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银英

合集下载

校本研修作业(初中语文)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校本研修作业(初中语文)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五)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1)与本文对比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课后练笔。文中小弟弟说:“有过这样的事吗?”弟弟似乎全然忘却了,毫无怨恨。那么,如果弟弟没有忘,请你想象一下当哥哥有此行为后,弟弟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揣摩人物的心理。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2、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的儿童教育思想。
4、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也应该去捍卫。
(提示学生结合语境思考与讨论。)
[教师小结]:作者的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更因为自己对弟弟“精神虐杀”式的管束,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在学生的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
(3)主题讨论提示: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4)主题探究提示:
1、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1]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1]
(2)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
(3)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4)认同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相对基础可以,知识点熟悉,接收较容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全面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教师。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读(见教材P43页材料)
(2)学生说:
①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自学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程度。)
(二)后教:
检查自学效果,收集反馈信息(在学生自学过程结束后,采用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学习情况。)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这是我国北齐颜直推《颜氏家训》中的一句湖啊。意思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一位心系讲台,业精于勤,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工作中的老师。英语老师:
如此年岁的人,竟还会有如此激情,这不能不算是奇迹。生物老师:
惊叹于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惊叹于那勃发旺盛的活力,更惊叹于那广博的学识。历史老师:
心目中的历史老师应该是长胡子的,但秀气的王老师比胡子爷爷更有学问。美术老师:
举手投足幽雅得体,和他的画作一样令人着迷。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3、思考:相同方向的接力跑接棒方式?
[学情预设]:上挑式、下压式
(二)揭示主题: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下压式传接棒,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掌握并且运用在比赛中,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情预设]: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立棒式迎面接力,思考如何进行相同方向接棒,启发学生思维,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动作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多看标准动作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帮助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运用集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分解、完整练习法:使学生更快、更简单的掌握动作技能。
分组练习法:根据个体差异,分成若干小组练习并展示成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本次“磨课”活动即将结束,但我对教学的思考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我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课的内容】
1、传接棒技术练习2、传接棒后的快速跑练习
(1)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学习
【教师主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介绍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在接力跑比赛中的作用
二、[形成正确动作成象]
教师完整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接棒人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传入接棒人手中。
5、社会适应:通过教学,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学会相信自己和同伴。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妤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妤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合并同类项
姓名
刘妤
学科
数学
学校
东安五中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2.学会合并同类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活动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合并同类项的解题方法
及步骤;






发放活动教具,给出
活动方案,组织活动;
听取活动方案,全体参与
活动,成功完成找朋友任务;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并同类项,增强小组合作意识,激励全体学生参加,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标检测
发放达标检测题,巡回指导;
独立完成,完成
后相互点评,指正;
巩固所学,提升学生Biblioteka 现问题,解决问题项式分类;




1.阅读书P70-71;
2.议一议:什么是同类项?
3.如何判断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学生自己阅读书本,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分析,归纳同类项的
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
法则;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
归纳总结;




1.例1:讲析;
2.例2:点拨;
听教师讲析例1;
小组合作交流例2,
成果展示,学生板书;
的能力;

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初中数学)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初中数学)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一);姓名:刘珊学科:初中数学;学校:新田铺中学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2.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75名学生,总体基础一般,约15名同学成;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实例,找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一)姓名:刘珊学科:初中数学学校:新田铺中学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2.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75名学生,总体基础一般,约15名同学成绩比较突出,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太差。

因此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在讲课时宜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多练习多讲解,巩固基础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实例,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练习.练习:一个数的3倍减去2等于4,求这个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2 (答:这个数为2.)(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4解之,得x=2. (答:这个数为2.)纵观练习中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等量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等量关系表示成方程.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等量关系以及把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实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实践
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在河流这一节的前面,学习了有关河流的分类、分布、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一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2、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学生比较喜欢大自然的事物,特别是山川河流的学习,喜欢自己探索自然的奥妙,所以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活动反思
活动
反思
1.“集体磨课,探索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益。
通过政史地教研组磨课教研,老师们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构建了“试卷评讲“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让地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采取“自查自纠”与“小组合作“的活动,学生学习效果均有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互相帮扶、团结合作的精神。要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磨课教研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上游和中游的分段点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段点是?
很好,从源头唐古拉山到湖北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段,从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段,那长江的下游段呢?
很好。就是湖口到入海口——东海。这就是长江的分段情况。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得出,长江上游段整体上呈现什么形状?
中游和下游段共同构成什么形状?
不错,那我们是不是已经记住长江干流的形状并能够很轻松地描画出来了?请大家拿出手中的那张中国地形图和笔,跟着老师一起画长江。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我国哪一条大河吗?
对,就是长江。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长江
用歌曲引出讲课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柳卫星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柳卫星
C
3 3cm
是否仍可以计算。
A
思考 3:若将图中已给条件 135°换成 AB= 6 cm,是否 仍可计算。换成 AC= 2 3 cm
135° 30°
B
3 3cm
C
呢?
备注 2: 知三可解(必知一边才可) 三、实际问题 例1、 如图,当小明乘坐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 A 到达点 B 时,它走过 了 200m. 在这段路程中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你知道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吗? 当小明从点 B
摩天轮
地面
五、课堂小节 本节课通过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深入研究,找到解一般三角形的 基本方法 (知三可求) , 并重点讲解了此类方法在解实际问题中 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作业: .一艘轮船以 20 海里/小时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 途中接到台 风警报,台风中心以 40 海里/小时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 心 20 10 海里的圆形区域都属于台风区,当轮船到 A 处时,测得台风 中心移到位于点 A 正南方向的 B 处,且 AB =100 海里. (1)若这艘船自 A 处按原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 若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 (2)现轮船自 A 处立即提高航速,向位于北偏东 60°方向,相距 60 海里的 D 港驶去,若要在台风到来之前到达 D 港,问船速 至少应提高多少? (3) 若该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台风影响范围是一个圆形区域, 若当前半径为 60 km ,且圆的半径以 10 km / h 的速度不断扩张. ①当台风中心移动 4 h 时,受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半径增加到 __________ km , 若台风中心移动 t h 时, 受台风影响的圆形 区域半径增加到__________ km ; ②当台风中心移动到与城市 A 距离最近时, 该市是否会受这股 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志忠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刘志忠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分式姓名刘志忠学科数学学校临武县麦市中学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分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再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一、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本章从实际问题引出分式方程= ,给出分式的描述性的定义:像这样分母中含有字母的式子属于分式. 不要在列方程时耽误时间,列方程在这节课里不是重点,也不要求解这个方程.1.本节进一步提出P4[思考]让学生自己依次填出:为下面的[观察]提供具体的式子,就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P5[归纳]顺理成章地给出了分式的定义.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所以要引导学生了解分式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希望老师注意: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例如分式可以表示为两个整式相除的商(除式不能为零),其中包括所有的分数.[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二、例题讲解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该例题是应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解出字母x的值.还可以利用这道题,不改变分式,只把题目改成“分式无意义”,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式及有关的概念,也为今后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打下良好的基础.(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2)(3)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四、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1、背景:从典型实例出发引出分式概念。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1)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1)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伟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设计意图:理解诗意)(四)品诗问题1:瀑布像什么?问题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什么修辞?(设计意图:掌握修辞手法。)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
<<望庐山瀑布>>
姓名
陈莉
学科
语文
学校
清水县郭川乡青莲附中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4个字,会写4个字。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3.疑难词解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4.整句意思理解。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完整word版)三备两磨岗位实践--磨课小结

(完整word版)三备两磨岗位实践--磨课小结

磨课教研活动—创造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一.课前准备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老师必须要有效的指导,制定好教学目标,重难点,花更多时间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我引导得好,学生学习就很积极,主动,他们不仅训练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学到了重难点。

但是如果我没有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或者引导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话,课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调动全班同学参与。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教师课堂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内容上要和重难点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解决疑难,提到课堂效率.要在教学生长处设问,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形式上要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训练应少一些常规训练,多一些问题解决教师选择训练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应选择,开发,收集和创造实际问题情景来为教学服务,可以通过游戏,对话,编故事等来达到训练重难点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自身的要求相当的高。

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材;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有激情。

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教书育人,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的座右铭。

其次,教师要有幽默感.适当地运用幽默,能够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体验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个性魅力和智慧的光芒,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用幽默作为批评教育的手段,也能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声中认识、成熟,改正错误.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下列几点。

(1)重示范。

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信言波

三备两磨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 信言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实验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对性质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新龟兔赛跑》乌龟与兔子比赛,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15米,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乌龟在兔子前900米,写出兔子和乌龟距兔子出发点的距离y与出发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问:谁能赢??
学生情况分析:
函数式比较抽象的一个知识点,现在的学生都比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具体题目的解题过程,而应不断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从整体上认识问题的本质。以前我们曾多次提到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数学知识的载体来体现的,而对于它们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既需要教材的渗透,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最后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恰恰我认为本节内容可以对数形结合的方法做到顺势自然地理解,并逐步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在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结合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了细致的安排设计,注意两者的互补作用,体现两者的联系,突出两者间的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知识。
由于本节课整合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是平行班教学,新课的学习已经用了35分钟,仅仅剩下10分钟给学生做巩固练习,显得太仓促。建议减少整合的知识点,留够时间给学生做练习。
【改五】课堂秩序需要加强,促进有效教学
有一些学生自顾自的一直在做学习卷,而不管教师的点评与讲解,需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强调这个问题,强化学生的听课意识。那些一直做题的学生往往是一知半解,不听教师的讲解与点评有碍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活动4:练习与思考,以演板的形式做课后练习题和课后思考题,目的是巩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时查缺补漏,通过课后思考题思考,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翟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翟 校本研修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课题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姓名翟扬学科小学科学学校达川区洛车乡中心小学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1 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研究溶解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 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一共十五人,其中九个女生,六个男生,全部学生身体健康。

由于我们是农村偏远学校,学生对科学也没有具体的认识,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动手能力比较差。

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简单的可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把科学生活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1 课题引入师:什么是溶解?在你能用溶解说一句话吗?你在我们生活中看到过一些溶解现象吗?(目的: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揭示课题,可以酌情点拨溶解和融化的区别。

)2 新课探究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取一小匙食盐,观察这时候的食盐是什么样的?2、取一平匙盐,放在盛水的玻璃杯中,不搅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学生交流。

3、轻轻地搅拌几下,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交流。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交流。

5、将食盐换成沙,按照同意的方法做上面的实验。

6、比较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7、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溶解”?8、老师板书(盐在水中容易溶解,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自从磨课学习以来,我们组的老师们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一课,进行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通过备课研讨、修改教案、观课评课、总结反思,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磨课,磨得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种教研的氛围,一种教学的严谨。研修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磨课计划,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研究重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等方面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各项任务分工到人,确保了计划的稳步进行。磨课伊始,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我们讨论教材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磨课指导我们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磨课让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气氛活跃;磨课让教师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感悟。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研修活动让我们充实,打磨让我们提升;研修让我们完善,打磨让我们超越。通过磨课学习,深感自己存在的不足。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磨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姓名
刘银英
学科
数学
学校
洪江市黔城镇中学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自己思索、判断,培养学生对数学能力的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学生情况分析
数学基础不是很牢固,单独运算存在很多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
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一、复习引入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1)-15;(2)0.25;(3) ;(4) 。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究
做一做你会做吗?(让学生尝试计算下面的题目)
1. 2.
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每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计算,看哪组表现最好。
说一说问题: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多个有理数连除时应怎样计算?算式里既有乘又有除呢?
学生分组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归纳:几个数连除,或者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那么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方法2:
例7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按照下列顺序按键:
再将结果四舍五入后就可以得到答案1.374。
[练习]教材第38页练习第3题。
三、归纳反思,布置作业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必须严格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下面是小明同学做的一道计算题,他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说他序运算的话,应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之所以出现以上错误,关键是在运算过程中添加了括号,改变了原题中的运算顺序。学生讨论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强调指出:除法不适合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出现了错误。
引导学生归纳:
对于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必须严格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
[例题讲解]
例6计算:
(1) (2)
(3) (4)
解:
(1)
(2)
(3)
(4)
试一试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吗?
第一种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部分学生想不到,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此题可以运用分配律计算。
解:方法1:
作业:教材第39页习题1.5第5、6、7、9、10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1、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也可以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教学设计初稿修
改点
原稿准备让学生抢答一些乘、除法计算题再提问让学生说出是如何计算的,不但复习了乘除法法则,又能引出新课。考虑到时间问题,就只要求学生说出一些数的倒数并回答除法法则引出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