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2018版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
课堂探究
解疑难·提能力
探究一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参考 问题引领: 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一个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3.当反射的传入神经被阻断时,刺激传出神经,能否引起效应器的反应?
1.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反射弧结构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结构特点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 结构 感觉神经元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 运动神经元
功能
将机体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 的兴奋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对机体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方可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误区 (1)效应器包括两部分,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效应器和传出神经 D.效应器
解析:分析表可知,破坏前,分别刺激左、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会
出现收缩反应,说明存在以下反射弧:左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左后肢;左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右后肢;右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右
后肢;右后肢感受器
神经中枢
左后肢。刺激左
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表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及神经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 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 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核心要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传导特点 (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两个方面。如 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 坏神经纤维结构上的连续性,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等 因素也能使神经纤维的局部功能改变,从而中断兴奋的传导。 (2)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有大量粗细不同、传导速度不一 的神经纤维,诸多纤维各自传导其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 传导的绝缘性。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 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 静息电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 (×)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3)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 ×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膜电位的测量 测量方法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 神经纤维膜的内侧 和外侧
结束
膜电位的测量及曲线解读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 经纤维膜的外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结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
4.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6.兴奋在一条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填图]2.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反射弧[填图]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也叫神经冲动。
3.传导过程(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a、c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上图中的b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2)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3)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4)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5)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6)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2.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①②④,属于条件反射的是③⑤⑥。
(填序号)①眨眼反射②吮吸反射③望梅止渴④吃饭时分泌唾液⑤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⑥谈虎色变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D 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3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课时 含答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1 知识与技能:①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③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1。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②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
教学用具教案、课本、黑板、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问题探讨引入新课引言: 我们知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具体学习这三大调节,先看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思考与讨论(课本P16)提出问题: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设问: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学生答:反射.设问:什么是反射?学生答: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之为反射。
点拨: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二者作用的中枢不同。
设问: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设问: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是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了兴奋,那么什么是兴奋?在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途径是什么?学生答: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在反射过程中兴奋通过反射弧来进行传递。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9:2.1.1 反射和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和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①而发生肌肉收缩的现象称为反射B.结构①、③分别由长树突和轴突构成C.图中神经元的细胞体均位于结构②处D.a、b依次表示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4.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积大小不同,人体各种类型的细胞中,神经元(如图)的细胞膜表面积最大,有关这一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表面积大,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充分联系B.多食用含磷脂较多的食物,能够补脑C.神经细胞中的突起部分形状始终不变D.神经细胞的突起部分主要是细胞膜和少部分细胞质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7.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或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由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组成B.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C.完成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0.据图分析,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C.e与细胞之间的识别有关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综合训练11.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高中生物 2.1.1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础小练]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 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C.③→② D.④→①答案:D 解析: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当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刺激点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④变为图①。
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⑤答案:A 解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反射弧的任何部位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
此反射的神经中枢有两个:一个在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一个在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
刺激后此人能产生感觉,说明他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伤,所以兴奋还能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由于腰椎部位受到损伤,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或者传出神经受到损伤,从而不能使兴奋传到效应器,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下肢运动的效应器是下肢肌肉,所以,腰椎部的外伤不可能损伤其效应器。
4.下图中,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答案:A 解析:A选项,两电极处都是正电荷,无电位差,故电流表不偏转。
B选项,兴奋传到左侧,电位为内正外负,左右两侧存在电位差,故电流表应向左偏转。
C选项,左右电极均是正电荷,电流表不应偏转。
D选项,左右两侧都兴奋,表面都是负电荷,电流表不偏转。
5.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答案:C 解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应才叫做反射,B项错误;①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①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应,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项错误。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项错误。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项正确。
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项错误。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项错误。
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3.(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项正确。
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项错误。
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髓中,C项正确。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项正确。
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件: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胞膜
侧、
侧。
(3)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图中电极a处时,该处电位变为
,该电位变
化主要与神经细胞膜对
(填“K+”或“Na+”)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解析:(2)据图分析,实验时应将连接到电表的两个电极(a、b)都置于神 经细胞膜外侧。 (3)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图中电极a处时,该处电位变为负电位,该电位 变化主要与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有关。 答案:(2)外 外
[方法技巧] 兴奋产生的离子基础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 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细胞膜两侧 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 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 位产生电位差。
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提示:神经细胞内K+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而Na+内流是产生动 作电位的基础。
[要点整合]
核心知识小结
[关键语句]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应器。 4.兴奋的本质就是可传导的电信号。 5.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原因是K+外流;兴奋时, 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主要原因是Na+内流。 6.在动物体内,兴奋一般自树突经胞体单向传导到轴突末梢。 7.体外实验中,刺激神经纤维某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双向 传导。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③如果测量的部位都在细胞膜外,在指针内偏左侧刺激,首先在电流表左侧 出现负电荷,而右侧仍然为正电荷,会出现第一次偏转(向左);当电流表右侧 出现负电荷,而左侧为正电荷时,会出现第二次偏转(向右)。因此,电流表偏 转方向为两次偏转(先左后右)。
A)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丁区域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静息时,由 于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理,A错误;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既可能向左传导,也可能向右传导,D正确;若 兴奋向右传导,则甲区和丙区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正确;在膜内, 兴奋部位(乙区)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丁区)形成了电位差,有了电荷 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由兴奋部位(乙区)流向未兴奋部位(丁 区),这样,局部电流就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C正确。
只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方可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误区 (1)效应器包括两部分,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3)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方法透析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1)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2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 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2)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2.神经(shénjīng)元、神经(shénjīng)纤维与神经 (shénjīng) (1)神经(shénjīng)元的基本结构:
第十六页,共52页。
(2)神经纤维(shén jīnɡ xiān wéi):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 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
(3)神经:许多神经纤维(shén jīnɡ xiān wéi)集结成束, 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意义
动
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①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 联系
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第十四页,共52页。
[特别提醒] 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 件刺激而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bùduàn)用非条件刺激强化 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bùduàn)减弱甚至消退。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xùshù)中错 ()
第三十页,共52页。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biànhuà)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第三十一页,共52页。
提示(tíshì):A:①②④ B:③⑤⑥
第十一页,共52页。
3.用皮锤叩击某人膝盖下面的韧带,能感受(gǎnshòu)到刺激, 但却没有反应,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tíshì):膝跳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第十二页,共52页。
[跟随(ɡēn suí)名师·解疑难]
1.条件反射(tiáojiàn fǎnshè)与非条件反射(tiáojiàn fǎnshè) 的比较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反射及反射弧2,8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与传递1,3,4,5(中),6,9(中)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7一、选择题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解析:由图可知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①传递至③。
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甲图由于③在神经中枢外有神经节,所以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⑥为突触,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兴奋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所以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
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C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解析:刺激C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 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4.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A。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2.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解析:选B。
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3.(2019·大庆中学期中)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 )A.单向的,只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解析:选C。
在离体条件下,一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产生兴奋,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即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的,会传遍整个神经细胞,故选C。
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选C。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5.(2019·济宁高二检测)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2,3,4,5,10,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7,8,9,11,12,13,141.(2016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 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 →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A.草履虫游向食物B.植物的根向水生长C.鱼游向食物D.触摸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不是反射;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的根向水生长和触摸含羞草叶子会合拢都不属于反射;鱼游向食物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
2.下列肯定不属于反射弧结构的是( C )A.视神经B.唾液腺C.骨骼D.脊髓解析:视神经属于反射弧结构的传入神经;唾液腺和支配其活动的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骨骼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反射弧结构;脊髓属于神经中枢。
3.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下列关于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解析: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不经过大脑,这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是看到之后手缩回,经过大脑的思考,属于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是条件反射的结果解析: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酸梅色泽、形态通过眼球形成的图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酸梅的图像,由于以前吃过酸梅留下的在大脑皮层相关中枢记忆的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兴奋,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效应器为唾液腺。
5.赛场上竞赛运动员听到拉拉队的“加油”声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 )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解析: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加油”声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处理,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表现为跑得更快。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随堂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拓宽教材]1.(必修3 P17图2-1改编)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B.图2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C.图3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1、2、3表示答案:C2.(必修3 P16“问题探讨”改编)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
(1)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________来完成的。
(2)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各器官的协调配合是通过机体________来完成的。
答案:(1)神经系统(2)调节[精练好题]3.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解析:选D。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4.(2019·陕西渭南高二期末)下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结构为树突,d结构为轴突B.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C.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b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D.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答案:A5.(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b为传入神经解析:选C。
牵拉骨骼肌,能在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再根据神经节所在位置可判断,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d位于传出神经上,A、B正确;图中缺少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b上有神经节的存在,故为传入神经,D正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1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如何变化 解析 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 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皮层控制? 是 (填“是”或“否”)。
(2)图乙中A处所示为神经纤维的 静息 电位,B处所示膜电位为0,此
时膜上 钠 离子通道是打开的,该离子内流是否消耗能量?
否 (填“是”或“否”)。如果适当降低a处膜外该离子的浓度,则C处的电
位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9.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最小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 刺激叫阈刺激,低于这种强度的刺激叫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可引起受刺激 的局部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这种局部细胞膜轻微的电位 变化称为局部反应。两个以上的局部反应互相接近叠加的电位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 B.不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会产生不同强度的 局部反应 C.达到阈电位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 D.阈上刺激是神经细胞达到阈电位的必要条件
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预期的实验结果。
①相对于组1,组2实验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会 逐渐减小 ,
因为 细胞外K+的浓度提高,膜内外K+的浓度差变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2,3,4,5,10,15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7,8,9,11,12,13,141.(2016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 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 →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C )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D.效应器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C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Cl-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Na+大量流出膜外C.对Na+的通透性比较小,对K+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对K+的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
8.(2015江苏南京期末)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 )A.膜外b→a;膜内a→b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D.膜外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
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回答:(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若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浓度,则c点将(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 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 cm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解析: (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若降低细胞膜外Na+浓度,则其与细胞内Na+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
(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上次相反;这个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答案:(1)不需要下降(2)2 相反双向(或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B级能力练1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此时为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变化,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 C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12.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
13.蛙的神经元内、外的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14.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
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
(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则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图乙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外流。
(3)若传出神经受损,则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若骨骼肌受损,则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
答案:(1)不属于(2)钾通道(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C级拓展练15.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回答:(1)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若抑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老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若,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⑤为效应器,刺激结构④传出神经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若抑制细胞呼吸,细胞中ATP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若伤及传入神经,则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应;若伤及传出神经,则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反应。
答案:(1)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主动运输(2)①传出②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