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规格整合思路

合集下载

测试用例设计流程思路

测试用例设计流程思路

测试用例设计流程思路测试用例设计是软件测试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系统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设计规格。

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时,我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和思考,以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测试用例设计的流程思路。

一、需求分析和理解测试用例设计的第一步是对需求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这一步中,测试人员需要仔细阅读需求文档,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同时,还需要与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澄清需求中的不明确之处,确保自己对系统需求的理解是准确的。

二、测试策略的制定在测试用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制定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是指测试的目标、范围、方法和资源等的规划。

通过制定测试策略,我们可以明确测试的重点和方向,避免盲目测试和资源浪费。

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测试的时间、人力、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系统的特点和风险。

三、测试设计技巧的运用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测试设计技巧,以提高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常用的测试设计技巧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决策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测试用例中的关键点和边界条件,从而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执行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之后,我们需要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进行编写和执行。

测试用例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测试的目的、预期结果和步骤等。

在编写测试用例时,我们需要尽量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测试用例的执行需要按照设计好的步骤和预期结果进行,同时需要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结果。

五、测试用例的评审和优化测试用例设计完成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评审和优化。

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及测试策略的正确性。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其他测试人员或者开发人员参与,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评审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评审结果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化,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效果。

软件测试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

软件测试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

软件测试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测试手段。

一、功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功能测试旨在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和规格说明,以及软件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

以下是功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1. 需求分析:熟悉产品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各个功能点,包括正常操作、边界条件、异常输入等。

2. 功能测试计划:编制详细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资源、进度等。

测试计划应当根据产品特点灵活调整,包括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数据的准备等。

3. 测试设计:根据测试用例和测试计划,设计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数据等。

4.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和设计,执行测试用例。

记录测试结果、问题和缺陷。

在测试过程中,及时沟通和反馈发现的问题给开发人员。

5. 缺陷管理: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类和跟踪。

及时沟通和协调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修复。

6. 回归测试:在修复缺陷后,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修复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回归测试需要重新执行相关的测试用例。

二、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性能测试旨在验证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等。

以下是性能测试的策略与方法:1. 性能测试目标:明确性能测试的目标和需求,包括系统的预期性能指标、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等。

性能测试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习惯进行设定。

2. 性能测试计划:制定详细的性能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测试环境、测试数据等。

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运行环境,收集真实数据,以便进行可信度评估。

3. 测试设计:根据性能测试需求,设计性能测试方案,包括负载模型、测试脚本、数据生成脚本等。

合理设计负载并发用户数,模拟真实使用场景。

4. 测试执行:按照性能测试计划和设计,执行性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和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方案(整体方案)

软件测试方案(整体方案)

软件测试整体测试计划与方案★★★★★内部资料,可为以后规范测试行为使用版本历史目录1.概述 (5)2.适用对象和范围 (5)3.术语、名词定义 (5)3.1.系统测试 (5)3.2.黑盒测试(功能测试) (5)3.3.白盒测试 (5)3.4.灰盒测试 (5)3.5.健壮性测试(容错能力/恢复能力测试) (6)3.6.接口测试 (6)3.7.强度测试 (6)3.8.压力测试 (6)3.9.性能测试 (6)3.10.安全测试 (7)3.11.可靠性测试 (7)3.12.安装/反安装测试(公司一般系统不需要进行该测试) (7)3.13.文档测试 (7)4.测试工作流程 (8)4.1.测试管理总流程 (8)4.2.制定测试计划工作流程 (8)4.3.设计测试用例工作流程 (9)4.4.执行测试工作流程 (9)4.4.1.测试工作总体流程 (9)4.4.2.单元测试工作流程 (10)4.4.3.集成测试工作流程 (11)4.4.4.系统测试工作流程 (12)4.4.5.验收测试工作流程 (14)4.5.缺陷管理与改错流程 (15)5.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16)5.1.测试参考文档 (16)5.2.测试提交文档 (16)6.测试资源 (17)6.1.人力资源 (17)6.1.1.人员、角色及职责 (17)6.2.测试工具 (17)7.测试方法和方式 (17)8.测试中断与开始的标准 (18)9.测试范围与测试任务 (18)9.1.测试任务 (19)10.测试用例编写方案及相关约定 (20)10.1.编写原则 (20)10.2.衡量测试用例设计的质量标准 (20)10.3.测试用例管理 (21)10.4.测试用例与开发的对应关系约定 (21)10.5.测试用例类型约定 (21)10.6.测试阶段、类型与执行角色的关系约定 (22)10.7.测试用例清单 (22)11.缺陷管理与改错计划 (22)11.1.流程图 (22)11.2.缺陷管理手段 (22)11.3.缺陷管理规则 (22)12.实施建议 (23)附录一缺陷分类 (23)附录二缺陷严重程度 (24)1.概述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相关文件。

测试整体解决方案

测试整体解决方案

测试整体解决方案1. 概述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测试人员需要设计和执行一系列的测试用例来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范围,有必要建立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来支持测试工作的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个测试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测试策略的制定、测试用例的设计、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等方面。

通过合理地规划和实施这个解决方案,可以提升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测试工作的基础,它确定了测试的目标和方法。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测试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它包括测试的时间安排、测试人员的分工、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计划等内容。

测试计划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2 测试资源测试工作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来支持。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需要考虑测试人员的数量和技能水平,测试环境的搭建和维护等方面的资源问题。

2.3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是测试工作的执行方式。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根据需求进行组合和调整。

3. 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描述了如何测试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测试软件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了开发。

在设计功能测试用例时,需要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来确定测试的覆盖范围和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3.2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测试软件在一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在设计性能测试用例时,需要考虑软件的承载能力、响应时间等指标,并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数据。

3.3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测试软件在系统安全方面的表现。

在设计安全测试用例时,需要考虑软件的认证授权、漏洞检测等方面的测试要求,并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和测试数据。

4. 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接口自动化测试基本流程及测试思路

接口自动化测试基本流程及测试思路

接口自动化测试基本流程及测试思路接口自动化测试是一种通过编写脚本来实现对软件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测试团队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成本,并保障产品质量。

接口自动化测试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以下为详细介绍:一、准备阶段:1.确定测试目标:明确需要进行接口自动化测试的接口和功能点,确定测试的范围和目标。

2.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接口文档和需求规格书,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正向测试用例、反向测试用例、边界测试用例等。

3. 编写测试脚本:根据设计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使用合适的测试框架和编程语言,如Selenium、Junit等。

4.准备测试数据:准备测试所需的数据,包括测试数据生成和测试数据准备。

二、执行阶段:1.配置测试环境:搭建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并配置好相应的开发工具和测试工具。

2.执行测试脚本:运行编写好的测试脚本,模拟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验证接口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监控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及时监控测试结果,如日志、错误信息等,并记录下有关测试结果的重要信息。

三、评估阶段:1.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过程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成功用例数、失败用例数、通过率等,根据结果判断接口的稳定性和质量。

2.异常处理: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如错误用例重跑、错误日志分析等。

3.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的覆盖率、执行情况、缺陷汇总等,向项目组和开发人员进行反馈。

接下来,就测试思路进行详细介绍:1.正向测试思路:首先,根据接口文档和需求规格书,设计正向测试用例,覆盖接口的全部功能和参数。

然后,编写测试脚本,执行测试用例,验证接口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执行过程中,及时记录测试结果,并分析结果,判断接口是否符合预期。

2.反向测试思路:设计反向测试用例,对接口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测试,包括参数为空、参数错误、越权操作等。

然后,编写测试脚本,模拟这些异常情况,观察系统的反应和处理结果。

测试策略 测试方法

测试策略 测试方法

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策略是指为了评估和验证软件系统的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测试计划和方法。

其目的是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并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预期的需求。

下面是一个关于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的详细解释。

一、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指制定测试计划的整体思路和方法。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例如测试整个系统还是只测试特定的模块或功能。

测试目标应该与业务需求一致。

2.测试环境:确定测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尽可能接近,以便能够准确地模拟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

3.测试资源:确定测试人员的数量和技能水平,确保有足够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工作。

同时,还需要确定测试工具和测试设备等资源的需求。

4.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来执行测试,以确保测试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5.测试时间和进度:制定测试的时间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测试能够按时完成。

这也包括测试报告的提交和问题的跟踪和修复。

二、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是指具体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手段,用于执行测试活动和发现潜在的缺陷和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在不考虑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的情况下,根据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测试。

测试人员只关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通过输入测试数据并验证输出结果,以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对输入条件的处理能力。

2.白盒测试:测试人员根据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以测试系统的逻辑正确性和内部控制流程等。

这种测试方法主要针对软件系统的代码和程序。

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特点,既关注输入和输出,又关注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测试系统的功能和逻辑正确性。

4.功能测试:测试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现。

测试人员需要设计测试用例,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并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高效的测试策略制定与规划

高效的测试策略制定与规划

高效的测试策略制定与规划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测试可以验证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符合性,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而要确保测试的高效性,需要制定和规划一套科学有效的测试策略。

本文将探讨高效的测试策略制定与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一、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在制定测试策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测试目标可以是发现软件中的缺陷、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评估软件的性能等。

而测试范围包括需要测试的功能模块、业务流程等内容。

确定目标和范围的过程需要与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测试的重点和方向与项目的目标一致。

二、分析测试需求在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之后,需要深入分析测试需求。

测试需求是指根据产品需求和设计文档,明确哪些功能需要进行测试,以及需要测试的功能的特点和要求。

测试需求的分析可以通过对产品需求和设计文档的仔细阅读和理解来完成。

在分析测试需求时可以将其细化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各种具体需求。

三、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测试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测试资源的分配、测试方法和技术的选择、测试进度的安排等内容。

测试计划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测试的要求,合理规划测试活动的时间和资源。

同时,在制定测试计划时需要考虑风险管理和缺陷管理的方案,以便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和风险。

四、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环境现代软件测试离不开各种测试工具和环境的支持。

在制定测试策略时,需要结合测试需求和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环境。

测试工具可以是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安全性测试工具等,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需要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尽可能接近,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和测试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五、执行测试测试策略中最核心的环节是测试的执行。

在执行测试时,需要根据测试计划和需求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和编写,并结合测试工具和环境进行测试的执行和记录。

性能测试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性能测试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性能测试⽅案设计的⽅法和思路第⼀步获取性能需求需求⼀:⽤户数信息1)调查系统当前和未来使⽤的⽤户数 系统⽤户数=本系统⽬前注册的⽤户数,注册⽤户数并不代表他会每天并且⽆时⽆刻的使⽤着。

在线⽤户数=同时在线对系统进⾏操作的⽤户数量(相当于混合场景) 并发⽤户数=同时在线并且同时操作同⼀个功能(单场景添加集合点) 估算未来⼀到五年使⽤此⽤户的数量,可以根据⼀些⽇志数据估算出来的。

2)调查系统当前和未来的每⽇、⽉活跃⽤户数 当前活跃⽤户数,即某天⼤概有多少⽤户使⽤本系统:那么这部分数据⼀说来也就是当前真正对系统构成压⼒的数量。

需求⼆:业务数据量1)调查当前和未来背景数据量 因为从100条数据中查10条也许很快,但是未来数据量变成100w那你懂得... 2)调查当前和未来业务每天使⽤的总笔数 每个⽤户每天可能下多少笔单,平均需要多少次来执⾏这个操作?那么根据⽤户数,我们就可以确定每天下单的笔数。

如50⼈,平均每⼈每天下10次,每次下100笔,那么总笔数就是50*10*100=50000笔。

注意此数据根据TPS换算后,我们可以换算出系统的业务总处理量是否能达到这个数据,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3)调查当前和未来⾼峰时业务的总笔数 即上⾯所描述的特殊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并且拿到的数据。

需求三:场景业务的调查1)系统关键、核⼼的业务 从系统亮点出发,以主要的业务逻辑点为第⼀核⼼:这些功能对系统或公司来说往往具有举⾜轻重的地位,⽆论怎样都必须要优先执⾏满⾜这以功能的性能测试 2)⾼访问量的功能,经常承受压⼒的功能点 系统中表现在系统关键、核⼼业务前⾯必须要经过的地⽅:⽐如对于百度搜索来说,其核⼼业务是搜索功能,但是⾸先要⾯对的其⾼访问量对是搜索输⼊框加载的⾸页,百度⾸页加载即⾼访问量的请求 3)业务复杂度⾼ 往往说来业务逻辑复杂度的都具备1、2点的要素,可能其功能使⽤的⼈数较少但是对系统有很严重影响:这些功能由于其业务逻辑具有的复杂度,往往出错的可能性也⽐较⾼,所以这些功能也是必须要进⾏测试的。

完整测试的思路和方法

完整测试的思路和方法

完整测试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步:基本功能测试程序的功能是人为的规定,工具不可能自动了解,因此,针对基本功能的测试用例需要人工来建立,这是无可躲避的。

根据程序的设计要求,基本功能用例通常不难设计,把程序功能细化、明确化,列成“什么输入,应产生什么输出”的形式,就是测试用例。

程序员准备编码时和编码过程中,是建立基本功能用例的最佳时机,为什么呢?因为程序员编码之前和编码过程中,一定要弄明白程序的功能,也就是要想清楚“会有哪些输入?某种输入时程序应该做什么?产生什么结果?”,这里,“哪些输入”就是指有哪些等价类,产生的“结果”就是输出,从编码的角度来看,这些就是程序的功能点,从测试的角度来看,这些就是现成的用例。

如果有详细设计文档,那么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文档来设计用例,否则最好由程序员建立基本功能用例。

这一步可视为“黑盒方法”。

第二步:用白盒方法找出遗漏用例正因为程序功能是人为的规定,“黑盒方法”很难衡量完整性,而“白盒方法”恰恰具有易于衡量测试完整性的优点,两者可以很好互补,请看下面的示例代码:void Func(int* p){if(p){*p = 0;}else{return;}}参数p是一个指针,测试时当然要将空指针作为一个等价类,如果漏了这个等价类,会怎么样呢?分支覆盖会不完整:else分支未覆盖。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未覆盖的逻辑单位通常对应未测试的等价类,因此,白盒覆盖可以衡量等价类是否完整并可帮助找出遗漏的用例。

“白盒方法”用逻辑覆盖率来衡量测试的完整性。

逻辑单位主要有:语句、分支、条件、条件值、条件值组合,路径。

语句覆盖就是覆盖所有的语句,其他类推。

还有一种判定条件覆盖,其实是分支覆盖与条件覆盖的组合。

跟条件有关的覆盖就有三种:条件覆盖是指覆盖所有的条件表达式,即所有的条件表达式都至少计算一次,不考虑计算结果;条件值覆盖是指覆盖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即每个条件的取真值和取假值都要至少计算一次;条件值组合覆盖是指覆盖所有条件取值的所有可能组合。

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

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

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

而规格是指软件或系统所需满足的功能或行为的详细描述。

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策略,旨在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规格中所要求的功能、性能和安全等要求。

本文将介绍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常用技术。

一、基本原理基于规格的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软件规格的分析和理解,设计出对应的测试用例并执行,以验证软件是否按照规格要求运行。

测试用例是一组输入、执行步骤和预期输出的组合,用于判断软件是否按照预期工作。

二、步骤1. 规格分析:首先需要对软件的规格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这包括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描述。

在规格分析过程中,需确定测试的重点和范围,以便后续测试计划的编写。

2. 测试用例设计:根据对规格的分析结果,设计出一组全面而有效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规格中定义的各个功能和性能要求,并采取不同的输入组合和边界值情况。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技术,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状态转换等。

3. 测试用例执行:执行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测试用例的执行应该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每个测试用例都得到充分的执行和验证。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记录测试用例的输入、实际执行步骤和实际输出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的问题分析和修复。

4. 缺陷跟踪和修复: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软件存在缺陷或不符合规格要求的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并跟踪。

缺陷跟踪包括对缺陷进行描述、分类和优先级评定等,以便于开发人员定位和修复问题。

5. 重复测试:当修复完缺陷后,需要对相关的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执行,以验证修复是否有效。

重复测试应该覆盖之前发现缺陷的测试用例,以确保软件没有引入新的问题。

三、常用技术1. 等价类划分:将输入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中选择代表性的输入进行测试。

例如,一个输入要求是在1到100之间的整数,可以选择测试等价类1-100中的一个数。

解决方案测试:测试思路方法和测试工具解决

解决方案测试:测试思路方法和测试工具解决

解决方案测试:测试思路方法和测试工具解决方案疯狂代码 / ĵ:http://SoftwareEngineering/Article34451.html测试思路方法和测试工具解决方案(本文转载自软件Software工程专家网/) 随着软、硬件技术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而其中软件Software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软件Software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保证软件Software质量保证软件Software高度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诸如军事、航空航天、通讯、交通医疗等行业软件Software微小瑕疵就可能造成对生命安全、天文数字巨额财产、甚至对国家安全严重威胁 因此对软件Software产品质量度量、评估和保证成了用户和项目承揽公司都十分关注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国际上标准化和认证组织已经制定出了些软件Software标准(在ISO-9001以及SEI CMM框架中)对于软件Software开发过程即可通过这些标准进行约束和度量 为了确保软件Software质量达到软件Software工程度量标准软件Software测试是非常必要我们通过对国内外知名软件Software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调查了解在软件Software产品测试方面均使用软件Software工程中提出两种思路方法进行测试即白盒和黑盒测试白盒是已知产品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已经通过检查白盒测试又叫结构测试黑盒是已知产品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功能是否符合要求黑盒又叫做功能测试它不仅应用于开发阶段测试更重要是在产品测试阶段及维护阶段必不可少 太平洋软件Software(中国)有限公司(PTS)自1995年引进第个测试工具以来涉足测试领域已有多年对当今流行测试软件Software、测试理论和思路方法都有深入研究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为用户提供测试思路方法培训和测试专业服务业务通过服务我们力求能够帮助用户有效地、有步骤地调整其现有软件Software生产过程帮助企业通过ISO9001 认证提高开发队伍CMM 等级最终达到提高软件Software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目以下是PTS推出测试思路方法和测试工具解决方案、 白盒测试实施方案在开发阶段 要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过程应该遵循定行业标准软件Software产品也是同样没有标准可依自然谈不上质量好坏所有关心软件Software开发质量组织、单位都要定义或了解软件Software质量标准、模型其好处是保证公司实战均匀性产品可维护性、可靠性以及可移植性等在测试阶段 和软件Software产品开发过程样测试过程也需要有定准则来指导、度量、评价软件Software测试过程质量 定义测试准则 为控制测试有效性以及完成程度必须定义准则和策略以判断何时结束测试阶段准则必须是客观可量化元素而不能是经验或感觉 根据应用准则和项目相关约束项目领导可以定义使用度量思路方法和要达到覆盖率度量测试有效性、完整性 对每个测试测试覆盖信息和累计信息用图形方式显示覆盖比率并根据测试运行情况实时更新随时显示新测试所反映测试覆盖情况 允许所有测试运行依据其有效性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减少不适用于非回归测试测试过程优化测试过程 在测试阶段第步执行测试是功能性测试其目是检查所期望功能是否已经实现在测试初期覆盖率迅速增加象样测试工作般能达到70%覆盖率但是此时要再提高覆盖率是十分困难新测试往往覆盖了相同测试路径在该阶段需要对测试策略做些改变:从功能性测试转向结构化测试也就是说针对没有执行过路径构造适当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路径 在测试期间及时地调整测试策略并检查分析关键原因以提高测试效率图表 1 测试过程中覆盖率趋势及策略调整在维护阶段 有点认识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应用系统维护费用和开发费用基本相等而在维护过程中在对应用结构、逻辑、运行理解上花费时间要用去50%时间 由于系统维护人员很可能不是开发人员本人再加上人员流动、团队(Team)内部交流不足都需要对应用系统理解理解应用系统 将应用系统设计以文件形式(部件文件间关系)和图形式(和过程间关系)可视化 逻辑结构以控制流图形式显示在控制流图上选定个节点即可得到相对应代码 应用系统可以在区别抽象层上进行分析区别层次间导航关联促进对整体理解 对应用按其资源使用进行检测由此促进对的间(参数传递)信息流、数据间关系以及其它资源理解安全地修改软件Software 维护软件Software意味着修改软件Software修改后确认需要大量工作看起来很小修改都可能会滚雪球似导致数十处甚至上百处修改这种后继修改需求越早发现越好最好是在编译前就发现并做出修改最坏情况是在调试和非回归测试期间发现2、黑盒测试实施方案 传统系统编程语言和逻辑全是过程式这种逻辑顺序只有当数据中值引起区别循环或控制顺序改变时才会发生变化 客户机/服务器和图形用户界面系统不是过程式它们是事件驱动这意味着计算机针对发生事件执行相应这里事件是指用户采取行为象键盘活动鼠标移动鼠标击键动作和按键动作都是事件例子事件发生顺序不能预先知道事件驱动系统相对来说更难测试开发人员不可能知道用户下次要选中哪个按钮或菜单项实际上应用必须在任何时候对所有发生和可能发生事件作好正确处理准备 另外随着RAD(快速应用开发方式)引入导致应用实现速度很快但这种方式也有它不足个重要缺点是项目规划经常漏掉重要测试阶段测试象在传统开发项目中样经常被忽视并且给予很不现实少量时间和资源对于这点测试RAD方式下提交应用并保证软件Software质量是测试团队(Team)首要工作 黑盒测试在实施时又分为客户端测试和服务器端性能测试客户端测试主要关注应用业务逻辑用户界面功能测试等;服务器端测试主要关注服务器性能衡量系统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度和其他时间敏感需求在应用系统最终被交付的前保证这两方面测试没有缺陷 由于测试并不是进行次就可以完成个过程而是需要根据产品版本变化生成区别测试过程如果这过程仅通过手工方式完成是很难达到需要通过工具帮助从而简化测试复杂程度降低在测试成本上开销缩短投放市场时间还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应用回归测试这是手工方式完成不了过程只有通过工具才能实施而回归测试在测试阶段是很重要过程通过回归测试可以发现很多隐含缺陷和 在服务器端测试主要以模拟合法用户活动给系统负载负载测试统计结果被用来预测用户将体验到性能和响应时间这都需要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发行的前都要进行3、相关工具 在我们了解了测试所涉及内容的后测试思路方法和采用相对应自动化测试工具是至关重要自动化测试工具意味着在测试活动中减少相当部分开销真正含义是它参加了测试很大部分活动;同时有些测试活动是靠手工方式难以实现难以度量我们在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做成本效益分析时应当考虑到项目预期时间和人工消耗些测试用手工来做可能由几个人需要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而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象基于Client-Server负载测试或者是基于Web系统测试如果要用手工测试来完成是很困难和不现实所以在测试活动中选择自动化测试工具是非常必要 下面我们就相应工具进行简要介绍1. 嵌入式软件Software测试工具--LOGISCOPE LOGISCOPE 是组嵌入式软件Software测试工具集它贯穿于软件Software开发、代码评审、单元/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软件Software维护阶段它面向源代码进行工作LOGISCOPE 针对编码、测试和维护因此LOGISCOPE 重点是帮助代码评审(Review )和动态覆盖测试(Testing ) LOGISCOPE对软件Software分析采用基于国际间使用度量思路方法(Halstead、McCabe等)质量模型以及从多家公司收集编程规则集可以从软件Software编程规则静态特征和动态测试覆盖等多个方面量化地定义质量模型并检查、评估软件Software质量 LOGISCOPE 在开发阶段查找可寻找潜在 在代码评审阶段LOGISCOPE 定位那些具有80%模块 通过对未被测试代码定位LOGISCOPE 帮助找到隐藏在未测试代码中缺陷 项目领导和质量工程师用LOGISCOPE 定期地检查整个软件Software质量 在各个阶段用LOGISCOPE 改进软件Software工程实战训练员编写良好代码和测试活动确保系统易于维护减少风险 在有合同关系时合同方可以用LOGISCOPE 明确定义验收时质量等级和执行测试承制方可以用LOGISCOPE 演示其软件Software质量 LOGISCOPE 获取ISO/IEC9126 定义\"Quality Characteristics \"; LOGISCOPE 为ISO-9001提供需求(test acceptance criteria and qulity records ); LOGISCOPE 为开发者提供SEI/CMM在第2 级(Repeatable )所要求软件Software质量跟踪等关键实战要求推进开发组织尽快达到SEI/SMM 3 级1)LOGISCOPE 用于开发阶段定义质量模型 RuleChecker 预定义了50 个编程规则:名称约定(如:局部变量用小写等);表示约定(如:每行条指令); 限制(如:不能用GOTO 语句不能修改循环体中计数器等)用户可以从这些规则中选择也可以用Tcl 、脚本和编程语言定义新规则此外还提供50 个面向安全-关键系统编程规则 Audit 以ISO9126 模型作为质量评价模型基础质量评价模型描述了从Halstend 、McCabe 度量思路方法学和VERILOG 引入质量思路方法学中质量原因(可维护性、可重用性、等)和质量准则(可测试性、可读性、等) 工程项目领导或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准则、应用软件Software生存周期、合同需求等挑选并采纳适用于项目需求质量模型验证、评审和改进代码 RuleChecker 用所选规则对源代码进行验证指出所有不符合编程规则代码并提出改进源代码解释和建议RulrChecker 通过文本编辑器直接访问源代码并指出需要纠正位置 Audit 将被评价软件Software和规定质量模型进行比较用图形形式显示软件Software质量级别因此质量人员可以把精力集中到需要修改代码部分对度量元素和质量模型不致地方作出解释并提出纠正思路方法2)LOGISCOPE 用于测试阶段定义测试准则 LOGISCOPE 推荐对指令(IB)、逻辑路径(DDP)和路径(PPP)覆盖测试此外对安全-关键软件Software还提供了MC/DC 覆盖测试测试有效性 TestChecker 产生每个测试测试覆盖信息和累计信息用直方图显示覆盖比率并根据测试运行情况实时在线更改随时显示新测试所反映测试覆盖情况 TestChecker 允许所有测试运行依据其有效性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减少那些用于非回归测试测试测试优化 在测试阶段第步执行测试是功能性(黑箱)测试其目是检查所期望功能是否已实现在测试初期覆盖率会迅速增加象样测试工作般能达到70%覆盖率但是要提高此比率是十分困难主要是由于测试用例覆盖了相同测试路径这时需要对测试策略做些改变执行结构化(白箱)测试即要检测没有执行过逻辑路径定义新测试用例覆盖这些路径 在执行测试期间当测试策略改变时综合运用TestChecker 检测关键原因以提高效率将TestChecker和Audit 配合使用能够帮助用户分析未测试代码 用户可以显示所关心代码并通过对执行未覆盖路径观察得到有关信息信息以图形(控制流图)和文本(伪代码和源文件)形式提交并在其间建立导航关联 TestChecker 管理系统声明新测试、生成有关文档、定义启动命令、以及自动执行思路方法3)LOGISCOPE 用于维护阶段 人们广泛认识到应用系统维护费用和开发费用基本相等经验表明50%软件Software维 护时间化在对结构、逻辑和运行理解上LOGISCOPE 可以大大减少对未知系统理解所需时间 Audit 将应用系统框架以文件形式(部件文件间关系)和图形式(和过程间关系)可视化逻辑结构以控制流图形式显示在控制流图上选定个节点即可得到相对应代码可以在区别抽象层上对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区别层次间导航促进对整体理解4)对嵌入式领域支持 LOGISCOPE 支持多种测试方式特别是对嵌入式领域软件Software支持 众所周知嵌入式系统软件Software测试是最为困难它开发是用交叉编译方式进行在目标机(Target)上不可能有多余空间记录测试信息必须实时地将测试信息通过网线/串口传到宿主机(Host)上并实时在线地显示因此对源代码插装和目标机上信息收集和回传成为问题关键 LOGISCOPE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技术成为嵌入式领域测试工具佼佼者它支持各种实时操作系统(RTOS)上应用测试也支持逻辑系统测试Logiscope 提供VxWorks 、pSOS 、VRTX 实时操作系统测试库5)对航空/航天/国防/核电站领域支持 在航空/航天领域安全是最关键问题因此欧美航空/航天制造厂商和使用单位联合制定了RTCA/DO-178BLOGISCOPE 通过对\"Reviews and Analysis of the SourceCode \" 和\"Structural Coverage Analysis \"能够使开发软件Software达到RTCA/DO-178B 标准A 、B 、C 3个系统级LOGISCOPE 是第个提供MC/DC(Modied 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测试工具6)软件Software文档和测试文档自动生成 Logiscope 提供了文档自动生成工具使用者可以将代码评审结果和动态测试情况实时生成所要求文档这些文档忠实地记录代码情况和动态测试结果文档格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定制如GJB-438A 支持主机平台: UNIX:Sun OS/Solaris, HP 700 HP-UX, RS6000 AIX, Power PC, DEC UNIX; IBM Mainframe MVS环境; PC Windows/NT 支持语言:C, C, Ada, Java 目标机环境:支持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PSOSVRTX2009-2-12 5:22:19疯狂代码 /。

测试方案解决

测试方案解决

测试方案解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项目中,测试过程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测试资源缺乏、测试覆盖面不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一套测试方案解决方案。

一、定义测试目标和范围测试目标是指我们希望通过测试达到的具体结果。

测试范围是指我们计划测试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

在制定测试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测试目标和范围,以便为后续测试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

二、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是指为实施测试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的时间安排、测试资源的分配、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等内容。

制定测试计划可以帮助项目团队合理安排测试工作,确保测试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是指针对特定功能或业务流程的一组测试步骤和输入数据。

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全面、有效地验证系统功能。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需要根据需求规格和设计文档,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考虑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和质量。

四、执行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执行是测试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在执行测试用例时,测试人员需要按照预定的步骤和输入数据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在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是否存在性能问题和安全漏洞等。

五、缺陷管理和跟踪缺陷管理是指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跟踪和处理。

通过缺陷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收集、分析和解决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

及时处理和修复缺陷可以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六、进行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指针对软件修改或新增功能进行的一轮全面测试。

通过回归测试,可以验证系统在进行修改后是否还能够正常工作,避免引入新的问题。

回归测试可以在每个版本发布之前进行,以确保版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七、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指利用测试工具和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

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

整体测试方案

整体测试方案

整体测试方案一转眼,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就这样过去了,感觉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份“整体测试方案”,咱们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吧。

这个方案的目标是确保我们的产品在各个层面上都能达到预期质量,让用户用得开心,用得放心。

下面,我们就来一步步拆解这个方案。

1.测试范围(1)功能测试:覆盖所有功能模块,确保每个功能都能正常使用。

(2)性能测试:检验产品在高并发、大数据量下的表现,保证稳定性。

(3)兼容性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环境下的兼容性。

(4)安全测试:检查产品的安全漏洞,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

2.测试方法确定了测试范围,就是测试方法。

这里有几个常用的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把产品看作一个黑盒子,只关注输入和输出,不关心内部逻辑。

(2)白盒测试:了解产品内部逻辑,根据代码结构进行测试。

(3)灰盒测试:介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之间,部分了解内部逻辑。

(4)自动化测试:利用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3.测试流程测试流程可是整个测试方案的核心,下面我们就详细讲一下测试流程:(1)需求分析:了解产品需求,明确测试目标。

(2)测试计划: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资源等。

(3)测试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

(4)测试执行: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缺陷管理:发现缺陷后,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开发团队。

(6)测试报告:整理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

4.测试团队(1)测试经理:负责整体测试工作,协调各方资源。

(2)测试工程师:执行具体的测试任务,编写测试用例。

(3)自动化测试工程师:负责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维护。

(4)安全测试工程师:负责安全测试,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5.测试工具(1)测试管理工具:用于管理测试用例、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等。

(2)自动化测试工具:用于执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3)性能测试工具:用于模拟高并发、大数据量场景,测试产品性能。

测试方案要点范文

测试方案要点范文

测试方案要点范文测试方案是为了保证软件、系统或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而制定的测试计划和方法。

一个好的测试方案应该包含以下要点:1.测试目标和范围: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测试范围,例如测试软件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方面,以便为后续的测试工作做好准备。

2.测试资源和环境:确定测试所需的人员、硬件设备、软件工具等资源,并搭建适合的测试环境,包括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保证测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测试计划和进度: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进度安排,包括测试的阶段、时间节点、测试人员的分工和任务等,以便有效地组织测试工作,保证测试的按时完成。

4.测试用例和数据:编写详尽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情况下的测试用例和异常情况下的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数据的准备和维护方法,为测试人员提供测试的依据和指导。

5.测试方法和技术: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和技术,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

6.缺陷管理和跟踪:建立完善的缺陷管理和跟踪机制,包括缺陷的发现、报告、修复和验证过程,确保缺陷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避免缺陷的重复出现。

7.测试评估和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的覆盖率、通过率、失败率等指标,以及对测试的总结和建议,提供给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做决策和改进。

8.测试风险和风险管理:识别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测试团队和沟通:组建专业的测试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测试人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协作,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10.验收标准和交付要求:制定验收标准和交付要求,明确测试完成的条件和结果,以便对测试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软件、系统或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和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测试方案应该包含以上要点,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高效性,提高软件质量、用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产品测试质量解决方案

产品测试质量解决方案

产品测试质量解决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品测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产品测试质量,从而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测试策略的制定在进行产品测试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测试策略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需要确定测试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

这一步骤有助于确保测试重点的明确性,并为测试过程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方针。

二、建立全面的测试计划制定一个全面的测试计划是有效高质量产品测试的关键。

在测试计划中,应包含详细的测试流程、测试方法和测试用例等内容。

通过全面的测试计划,测试团队能够对产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从而提高测试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三、测试团队的培训与能力提升为了确保产品测试质量,测试团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测试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产品知识、专业的测试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定期组织测试培训课程,并鼓励测试人员参加相关的技术交流活动,可有效提升测试团队的整体素质。

四、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测试工具在产品测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引入适合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人工测试的错误率。

测试团队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实践。

五、持续集成与持续测试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质量管理方法。

通过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减少测试周期,并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测试团队应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实施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的策略,以确保产品的及时交付和高质量。

六、定期评估和改进测试过程定期评估和改进测试过程是保持高质量产品测试的关键。

测试团队应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

通过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进测试策略和方法,以不断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

总结:产品测试质量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测试规格体系设计
良好的测试建模是进行测试规格整合的基础。

按照《测试建模》的思路,可以通过功能-子系统-全局因素的交互分析得到功能特性的划分,将测试需求规格整理成如下的测试规格体系
建立测试特性体系的规则是:
●每个功能构成一个特性,称为《功能特性》
●每个需要独立分析的子系统构成一个特性,成为《子系统特性》
●每个功能-子系统交互构成《功能特性》的一个子特性,所有和该功能联系紧密的子
系统特性或者全局因素特性都归属在《功能特性》的子特性中
●每个子系统-功能交互构成《子系统特性》的一个子特性,所有特定功能联系松散的
子系统特性或者全局因素特性都归属在《子系统特性》的子特性中
●测试方案分配的时候,保证《功能特性测试方案》包含了所有和该功能有关联的测试
规格,并且以联系紧密的测试规格作为测试用例设计的基础,以联系松散的测试规格
作为测试用例设计观察点的基础
●测试方案分配的时候,保证《子系统特性测试方案》包含了所有特定功能关联松散的
测试规格,并且以这些测试规格子特性作为测试用例设计观察点的基础
在有继承产品分析的前提下,测试规格体系的建立,应该尽量和继承测试规格体系的划分原则保持一致,除非原有的构架无法满足现在的测试需求体系。

整合测试特性后的编号规则
测试特性-测试子特性-测试规格
其中,测试特性又可以划分成《功能测试特性》和《子系统测试特性》。

测试特性和测试子特性的编号必须由系统工程师进行设计,测试规格的编号可以由系统分析小组的成员进行分析,整个测试特性的编号规则都应该经过相关系统分析小组的评审。

实际应用中的子系统划分和产品密切相关,可能和上述的表述并不一致,一般会更加细化一些。

子系统划分越细,分析出的功能的特性归属越精确,但是相应的分析工作量越大。

系统-特性划分的分析结果应该经过测试分析小组的评审,达成一致。

在以下的样例中,我们将系统划分成了如下 4 个子系统和2 个全局因素:
●业务
●话单
●信令
●告警
●倒换
●性能
样例中分析了基本呼叫和SMS两项功能的特性需求,最后将特性细化成如下的 5 个测试特性12 个子特性。

1.1.2原始测试规格特性分配
在前面进行的测试规格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到的原始的测试规格,并通过测试建模的过程得到了测试规格的特性-子特性划分,后续的测试规格整合工作,就是将原始测试规格,按照测试规格的特性-子特性划分进行分解分配,得到完整的测试规格。

对于每条原始的测试规格,我们可以将分析的结果划分成以下类别,进行相应的合并操作:
●原始需求产生新的功能特性
原始需求描述了一个新的功能特性,在原来的测试规格体系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测试规
格特性项,对于这种功能交互需求,我们将在测试规格体系中新增一个功能测试特性
项, 并要在功能交互分析中保证分析该功能特性项和所有子系统特性的交互。

●原始需求产生新的子系统特性
原始需求描述了一个新的子系统特性,在原来的测试规格体系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测试
规格特性项,对于这种功能交互需求,我们将在测试规格体系中新增一个子系统测试
特性项。

在功能交互分析中,应该保证分析该子系统和所有功能特性的交互。

●原始需求增强功能特性
原始需求功能交互分析的结果,实际上增强了某个功能特性。

也就是说,交互分析的
结果是一个和功能特性联系较紧密的测试需求规格,我们应该将这样的测试规格归属
到对应的功能测试特性X-子系统特性Y 中
●原始需求增强子系统特性
原始需求功能交互分析的结果,实际上增强了某个子系统特性。

也就是说,交互分析
的结果是一个和功能特性联系较松散的测试需求规格,我们应该将这样的测试规格归
属到对应的子系统测试特性X-功能子特性Y 中
●原始需求描述了两个功能特性之间的交互
有可能原始测试需求描述了两个功能特性1-2之间的交互,对于这样的原始测试规
格,我们应该从测试角度进行分析,将该测试规格归属到其中一个功能测试特性X-
子系统特性Y 中。

归属的依据是:
(1)功能使用频度, 将涉及交互的原始测试规格归属于不常用的测试特性上
(2)功能的复杂性,将涉及交互的原始测试规格归属于复杂的测试特性上
1.1.3测试规格合并
原始测试规格特性分配的结果,是得到了按照特性-子特性-测试规格进行分类规整的测试规格描述。

但是对于子特性内部的测试规格,可能会存在冗余,因为不同的测试分析方法分析的测试结果,可能是从两个方面同一个特性进行了描述。

为了减少测试规格的,需要对冗余的测试规格进行合并。

测试规格合并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原则:
(1)如果两个测试规格互为因果关系,则这两条测试规格可以合并成一条。

例如,支持
紧急呼叫和能够产生紧急呼叫告警实际上存在因果关系,可以合并成一条:基本呼
叫业务能够支持主叫发起紧急呼叫,并能够在紧急呼叫发生后产生紧急呼叫告警
(2)如果一个测试规格是其它测试规格的子集,则应该将较小的测试规格合并到大测试
规格中
(3)如果两个测试规格分别同样说明了两个特性A B 间的交互,但是分别从特性A
和特性 B 的角度进行了表述,可以考虑将两条特性规格合并成一条,并在较少
使用的特性中进行表述。

(4)如果两个测试规格实际上是同一个特性和两个子系统的交互,则可以合并成一条测
试规格。

例如,基本呼叫能够处理MAP 接口Subscriber Absent 差错信令和被叫关
机时主叫应该听提示音,这两条规格实际上说的同一个用户动作在业务和信令两方
面的影响,可以将这两条测试规格合并成一条:如果被叫关机,MAP 接口返回
Subscriber Absent,主叫听提示音;
1.1.4测试规格的整合
经过前面的分配,合并后,测试规格已经做到了按照特性-子特性-测试规格有机规整,并且保证了较低的冗余度,但是测试规格本身仍然是松散的,所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将测试规格按照某种逻辑顺序进行规整
因为测试规格现在已经分解到了特性-子特性一级,由于各个子特性的内涵有比较大的区别,不可能提出一种方法对所有的测试特性进行整合,本文将给出几种常见特性的整合方法,读者可以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使用。

1.1.4.1业务子特性测试规格整合
业务子特性的测试规格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业务的组网,按照组网特性进行测试规格的整合。

归属于相同的组网类型的业务
特性合并到一个测试规格项目中
●考虑业务涉及的接口类型,从接口类型将测试规格划分成不同的测试规格项目
●考虑业务的流程顺序,按照业务流程的固有顺序,将测试规格划分成不同的测试规格
项目
●考虑业务使用者的种类,按照业务使用者将测试规格归属到不同的测试规格项目
1.1.4.2信令子特性测试规格整合
信令子特性的测试规格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信令的承载,用户,根据协议栈的划分成不同的测试规格项目
●考虑信令的状态,消息,以状态或者以消息为主线划分不同的测试规格
1.1.4.3告警子特性测试规格整合
告警子特性的测试规格整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按照告警信号的来源子系统划分不同的测试规格项目
●按照告警的级别划分不同的测试规格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