱怨。
可李老师一点儿也没有放弃当老师的初衷,对劫后余生的教师生涯倍感珍惜,又一次高兴地把自己推向波谷浪峰,成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
就这样,情景教学、情境教育之路一走就是几十年!我佩服李老师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种全身心投入教育、献身教育的境界。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处的太平盛世,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我们还去抱怨这里不公那里不满,还给自己找各种不爱岗不敬业的借口,真是无地自容呀!从李老师的经历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用心工作,只有一条理由,而懈怠应付,可以有无数条理由。
李老师在写作《情境教育的诗篇》时的告白也许被一些人误以为是在作秀,可时至今日,李老师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依然怀着一颗热爱儿童的赤子之心终日忙碌着,探索着教育的真谛,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和这位古稀老人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老了呢?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对教育梦想的追求呢?这样一位执着的老人终其一生的心血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精神情感不发达、直接印象积累贫乏的情况下,形式主义地掌握大量知识必然造成人的感受萎缩。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情境教育是一种以创造情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篇名为《情境教育的诗篇》的文章,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对情境教育的思考与感悟。
这篇诗歌以清新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触,勾勒出情境教育的美妙景象。
作者通过描绘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诗中描述了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情境教育的情景,大自然的风光和种种生物成了学习的伙伴,学生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快乐地探索、学习和成长。
作者的笔触仿佛化作了清风,吹拂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我对情境教育的深深思考。
诗中,作者提到情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们不再是桌前的被动听讲者,而是积极地观察、思考和探索。
舞动的树叶、欢快的小鸟,不仅仅是景色的装点,更是学生们学习的资源和启发。
他们可以观察小鸟的行为,发现规律;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学习如何与之相处;可以在自然中创作、写作,释放自己的想象力。
情境教育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诗中还提到情境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质。
情境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宽广的舞台,让他们能够亲近大自然,感受到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们可以用心灵去感受,用情感去体验,用笔触去描绘。
与此同时,情境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与耐心,在挑战中培养他们的毅力与坚持,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学会尊重和珍惜。
读完这篇诗篇,我深受启发。
情境教育的美与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培养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视的往往是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成绩。
而通过情境教育,学生从被动消受者转变为积极创造者,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情境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更能够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是一本有史以来最具感染力、最有影响力的诗歌集。
这本书由苏珊·威尔斯和珍妮科夫编纂,讲述了一
个情境教育的故事。
这本书开篇提出的本质定义,让我从一开始便被震撼:“情境
教育不只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真实领域中探索,使用抽象概念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通过声音、动作和行动来表达理解。
”这句话既叙述了情境教育的特征,
也是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情境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者的参与,要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我被书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也因为这些文字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情境教育的新观念。
比如,让学习者参与到情境中去发现新的知识,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告诉他;让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以及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等。
每当我翻看一本诗集时,在每一首诗当中,每一个情境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可以从中学习,我能够从中扩展思维,获取更多和教育有关的知识。
读完《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被这本书中所承载的丰富的启发性思想激发。
它教给我们的是,情境教育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也重要的是,能够以情境的方式传播知识,让更多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路径,拥有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
情境教育的诗篇
情境教育的诗篇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的成长与学习,
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途径,
这就是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
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境的教育方式,
它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
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情境教育,
强调互动和合作,
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和创新,
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未知的领域,
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情境教育,
是一种教育的转型和革新,
它赋予学生们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
让他们在成长与学习中,
体验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幸福。
情境教育,
是一首诗篇,
它让我们跳出书本和课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人生的旅途中,
收获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读情境教育的诗有感作为一名教师,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秉承着“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新知”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情境教育,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叫做《情境教育的诗》的文章,深受其启发和感动,于是在这里来分享我读后的感悟和个人计划总结。
首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一种以情景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体验中,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之中。
情境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和准确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读《情境教育的诗》?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情境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和诗歌相似。
诗歌也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它可以将文字和情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情境和情感。
同样,情境教育也是建立在情境和情感基础上的教育方法,通过情境的打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启示。
在这篇诗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情境教育的理解和感受,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情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读完这篇诗后,我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文章中,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情境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如同温馨的母爱,细腻而深情。
情境教育的本质和精神,正如阳光一般无处不在,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路上。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都有无穷无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都可以成为我们情境教育的素材和基础,而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将这些素材和机会变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情境。
同时,在这篇诗中,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类比和形象的描写来阐述情境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他说,“情境教育怀着拓荒者的精神,探索着未知的盐碱地,毕竟,沿袭惯例只能带来无望的收获”。
这句话比喻出情境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以及在情境教育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课堂管理的要求。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景教育的诗篇》有感发表时间:2017-11-02T14:12:16.73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7期作者:于海音[导读]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山东省青岛市升平路小学于海音《情景教育的诗篇》,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由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所著。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小学教师二十余年富有创新性教学的过程。
情景教学,情景教育,情景课程,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英语教师必须改革以往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情景教学法的特点1.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情景教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2.传统课堂形式单调,情景教学的课堂融知识和趣味性为一体,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形式活跃。
3.传统课堂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情景教学使学生既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操作程序1.热身练习,复旧引新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开课前,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新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简短对话,如:‘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are you? What colour is it?’等等,这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当中。
每个学生都想和老师交流,并敢于开口讲英语,为下一步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正像《情景教育的诗篇》中作者所说:“我真想不到,情景的创设孩子们是这么欢迎。
语言活动热烈地进行着,思维非常活跃,词语的检索快速地运转着。
”[1]2.创设情景,教授新课这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假期里,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李老师以大家的手笔向我们展示了情境教育的探索历程,阐明了情境教育的内涵,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喜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
李老师放弃了搞文艺、练跳伞、考大学等很多机会,走进了小学校园,走上了三尺讲台,走近了孩子,至今已经快50年了。
虽然也曾遇到过挫折、遇到过困难,但“当好一名教师”的心没有变。
李老师经历过十年浩劫,1978年也就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探索和总结。
四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到了万事休的时候,但对于李老师,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
她说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确实是这样,她的情境教学就缘与一次与蒋兆一先生的谈话。
蒋先生是一位中学的外语老师,他很欣赏李老师的一篇论文里介绍的训练语言的方法,他觉得那些方法在外语里也可以用。
李老师听了很高兴,随即就问他在外语里有没有什么方法在汉语里也可以用?蒋先生就给她介绍了当时外语里流行的一种情景教学。
那时的李老师正感觉到当时教育的弊端,重知识传授,重分析,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的发展。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找来《中小学外语教学》这本杂志来看,并把它移植到了汉语的小学语文中。
这样,情景教学逐渐诞生了。
但李老师并不满足于此。
此后,李老师又找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来读,在那里她知道了“意境说”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
所谓境中生情,“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于是,她汲取“意境说”的营养,改革作文教学,并逐渐延伸到阅读教学及其他各门学科。
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
这一路,一走就是26年。
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是这样界定的: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也就是通过所创设情境本身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沉浸,以激起儿童的情绪,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情境教育的诗篇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即墨二职中专《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冷丽丽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编著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从中获益非浅。
我被李吉林老师的探索精神所感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发现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上的问题,她主动要求到一年级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创造性探索,对小学教育进行改革,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那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境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有关语文教学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纷争,将语文教学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情境教育受到教育界一致好评。
情境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专家的好评。
李吉林老师为构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新模式作出很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在进行这次素质改革时,已是40岁的中年女教师。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样一个无情感的活动结构,李吉林老师主动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工作,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文章和名著;她从《小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她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道了意境说,她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美国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名著。
她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了情境教学的初步研究,在情境教学的起步阶段,李老师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采用了“运用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题材”;她多次带领学生跨出校门,到河边、田埂上、树丛中、公园里,去寻觅,去感受;李老师优选各种场所,使孩子们流连忘返;她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各种事物,让孩子们领略到时情境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刘明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
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
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
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
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
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
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
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
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
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最近拜读了《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的研究精神与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情境教育理论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论中,提倡教育要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化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学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
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心情美起来。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教育饱含了教师对孩子的挚爱与奉献。
在一片炽热的爱心下,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爱上语文。
情境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教育。
如何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生存、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
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活动情境。
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悬念情境,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追寻人生的涌浪—-《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
追寻人生的涌浪—-《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
冯桂群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我爱小池,爱其清澈;我爱溪流,爱其长远;我向往大海,因其奔腾的涌浪。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人生诗句。
是的,李老师“质朴而诗意的人生,就像小池的清澈;”李老师“从不止步,勇往直前,就像溪流的长远;”李老师“胸中翻滚着的创造激情,就像大海奔腾的涌浪!”二十六个春夏秋冬,李老师用心血谱写成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的三部曲,用激情与智慧创造出辉煌而诗意的人生。
《情境教育的诗篇》就是她从生命小溪中流淌出来的绚丽诗篇,是她真诚、热烈、执着、智慧地追寻人生涌浪的最好见证!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冯桂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0
【相关文献】
1.追寻幸福教育缔造魅力人生——河北省卢龙县燕河营学区中心校打造幸福教育巡礼 [J],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述评 [J], 彭小明
3.追寻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教育原理》读后 [J], 安艳花
4.教育诗篇人生哲学——读《初中生世界》“卷首语”有感 [J], 王永建;
5.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以《情境教育的诗篇》教学为例 [J], 尹凤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指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形象,创设典型的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李老师总是智慧地追寻着诗意的教育人生。
她真切地体会到:“灵感属于有准备的大脑”,捕捉信息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好领悟到:实践有一个过程。
光靠摸索帮不深也做不长,只有把学习理论和探索的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的认识。
产生新的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新的境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
以李吉林老师的教学理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我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的情境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心理学原理指出,学生在兴奋、热情的状态下掌握的东西,会理解得更好,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也就促成了学习活动的最大收效。
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强化生活感受。
强调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这就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了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语言。
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要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蒋介石反而把他给释放了?”再如:讲唐朝历史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这样问题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通过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迸发灿烂的火花。
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她在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特别是以图画、音乐、演示和语言描绘来设置的情境,大都有意识地粗略一些,简易一些,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学生在“求异”想象中不断迸发创造性。
它可以把众多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历史故事,以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上,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历史教学创设了逼真的历史情境和最佳表现效果。
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
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
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在讲到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件这节课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被这首歌曲震撼了,在这种情境之下学习,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学习,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十分强调开发情感效能。
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再现历史情境,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角色扮演是历史情境创设的一种新方法。
美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塔尔在《中学教学法》一书中对它下的定义是:“角色扮演是通过某个场面中,参加者的角色扮演而使表演人和观众了解这一场面的未经排练的戏剧表现。
”历史情
境的创设由学生和老师共同通过角色表演进行,将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作深入浅出的说明。
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让学生事先准备,模拟“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进行劝说和“兵谏”的大致过程,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还拥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他们的心理得到了一种满足。
通过表演,再现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具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体,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
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情境教学法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调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